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择水
《营养与健康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目前社会大众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芸芸众生的身体。
这些疾病的出现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你日常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所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
大多数民众缺乏一些常识性的良好饮食行为,使得成年人慢性病发生率不断攀升,给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并且事实上,这些慢性疾病在医学上是无法治愈的。
为此,我们开设了《营养与健康》这一门通识教育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
同时,中国政府也于2016.11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第一篇《总体战略》的第二章《战略主题》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
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上述的黑体字部分也正是我们的课程所贯穿的中心思想。
三、基本内容简介《营养与健康》是一门通识教育课。
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定位在: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目前在中老年群体所出现的常见慢性病是如何由于长期的不当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所引起,并且这些疾病是只可控制,不可治愈,希望使他们从此刻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膳食与生活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在进入高龄阶段时可远离这些可恶的慢性病。
饮茶与健康,择水与侯汤反思。
饮茶与健康,择水与侯汤反思。
我执教的《饮茶与健康》这一内容,是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饮食与健康密不可分,从而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个主题的完成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主题的研究至少要在一个月的时间。
今天我这节课体现的是第一阶段,活动开始阶段,帮助学生生成问题(主题生成),是课题的准备阶段。
但在本节课中,这个环节中孩子只提出了(不算前面提出的两个主题)四个问题,其中还有一个是饮茶的危害的主题,再经过和学生的探讨后,成为一个研究主题,这样的话一共就出现了五个研究主题,再问及学生的时候,孩子竞没有再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分析其原因,我想有这样两个方面,孩子在众人面前可能想问不敢问,再就是受“饮茶”这个话题的影响,出现了思路中断,总之这个环节真是意料之外的。
这个问题让我的思考是:是不是主题生成后不用再引,而就是围绕“饮茶与健康”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这样是不是能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宽一些。
我将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摸索,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这里也肯请各位领导、同行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的教学为达到更有实效性、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共同努力。
依水而居择水而憩的意思
依水而居择水而憩的意思
“依水而居择水而憩”这句话的意思是,选择靠近水的地方居住和休息,享受水的恩惠和舒适。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居住在水边可以提供便利的饮水和洗涤用水,还可以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
此外,水边的环境通常比较优美,空气清新,能够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因此,很多人在选择居住地时会优先考虑靠近水的地方,如河边、湖畔、海岸等。
这些地方不仅可以提供生活所需的水资源,还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
总之,“依水而居择水而憩”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水资源的珍视和依赖,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中国居住美学——临水而居,择水而憩
中国居住美学——临水而居,择水而憩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国居住美学——临水而居,择水而憩)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居住美学——临水而居,择水而憩的全部内容。
中国居住美学——临水而居,择水而憩古往今来的名人雅士,对水,无不都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
择水而居则象征着一种尊贵的生活.在居住美学中,水景也被赋予着极高的精神内涵。
