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翻译文言文与史传类文言文实词集锦精选两篇
【整理】文言文阅读史传类古文常用词整理及解说
文言文阅读史传类古文常用词整理及解说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120个文言实词的出处和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完整版】1、爱XXX(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XXX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XXX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XXX(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XXX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XXX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原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草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先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情。
6.鄙晋之鄙(内地)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蔑)XXX曰:“秦人亦不外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XXX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XXX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先人觉得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求全)。
9.察郡守察〔窥察)XXX之事,告XXX,左右觉得不能察(明察),XXX觉得XXX之察察(干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因而令其郡守察(推举)XXX,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XXX(早晨)服衣冠,XXX(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文言文常用实词例句翻译
一、人例句:孔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
”二、地例句:江水之清,可鉴天地。
翻译:江水清澈,可以照见天地。
三、时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到了严寒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之后的凋零。
四、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五、物例句:此物何来?翻译:这东西从哪里来的?六、情例句:情之所至,无言以对。
翻译:感情至深,无言以对。
七、义例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翻译:为了正义,勇往直前,决不回头。
八、理例句:理直气壮,无所畏惧。
翻译:理由充分,气势磅礴,无所畏惧。
九、道例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翻译: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十、德例句:德高望重,众人敬仰。
翻译:德行高尚,声望很高,受到众人的敬仰。
十一、言例句:言必信,行必果。
翻译: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果断。
十二、行例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翻译: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成功的一半。
十三、心例句: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翻译: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十四、意例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翻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十五、志例句:志在四方,心无旁骛。
翻译:志向远大,心无杂念。
以上仅是文言文中常用实词的一小部分。
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通过对实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史传散文_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汉之初,天下大乱,英雄并起,豪杰竞逐。
有项羽、刘邦者,各据一方,争雄天下。
而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各以其智勇,辅佐汉王,终成帝业。
萧何,字子房,沛人也。
为人宽厚,仁爱为本,善谋略,智勇双全。
初,何与刘邦同里,相善。
及楚汉相争,何为刘邦出谋划策,助其破项籍,定三秦。
及刘邦即位,封何为相国,位极人臣。
何虽位高权重,然不骄不躁,勤政爱民,为汉朝初立,立下汗马功劳。
张良,字子房,韩人也。
少时丧父,家道中落。
及长,博学多才,尤善兵法。
初,良为韩王,出谋划策,欲报韩仇。
后遇刘邦,遂弃韩归汉,为刘邦出谋划策,助其破项籍,定天下。
刘邦即位,封良为留侯,位至三公。
良虽富贵,然谦虚谨慎,深得人心。
韩信,字信,淮阴人也。
少时家贫,受人欺凌。
后投刘邦,初不受重用,后因刘邦得张良之助,始见重用。
韩信才智过人,善于用兵,屡建奇功。
刘邦即位,封韩信为齐王,后封楚王。
韩信虽封王,然谦虚有礼,不骄不躁,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
汉初三杰,各以其才智,辅佐汉王,终成帝业。
萧何为相国,张良为留侯,韩信为楚王,三人同心协力,共同辅佐汉王,使汉朝得以繁荣昌盛。
后世称之曰:“汉初三杰,功盖天下。
”【译文】在汉朝初年,天下大乱,英雄并起,豪杰争逐。
有项羽、刘邦者,各据一方,争雄天下。
而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各以其智勇,辅佐汉王,终成帝业。
萧何,字子房,沛人也。
为人宽厚,仁爱为本,善谋略,智勇双全。
起初,萧何与刘邦同乡,关系亲密。
及至楚汉相争,萧何为刘邦出谋划策,助其击败项羽,平定三秦。
刘邦即位后,封萧为何为相国,位至人臣。
萧何虽位高权重,但并不骄横,勤政爱民,为汉朝初立,立下赫赫战功。
张良,字子房,韩人也。
少年丧父,家道中落。
长大后,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兵法。
起初,张良为韩王,出谋划策,意图报复韩国之仇。
后来遇到刘邦,便弃韩归汉,为刘邦出谋划策,助其击败项羽,统一天下。
刘邦即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位至三公。
张良虽富贵,但谦虚谨慎,深受人心。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1、关于案件狱:以治狱至廷史//平法断狱,多所全宥。
