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遵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31•【字号】遵府办发[2008]48号•【施行日期】2008.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遵府办发〔2008〕48号)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为了加快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和石漠化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做好100个县(其中贵州省55个)的试点工作。
我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等7个县(市)被列为试点县。
按照《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7]108号)和省发改委《关于抓紧编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县级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黔发改农经[2008]221号)要求,现就抓好我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要求,从遵义市市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遏制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植被恢复与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改变耕作制度、发展农村沼气、易地扶贫等主要措施,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07•【字号】六盘水府办函〔2018〕14号•【施行日期】2018.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属驻市行政企事业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六盘水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2月7日六盘水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08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通知》(黔府发〔2017〕1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72号)精神,指导全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通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摸清全市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市各个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一)普查时点。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六盘水市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各类污染源普查对象目录,根据国家、省下发污染源普查名录库,由六盘水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指导各级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统一下发。
广东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分析
( 2 ) 苗 圃地 、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 水田 ; 建设用地 ; 水域。
3 监 测 方 法
采用“ 3 s ” 技 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 , 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
术路线 。以前期石漠化监测 图斑地理 信息数据为本底 , 利用
经过几何精校正和增强处理后 的近期卫 星遥感影像数据 , 建 立解译标志。首先在 室 内应用地 理信 息系统按 照图斑 区划
地; 未利用地 。
广东省石 漠化监测区域包 括清远市 、 韶关市 、 阳江市 、 肇
庆市 、 河 源市 、 云 浮市 6市 2 1县 ( 市、 区) , 地理 坐 标为 北 纬 2 1 。 5 6 一 2 5 。 3 3 , 东经 1 1 l 。 3 0 ~1 1 5 。 0 6 。主要 集 中在 粤 西 北, 为广东省偏远 山 区, 同 时也 是广 东省 少数 民族最 主要 的 聚居地 , 居住着瑶 、 壮 等少 数 民族。岩 溶地 区大 多 自然 条件 恶劣, 交通不便 , 土地造壤 力极 差 , 植被稀少 。 水土流失严 重 , 生 活 用 水 贫乏 … 。
( 1 ) 植被综合 盖度 < 5 0 %的有林 地 、 灌木林地。
( 2 ) 植被综合 盖度 < 7 0 %的草地。
( 3 ) 未成林造林地 、 疏林地 、 无立木林地 、 宜林地 、 未 利用
地。
积的6 . 0 %; 潜 在 石 漠 化 土 地 面积 4 1 5 0 0 3 . 8 h m , 图斑2 1 4 6 个, 小班4 3 3 9 个, 占全省岩溶土地 面积 的3 9 . 0 %; 非石漠化 土
关键词 : 广 东省 ; 石 漠化 ; 结 果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 P 9 3 1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6 3 4 1 ( 2 0 1 3 ) O 3— 0 0 0 1— 0 3
滇桂黔川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及相关技术规范、政策
滇桂黔川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及相关技术规范、政策一、石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石漠化监测公报)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要将石漠化防治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内容。
石漠化防治要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作为各级地方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强法制,严格保护。
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
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做到一手抓治理,扩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护,严格监管,依法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3、设立专项,综合治理。
国家应把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构架之中,尽快编制石漠化防治工程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
要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造林种草、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基本农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以及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综合治理,迅速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
4、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
石漠化防治必须依托科技,要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模式,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的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防治石漠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治理者的整体素质。
5、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