水滨结庐,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追崇的理想生活,美丽的水景上晨起朝阳,暮落霞光,给生活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古人,将水的清澈透明与人的养性联系在一起,成了传统文化中最绝妙的一曲,无色无形,川流不息。
安静的人,想在水边有个院子,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
一辈子,安稳而幸福。
这一生,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牵你的手,将爱融入生命,倾一世温柔,与你一起待霜染白发,陪你看细水长流。
豪情的人,喜欢“坐看河边云卷云舒,运筹帷幄天地间”。
临河而居,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居住状态,推窗眺望河水悠悠,静看人世纷扰尘嚣,快哉!面朝河水春暖花开,观江河上千舸万帆,进享繁华,退享自然。
在风水学中,依水而居,上风上水,是为吉祥之地.细究起来,水与水,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曲水有情,直水无情”,古人认为曲水是天赐之物,是罕见的美景.蜿蜒流转的河流,似乎也被造物者赋予了生命,向古人诉说自己数百年的积累。
执拗的古人,认为河流面对建筑向内弯曲,是一个吉象,如同人类对水的依赖,河流,此时像慈爱的母亲,环抱住宅。
风水学里,这种位置,叫做“玉带环腰"。
临水而居,择水而憩,自古就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祖先们一声对水的远古呼唤,从彼时的山洞里,传到今天。
知其花目、品第、器具、择水等,斯乃插花也
知其花目、品第、器具、择水等,斯乃插花也原文地址:知其花目、品第、器具、择水等,斯乃插花也--推荐三本艺林奇葩作者:青青柳岸宋·张翊《花经》翊好学多思致,世本长安,因乱南来。
尝戏造《花经》,以九品九命升降次第之,时服其尤当。
一品九命:兰花、牡丹、虫葛(虫葛同蜡)梅、酴醾、紫风流(睡香异名);二品八命:琼花、蕙花、岩桂、茉莉、含笑;三品七命:芍药、莲花、檐葡、丁香、碧桃、垂丝海棠、千叶桃;四品六命:菊花、杏花、辛夷、豆寇、后庭、忘忧、樱桃、林禽、梅花;五品五命:杨花、月红、梨花、千叶李、桃花、石榴;六品四命:聚八仙、金沙、宝相、紫薇、凌霄、海棠;七品三命:散花、真珠、粉团、郁李、蔷薇、米囊、木瓜、山茶、迎春、玟瑰、金灯、木笔、金凤、夜合、踯躅、金钱、锦带、石蝉;八品二命:杜鹃、大清、滴露、刺桐、木兰、鸡冠、锦被堆;九品一命:芙蓉、牵牛、木槿、葵花、胡葵、鼓子、石竹、金莲。
【注解】〈虫葛〉[là]:同蜡。
明·袁宏道《瓶史》十六世纪末年,以倡导"性灵说"著称的文学家袁宏道,写了《瓶史》十二篇,既是优美的散文,也是艺林奇葩。
《瓶史》一书,正文共十二篇,加上"小引",实为十三篇。
明袁宏道撰。
二卷。
该书从鉴赏角度论述了花瓶、瓶花及其插法。
上卷为瓶花之宜、之忌、之法;下卷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请赏、监戒等。
小引:夫幽人韵士,摒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
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
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
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
夫幽人韵士者,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
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
嗟夫,此隐者之事,决烈丈夫之所为,余生平企羡而不可得者也。
幸而身居隐见之间,世间可趋可争者既不到,余遂欲欹笠高岩,濯缨流水,又为卑官所绊,仅有载花莳竹一事,可以自乐。
泡茶择水标准
泡茶择水标准泡茶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之一,而选择好的水质对于泡出一杯好茶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泡茶择水的标准。
第一,选择优质的水源。
优质的水源是泡茶的基础,因为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一般来说,山泉水、井水和纯净水都是比较适合泡茶的选择。
这些水源的水质较为纯净,没有明显的异味和杂质,可以更好地展现茶叶的风味。
第二,选择适宜的硬度和酸碱度。
硬度是指水中溶解的钙、镁等矿物质含量,而酸碱度则是指水的PH值。
对于泡茶来说,硬度和酸碱度都需要适中。
过硬或过软的水都会影响茶叶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影响茶汤的色泽和口感。
一般来说,硬度在50-100mg/L之间,PH值在6-8之间的水质比较适合泡茶。
第三,选择没有异味和杂质的水。
泡茶时,水中的异味和杂质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因此,在选择泡茶用水时,要尽量选择没有明显异味和杂质的水源。
如果家里自来水有异味或者有杂质,可以考虑使用过滤壶或者矿泉水代替。
第四,选择适宜温度的水。
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来冲泡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绿茶需要80-85摄氏度的水温,白茶需要85-90摄氏度的水温,红茶需要90-95摄氏度的水温,黑茶需要95-100摄氏度的水温。
因此,在泡茶时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选择适宜温度的水。
第五,选择富含氧气的水。
氧气是茶叶中香气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叶中有效成分释放的催化剂。
因此,在泡茶时要选择富含氧气的水源,可以通过将水倒入茶杯中反复摇晃或者使用过滤壶等方式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总结起来,泡茶择水标准包括选择优质的水源、适宜的硬度和酸碱度、没有异味和杂质、适宜温度以及富含氧气。
