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描写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描写诸葛亮的四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d59175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d.png)
描写诸葛亮的四字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以及它们的解释: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形容诸葛亮为蜀汉国家事业尽心尽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
这个成语表示对工作或事业的极致奉献和忠诚,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2.神机妙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诸葛亮的智谋和预见能力。
他能够准确地分析形势,预测未来,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计划。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人或事物具有高超的智慧和谋略。
3.足智多谋:这个成语也是用来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他善于思考,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4.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时期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它表示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也体现了诸葛亮在当时的声望和地位。
5.七擒七纵:这个成语描述的是诸葛亮南征时,对孟获七次擒获又七次释放的故事。
它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仁慈,以及他对敌人的尊重和理解。
这些成语不仅描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对蜀汉国家的忠诚。
同时,这些成语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宝贵遗产,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和语境中。
与历史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6eeef03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7.png)
与历史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与诸葛亮有关的的成语有:三顾茅庐、鞠躬尽瘁、七擒七纵、初出茅庐、淡泊明志等等。
1、三顾茅庐【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多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2、鞠躬尽瘁【解释】: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臣只有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近义词】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积劳成疾、鞠躬尽力、全心全意、呕心沥血、赤胆忠心3、七擒七纵【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七纵七擒,是只称臣。
”释义:诸葛亮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示例】: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
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语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近义词】七擒七纵4、初出茅庐【解释】: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
形容诸葛亮八字成语
![形容诸葛亮八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1b0431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f.png)
形容诸葛亮八字成语: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三国演义》。
例句: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例句:他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耗尽了毕生精力。
3.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释义为: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千里之外。
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决定胜负。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例句:在一九四九年决战中,毛泽东的运筹帷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形容诸葛亮在战略规划上的高超能力,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形容诸葛亮在行事时,尽心尽力,慎重谋划,但结果却取决于天意。
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形容诸葛亮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因此能够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大全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244832b0b1c59eef8c7b4b7.png)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大全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
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
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使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
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
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
军师也多执羽扇。
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出处】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 【解释】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示例】【故事】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
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魏
阿斗太子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
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指懦弱无能的人。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b6905f71336c1eb91b375d12.png)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闭于诸葛明的针言
一、草庐三瞅:瞅:造访。
刘备为请诸葛明,三次到草庐外来造访他。
后用此典故暗示帝王对臣高的知逢之仇。
也比方恳切至心天约请或过访。
二、恬淡亮志:指没有逃供名利能力使志趣下洁。
三、鞠躬尽瘁:指小口、恭顺、慎重,竭尽口力来服务。
四、没有供贵显:闻:有名气;达:隐达。
没有逃供声誉战职位地方。
五、撼鹅毛扇:传说诸葛明常脚执羽扇指挥做和,后世舞台上呈现的一些智囊也多执羽扇。
以之比方没谋绘策。
六、平易近殷国富:殷:殷真,饶富;阜:丰盛。
国度人平易近殷真富有。
七、临危授命:正在危易之际承受录用。
八、锦囊妙计:惊人的机智,奇妙的计策。
描述擅长预计庞大的变迁形势,决议战略。
九、蜀失其龙:龙:出色人物。
蜀国失到诸葛明。
十、北阴三葛:三葛:指诸葛明、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皆颇有能力。
比方颇有能力的人。
十一、奢以养德:节省有助于养成朴实辛勤的德操。
十二、龙骧虎望:象龙马昂扬着头,象山君凝视着猎物。
描述人的气慨英武。
也比方雄才大概。
1三、万齐之计:极为周到的计策、规定。
1四、七纵七擒:三国时,诸葛明发兵北方,将本地酋少孟获抓住七次,搁了七次,使他实邪伏输,没有再为敌。
1五、三瞅茅庐:比方实口至心,几回再三约请、造访有特长的圣人。
1六、草舟还箭:使用智谋,凭仗别人的人力或财力去到达本人的目标。
附件附件附件。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fcc0ed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a.png)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的智慧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也流传至今。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1、三顾茅庐:描述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茅庐中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这个典故传递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草船借箭:讲述诸葛亮凭借智谋,巧妙地从敌人那里获取资源,展现了诸葛亮的战略智慧和胆识。
3、火烧赤壁: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曹军,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4、七擒孟获:描述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他,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显示了诸葛亮的仁德和军事才能。
5、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用以解决蜀汉山路崎岖、运输困难的难题,展现了诸葛亮的创新精神。
6、舌战群儒:描述诸葛亮在东吴以一己之力,通过辩论击败众多大臣,成功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事迹。
