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之古琴篇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优美的一种,它被誉为“乐器之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
古琴发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音质和演奏技巧,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琴的历史、音乐表现力、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历史最久远的一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古琴最初被用作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的伴奏乐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到唐代,古琴的演奏技巧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其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宋代时期,古琴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它们将其视为艺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并发扬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古琴的音乐表现力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质而闻名于世,他的音色柔和、幽雅、清新,能够表达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古琴的音乐是通过琴身共鸣和指法的变化来表现出来的,它能够模拟出天真、淡泊、清雅、高妙、慷慨、豪迈、忧愁等不同情感。
古琴表现力丰富,既可以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也能够表现出深刻的感情。
它能够让人们感到它的音乐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让人们沉浸在完美的音乐中。
三、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演奏的技巧非常独特,它主要通过拨弦、撩弦、扣弦、泛音、颤音等指法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古琴演奏技巧的高妙之处在于,它能够组合不同的指法来实现速度与音色的转换,从而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同时,古琴演奏也需要弹者配合自由的速度变化,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古琴演奏技巧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四、古琴的演奏风格古琴演奏风格主要包括学派和个人风格两个方面。
学派是指古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流派性的不同演奏特点,每个学派都有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和表现手法。
而个人风格则是指弹者在学习、研究古琴演奏技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演奏风格。
这个风格既包括弹奏技巧的独特性,也包括表现主题意境的独创性。
古琴艺术非遗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常用的乐器,被视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
古琴的音色清幽,韵味悠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琴艺术非遗的具体内容包括:
1. 古琴的制作技艺:包括选材、造型、琴面及槽腹制作、配件安装、髹漆、打磨、定徽、安足、上弦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
2. 古琴的演奏技巧:包括右手勾、挑、弹、拨等指法,以及左手的按弦、滑音、泛音等,演奏技巧丰富多样。
3. 古琴音乐作品:包括传统的琴曲、琴歌等,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这些作品传承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哲思。
4. 古琴的修复和保养:古琴作为乐器,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包括琴弦的更换、琴体的修复等。
5. 古琴文化的传承:包括古琴的历史、琴学、琴谱、琴律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琴艺术,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设古琴专业课程、举办古琴音乐会、建立古琴文化研究机构等。
通过这些努力,古琴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播,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艺术的窗口。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古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珍宝之一,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以追溯到商代。
在唐代以后,古琴才有了高度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音乐谱写的主流乐器。
《琴谱》在宋代出现,是古琴艺术的里程碑,后来也对整个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琴在历史上是帝王贵族、文人雅士的最爱,所以古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古琴艺术的特点古琴艺术需要有良好的心态,需要有一定的修行。
这种修行体现在琴音的气韵、包容和自然之中。
古琴音乐注重的是气味,强调音乐的氛围、感觉、情趣,强调身心调和的美感和意境,不需要华丽的变化和多变的音色,而是大和谐的朴素美。
这种音乐需要经过学习和修炼来领悟琴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乐曲中,使听众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弹奏者的情感。
三、古琴作品选赏1.《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唐代古琴曲目之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曲调悠扬婉转,情感流畅自然。
这首曲子吟唱天然之景,使用了琴音来表现冬天天空中的阳光、白雪飞舞的景象。
2.《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明代儒生王浚所作的琴曲,也是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此曲表达的是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山水给人们带来的思考与愁思之情境,琴音深沉优美,思维敏捷。
3.《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诗歌,这首曲子将古琴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未尝不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曲调虽然简单,却秒出芳心,将不能言说的情感融入,号召多年以后的新世纪人们要放弃仕途,回归自然。
四、结语古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在琴音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古琴曲目丰富多彩,每一首古琴曲子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情感因素,这是其他乐器所无法企及的。
虽然从现代的角度看,古琴的使用有所下降,但它依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受到世人的热爱。
中国古琴的介绍
中国古琴的介绍中国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中的一种,被誉为“乐中之王”。
