思修说课课件(思修)
合集下载
思修第一讲课件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确立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体系
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 法律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种社会规范。
联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 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 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总之: •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 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 范。 • 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 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 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 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 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 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3.大学生应如何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法律素质?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请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思考。 5.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 6.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课的意义和方法。
思修说课课件(思修)

本次说课内容总结回顾
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概述
本次说课主要介绍了思修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 估方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效果和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知识传授
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等方式,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素质提升途径
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
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思想道德教 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制 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安 排,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针对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实际案例的 讲解和课堂互动环节,提高课程 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生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估和反馈机制,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 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和兴趣。
基础》教材。
参考书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Chapter
教学内容安排及重点难点
01 02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重点讲解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核心内容;法律基础部分则涵盖宪 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和法治精神。
思修第一章(PPT 精品)

它不是产生于脱离现实的书斋之中,而是适应现实斗争实践 的需要而产生的。工人阶级的斗争由自发到自觉,必须有自 己的思想武器。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主义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尽管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 想的精华,它的思想成果属于全人类,但马克思依然申明自 己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 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 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 的人生道路前进。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澄清对于理想的模糊认识
1 、无用论:人何必一定要有理想?我没有理想 不是也生活得很好吗? 2 、实惠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 才图。讲共产主义理想,解决不了当前的实际问题。 理想太空,还是实惠为好。 3 、分离论:理想是明天,现实是今天。今天该 玩就玩,何必想那么远? 4 、渺茫论:共产主义是水中月,镜中花,看得 见,摸不着。共产主义是美好的,可惜太遥远了, 可望而不可即。
信念、信仰、迷信的区别
与信念略有不同,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 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信 仰表达着一个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而信 念则是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基础上形成的非做什么不可的 坚决态度。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 般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迷信是一种非科 学信念,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并对这种认识盲目 地信仰和崇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而是一种的无力的观 念和态度。迷信本身就是某些人或者团体通过有意地、有企 图、有目的地打着“信仰”的旗号而炮制出来的似是而非的 理论或者教条来愚弄大众,鼓动、煽惑更多的人盲目地跟从 自己旗帜的一种手段。
思修课件(专题)PPT课件

通过掌握思修课程基本原理,可以更 好地理解思修课程的本质和内涵,更 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实践。
思修课程基本原理的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等。
思修课程基本方法
思修课程基本方法概述
思修课程的基本方法是实现思修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思 修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思修课程评价方式
未来思修课程的评价方式将更加 多元化和科学化,注重学生的实 际表现和实践成果,同时加强对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
考核。
思修课程学习建议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思修课程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 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思修课程展望
思修课程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 思修课程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 用性,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
生活中。
思修课程教学方法
未来思修课程将更加注重教学方 法的改革和创新,采用多种形式 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 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习效果评估
思修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估通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两部分。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等方面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 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02
思修课程基础知识
思修课程基本概念
思修课程定义
思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4
案例四
个人品德修养锻炼
思修课程实践技巧
思修课说课课件

2020/7/27
1、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及 依据
考核依据
❖有机多元整合的评价标准 ❖以能力为本位来进行高职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 ❖注重多种能力要素的综合考核,适合高职教
育的课程评价,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 考核方法
① 书面测试 ② 课堂问答能力测试
③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2020/7/27
❖ 该课程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教 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课程,也是高 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 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 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 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课程类型
课程作用
本课程使学生在了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基础上, 对学生开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 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 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 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第二步
• 新课讲解并提出问题: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异(15
分钟)
第三步 • 学生讨论并发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新旧生活的 感言(10分钟)
第四步 • 结合学生发言总结新阶段的新要求(10分钟
)
第五步
2020/7/27
• 作业布置 (5分钟)
5 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的
{ 考核方法及依据 2、教学效果的 评价方式
3 课程内容
课 程 内 容 模 块
2020/7/27
第一部分 绪论部分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部分(第一、二、三章) 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真谛
1、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及 依据
考核依据
❖有机多元整合的评价标准 ❖以能力为本位来进行高职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 ❖注重多种能力要素的综合考核,适合高职教
育的课程评价,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 考核方法
① 书面测试 ② 课堂问答能力测试
③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2020/7/27
❖ 该课程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教 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课程,也是高 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 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 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 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课程类型
课程作用
本课程使学生在了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基础上, 对学生开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 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 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 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第二步
• 新课讲解并提出问题: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异(15
分钟)
第三步 • 学生讨论并发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新旧生活的 感言(10分钟)
第四步 • 结合学生发言总结新阶段的新要求(10分钟
)
第五步
2020/7/27
• 作业布置 (5分钟)
5 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的
{ 考核方法及依据 2、教学效果的 评价方式
3 课程内容
课 程 内 容 模 块
2020/7/27
第一部分 绪论部分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部分(第一、二、三章) 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真谛
2024版思修第一章ppt课件

