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历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运动
旁尼发秀 “卡蒂普南” 1896年8月,旁尼发秀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 政权 。埃米略·阿奎那多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 子夺取领导权。 1898年6月9日,他以革命政府名义发表“独立宣 言”,宣布菲律宾独立。1899年1月,菲律宾共和 国宣告成立,阿奎那多任总统。 1902年,新生的共和国被扼杀,菲律宾沦为美国 的殖民地。
1907年12月、 1908年6月新国王穆罕默德·阿里 在俄国支持下两次发动政变。 恩楚明”(民选委员会)、“穆扎希德”(争取 正义事业的战士)、“费达伊”(敢死队) 1909年7月,革命军南北两路攻占了德黑兰,推 翻了反革命政权。国王逃入俄国使馆。 谢别赫达尔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阿赫默德
历史意义
首先,虽然总体上运动失败了,但仍然争得不少成果。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 政体;印度人民粉碎了英国殖民当局分割孟加拉的阴谋; 伊朗革命迫使统治者在扼杀革命之后仍然保留了宪法; 土耳其革命结束了国内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 宪制政体。此外,各国革命中相继出现的各种资产阶级 团体和组织,也为今后进一步发动和组织斗争创造了条 件。 其次,亚洲觉醒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并为此后各国的斗争 提供了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最后,亚洲的觉醒对帝国主义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强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 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因而也鼓舞了正在与帝国主 义进行斗争的西方各国工人及其政党。
三、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朗已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 机的加深和卡扎尔王朝的专制,激起伊朗各阶层人 民反抗运动的高涨。 1890一1891年反对烟草专卖权的斗争;马尔科姆汗 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1905年12月革命开始。1906年12月,《基本法》 (宪法)颁布。1907年10月,又颁布了补充条款, 这是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 立宪制国家,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并规定了 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民主权利。
美国垄断资本集中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美国垄断资本集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 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形成十九世纪末,电力、石油、化工、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有力地加强了重工业的地位。
1860-1890年,美国铁路里程增长了5倍,美国国内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为资本进一步集中创造了条件。
187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生铁产量下降了24%,钢材下降24%,铁路长度减少77%,石油产量下降了25%,造船量下跌了64%。
1873年末,三分之一的美国炼铁厂停工。
这场危机造成的失业工人达到300多万。
经济危机使工业资本进一步集中到少数大型企业家手中。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公司合并的高潮。
1899年,合并公司达到1208家,合并金额为22.4亿美元。
1895-1904十年期间,每年平均合并301家公司,合并资产为6.9亿美元。
1895-1904年间,在27个工业部门中,由为数众多的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公司总数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50-75%的有6个部门。
1895-1907年间,美国制造业各部门合并资产共62.5亿美元,其中重工业占70%。
二十世纪初,美国有8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一家公司产品产量占该部门产量的90%以上:美国罐头公司、美国制糖公司、美国烟草公司、谷物制品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联合制鞋机器公司和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
在1895-1904年的合并浪潮中,61家合并组成的大公司只占当时合并组成公司总数的19.5%,但是合并资产却占了62.7%。
在穆勒研究的316个托拉斯中,1897年前成立的只有82个,其余均在1898-1903年间成立,这些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又有78家控制了各自部门产量的50%以上,26家控制了80%以上。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东北部的宾夕法利亚、新泽西、特拉华和纽约4个州有大量的铁矿和煤矿,又是铁路和海运的枢纽,工业、金融和运输部门集中,其合并资产额占美国各州总数的88.6%,合并公司占全国总数的77.9%,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例1、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其中‚跪着‛ 主要是指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没有实行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例2、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成立 C、强学会成立 D、创办《时务报》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3、思想文化上:三股进步思潮:①维新思潮; ②民主共和思潮;③民主科学思潮 ①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 变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思想。 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社会的沉沦 1、列强侵华的主要事件 A、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B、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例: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 用的是①列强经济侵华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③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A、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B、它导致了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壮大,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C、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封思想文化运动,动摇了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民思想。同时 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维新 主要思想 思想核心 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 代表 或特点
2、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A、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B、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学习西方科技思想文化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 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 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 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 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 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 ‚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和殖民的危险,不少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但最终无果。
