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试行)

合集下载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便利老年人办事优化医保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便利老年人办事优化医保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便利老年人办事优化医保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1.22•【字号】津医保局发〔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便利老年人办事优化医保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21〕7号各区医疗保障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5号),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优化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医保发〔2020〕54号)和《市政务服务办关于印发〈天津市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服〔2021〕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老年人办理医保的便利化水平,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提高医疗保障服务适老化程度,形成改进提升医疗保障服务的长效机制,加快推动智慧医保助老,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医保政务服务办理方式不断创新背景下遇到的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到医保信息化工作发展成果,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重点解决参保登记不便捷、老年人等群体线上服务不适用、手工报销不方便、异地就医备案不便利、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2020年底前,完成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完善“健康码”管理,畅通老年人现场办事渠道。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管理办法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管理办法

Policy Interpretation文件解读2016年第5期自我加压,深化改革,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对排名居中的县(市),要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提质增效,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政策措施,针对薄弱环节和领域,强化“三医”联动和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改革迈上新台阶。

对排名靠后的县(市),要重点加强指导和引导,补短进档,加强医改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协调推动,充实改革队伍,加强改革力量。

要制订任务和责任清单,具体到事、责任到人,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改革思路,实现“弯道超车”。

四、加强督导考核(略)解读: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新的突破,但仍存在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仍需深入推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发布通知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分类指导和示范引领。

文件解读之三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津人社局发〔2016〕75号发文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市卫生计生委发文时间:2016年8月1日执行时间:2016年8月1日第一章 总则(略)第二章 病种范围和付费标准第六条 按病种付费的病种应当通过遴选与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依据参保人员发病情况,遴选临床路径明确、技术成熟、质量可控且费用稳定的病种,建立推荐实施病种目录。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适于在日间病房开展的病种,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自行申报的其他病种,符合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实施条件的,纳入病种目录管理。

第七条 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依据主要疾病诊断和主要治疗方式进行分类管理。

应当以统一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分类编码为分类标准,非手术治疗以主要治疗要素为分类标准。

第八条 病种付费标准是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向医疗机构付费的预定标准,同级别医疗机构相同病种执行统一的付费标准。

河北省“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行为,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要求,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19〕47号)、《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保电〔2020〕1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互联网+”医疗服务,是指在省级以上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部门相关规定框架下,依法批准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简称互联网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对线下已开展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开展的相同或延伸内涵的医疗服务。

第三条“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是指纳入协议管理的定点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定点医疗机构申请签订“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履行协议;“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设立、价格确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定点互联网医疗机构结算、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管理与考核等工作。

第二章“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签订第四条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可通过其依托的实体定点医疗机构,自愿、随时向所属统筹区医保经办机构申请签订《河北省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简称《补充协议》)。

第五条互联网医疗机构所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为非医保定点的,按照各统筹区相关政策规定,实体医疗机构可在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同时,一并申请签订《补充协议》。

第六条申请签订《补充协议》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与国家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对接的条件,以及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疾病病种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二)具备与医保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条件,结合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保移动支付,能够为患者提供电子票据、电子发票或及时邮寄纸质票据;(三)医院信息系统应当能够区分常规线下医疗服务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四)依托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实名认证,确保就诊参保人使用真实身份。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中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中的问题及对策

蔺雪钰 李吉人 遆仕明 祁婧仪 杨华磊【摘要】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面临的问题,即医保支付范围价格难以公平实行、医保支付管理尚需规范、信息共享困难、医保支付待遇存在区域性差异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

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稳步拓宽支付范围,合理比照线下定价;强化慢病医保支付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建设电子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数据交流共享;加快推进医保政策标准化工作,逐步提高医保统筹层次。

