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2023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材性状鉴别特征总结
![2023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材性状鉴别特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cfb0b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a.png)
怀中抱月:松贝鳞茎外层2鳞叶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观音合掌:青贝鳞茎外侧2鳞叶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虎皮斑:炉贝鳞茎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赭石:钉头川牛膝:断面点状维管束排成“同心环”白芷:表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牛膝:中心维管束木质部根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异型维管束(习称“筋脉点”),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皮部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习称“云锦花纹”。
蜡样光泽:延胡索、三七、滑石玻璃光泽:芒硝筒朴:厚朴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靴筒朴:厚朴根皮近根部的一端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鸡肠朴:厚朴根皮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习称“鸡肠朴”。
星点:大黄断面有“星点”散列林下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林下参”,习称“籽参”。
蝴蝶片:川芎根茎纵切片(饮片)边缘不整齐,习称“蝴蝶片”。
防己: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朱砂点:茅苍术根茎断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
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习称“金包头”。
凹肚脐:天麻块茎末端有自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乌金衣: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骨塞:羚羊角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
通天眼:羚羊角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枝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
过桥杆:味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杆,习称“过桥杆”。
菊花心:桔梗、黄芪、甘草天麻:具有“环节纹”“鹦哥嘴”“肚脐眼”等特征党参:含菊糖又含有淀粉粒的中药是银柴胡“珍珠盘”和“砂眼”特征大血藤:习称“红藤”羌活: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商陆:木部明显,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习称“罗盘纹”)草乌: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1363b1c34028915f804dc25e.png)
中药材性状鉴别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分归头、归身、归尾。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
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
基部凹陷,有短果梗。
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
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
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郁金:1、用药部位:块根。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
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黄精:1、用药部位:根茎。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
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3、功能:补气养阴。
白芍: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红色,气微,味微苦、酸。
3、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白茅根:1、用药部位:根茎。
生药学 常用中药鉴定术语(学生用)
![生药学 常用中药鉴定术语(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87a317964bcf84b9d57bdc.png)
1.(骨)钉指三伏季节采的一种鹿茸上中段部位生出的骨质突起,因呈钉状而称骨钉。
2.GAP3.TLC4.凹肚脐指天麻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形疤痕,称凹肚脐或肚脐眼。
5.包金头——指毛知母的根茎呈扁长形,微弯曲,一端残留有浅黄色的叶基,习称“包金头”。
6.本草——古代指中药,或中药学,或中药学著作。
7.边材指茎木类药材中木材的周边颜色较浅部分。
8.变色9.槟榔纹——10.菜花胆指熊胆仁呈黄绿色,质地酥脆者,称菜花胆。
11.槽子木香指川木香根部有纵槽的半圆柱形个体,称槽子木香。
12.草药——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13.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14.齿轮纹指羚羊角的骨塞横截面四周呈锯齿状与其外的角质层密合,习称齿轮纹。
15.错入组织——指种子的外胚乳不规则地嵌入内胚乳而形成有特殊花纹的错入组织,如肉豆蔻;或者部分种皮连同外胚乳嵌入内胚乳而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
16.大贝指浙贝母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因形大而称大贝。
17.大理石纹指由深棕色的外胚乳与淡白色的内胚乳交错或种皮与外胚乳的折合层错入内胚乳中而成状似大理石样的纹理。