(案件)狱中杂记(监狱)讼讼者数千人(诉讼、打官司)自讼(检讨)辩讼公门之下(辩论)断及断狱之日(判断,评判)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抚按议散之(巡按,官名)诛汉厚诛陵以不死(责问,谴责)兴兵诛之(讨伐)害民者诛(杀死)讨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声讨、讨伐)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之(治理、整顿)刻(尅)刻期三月必得盗(限定期限)寝秦人寝兵//寝不行(扣住不发)晨往,寝门辟矣(卧室)摄收摄按问(拘捕)摄敝衣冠(整理)系收摄系狱(关押、捆绑)辜无辜//死有余辜//盗服辜(罪)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论于是论高辇死//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判决、判罪)坐淳验无实则坐之//郡中豪滑相连坐千余家(治罪)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因犯………罪)报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定罪,判罪)报仇雪耻(报答,回报)故略上报(报告)奏奏行不过二三日(报奏,奏书)臣请奏其效(呈现)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进献)可帝可其奏(准许)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岂,哪)让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责备)争货财,无辞让。
(谦让)原并原其罪,许以自信。
(宽赦)原君//原其理(推究)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督察)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购追购又急//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捉拿)文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舞文巧诋下户之滑(法律条文)为人少文(礼仪、文化)法犯法当死(法令,制度)虽有百罪,弗法。
(按法令治罪)治以治狱至廷史(治理)天下大治(治理得好)2、关于官职地位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平素)素素居广平时//衡素善属文(平素)微人微言轻(地位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言大义(精微)鄙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肉食者鄙(见识浅短)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干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高考传记类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大全,掌握了不愁拿满分
高考传记类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大全,掌握了不愁拿满分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一)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二)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⑥表恢复的:复、还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以下结合实例作解: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高中语文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与官职有关的词语⑴表被任以官职的:荐、举、辟、征、拜、除、授、起、拔、赏、封、进、选、察、当、点、简、就⑵表提升官职的:擢、拔、陟、升、迁、加⑶表调动官职的:转、调徙、补、改、移⑷表兼职代官的:兼、领、权、行、假、署、摄、判⑸表降职免官的:贬、谪、出、罢、免、黜、废、夺、放、绌、革、去、左迁、逐、蠲juān⑹表其他的:乞骸骨、复、下车、用事、赠、视事、退⑺表主管的:知、典、主、宰、掌、行、省、守、制、用事⑻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侍郎侍中:官廷侍卫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太史:记史,管文书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从事:郡长官之僚属,副职。
■古代官职变动习惯用语——巧记顺口溜1、德才兼备遇伯乐,布衣脱下锦衣着“选、察、简、拔、当、起、辟p씓举、荐、征、召、授、封、赏”贤才得“进、拜”伯乐“知”音笑谈阴云“除”(知:主持,掌管)代职、兼官“肩”双“摄”(肩:任用。
摄:代理)“兼、领、行、权、署、假、判”“左迁”倒运遭降、撤“罢、免、贬、谪zhé、放、逐、夺”(夺:削除)“革、去、废”权“黜、绌、出”(绌:通“黜”chù)2、由低到高官级晋(晋:晋升职位)“迁、加、升、陟zhì”还有“擢zhuó”“拔”“擢”二字同义用(陟:提升)“超擢”用在破格升连升、屡迁用“累迁”(累:连续,屡次)若遇贵人把运转(用事:执政‘掌权)“复”职“主”政再“用事”(主:主持,掌管)“下车”初到便“视事”(下车:初到任。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爱护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舍不得,吝惜,爱惜例: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译文:我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恩惠例: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怜惜,同情例: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译文: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2、安安全,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安抚,抚慰例: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安置、安放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养生例: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读音一:bèi被子(名词)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覆盖(动词)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遭受,遇到,蒙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史传类文言文翻译
昔者,楚汉相争,天下大乱。
诸侯并起,争雄称霸。
其中,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人也。
籍少时,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及长,不喜读书,喜骑射,勇猛异常。
陈涉起事,籍亦起兵响应,投奔项梁。
梁使籍为将,籍遂领兵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秦二世元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攻下陈留、雍丘等地。