以本次监测为基础,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的监测制度,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做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二、广西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思路及实践探索(广西石灰岩植被破坏造成的石漠化问题)1主要思路(1)石山地区先锋树种的筛选及人工造林技术研究;(2)封山育林,封、造、管相结合,恢复植被;(3)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山区群众植树造林,进行荒山绿化;(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解决山区群众生活问题;(5)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大力发展沼气池,种植速生经济林和薪炭林,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减少农村家庭因燃料缺乏而对造成的森林植被的破坏;(6)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和医疗卫生服务,控制乡村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地矛盾;(7)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科普宣传,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和环境意识;(8)在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不适合人口居住的地区,有步骤的实施生态移民和开发式移民计划,减少环境压力;(9)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利用有特色的喀斯特洞穴景观和地下水及森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10)对石漠化地区的耕地进行改造,改革传统的农业耕作技术,保持水土,如进行坡改梯、修筑拦土坝,采用横坡垄作技术、生物梯化等技术减少水土流失;(11)进行石山地区高产粮食作物品种的引种和栽培试验研究。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共69页word资料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79.45万亩,岩溶区面积221.07万亩,占38.2%,其中石漠化土地60.22万亩,占0.4%,潜在石漠化96.12万亩,占16.6%。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19.56万亩,中度石漠化33.62万亩,强度石漠化6.35万亩,极强度石漠化0.69万亩。
近年来,**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继续实施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石漠化地区视察和指导工作,明确指示要加快石漠化治理进程。
2019年,**县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年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979公顷、人工造林1063公顷、人工种草86.5公顷、坡改梯45公顷,分别占总任务的60%、65%、%、62%,累计完成投资201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98万元。
通过石漠化治理,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壮大了木瓜、柑桔等支柱产业规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
2019年9月成立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胡玖明县长任组长,副县长赵学国任副组长,县发改、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畜牧等部门为项目成员单位,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在县发改局设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项目区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出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12•【字号】市府办发[2009]24号•【施行日期】2009.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市府办发〔2009〕24号)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六盘水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二日六盘水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下简称试点工程)建设管理,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及相关行业规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试点工程是指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在2008-2010年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第三条试点工程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石漠化治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综合手段的运用,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配套使用,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工作。
第四条试点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财政管理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组织保障第五条市、县分别成立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部门。
市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统筹协调解决全市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为申报年度计划、下达投资计划、搞好检查验收等工作。
县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协调解决辖区内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辖区内作业设计的编制、计划申报、项目节余资金调配、县级自查、进度报送及年度总结等工作。
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初步设计编制大纲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年度初步设计编制大纲贵州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基本情况1.1 全县石漠化概况简述全县国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面积分布及强度1.2 石漠化综合治理年度项目设计方案概况简述建设目标与任务,工程总体布局与小流域布置、建设内容与工程布局等1.3 年度工程特性(表格样式附后)二、项目区的基本情况2.1 项目区基本情况简述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自然条件、石漠化现状(面积和强度等级)和特点2.2小流域概况(要求每条小流域分别描述)2.2.1 自然条件和资源简述小流域所在位置、土地总面积,海拔高程和相对高差,地质地貌;主要土壤类型(地面物质组成)及其分布状况;主要植被的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及特色品种;降雨和光热资源等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情况。
2.2.2社会经济情况简述小流域所属乡镇、村和自然村的情况,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情况。
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评价简述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各业用地数量及所占比例、耕地的坡度组成(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2.2.4石漠化特征、成因与主导因子简述小流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现状与特点、导致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设计的原则和依据3.1 设计编制依据含国家和省有关文件、县石漠化规划、实施方案批复文件及各行业规程规范3.2 项目区设计的基本原则简述选择项目区的原则,可含生态优先、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典型示范、生态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因地制宜等原则,同时确保实施一条,完成一条。