7、智者千虑:源于《晏子春秋》,但后世常与诸葛亮联系起来,强调再三考虑、精准判断的智慧。
8、鞠躬尽瘁:原出自《三国志》,后来演变为成语,形容竭尽全力、不辞辛劳的精神。
这与诸葛亮“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相契合。
9、足智多谋:形容人善于谋划和用计,通常用来形容诸葛亮般聪明且有策略的人。
以上是部分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它们都凝聚了诸葛亮的智慧和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679c38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6.png)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成语
摘要:
一、诸葛亮简介
二、诸葛亮与成语典故
1.草船借箭
2.空城计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诸葛亮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诸葛亮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自从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崭露头角以来,他卓越的智慧和崇高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仰。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传奇,他的故事和成语典故流传千古,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东汉末年蜀汉丞相。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兵法,可谓无所不能。
在蜀汉势力岌岌可危之时,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为蜀汉续命。
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共同书写了蜀汉辉煌的历史。
诸葛亮与成语典故密切相关,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1.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大军压境,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借助二十条草船成功借得十万箭,为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
2.空城计:诸葛亮在失去街亭后,面对司马懿的追兵,巧妙地运用空城
计,使敌军望而生畏,撤兵而去。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仍不忘国家大事,竭尽全力筹划北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味着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诸葛亮虽智,但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诸葛亮的故事和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可以借鉴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勇往直前;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可以学习诸葛亮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充分发挥团队智慧的品质。
总之,诸葛亮的故事和成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1329b2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1.png)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诸葛亮是一位耳熟能详的任务,有很多关于他的成语,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也都听过一些,看看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诸葛亮成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诸葛亮的成语1、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2、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3、鞠躬尽瘁: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4、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
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5、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
以之比喻出谋画策。
6、民殷国富:殷:殷实,富足;阜:丰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7、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8、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9、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
蜀国得到诸葛亮。
10、南阳三葛:三葛:指诸葛亮、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都很有才能。
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11、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12、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
形容人的气慨威武。
也比喻雄才大略。
13、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14、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15、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6、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1、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
蜀国得到诸葛亮。
2、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
【成语大全】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成语大全】关于诸葛亮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2038557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3.png)
【成语大全】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1. 卧薪尝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屡战屡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2. 蜀犬吠日(形容无谋之人想法可笑)
3. 桃园三结义(指三人结下的坚固友谊)
4. 守株待兔(比喻坐待不劳而获)
5. 一白遮三丑(前后对比鲜明)
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冒险则无所得)
7. 自我牺牲(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利益)
8. 以逸待劳(将对手消耗力量后再出击)
9. 大智若愚(有大智慧却表现的很愚蠢)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家民族贡献一生)
11. 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加以进一步打击)
12. 忍辱负重(屈辱忍耐)
13. 忌食忌讳(避免犯错误)
14. 隐晦言辞(言语不明,意义含蓄)
15. 棋高一着(比喻计策一出,情势顿生变化)
16. 得意忘形(过于自满忘乎所以)
17. 寝食难安(因为思念而难以入睡入食)
18. 防不胜防(无法防备)
19. 畏缩不前(因为恐惧而不敢前进)
20. 沉默寡言(不爱说话,话少)。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9b5f1cf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b.png)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诸葛亮大家肯定都了解过,一个非常聪明的古人,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及其典故,欢迎大家查看。
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2、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大全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9be6556bd97f192279e9e4.png)
有关xx的成语大全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使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
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
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出处】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 【解释】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示例】【故事】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魏
阿斗太子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指懦弱无能的人
1/ 1。
关于诸葛亮人物的四字成语有多少
![关于诸葛亮人物的四字成语有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352e631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6.png)