项羽勇猛善战,屡建奇功,声名远播。
梁死,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地广大,势力强盛。
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少恩而多怨,不拘小节,自恃勇猛,不修德行。
项羽闻刘邦起兵关中,乃率兵东进,欲与刘邦争天下。
两军在垓下相遇,大战数日,项羽大败。
项羽乃夜遁,渡乌江,独身逃走。
乌江亭长劝项羽东渡,项羽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遂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死,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汉高祖刘邦追念项羽之勇猛,乃封项羽之子为鲁王,以祀其名。
后世之人,多以项羽为英勇之代表,传颂其事迹。
项羽之所以败,盖因以下几点:一、项羽刚愎自用,不善于纳谏。
其谋士范增,多次劝告项羽,项羽不听,以致范增离去,项羽失去良辅。
二、项羽多疑,猜忌部下。
项羽猜忌范增,导致范增离去,又猜忌刘邦,使得刘邦得以壮大。
三、项羽不修德行,不善于笼络人心。
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不拘小节,不修德行,使得部下离心离德。
四、项羽不善用人,不懂得量才适用。
项羽在用人上,往往以亲疏为重,不重才能,使得人才流失。
总之,项羽之所以败,乃是其性格缺陷所致。
后世之人,当以此为戒,修德行,善于用人,方能成就大事。
项羽虽败,但其英勇事迹,永远流传于世。
语文文言文翻译有妙法.doc
语文文言文翻译有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
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寇准传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文中的地名:成都、陕。
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其余各词语的意思,依次如下:“初”,即“当初”,“在”原义不变;“闻”,“听说”;“入相”,即进入相府,译为:“当了宰相”;“谓”,“对……说”;“其”,“他的”;“僚属”,“同僚们”;“奇材”,同今义“奇材”;“惜”,“可惜”;“尔”,叹词:“及”,到,等到;“出陕”,出京外任陕西地方官;“适”,恰,正赶上;自,从;“罢还”,罢官还乡;“供帐”,供设帷帐;“为”,做;“去”,离去;“送之郊”,送他到市郊;“何以”,以何,用什么;“教”,教导;“徐”,慢慢地;“莫谕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归”,回到府中;“至”,到;“谓”,说。
文言文翻译初中实词
原文:昔者,太史公自序,曰:“吾闻之,自古圣贤,其载籍非一,故述作各有不同。
吾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俟后世之君子。
”译文:昔日,太史公为自己的著作作序,说道:“我听说,自古以来的圣贤,他们的著作并非只有一种,因此他们的著述各有不同。
我想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贯通古今的变化,形成一家之言,以期待后世的君子。
”实词解释:1. 太史公:古代官职,掌管史书编纂,此处指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
2. 自序:为自己所著的书籍作序。
3. 载籍:书籍,文献。
4. 圣贤: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5. 述作:著作,创作。
6. 究天人之际:探究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天人感应的思想。
7. 通古今之变:贯通古今的变化,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8. 成一家之言:形成一家之言,即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理论体系。
9. 俟:等待,期待。
10.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此处指有德有才的人。
原文:吾之所以著书,非欲传之后世,将以明道也。
道者,非一家之私,天下之公器也。
吾欲以道示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吾之志。
译文:我之所以撰写书籍,并非为了传之后世,而是为了阐明道理。
道,不是一家的私产,而是天下共有的公器。
我想用道来展示给天下人,让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志向。
实词解释:1. 所以:……的原因。
2. 明道:阐明道理,宣扬道义。
3. 非一家之私:不是一家的私产,即不是个人独占的。
4. 天下之公器:天下共有的工具或资源。
5. 传之后世:传给后世,留给后人。
6. 使:让,使得。
7. 志:志向,抱负。
原文:吾闻之,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我听说,天地设定了位置,圣人成就了能力。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因此圣人退居幕后而成就了自己,舍弃自己的利益而保全了自己。
这不是因为他们无私吗?所以能够成就自己的私欲。
实词解释:1. 天地设位:天地设定了位置,即宇宙间的一切都有其位置和规律。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史传类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高频实词汇编1.按追究、查办: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2.当判罪: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3.德感激:⑴赵郡农民德之⑵恩惠:周顺昌好为德于乡4.衔怀恨:文度深衔之5.乘登上: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6.论判决:于是论高辇死7.可⑴适合:后进文章无可意者⑵准许帝可其奏⑶岂,哪: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8.方⑴比较:蜀虽险固,方胡为弱。
将欲除之,先从易者。
⑵比方: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9.少⑴轻视:时论颇以此少之⑵稍微: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10.多赞扬时亦以此多之11.视比较: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2.雅平素: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13.课⑴督促:劝课农桑。
⑵征收:课敛赋税⑶学习:昼课赋,夜课书。
14.简选拔: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15.狱案件:平法断狱,多所全宥。
16.聘招请: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17.克⑴能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⑵约定: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18.坐因犯………罪: 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19.略⑴丝毫: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
