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
2.展示本次习作的要求,引导学生一起阅读并分析重点内容:
选择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比如日出、日落、刮风、下雨、下雪,或者是校园一角、公园的湖面等等。
重点要写出景物的变化,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像时间顺序(从早到晚、从开始到结束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六)范文赏析,借鉴优点(预计用时15分钟)
设计意图:优秀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帮手,通过赏析范文,让学生从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多个层面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长处,进一步明晰好作文的标准,对照自己的写作思路,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教学活动:
1.教师选取2 - 3篇与本次习作主题相关的优秀范文(可以是学生的佳作,也可以是从作文选等资料中选取的),印发给学生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认真阅读。
(四)小组讨论,确定选题(预计用时1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感兴趣的写作主题,拓宽思路,同时也能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写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4 - 5人,然后提出讨论要求:每位同学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打算写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是什么,为什么想写这个,自己观察到了它有哪些变化,打算从哪些方面去描写它等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示例、范文赏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他人写作的优点,总结写景的方法技巧,提高自主分析与归纳能力。
经历实地观察、记录、构思、起草、修改等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步骤,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和变化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四季之美,正如篇章页上所写的〃四时景物皆成趣〃,配合着所绘的四季书签更显得如诗如画。

《古诗词三首》中也选取了秋冬两季最典型的诗词供学生学习和体会。

《山居秋暝》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诗人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意微凉,松林间皓月斑驳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归来侃侃的声响,渔船掠过荷田的摇曳,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山居秋暝》本就该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仿佛能从画中听到一支恬静优美的丝竹,充分表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学生则需要在感受动静描写的妙处之余,还可以试着从诗情画意当中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情趣。

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吟诵《山居秋暝》,读准暝、浣等字词,理解暝、喧、歇的意思;2.调动视听感触及想象,感受这首诗中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3.了解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诗佛品质;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难点:感受王维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处事态度。

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师:同学们,请结合图片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出示:昧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一一钱钟书)师:大家知道王维的诗被苏轼和钱钟书是怎样评价的呢?是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代表作之《山居秋暝》。

横竖撇捺皆文化,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板书课题)师:暝字是后鼻韵母,左边一个日字旁,右边一个薄雾冥冥的冥。

齐读诗题。

师:秋暝是何意啊?哦!你能够结合注释知道,这是秋天的傍晚。

那山居呢?在山里居住。

谁能连着来说一说?生:诗人居住在山里看到的秋天的傍晚的景色。

师:诗人王维晚年半官半隐,就居住在此山中。

知道是哪一座山吗?(出示:终南山)师:这座山很有名。

陶渊明有诗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J南山啊,是隐士们的向往之地。

王维在终南山还有一个住所就叫做〃辆川别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

A.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A.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1.判断海报的构成要素是否正确。

正确打“√”。

海报除了主题,还包括活动的内容,主办方、地点、时间等。

()2.为校园的元旦联欢晚会设计一份海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七》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主旨,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语文园地七》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课本《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记录表。

2.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3.学生准备:学生复印品、语文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分析课文的结构。

3. 开展讨论1.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课文理解的讨论。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相关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课文讨论和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生词的讲解和课文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请查收。

如有其他需求或补充,欢迎指出。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第七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情怀”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精读课文和《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两篇略读课文组成,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

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重在朗读,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单元重点:(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单元教学分析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单元教学分析和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习作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

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语文园地学习品味优美的语句,积累诗歌。

学习制作宣传海报。

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

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三、单元课时安排21 古诗三首…………………………………………………2课时22 四季之美…………………………………………………2课时23 鸟的天堂…………………………………………………2课时24 月迹………………………………………………………1课时习作:__即景………………………………………………1课时语文园地七……………………………………………………1课时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意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2.培养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导引——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对于“初步”一词,您觉得要把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大体知道景物描写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能整体感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即可。

◎给学生解释清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概念。

◎要让学生对文章中所有景物都从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方面进行辨析。

◎在了解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还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动静结合的手法。

2.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为完成本次习作,您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不需要准备,教学进行到单元习作时直接练习就好。

◎需要提前准备,在单元学习初就要安排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习作时,要引领学生回顾以往的阅读经验和习作经验,例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三年级“观察”单元细致观察的方法,以及四年级“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等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本次习作。

◎习作可以安排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之后进行。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2个词语。

◎品味、积累课内外遇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阅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默写《枫桥夜泊》。

◎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书面表达】◎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字。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____即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写出景物的变化。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写作基础,但在描写景物变化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处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如日出、日落、雨中、雪中、田野、校园一角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动态美和静态美。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示例,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等,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教材还提示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等顺序进行描写,使文章条理清晰。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次习作教学以“观察自然,感受美景”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来表现景物的变化。

