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生态市建设规划正文1。1任务背景及由来

合集下载

论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

论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

论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作者:韦捷孙勇付甫先米建波摘要介绍了西昌市概况,分析了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情况,包括综合指标、森林覆盖率、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森林健康、公共休闲、生态文化、乡村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并从组织领导、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其保障措施进行了论述,以期促进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建设;保障措施;四川西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源泉。

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于2004年开始“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予工作,这是对一个城市在城市森林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是促进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4]。

因此,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加快西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昌市概况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誉,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小春城,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全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等城市殊荣。

西昌水能资源富集,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每年对外送电逾50亿kW·h。

西昌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花木之乡、洋葱之乡、粮食大县;西昌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重要节点,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发射基地三大4A级风景名胜区;西昌民族风情浓郁,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彝族歌舞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西昌市区位优势明显,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西昌市总面积为2655km2,南北长70.8km,东西宽62.8km。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及规划图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及规划图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及规划图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一、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西昌市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镇29乡共37个乡镇,总面积265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昌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平方公里。

二、市域村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做强城区,吸纳人口;突出特色,分区统筹;城乡一体,设施均衡;社会和谐,保障公平。

2、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城镇化水平为58%,中期城镇化水平为65%,远期城镇化水平为75%。

3、村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的村镇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一带”是指安宁河谷村镇发展带,“多点”是指围绕一心一带分布的若干村镇。

4、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一级1个:中心城区(含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高草乡、裕隆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二级3个:重点镇(礼州镇、佑君镇、黄联关镇);三级10个:重点乡集镇(西溪乡、月华乡、琅环乡、樟木箐乡、黄水乡、阿七乡);四级42个:中心村(其中12个乡驻地)5、市域综合交通(1)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西昌主要对外交通通道,重点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此提升西昌与国内交通网络的连通度;优化市域公路网络,提高等级与密度,以此加强西昌中心城市对市域和凉山州的交通辐射力;构建和完善西昌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西南地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公路交通规划形成“一环两竖五放射”的公路网主构架。

“一环”:围绕西昌中心城区和泸山邛海风景区的公路环路;“两竖”:贯穿安宁河谷的南北向快速通道(由现状雅攀高速公路西昌段改造而成),以及西移到安宁河西侧的新规划雅攀高速公路;“五放射”:雅攀高速公路南、北段(国道108)、西昭高速公路、西巧公路(省道212)、西盐公路(省道307)。

西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国家的发展重点。

为了促进西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提出了建设西昌项目的设想。

西昌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旅游、农业等产业的潜力。

此次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对西昌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决定该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二、项目概述1.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利用西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创造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2.项目内容本项目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建设景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旅游设施建设: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酒店、休闲度假村、游乐设施等,提供良好的服务和设施,吸引游客。

-农业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市场分析1.位置优势西昌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其地理位置使得西昌成为了四川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市场需求当前,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休闲度假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西昌地区的美丽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3.市场规模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来西昌旅游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西昌旅游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四、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西昌地区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电力等,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2.经济可行性本项目旨在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3.社会可行性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美育水平。

同时,通过项目的建设,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和社区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一、城市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1.自然地理(1)区位条件西昌市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

西昌市距成都574公里,位于安宁河谷中段,在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

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63公里,东临昭觉、普格、喜德县,南接德昌县,西靠盐源县,北连冕宁县,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西昌市地处横断山脉东缘,位于著名的川滇南北构造体系的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褶皱、压性断裂和有机联系的秩序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组成,海拔高度4180~1160米。

全市地势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地势以高原中山为主。

境内岭谷高差十分悬殊,最高点在西昌、普格、德图1-1 区位分析图昌三市县交汇处的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最低点在雅砻江深切河谷的荞地乡桐子林,海拔1160米。

谷、平原和山间盆地。

西昌城区处于安宁河谷中段,西昌盆地之中。

安宁河谷平原北起冕宁观音桥,南至米易县得石乡,长200余公里,西昌市境内河段处于平原的中游。

河谷宽3~7Km,最宽11Km,现代河床弯曲平缓,平均比降1.66‰,沿线漫滩河曲发育,两岸广布Ⅰ-Ⅱ级冲积阶地及冰碛~冰水堆积Ⅲ-Ⅳ级阶地与大规模山前洪积扇群。