定的重要保障。
2024/1/30
10
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1/30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 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 念的凝练。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立场观点方法
2024/1/30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17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024/1/30
18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024/1/30
01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 念
0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19
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以天下为己任
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2024/1/30
20
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024/1/30
21
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02
理想信念的含义:是人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 往、追求以及由此确立 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 上的集中体现。
03
04
05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024/1/30
10
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1/30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 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 念的凝练。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立场观点方法
2024/1/30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17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024/1/30
18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024/1/30
01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 念
0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19
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以天下为己任
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2024/1/30
20
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024/1/30
21
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02
理想信念的含义:是人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 往、追求以及由此确立 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 上的集中体现。
03
04
05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思修说课课件(思修) PPT

❖思修说课课件(思修)
提纲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条件
一、课程定 位
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 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 科学认识人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 律素质的的重要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设计理念
❖一
❖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导向的育人观。
❖二
❖ 终身学习导向的教育观,强 调可持续发展。
❖三
❖ 多元智能导向的学生观,强调 学生主体。
律 基《 础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
❖1、教材
(三)教学资源
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 2、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
三、教学内容
四、 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 设计思路及理念 教学资源 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考核
❖(一)学生情况
授课班级为护理学院高护班,全部为女生,部分是中 职考取而来,因此基础总体薄弱,各生素质参差不齐, 理论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但 动手能力强,实践类课堂参与热情高,对新生事物好奇 心大。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学院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进 行建设。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教会、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讲 究社会公德、遵循职业道德的人,做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爱自己国 家和人民,懂得奉献的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为此,《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严格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原则和要求 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密切联系我院高职学生的思想实 际与生活实际,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务求实效 ,努力做到让学生“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中有体现” ,使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提纲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条件
一、课程定 位
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 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 科学认识人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 律素质的的重要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设计理念
❖一
❖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导向的育人观。
❖二
❖ 终身学习导向的教育观,强 调可持续发展。
❖三
❖ 多元智能导向的学生观,强调 学生主体。
律 基《 础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
❖1、教材
(三)教学资源
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 2、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
三、教学内容
四、 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 设计思路及理念 教学资源 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考核
❖(一)学生情况
授课班级为护理学院高护班,全部为女生,部分是中 职考取而来,因此基础总体薄弱,各生素质参差不齐, 理论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但 动手能力强,实践类课堂参与热情高,对新生事物好奇 心大。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学院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进 行建设。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教会、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讲 究社会公德、遵循职业道德的人,做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爱自己国 家和人民,懂得奉献的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为此,《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严格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原则和要求 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密切联系我院高职学生的思想实 际与生活实际,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务求实效 ,努力做到让学生“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中有体现” ,使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思修(原稿)课件PPT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度等可量化指 标进行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课程目标
通过思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 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
思修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认真听讲,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掌握重点、难点和疑点。
课后复习
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做练习、整理笔记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理论知识
学生应认真学习思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参与实践活动
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
课程结构
思修课程通常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 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则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
02
思修课程的核心概念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之 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 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水
平。
思想道德修养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品
04
思修课程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
学生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阅 读教材、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等方式, 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与同 学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 步。
2024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ppt课件