它起源于古代的箫、瑟等乐器,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下面将从琴的起源、构造、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古琴。
一、琴的起源中国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当时的琴称为“筑”,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琴的形制和制作工艺逐渐发展完善,到了唐代,琴的形制基本定型,并且被称为“琴”。
此后,琴的发展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古琴。
二、琴的构造中国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它由琴身、琴头、琴尾和琴弦组成。
琴身是古琴的主体部分,它通常由檀木或者红木制成,具有一定的弧度。
琴头是琴身的上部,通常雕刻有吉祥的图案,起到装饰作用。
琴尾是琴身的下部,它的形状有方形、圆形等各种不同的造型。
琴弦是古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由丝线制成,琴弦的数量有七根、十根等不同的配置。
三、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有指法、拨弦和和弦三种。
指法是用手指按住琴弦,产生音符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指法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音符的音准和音色。
拨弦是用右手的指甲或者指尖拨动琴弦,产生音符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拨弦是表现情感和感情的重要手法。
和弦是用左手按住不同的琴弦,弹奏出和弦音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和弦可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色彩。
四、琴的音乐特点中国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深远的音韵而著称于世。
古琴的音色柔和、悠远,能够表达出深沉、内敛的情感。
古琴的音韵独特,每一个音符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古琴的音乐风格以古朴、典雅、含蓄为主,它强调的是音乐的内涵和意境,而不是技巧和华丽的演奏。
古琴音乐常常以抒发情感、禅修心境、描绘自然景色等为主题,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中国古琴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器乐,它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厚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古琴的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内敛的艺术表达。
古琴简介
古琴简介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最具代表的民族乐器。
在先秦及两汉的文献里,都记载有古琴,如:《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里所说的琴即指古琴。
古琴在孔子时期就已是很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留存有150多部琴谱和3000多首琴曲,在古琴身上积淀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其形制、创制以及乐谱的产生、琴论、演奏艺术、审美情趣等方面,可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
中国古代乐器按材料共分八类,即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古琴因它的弦在古代是以丝做成,故归为丝类乐器。
古琴的制作材料:面板多取材桐木或杉木,取松软的木质。
底板用梓木,取密实不易变形的材质。
一张好的古琴需具备四善九德,四善:轻、松、脆、滑。
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古琴是唐代的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说象周天365度)。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中国文化介绍之器乐---古琴之韵
弹拨乐器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 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 挑、滚、轮、勾、抹、扣、划、 拂、分、摭、拍、提、摘等。右 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 按、吟、擞、煞、绞、推、挽、 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 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 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 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 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 较强。
中国文化之 ---器乐
杨光、王远
纲要
一. 二. 三. 四. 中国传统乐器发展历程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曲式结构 乐器分类及介绍 特别介绍---传统乐器之 ----古琴
一.发展历程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吹奏类乐器 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 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 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 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古琴在这时出现, 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 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 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 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 出现了古琴谱,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 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 发展。
二.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曲式结构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1. 古琴的起源和历史古琴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琴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秦国,在史书中有关于琴的记载。
古琴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在汉代,古琴被列为宫廷音乐乐器,成为贵族文人的代表性乐器。
隋唐时期,古琴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琴身更加精致,琴音更加优美,成为了文人雅士们追逐的音乐艺术。
2. 古琴的音律和演奏技巧古琴的音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五声音律构成的。
古琴的五声音律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也被称为宫商角徵羽。
它们代表了音乐的基本音调,是古琴演奏中的基本音阶。
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琴身手法和调弦技巧等。
指法是指用手指按弦,发出不同的音调。
琴身手法是指演奏时手部的位置和动作,会影响到音色和音质。
调弦技巧则是调整琴弦,来获取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3. 古琴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古琴的制作工艺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手工艺,要求匠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美学的理解。