首先,通过欣赏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观察过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确定写作的主题。

接着,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注意景物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写作指导环节,通过分析范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最后,让学生进行写作,并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变化。

学习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记录、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采用小组合作、互评互改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020-2021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设计.doc

2020-2021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设计.doc
难点
通过细致观察发现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突出其动态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四季风光图片
同学们,在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里,春、夏、秋、冬四季有序地更迭,大自然美丽、神奇的景色会触动你的写作灵感, 只要我们了解、观察、感受它,我们用笔将它加以描绘,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即景”就是就眼前的景物作文的意思。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景物描写作文的写作方法。
④想象丰富、神奇而又恰当,能引起读者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形象。
⑤运用排比句表现了雨声的奇妙无比。
⑥本段描写雨来临时景物的变化:乌云、太阳、雷声、闪电,以及雨形、雨声。条理清晰,特征鲜明。
⑦再写雨后情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评:这篇习作很有特点,首先小作者观察仔细,抓住了雨来临前各种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其次描写有序,大体上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而又详写了雨中的景物变化。文章最鲜明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想象大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写得有生命、有情感。这篇《雨中即景》可真是有景有情也有意啊!
4.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为了把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美好的感受。
(三)范文引路
雨中即景
今天天气十分闷热。没有一丝风,树木一动不动,湖水也静得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白光。这一刻,整个大地仿佛都沉睡了,出奇地安静。空气似乎也凝固了,让人感到十分不舒服,连呼吸也觉得困难。①
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迹》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本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通过描写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月迹》的作者是贾平凹。

文章以孩童的视角,描绘了中秋之夜孩子们追寻月亮踪迹的过程。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月亮的美丽、神秘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语言表达方面,本文具有以下特点: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

文章以孩子们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孩子们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他们纯真、好奇的天性。

蕴含深刻的哲理。

文章在描写月亮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如“月亮是个好”“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感受月亮之美,领悟生活之趣”为主题,通过朗读感悟、品味语言、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领悟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袅、嫦”等7个生字,会写“悄、累”等15个字,正确读写“款款、累累、面面相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意境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21 古诗词三首(精读课文)(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秋天有哪些特点?教师提示:《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题目“山居秋暝”是什么意思呢?关键是要知道“暝”的意思,再看书上的注释我知道了“暝”是日落十分,天色将晚的意思。

题目的意思就是:居住在山里看到秋天傍晚的景色。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描写四季的古诗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二、介绍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三、初读感知(( (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诗中的难读字,注意学会正确发音。

2.学生初读: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含反思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学习古诗时,要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划分了学习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指出,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首联上句中的“新”字,既点出了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清新如洗的感觉;颔联写景,描绘了一颗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图画,两句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颔联描写人的活动,由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可见渔舟顺流而下,用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以及荷叶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尾联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由于山间景物如此清新美好,令人流连忘返,所以诗人流露出长久隐居于此的心愿。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学习古诗的能力,他们能够利用看插图,借助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古诗。

《山居秋暝》语言质朴,学生借助注释可基本理解古诗大意。

但在预习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为何作者说王孙自可留,课上需要老师围绕此核心问题展开教学。

针对首联“空山新雨后”,大多数学生对空山的理解仅停留于字面意思,仅理解为山林空旷,课上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王维诗空灵清澄的特点。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在课上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加深体会。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3.理解作者“王孙自可留”的几层内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课例《鸟的天堂》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感受静态描写的“生机”和动态描写的“活力”。

2.学习边读文边积累的方法,并尝试对有关联、有特点的语句进行归纳梳理。

3.在品读与积累梳理中,感受“鸟的天堂”景色美和朴实、细腻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积累、梳理有关联,有特点的语句,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教学流程】一、链接前置学习,梳理单元重点全班交流:同学们,在学习《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两课时,你们积累了哪些喜欢的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说说原因?学生汇报。

教师点拨。

小结过渡:你们能够准确识别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还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鸟的天堂》,感受作者两次来到这里的见闻,体会巴金笔下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展现的美。

二、运用默读梳理,归纳“鸟的天堂”的含义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全班汇报。

过渡:运用默读,你们把反复出现的关键语句归纳到一起,从标点的变化读懂了“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借助朗读,看看都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全班汇报。

教师点拨。

教师提问: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能讲讲这里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引导质疑:对我们来说,要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称得上“天堂”。

看看标题,再看看课文内容,你们又有什么疑问?学生交流。

过渡: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的5-9自然段,在文字中寻找答案。

三、借助资料阅读,品味“鸟的天堂”的生机学生读文。

全班汇报。

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积累不仅是把好的语句摘录熟读,还可以把有关联的,或者是重复出现的语句联起来,能从中有新的发现?大胆尝试一下,可以自己探索,也可以同桌或小组一起研究。

