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郭锡良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通论 讲义(郭锡良)

古代汉语通论 讲义(郭锡良)

通论古汉语的词序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

你打我。

打你、我。

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

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谁欤?哭者。

(《礼记·檀弓下》)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

”(《吕览·重言》)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美哉!室。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惜乎!子不遇时。

(《史记·李将军列传》)展矣君子。

(《诗·邶风·雄风》)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久矣,夷狄之为患也。

(《史记·匈奴列传》)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战国策·赵策》)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助哉!夫子。

(《史记·周本纪》)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桃之夭夭,灼灼其花。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周南·桃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周南·关雎》)三、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二、“六书”与四体二用
1.“六书”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指: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 郑玄注《周礼·地官·保氏》指:象形、会意、 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指: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 我们今天说到六书,一般是指: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 清·戴震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
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字 之体”,指造字法;“字之用”指用字法。“四 体二用说”被清代文字学家接受,并成为今天的 共识。
3.“六书”性质:六书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人根
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的 字体分类。先有汉字,后有六书。汉字五六千年 以前就有了。
(2)比较宽泛的观点认为,只要二字同义,不论 其音形间有无联系,都可以定为转注。 (3)转注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
顶—颠 命—令 父—爸 转注表明了汉字中的同源现象。
3.关于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
語言中有些詞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專門造字, 而是借用一個已造的同音字來表示,這就 是假借。假借的本质就是同音替代。
三、会意
形象会意——会意字的组成部分(意
符)虽然多数是由象形字充当,但该 象形字一旦充当了会意字的部件后, 便失去了文字的性质,只是一种形象 的符号。









由一前一后的两个 “人“组成,正是 两人前后相随的形 象 莫,即“暮”的初 文,以太阳落入草 丛或树丛中表示傍 晚时分的意义
所谓古今字,是对前代多词多义共用的统
用字与后世为示区别而出现的分化字的称 呼。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 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录,后 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今 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词类的活用(一)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二)分类1、使动用法(1)定义: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质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兼语句)结构的内容。

格式:主语+使+宾语+名、动、形例:齐使田忌将而往。

《史记·孙膑》(注:“使田忌将”是递系结构。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膑》(注:“将孙膑”是使动用法。

)(2)分类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A名词用作动词,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注:使死生)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B作使动的名词后面也可省略宾语。

例: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节士》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所以用使动。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十三年》(注:使郑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鸿门宴》(注:使之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起义》(注:使尉忿恚)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柳宗元《封建论》(注:使之痛)△①使之活、使之痛、使尉忿恚,是递系结构。

②“活“可以扩展为动补结构“救活”。

③古代汉语里,递系结构和动补结构比较少见。

B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例: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注:不能病→不能使之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注:烧而走→烧而走之)C古代汉语里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小篆: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的,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丞相李斯建议对 当时的所谓六国文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后的文字。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规
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 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 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小篆的字数, 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九千三 百五十三个。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第一、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分类 第一、同体会意。即用相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步 、 林 、从 、比 等字。 第二、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逐 、 莫 、牧 、取 、休 等字。
(2)《尔雅》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编排体例: 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 解说体例: 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解释的方法。 局限: 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简略。 (3)《康熙字典》 编排体例: 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将各部首 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 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注音方法: 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 不足: 错误较多。 (4)《汉语大字典》 字形: 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等形体。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特点 第一、是独体字。 第二、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分类 第一、纯符号性的,如: 上 、下 、一、二、三、亖、 五。 第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意义所在。如: 本 、末 、亦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 示树根、树梢、腋窝、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四)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四)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四一、解釋下列名詞:疏:古人給古書作注解時,除了解釋古書原文(經)之外,還給前人的注作注解,這種經注兼釋的注釋就叫做“疏”,也叫“註疏”、“義疏”。

讀爲:古人注解古書常用的以本字說明假借字的訓詁術語。

其特點是,既注音又釋義。

讀若:古人注釋字、詞的術語,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時也用來說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學術語,也叫“衍字”,簡稱“衍”,是指古籍因傳抄、刻印等誤加的文字。

句讀:古人讀書,常在句末一個字的旁邊加個點或圓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頓處字的下面加一個點,叫做“讀”。

兩者合稱句讀。

正義:又叫做“疏”,也叫“註疏”、“義疏”,是一種經注兼釋的注釋。

義疏産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出於思想統一和科舉考試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爲基礎把經書的解說統一起來,這種新的註疏唐人稱之爲“正義”。

十三經註疏:宋代學者爲了便於查閱,把儒家十三部經書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書,即《十三經註疏》。

這十三部經書的註疏包括:《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周禮註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註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公羊傳註疏》(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谷梁傳註疏》(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勳疏)、《論語註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經註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爾雅註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註疏》(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郭锡良古代汉语通论打印版

郭锡良古代汉语通论打印版

《古代汉语》通论详稿[郭锡良主编]第一章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

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现常用意义为“应当”。

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给:古常用义为供给。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今常用义为给。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古代汉语 郭锡良版 第六讲 古代的文体..