(原则上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实施进度作2008年作业设计)四、工程建设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4.1 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4.1.1 全县石漠化治理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整合)简述年度全县有资金来源渠道的,涉及到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上工程(含林草植被恢复、草食畜牧业、坡改梯等)的建设内容和目标(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表格附后)。
贵州省石漠化监测省级质量检查验收办法
贵州省第二次石漠化监测质量检查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的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管制度,强化质量检查与监督,确保监测成果质量,根据国家局制定的检查验收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检查验收制度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实行“三查一验”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即在调查工组自查、省级质量检查和国家级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监测成果验收。
省级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工作由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调查工组自查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检查内容1、外业调查质量主要包括图斑区划、因子调查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图斑GPS特征点设置的可靠性。
2、内业成果质量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图斑区划与解译、图斑空间与属性数据、调查卡片填写、调查数据录入与修正、统计汇总、监测成果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地理信息数据、统计表、专题图、工作报告、图斑GPS特征点等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第二章质量检查标准第四条外业检查合格标准1、图斑合格标准(1)图斑区划条件与要求符合《贵州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实施细则》,图斑界线与现地相符,因图斑划分引起的面积误差不超过5%;(2)基岩裸露度、植被综合盖度、植被类型、土层厚度与实际相差不超过一个评分级距;(3)主要因子(土地利用类型、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石漠化程度、石漠化演变类型)判断无差错;(4)其它调查因子错误项次不超过5项。
2、图斑GPS特征点合格标准(1)图斑GPS特征点设置位置能代表图斑基本特征、照片真实清晰,且照片信息与图斑GPS特征点实际相互吻合;(2)其它因子出错项不超过3项。
3、被抽查单位的图斑个数合格率和面积合格率以及GPS特征点个数和准确率均大于或等于85%时,则所检查单位的外业质量为合格。
第五条内业检查合格标准1、前期数据整理规范、准确,对备注的前期字段属性值没有修改,新增因子填写完整;2、调查统计表填写完整、规范,数据来源可靠、准确;3、解译标志卡片与图斑GPS特征点数据格式与要求一致,数量与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4、图斑区划界线与遥感影像相吻合,偏移量图面误差小于0.5毫米,按照图斑区划条件要求对图斑进行了区划;5、调查因子填写不完整的图斑数量不超过抽查图斑总数的1%;6、调查因子出现逻辑错误的图斑数量不超过抽查图斑总数的1%;7、被抽查单位内业质量评分值大于或等于85分时,则所检查单位内业质量为合格。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监测点布局规划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监测点布局规划
杨光檄;杨勇;顾再柯;刘瑞禄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
【年(卷),期】2009(0)2
【摘要】石漠化监测是石漠化治理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分析和评价工程实施效果,考核各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
搞好监测点规划布局对开展石漠化监测十分重要。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监测点布局规划以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为基础,整合水文、林业、国土、农业、环保等部门现有监测资源组建石漠化监测网络体系,科学划分监测分区,合理布设监测站点。
石漠化监测能及时掌握石漠化动态变化情况和治理效果,以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成功模式。
【总页数】4页(P11-14)
【关键词】石漠化;监测点布局
【作者】杨光檄;杨勇;顾再柯;刘瑞禄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贵州省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效益监测点布局研究——以晴隆县为例 [J], 宋林;殷天卉
2.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构建与技术支撑研究——以贵州省毕节
市朝营小流域为例 [J], 韦清章;高守荣;焦丽
3.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经验与启示——以贵州省赫章县石漠化治理工程为例 [J], 肖时珍;肖华
4.喀斯特峡谷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 [J], 陈洪云;熊康宁;兰安军;贺祥;常黎
5.喀斯特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石桥小流域为例 [J], 高渐飞;熊康宁;苏孝良;周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百色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2•【字号】百政办发[2012]73号•【施行日期】2012.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百政办发〔2012〕7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百色市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百色市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12〕12号)要求,全面推进实施我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生态状况,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二)工作思路。