如肉豆蔻和槟榔的种仁的断面。
18.大挺指二杠茸茸体上部较粗壮的主干部分,习称大挺。
19.单门指具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胆黄指产生于胆囊中的牛黄,称胆黄。
21.胆仁指干燥的胆汁,如熊胆。
22.当门子指较大的麝香仁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位于囊口者,称挡门子23.道地药材——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24.等面叶——25.钉角泛指药材表面具瘤状突起的支根,呈圆锥形而尖似角,称钉角,如川乌、附子等。
26.二杠(茸)指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27.发汗又称出汗。
对有些因个大不易干燥或欲使色泽变深、质变柔软的中药,将它们堆积后经一段时间热闷而使其发酵,此过程称发汗或出汗。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附答案(基础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bb8a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7.png)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5题)1、沉香的用法及用量,叙述正确的是A.煎汤,1~5gB.煎汤,2~5gC.煎汤,3~5gD.研末,0.5~1gE.研末,1~1.5g【答案】 A2、不宜与人参配伍的药物是A.乌头B.瓜蒌C.莱菔子D.细辛E.甘草【答案】 C3、罗布麻叶的主产地是A.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B.江苏、浙江、河北等C.西北、华北、东北等D.广东、广西、江苏等E.河北、山东、辽宁、山西等【答案】 C4、中药材性状鉴别通常采用经验鉴别术语,这些鉴别术语言简意赅、好记易懂。
A.白芷B.龙胆C.川芎D.人参E.苍术【答案】 A5、(2016年真题)关于注射剂的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容器应足够透明,以便内容物的检视B.混悬型注射剂允许有可见沉淀,但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C.乳状液型注射剂允许出现相分离,但振摇时应分散均匀D.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标签或说明书应标明其中所用辅料的名称E.注射剂所用辅料中若有抑菌剂,在标签或说明书上应标明抑菌剂的种类和浓度【答案】 C6、为纤维状集合体,体重,质软,纵断面具有绢丝样光泽的是( )A.朱砂B.雄黄C.石膏D.硫磺E.赭石【答案】 C7、强心苷C-17位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显色反应不包括A.Legal反应B.Salkowski反应C.Rayrnond反应D.Baljet反应E.Kedde反应【答案】 B8、属于注射剂调节等渗压的附加剂的是A.碳酸氢钠B.氯化钠C.焦亚硫酸钠D.枸橼酸钠E.依地酸钠【答案】 B9、能与四氢硼钠产生特征反应的是A.二氢黄酮B.5-羟基黄酮C.3-羟基黄酮D.7-羟基黄酮E.异黄酮【答案】 A10、某地区为了解中药材的市场销售、流通情况,由药检部门进行检查,现场抽检一种药材,观察可见该药材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中药材鉴定图典——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中药材鉴定图典——传统经验鉴别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9eb9b2b2af90242a895e5e9.png)
狮子盘头:指条粗的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形如狮子头。
亮银星:系指某些药材的一些成分在表面常常析出结晶,在光照下可见点状闪光。
疤痕:指果实或种子类药材上的种脐,种阜或合点。
姜皮:指天麻的块茎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纵向皱折细纹,形如姜之皮。
皮松肉紧:指部分根类药材的横断面皮部疏松,而木部较为结实。
皮硝:为未经精制的芒硝,杂质多,不可药用。
丝腺环:专指僵蚕的断面,多数有4个亮棕色或亮黑色丝腺环。
母丁香:指丁香的果实,芳香气味稍淡,质量较次。
母根:一般是指根及根茎类药材的主根。
六画
芝麻点:指天麻药材表面所特有的略突起的芽,呈断续排列的小点,排列成横环纹。
肚脐眼:指天麻底部圆脐状的凹疤痕,是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又称“凹肚脐”、“圆盘底”。
条痕: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刻时所留下的痕迹。
沙眼:指根及根茎类药材表面具有的多数圆形孔状凹陷的须根痕点。又称“砂眼”。
灵砂:指以水银、硫黄为原料加热升华而成的人工合成朱砂,又名“平口砂”。成分亦为硫化汞(HgS)。完整者呈盆状,紫色或暗红色,有光泽,质松脆,易破碎而呈大小不等的块状。断面呈纤维状、针状结晶(习称“马牙柱”)。无臭、味淡。
白颈:指蚯蚓头部第14-16环节,颜色呈黄白,为生殖环带。
冬七:指每年11月前后种子成熟后采挖的三七药材。其体形瘪瘦,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次。
冬板:指在冬季宰杀所取的驴皮,供制阿胶用。其质量最佳。
皮:指①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外部;②果实及种子类药材的外皮。常用色泽、粗细、厚薄、松紧来描述“皮”的性状。如山奈“缩皮凸肉”;三七“铁皮”、“铜皮”;黄芪、党参“皮松肉紧”。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4bf572176c175f0e7cd1377a.png)
中药材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圆柱形(黄芪、甘草),纺锤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一、用形象语言表达外形特征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野山参:马牙芦、雁脖芦、枣核钉、铁线纹、珍珠疙瘩蕲蛇:头龙虎口(翘鼻头)方胜纹、佛指甲、连珠斑防风:蚯蚓头川贝:怀中抱月马兜玲: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圆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三楞状佛手:果实如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二、表面枇杷叶的毛,苍耳子的刺,黄连的鳞叶,黄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乌梅的皱纹纹理,苏子的网纹,大黄、首乌的星点、锦纹,天麻的鹦哥嘴、园脐眼、点状环,白芷突起的皮孔和疙瘩状根痕。