直到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自那以后,中国的发展改革崛起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摇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不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中国都面临严峻的考验;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国情状况的恶化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虽然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新的生存奋斗,然而中国社会不仅没有让人感觉到气象一新,反而迷茫在更加混乱的遭遇之中。
一大批革命者痛苦地认识到,衰落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帝制的推翻而获得新生,中国社会的变革还需要另辟蹊径。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摇篮。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线转移,李大钊凭借其灵敏的政治洞察力作出了深刻评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也在十月革命的触动下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从1920年开始,一批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7月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正式完成建党的工作,力求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在主要内容上取得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开始。
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对自身错误进行反省和纠正的阶段。
此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新领导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表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获得的一次巨大飞跃。
毛泽东思想成为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知道中国革命的又一面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
第六章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反犹主义的历史透析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反犹主义刘娜专门史 4201110100078摘要:在历史上欧洲的反犹主要是由宗教、经济、政治、文化差异以及历史的惯性作用所致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欧洲的反犹主义出现了历史回潮的趋势,本文就试从欧洲反犹主义的历史背景、欧洲反犹主义的具体表现及反犹主义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犹太人欧洲反犹主义历史思潮随着 19 世纪政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在西欧传播,根据法律犹太人成为与其他人几乎完全平等的市民。
但同时反犹主义也以新的形式显现。
欧洲的领导者想在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他们试图证明白人比其他人种优越,白人必须得到优先发展,并取代“较弱”和“较愚昧”的人种。
一些人将这种理论也用在犹太人身上,于是新一轮的反犹太主义在欧洲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一、欧洲反犹主义的背景反犹太主义是对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
虽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但通常反闪米特主义体现在反犹太主义。
反闪米特主义长期以来主要是具有基督教背景者的思想。
“反犹主义”一词是较晚才被创造出来的,人们首先看到它是在19世纪由德国记者威廉•马尔因在《犹太教战胜德意志社会》中首先提的。
在我们关注的这个时代,随着民族主义的蔓延,犹太人被视为一个怪诞的群体,负载着所有威胁西方文明的危险,所以把整个犹太人作为迫害和排挤对象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社会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时期都有发生。
在历史上,反犹主义一般是隐藏的,但到十九世纪,似乎一下子蔓延到整个欧洲。
尽管犹太人仅占全世界总人数的0.2%,犹太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数量上的意义,首先犹太人有文化,经济,政治优势. 犹太人在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中都扮演了重大角色,是中产阶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纯粹按照人口比例来说,他们取得的成就是让人吃惊的;这使许多欧洲人嫉妒,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平民,纳粹的反犹宣传片是这样拍的:先拍非常贫困的日耳曼人;然后拍富裕的犹太商人。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崛起及启示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崛起及启示[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使其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为德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德国教育;工业化;借鉴意义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以惊人速度跃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全面工业化,成为欧洲后起的头号工业强国。
德国工业化出现跳跃式的快速发展,原因颇多,例如政治的统一、科技的进步、战胜法国所掠得的胜利果实以及德国银行业的特殊作用等,为德国工业发展的迅速提供了解释。
其中,作为后起型的发展中国家,在德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凸显了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本文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在工业崛起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网络为德国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形成了重知识、重实际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
首先,初等教育普及化,提高全民素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初等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初等教育网有很大的补充。
1875年《普通初等学校和师资培训学院的管理规章》(简称《一般教育规定》)出台,进一步强调实行强迫初等义务教育。
该规章的主旨是:第一,在教育目标方面,提高所有各学科的学习效能,尤其重视对历史和自然科学的提高;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同时注意尽量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的发展。
根据教育规定,对6岁儿童开始实施八年制的强迫义务教育,对违反此项规定的父母予以法律制裁。
[1]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德国普及初等教育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以普鲁士为例,1848年普鲁士小学入学率为82%;1871年时实际上学率为86%-90%;19世纪80年代则达到了100%。
[2]这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养大为改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历史
中国历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重大历史事件政治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破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地主阶级自救: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的影响。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力量,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清政府试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中国政治民主化开启:严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维新变法1898年,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作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辛亥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兴中会,中国第一个阶级革命团体。
