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性状鉴别
2023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材性状鉴别特征总结
怀中抱月:松贝鳞茎外层2鳞叶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观音合掌:青贝鳞茎外侧2鳞叶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虎皮斑:炉贝鳞茎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赭石:钉头川牛膝:断面点状维管束排成“同心环”白芷:表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牛膝:中心维管束木质部根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异型维管束(习称“筋脉点”),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皮部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习称“云锦花纹”。
蜡样光泽:延胡索、三七、滑石玻璃光泽:芒硝筒朴:厚朴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靴筒朴:厚朴根皮近根部的一端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鸡肠朴:厚朴根皮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习称“鸡肠朴”。
星点:大黄断面有“星点”散列林下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林下参”,习称“籽参”。
蝴蝶片:川芎根茎纵切片(饮片)边缘不整齐,习称“蝴蝶片”。
防己: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朱砂点:茅苍术根茎断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
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习称“金包头”。
凹肚脐:天麻块茎末端有自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乌金衣: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骨塞:羚羊角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
通天眼:羚羊角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枝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
过桥杆:味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杆,习称“过桥杆”。
菊花心:桔梗、黄芪、甘草天麻:具有“环节纹”“鹦哥嘴”“肚脐眼”等特征党参:含菊糖又含有淀粉粒的中药是银柴胡“珍珠盘”和“砂眼”特征大血藤:习称“红藤”羌活: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商陆:木部明显,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习称“罗盘纹”)草乌: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分归头、归身、归尾。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
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
基部凹陷,有短果梗。
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
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
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郁金:1、用药部位:块根。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
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黄精:1、用药部位:根茎。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
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3、功能:补气养阴。
白芍: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红色,气微,味微苦、酸。
3、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白茅根:1、用药部位:根茎。
中药材的病理性状鉴别辨识药材功效
中药材的病理性状鉴别辨识药材功效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正确鉴别和辨识中药材的病理性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病理性状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性状来判断其功效。
一、颜色和外观特征中药材的颜色和外观特征是最直观的鉴别指标之一。
不同的药材在颜色和外观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当鉴别黄芩时,可以通过观察其颜色是否为黄褐色,外观是否呈长条状来判断其品质和功效。
类似地,当鉴别何首乌时,可以通过其颜色是否为黑色、外观是否似珍珠般光滑来确定其质量和药效。
二、气味和味道中药材的气味和味道也是辨别其性质和功效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中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和味道,这些特征往往是由其中所含的药用成分决定的。
例如,当鉴别川芎时,可以通过其具有的刺激性气味和苦辣的味道来确定其药用效果。
同样,通过观察柴胡的气味和味道,可以鉴别其属于清热解毒的药材。
三、质地和形态特征质地和形态特征也是判断中药材功效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药材在质地和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其功效密切相关。
例如,当鉴别鸡血藤时,可以通过观察其质地是否坚硬、形态是否为扁圆柱状来确定其属于活血祛瘀的药材。
类似地,通过观察当归的质地和形态,可以确认其具有补血养血的功效。
四、含量和化学成分中药材的含量和化学成分也是鉴别其功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往往与其功效有直接关系。
通过测定中药材中具体化学成分的含量,可以判断其功效的强弱。
例如,当鉴别人参时,可以通过检测其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来判断其药效的好坏。
同样,通过分析葛根中黄酮类的含量,可以确定其药效和功效。
总结:中药材的病理性状鉴别辨识对于正确应用中医药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颜色和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质地和形态特征以及化学成分和含量,可以准确判断中药材的功效和适用范围。