古琴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琴身、琴弦、琴桥和琴柱等。
琴身是古琴的主体部分,一般采用松木或者枫木等高质量木材制作而成。
琴弦是发出音调的主要部分,一般采用丝线或者鱼线制作。
琴桥和琴柱是支撑琴弦和固定琴弦的部分,一般采用坚硬的材料制作而成。
4. 古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古琴音乐以其深远的内涵和高雅的情调,被誉为“天籁之音”,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
古琴音乐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寓意着君子风范和高尚情操,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象征。
5. 古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现代社会里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古琴音乐的美妙和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和研究。
古琴演奏者不仅在中国受到高度的尊重,还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古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古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琴的起源和历史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考据,古琴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而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古琴已经成为宫廷音乐的一部分。
在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古琴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完善,并逐渐传入民间。
到了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和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古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室内娱乐乐器。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古琴的音韵风格逐渐形成,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二、古琴的结构和制作工艺古琴的机体通常由面、背板、音桥、左右两扇纵横板、琴轴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在制作工艺方面,古琴通常选用瑶柏、海桐等濒临绝迹的珍贵材料制作,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成一把完整的古琴。
三、古琴的音韵特点古琴的音色清雅深远,音域宽广,声音清越而柔和,有时会带有些微的响泣之声。
与其他弦乐器相比,古琴的音韵特点更具穿透力与韵味,能更好地表达中国古代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四、古琴的演奏方法古琴的演奏方法需要用指尖弹奏琴弦,同时配合左手的按弦和右手的扶按,以及用指甲的指古拉弦、推弹、拨弦等手法。
这些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才能掌握,因此古琴被誉为“琴中泰斗”,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素养和修养。
五、古琴的传承与发展古琴在中国乐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而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现代社会,古琴不仅在音乐演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在教育、文化交流、语言学习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古琴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乐器,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六、古琴的演奏和表演古琴的演奏和表演通常需要在清静的环境中进行。
演奏者会选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或者中国古诗词来作为曲目,结合音乐演奏表达出其中的情感与内涵,用音乐的语言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此外,古琴也可以参与到戏曲、影视配乐、舞蹈音乐等不同领域的演出中。
中国传统乐器介绍 古琴
中国传统乐器介绍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母”,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它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琴的外形和西洋琴类似,通常由长约1.4米的琴颈和七根弦组成。
琴颈上有十三个漆面亮度不同的指板,用来演奏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琴面则采用竹质制成,通过琴弦的震动产生音乐声音。
古琴的音色独特,柔和而悠远。
它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力和高超的技巧而闻名。
演奏古琴需要借助指法、拨弦和和音等技巧,使琴弦发出不同的音响。
古琴音域宽广,在演奏时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古琴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中非常受欢迎,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达方式。
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以古琴为伴,通过演奏古琴来陶冶情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古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古琴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可以演奏不同的曲调和曲式。
古琴曲有丰富的内容,包括山水、花鸟、古文诗词等不同主题。
古琴曲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的乐迷。
古琴的演奏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砺才能掌握。
演奏古琴需要灵巧的手指和精湛的技巧,同时也需要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学习古琴需要耐心和毅力,但一旦掌握了技巧,便能够享受到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除了演奏,制作古琴也是一门艺术。
古琴的制作需要选材、雕刻、装配等多个工序。
制作一把优质的古琴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
现在,虽然有机械制造的古琴,但手工制作的古琴仍然被认为是最好的。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通过演奏古琴,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和艺术的魅力。
无论是演奏还是欣赏,古琴都能带给人们宁静和舒适的感受,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琴乐器的介绍
古琴乐器的介绍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古琴乐器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古琴历史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
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琴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