只有选择了符合这些标准的水质,才能够泡出一杯口感好、香气浓郁的好茶。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居住美学——临水而居,择水而憩
中国居住美学——临水而居,择水而憩古往今来的名人雅士,对水,无不都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
择水而居则象征着一种尊贵的生活。
在居住美学中,水景也被赋予着极高的精神内涵。
水滨结庐,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追崇的理想生活,美丽的水景上晨起朝阳,暮落霞光,给生活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古人,将水的清澈透明与人的养性联系在一起,成了传统文化中最绝妙的一曲,无色无形,川流不息。
安静的人,想在水边有个院子,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
一辈子,安稳而幸福。
这一生,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牵你的手,将爱融入生命,倾一世温柔,与你一起待霜染白发,陪你看细水长流。
豪情的人,喜欢“坐看河边云卷云舒,运筹帷幄天地间”。
临河而居,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居住状态,推窗眺望河水悠悠,静看人世纷扰尘嚣,快哉!面朝河水春暖花开,观江河上千舸万帆,进享繁华,退享自然。
在风水学中,依水而居,上风上水,是为吉祥之地。
细究起来,水与水,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曲水有情,直水无情”,古人认为曲水是天赐之物,是罕见的美景。
蜿蜒流转的河流,似乎也被造物者赋予了生命,向古人诉说自己数百年的积累。
执拗的古人,认为河流面对建筑向内弯曲,是一个吉象,如同人类对水的依赖,河流,此时像慈爱的母亲,环抱住宅。
风水学里,这种位置,叫做“玉带环腰”。
临水而居,择水而憩,自古就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
祖先们一声对水的远古呼唤,从彼时的山洞里,传到今天。
如今尘世浮华,人享之物,千篇一律。
如同钢铁丛林里的住宅楼,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似乎也逐渐妥协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古人乐水而居,择静而住,为求大环境的安宁。
而尝遍工业化生产出的乏味的今人,最想要的恐怕是那独有,而又似临水而居的内心安宁吧。
泡茶先择水古人择水观
泡茶先择水古人择水观自唐以来,有不少专著论述泡茶用水问题,并将古人的经验和调查结论记录下来。
唐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阐述了水的选择:“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劲疾。
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井,取汲多者。
”明屠隆《茶说·择水》说:“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
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唯夏月暴雨不宜。
或因风雪所致,实天地之流怒也。
龙行之水,暴而淫者,早而冻者,腥而墨者,皆不可食。
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情况。
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如梁溪之惠山泉为最胜。
取清寒者,泉不难于清而难以寒,石少土多,沙腻泥凝者,必不清寒,且濑峻流驶而清,严奥阴积而寒者,亦非佳品。
取香甘者,泉唯香甘,故能养人,然甘易而香难,未有香而不甘者。
取石流者,泉非石出者必不佳。
取山脉逶迤者,山不停处,水必不停,若停即无源者矣,早必易涸。
往往有伏流沙土中者,挹之不竭,即可食,不然,则渗潴之潦耳,虽清勿食。
有瀑涌湍急者,食久,令人有头疾……有温泉,下生硫磺故然,有同出一壑,半温半冷者,食之有害……江水,取去人远者,扬子南零夹石〓渊,特入首品。
长流,亦有通泉窦者,必须汲贮,候其澄澈可食。
井水,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试煎茶一瓯,隔宿视之,则结浮腻一层,他水则无,此其明验矣,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
或平地偶穿一井,适通泉穴,味甘而淡,大旱不涸,与山泉无异,非可以井水例观也,若海滨之井,必无佳泉,盖潮汐近,地斥卤故也。
灵水,上天自降之泽,如上池、天酒、甜雪、香雨之类,世或希觏,人亦罕识,乃仙饮也。
丹泉,名山大川,仙翁修炼之处,水中有丹,其味异常,能延年祛病,尤不易得。
《瓶史》四择水
四择水
京师西山碧云寺水、裂帛湖水、龙王堂水,皆可用;一入高梁桥,便为浊品。
凡瓶不须经风日者。
其他如桑园水、满井水、沙窝水、王妈妈井水,味虽甘,养花多不茂。
苦水尤忌,以味特咸,未若多贮梅水1为佳。
贮水之法:初入瓮时,以烧热煤土一块投之,经年不坏。
不独养花,亦可烹茶。
【注释】
1、梅水:在梅雨季节,以缸瓮收蓄的雨水,据称此种水水质甘滑。
经年不变味。
【译文】
插花用水可选择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的水、裂帛湖的水和龙王堂的水,而一旦进入西直门附近的高粱桥后,多数水源便污浊起来,不堪使用。
养花的水最好经过风吹日晒后再使用。
至于桑园水、满井水、沙窝水、王妈妈井水,这些地方的水味道虽然甘甜,但是养的花卉却长得不茂盛。
最劣等的水要数苦水,其味道很咸,还不如多贮存一些梅水。
贮水的方法是,在贮水的瓮中,加入一块烧红的煤炭,可以防止水变质发臭,用上多年也不会坏。
这样处理过的水,不但可以养花,也可以煮茶。
泡茶之要择水
泡茶之要择水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
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