当我们能够正确鉴别中药材的性状时,才能更好地应用中医药学,发挥中药的疗效。
中药鉴定必知:上百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用术语(建议收藏)
中药鉴定必知:上百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术语(建议收藏)⼩编为⼤家整理上百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术语,建议收藏学习!⼀、植物部分1.珠疙瘩:指野⼭参稀疏参须上着⽣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参芦头上⽣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参特征之⼀。
3.雁脖芦:指野⼭参⼲枯⽽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桔梗、⼈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6.狮⼦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盘头”,党参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冬⿇)⼀端有红棕⾊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全体具密环菌寄⽣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座莲”。
12.怀中抱⽉:指松贝外层两鳞⽚⼤⼩悬殊,⼤鳞⽚呈⼼脏形,⼩鳞⽚镶嵌于⼤鳞⽚之中露出部分,似新⽉形,故称“怀中抱⽉”。
13.虎⽪斑:指炉贝表⾯具深黄⾊斑点,形似“虎⽪斑”状。
14.马⽛状:指⾊⽩炉贝,形似“马⽛”者。
15.⽟带腰箍:指⽑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17.穿蓑⾐: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状维管束,形如蓑⾐。
故有藜芦“穿蓑⾐”之谓。
18.戴⽃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束残存),故有“漏芦戴⽃笠”之称。
19.鸡⽖:指川连根茎多簇⽣成束状分⽀,形似鸡⽖,故名“鸡⽖黄连”。
20.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21.龙头风尾:指⽤幼嫩铁⽪⽯斛做成的“枫⽃”,呈扭曲螺旋状,通常有2~4个旋纹,茎基残留短须的称“龙头”,茎梢较细的部分称“凤尾”,故称之为“龙头凤尾”。
中药材性状鉴别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中药材性状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中药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X中药鉴定实验室四、实训人员XXX(实训学生姓名)、XXX(实训学生姓名)、XXX(实训教师姓名)五、实训内容1.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基本理论2.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方法3. 实际操作,对几种常见中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六、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教师首先介绍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的概念、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详细讲解了中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断面等特征。
2. 实际操作(1)学习常见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实训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了黄芪、甘草、麦冬、百部、黄连、川芎、泽泻、生地等常见中药材,并讲解了它们的性状特征。
(2)实际操作,进行中药材性状鉴别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每组选取一种中药材,按照实训教师的要求,观察其形状、颜色、气味、质地、断面等特征,并与标准药材进行对比,鉴别其真伪、优劣。
3. 总结与讨论实训结束后,各组学生汇报实训成果,实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七、实训结果1. 学生掌握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对常见中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区分真伪、优劣。
3. 学生提高了对中药临床应用的认识,为今后的中药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中药材性状鉴别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中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断面等特征,并能够将这些特征与标准药材进行对比,鉴别其真伪、优劣。
3.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4. 我认识到,中药材性状鉴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九、实训建议1. 增加实训次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提高鉴别能力。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100例
57.金钱环:某些药材(果实)的花残基周围略呈环状并微突起的圆圈,形似金钱的环形,如香橼、枳壳等。
58.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有密集浅黄色茎叶残痕,形似金包头部。
59.顶手:金银花的花蕾肉质较厚,干燥后较硬,握之有顶手的感觉。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完整版)中药饮片的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2)
紫茉莉
芋
环纹马玲
大九股牛
大理菊
双舌蟹甲草
2 川贝母与伪品 正品有松贝、青贝、炉贝。常见伪品有2种:一是百合科轮贝母的鳞 茎.呈圆锥形,一侧有一条浅纵沟(正品无浅沟);断面角质样,味谈(正 品断面富粉性,味微苦)。二是百合科东贝母的鳞茎,取其小粒,本品由 一枚大鳞叶和小鳞叶抱合而成(正品两枚鳞片大小悬殊,称“怀中抱 月”);鳞茎盘外凸.顶端钝圆,微裂或不裂(正品底圆平、顶尖闭口), 且味苦(正品味微苦)。
中药材的性状、 真伪鉴别
主讲: MUBALAKEL
四、中药饮片及其常见伪劣品的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常见中药材伪劣品的性状鉴别
10、韭菜子与葱子的鉴别