学生学习并交流。

全班汇报。

小结过渡:没错,“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闪耀着生命的光泽!在巴金的眼中,生命无处不在。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浣、聒”等6个生字,掌握“孙、泊”等6个生字的写法,理解“更”这个多音字的用法。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并且背诵《枫桥夜泊》。

3.学生能够体会古诗词中的动态和静态美,以及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情感的方法。

4.学生能够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这三首古诗词的意思。

2.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浣、聒”等6个生字,掌握“孙、泊”等6个生字的写法,理解“更”这个多音字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掌握《山居秋暝》的意思。

2.学生能够体会___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学生能够认识___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2,介绍今天要研究的___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2.介绍作者___(出示课件3),并简要介绍他的诗歌特点。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该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解读。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

唐诗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是辉煌的时期。

《山居秋暝》是初唐诗人王维的后期代表作,作品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

教学目标:1.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领略诗情画意,感受诗意境美,感受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

2.了解近体诗的常识,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节奏、韵律,把握重点词语,反复吟诵,联想品味,了解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2.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清新秀丽高洁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理解诗眼“空”“留”,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过程:一、重温红楼经典,借“香菱学诗”导入《香菱学诗》大家在学习古诗时,有哪些启发和获取呢?1.作诗有技巧。

2.诗有三境界。

3.学诗大格局。

二、触摸诗歌意境,借“画”“情”“禅”入诗1.“品读自然山水,感受诗意哲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王维,走进王维的诗歌。

(同学们介绍王维)2.老师在搜集王维的资料时,发现一些他创作诗歌的秘密,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先看王维的几首诗,相信大家也能发现其中秘密。

《鹿柴》《终南别业》《秋夜独坐》《鸟鸣涧》3.读完这几首诗,你会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1)“诗中有画”:有声、有光、有色、有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诗歌朗读指导1. 听朗读。

2. 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 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出示课件 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 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 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 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 ( 出示课件 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 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 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 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 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 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 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 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 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 9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 的意境? (出示课件10)新课 教学 )分钟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 清新,景色美 妙。

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出示课件 11)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和颈联“竹喧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 件 12 )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 山村的自然美。

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 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出示课件 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 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 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出示课件 14) 明确: 是。

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 境的寂静、 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 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 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这里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5. 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 生概括。

(出示课件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6.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课堂作业新设计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参考答案: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板书:霜满天)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22)(2)是的。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 凄凉霜满天- 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课堂作业新设计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参考答案: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第三课时二、读准《长相思》 (出示课件 28)1. 自由读,读准字音。

畔( pàn ) 更( g ēng ) 聒(guō)2. 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3. 朗读时注意节奏:(出示课件 29)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4. 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 (出示课件 30)1. 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 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 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

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

3. 评价。

(出示课件 31)四、深入理解。

1. 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 作者身在何方?B 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 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 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出示课件 32)2. 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 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 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 (出示课件 33)3. 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新课教学 )分钟(板书:心眷故园)4. 想象词的意境:(出示课件 34)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景 物以及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小结:是啊,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 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

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出示课件 35)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 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幼好学, 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

康熙 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 一等,正三品。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 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 家”。

(出示课件 36)六、再读《长相思》七、拓展《长相思》 (出示课件 37)1. 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板书:心系祖国) 八、交流 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 。

(出示课件 39)菩萨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板书设计】身在征途板书内容长相思心眷故园心系祖国课堂作业新设计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啊,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第一课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一、1. 夜幕2. 红晕二、1. 心旷神怡2. 翩翩飞舞3. 凛冽三、这篇文章介绍四季美丽的景色。

2. 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 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

(出示课件 11) 生总结,汇报 (板书:夏天 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夏夜萤火虫 - 迷人3.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 12) (板书:秋天 --- 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 乌鸦归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种声音4. 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 怎样。

(出示课件 13)生总结,汇报(板书:冬天早晨 落雪 - 闲逸)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四季 和我们常接触到的描写四季的文章不同。

作者在描写 四季之美的时候, 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 美。

三、探讨写作顺序。

(出示课件 14)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采用什么 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 15)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是从“春、夏、秋、 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

(板书:时间顺序)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这篇文章就是用时间顺 序来介绍的。

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 顺序这两种。

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 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顺序。

我们在写 作的时候, 要根据所写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

(出示 课件 16)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窠果)里(淋凛)冽安(逸益)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2.那闲.适.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3.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三、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里。

1.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A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B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C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四、选择题。

这篇文章采用了()顺序。

A 时间B 空间C 逻辑参考答案:一、窠凛逸二、1. 明亮2. 忙碌3. 助兴三、1.B 2.A四、A新课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1. 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 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4. 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5)(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2. 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