为“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网上问诊;医保统筹层次【中图分类号】R197; F840.684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for "Internet+” medical servicesLin Xueyu, Li Jiren, Ti Shiming, et al.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Hubei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Hualei, Email: home@【Abstract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for "Internet+" medical services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unfair coverage of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system, poorly-regulat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difficulty i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which have seriously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edical services. The possible countermeasures may include: steadily broaden the scope of payment based on offline pricing outcome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for chronic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und use; build 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and accelerate 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policies and gradually raise the level of medical insurance coordination, with a view to further optimizing the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policies.【Key words 】"Internet+" medical services;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Online medical consultation; Medical insurance coordination levelDOI :10.3969/j.issn.2095-7432.2021.02.006 作者单位:430073 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通信作者:杨华磊,Email: home@“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中的问题及对策专题研究——智慧医疗 2020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文件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在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医疗服务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V1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V1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V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随着“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不断普及,医保支付管理办法也得到了重视。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的相关情况。

一、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化是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通过将医疗信息化,可以加速医疗过程的效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实现线上诊疗、线上问诊、线上复诊等服务,方便患者的就医。

互联网医疗具有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效果,而医保支付管理则可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保证医疗质量。

二、医保支付管理办法医保支付管理是为了保障患者权益而实现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医保支付管理办法也逐渐健全。

现在,电子医保卡和电子医疗服务单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实施。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自助挂号、自助划价、自助缴费等功能,方便了患者的就医。

同时,医保支付管理办法还可以促进医院的管理规范,避免了医院的虚开虚报情况的发生。

三、医保支付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技术,医保支付管理办法可以实现信息化服务。

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可以使用电子医保卡、电子医疗服务单等技术,方便快捷地进行医保支付。

这样可以避免了传统医疗支付方法的缺陷,如长时间排队、支付决策误差等等。

同时,医保支付管理办法也可以避免医院在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过度消费和虚开虚报的行为,保护医药社会的健康经济秩序。

综上所述,“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是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实现了医疗信息化和医保支付管理的全面升级。

只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强监管和管理,医疗服务一定会变得更加亲民、高效。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8.17•【文号】医保发〔2019〕47号•【施行日期】2019.08.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19〕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保障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和《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9〕28号)精神,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和支付政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价格、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联网+"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医疗服务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重构医疗市场竞争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是深化"放管服".坚持市场形成、政府调节、社会共治相结合,建立开放灵活、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激发医疗市场活力与引导提供适宜服务并重。

二是分类管理。

适应"互联网+"的运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服务主体、对象和内容,制定有操作性的价格和支付政策。

三是鼓励创新。

对于依托"互联网+"显著改善成本效率,以及更好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新技术、新模式,给予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四是协调发展。

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价格和支付政策,促进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三)主要思路"互联网+"医疗服务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将线下已有医疗服务通过线上开展、延伸。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有关要求,在充分总结各地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系人:耿铖、胡瑞荣、王毅电话(略)电话(略)电子邮箱:****************.cn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人:严华国电话(略)电话(略)电子邮箱:****************************.cn附件: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7月9日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联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或者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第三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以依托学(协)会等行业组织或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组建为主,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进行指导。

医联体建设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办医参与的积极性。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2.01.27•【字号】津医保局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22〕5号各区医疗保障局,各局属单位:《天津市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22年1月19日市医保局2022年第2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2年1月27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章人员岗位和设施设备配置第四章联网审核第五章手工(零星)报销审核第六章风险控制第七章附则天津市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工作,提升审核管理效能,促进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0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保障费用开展的审核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医疗保障费用是指由本市医疗保障基金向定点医药机构和具备待遇享受资格的参保人员依法支付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等相关费用。

医疗保障基金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救(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医疗救助等相关基金或资金。

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指天津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医保中心)及其所属的各区医保分中心(以下简称各区分中心)、天津市医疗保障基金结算中心(以下简称市结算中心),以及各区城乡居民医保服务中心。

第三条医疗保障费用审核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审核、公正公开的原则,推动医保费用审核由人工抽查审核向全面智能审核转变,实现事前提示、事中预警、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监管,做到审核结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10.24•【文号】医保发〔2020〕45号•【施行日期】2020.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保障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精神,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现就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