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者,禁也;琴者,心也!古琴
琴者,禁也;琴者,心也!||古琴“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中国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古琴因其“清和淡雅”超凡脱俗的风格居于首位。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古琴篇,带你一同领略中华古琴之美。
世传华夏先祖伏羲、神农按天地、阴阳、五行之说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孕育古琴。
古琴,原名“琴”,又称”玉琴” 、“瑶琴”、“七弦琴”等,是华夏民族历史最为久远的器乐之一,可考历史有三千余年。
春秋时代,古琴已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
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
先秦《诗经》佐证:“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等。
《礼记》便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
先秦以来,流传着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破琴绝弦,终生不弹。
古琴的韵味虚静高雅,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所以有“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的美誉。
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许多优秀的琴师不是高僧就是哲人,弹奏古琴之于他们乃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正如参禅,是解脱自我、求索智慧的一种途径。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古琴清幽平淡,它的艺术不仅包括古琴本身,同时涵盖由琴制、琴谱、琴曲、琴史、琴论、琴歌和琴派共同构成的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音乐乐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音乐乐器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丰富多样,其中的传统音乐乐器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传承中,乐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通过声音传递了古代人们的情感和生活哲学,也成为了人们交流的媒介。
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音乐乐器进行一番探讨。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七弦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王”和“文人之器”。
古琴起源于古代中国,音色温婉悠扬,它能够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代,古琴常常被文人雅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他们通过弹奏古琴来陶冶情操、沉淀思想,将其视为人生修行的一部分。
古琴以其兼容并蓄的音色和独特的音韵美感,一直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古筝,又称为“秦筝”,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
它有古代琴、瑟的影子,具有千年来的历史和演奏技巧。
古筝的共鸣音色轻柔悠扬,给人以宁静和深邃的感觉。
古筝常被用于伴奏和独奏,既可以演奏纯音乐,也可以演奏配合古诗词的曲目。
古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现代音乐中仍然有重要的地位。
笛子,在中国音乐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种木管乐器,古代被广泛应用,现代则在中国民间音乐中仍然活跃。
笛子音色宽广,音域广阔,音色纯净,能够表达出中国人民淳朴的情感和独特的生活气息。
在传统音乐中,笛子常被用来伴奏戏曲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感动。
二胡,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拉弦乐器之一。
它是一种双弦乐器,配有马蹄蹄铁,演奏时用琴弦擦弦发声。
二胡有优美的音色和广泛的音域,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二胡常常用于独奏和伴奏,既可以演绎悲壮的曲调,也可以表达欢快的旋律。
二胡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饱满的音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所述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传统音乐乐器。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们的情感、思想以及审美追求。
这些传统音乐乐器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音乐文化和民间音乐风格。
古琴介绍_精品文档
古琴介绍古琴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古老而雅致的乐器,被誉为“万弦之始”。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
古琴的音色素雅而深沉,琴音悠扬动听,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给人带来平静与放松的感觉。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门艺术的综合体,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和美学内涵,在中国的音乐史、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琴的外形呈长方形,并有曲折的扁头部分,琴身由数片竹木组成。
琴的面板是由上等的桃花核木制成,琴弦则由丝线与蒲扇筒细丝制成。
古琴上共有七根弦,分为三字弦和四字弦两组,它们共同演绎出琴声的美妙琅琅之音。
虽然古琴的外形简单,但其演奏技巧却极为复杂,需要演奏者通过手指的轻拢弹奏出琴音,运用琴音的起伏、连绵和细腻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最爱。
在古代,儒学、道学和佛学等各种思想流派都对古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它被视为文化人的象征。
古琴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古代文人学士都是琴棋书画四艺全才,而弹奏古琴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琴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达到平和、清静和超凡脱俗的境地。
古琴的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琴曲、琴诗和琴曲伴诗等。
琴曲是以古琴为主奏乐器,独奏演绎的曲目,通常由该乐器所演奏的旋律构成。
琴诗则是将文人笔下的诗句与古琴的音乐相结合,达到思想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而琴曲伴诗则是指在演奏古琴的同时配以诗朗诵,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让听众在欣赏琴音的同时,更好地领略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古琴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许多国际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它的音色独特,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
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家开始学习古琴,试图将其融入到不同的音乐风格中,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音乐作品。