三、质地松泡:南沙参泡而松,灯心草、松花粉质轻粉性:山药、天花粉粘性:鲜石斛断面显粘性,天门冬柔润粘性柔润:当归、玉竹柔软润泽油润:具有油性——柏子仁角质:含有多量淀粉加工后糊化,呈半透明——郁金、天麻坚韧:质坚不易折断——丝瓜络、桑白皮十黄九糠的大黄糟皮粉茬的丹皮心儿枯朽的黄芩四、断面菊花心——黄芪车轮纹——粉防己特殊维管束——云锦花纹、星点九节菖蒲:断面白色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6-9个排列成环。
大黄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颗粒状,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
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元胡: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腊样光泽木贼:断面中空,周围有多数圆形小空腔,排列成环。
首乌:断面红棕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环列。
五、味淡——石膏、通草酸——乌梅、山楂、木瓜甘——党参、龙眼肉辛——细辛(麻)干姜(辣)半夏、南星(刺咽)咸——戎盐、秋石苦——龙胆草、鸦胆子、黄连、穿心连五味——五味子粘性——黄精、玉竹、茯苓苦涩——大黄苦而回甜——牛黄吸舌——龙骨、天竺黄涩——五倍子凉——薄荷、冰片砂砾感——大黄六、水试番红花——水浸后,水变金黄色,花不褪色苏木——入热水中,桃红色透明溶液,加酸变黄色;加碱变红色。
中药鉴别术语解释
![中药鉴别术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14aa32b2af90242a895e54e.png)
药物剂量的一般概念无效量;药量过小,不能发挥疗效的用量。
最少有效量;能发挥疗效的最小用量。
常用量;又称治疗量,指能产生药物疗效的用量。
极量;又称最大有效量或最大治疗量,它接近中毒量是人们确定治疗作用与中毒作用的分界点,很小应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是安全范围则安全性愈小,易引起中毒。
超过中毒量可以用引起死的最小用量。
是一个疗程中所用的药物总量。
即一日内不能超过最大治疗的总量。
是指一日内所用药物常用量的总量。
称为维持量。
方剂的分类一,[内经]七方[内经]七方分类是以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情缓急,药味奇偶,多少作为制方依据。
[一] 大方指药味多,或重量大,或作用大,或药味少而药量大的方剂,如大承气汤等[二] 小方指药味少,或重量小,或作用平,或药味多而药量小的方剂。
如小活络丹等。
[三]缓方指对慢性病急治不能速效而采用缓慢平和治疗的方剂。
如甲煎丸等。
[四]急方指对急性暴病,或重危病症采取速治或抢救的方剂,如三物备急丸等。
[五]奇方指用单数药物组成的方剂。
如三拗汤,五苓散等。
[六]偶方指用双数药物组成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
[七]复方指用二个以上方剂合用或加组成的方剂。
如四物汤与四君子汤合用方剂与治法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
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组方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常用的治疗‘八法’[一]汗法本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具有解表,透疹,退肿,消散疮疡等功效适用于外感表证,麻疹,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及水肿在身半以上者[二]吐法本法是运用具有催吐作用的方药,引起病人呕吐,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有害异物从吐排出的功效。
适用于咽喉痰涎壅阻,或顽痰停滞胸膈,或宿食停留胃脘,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之症。
[三]下法本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逐邪下出,的一种治法。
具有排除燥屎,荡涤热邪,逐水消肿,攻下宿食,痰结,冷吉,通导结滞等功效。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58e33ed551810a6f5248682.png)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
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躯干部七棱形,似“瓦楞状”,尾部四棱形、渐细向内卷曲,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的纹理,其断面黄棕色至褐色,中央有一较大的正常维管束中柱,皮部散有异型维管束似云彩状,又称“云纹”。
12.云头鹤颈: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中下部有间隔约2cm的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背部红棕,有纵向排列的17~25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指药材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100例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c507727fd5360cba1adb6d.png)
57.金钱环:某些药材(果实)的花残基周围略呈环状并微突起的圆圈,形似金钱的环形,如香橼、枳壳等。
58.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有密集浅黄色茎叶残痕,形似金包头部。
59.顶手:金银花的花蕾肉质较厚,干燥后较硬,握之有顶手的感觉。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完整版)中药饮片的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2)
![(完整版)中药饮片的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2)](https://img.taocdn.com/s3/m/b2cd734e83c4bb4cf7ecd1e4.png)
紫茉莉
芋
环纹马玲
大九股牛
大理菊
双舌蟹甲草
2 川贝母与伪品 正品有松贝、青贝、炉贝。常见伪品有2种:一是百合科轮贝母的鳞 茎.呈圆锥形,一侧有一条浅纵沟(正品无浅沟);断面角质样,味谈(正 品断面富粉性,味微苦)。二是百合科东贝母的鳞茎,取其小粒,本品由 一枚大鳞叶和小鳞叶抱合而成(正品两枚鳞片大小悬殊,称“怀中抱 月”);鳞茎盘外凸.顶端钝圆,微裂或不裂(正品底圆平、顶尖闭口), 且味苦(正品味微苦)。
中药材的性状、 真伪鉴别
主讲: MUBALAKEL
四、中药饮片及其常见伪劣品的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常见中药材伪劣品的性状鉴别
10、韭菜子与葱子的鉴别