古代汉语 郭锡良版 第六讲 古代的文体..
王阁序)
2、四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登大雷岸与妹书) 泉水激石,泠泠作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登大雷岸与 妹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 王阁序)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 王阁序) 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文选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4、原 “原”是探源的意思。这种文体是针对某种理论、主张、 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比 较强。 韩愈的《原道》《原毁》、黄宗羲的《原君》《原臣》
返回
三、杂记文
(一) 山川景物人事记
山水地理:《水经注》、《小石潭记》、《徐霞客游 记》 、 《登泰山记》
第六讲 古代的文体
一、文体
指文章的体裁、类别。
二、文体划分的标准 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 三、古代文体就语言形式的分类。 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1、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
韵文是押韵的。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
2、骈文和散文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在句式 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四六”文), 散 文没有这些规定。
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3、对策 古代考试把考题写在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 答,称为“策问”,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做对策。 苏轼的《教战守策》。
(二)墓志铭 墓志铭是刻在石头上并且是埋在坟墓里 的文字,内容是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 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三)祭文 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 袁枚的《祭妹文》。 (四)书信 韩愈的《答李翊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五)赠序 赠序是赠人以言,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文,但就语言 形式来说属议论文。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本)是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

然而金无足赤,该书依旧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其文选部分注释中的“属引”“乃自强步”“盛气而揖之”“絺”“劝”尚存疑问,本文对其中解释存有未尽之处予以辨析。

标签:郭锡良古代汉语注释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注”),是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

然而金无足赤,郭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妥之处。

笔者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以就教于方家。

文中括号所标页码均出自郭注。

一、属引《水经注·巫山巫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郭注:“常常有山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呼叫,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歌曲非常凄凉特别。

属引:‘属音引调’的意思。

古时指人的歌唱,在此形容猿啸,是一种拟人写法。

”(20页)此处注释欠妥。

郭注增添了“音、调”二字,用“属音引调”偷换“属引”概念,并借拟人一说来迁就,而后得申其说为“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歌曲”。

这样迂曲的解释,正是犯了古人所说的“增字为训”的错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一《通说下》“增字解经”条:“失其本训而强为之说,则阢陧不安。

乃于文字之间增字以足之,多方迁就而后得申其说,此强经以就我,而究非经之本义。

”从语源来看,《仪礼·既夕礼》中已出现了“属引”一词。

卷三十八“属引”下郑玄注:“属,犹着也;引,所以引柩车。

”指“用绳索拴在车前横木拉着前行”,即“牵引”,进而又引申为“接连不断”义。

上揭《巫山巫峡》中的“属引”一词,郭在贻《训诂学》认为北京大学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释“谓猿声接连不断”,这个注解平实允当。

在词义上,“属”有“连属”义,“引”有“延长”义,翻译成“接连不断,无懈可击”。

从结构上看,“属引”是形容词性谓语动词,与“凄异”能组成联合结构。

语法上,“属引凄异”前省略了主语“长啸声”,将“属引”翻译成接连不断,可与之后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相呼应。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古代汉语》通论 [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第六章古书的注解我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化,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继承和发展。

但是,由于语⾔⽂字⽅⾯的隔阂,今⼈阅读前⼈的著作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从汉代起,⼈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作。

古注是阅读古代⽂献、掌握古代⽂化知识的桥梁。

古注本⾝牵涉到体例、术语等诸多⽅⾯的问题,要利⽤古注,⾸先必须了解古注。

这⼀章,我们围绕古注主要讲古注的重要性、古代的重要注释家及注本、古注的分类、古注的体例、古注的内容、古注的风格和古注的术语等七个⽅⾯的问题。

⼀、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献产⽣的时代背景、⽂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的注释,我们不是⽆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例如:《左傅·隐公元年》:祭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丈⽈堵,三堵⽈雉,⼀雉之墙长三丈,⾼⼀丈。

侯伯之城,⽅五⾥,径三百雉,故其⼤都不得过百雉。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雉墙的体积,⽽且知道了三百雉并⾮指诸侯国⾸都城墙的周长,⽽是指⾸都城墙⼀⾯的长度。