Ⅰ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3~5m,Ⅱ级阶地高出河床10~20m。

西昌盆地位于西昌市东南侧,长18~20km,宽5~8km,由东河、西河等形成的全新统冲洪积扇组成,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一断陷堆积盆地。

(3)气候条件西昌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

冬半年受极地大陆的气候特点。

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急剧增温,夜晚晴空辐射大量散失,气温下降快,致使昼夜温差大,有“一年之中无冬夏,一日之间有四季”之说。

西昌平均温度为17.2℃,8月最高23.8℃,1月最低9.4℃。

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一、城市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1.自然地理(1)区位条件西昌市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

西昌市距成都574公里,位于安宁河谷中段,在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

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63公里,东临昭觉、普格、喜德县,南接德昌县,西靠盐源县,北连冕宁县,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西昌市地处横断山脉东缘,位于著名的川滇南北构造体系的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褶皱、压性断裂和有机联系的秩序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组成,海拔高度4180~1160米。

全市地势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地势以高原中山为主。

境内岭谷高差十分悬殊,最高点在西昌、普格、德图1-1 区位分析图昌三市县交汇处的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最低点在雅砻江深切河谷的荞地乡桐子林,海拔1160米。

谷、平原和山间盆地。

西昌城区处于安宁河谷中段,西昌盆地之中。

安宁河谷平原北起冕宁观音桥,南至米易县得石乡,长200余公里,西昌市境内河段处于平原的中游。

河谷宽3~7Km,最宽11Km,现代河床弯曲平缓,平均比降1.66‰,沿线漫滩河曲发育,两岸广布Ⅰ-Ⅱ级冲积阶地及冰碛~冰水堆积Ⅲ-Ⅳ级阶地与大规模山前洪积扇群。

Ⅰ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3~5m,Ⅱ级阶地高出河床10~20m。

西昌盆地位于西昌市东南侧,长18~20km,宽5~8km,由东河、西河等形成的全新统冲洪积扇组成,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一断陷堆积盆地。

(3)气候条件西昌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

冬半年受极地大陆的气候特点。

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急剧增温,夜晚晴空辐射大量散失,气温下降快,致使昼夜温差大,有“一年之中无冬夏,一日之间有四季”之说。

西昌平均温度为17.2℃,8月最高23.8℃,1月最低9.4℃。

西昌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版

西昌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版

兼容用地性质
中类
一、二研用地
小类
住宅 用地
服务设 施用地
图书展 览用地
文化活 动用地
科研用 地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代 R11/
R12/R22
A1

R21
A21
A22
A35
附录一 用词说明和名词解释............................................................. 78 附录二 计算规则................................................................................. 83 附录三 建筑间距图示......................................................................... 89 附录四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91 附录五 西昌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94 附录六 西昌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97 附录七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分类....................................................... 100 附录八 西昌市建设项目建筑规划设计电子图形数据标准.......... 105
第九条 建设用地的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 性范围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 划未明确兼容性范围的,根据表2.1的规定或规划专项论证确定其兼容性范围。

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一、项目区概况1、邛海湖概况: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约5公里,其流域范围位于四川凉山州境内,跨西昌、昭觉、喜德三市县。

其中西昌市所辖的范围占流域面积的70%。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南北长10.3公里,东西最宽处5.6公里,平均湖宽3.8公里,周长37.2公里。

按湖泊水位1510.3米计,湖面面积27.8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8.32米。

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与西昌市区相连。

邛海属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安宁河支流海河的源头淡水湖泊。

多年平均湖面降水量2650×104m3,湖泊补给系数9.97,多年平均径流深760㎜,多年平均径流量1.2亿m3,湖水滞留时间834天。

邛海被誉为西昌市的“母亲湖”,已被四川省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作为一个重要的高原湖泊,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美学和娱乐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邛海湖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给邛海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水、土资源的竞争性开发利用,农业耕地和城乡发展用地对源湖滨带的侵蚀,环境污染等,都影响到了湖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湖泊质量下降。

湖泊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决定了其无选择地被动接纳四面八方来水。

随着沿湖地区经济发展,特别随着邛海—泸山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及完善,当地的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开发。