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突出体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

有利于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医药服务供给;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提升管理水平,为参保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和医保服务。

各级医保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优化服务,便民惠民。

支持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做好医保支付政策衔接,发挥互联网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合理就医秩序方面的作用。

二是突出重点,稳步拓展。

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显著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7.09•【文号】国卫医发〔2020〕13号•【施行日期】2020.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有关要求,在充分总结各地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系人:耿铖、胡瑞荣、王毅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cn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人:严华国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cn附件: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7月9日附件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6.29•【字号】津医保局发〔2021〕66号•【施行日期】2021.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21〕6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6月29日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于解决我市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天津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医保局《全民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天津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五年指导天津市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迈出重要步伐、取得重大成绩、效率提升最快的五年。

五年来,我市医疗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立局、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国家医保局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党对医保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医疗保障机构改革,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持续推进医疗保障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时期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3.28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3.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
正文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天津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

各区卫生健康委,委直属各医疗机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医院,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医院: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0号),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0号)要求,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天津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9年3月28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7.14•【字号】津医保规字〔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医保规字〔2021〕7号各区医疗保障局、局属各单位,有关单位:为做好本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7月14日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的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疗保障局令第2号)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保障基本、公平公正、权责明晰、动态平衡的原则,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供给侧改革,为参保人员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

第三条市医疗保障局负责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制定本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和布局规划,确定医疗机构申请定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评估规则和程序,组织推动本办法的实施。

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及其各区分支机构(以下分别简称“市医保中心”、“医保分中心”)依职责组织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负责拟定本市医保协议文本,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保协议,提供经办服务,开展医保绩效考核等工作。

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暨服务设施标准(试行)的通知

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暨服务设施标准(试行)的通知

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暨服务设施标准(试行)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社会保险》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正>文件字号:津人社局发〔2013〕62号发文时间:2013年9月18日执行时间:2013年10月1日内容摘录:四、《诊疗目录》中的支付范围是为了防止滥用而做出的进一步限定。

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

五、《诊疗目录》中手术费类项目,严格按照目录所列术式进行支付管理。

采用腔镜技术等方法改变《诊疗目录》所列基础术式的,除相应的腔镜使用费和基础手术费外,其他由于改变术式而产生的费用不得纳入支付范围。

【总页数】3页(P52-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6
【相关文献】
1.市人力社保局关于执行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暨服务设施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J], ;
2.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天津市城乡居民生育保险规定>若干意见》的通知 [J], ;
3.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鲁人社字[2014]567号做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 [J], ;
4.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6]75号 [J], ;
5.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库服务设施报销范围修改及增补内容(六)》的通知 [J],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和收费实施范围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和收费实施范围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和收费实施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1.02•【字号】津医保局发〔2019〕76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和收费实施范围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19〕76号各区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定点医疗机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函〔2017〕93号),结合我市前期试点运行情况,现就进一步扩大按病种付费和收费实施范围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扩大实施病种范围。

以国家推荐按病种付费和收费病种目录为基础,结合定点医疗机构申报情况,经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论证,将我市按病种付费和收费的病种范围,由167个扩大至207个,并对部分原试点病种的疾病诊断名称、主手术操作名称等信息进行调整。

二、确定病种费用标准。

以我市既往病种费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参保人员个人负担、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等情况,参考外省市相关病种费用标准,经市医保中心与医疗机构谈判协商,确定了新增病种的付费、收费标准,并对部分原试点病种的付费、收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新增和涉及调整病种共计117个,其中日间手术病种6个,详见附件《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和收费病种及费用标准》;未涉及调整的90个试点病种,仍按原费用标准过渡执行至2020年3月31日。

三、完善动态调整机制。

按病种付费和收费运行过程中,市医保中心和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适宜技术服务利用以及高值医用耗材、贵重药品价格变动等实际情况,经双方谈判协商后,提出病种付费和收费标准调整方案,经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审定后实施。