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那么怎样的水才算好呢?水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
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不是所有泉水泡的茶都好喝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
但是并非所有的泉水泡出的茶都好喝。
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
优化的农药使用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对症下药。
1、咀嚼式口器的茶树害虫。
应选用有胃毒作用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辛硫磷、敌敌畏等;2、刺吸式口器害虫。
应选用触杀作用强的农药,如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等;或内吸性农药,如吡虫啉。
3、螨类。
应选用杀螨剂,特别是杀卵力强的杀卵力强的杀螨剂进行防治,如克螨特等。
4、有卷叶和虫囊的害虫,如茶小卷叶蛾、衰蛾等。
选用强胃毒用用并具有强的熏蒸或内渗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
5、蚧类。
应选用对蚧类有特效的农药,如马拉硫磷、吡虫啉等。
6、茶树叶部病害。
择水而居的典故
择水而居的典故
"择水而居"是一个古老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历史。
具体来说,这个典故的来源来自于传说中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
据传说,刘禹锡在某个炎热的夏日来到一处繁华的城市游玩,深受城市住房的干燥喧嚣、噪音和污浊空气的困扰。
后来,刘禹锡在城市的郊外发现了一个绿树环绕、风景宜人、蔚蓝的河流,这条河流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非常适合居住和休闲。
于是刘禹锡决定辞去官职、离开城市,跟随自己的心意"择水而居",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享受生活的宁静和美丽。
这个典故被认为是一种生活哲学,传达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追求心灵自由宁静的理念。
在当前的生活中,"择水而居"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追求的方式,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的优质,不断追求一个自然、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临水而居 择水而憩的古诗词
临水而居,择水而憩的古诗词
一、时归坐在短篷底,白占一溪云水居。
明代诗人郑梦周《渔父·披却蓑衣翁自渔》
过着“水居”生活的,“渔父”一定算一类。
而“渔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隐士的象征。
而“渔父”作为隐士的象征,最早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开始了。
二、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
宋代诗人李廌《出城·岸走舟安稳》
如果说“渔父”的“水居”生活,其实是归隐,不是普罗大众的生活。
而宋代诗人李廌的这首《出城·岸走舟安稳》,则讲的是实实在在的江南水乡普通人家的“水居”生活,是他们世世代代的“水居”生活。
三、暂寄空山傍水居,清风朗月伴窗虚。
清代诗人周馨桂《暂寄·暂寄空山傍水居》
清代诗人周馨桂只是暂时到水乡居住,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最后希望自己能够在水乡定居下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农人。
这首《暂寄·暂寄空山傍水居》,写得情真意切,真实自然。
四、人家多在藕花中,枕水窗开面面风。
清代诗人姚益敬《夏日戏作莲庄图》
诗歌中的江南“水居”生活,从“汉乐府”就开始了,其中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就是描写的“采莲”人家的生活。
这首清代诗人姚益敬的《夏日戏作莲庄图》,把江南的“水居”生活写得更加如梦似幻。
五、繁昌县前白杨树,随处柴门傍水开。
明代诗人唐桂芳《遣怀·繁昌县前白杨树》
“繁昌县”,在今天的安徽芜湖市,那也是又名的水乡。
这首明代诗人唐桂芳的《遣怀·繁昌县前白杨树》,讲的是繁昌县“水居”生活的旖旎,来自夜晚江面上飞来的萤火虫,让诗人特别难忘。
任务一 择水与候汤
候汤
• 水煎得过头或不及,古人常用“老” (或称“百寿汤”)、“嫩”(或称 “婴儿沸”)二字加以形容。开过头的 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除 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 此即陆羽所说“水气全消”,亦会影响 茶味。
• 高级绿茶多以嫩芽制成,不能用100摄氏 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摄氏度左右为 宜。红茶、花茶及中低档绿茶则要求用 100摄氏度的沸水。乌龙、普洱和沱茶, 每次用量多,茶叶又较粗老,更要求用 沸滚的水冲泡。
• 周秦时的哲学家们说:“天一生水”,世间的 一切事物都是由它变化而生成的,把水看作是 万物之母。
• 一、泡茶用水的选择
• “水为茶之母,壶(器)为茶之父”。 • (一)泡茶用水的标准 • 山泉水——江、河、湖泊——井水 •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
• • • • • • • • •
(二)古人选水 1、择水标准 清、轻、甘、活、冽 水质要求“清、活、轻” 水味要求“甘、洌(清冷)” 轻:水质要轻,(溶解的矿物质越多,水的比 重大) 清:水质需清洁,无肉眼可见之杂物 甘:指水含口中有甜美感,无咸苦感 活:水源要活,经常吸取的或流动的水 冽:水从岩层浸出,水温低。认为用寒冷的雪 水、冰水煮茶,其茶汤滋味尤佳