将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项目作为平台,尽快恢复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善,注重产业的培育,加快贫困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注重劳动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外迁减轻资源承载压力。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石漠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水土保持【发文字号】州府办发[2010]38号【发布部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0.05.11【实施日期】2010.05.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州府办发〔2010〕38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顶效开发区管委会:《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一日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成效,根据《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省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2008-2015)》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第三条工程以县(市)为基本建设单位,以小流域为基本治理单元,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项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工程实施主要内容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内容,试点内容为: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地,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饲养机械购置,坡改梯及田间生产道路、引水渠、排涝渠、谷坊(拦沙坝)、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和沟道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开展石漠化监测等。
第四条工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
严格按规划立项,严格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的审批。
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工程项目安排要突出重点,体现规模效应,注重与“四沿”(沿风景区、沿交通干线、沿城镇周边、沿重点水源地)相结合,与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襄阳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
襄阳市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为准确掌握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最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建立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资源数据库和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满足岩溶地区的综合治理,促进生态修复提供准确、详实的动态信息,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的通知》(林沙发[2011]56号)要求,根据《湖北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精神,结合襄阳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一)检测目标全面查清我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动态变化原因,更新石漠化土地基础信息数据库,编制并提交石漠化监测图斑因子与图形调查成果数据,为国家及地方制定石漠化综合防治政策和有关规划,推进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任务1、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规定,结合襄阳市特点,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调查2011年的石漠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分布情况。
2、掌握监测间隔期内全市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情况。
3、掌握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国家和地方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4、深入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岩溶地区石漠化过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
5、更新我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上期相对应),进一步完善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二、监测内容与范围(一)监测内容1、石漠化土地状况。
包括监测市域内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程度和分布现状,以及动态变化情况。
2、石漠化土地演变评价。
对监测区域内石漠化演变情况、演变原因进行分析、评价。
3、土地利用状况。
包括监测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
4、植被状况。
包括监测区内植被种类、起源、生长状况、主体植被盖度和植被总盖度。
5、土壤状况。
包括监测区内岩溶地貌、母岩、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
6、石漠化治理状况。
对监测区内治理石漠化采取了生物、工程和综合措施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没有采取治理措施的提出建议采取措施。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坟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坟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13•【字号】六盘水府办发〔2013〕48号•【施行日期】2013.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墓殡葬管理正文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坟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水城县、钟山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市行政企事业单位:《市中心城区坟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3年4月13日市中心城区坟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有效遏制乱埋乱葬现象,倡导群众移风易俗,提升凉都形象,保障贵州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按照“五城联创”和“城市管理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市中心城区坟墓进行专项治理。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对市中心城区坟墓进行全面治理,采取迁坟、绿化遮挡等方式,确保在贵州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前,市中心城区无显现坟墓,治理范围内市民殡葬风俗得到根本改观,新增坟墓违法用地行为得到彻底杜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工作内容(一)治理范围。
1.明湖湿地公园、红桥会展中心、凉都体育中心周边可视范围内的坟墓。
2.火车站、客车站周边,水黄公路入城口可视范围内的坟墓。
3.凉都大道、乌蒙大道、红桥大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坟墓。
4.贵昆线市中心城区段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坟墓。
(二)治理方式。
1.通过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等进行迁坟。
2.采取植树方式进行绿化遮挡。
3.依法对“空坟”、“假坟”进行清理取缔。
(三)工作机构。
成立市中心城区坟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朝碧(市人民政府)副组长:龚海生(市政府应急办)唐明刚(市民政局)成员:覃才科(市民政局)吴开燕(市林业局)覃莉蓉(市国土资源局)彭启林(市住建局)沈明(市规划局)孔涛(市城管局)宋启志(市工商局)王厚源(钟山区人民政府)罗忠国(水城县人民政府)郭振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民政局。