建立合众政府。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旧),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
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后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浅论科学理性思维的局限性
浅论科学理性思维的局限性⼗九世纪末⼆⼗世纪初,确切地说是 1900年8⽉6⽇这⼀天,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代表⼤会上,年⽅38岁的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上讲台,提出了影响整个⼆⼗世纪数学发展的23个数学问题,其中第⼆个问题就是“算术公理的⽆⽭盾性”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希望⼀劳永逸地解决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
希尔伯特曾经提出⽤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论⽅法加以证明。
但当哥德尔证明了⼀阶谓词逻辑系统的⽆⽭盾性之后,却在1931年发表了⼀篇题为“论数学原理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及有关系统”的论⽂,给出了否定证明,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可以这么说,不了解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就不了解⼈类已达到的智⼒⽔平与⼈类理性奋⽃的历程。
简单地说,哥德尔定理是西⽅科学理性分析思维极致的结果,其指出的就是理性科学思维的局限性。
于是,对于执著于⼀致性的理性思维,必然会带来各种局限性界限的限制,包括概念界限的限制、⽅法界限的限制和⽬标界限的限制。
⾸先,由于概念分别在理性思维中的决定性作⽤,理性科学研究往往最终以各种层次的概念分类体系作为结果。
在这其中,出于科学完备性追求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产⽣⼀些科学概念的泛化现象,与⼀致清晰的概念分别宗旨相背离。
这⾥,所谓科学概念的泛化是指⼀些科学概念具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功效:只要从给定这样的概念⾓度出发,那么天地万物⽆不具有这种概念所规定的本性。
⽐如像结构主义倡导的“结构”概念、系统论倡导的“系统”概念、⾮线性科学的“⾮线性”概念、分形⼏何学的“分形”概念等等,都是这种可泛化性科学概念。
这就是科学思维中概念界限的限制:科学概念体系的⼀致性要求与科学研究完备性追求之间的⽭盾,超越了科学概念思维的界限。
除了科学概念界限的限制外,在科学研究中对科学思维制约更为突出的是科学⽅法界限的限制。
且不说科学永远只能运⽤可预知的科学⽅法来进⾏受限的研究这本⾝的限制(“灯下寻针”隐喻:不管针掉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有光亮的灯下来寻针,因为没有光亮的地⽅根本不可能进⾏寻针活动),即使可预知的(现有)科学⽅法,像演绎⽅法、归纳⽅法和计算⽅法,对于把握科学真理⽽⾔,也⽆不都有本质上的、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的。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事件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事件20世纪初由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国民性改造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20世纪初中国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事件一: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事件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事件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与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沙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比利时王国、西班牙王国和尼德兰王国(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十九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 二、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 • 菲律宾是东南亚的群岛国家,素有“东方 海洋中的明珠”之称。从1521年,西班牙 殖民者开始侵入菲律宾,1565年在这里建 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占领了菲律宾最大的 岛屿-吕宋岛,于1571年宣布马尼拉为首都, 建立了总督府,到19世纪70年代最终占领 了整个菲律宾群岛,菲律宾完全沦为西班 牙的殖民地。 • 在西班牙统治下,菲律宾最高权力属于西 班牙国王任命的总督,在总督下设立了省、 市镇和村的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方面,马 尼拉的最高法院拥有极大的权力。总督亡 缺时,最高法院暂行总督权力。
1909.7-1911.12第三阶段。 • 建立了以谢别赫达尔为首的地主、资 产阶级政权。新政府恢复了宪法,宣 布废黜国王阿里,由14岁的王子亚赫 麦特继位,并召开了第二届议会。 1911年7月,前国王阿里率领3万军队 进入伊朗,向首都进攻,但被爱国军 民击溃。同年11月,俄国和英国军队 分别从侵入北部和南部。
• 三、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 早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英俄两国就已通 过各种途径将势力渗入伊朗,大体上形成 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 南部:英国 北部:俄国 • 英国作为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比较侧重于 经济侵略。 • 俄国则主要通过政治军事渗透来干预和支 配伊朗。1862-1901年,英国强加给伊朗许 多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
• 自知大势已去的素丹于7月24日下诏,答应 恢复宪法,召开议会,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青年土耳其党掌 握了政权。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 和各被压迫民族提出的正当要求。在这种 情况下,以哈米德二世为首的反动派于 1909年4月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政变在爱国 军民的反击下被粉碎。重掌政权的青年土 耳其党废黜了哈米德二世,把穆罕默德五 世立为素丹。此后,青年土耳其党走上了 投靠德国的道路,使土耳其逐渐沦为德国 帝国主义的附庸。
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
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您可能更想看…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问题与思考何谓"中国文学"?中国怎么想?论中国模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50个老外:中国真好玩跨文化形象学:以中国为方法中国营销:下一个10年何去何从中国企业家亚布力论坛年会2004是中国...红色中国新版图——海外媒体看中国 ...1896年被聘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的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义》十三篇,他指出:“……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但虞内忧,不患外侮,故防弊之意多而兴利之意少,怀安之念重而虑危之念轻。
秦后至今,垂二千年,时局匪有大殊,故治法亦可不改。
……而无如其忽与泰西诸国相遇也。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
变亦变,不变亦变。
……”(摘自《变法通义》之“论不变法之害”)。
那当时中国之境况如何呢?一、背景1.从国际来看,一方面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另一方面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对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的迫切需求,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晚清统治日益腐败;另一方面国内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二、巨变1.社会性质加速嬗变,中国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彻底对外屈服,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出现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性因素。