排入湖中污染物的数量和所占比重提高,不可避免会使湖水水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规划和治理邛海周边的环境刻不容缓。

必须下决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保证当地社会和经济的良好运行和持续发展。

2、邛海流域社会经济情况邛海流域辖西昌市的西郊乡(部分)、大箐乡、海南乡、大兴乡、川兴镇、高枧乡5乡1镇及昭觉县的普诗乡和玛增依乌乡、喜德县的东河乡的部分地区。

浅析西昌市扶贫攻坚“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浅析西昌市扶贫攻坚“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三农论坛8 农家科技浅析西昌市扶贫攻坚“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田 英(西昌市飞机造林管理站 四川西昌 615000)摘 要:本文介绍了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西昌市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及西昌市扶贫攻坚“1+X ”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扶贫攻坚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大力推进扶贫攻坚“1+X ”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以全市37个乡镇为基础,对47个贫困村,全覆盖建卡农村贫困户3538户,12868贫困人口为主要扶贫攻坚。

2016年开始三年内实施造林80万亩(其中,核桃70万亩,经济林10万亩),核桃嫁接改造面积4万亩。

1.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扶贫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西昌市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目标,通过扶贫攻坚“1+X ”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将输血功能向自身造血转变,借助生态产业建设和自身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使贫人口得到长期可持续的收益,从而改变贫困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2.1社会经济:西昌市下辖37个乡镇,常住总人口77.5万人,城镇化率为57.57%。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72006万元,全市人均GDP 达到59804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7元。

2.2生态旅游:依托邛海泸山国家4A 级景区和全国最大飞播林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积极推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变,由资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迈进。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凉山州及所辖西昌市、木里县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凉山州及所辖西昌市、木里县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凉山州及所辖西昌市、木里县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15•【字号】川府函[2013]59号•【施行日期】2013.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凉山州及所辖西昌市、木里县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川府函[2013]59号)凉山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报审凉山州及所辖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凉府〔2012〕6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凉山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所辖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你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你州要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到2020年,全州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3900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不超过21000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30平方米/人;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不得少于4015公顷,确保全州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172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77400公顷。

西昌市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896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不超过7441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不得少于960公顷,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478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4386公顷。

木里县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45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不超过44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不得少于115公顷,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408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3682公顷。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及规划图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及规划图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一、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西昌市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镇29乡共37个乡镇,总面积265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昌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0.72平方公里。

二、市域村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做强城区,吸纳人口;突出特色,分区统筹;城乡一体,设施均衡;社会和谐,保障公平。

2、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城镇化水平为58%,中期城镇化水平为65%,远期城镇化水平为75%。

3、村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的村镇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一带”是指安宁河谷村镇发展带,“多点”是指围绕一心一带分布的若干村镇。

4、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一级1个:中心城区(含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高草乡、裕隆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二级3个:重点镇(礼州镇、佑君镇、黄联关镇);三级10个:重点乡集镇(西溪乡、月华乡、琅环乡、樟木箐乡、黄水乡、阿七乡);四级42个:中心村(其中12个乡驻地)5、市域综合交通(1)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西昌主要对外交通通道,重点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此提升西昌与国内交通网络的连通度;优化市域公路网络,提高等级与密度,以此加强西昌中心城市对市域和凉山州的交通辐射力;构建和完善西昌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西南地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公路交通规划形成“一环两竖五放射”的公路网主构架。

“一环”:围绕西昌中心城区和泸山邛海风景区的公路环路;“两竖”:贯穿安宁河谷的南北向快速通道(由现状雅攀高速公路西昌段改造而成),以及西移到安宁河西侧的新规划雅攀高速公路;“五放射”:雅攀高速公路南、北段(国道108)、西昭高速公路、西巧公路(省道212)、西盐公路(省道307)。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起止时间:2001.5-2003.3项目负责人:靳东晓闵希莹主要参加人:孙志涛曾浩孔彦鸿张莉关丹合作单位:西昌建设局古城保护一、城市概况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距成都574公里,市域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61.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为26.13万人。

西昌市位于安宁河中段的邛海之滨、安宁河畔。

全市地势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境内绝大部分地域处于海拔1500米以上,形成了“八分山地二分坝,坝内八分土地二分水”的地貌形态。