韭菜子性状呈扁卵圆形,表面有明显皱纹,不具有棱线。解部镜下观察整体 表面有鱼鳞状纹理。葱子呈三角状卵形,表面光滑,有1~2 条棱线。解剖 镜下观察整体表面有明显的覆瓦状纹理。 主要区别要点:(1)正品韭菜子性状呈圆形或半卵圆形,表面粗糙有细微的 网状皱纹。混用品韭菜子性状呈三角形扁卵形,表面多光滑,偶有疏皱纹。 (2)显微镜粉末鉴别:正品韭菜子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混用品韭菜子表皮 细胞壁内外突起。(3)显微镜下粉末鉴别:正品韭菜子表皮细胞具纹孔,胚 乳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下皮细胞重叠呈网状。混用品韭菜子、表皮细胞不 具纹孔,胚乳细胞壁不增厚,下皮细胞排列整齐。
10 黄芪及其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 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 面少裂隙,不显纤维性。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特殊名称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特殊名称要记忆各种特殊名称对应的中药的性状鉴别,且同时需要记忆特殊名称指的是中药的那部分结构。
(1)根及根茎类中药:大黄-“星点”(异常维管束)何首乌-“云锦花纹”(皮部4~11异常维管束环列)牛膝-角质样油润商陆-“罗盘纹”(木部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银柴胡-“砂眼”(表面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珍珠盘”(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黄连-“过桥”(有的节间较长,表面平滑如茎秆)防己-“车轮纹”(木部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延胡索-角质样,有蜡样光泽甘草-“菊花心”(形成层明显,射线放射状,皮部偏弯,有裂隙)黄芪-“菊花心”(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人参-根茎(芦头),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不定根(艼)红参-“芦头”、“芦碗”、“艼”,角质样西洋参-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三七-“主根”“筋条”“剪口”白芷-“疙瘩丁”(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散生)当归-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羌活-“朱砂点”(皮部,油润,有棕色油点),羌活:药材分为“蚕羌”和“竹叶羌”;宽叶羌活:药材形态分为“大头羌”和“条羌”川芎-黄棕色小油点(油室),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防风-“蚯蚓头”(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柴胡-北柴胡:断面显纤维性;南柴胡:断面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巴戟天-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桔梗-顶端有较短的根茎“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芦碗”党参-“狮子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川木香-“油头”(根部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川贝母-松贝“怀中抱月”(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青贝: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炉贝“虎皮斑”(表面有的具棕色斑点)知母-“金包头”(毛知母: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2)茎木类中药川木通-绣球藤与小木通区别:绣球藤有“菊花瓣”(大的木质部束外端又被淡黄色的次生射线纹理分为两束)大血藤-“车轮纹”(皮部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3)皮类中药厚朴①干皮:卷筒状或双卷筒状称“筒朴”,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称“靴筒朴”;②根皮(根朴)有的弯似鸡肠称“鸡肠朴”。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
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中药材性状鉴别:学会通过形态、气味、口感等方式鉴别中药材
中药材性状鉴别:学会通过形态、气味、口感等方式鉴别中药材中药材性状鉴别:学会通过形态、气味、口感等方式鉴别中药材随着人们对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的应用和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中药材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中药材的质量往往与其性状有关。
因此,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形态、气味、口感等方式鉴别中药材。
一、中药材性状鉴别的重要性在现代药学中,咱们对中药的质量检测和评价使用的方法都是定性和定量分析。
而定性的分析则是从中药的生长环境、采收期、处理方法、传统使用方法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中药的性状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中药进行鉴别。
因此中药的性状鉴别极为重要,仔细观察和记录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口感等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的鉴别、筛选和确保中药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二、中药材性状鉴别的相关方法1、形态鉴别形态是指中药材的整体外观特征,主要包括中药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形态鉴别是中药材鉴别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对于外形相近的中药材进行鉴别时,需要仔细观察其外部形态及其特征,如煮过头的中药,通常会相对于新鲜的中药有明显的变化。
而一些特殊的中药材,如保健茶中常见的枸杞,在鉴别时可根据其外形特征和纯度进行确定。
2、气味鉴别气味是中药材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药材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部位,所散发出的气味也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和嗅闻中药的气味,可以快速判断中药品种和质量。
如当归、丹参等怀表香气,陈皮、生姜等有辛香味;新鲜的人参有淡淡的茶香味,细密的梨香味,等等。
而对于气味特别难闻的中药品种,则需要通过多方比对,才能鉴别出其真伪。
3、口感鉴别口感是指中药材在口腔内部的质感,对于一些与口感有关的中药材进行鉴别,可以通过品味中药的苦、涩、甜、咸等味道来确定其中的成分和品种,以及判断其真伪。