韭菜子性状呈扁卵圆形,表面有明显皱纹,不具有棱线。解部镜下观察整体 表面有鱼鳞状纹理。葱子呈三角状卵形,表面光滑,有1~2 条棱线。解剖 镜下观察整体表面有明显的覆瓦状纹理。 主要区别要点:(1)正品韭菜子性状呈圆形或半卵圆形,表面粗糙有细微的 网状皱纹。混用品韭菜子性状呈三角形扁卵形,表面多光滑,偶有疏皱纹。 (2)显微镜粉末鉴别:正品韭菜子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混用品韭菜子表皮 细胞壁内外突起。(3)显微镜下粉末鉴别:正品韭菜子表皮细胞具纹孔,胚 乳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下皮细胞重叠呈网状。混用品韭菜子、表皮细胞不 具纹孔,胚乳细胞壁不增厚,下皮细胞排列整齐。
10 黄芪及其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 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 面少裂隙,不显纤维性。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特殊名称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特殊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00bcd52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3.png)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特殊名称要记忆各种特殊名称对应的中药的性状鉴别,且同时需要记忆特殊名称指的是中药的那部分结构。
(1)根及根茎类中药:大黄-“星点”(异常维管束)何首乌-“云锦花纹”(皮部4~11异常维管束环列)牛膝-角质样油润商陆-“罗盘纹”(木部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银柴胡-“砂眼”(表面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珍珠盘”(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黄连-“过桥”(有的节间较长,表面平滑如茎秆)防己-“车轮纹”(木部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延胡索-角质样,有蜡样光泽甘草-“菊花心”(形成层明显,射线放射状,皮部偏弯,有裂隙)黄芪-“菊花心”(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人参-根茎(芦头),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不定根(艼)红参-“芦头”、“芦碗”、“艼”,角质样西洋参-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三七-“主根”“筋条”“剪口”白芷-“疙瘩丁”(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散生)当归-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羌活-“朱砂点”(皮部,油润,有棕色油点),羌活:药材分为“蚕羌”和“竹叶羌”;宽叶羌活:药材形态分为“大头羌”和“条羌”川芎-黄棕色小油点(油室),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防风-“蚯蚓头”(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柴胡-北柴胡:断面显纤维性;南柴胡:断面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巴戟天-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桔梗-顶端有较短的根茎“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芦碗”党参-“狮子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川木香-“油头”(根部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川贝母-松贝“怀中抱月”(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青贝: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炉贝“虎皮斑”(表面有的具棕色斑点)知母-“金包头”(毛知母: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2)茎木类中药川木通-绣球藤与小木通区别:绣球藤有“菊花瓣”(大的木质部束外端又被淡黄色的次生射线纹理分为两束)大血藤-“车轮纹”(皮部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3)皮类中药厚朴①干皮:卷筒状或双卷筒状称“筒朴”,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称“靴筒朴”;②根皮(根朴)有的弯似鸡肠称“鸡肠朴”。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b5801cf87c1cfad6195fa772.png)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天麻、川
乌与草乌)。
6、全草类:主要根据花、果实、种子来鉴别真伪。
形状
中药饮片因其来源不同,植物器官不同及炮制方法不同,饮片的
类型有多种,如圆片,有白芷、白芍、泽泻等,长方形片,如葛根、
杜仲等,斜片如黄芪等,条片状,多为皮类药材及叶类药材,如丹 皮、厚朴、枇杷叶等,段状片,多为草本类及细长枝条根,如荆芥、 紫苏、党参、牛膝等,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如五味子饮片, 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 状等,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是饮片 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有具体 规定。
川贝母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厘米, 直径0.3~0.9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 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 “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 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 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如人参、西
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