总之,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一门需要专注和细致品味的艺术。
中国传统器乐10.弹拨乐器(二)
刘少椿(1901-1971),是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也 刘少椿(1901-1971),是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也 是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刘少椿先生对广陵琴 派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弘扬了“ 派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弘扬了“跌宕多变,绮丽细腻, 刚柔相济,音韵并茂” 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广陵琴韵,研究了广陵琴 派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艰难困 苦之中为广陵琴派培育了一大批后起之秀,使古老 的广陵琴学焕发出美好的青春活力。 卫仲乐(1909— 卫仲乐(1909—1997) 无锡人。出生于上海。原名卫崇 福。现代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自幼喜欢民族 音乐,1926年参加乐上海的"大同乐会" 音乐,1926年参加乐上海的"大同乐会",从郑觐文学 琴,1935年,"大同乐会"乐务主任。1938年,美国纽 琴,1935年,"大同乐会"乐务主任。1938年,美国纽 约电视台慕名邀请他向美国观众介绍古琴曲,并录 制了四张唱片。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任 民乐系系主任。
4、浦城派
派 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 平沙落雁》 阳关三叠》 《石上流泉》等 石上流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 (祝桐君)、《琴学入门》 (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
管平湖演奏:流水、离骚、碣石调幽兰、广陵散等聆赏。 管平湖演奏:流水、离骚、碣石调幽兰、广陵散等聆赏。 2、吴景略及其演奏的琴曲 吴景略(1907-1987),名韬,号缦叟。幼随江南民乐家周心梅、 吴景略(1907-1987),名韬,号缦叟。幼随江南民乐家周心梅、 吴梦非、赵剑候等人习琵琶、筝、三弦、笙、箫等乐器。古 琴受天津王瑞璞启蒙,后加入今虞琴社,结识当时浦东三杰: 查阜西、张子谦、彭祉卿,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旋律流畅,华丽多姿,柔美中交错有激昂遒劲、格调清新的 特点。1953年调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特点。1953年调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1956年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开创了我国 1956年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开创了我国 音乐学院古琴教育专业,编著整理了一批古琴教材,培养了 不少古琴学生。 代表曲目:渔樵问答、忆故人、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胡 笳十八拍、潇湘水云等。 吴景略演奏的琴曲:阳春、潇湘水云、忆故人等聆赏。 吴景略演奏的琴曲:阳春、潇湘水云、忆故人等聆赏。
古琴历史文化介绍
古琴历史文化介绍一、古琴的起源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琴这超有韵味的乐器。
古琴啊,那可是有着超级悠久的历史呢。
传说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它的雏形啦。
最早它可能就是简单的几根弦,被人们用来表达情感,或许是对着大自然抒发自己的感受,像对山川河流的喜爱,或者是对风雨雷电的敬畏。
它就像是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精灵一样。
二、各个朝代的古琴发展1. 周朝周朝的时候啊,古琴就已经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啦。
它不仅仅是个乐器,还和礼仪制度有了联系。
在那些庄重的仪式上,古琴的声音就像是一种神圣的召唤,把人们带入到一种庄严的氛围里。
而且啊,那时候的古琴制作也开始有了一些讲究,比如说选材啊,工艺啊,都有了初步的规范。
2. 汉朝汉朝可是古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呢。
这时候的古琴文化更加繁荣啦,出现了好多擅长弹古琴的人。
而且古琴的曲目也变得丰富起来,弹奏的技巧也有了新的发展。
就像是一朵原本就很美的花,在这个时期开得更加绚烂了。
那些琴师们就像魔法师一样,用他们的手指在琴弦上创造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3. 唐朝唐朝啊,那可是一个超级繁荣的朝代,文化艺术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古琴也不例外。
这时候的古琴制作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无论是琴身的雕刻还是琴弦的质量,都特别棒。
而且唐朝的诗人和古琴也有着不解之缘呢,像李白啊,他就特别喜欢听古琴,说不定他那些浪漫的诗歌,就是在古琴声的启发下写出来的呢。
4. 宋朝宋朝的古琴文化有一种淡雅的韵味。
这时候的文人雅士们特别喜欢古琴,他们把古琴当成自己修身养性的好伙伴。
在幽静的庭院里,或者是在雅致的书房中,常常能听到古琴的声音。
宋朝的古琴音乐风格更加细腻,就像宋人的山水画一样,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
三、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可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哦,它有着超级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哲学思想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比如说阴阳五行。
琴身的构造就和这些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琴弦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就像阴阳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题目: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导言: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它以其独特的音质、丰富的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琴的起源、演奏技巧、音色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部分:古琴的起源与发展1.1 古琴的起源古琴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古琴最早是由狩猎部落的弦乐器演变而来的。
古琴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的横琴,通常由桐木制成,并装有七根弦。
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使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都传承自古代。
1.2 古琴的发展演变古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然而,古琴的核心价值一直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工具。
在古代,古琴常被视为士人的象征,其演奏不仅要求高超的技巧,还要求表现出深厚的学识和情感。
第二部分:古琴的演奏技巧2.1 古琴的演奏方式古琴一般使用手指拨弹的方式演奏,辅以指甲、指腹和手掌等部位完成不同音符的处理。
演奏时需要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来呈现音乐的情感和表达。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配合呼吸和身体的协调,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2.2 古琴的音域与音色古琴有着极其丰富、细腻、典雅的音色,音域广阔。
它可以轻柔细腻地表达纯净、空灵的音色,也可以激昂有力地诉说内心的激情与喜怒哀乐。
古琴的音色独特,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丰富的音乐表情。