重庆市铜梁县土地石漠化监测及治理研究
重庆市铜梁县土地石漠化监测及治理研究
魏中华;徐思中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10(009)027
【摘要】通过监测铜梁县石漠化分布现状、特征及成因,提出铜梁县石漠化治理的措施.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魏中华;徐思中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县林业局,重庆铜梁,4025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
【相关文献】
1.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为例 [J], 刘晓彤
2.重庆市铜梁县:农民当上土地整理监理员 [J],
3.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为例 [J], 刘晓彤;
4.我国石漠化土地扩展趋势实现逆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 [J], 耿国彪(文/摄)[1]
5.紫色土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 [J], 黄云;廖铁军;向华辉;曾令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省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实施细则5
关键要点
➢ 利用经过几何精校正和增强处理后的2011年全国林地 保护利用规划的卫星遥感影像(RS),建立解译标志, 以前期石漠化监测图斑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在室内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按照图斑区划条件要求, 目视解译区划图斑;
➢ 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形图到实地核准 图斑界线,调查与核实各项监测因子,完成图斑界线 修正与监测因子入库;
耕地
➢旱地 除水田以外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进一步划分为梯土化
和非梯土化旱地
牧草地
➢ 天然草地
未经改良,以天然草 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 割草的草场。
牧草地
➢ 改良草地
采用灌溉、排水、 施肥、耙松、补植等措 施进行改良的草场。
牧草地
➢ 人工草地
人工种植牧草的土地。
建设用地
➢ 指建造建筑物、构造
非
石
① 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 灌木林地;
岩
漠
② 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 地;
溶
化
③ 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
土
≥30%
土
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 ④ 非梯土化旱地。
地
地
基
岩
岩
裸 露
溶度
潜在 石漠 化土
① 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 林地、灌木林地; ② 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 草地; ③ 梯土化旱地。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统计、汇总获取本期石漠 化的面积、分布及其它方面的信息;
➢ 根据两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石漠化的动态 变化情况。
第二部分 技术标准
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 石漠化程度 石漠化演变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环境调查因子 其它指标
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
钟山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浅析
钟山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浅析
曾敏;王初荣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07(14)1
【摘要】钟山区地处云贵高原结合部乌蒙山脉东斜坡地带,典型喀斯特地质地貌,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产生石漠化的自然因素,加上人口密集,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了恢复生态,缓解人口压力,减轻土地负荷,减少水土流失对长江、珠江等下游地区的危害,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钟山区石漠化治理迫在眉睫。
详细阐述了钟山区石漠化的现状、空间分布、成因分析、危害及综合防治与保障措施。
【总页数】4页(P173-176)
【关键词】钟山区;石漠化;特点;综合防治
【作者】曾敏;王初荣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利局水土保持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5
【相关文献】
1.关于毕节市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的研究 [J], 徐刚;陈钘
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以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
治工程为例 [J], 陈伟杰;任晓冬;熊康宁
3.参与式方法在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中的应用 [J], 王华;赖庆奎
4.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决策系统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分析 [J], 马士彬;张勇荣;杨琴
5.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贵州省毕节鸭池示范区为例 [J], 张勇荣;周忠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开展贵州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黔林营通〔2011〕158号)要求,为做好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将监测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钟山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组、质量
检查组、后勤组,成员及职责如下:
(一)成员:
组长:罗爱红
副组长:朱磊赵克芬
技术组:王敏罗东华李治芳何绍书
质量检查组:张婷婷田秀娟
后勤组:王大芳程爱芳李海
(二)职责
1、技术组
负责组织本区范围内外业调查核实,应用地理信
息系统软件按照图班区划条件要求区划图班,结
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到实地核准图班界线,调查
与核实各项监测因子,完成图班界线修正与监测
因子入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汇总获取本期石漠
化的面积、分布及其它文责的信息,并按省林业
厅规定时间内向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交监测成果。
2、质量检查组:
按照《贵州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质量检
查办法》,对技术组监测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现
地核实、人机交互解译区划图班及其它内业工作
进行质量检查,并提交质量检查报告。
3、后勤组:
负责资料的收集,包括全区水文情况调查表、社
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土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等;
二、时间安排
2011年12月底完成图班区划、外业调查和验证;
2012年1月底完成数据内业整理和统计、分析、报告编写。
三、资金安排
本次石漠化监测经费10万元,为区级配套,其中设备设施3.732万元,样方设置1.024万元,技术补助4.732万元,劳务补助0.5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