关于诸葛亮人物的四字成语有多少鞠躬尽瘁足智多谋,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料事如神,了如指掌,万古流芳,万古长存,万古长青,大名鼎鼎,丰功伟绩,无往不胜,无懈可击,无与伦比,不同凡响,不遗余力,毋庸置疑,见多识广,见机行事,从容不迫,风流人物,仁至义尽,永垂不朽,未卜先知,未雨绸缪,叱咤风云,叹为观止,史无前例,出类拔萃,汗马功劳,问心无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百战百胜,有求必应,同舟共济,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同心同德,多谋善断,远见卓识,运筹帷幄,赤胆忠心,赤子之心,呕心沥血,肝胆相照,忠心耿耿,身经百战,神机妙算,神通广大,神乎其神,指挥若定,旁征博引,高深莫测,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鞠躬尽瘁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空城计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广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汉贼不两立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盖世无双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空城计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广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豺狼之吻;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歇后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
展开成语:三个臭味匹匠,期中考诸葛亮:〖表述〗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恳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够商量出来一个不好办法去。
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433ea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4.png)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古代中国的文学奇才,他的生平事迹和传说被广泛流传,成为了许多成语和故事的来源。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1. 鞠躬尽瘁:形容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意为竭尽全力、贡献全部力量。
2. 死而后已:也是形容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意为至死方休。
3. 锦囊妙计:形容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意为事先准备好的巧妙计策。
4. 神机妙算: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意为能够预测未来、制定巧妙的计策。
5. 舌战群儒:形容诸葛亮的辩论才能和智慧,意为通过辩论战胜许多人。
6. 三顾茅庐:形容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刘备三次亲自上山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现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1. 草船借箭: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 火烧赤壁:三国时期,曹操率魏军征伐东吴领地,东吴周瑜和刘备蜀军联合抗曹。
周瑜采用黄盖火攻计策,令黄盖诈降魏军,乘风势以火攻,大破曹军于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
后以“火烧赤壁”比喻善于运用火攻战胜敌人。
3. 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4. 七擒孟获: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5. 智激周瑜:三国时期,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智力开发】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智力开发】关于诸葛亮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019cbf5e02d276a201292e8a.png)
【智力开发】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诸葛亮做为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使之成为历代人效仿的对象。
而现代的父母也不例外,都自己自己的孩子能向诸葛亮学习。
在认识和学习诸葛亮的方法中,学会用诸葛亮的成语就是流行的方法之一。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闭门思过;盖世无双;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
既生瑜,何生亮;淡泊明志;苟全性命;汉贼不两立;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草船借箭;作奸犯科;欲擒故纵;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初出茅庐;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三足鼎立;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
踞龙盘;不知所云;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如虎添翼;开诚布公;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如鱼得水;危急存亡;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成语大全】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成语大全】关于诸葛亮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f75ef2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7.png)
【成语大全】关于诸葛亮的成语1. 一日千里出自《三国演义》,形容诸葛亮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出行,一天能够行进千里。
此成语后来引申为形容事业或工作的快速发展。
2. 知难而进形容诸葛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敢于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行为。
此成语后来广泛用于描述面对困难时所表现的勇气、决心和信念。
3. 青出于蓝出自《三国演义》,形容刘备的门客诸葛亮比其师军师孔明更加出色。
此成语后来引申为形容后来者超过前辈,并且比前辈更加出色。
4. 有备无患出自《三国演义》,是诸葛亮主张的作战原则。
此成语后来广泛用于生活中,强调准备充分可以避免后顾之忧的道理。
5. 囊括天下出自《三国演义》,形容诸葛亮的忠诚、才华、领导才能和高明的谋略之下,使得刘备最终占领三国天下,赢得了众多人的信任和赞誉。
此成语后来常用来描述人才卓越、能力出色。
6. 舌灿莲花形容诸葛亮能够言辞优美、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此成语后来常用于形容流利、有口才的人。
7. 奇谋妙计出自《三国演义》,形容诸葛亮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妙计,成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
此成语后来常用于描述聪明、有才干的人,特别是那些制定出了独特、创新的策略和方案的人。
8. 妙手回春出自《三国演义》,形容诸葛亮善于医治疾病,能够运用奇妙的手法治愈疑难杂症。
此成语后来常用于形容医生、治疗师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技艺高超、效果显著。
9. 一诺千金出自《三国演义》,形容诸葛亮非常坚持信誉和诚信原则,承诺的话语就像一千两黄金一样珍贵,一旦承诺就会努力履行,不会让人失望。
此成语后来常用于描述言行一致、信用度高、可靠性强的人。
10. 战略千秋出自《三国演义》,形容诸葛亮遵循战略和策略,采取奇妙的谋略和战术,大大提高了刘备的借助率,最终占领三国天下。
此成语后来常用于描述制定出了卓越、具有创造性的战略或计划的人。
诸葛亮相关的成语
![诸葛亮相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893bb3b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9.png)
诸葛亮相关的成语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运筹帷幄:形容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在隆中时与朋友交往,后指初次出来做事。
褒义词出师未捷身先死:遗憾没有成功,自己却牺牲了。
感叹光阴易逝,壮志难酬。
(常用于英雄人物)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用于诗文)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字句。
感情色彩贬义词豁达大度:形容性格开朗,气量大,度量宽宏。
(多含褒义)既生瑜,何生亮:既然有周瑜,为什么又有诸葛亮呢?比喻不能同时存在。
感情色彩中性词浩气长存:形容充满正气。
(多含褒义)万古长青:原形容青松长寿,后常比喻节操像松柏一样万古长存。
(含褒义)大器晚成:比喻人的才能或名声因处于晚年而更加显露出来。
(多含褒义)时不再来:意思是说时机错过就不会重来,表示机会难得或时间紧迫。
(多含贬义)奋发有为:振作精神,努力工作。
(褒义)有志竟成: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多含褒义)乐不思蜀:快乐得不想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多含贬义)内敛含蓄:内心情感不外露,指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语言、行动不轻易表露。
(褒义)敬老尊贤:尊重老人,尊敬贤人。
(褒义)高瞻远瞩:向远处看得高,望得远。
(褒义)上行下效:领导人品质好,下面的人就学着他的样子去做。
(贬义)贪赃枉法:犯法,受贿。
(贬义)新仇旧恨:新的仇怨和以前的怨恨。
(贬义)深入浅出:话讲得深入透彻,而且通俗易懂。
(褒义)失之交臂: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失去的机会或被别人得到。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c14389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2.png)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在鲁肃的帮助下,他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这个成语意指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七擒七纵: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回,诸葛亮出兵南方,与当地酋长孟获交战七次,七擒七纵。