如金银花、玫瑰花等有清甜味;大枣、枸杞等有甜味;苦参、苦豆等有苦味;决明子、蒲公英等有中等的苦涩味。
(完整版)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来的宝贵经验。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园柱形(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
—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芦碗紧密排列、边缘齐棱如马牙)、灯草芯、枣核(不定根生于芦头上,中部较粗,多下垂,形如枣核),铁线纹、落肩膀、细结皮(紧皮细横纹)、少数腿(人字腿)、珍珠须(尾上小疙瘩——珍珠点,疙瘩须)。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只留一新月形的部分在外,称怀中抱月)。
其它如马兜铃状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园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之楞状;佛手果实具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
所观察药材应是完整之品。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必须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的常见药材进行测量,大的用cm(厘米),细小的用mm(毫米)表示。
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长x直径;鳞茎称高x直径;皮作长、宽、厚;种子作长、宽或直径。
大小的测量,主要用于特殊商品的分等、分级。
3、色泽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
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枯燥根和根茎.【产地】主产于云南文山、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C 多系栽培,以云南产者为地道药材.【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 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内撞至外表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 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外表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别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①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 “竹节三七〞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④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 “血三七〞⑤姜科植物姜三七的根茎.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参加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 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冬虫夏草【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枯燥复合体.【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区.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亦产.【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抱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枯燥.【性状鉴定】:它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由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1.虫体似蚕;外表深黄色至黄棕色,有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全身有足8对叶部4对较明显.2.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3.子座细长圆柱形;外表深棕色至棕褐色, 有细纵皱纹, 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4.气微腥,味微苦.化学成分:含核昔类:如腺昔等;粗蛋白〔水解得多种游离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麦角雷醇;虫草多糖;生物碱等.【成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常见的混淆品:①蛹草的枯燥子座和虫体,习称北虫草.寄主常发育成蛹才死亡,故虫体为椭圆形的蛹. 其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橙黄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②亚香棒虫草,其虫体似蚕,外表类白色,去掉菌膜呈褐色.子座单生或分枝,外表黑色,有纵皱或棱.气香,味微咸核〕或淡〔子座〕.③凉山虫草,其虫体较冬虫夏草粗大,外表棕褐色,被锈色绒毛.子座细长,头柄无明显区别.常见的伪品: ①地蚕的块茎,虫体呈梭形,略弯曲,外表淡黄色至棕褐色, 环纹3〜15条,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稍有纵皱纹,断面白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纹,无子座.②机制虫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其外表显黄白色,虫体环纹明显,断面淡白色,体重,粘牙;遇碘液显蓝色.麝香【来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产地】主产于西藏、四川及云南等省,野生或人工养殖.【采收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或剖开香囊,取其分泌物, 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由麝香仁,阴干或用枯燥器密闭枯燥.【性状鉴别】1.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为棕褐色的革质皮,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央排列, 中间有1小囊孔,直径约2〜3mm.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中层皮膜呈棕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银皮〞、“云皮〞〕,内含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和银皮.质较柔软,有特异香气.2.麝香仁质柔软,油润,自然疏松,无棱角,习称“子眼清楚〞.