第三部分: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1 古琴与文人雅士古琴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常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许多文人雅士对古琴情有独钟,并将其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演奏和欣赏古琴不仅能帮助他们在音乐艺术上得到满足,还能提高他们的修养和审美水平。
3.2 古琴与儒家思想古琴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古琴被视为一种以德治国的象征,与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相契合。
古琴通过音乐的力量,传播儒家思想,将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古琴是什么乐器
古琴是什么乐器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汉族弦鸣乐器,擦弦类,大家有听说过这种乐器吗?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古琴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古琴的基本介绍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
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汉族传统乐器之一。
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
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
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
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
现存琴曲、《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
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
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
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
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
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
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
琴弦用丝制缠弦。
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
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
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
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
非遗古琴介绍
非遗古琴介绍
非遗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也被称为瑶琴、玉琴或七弦琴。
它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类。
古琴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在历史上,古琴的弦数有过变化,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古琴曲目现存于世的有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还有300余首琴歌。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
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古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非遗古琴传承人。
关于古琴的一些知识
关于古琴的一些知识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琴的知识:
1. 古琴有七根弦,分别从高到低为燕支、黄钟、太簇、姑洗、中吕、蕤宾、大破。
2. 古琴是以手指弹奏的乐器,通常右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左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3. 古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被誉为“四艺之一”,即琴、棋、书、画。
4. 古琴音色柔和、清幽,可以表现出一种恬静、深邃、抒情的意境,因此被称为“中国音乐神仙”。
5. 古琴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如滑音、泛音、颤音等,需要演奏者通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6. 古琴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
传统上,古琴演奏需要在静谧环境中进行,并注重自身的心静、气和、神聚等方面的调养。
7. 古琴除了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到广泛应用外,在现代音乐中也有着不少的创新应用,如在流行音乐中取材、重新编曲等。
古 琴
a.文学 古琴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即有戏剧小说中的弹琴听琴场景, 也有诗词歌赋的赞美《诗经》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睢 》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常棣 》等唐诗中也有很多刻画弹琴景象的诗作:“泠泠七弦上,静听松 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有弹奏古琴的情节出现,如曹雪芹的 《红楼梦》就有“黛玉论琴”、“妙玉听琴”等场景。 b.影视 在当代,古装电影电视艺术中会使用古琴,其中不乏夸张之作,例如 在著名电影《英雄》中琴家徐匡华扮演的盲人琴师。《笑傲江湖》 中插曲“沧海一生笑”画面虽为古琴演奏实际上是古筝演奏的。电 影《六指琴魔》中的琴并不是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古琴。 也有用古琴配乐的影视艺术作品:如电影《秦颂》琴师高渐离和秦 王的故事。配乐为李祥霆即兴演奏。电影《知音》蔡锷和小凤仙的 故事。用了琴曲《梅花三弄》李祥霆演奏。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唐代名琴“太古遗音” 。
南 宋: • 浙派(浙江省):注重古琴的独奏艺术,乐曲的器乐化方 面得到重视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郭沔 • 江派(长江下游):注重琴歌的伴奏艺术,琴曲较单纯, 以便配合歌唱。代表乐曲姜白石《古怨》
明、清 • 明末:严澄,虞山派(在传统浙派基础上创立)演奏风格 讲究“清、微、淡、远”。代表曲目《潇湘水云》 • 清初: 徐常遇创立广陵派(即扬州)其演奏风格与虞山派相近。 代表曲目《梅花三弄》《平沙落雁》
• 古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现代的简谱、五线谱和混合记谱 最早的记谱法为文字谱,是用文字详细叙述全部演奏指法动作, 因此是一种指法谱。现存文字谱是唐代的《碣石调· 幽兰》现藏于 日本东京博物馆。 晚唐时出现了减字谱。减字谱是使用减笔字组合来记录琴曲的指 法、弦序和徽位。 目前,琴谱现存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琴曲。 这些琴谱原本大都收藏在中国或者别国的公共图书馆里,而目前 市场上的琴谱都是影印本或重新装帧修订的复制品,琴谱一般是 减字谱与简谱,或者减字谱 • 古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没有严密的格式。下列是部分广为流传的琴曲: 《梅花三弄》《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酒狂》 《欸乃》《阳春白雪》。 当代的古琴作品有: 《三峡船歌》---李祥霆曲。《梅园吟》-----许国华、龚一曲。 《春风》----许国华、龚一曲。《山水情》---金复载曲。 《楼兰散》-----金湘曲。《胜利操》----吴景略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器乐之古琴篇古琴历史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弹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