天津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全文及解读

天津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全文及解读

天津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加强互联网诊疗监管,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师法》、《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监管。

第三条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全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工作。

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落实属地化监管责任,负责辖区内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监管工作。

第二章医疗机构监管第四条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天津市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市级监管平台”),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进行监管。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主动与市级监管平台对接,及时上传、更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相关执业信息,主动接受监督。

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变更后,7个工作日内未上传或更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相关执业信息的,由其登记机关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督促其上传或更新信息。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部门管理互联网诊疗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药学服务、信息技术等,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制度、互联网诊疗相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处方管理制度、电子病历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符合分级诊疗相关规定,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鼓励医联体内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鼓励三级医院在医联体内通过互联网诊疗信息系统向下转诊患者。

第八条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与该实体医疗机构同时校验;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单独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每年校验1次。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12.26•【字号】津医保局发〔2019〕72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19〕72号各区医疗保障局,局属单位,各定点医药机构,有关单位:市医疗保障局制定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9年12月26日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加大对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强化社会监督,维护基金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医保监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信息,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公示以及医保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信息,是指按照国家和本市医保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参保人员在医保基金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的相关信息。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理、协议处理的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和参保人员。

第四条市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推进、监督全市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信息公开工作,市医保监督检查机构和市医保经办机构具体实施。

各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协调、监督和实施本辖区内查处的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工作。

第五条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信息公开的范围:(一)行政执法信息。

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或医保监督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参保人员做出行政处理的信息;(二)经办稽查信息。

医保经办机构按照医保服务协议,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做出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处理的信息;(三)典型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试行)总则第一章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医保管理行为,做好我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以下简称“互联网+”医保)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19〕47号)、《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保电〔2020〕10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津政办发〔2018〕46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是指本市依法批准设置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涉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机构申请签约、价格和医保支付、医保联网结算、协议管理、审核结算、基金监管等管理活动。

第三条市医疗保障局负责全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工作,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应具备的条件、申请签约程序、价格和医保支付等政策。

区医疗保障局负责辖区内开展“互联网+”医保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及其设在各区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市医保中心及其分支机构”)依职责组织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保协议管理工作。

市医疗保障基金结算中心(以下简称“市医保结算中心”)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保的费用审核结算等工作。

市医药采购中心负责完善采购平台,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保所需药品网上采购工作。

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督检查所(以下简称“市医保监督所”)受市医疗保障局委托,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医师、参保人员在“互联网+”医保中执行医保法律、法规、规章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二章机构申请签约第四条本市依法批准设置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可按照自愿原则,由其实体医疗机构依据管理权限向市医保中心及其分支机构提出签订“互联网+”医保补充协议申请。

第五条签订“互联网+”医保补充协议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实体医疗机构已纳入我市医保协议管理;(二)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已获得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资质;(三)依托国家医保电子凭证系统和国家移动支付系统,能够按要求接入“互联网+”医保联网结算系统;(四)医院信息系统应能够区分正常业务、异地服务业务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

(五)按规定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市医保中心及其分支机构负责受理定点医疗机构提交“互联网+”医保补充协议申请和相关材料,并于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应于3个月内完成“互联网+”医保联网结算系统改造和国家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系统对接,并申请测试验收。

市医保中心及其分支机构接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测试验收,验收合格的,5个工作日内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补充协议。

材料不符合要求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完善的内容,方便定点医疗机构再次进行申请。

第三章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第七条公立医疗机构依法合规开展满足医学基本需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不超过政府部门公布的价格标准收取服务费用,价格标准由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在满足医学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就医体验等非基本需求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合规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八条设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应属于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准许以“互联网+”方式开展、临床路径清晰、技术规范明确的服务;(二)应面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务;(三)服务过程应以互联网等媒介远程完成;(四)服务应可以实现线下相同项目的功能;(五)服务应对诊断、治疗疾病具有实质性效果。