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称“黄香〞,棕褐色或黄棕色.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经验鉴别】针刺:取毛壳麝香用槽针从囊孔插入,应涩针而不顶针. 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槽内麝香仁应有逐渐高生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手搓:取麝香仁置手中,加水湿润,手捏之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结块.火试:取麝香仁少许于珀端中灼烧,初那么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灰烬白色,无毛、肉焦臭,无火焰、火星.鹿茸【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产地】花鹿茸:吉林、辽宁、河北.马鹿茸:东北、内蒙古〔东马鹿茸〕,新疆、青海、四川〔西马鹿茸〕【性状鉴别】1、花鹿茸:锯茸,二杠茸:一个侧枝,主枝称大挺,侧枝称门庄;锯口外围无骨质.三岔茸:二个侧枝,主枝较长, 茸毛稀疏,下部有纵棱筋和突起小疙瘩〔骨钉、骨豆〕 .砍茸:带脑骨、二茸相距约7cm,脑骨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名“虎牙〞2.马鹿茸形体粗壮、毛茸青灰.单门:一个侧枝;莲花:二个侧枝;三岔:三个侧枝;四岔:四个侧枝花鹿茸片:角尖称“血片〞、“蜡片〞,黄白色,半透明,外围无骨质,质坚韧;中上部“蛋黄片〞 ,粉白至浅棕色,中间蜂窝状,外皮无或略具骨质;下部“老角片〞.马鹿茸片:“血片〞外表灰黑色,半透明,微显光泽,质坚韧;“粉片〞老化,〔外表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无或略具骨质,质坚脆.牛黄【来源】牛科动物牛枯燥的胆结石.【产地】主产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等地.【采制】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生, 除去外部薄膜,阴干.【性状鉴别】外形呈卵形、类球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小者如粟豆,大者如鸡子〕.外表黄红色至棕黄色,稍有光泽. 有的有“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水试:牛黄置冷水中,可吸水变潮湿而不变形,且不易溶化;假设迅速膨胀崩解,那么为伪品.另外正品牛黄取少量粉末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那么指甲染黄不易擦去〔桂甲〕. 【成分】主要含胆色素,其中主要是胆红素及其钙盐.西红花【来源】为莺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枯燥柱头【产地】主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及前苏联中亚西亚一带.我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有栽培.【采收加工】开花期晴天的早晨采花,摘取柱头,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或40~50 C烘干,或在通风处晾干.【性状鉴别】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o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洁的细齿状,内方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带有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入水那么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可见橙黄色色素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金黄色而非红色, 花本身不褪色,无沉淀o。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中药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成分、微量元素以及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来判断其真伪、质量和品质等特征。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状鉴别中药性状鉴别是通过肉眼观察、手感、气味等方式来鉴别中药材的外部特征,如形态、大小、颜色、气味等。
黄芪的鉴别中就要观察其外形特征,真品应该形态完整,色泽黄白,无虫蛀、霉烂;假品则可能形态不规整,色泽不纯等。
二、化学成分鉴别中药鉴定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别来进行,这包括对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检测。
通过色谱、质谱等仪器对中药进行成分分析,来鉴别中药的纯度和活性成分含量。
三、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中药材进行细胞结构、细胞器和微观形态等方面的观察,来鉴别中药的真伪。
通过显微鉴定可以观察到中药材的纤维形态、维管束形态、细胞间气孔等微观特征。
四、理化性质鉴定中药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性、熔点、比重、旋光度等,这些性质的测定可以帮助鉴别中药的真伪和质量。
中药水解物的溶解性可以用来鉴别其纯度和真伪。
五、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是通过对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组成的检测来鉴别中药的来源和生长环境。
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水质不同,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微量元素分析可以帮助鉴别中药的产地和真伪。
六、生物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DNA序列、酶谱、抗原和酶活性等生物特征的分析,来鉴别中药的真伪和品种。
生物鉴定可以帮助精确识别中药植物的种属和属相。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主要包括性状鉴别、化学成分鉴别、显微鉴定、理化性质鉴定、微量元素分析和生物鉴定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地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品质,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模板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模板
1.当归
1.外观:当归呈长圆柱形,单株长约20厘米,直径约0.2厘米。
表
面呈深棕色,皱纹明显且纵向呈红褐色,质地柔韧易折断,断面纤维状。
2.气味:当归具有浓郁的特殊气味,有时带有一些苦味。
3.性味:当归味辛、甘、苦、温。
入肝、心、脾经。
2.枸杞子
1.外观:枸杞子外观呈长而细的卵圆形,长约0.5厘米,直径约0.3
厘米。