⼜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君⼦好逑。

”⽑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逑,匹也。

⾔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宜为君⼦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者,未嫁之称。

盖指⽂王之妃⼤姒为处⼦时⽽⾔也。

君⼦,则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义项。

古注并⾮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不能盲⽬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步。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惊姜⽒。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娟补天》、《螟蜥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簟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的同吐:弟要量黯军工幸出的悯子「回看而颠而好.限:底矗春谷悯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e)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歹U。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歹1J。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完整版)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完整版)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

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

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

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

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

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

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

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

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

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

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 《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 《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 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 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 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 如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 特别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见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第一册:( 一) 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 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 三) 引申义分析例( 上)( 四) 引申义分析例( 下)第三册( 五) 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 .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 .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 .回答..问题的时候....., .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 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 A.按音序排列; 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 成书年代, 214个部首, 先注音, 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直音法、叶( xié) 音法; 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 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 , 收字( ) 个, 按( ) 分卷, 依( ) 排列。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详细目录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详细目录

郭錫良本《古代漢語》目錄緒論第一單元文選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女媧補天蝜蝂傳桃花源記巫山、巫峽王子坊藍田縣丞廳壁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廬山草堂記岳陽樓記大龍湫記遊天都傳是樓記古代漢語常識(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二)漢字的結構和發展(三)古今詞義的異同(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詞義分析舉例(一)古今詞義不同辨析例愛謗幣斃兵池除黨貳訪憤糞羹購館國恨給憐臉賂勤窮去勸乳色售樹睡塘涕誣寫臭淫獄逐走練習一第二單元文選鄭伯克段于鄢齊桓公伐楚鞌之戰呂相絕秦子產論尹何為邑晏嬰論季世;句踐滅吳范雎說秦王觸龍說趙太后燕昭王求士鴻門宴陳涉起義孫臏韓信破趙之戰汲黯西門豹治鄴張蹇傳華佗傳肥水之戰《張中丞傳》後敘古代漢語常識(五)詞類的活用(六)古代漢語的詞序(七)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八)古代漢語的被動標記法(九)副詞(十)代詞(十一)介詞、連詞(十二)語氣詞和詞頭、詞尾詞義分析舉例(二)詞的本義探求例表策端綱更構管獲及集監來臨零佞趣然受叔歲探題天田行脩引造旨質誅主字練習二第三單元文選諫逐客書論貴粟疏報任安書出師表答李翊書同學一首別子固戊午上高宗封事藝文志•諸子略(節錄)知實(節錄)典論•論文神滅論(節錄)送孟東野序封建論留侯論《讀史方與紀要》總敘原臣古代漢語常識(十三)古代的姓氏和名號(十四)古代的職官(十五)古代的地理(十六)古代的曆法(十七)古漢語常用工具書詞義分析舉例(三)引申義分析例(上)報北被布裁長采承誠錯達當道豆都發封奉復概干顧官果好和機即極間將腳節介金居舉絕狂理立利流廉慢明練習三第四單元文選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季氏將伐顓臾子路從而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小國寡民謀攻兼愛(上)逍遙遊(節錄)秋水(節錄)齊桓晉文之事許行勸學(節錄)天論(節錄)曆山之農者侵畔五蠹(節錄)去私古代漢語常識(十八)古書的注解(十九)古書的標點問題(二十)古漢語今譯問題(二十一)古代的文體詞義分析舉例引申義分析例(下)錢禽身勝時書術斯寺所聽亡圍為僞文息習鄉相效信須緒陽要益因隱字御遇約張振直治子作練習四第五單元文選登大雷岸與妹書情采與朱元思書《文選》序滕王閣序離騷(節錄)湘夫人哀郢風賦七發(節錄)刺世疾邪賦歸去來兮辭別賦敵戒陋室銘赤壁賦古代漢語常識(二十二)駢體文的構成(二十三)辭賦的構成(二十四)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詞義分析舉例(五)同義詞辨析例練習五第六單元文選詩經關雎(周南)靜女(邶風)氓(衛風)伐檀(魏風)蒹葭(秦風)七月(豳風)采薇(小雅)十月之交(小雅)生民(大雅)噫嘻(周頌)漢魏六朝詩東門行焦仲卿妻(并序)行行重行行觀滄海贈白馬王彪(并序)詠史(鬱鬱澗底松)飲酒(結廬在人境)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重別周尚書(陽關萬里道)唐宋古體詩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燕歌行北征歲晏行白雪送武判官歸京調張籍杜陵叟琵琶行(并序)雁門太守行荔支歎長歌行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山居秋螟渡荊門送別旅夜書懷商山早行晚晴孤桐七言律詩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閣夜登高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安定城樓新城道中夜泊水村餘年四十六入峽忽複二十三年感懷賦長句五言絕句鹿柴夜宿山寺鷓鴣詞塞下曲(之一)江雪柳橋晚眺七言絕句從軍行(其四)峨眉山月歌邯鄲冬至夜思家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赤壁山行詞漁歌子(西塞前白鷺飛)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浣溪沙(五裡竿頭風欲平)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望海潮(東南形勝)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蘭陵王(柳陰直)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祝英台近(寶釵分)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古代漢語常識(二十五)古今語音的異同(二十六)上古音簡說[附]古韻三十部常見諧聲表(二十七)古書的讀音問題(二十八)詩律(二十九)詞律詞義分析舉例(六)同源詞探求例練習六。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
一、“六书”概说
1.“六书”的来源、称名 “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礼、乐、射、驭、书、数
“六书”细目
许慎《说文解字· 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四体二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
法(体) 后二书:转注、假借——————用字法 (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 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 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 汉字繁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西周时最长的铭文是毛公鼎铭文,有四百九
十七个字。金文也有四千来个。早期的金文 象形意味很浓,商代晚期开始线条化,西周 以后则完全线条化。金文的异体字很多。笔 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潇洒大方,雄浑 有力,且有圆弧笔。
简帛文字
简,指竹简;帛,指布帛,都是古代重要的
书写材料。简帛文字,就是指书写在竹简和 布帛上的文字。从春秋战国直至秦,普遍使 用,也叫六国古文。简帛文字一般认为是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通行的文字。经过整理,已 发掘的简帛文字大约有一千九百多个。简帛 文字的书体很是不一,有些近似小篆,有些 篆法近于奇古。
、休 等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以事为名」指用与事相关
的字来造字,以表示新字的意思,这是就形符而言的;「取譬相成」是指取读音相同或 相近的字作为新字的读音,这是就声符说的) ,江、河是也。”
如杞 特点
、问
、物
、江
、裏
、风
、年
等。
第一、是合体字。
第二、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 结构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五章古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五章古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五章古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五章古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五章古汉语的词序第五章古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宾语前置、谓语后置等。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应放在谓语之前,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