自我认知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自身 消费观念不合理,面临经济压力, 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调适技巧和积极心态培养
01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通过合理的 方式表达情绪,如运动、写日记、
与朋友交流等。
03
自我激励
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通过奖励等方 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02
时间管理
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避免 拖延症,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社会责任感
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和义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和素质。
坚韧不拔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 心。
厚德载物
具备深厚的品德修养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包 容和承载万物。
追求卓越
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勇攀高峰,实现自我 超越。
04 校园文明礼仪规 范与实践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01
02
03
尊敬师长
对老师有礼貌,主动问好, 虚心听取老师教诲,感谢 老师的辛勤付出。
团结同学
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 助,共同进步,营造和谐 的班级氛围。
礼貌用语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 “请”、“谢谢”、“对 不起”等,展现良好的个 人素养。
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 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将与职业发展更加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 好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THANKS感谢观看
孝悌之道
尊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维护家庭和睦。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自身 消费观念不合理,面临经济压力, 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调适技巧和积极心态培养
01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通过合理的 方式表达情绪,如运动、写日记、
与朋友交流等。
03
自我激励
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通过奖励等方 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02
时间管理
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避免 拖延症,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社会责任感
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和义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和素质。
坚韧不拔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 心。
厚德载物
具备深厚的品德修养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包 容和承载万物。
追求卓越
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勇攀高峰,实现自我 超越。
04 校园文明礼仪规 范与实践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01
02
03
尊敬师长
对老师有礼貌,主动问好, 虚心听取老师教诲,感谢 老师的辛勤付出。
团结同学
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 助,共同进步,营造和谐 的班级氛围。
礼貌用语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 “请”、“谢谢”、“对 不起”等,展现良好的个 人素养。
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 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将与职业发展更加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 好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THANKS感谢观看
孝悌之道
尊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维护家庭和睦。
思修课的说课课件

讲授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案例 教学 法、 讨论 法、 情景 教学 法等
讲授
讲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
讲师
4
刘淑兰
38
硕士 研究生
思政 教育
讲师
更上一层楼
任
生
重
命
道
不
远
息
路 在 脚 下
奋 进 不 止
教学方法
理想信念、爱国主义
人生观、价值观 择业观、就业观
道德观 加强法律修养
专题演讲法 问题导入法 情景演示法 案例分析法
实践课程
教学项目
项目一: 适应性教育
项目二: 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三: 道德品质教育
项目四: 法律素质教育
理论教学项目设计
子项目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 形式
教学 方法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社会调查
课内实践
4
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4
消费维权
课堂讨论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 案例评析
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
学时
2 2 2 2 2
师资队伍
序号
姓名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称
1
郑爱红
36
硕士 研究生
思政 教育
讲师
2
李娜
32
硕士 研究生
思政 教育
《思修绪论课件》课件

《思修绪论课件》课件
目录
• 绪论 • 思修绪论概述 • 思修绪论的核心概念 • 思修绪论的学习与实践 • 思修绪论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绪论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思修绪论课件》是一门针对大学生开设的 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力和稳定性。
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 和实践。我们需要注重家庭、学 校和社会教育的作用,通过教育 和实践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的定义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态度,是人们遵守法律的基本前 提。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法律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 了法律意识,人们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课程特点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实践应用 性突出等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思修绪论课件》的基本概 念、原理和理论体系,了解思想政治 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践操作法
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 于实际情境中,有助于巩固所学 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01
总结归纳法
通过总结归纳知识点,将零散的 信息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 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目录
• 绪论 • 思修绪论概述 • 思修绪论的核心概念 • 思修绪论的学习与实践 • 思修绪论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绪论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思修绪论课件》是一门针对大学生开设的 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力和稳定性。
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 和实践。我们需要注重家庭、学 校和社会教育的作用,通过教育 和实践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的定义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态度,是人们遵守法律的基本前 提。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法律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 了法律意识,人们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课程特点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实践应用 性突出等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思修绪论课件》的基本概 念、原理和理论体系,了解思想政治 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践操作法
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 于实际情境中,有助于巩固所学 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01
总结归纳法
通过总结归纳知识点,将零散的 信息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 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2024版(完整版)思修ppt课件

2024/1/24
17
树立正确人生观,追求高尚人生目的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它要求人们以人民利益为重,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 私奉献。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高尚的人生目的是指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利益的目的,如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服务人民等。这些目的能够 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2024/1/24
18
05 加强道德修养锤 炼道德品质
2024/1/24
19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01
道德的本质和起源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
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024/1/24
02 03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经历了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 会道德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五个历史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道德都有其 特定的内容和特点。
• 有利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凝聚全社会 的力量,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激发人们 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提高人们 的道德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24/1/24
艰苦奋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怕困 难、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 绩。
14
04 领悟人生真谛创 造人生价值
2024/1/24
(完整版)思修ppt课件