西昌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立邛都郡以来,成为历代的郡、州、府、司等的治地,目前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用地规划图二、规划构思在规划中着重考虑了三个因素对总体布局的影响:1.对自然灾害因素的考虑西昌处于扬子江板块与康藏板块之间,新构造运动表现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国家地震局评定西昌地震烈度为九度。

城区南部及东部虽有一系列优势发展条件,但工程地质较不稳定,本次规划对于建设用地的选择给予了特别关注。

2.关于城市发展职能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深化落实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我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商业卫星发射中心,西昌是举世瞩目的窗口城市,在规划中充分突出了航天博览基地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此外,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如何发扬彝族传统文化,突出城市特色问题的研究。

3.在规划中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提出建设邛海“亮海工程”及邛海口生态园、南山植物生态园、小庙生态园等项目。

用地评价图三、空间布局根据西昌的自然特征与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本次规划延续了上版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强调了城西组团对于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中心组团发展方向主要向西、向北,控制向东发展,开辟西河、南安河之间桑坡一带为新的建设区域。

2.城市其它组团(含发展点)沿安宁河东岸,以市中区为中心,以雅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线为重要发展轴,着重向南北发展、适当向东西两翼发展。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介绍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介绍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介绍邛海湿地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邛海四岸,经天然淡水湖开发建设而成,是四川省首个具备国际重要湿地申报条件的湿地,目前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邛海湿地总占地2万亩,2010年开建,分六期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为一至四期,2013年五、六期动工,预计2020年全部完工。

一至四期湿地的恢复建设,累计投资16亿元,使得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恢复至31平方公里,邛海湿地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待五期、六期湿地建成后,邛海水域面积将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2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将达到2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

届时,邛海将更加美丽富饶,必将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邛海湿地一期恢复工程——观鸟岛湿地一期恢复工程位于邛海西岸北端,总投资0.55亿元,占地面积112200平方米,其中原建钓鱼台18000平方米,映月潭9000平方米,绿地面积54100平方米,仿木栈道2700平方米,退塘还湖28400平方米,驳岸2100米,共有5个雕塑,1个广场,2座小桥,3个亭子,25种水生植物,4个生态厕所,50亩菱角。

工程主要由“亚热带风情区、海门桥渔人海湾区、生命之源区、祈福灵核心区、柳荫垂纶观鸟区”等5大主题游览区项目组成,湿地是白鹭、灰鹤、海鸥等野生鸟类理想的栖息地,体现了“自然、生态、和谐”的主题。

邛海湿地二期恢复工程——梦里水乡湿地二期恢复工程位于邛海北侧,南起湿地一期的小海,北达新海河出口,东临邛海岸线,西至滨海路人行健身步道,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其中征地拆迁资金1.35亿元,湿地恢复建设工程资金3000万元。

项目占地2600亩,其中陆地绿化面积为270亩,水生植物285亩,水面面积2045亩,共有81个小岛。

项目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按照“二带三区”布局,采取“五大”措施进行湿地恢复。

“二带”即:湿地生态防护林步行游览带和湿地水上游览观光带。

“三区”即:植物园湿地区、白鹭滩水生植物观赏区、自然湿地修复区,其中自然湿地修复区占湿地规划总面积的85%。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县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凉府办函[2008]147号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县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凉府办函[2008]147号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县市创建工作的通知正文:----------------------------------------------------------------------------------------------------------------------------------------------------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县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凉府办函〔2008〕147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川委发〔2006〕18号),计划用15年时间把四川建设成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社会进步的生态省。

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又下发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的通知》(川办函〔2008〕86号),按照通知要求,州政府决定在全州开展生态县市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生态县市创建工作的必要性生态县市建设是生态州建设的细胞工程,是推进生态州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创建生态县市是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州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生态县市建设既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也不是单纯的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而是三者的有机统一。

我们必须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彻底抛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正确认识开展生态县市创建的优劣势我州开展生态县市建设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