古琴结构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
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
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传说舜定琴为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曾侯乙墓出土的据说是10弦琴。
听说古时还有32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
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
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
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
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
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
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
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
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
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
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
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古琴有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
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
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
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
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古琴的定弦古琴调式有35种,按五声音阶定弦,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
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而定,古琴定调复杂,调式有35种之多。
琴弦最低的一条空弦音为大字组C音,定弦由第一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声音阶排列,分别为C、D、F、G、A、c、d。
古琴音域宽广,由C—d3,共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采,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
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
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古琴造型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
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
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演化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
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
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
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
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
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
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
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
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
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
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
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
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
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
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
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
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
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
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著名。
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
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
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弹奏方法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
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古琴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
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古琴鉴藏要领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这是鉴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
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
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
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
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
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
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者。
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
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
有的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
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
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古琴名曲十大古琴曲1.秋水2.佩兰3.流水4.平沙落雁5.潇湘水云6.高山7.梅花三弄8.广陵散9.醉渔唱晚10.渔樵问答其他著名古琴曲酒狂、普庵咒、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长门怨、阳春白雪、长清、离骚、龙翔操叶舞秋风、墨子悲丝、孔子读易、秋塞吟雉朝飞、孤馆遇神、凤求凰、关山月阳关三叠、秋江夜泊、捣衣、鸥鹭忘机《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捣衣》《阳关三叠》《流水》《酒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