当孟获第七次被擒时,他终于心悦诚服,并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
这个成语意指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
3. 鞠躬尽瘁:出自《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 淡泊明志: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指不追名逐利才能使志趣高洁,身心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指诸葛亮刚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出来辅佐刘备。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这些成语都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谋略,以及他对蜀汉事业的忠诚和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阅读:/chengyu/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 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 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îng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 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裴松之注引 《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 一再邀请。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
” 阿斗太子 ā dǒu tài zǐ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 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指懦弱无能的人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 也只好叹口气。
” 闭门思过 bì mãn sī guî 过:过失。
关起门来反省。
《汉书·韩延寿传》: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三国·蜀·诸葛亮《黜 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 愆。
” 不求闻达 bù qiú wãn dá 闻:有名望;达:显达。
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候。
” 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云:说。
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豺狼之吻 chái láng zhī wěn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 亮之罪。
”推荐阅读:/chengyu/成败利钝 chãng bài lì dùn 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
成功或失败, 顺利或不顺利。
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淡泊明志 dàn bï míng zhì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方寸已乱 fāng cùn yǐ luàn 心已经乱了。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 肝心若裂 gān xīn ruî liâ 比喻极痛心。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 苟全性命 gǒu quán xìng mìng 苟:苟且,姑且。
苟且保全性命。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汉贼不两立 hàn zãi bù liǎng lì 比喻有我无你。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集思广益 jí sī guǎng yì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 益的意见。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 忠益也。
” 计日而待 jì rì ãr dài 计:计算;待:等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
形容为时不远。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开诚布公 kāi chãng bù gōng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 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 临危受命 lín wēi shîu mìng推荐阅读:/chengyu/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 龙蟠虎踞 lïng pán hǔ jù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特指南京。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 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龙骧虎视 lïng xiāng hǔ shì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
形容人的气慨威武。
也比喻雄才大 略。
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揜讨逆节,折冲 四海。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 括四海。
” 任重才轻 rân zhîng cái qīng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
表示力不胜任。
常作谦词。
三国蜀·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 如虎添翼 rú hǔ tiān yì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
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 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 如鱼得水 rú yú dã shuǐ 好象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 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上楼去梯 shàng lïu qù tī 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
也比喻诱人上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
饮宴之 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 吾耳,可以言示?’” 识时务者为俊杰 shí shí wù zhě wãi jùn jiã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
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 出色的人物。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 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思贤如渴 sī xián rú kě推荐阅读:/chengyu/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 英雄,思贤如渴。
” 所向无敌 suǒ xiàng wú dí 敌:抵挡。
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
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 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 妄自菲薄 wàng zì fěi bï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 路也。
” 胸有鳞甲 xiōng yǒu lín jiǎ 比喻存心险恶。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 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 游辞巧饰 yïu cí qiǎo shì 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 轻必戮。
” 众难群移 zhîng nán qún yí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 坐以待毙 zuî yǐ dài bì 坐着等死。
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 与伐之。
” 作奸犯科 zuî jiān fàn kē 奸:坏事;科:法律条文。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
” 案兵束甲 àn bīng shù jiǎ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
放下兵器,捆束 铠甲。
指停止作战推荐阅读:/chengyu/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 面而事之。
” 闭门思愆 bì gã sī qiān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同“闭閤思过”。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自 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 二桃三士 âr táo sān shì 士:武士。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 食,三人弃桃自杀。
比喻借刀杀人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二三其节 âr sān qí jiã 二三:指不专一。
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
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 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 乎?” 伏龙凤雏 fú lïng fâng chú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