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盗者孰谓?谓阳虎也。

(《公羊传·定公元年》)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战国策·齐策》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滕文公上》)天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疑问代词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

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秦策》)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一直为后来写古文的人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的睡觉。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义
今义
义素一
打盹
打盹
义素二
其它睡觉方式
⑦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沈。”
⑧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今泛指唱歌。王勃《腾王阁
古代汉语通论
第一章 古汉语知识 古今词义异同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如: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 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 (1)完全不同 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1
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说。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在各方面都表现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
④虫: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大戴礼记·易本命》: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 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后指人以外 的其它动物,《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人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再后来专 指昆虫。今方言中,鸟称虫蚁,麻雀称小虫,蛇称长虫,虎称大虫,仍可见端倪。
⑤瓦:古义指陶器的总名。《说文·瓦部》:“土器已烧之总名。”今专指一种建筑材料。《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
此外,人们的称谓“朕、丈夫、丈人”等也属于词义范围缩小的例子。 3、词义范围转移(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词义范围由某
面的“鸭子、鸡、鱼”等。“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义
今义
义素一
蔬菜
蔬菜
义素二
肉蛋奶等副食
②睡:古义指打盹。《说文·目部》:“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轼《秋声赋》: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 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①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既有好闻的,也有难闻的;既有香气,也有臭气。《周易·系辞》: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象兰草一样芳香)。”在表示秽气时在“臭”之前加“恶”,如《礼记·大 学》:“如恶恶臭。”“恶臭”指难闻的气味。后来又泛指各种气味而专指秽气,如大家熟悉的一句话: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这 里“臭”和“香”相对,显然指秽气。
②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部》:“宫,室也。”《周易·困卦》:“入于其 宫,不见其妻,凶。”《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经 典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为宫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 地方皆称宫,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 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 范围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例: ①菜: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2
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
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
与“肉”分别画然。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
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
度轻重等。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词义范围不同 词义范围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我们以圆圈表示词的古义和今义,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几何关 系:
在古今词义的关系上,A 图代表古今意义完全相同,B 图代表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 义在发展过中,古义的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来新的意义。这是多数词义变化的情况。C 图 今义包含古义,表示今义扩大。D 图古义包含今义,表示今义缩小。E 图古今意义不在同一个意义 范围,表示词义转移。
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此外,“雄、雌、牙、齿”等词也表现出词义范围的扩大。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
3
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 范围缩小。(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