()⑵夺取:攻城略地20.亟⑴赶快:子亟去,勿污我。
⑵屡次:亟请武公,公弗许。
21.干⑴冲上:干青云而直上。
⑵干预: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
⑶求取: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22.董督察: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3.构陷害: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24.摄⑴拘捕:收摄按问⑵整理:摄敝衣冠25.恤⑴顾虑:内省不疚,何恤人言⑵顾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⑶救济:振贫穷而恤孤寡26.稍渐渐:积功稍迁27.次⑴次序:非次拔擢⑵停留:次北固山下(3)驻扎:师次彭模28.举⑴推举:举孝廉⑵考中:举进士29.伐⑴功业:此五霸之伐也()⑵夸耀:每一令出,(屈)平伐曰:“非我莫能为也。
”30.矜⑴夸耀: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⑵怜悯:愿陛下矜悯愚诚⑶庄重: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31.第⑴等次: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⑵府第:必躬造左公第⑶只管:第归,杀而鬻之(4)科第:能取进士第32.微⑴地位低:人微言轻⑵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⑶精微:微言大义33.购悬赏:高祖购求季布千金34.笃⑴沉重:疾渐笃⑵忠诚:笃于朋友35.知⑴了解:海内知识零落殆尽⑵主持:子产将知政矣⑶智: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妙法翻译文言文与史传类文言文实词集锦精选两篇
妙法翻译文言文与史传类文言文实词集锦精选两篇史传类文言文实词集锦按_______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当_________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德(1)__________赵郡农民德之(感激)(2)__________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衔________文度深衔之(怀恨)乘________李侃率之以乘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论________于是论高辇死(判决)可(1)_______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2)________帝可其奏(准许)(3)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岂,哪)方(1)__________蜀虽险固,方胡为弱。
将欲除之,先从易者。
(比较)(2)___________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比方)少(1)__________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2)__________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稍微)多_________时亦以此多之(赞扬)视_________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雅_________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平素)课(1)_________劝课农桑。
(督促)(2)_________课敛赋税(征收)(3)_________昼课赋,夜课书。
(学习)简_________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选拔) 狱_________平法断狱,多所全宥。
(案件) 聘_____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招请)克(1)_________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够)(2)_________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约定)坐_________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因犯………罪)略(1)__________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
(丝毫)(2)__________攻城略地(夺取)亟(1)__________子亟去,勿污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法翻译文言文与史传类文言文实词集锦精选两篇史传类文言文实词集锦按_______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当_________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德(1)__________赵郡农民德之(感激)(2)__________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衔________文度深衔之(怀恨)乘________李侃率之以乘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论________于是论高辇死(判决)可(1)_______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2)________帝可其奏(准许)(3)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岂,哪)方(1)__________蜀虽险固,方胡为弱。
将欲除之,先从易者。
(比较)(2)___________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比方)少(1)__________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2)__________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稍微)多_________时亦以此多之(赞扬)视_________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雅_________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平素)课(1)_________劝课农桑。
(督促)(2)_________课敛赋税(征收)(3)_________昼课赋,夜课书。
(学习)简_________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选拔) 狱_________平法断狱,多所全宥。
(案件) 聘_____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招请)克(1)_________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够)(2)_________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约定)坐_________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因犯………罪)略(1)__________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