一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

现已探明矿种82种,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30处,中型63处。

二是水能资源丰富,州内江河纵横,水能理论蕴藏量5146.7万千瓦。

三是农业资源丰富,独特的光热资源使这里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单产高质优良。

2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议书

2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议书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建设业主与编制单位 (1)1.2编制依据与范围 (1)1.3项目概况 (2)1.4结论 (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背景 (6)2.2项目的必要性 (10)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14)3.1旅游资源概述 (14)3.2旅游资源评价 (16)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 (20)4.1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20)4.2旅游业市场发展机遇和前景分析 (22)4.3民族特色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30)4.4西昌市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30)4.5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31)第五章建设条件 (36)5.1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36)5.2社会经济概况 (37)5.3自然条件 (38)5.4外部政策条件 (41)第六章建设方案及内容 (43)6.1方案设计原则 (43)6.2核心景区构成 (44)6.3主要建筑方案 (49)6.4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52)第七章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 (54)7.1环境影响分析 (54)7.2节能措施 (58)第八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61)8.1管理机构 (61)8.2项目建设管理 (61)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4)9.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64)9.2总投资 (65)9.3资金来源 (67)第十章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68)10.1经济效益 (68)10.2生态环境效益 (69)10.3社会效益 (70)附件:附件1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议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2西昌市城市规划用地审查意见附件3环评批复附件4节能评估审查意见附图:附图1区位分析图附图2总平面图附图3效果图一附图4效果图二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建设业主与编制单位1.1.1项目名称凉山州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1.1.2建设业主名称:西昌市规划和建设局地址:西昌市胜利路122号法定代表:马文辉1.1.3报告编制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1.2编制依据与范围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7、《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西昌市旅游发展规划》(2002年-2015年)9、建设业主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数据10、西昌市规划和建设局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

西昌城市规划

西昌城市规划

未来西昌房产发展方向,西昌城市交通新规划红色线——北环线:作为西昌“十二五”的重点项目,北环线起于川兴镇,终于小庙乡,全长15.3公里,宽50米,需征土地1300余亩,预计投资12亿元。

工程将跨东河、西河,建两座大桥和一座立体交通桥,接雅攀高速公路。

通车后,西昌城将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城”大道。

该项目正加快推进,正委托省交通厅勘测设计院进行项目工可、施工图设计、水保、环评等前期工作,待第五次西昌城市总体规划送审通过后,明年启动工程的选线工作,最迟2015年建成通车。

北环线建设,将极大的缓解西昌的交通压力,疏导北向的过境车辆,在很大上程度上改变城北出行难的问题。

绿色线——航天大道东延线:本项目起于航天大道东端至西昌一中外国语学校,连通环海路,全长4.18公里。

航天大道,宽66米,双向10车道。

包括即将开建的东延线部分全长9.93公里,堪称西昌“第一大道”。

东西走向的航天大道,一连跨越了西昌的东河与西河,成为镶嵌这座魅力之城的黄金玉带。

航天大道被评选为“四川最美大道”。

深蓝色线:——南环线:G108线小庙——缸窑段改线工程(南环线)按国道G108线西昌小庙——岗窑段改线工程项目上报。

路线起点为G108线K2754+500(双拥桥),终点为G108线K2771+000(岗窑),改线里程16.5公里,建设里程15.1公里,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40米,双向8车道。

工程估算总投资5.948亿元,其中建安费4.048亿元。

工程建设涉及拆迁户2000余户。

目前已完成工可、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

浅蓝色线——钒钛专用快速通道:本项目起于胜利南路,经海河4号桥及互通立交跨海河、四袁路(G108改线段)后,以隧道穿越南山、路线继续向西南前行,于马道村上跨成昆铁路,后沿铁路西侧往南,于九屯堰以隧道方式穿越马鞍山,再沿现有省道S307改建,止于经久乡在建工业园区。

路基宽度25米,双向六车道。

路线全长:17.9公里;其中海河桥全长188米,为6×30m预应力砼等截面连续箱梁。

西昌推进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西昌推进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西昌推进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总体目标:围绕“川滇综合枢纽、绿色钒钛之都、国际山水名城”战略目标,力争经过5-10年跨越发展,把西昌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钒钛钢铁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开发支撑区、西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四川省南向大通道的区域交通枢纽。

具体目标:按三步走来实施。

第一步到2012年,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市域人口达到70万,城镇人口40万,城镇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57.1%,建成中国平安城市。