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 中药饮片表面的颜色与药材质量有关,如黄芩变绿后 质量降低,所以黄芩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紫草色要紫, 乌梅色黑,黄连断面以红黄色为佳。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
表面
饮片的表面可分为周边(即外表面)和切面(即横切 面)。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 饮片的切面大多为横切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 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 的多少等饮片最特征区别不同的品种及易混淆的饮片。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与答案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9e6f1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f.png)
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五倍子的主产地为A.云南西双版纳、广东等地B.甘肃、青海等地C.广东、浙江等地D.四川、贵州等地E.福建、河北等地【答案】 D2、金银花的抗菌活性成分为A.咖啡酸B.羟基桂皮酸C.阿魏酸D.绿原酸和异绿原酸E.芥子酸【答案】 D3、商陆横断面具有的性状鉴别特征是A.云锦状花纹B.朱砂点C.罗盘纹D.星点E.金井玉栏【答案】 C4、沉降性药所示的功效是A.潜阳B.发表C.祛风D.涌吐E.开窍【答案】 A5、中药材性状鉴别通常采用经验鉴别术语,这些鉴别术语言简意赅、好记易懂。
A.党参B.知母C.防风D.天麻E.大黄【答案】 D6、借助油相对药物分子的扩散产生屏障作用而缓释的是( )A.膜控包衣型B.渗透泵型C.乳剂分散性D.注射混悬液型E.骨架分散型【答案】 C7、软胶囊囊壁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A.1.0:(0.2~0.4):1.0B.1.0:(0.2~0.4):2.0C.1.0:(0.4~0.6):1.0D.1.0:(0.4~0.6):2.0E.1.0:(0.4~0.6):3.0【答案】 C8、相恶配伍产生的作用是A.协同作用B.拮抗作用C.产生毒性D.减少耐受性E.增加吸收【答案】 B9、利用铁屑与醋酸反应所产生的热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是A.锭剂B.熨剂C.条剂E.线剂【答案】 B10、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A.商代前B.春秋战国至宋代C.金元明时期D.清代E.现代【答案】 C11、有甜味A.甘草酸B.甘草次酸C.A及B两者均有D.A及B两者均无【答案】 A12、属于无菌制剂的是A.汤剂B.酒剂C.注射剂D.酊剂【答案】 C13、(2021年真题)关于散剂量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除另有规定外,儿科用散剂应为极细粉B.含有毒性药多剂量包装的内服散剂应附分剂量用具C.除另有规定外,含挥发性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存D.除另有规定外,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检查装量差异E.除另有规定外,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应检查最低装量【答案】 C14、属于异喹啉类的生物碱是A.麻黄碱B.槲皮素C.小檗碱D.东莨菪碱E.青蒿素【答案】 C15、(2019年真题)海马具有的性状鉴别特征是A.瓦楞身B.方胜纹C.乌金衣D.通天眼【答案】 A16、切面微红,有明显环纹的是A.狗脊B.姜黄C.石菖蒲D.浙贝E.天麻【答案】 C17、(2015年真题)某男,60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完整版)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完整版)中药材的性状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33da0c61e009581b6ad9eb2c.png)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来的宝贵经验。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园柱形(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
—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芦碗紧密排列、边缘齐棱如马牙)、灯草芯、枣核(不定根生于芦头上,中部较粗,多下垂,形如枣核),铁线纹、落肩膀、细结皮(紧皮细横纹)、少数腿(人字腿)、珍珠须(尾上小疙瘩——珍珠点,疙瘩须)。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只留一新月形的部分在外,称怀中抱月)。
其它如马兜铃状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园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之楞状;佛手果实具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
所观察药材应是完整之品。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必须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的常见药材进行测量,大的用cm(厘米),细小的用mm(毫米)表示。
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长x直径;鳞茎称高x直径;皮作长、宽、厚;种子作长、宽或直径。
大小的测量,主要用于特殊商品的分等、分级。
3、色泽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
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
2021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07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用术语(2套)