(丝毫)(2)__________攻城略地(夺取)亟(1)__________子亟去,勿污我。
(赶快)(2)__________亟请武公,公弗许。
(屡次)干(1)__________干青云而直上。
(冲上)(2)__________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
(干预)(3)__________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求取)董__________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督察) 构__________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摄(1)__________收摄按问(拘捕)(2)_________摄敝衣冠(整理)恤(1)__________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2)__________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3)__________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稍________积功稍迁(渐渐)次(1)_________非次拔擢(次序)(2)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留)举(1)_________举孝廉(推举)(2)__________举进士(考中)伐(1)_________此五霸之伐也(功业)(2)_________每一令出,(屈)平伐曰:\“非我莫能为也。
\”(夸耀)矜(1)_________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夸耀)(2)_________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3)_________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庄重)第(1)_________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2)_________必躬造左公第(府第)(3)_________第归,杀而鬻之(只管)(4)_________能取进士第(科第)征_________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严光,不至。
(征召)微(1)_________人微言轻(地位低)(2)________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3)_________微言大义(精微)购_________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笃(1)_________疾渐笃(沉重)(2)_________笃于朋友(忠诚)知(1)_________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了解)(2)_________子产将知政矣(主持)(3)_________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智) 恶(1)_________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罪恶)(2)_________君之病恶(严重)(3)_________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讨厌)(4)_________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怎麽)趣(1)_________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魏(催促)(2)_________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旨趣)(3)_________农赴时,商趣利(追逐)(4)_________趣甚疾(疾走)让(1)_________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责备)(2)_________争货财,无辞让。
(谦让)原(1)_________原其理(推究)(2)_________并原其罪,许以自信。
(宽赦)妙法翻译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
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寇准传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文中的地名:成都、陕(即:陕西)。
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其余各词语的意思,依次如下:“初”,即“当初”,“在”原义不变;“闻”,“听说”;“入相”,即进入相府,译为:“当了宰相”;“谓”,“对……说”;“其”,“他的”;“僚属”,“同僚们”;“奇材”,同今义“奇材”;“惜”,“可惜”;“尔”,叹词:“及”,到,等到; “出陕”,出京外任陕西地方官; “适”,恰,正赶上;自,从;“罢还”,罢官还乡;“供帐”,供设帷帐;“为”,做;“去”,离去;“送之郊”,送他到市郊;“何以”,以何,用什么;“教”,教导;“徐”,慢慢地;“莫谕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归”,回到府中;“至”,到;“谓”,说。
进行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并加以通顺。
译文如下: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
”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
”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在这一段译文中,对原文的词语含义适当地现代语义选择,句内、句间作了串连,有些省略成分作了补足。
从而使语义畅达,更符合作者的原义。
这就是省略句的问题。
对于判断句,要加“是”,如“寇公奇材”,可译为“寇准是个奇材”。
对于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如“何以教准”句中“何以”就是“以何”,可译为“用什么”。
关于被动句,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被”。
如“闻准入相”,这是意义上的被动,可译为“寇准被任命为宰相”。
总之,文言语句、段的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一些凝固的结构和文言句式。
但是,所有这些解题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识,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的。
因此,我们平时多读多译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篇章是十分必要的,这既训练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领略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