第二步到2015年,建成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域人口达到75万,城镇人口50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6%,建成中国生态城市。

第三步到2020年,市域人口达到85万,城镇人口60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0%,建成中国文明城市。

主要工作措施:一是高起点规划,确立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发展方向。

我们将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办法来构建我们的规划机制,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我们也提出将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理念全面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完善“1+5”规划体系,“1”即城市总体规划,“5”即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新农村规划建设导则、小城镇规划四个导则和邛泸5A景区创建规划。

“1+5”规划体系实际上就把未来我们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固定下来。

按照体现自然特色、做好山水文章、遵循自然地理走向和显山露水要求,尽快确立在全国有影响的规划设计单位来实施新西昌建设方案的规划设计。

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夯实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基础。

加快交通基础建设。

①铁路:在安宁河西岸规划建设成昆高速铁路。

2016年完成通车,新建2至3万平米的西昌火车站,改造升级经久站和西昌北站。

②航空:将青山机场建成一类空运口岸。

陆续开通至上海、珠海、广州、西安、昆明等地航线。

四川西昌是蝶变的剖析

四川西昌是蝶变的剖析

四川西昌是蝶变的剖析四川西昌是蝶变的剖析1. 引言四川西昌,一个名字饱含着历史、传奇和蝶变的力量。

在这个小城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改变该地区面貌、影响颇深的蝶变。

本文将围绕着西昌的城市发展、经济转型、生态保护等方面展开深度剖析,并从个人的角度分享对这次蝶变的观点和理解。

2. 西昌的历史与传奇西昌作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作为彝、藏、苗三族交汇的地区,西昌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

然而,长期以来,西昌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诸多挑战,丧失了应有的活力。

3. 城市发展的黄金机遇然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昌却迎来了一次底蕴深厚的城市发展机遇。

这一机遇,主要源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政府的政策扶持为西昌的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从“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到“西南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西昌已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地区之一。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西昌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为蝶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昌独特的生态环境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昌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这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也为西昌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4. 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生态环境的支撑下,西昌开始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

通过引进优质的项目和投资,西昌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经济转型中,西昌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发展绿色能源、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领域的产业,西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城市发展中,西昌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通过改造旧区、建设新区,西昌的城市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干净整洁的街道、宜居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项目落地,为西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5.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转型的西昌也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西昌将生态保护置于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

在生态保护方面,西昌通过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强对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生态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实施生态市建设方案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目标设定。

1. 建立健全的生态市建设规划体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2.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确保城市水质安全。

4. 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城市垃圾零污染。

5. 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

建立健全的生态市建设规划体系,统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制定明确的生态市建设目标和指标,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城市公园和绿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水环境治理,确保城市水质安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

4. 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加强对城市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垃圾零污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促进生态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四、实施保障。

1.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法律保障。

2. 加大对生态市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的充足。

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机制。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生态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动生态市建设工作,为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1.1 任务背景及由来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点内在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为进一步推进四川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和谐四川,2005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建设四川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9月颁布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四川生态省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西昌市地处四川盆地攀西地区腹心,是凉山州委、州政府统筹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大西昌经济圈”战略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认真分析国家、省、州发展战略,科学审视市情的基础上,西昌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创建生态市的重要决定。

西昌创建生态市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战略举措,事关全市跨越式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保证西昌生态市建设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2007年9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编制《西昌生态市(县级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决定,并委托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依据生态、循环经济学理论,并与颁布实施的《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西昌市各部门的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提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市情、凝聚全市各族人民意志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西昌生态市建设的顺利开展。

1.2 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西昌生态市建设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西昌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昌市目前的产业结构矛盾较突出,农业基础较薄弱,工业发展领域呈现“量少质弱”状况,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未来5-10年是西昌市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工业总量的增长,基础工业的扩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等,都会带来或增加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

要缓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需要通过生态市的建设,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降,避免或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过载压力;通过建立科学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避免或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3.区域、城乡统筹发展以西昌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统筹兼顾,通过对西昌合理、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中心城镇及小城镇建设,为实现西昌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