• •
1硬度=1毫克碳酸钙/1升水 永久硬水 > 25º (钙和镁的硫酸 硬水 盐或氯化物) 暂时性硬水> 10---25º (水垢是碳酸 氢钙和碳酸氢镁,高温分解沉 淀形成) 软水< 0--10º (含碳酸钙) 雪水、雨水为纯软水——“天泉” 泉水、江水——暂时性硬水
• • • •
(二)水的pH与泡茶的关系
泡茶用水的类型 (一)泉水 (二)江、井、雨、雪水 (三)再加工水 自来水 矿泉水 纯净水 净化水 活件水
中闽魏氏习茶技艺--择水篇
中闽魏氏习茶技艺--择水篇中闽魏氏茶叶必须通过开水冲泡才能为人们所享用,水质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所以中国人历来非常讲究泡茶用水。
自古茶人就强调:“水为茶之母”,因为水中不仅溶解了茶的芳香甘醇,而且溶解了茶道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和审美理念。
烹茶鉴水,也就成为是中国茶道的一大特色。
在选水时以清澈甘冽的泉水为佳,在生活中可选用矿泉水和纯净水来泡茶。
水的品质要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古人认为茶的特性——色、香、味必须依靠好水才能显现。
水的品质对茶汤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明代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指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确是的经验之谈。
俗称“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皆是古人为之追求的茶与水的最佳组合。
最早论及茶与水质关系的是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五之煮》中谈到烹茶的水质,并认为山水(即山泉)最佳,因山间的溪泉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为水中上品。
茶有淡而悠远的清香,泉有缓而汩汩的清流,两者都远离尘嚣而孕育于青山秀谷,亲融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陆羽又进一步指出,以在石上缓流的泉水为佳。
那湍急奔腾的泉水,溶矿物质过多,对人体反而有害。
如在茶汤中含铁质等重金属过多,则将产生沉淀作用,使茶汤色泽暗浊。
如含石灰或其它金属过多,虽不会产生沉淀,却易使茶变味。
但完全不流动的“潭水”也不可煮茶,因其可能有“潜龙蓄毒”污染过而有碍人体健康。
而那山谷中的陈水,多枯枝败叶,也易郁积毒素。
故陆羽要求煮茶用水要“鲜活”(即“缓缓流动之山泉”)。
如要用江水,则要到远离人居住的地方去取,以免人为污染;如不得已用井水,则要到经常有人汲水的井中去提取,以保持水的洁净。
陆羽“五之煮”的论述可谓是我国最早关于饮水卫生的专论,即使用现代科学来验证,也是颇符合科学道理的。
现代科学认为:泉水涌出地面前为地下水,经地层反复过滤涌出地面时,其水质清澈透明,沿溪间流淌时又吸收了空气,增加了溶氧量,并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钠、钙、钾、镁等矿物元素,而具有矿泉水的营养成分。
择水泡茶的学问
对现代人来说,泡一杯茶来喝,可谓十分简单,但要泡一杯好茶来品尝,就并非易事。
饮茶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亦是一种艺术。
古人饮茶会着重五个环节,包括选茗、择水、预备茶具、烹茶和品饮的方式。
其中以择水最为重要。
水可以说是茶的灵魂,因为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
更重要的是,好质量的水才能让茶所蕴含的香味发挥得最好,才能达到饮茶的至高享受,得茶之真味。
古代茶艺中,古人运用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鉴别水质,并建立“品水五字法”,即清、活、轻、甘、冽,作为品评水质的准则。
“清”,即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活”,即是流动的水。
“轻”,即是软水,不含水溶矿物质。
“甘”,即水入口要有甘甜滋味。
“冽”,即寒冷的水,冰水或雪水之类。
由于古人对优质水源十分向往,热心品泉的人更评定出五处优质泉水,称为中国五大名泉,依次为:
(一)镇江的中泠泉
(二)无锡惠山的惠泉
(三)苏州的虎丘观音泉
(四)杭州西子湖畔虎跑山虎跑泉
(五)济南的趵突泉。
古人择水的标准
古人择水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清洁:古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他们通常选择清澈、透明、无异味的水。
2. 水源稳定:古人重视水源的稳定性,他们通常选择源头稳定、流量充足的水源,以保证用水的持续供应。
3. 水味甘美:古人认为,水的味道也很重要,甘甜的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他们会品尝水源的味道,选择味道较好的水。
4. 水的温度:古人认为,水的温度也会影响水的品质。
他们通常选择温度适宜、清凉宜人的水。
5. 水的酸碱度: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但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一些水的酸碱度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因此,他们会选择酸碱度适中的水。
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水的重视和对健康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判断水的品质,但古人的择水标准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如茶艺贵择水