发生于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不直接面向特定患者的服务,以及公立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不涉及医疗核心业务的服务,不作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咨询、健康管理、便民服务、教育培训、科研随访、数据管理、远程查房等。

已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得以变换表述方式、拆分服务内涵、增加非医疗步骤等方式或名义增设新项目。

第九条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患者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应在其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不得超出其互联网诊疗科目范围。

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仅限能够在线独立完成的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第十条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患者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限定医保支付病种,符合医保支付病种范围的,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不符合医保支付病种范围的,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支付病种范围实行动态管理,由市医疗保障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在线开具的处方,参保患者选择本院购药的,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并经药师审核后按规定上传医保结算系统;参保患者选择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必须有定点医疗机构医师电子签名和药师审核,并经定点零售药店药师审核后按规定上传医保结算系统;参保患者也可凭定点医疗机构在线开具的处方到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直接购药。

定点医疗机构在线开具处方的药品费用,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由医保基金按规定结算。

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药品配送费用实行市场调节价,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第四章医保联网结算第十二条市医保中心应当及时公布互联网诊疗服务医保结算管理接口规范,按照申请流程做好对接并在医疗机构改造完毕后进行验收。

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应按照接口规范改造内部系统,通过验收后实现医保在线结算。

第十三条参保人员互联网就诊应当依托医保电子凭证实名认证后通过移动支付完成互联网诊疗医保费用结算。

参保人员应当通过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授权的第三方渠道进行实人认证后激活医保电子凭证。

第十四条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与其线下实体定点医疗机构共用医保付费总额管理指标。

市医保中心按照全市医保付费总额管理规定,合理确定年初医保付费总额管理指标,并在执行过程中按规定结合参保患者就医流向、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调整全市定点医疗机构间医保付费总额管理指标。

第五章协议管理第十五条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当遵守本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及“互联网+”医保服务补充协议的有关内容。

市医保中心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协议要求,做好定点机构的管理、服务等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第十六条医保服务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医师资质,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应当遵守本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医疗保障服务医师附加协议及“互联网+”医保服务补充协议的有关内容。

第十七条市医保中心应将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情况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协议考核范围,根据“互联网+”医保服务的特点细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对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第六章审核结算第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的医药费用,应实现线上线下费用区分。

申报的互联网医药费用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医保支付的互联网病种、医疗服务项目,以及用药管理规定;(二)互联网诊疗病种相关疾病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三)实体医疗机构诊疗后三个月内同种疾病复诊的医药费用。

第十九条市医保结算中心依据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相关规定要求,结合互联网诊疗服务特点,制定审核规则,采取智能审核与人工重点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互联网医疗费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

第二十条市医保结算中心对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的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费用予以支付,对违规申报经审查核实的费用不予支付。

第七章基金监管第二十一条市区两级医疗保障部门应当依职责将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保服务医师(药师)提供的互联网诊疗、药事服务纳入监管范围,依据医保法律法规、服务协议,通过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大数据分析,严厉打击互联网诊疗服务医保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在线处方审核制度、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机制,将电子病历、在线电子处方、购药记录、实名认证记录等信息实时上传至医保结算系统,并逐步实行药品追溯码扫码销售,妥善保存就医诊疗等相关电子信息,做到诊疗、处方、交易、配送全程可追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全程可监控,保障诊疗用药合理性,防止虚构医疗服务,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第二十三条市区两级医疗保障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互联网+”医保服务中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参保人员违法违规案件,并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通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天津)、执法监督平台等信用管理平台,依法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第二十四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和接受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参保人员违反本管理办法,属于医保服务协议规定内容的,由市医保中心按照协议约定进行处理;属于法律、法规和规章行政处罚规定范畴的,由医疗保障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在“互联网+”医保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五条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应做好“互联网+”医保服务数据的网络安全工作,防止数据泄露,确保医保系统信息安全。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保服务医师,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我市信息安全相关规定,确保参保患者和医保数据信息安全。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执行,2022年10月31日废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