表面光滑,呈亮红色或暗红色,有时有一些黄色斑点,质地柔软。
2.气味:枸杞子具有淡淡的香气。
3.性味:枸杞子味甘、性平。
入肝、肾经。
3.川芎
1.外观:川芎为圆锥形状,单株长约20厘米,直径约0.2厘米。
表
面呈暗棕色或深棕色,皱纹明显而有光泽,质地柔软,易折断,断面均匀。
2.气味:川芎具有浓郁的特殊气味。
3.性味:川芎味辛、苦、辣、温。
入肝、脾、心经。
4.白芍
1.外观:白芍为圆球形状,直径约0.5厘米。
表面呈黄白色,有时有
一些红棕色的斑点,质地柔韧。
2.气味:白芍具有淡淡的香气。
3.性味:白芍味苦、酸、涩、凉。
入肝、脾经。
这里只是介绍了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模板,实际上每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状特征。
在进行性状鉴别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鉴别,如显微镜鉴别、化学鉴别等,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外观鉴别1. 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不同的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2.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气味、味道、质地、断面等性状,在鉴别中药材时,可以通过这些性状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二、中药材理化性质鉴别1. 中药材的水分含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也是中药材鉴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中药材的灰分含量:中药材的灰分含量是指中药材在800℃下灼烧后的残渣量,是中药材纯度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3. 中药材的溶解性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溶解性、酸碱度等理化性质,这些理化性质可以根据药典或标准来进行判断。
三、中药材组织结构鉴别1. 中药材的维管束: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观察,不同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也各有特点。
2. 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也是中药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细胞形态可以进一步判断中药材的品质。
四、中药材成分鉴别1. 中药材活性成分的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鉴别。
2. 中药材毒性成分的鉴别:对于有毒的中药材,需要进行毒性成分的鉴别,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五、中药饮片的鉴别1. 中药饮片的外观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的鉴别。
2. 中药饮片的理化性质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理化性质的鉴别。
3. 中药饮片的成分鉴别:对中药饮片进行有效成分的鉴别,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总结:中药鉴定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别。
只有通过系统的鉴别和分析,才能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篇总结的中药鉴定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圆柱形(黄芪、甘草),纺锤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
一、用形象语言表达外形特征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雁脖芦、枣核钉、铁线纹、珍珠疙瘩
蕲蛇:头龙虎口(翘鼻头)方胜纹、佛指甲、连珠斑
防风:蚯蚓头
川贝:怀中抱月
马兜玲: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
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如马鞭
木鳖子:扁平圆板状如鳖
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三楞状
佛手:果实如手状
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
二、表面
枇杷叶的毛,苍耳子的刺,黄连的鳞叶,黄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乌梅的皱纹纹理,苏子的网纹,大黄、首乌的星点、锦纹,天麻的鹦哥嘴、园脐眼、点状环,白芷突起的皮孔和疙瘩状根痕。
三、质地
松泡:南沙参泡而松,灯心草、松花粉质轻
粉性:山药、天花粉
粘性:鲜石斛断面显粘性,天门冬柔润粘性
柔润:当归、玉竹柔软润泽
油润:具有油性——柏子仁
角质:含有多量淀粉加工后糊化,呈半透明——郁金、天麻
坚韧:质坚不易折断——丝瓜络、桑白皮
十黄九糠的大黄
糟皮粉茬的丹皮
心儿枯朽的黄芩
四、断面
菊花心——黄芪车轮纹——粉防己特殊维管束——云锦花纹、星点
九节菖蒲:断面白色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6-9个排列成环。
大黄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颗粒状,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
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
元胡: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腊样光泽
木贼:断面中空,周围有多数圆形小空腔,排列成环。
首乌:断面红棕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环列。
五、味
淡——石膏、通草酸——乌梅、山楂、木瓜
甘——党参、龙眼肉辛——细辛(麻)干姜(辣)半夏、南星(刺咽)咸——戎盐、秋石苦——龙胆草、鸦胆子、黄连、穿心连
五味——五味子粘性——黄精、玉竹、茯苓苦涩——大黄
苦而回甜——牛黄吸舌——龙骨、天竺黄涩——五倍子
凉——薄荷、冰片砂砾感——大黄
六、水试
番红花——水浸后,水变金黄色,花不褪色
苏木——入热水中,桃红色透明溶液,加酸变黄色;加碱变红色。
熊胆——入水中,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不扩散。
蟾酥——遇水呈乳白色
七、火试
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后香气浓烈,燃时有油流出,烧后留白灰。
血竭:放锡纸上,下边用火烤,熔化后色鲜红如血,而透明,无残渣。
麝香:少许用火烧有轻微爆响声,起油点如珠,无臭气,灰白色。
海金沙:易点燃而发爆鸣声及闪光。
大青盐:至火焰上燃烧,火焰显亮黄色(Na+)
马勃:火焰上轻轻抖动,可见火星飞扬,熄后有大量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