在封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戊戌变法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变法过程: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1898)(高潮)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戊戌变法的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
结果: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
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
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高三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2019新)
(从甲午战争到武昌起义前)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选修I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维新思想。
【阶段特征】 一、政治: ⒈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 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 出和瓜分世界 。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⒊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 图存的斗争不断。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三、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维新思想 蓝筹股 ;
火点著甲铁皆透 ? 皇统三年“是月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 ?的高级官吏 陶瓷业因为有辽朝 宋朝的基础也比较发达 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 更多图册 因此 由幼子拖雷监国 7 蒙古高原先后被于契丹统治和有时臣属于金国 主要机构 [5] 氏族社会逐步瓦解 1219年太原失守 当然 711 → 使用汉人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 以决定胜负的生力军 睿圣文孝皇帝 [32] 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杨维桢 倪瓒等人 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四处征战 [30] 4月 布里牙特·额森 1126年金太宗再以宋廷毁约为由 察哈尔部(林丹汗) 世祖追崇 为高原诸部间的联合提供了文化上的凝聚 力 谥号炀) (汗位空缺) 战时 ?也采用了用这种文字书写的古代书面语 经济单一 成吉思汗上台伊始便着手改革 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平素司拱卫大汗金帐之责 9 天文历法 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 匈牙利 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孛儿只斤·满都鲁在讨伐他的侄 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的一次战争中去世 相反许多蒙古贫民生活却很困苦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18] 再迁燕京 6 这个斗争在金熙宗统治时期 [35-37] 主要城市哈拉和林 汗八里 则官为赎良;文化 1627年派兵收
历史教案:探索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历史教案:探索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探讨其中几个重要事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源于欧洲各国之间的长期紧张局势,主要由于帝国主义的竞争和军备竞赛。
这场战争导致数百万士兵和平民丧生,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终结了欧洲的多个帝国,如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
此外,该战争还导致了二十世纪的其他一些重要事件,如俄国革命和二战。
这场战争的遗产将继续影响全球政治和军事格局。
二、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个事件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即俄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工人和农民的广泛起义引起的,他们反对沙皇制度和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者列宁在革命后成为了苏联的领导人,并试图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公正。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鼓舞了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十月革命还促成了苏联的建立,奠定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三、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1929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股市崩盘。
这个事件被称为“华尔街股市崩盘”,导致了长达数年的大萧条。
这场经济危机给全球带来了经济衰退、失业激增和财富损失。
华尔街股市崩盘是由于股市的投机狂热和经济过热引起的。
当股市崩盘时,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引发了连锁反应,使整个经济系统陷入决裂。
这个事件不仅对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其他国家和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它导致了全球贸易的锐减,加剧了全球经济不平衡和失业问题。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欧洲简史帝国主义的时代
欧洲简史帝国主义的时代欧洲简史:帝国主义的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欧洲帝国主义时代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
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列强迅速崛起并以极端的方式争夺殖民地势力范围,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后果三个方面来探讨欧洲帝国主义的时代。
一、背景:工业革命的推动十八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格局。
工业化的推进使得欧洲列强迅速发展经济和科技。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升级,争夺市场、资源和势力范围变得愈加激烈。
在这一背景下,帝国主义势力的兴起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二、原因:经济、政治和社会动因1. 经济原因欧洲列强迫切需求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
此时,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资源丰富,成为了它们眼中的战略目标。
控制这些地区能够保障所需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开辟新的市场,为本国经济带来更高的利润。
2. 政治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之间的政治地位和海外殖民地的数量成为了评判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
国家为了争夺更大的势力范围,将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国家的象征。
同时,殖民地也被用来扩张帝国的领土,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3. 社会原因社会上的发展也促使了帝国主义的崛起。
在欧洲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崛起和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扩张。
而殖民地的存在为本国的贫困阶级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分散了社会矛盾,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三、后果: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变革1.文化影响欧洲列强通过帝国主义的扩张而带来了文化的输出和交流。
殖民地文化和传统与欧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同时,欧洲殖民地在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语言传播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政治变革帝国主义时期,欧洲列强通过对殖民地的控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体系。
这种殖民统治带来了政治、行政和法律等方面的变革。
在殖民地内部,欧洲列强强制实施本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剥削当地资源,压迫和歧视殖民地居民。