一如茶艺贵择水作者:李磊来源:《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2年第02期取材之于记叙文写作,犹如泽水之于一杯好茶,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写作素材不是要多多益善,而是要审慎择取、精心组织,此所谓“茶艺行文”。
一、以“取材”之道奠基写作1.阐明“取”“选”之道广义上来说,“取材”指的是“选取材料或原料”,而在文学写作之中,特指“取”“选”写作的素材。
写作的“取材”更强调“取”与“选”这两个环节的顺序。
2.细化“取”“选”之分①“取”于三方首先,有效体验是前提,表示某种“有助于作文活动开展”的体验过程;其次,写作者必须合理观察,将观察与写作所需要表达的主题相结合,使观察所得有效地作用于写作活动;第三则是深度阅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阅读内容要有较深的思想性和较高的文学性;二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对象的内容、写法、思想等要素进行深入的思考。
②“选”于两道首先我们要明确选择标准,这是取材得以有效进行的关键;其次是要进行二次筛选。
从取材到素材被运用到作文中,还需对材料进行两个维度的整合:初步加工与精雕细琢。
前者包括对内容的梳理、主次划分、增减整合、思想提炼;后者着眼于字句的斟酌、手法的筛选。
二、教“取材”之法陷入瓶颈“茶艺行文”是指以茶道艺术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为引领,帮助同学们提升写作能力,提高行文水平。
单以“茶艺行文”的“择水”之法来审视小学高年段记叙文写作取材的教学困境,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难定“水品”——缺乏有效的“写作前”监督对高年段的同学而言,“有效体验”“合理观察”的界定标准一直模糊不清。
在“茶艺行文”的“择水”环节,“水品”显得尤为重要。
北宋《大观茶论》中言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后代茶人又加上一个“活”字。
这几个字可以分别对应我们在写作中“取材”的环节:清,指的是“干净”,也就是素材内容要积极向上,有思想,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活,意为“变化”,更指“生动”。
择水而居的典故
择水而居的典故
在中国的古代,择水而居是一种常见的居住方式。
在这个习惯中,人们不仅仅是选择了一座山或一片土地作为居所,更注重的是选择水源。
以水为核心的生活形态,方便了人们的休息、农耕劳作、灌溉等各方面日常生活。
择水而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说过:“居无不可,为水则优。
”也就是说,从古即有择水而居的现象。
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中,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有个好的农作物收成。
因此,许多人在选择住所时,会优先考虑水源离家更近或口感更清甜。
择水而居不仅是因为水源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还因为聚宝盆的传说而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它是一种传说故事,讲述了一对夫妻在山林掘井,却无意间挖到了聚宝盆。
聚宝盆是一种会自行填满水,而且想要什么东西,只要请求就会出现的宝器,因此,这对夫妻想在井旁建造房屋。
然而,当他们挤压到聚宝盆上方时,它自然地滑落,挖出井的地方却流了清泉,直接滋润了他们的土地,最终成为一片沃土。
择水而居的这种习惯,在现代社会仍然被许多人坚持。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择水而居的方式,在城市化生活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现代人在选择住所时,也会优先考虑到有没有便利的地
铁、交通;是否有清新的空气以及闹中取静的环境条件等。
这些都是选择择水而居习惯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择水而居是中国古代习惯中常见的一种,它既代表了水源的重要性,又有着很多神话传说的支撑。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人会选择择水而居,表达对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择水教学目的:1、了解水的各类特性 2、掌握水质的评定标准教学重难点:掌握水质的评定标准教学方法和形式: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人们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可见水对于茶的重要。
古人对水的品格一直十分推崇。
而历代茶人于取水一事,颇多讲究。
有人取“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有人则于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用以来年烹茶,历来传为佳话。
烹茶用水,古人是把它当做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的,历代都有专门著述。
明人许次纾在《茶蔬》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可见水质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水质的好坏趋势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的优劣。
古人认为只有精茶与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是最高的境界。
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则茶之色、香、味、韵则无从体现,有“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之说(明许次纾《茶疏》),因此自唐以来,择水就成为饮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论水、评水则一直都是爱茶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