人 实 价 。 生 的 人 人 人 值 在 怎 是 成 是 、 值 精 满 个
践值 活观 动在
的认 思识 考和
们生生是人样关的一 自价观人生生于关种 我值体生观活什于特
如观 何是 创人
神足涵 价主义 值体广
生Hale Waihona Puke 观。深 同实 意问系观体才么人殊 造们 和需泛
层 样践 识题中范系最样生的 价关 人要的
次 要与 觉并占畴中有的意价 值于 生的范
上 以价 醒形有体的意人义值 等什 价关畴
影 对值 并成重系地义生的, 问么 值系,
响 人判 走一要中位的目看是 题是 三。一
、 生断 向定地的 观的法人 的价 大有般
制 的密 自的位一 点最和们 根值 价划来
约 价切 觉人。个 。值评在 本、 值分说
和 值相 的生 重
得价生 观怎 之为,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问题:
你认为大学生应 该拥有怎样的世 界观,人生观及 价值观?
我们走到了这里,是不是因为曾经的 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方向呢?你是 不是对未来没有多少信心呢?请相信, 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未来还充满希望, 只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我们就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再 迷茫,也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 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 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 界观包含自然观、社会历史观 与人生观。世界观来源于人的 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 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 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 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 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 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 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主导法 • 章节中的重点、难点。
教师系统讲解基本概念、理论, 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参与为辅
学生主体法
教师课前指导,课堂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小结问题
师生互动法
教师提问 和讲解
教室
学生自由提问 和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和交流
案例教学法
• 呈现新知---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 2、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
三、教学内容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4学时)
节目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 重点/难点 备 注
第一节:中国 精神的传承与
价值
第二节: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
中国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的基本 内容;什么是爱 国主义,如何弘
本章在思修课程中的定位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是思修课程的第二章。第一章 是理想信念,第三章是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三者之间并没 有很强的逻辑承接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章节。
但本章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的重要内容
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
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 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 体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 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 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教学条件
楼
铜 仁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栋 教 学
C
(一)学生情况
授课班级为护理学院高护班,全部为女生,部分是中 职考取而来,因此基础总体薄弱,各生素质参差不齐, 理论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但 动手能力强,实践类课堂参与热情高,对新生事物好奇 心大。
(二)设计思路
一、针对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不足的情 况,多采取情景教学,多以影像资料、图 文并茂,以讲故事,摆道理的方式设计。
扬爱国主义
讲授法、案例 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1个学时 2个学时
难点 重点
中国精神的重 要意义
爱国主义的时 代价值
第三节: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主要 体现,改革创新
的意义
讲授法、案例 分析法
1个学时
重点
改革创新的重 要意义
四、 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 设计思路及理念 教学资源 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考核
《 思
想
呈现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展现案例
道 德
修
讨论案例---学生接受任务,教师引导进行分组
养 与
讨论或自主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法
律
基
教师总结---学习成果表演展示,检验任务完成
础
的好坏
》
4、课程考核
总评成绩 (100%)
作业成绩 10% 课堂表现 10% 考勤成绩 10% 实践成绩 10% 期末成绩 6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说课课件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提纲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设计 五、教养与法律基础》课,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 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提高思想道德 修养和法律素质的的重要课程,对于 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培养爱国情操;增强国防观念。 3、提高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能力,包括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正确处理身心健康、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 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包括体能、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处事能力、驾驭坎坷能力、认识自己的能力。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学院素质教育核心课 程进行建设。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教会、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做一个讲究社会公德、遵循职业道德的人,做一个有志向、有理 想,爱自己国家和人民,懂得奉献的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 。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严格遵循思想政治理论 课新方案的原则和要求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密切 联系我院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生活实际,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 践相结合,精心设计,务求实效,努力做到让学生“思想上有感 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中有体现”,使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 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设 计时注重引导,以抛出问题,寻找答案这 种方式设计课程,组织教学。
三、针对学生参与度高的特点,组织 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自我学习,自我 提高。
设计理念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
一
思
导向的育人观。
想
道
德
修
终身学习导向的教育观,强
养
二
与
调可持续发展。
法
律
基
础
多元智能导向的学生观,强调
》
三
学生主体。
1、教材
(三)教学资源
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其他教学资源
校内:我院图书馆、阅览室、文化墙、农耕文化馆、 校史馆、学生社团等。
校外:铜仁市图书馆、铜仁红色资源等。
3、 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实施 方法
教师主导法 学生主体法 师生互动法 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