3.经济改革欧洲列强通过帝国主义扩张,获取了大量的资源和市场,巩固了本国的经济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成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已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范畴。
其形成经历了自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各大洲开始打破彼此隔绝的状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建立的400余年的历史演变。
一、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与15世纪末的一批欧洲人的运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则大大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期,整体世界初步形成。
这时电力被广泛应用,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勃然兴起,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正在兴起。
所有这些,都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促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高涨,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力时代”。
可以说,第二次技术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首先,第二次技术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
19 世纪70 年代以前,在除英国之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整个世界工业中,轻工业还占主导地位。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重工业迅速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美、德、英等国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这一转变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强烈的经济渗透,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性。
其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改进了人类社会已有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用于人类社会中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还相当落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大规模交往没有可能进行。
扬州近代史
扬州十九世纪的近代史——扬州的衰落扬州,一座曾经富冠天下的繁华都市,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芸芸众城”。
她,兴起于大运河的开挖,也随着大运河与现代交通运输手段竞争的失败而渐趋没落;她,得益于徽商的倾力打造,也随着徽商退出时代舞台而退尽铅华……(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扬州完全折射出整个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走向,扬州的衰落也正好反映了中国的衰落。
(二)军事的毁灭性打击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由于扬州地处要冲,因而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反复争夺的战场。
三年以后,扬州被太平军占领,此后又两次遭遇叛军攻打。
当地绅士举家被杀,甚至一些普通人家也是如此。
1854年,江南教区的耶稣会士葛必达写道:“灭绝之神在这座不久前还非常富裕、奢侈逸乐的城市上空盘旋,反复发起攻击,从不收剑回鞘。
”不仅城里,乡村地区也遭到蹂躏。
叛军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攻击时来到北湖,向那里科以重赋。
文汇阁(天宁寺内)四库藏书馆被洗劫,由此剥夺了象征着扬州与北京、清迁以及御驾南巡往事之联系的最突出的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家庭收入的下降、就业低迷和园林的荒废。
太平天国运动对这座毫无恢复能力的城市带来了粉碎性的打击。
当地的敌对状态结束很久之后的1866年,那里依然“处于半毁灭状态,留下一片关于过去的悲伤遗迹”。
太平天国的战火将扬州昔日的繁华化为了一把灰烬,唯留下倒塌的城墙在衰草残阳中哭泣。
我们不能把扬州的衰落通通归结为农民起义军的这把战火,但这的确是扬州衰落的直接原因。
更严重的是,大火烧塌的不仅是扬州,更是整个城市文明。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带着农民的思维和局限性,对城市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毁灭。
扬州遭到焚毁,这标志着小农思想对城市生态的又一次胜利,这是战争对人类文明、对个人的又一次践踏。
城市是人性的高度汇聚。
人性汇聚到如此密集的程度,却依旧如此脆弱,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
其实,中国的近代史从来就充斥着战火与硝烟,中国近百年的落后就在于这种无休止的毁灭性的战争状态,城市被摧毁了,百姓流离失所,农田任由荒芜。
复临运动的解释
复临运动的解释复临运动是一场在中国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发生的新教改革运动。
1903年,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宗教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批教会人士开始积极致力于宗教改革,以振兴中国基督教的健全发展,发动了复临运动。
复临运动经历了六个阶段,即健康改革,义务改革,生活改革,理论改革,实践改革和牧养改革。
复临运动在中国基督教新教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促进了中国基督教的神学观念的更新,从而使中国教会的信仰可以形成更加现代独特的观念和思想。
复临运动不仅改革了教会的属灵活动,而且改善了基督教的社会影响力,使基督教在中国开始能够起到更大的社会效力。
复临运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基督教信仰,还改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如走出封建社会,提倡民主,反对暴政,反对宗教迫害等。
它为中国教会实现和平进步、社会改革和精神上的繁荣提供了积极支持。
复临运动影响了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不仅是教会人员,而且是其他宗教信徒和文化活动家。
他们利用复临运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保护,并开始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政治、教育、文化、法律等社会活动。
复临运动的精神也促进了社会上的开放性,使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更加有效地实施政策,更加关注社会自由和和平,实现中国宗教解放和民主化。
在复临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基督教在近几个世纪里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它坚持使命,提倡社会进步和宗教自由,推动政治变革,推进文化改革。
它倡导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中国基督教也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快速发展。
复临运动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基督教新教改革史上一次重大的运动,为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和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它不仅是中国宗教史上一次改革,也是一次文化史上的革命。
其社会功能也非常明显。
它不仅促进中国宗教和政治方面的改革,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
复临运动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隆重的转折点,可以说其给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智慧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重大历史事件
政治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大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破产、民族矛盾尖锐
封建地主阶级自救: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的影响。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力量,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清政府试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中国政治民主化开启:
严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
维新变法1898年,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作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辛亥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兴中会,中国第一个阶级革命团体。
建立合众政府。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旧),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努力: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
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后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性质)。
(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共的诞生,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民主主义开始在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探索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军
革命摇篮井冈山:、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八七会议: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世界: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美国两党政治形成的重要时期。
,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不平衡、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的上山东问题的解决
中国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经济出现(封建官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注意原因)张謇爱国实业家(大同纱厂)
二十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轻工业发展明显、主要地区在沿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均衡,具有爱国的特点,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生活习俗: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中山装等。
近代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有了反清的革命色彩。
同志代替老爷,等
交通通讯工具:80年代初唐胥铁路。
二十世纪初:汽车出现在上海的大城市
1909年冯茹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0年代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天津到北京。
20世纪初,上海无线电台,无线电报局;清政府在南京办第一部市内电话;
经济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世界市场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法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法德矛盾尖锐,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德国
经济发展表现: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世纪末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英德矛盾、德国挑起一战及失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和削弱
日本经济的发展
1、明治维新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开始了工业革命。
2、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日本控制了朝鲜;②从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③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902年与英国签订《英日同盟条约》,它有利于日本在东亚扩张势力。
一战中
3、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
美国
发展表现:美国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
一战前美国的对外扩张
一战后,美国经济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但综合国力,英国仍然是第一位。
)以多种形式干涉欧洲事务
俄国: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沙皇专制、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和新经济政策
英国19世纪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丧失19 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优势:1、最大的殖民帝国;2、19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金融业);3、造船业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对殖民地的争夺)和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战前,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建立英、法、俄三国协约。
一战后:
1、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仍世界第一位,希望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美国一战后代替欧洲,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围绕争夺世界霸权,英美之间的矛盾成为,一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
结果,国联由英法控制,说明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掌握世界霸权。
2、对外政策: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拒绝与法国结盟。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05年,瑞士的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896年被聘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的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义》
1905年以詹天佑为“总办”的京张铁路开工,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1907年京奉铁路全线通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
一、背景
1.从国际来看,一方面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另一方面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对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的迫切需求,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晚清统治日益腐败;另一方面国内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1、社会性质加速嬗变,中国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2.经济上出现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性因素,在封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大基本阶级之外,出现了新兴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逐步发展壮大。
这些都是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性因素。
3政治上晚清政府统治无可奈何花落去,“新政”和“预备立宪”
4.思想文化上发生了巨大变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5.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形成:洋务派、维新派大量创办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废除科举制度、制定并实施近代学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形成。
6.军事制度顺应时势的进步。
“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时编练新军,军事国防观念发生转变并趋时更新。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