此外,烹茶鉴水也是中国茶道的一大特色,因为水中不仅存载着茶的色香味韵,且含蕴了茶道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和高雅深沉的审美情趣,故有“水为茶之母”之说。
水质的好坏(主要指水的软硬清浊)对茶汤色泽、香气、滋味影响很大,例如,一杯好的红茶,如用品质好的水,汤色红艳,香味浓强鲜爽;而用含铁量较高的水冲泡,则汤色乌黑,铁腥气重,茶味苦而淡,令人生恶。
古人对此亦早有体会。
北宋时,苏东坡与蔡襄(宋代著名的制茶、品茶名家,宫廷贡茶――龙凤团茶的创制者)斗茶,蔡用的茶叶是精品,水选用惠山泉(即天下第二泉)。
苏东坡的茶不如蔡的好,但他素稔“若不得佳茶,即中品而得好水,亦能发香”之理,选用竹沥水烹煎,胜惠山泉一筹,终于斗败蔡襄。
对此,明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总结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 精茗配之好水,尤如宝剑赠于壮士,“龙井茶,虎跑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就是古人评点的名茶与好水的最佳组合。
最早也是最经典地论及茶与水质关系的是茶圣陆羽(《茶经·五之煮》),其后,宋徽宗在其茶著《大观茶论》中则将沏茶用水总结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这些经验总结基本为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为正确,下面先就水质之“清、活、轻”及水味的“甘与冽”分别论述之:1.清(烹茶用水第一要)水质的“清”是相对“浊”而言的。
用水应当质地洁净、无污染,这是生活中的常识。
沏茶用水尤应洁净,古人要求水“澄之无垢、挠之不浊”。
水不洁净则茶汤混浊,难以入人眼。
水质清洁无杂质、透明无色,方能显出茶之本色。
为了获取清洁的水,除注意选择水泉外,古人还创造很多滤水、澄水、养水的方法。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茶具――漉水囊,就是饮茶煎水前用来过滤水中杂质的。
此外,古人还常常在水坛里放入白石等物,一是认为能养水味,二是认为能澄清水中杂质。
明田艺衡《煮泉小品》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其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
”“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还有用石子来洗水的,方法是取洁净的石子放在筛子状的有孔器物中,以所保藏之水淋其上,这样也可以滤去水中杂质。
这些以石养水法,除有使水洁净的作用,还含有一种审美情趣。
另外,常用的还有灶心土净水法。
罗庚《茶解》说:“大瓷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与现在的采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水中杂质和异味、以达到净化和过滤水质的道理是一样。
2.轻(烹茶用水第二要)水质的“轻”是相对“重”而言,古人总结为:好水“质地轻,浮于上”,劣水“质地重,沉于下”。
清人更因此以水的轻、重来鉴别水质的优劣并将其作为评水的标准。
古人所说水之“轻、重”类似今人所说的“软水、硬水”。
凡含有较多量的钙(Ca+)﹑镁离子(Mg+)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
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铁盐等矿物质,故重量相对软水而言要重。
古人因直观而谓水有“轻、重”之别,今人以物理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鉴别,则有“软、硬”之分。
实验表明,采用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其色、香、味俱佳;而用硬水泡茶,则茶汤之色、香、味大减,茶汤发暗,滋味发涩,如果水质含有较大的碱性或含有铁质,茶汤会发黑,滋味苦涩,无法饮用。
高档名茶如用硬水沏泡,茶味受损更重。
硬水分为两种:暂时性硬水:水的硬度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
暂时性硬水煮沸后,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钙、镁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镁,这些物质沉淀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降低,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水得到软化永久性硬水:水的硬度由含有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
永久硬水则无法用加热的方法软化。
一般所说水的硬度是指上述两种硬度的总和,硬度单位是“度”,每升(L)水含10毫克(mg)的氧化钙(或碳酸钙)称为1度。
依照水的总硬度值大致划分软、硬水为:软水:硬度在8度以下的水;中等软水:硬度在8~16度之间的水;中等硬水:硬度在16~25度之间的水;硬水:硬度大于25度的水。
在天然水中,远离城市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属于纯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井水等则大多同时具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其硬度因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一般我国南方地区的天然水硬度普遍低于北方地区,但并非绝对。