4.普惠民生,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昌生态市建设的理念是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西昌生态市的建设过程是普惠民生的过程,是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过程,必将促进西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1.3规划编制的范围本规划编制的范围包括西昌市行政管辖的8镇29乡,规划总面积为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59.64万人,详见西昌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图。

1.4 规划编制的目的《西昌生态市(县级市)建设规划》编制的目的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立足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发展,分析西昌生态市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西昌生态市建设的理念和发展思路,明确西昌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生态市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保障措施,使生态市建设有组织、有领导、有重点、有秩序地深入开展。

《规划》是推进西昌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性规划文件,是各行业、各部门编制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随着生态市建设的推进,市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1.5 规划编制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7.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7.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7.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1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4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环发〔2006〕158号;《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6.10);《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1995.10);《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环发[2003]91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及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2004]109号);《关于转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征求〈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川生态办发[2007]1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川委发[2006]18号, 2006.9);《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06] 100号);《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市(州)、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149号);《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9);《凉山生态州建设规划》《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西昌市志》;《西昌统计年鉴2006》;《西昌市旅游发展规划》;《邛海流域生态保护功能区规划》;《中共西昌市委、西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市的决定》;《西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西昌市其他相关部门的“十一五”规划。

第二章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2.1 自然地理状况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流域中段,为凉山州州府所在地,市辖6个街道、8个镇、29个乡(其中15个民族乡)。

地理坐标在东经101°46′~102°45′,北纬27°38′~28°10′之间,南北最长约20公里,东西最宽约43公里,与昭觉县、普格县、德昌县、盐源县、冕宁县、喜德县接壤。

全市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7.1平方公里。

2.1.2 地貌特征西昌市位于横断山东缘,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间夹断陷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

其中川西高原部分平均海拔1500米-2500米,海拔最高位于东部边缘的螺髻山脊,高达4182米,最低位置为西南端雅砻江河谷,海拔1160米,相对高差3032米,城区城中心海拔高度为1538米,形成七分山地三分坝,坝内八分土地二分水的比例状态。

市域国土总面积26万公顷,其中:山地面积18.2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83.3%;丘陵占0.2%;河谷平坝和盆地占16.4%。

2.1.3 气候特征西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

主要气候特征如下:①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西昌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

冬半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高空为干暖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冬暖十分显著,形成“冬无严寒春温高,夏无酷暑秋凉早”的气候特点。

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年均气温为17℃,年平均气温变幅仅为13℃,是全国年均气温变幅最小的地区之一。

②雨量充沛、降雨集中。

西昌降雨集中,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92%雨季夜雨率高,夜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平均降雨1013.1毫米。

常常是夜间雷电交加,天亮以后雨过天晴。

此外,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遭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③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

西昌海拔高,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数多,紫外线强,风速大,水汽蒸发大,湿度小,雾日极少,能见度好。

年均日照2431.4小时,年总幅射量为136千卡/平方厘米,冬春时节常常是天高气爽,白天风和日丽,夜晚清风皓月,有“月城”之称。

④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

西昌12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6—9月为雨季。

干季,气候干燥,日间午后气温高,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午后地面风较大。

雨季,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日温差小,多阴雨、夜雨,加之此季节,空气层结很不稳定,对流旺盛,雷暴冰雹频繁。

⑤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西昌地处高原,垂直地带突出,海拔高差大,气温随海拔增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活动积温递减282℃,无霜期递减12天。

境内的高山岭谷,根据山形不同坡向大体可划分为6个气候带:1200—1300米相当于南亚热带气候;1300—1800米为中亚热带;1800—2100米为北亚热带;2100—2500米为南温带;2500—3000米为中温带;3000米以上为北温带。

正因为气候资源的多样,因此有利于各种气候带的作物生长。

2.1.4 水系特征西昌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

主要河流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和二级支流安宁河,均为南北走向。

市域内二十多条主山溪河流呈不对称羽状东西展布,市东南有断陷湖邛海。

主河道安宁河为雅砻江的一级支流,从市域北端入境,向南纵贯全境,邛海湖盘和安宁河谷相连,两岸为安宁河河谷平原和邛海湖盆平原,形成了富饶的中山宽谷万顷良田。

周围地下水十分丰富。

邛海与西昌市区毗邻,位于西昌城东南5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