人工处理水中,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属于纯软水,自来水也同时具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因地区不同其软硬程度也不同。
硬水中含有较多矿物质,这些矿物质的存在能影响茶汤品质,因此,用硬水泡茶,一般对茶汤的色香味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根据P.W.Punnett和C.B.Fridman的试验资料[附一],水中矿物质对茶汤品质的影响如下表:除了水中矿物质对茶汤品质有影响外,国内外的其它研究还表明水的硬度还对茶叶有效成份在水中的浸出速度、浸出量有影响,而水浸出物在茶汤中的含量与茶汤的品质有密切关系。
对水质与煎茶品质关系的研究表明,煎茶时水的硬度对茶叶有效成份――多酚类物质的浸出率有显著影响,与茶汤香气、滋味有关的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在水中的浸出率也是随着水的硬度的增高而降低的[附二]。
实验也证明,软水冲泡的茶汤,其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都要比硬水冲泡的含量高[附三]。
这主要是由于软水中含矿物质较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
而硬水中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等离子,这些物质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结合生成不可溶性物质,不仅抑制多酚类物质在水的溶解度,而且导致茶汤变浑,透明度降低,茶汤上有“锈油”状物质漂起。
由于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所以硬水冲泡的茶汤味较淡,如果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等还会与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不可溶性物质,造成茶汤颜色呈黑褐色且浑浊。
龚永新等[附三]的实验还表明,茶叶品质越高(即嫩度高),其氨基酸浸出量受水质硬度的影响也越大。
特级茶用泉水(软水)冲泡的氨基酸浸出量要比井水(硬水)冲泡的高出25.15%,而二级茶用泉水冲泡的氨基酸浸出量仅比井水冲泡的高出14.86%,说明品质高的茶叶比品质低的茶更易受到水质影响。
低硬度的水更适宜沏茶,例如,虎跑泉水较龙井泉水更能体现狮峰龙井的品质特征,因为虎跑泉水的硬度较龙井泉低,矿物质含量相对龙井泉要低。
但是否水质越纯就越适于冲泡茶叶呢?答案却是否定的。
在用天然优质泉水、去离子水(与纯净水一样,同为人工纯软水)、雨水(天然纯软水)的比较实验中,发现最佳沏茶用水仍是含有少量矿物质元素的天然泉水,而不是纯度非常高的雨水或去离子水。
浙江茶叶公司1957年在以虎跑泉水、雨水、西湖水、自来水、井水分别冲泡狮峰龙井、越毛红茶、温炒青等茶叶的比对实验中[附四],以茶汤的香气、滋味和汤色进行综合评定,证明虎跑泉水最佳,雨水其次,西湖水又次之,井水最差,自来水由于加氯消毒缘故,茶叶鲜味变淡,其中雨水冲泡的茶汤在香气、滋味、汤色上都较虎跑泉水冲泡的要清淡。
1984年徐德嘉等[附五]以安徽、江苏、浙江的5种天然优质泉水、江河水、井水、自来水、去离子水进行的泡茶水质研究中发现,采用去离子水冲泡茶叶,其茶汤相对使用天然泉水的而言,香气虽纯正但清淡;汤色虽清亮但显淡泊;滋味虽纯但无法体现所冲泡茶叶应有的醇厚鲜灵之感,口感淡泊而缺乏活力。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天然泉水中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在茶叶冲泡时与茶叶内含成份发生了一些微妙反应,更好地激发的茶叶内在成份的释放(就如化学反应中酶的作用一样,不能没有,但量也不需要多)。
另外,在天然水中含有的酸式碳酸盐(碳酸氢钙)会使水有一种新鲜的愉快味道,这在纯软水中是没有的。
因此,用纯软水冲泡的茶汤在色泽、滋味、香气方面都略显清淡或无鲜活之感。
水的硬度还对水的PH值(即水的酸碱度)有影响,水的硬度高,则所含矿物质含量也高,由于这些矿物质主要是以碱性盐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水的PH值也高(即水呈碱性)。
一般而言,弱碱性水、弱酸性水或中性水(即水的PH值在6.7~7.3之间)能够比较好的体现茶叶的色、香、味、韵,因此是理想的沏茶用水。
但碱性偏强或酸性偏强的水都会对茶汤的滋味、色泽和透彻度产生负面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附六],对于绿茶,如果因水质等原因使茶汤的PH值达到7以上,则茶汤的汤色深暗且浑浊,滋味钝熟;对于红茶,如果因为水质原因使茶汤的PH值达到5以上,则茶汤发暗且浑浊,如果茶汤PH值小于4.2,汤色浅薄且味淡。
3.活(烹茶用水第三要)“活水”是对“死水”而言,要求水“有源有流”,不是静止水。
煎茶的水要活,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就强调过,后人亦有深刻的认识,并常常赋之以诗文。
苏东坡曾有《汲江煎茶》诗: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南宋胡仔在《绍溪鱼隐丛话》中赞曰:“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 明田艺衡《煮泉小品》亦说:“泉不活者,食之有害。
”这些总结很有科学道理,不流动的水,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微生物,同时蚊虫也在其中产卵。
这样的水喝了当然对身体有害。
水虽贵活,但瀑布、湍流一类“气盛而脉涌”、缺乏“中和淳厚之气”的“过激水”,古人也不主张用来沏茶,陆羽《茶经》指此种水“久食令人有颈疾”,田艺衡也说:“泉悬出为沃,瀑溜曰瀑,皆不可食。
” 由于目前尚无有人对此进行研究,长期饮用这种水是否会导致如陆羽所言的“久食令人有颈疾”不可知,但至少从流体力学、结构化学等的角度来看,这种“过激水”的势能、水分子的化学键等都与“漫流水”有很大的差别。
4.甘(烹茶用水第四要)“甘”是指水含口中有甜美感,无咸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