![2021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07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用术语(2套)](https://img.taocdn.com/s3/m/4d602e15c8d376eeafaa3138.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07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用术语:植物部分1)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3)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6)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党参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2)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4)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5)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17)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18)戴斗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束残存),故有“漏芦戴斗笠”之称。
19)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20)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21)龙头风尾:指用幼嫩铁皮石斛做成的“枫斗”,呈扭曲螺旋状,通常有2~4个旋纹,茎基残留短须的称“龙头”,茎梢较细的部分称“凤尾”,故称之为“龙头凤尾”。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483166f9cc175527062208cf.png)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枯燥根和根茎.【产地】主产于云南文山、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C 多系栽培,以云南产者为地道药材.【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 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内撞至外表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 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外表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别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①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 “竹节三七〞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④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 “血三七〞⑤姜科植物姜三七的根茎.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参加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 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冬虫夏草【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枯燥复合体.【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区.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亦产.【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抱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枯燥.【性状鉴定】:它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由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1.虫体似蚕;外表深黄色至黄棕色,有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全身有足8对叶部4对较明显.2.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3.子座细长圆柱形;外表深棕色至棕褐色, 有细纵皱纹, 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4.气微腥,味微苦.化学成分:含核昔类:如腺昔等;粗蛋白〔水解得多种游离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麦角雷醇;虫草多糖;生物碱等.【成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常见的混淆品:①蛹草的枯燥子座和虫体,习称北虫草.寄主常发育成蛹才死亡,故虫体为椭圆形的蛹. 其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橙黄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②亚香棒虫草,其虫体似蚕,外表类白色,去掉菌膜呈褐色.子座单生或分枝,外表黑色,有纵皱或棱.气香,味微咸核〕或淡〔子座〕.③凉山虫草,其虫体较冬虫夏草粗大,外表棕褐色,被锈色绒毛.子座细长,头柄无明显区别.常见的伪品: ①地蚕的块茎,虫体呈梭形,略弯曲,外表淡黄色至棕褐色, 环纹3〜15条,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稍有纵皱纹,断面白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纹,无子座.②机制虫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其外表显黄白色,虫体环纹明显,断面淡白色,体重,粘牙;遇碘液显蓝色.麝香【来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产地】主产于西藏、四川及云南等省,野生或人工养殖.【采收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或剖开香囊,取其分泌物, 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由麝香仁,阴干或用枯燥器密闭枯燥.【性状鉴别】1.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为棕褐色的革质皮,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央排列, 中间有1小囊孔,直径约2〜3mm.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中层皮膜呈棕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银皮〞、“云皮〞〕,内含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和银皮.质较柔软,有特异香气.2.麝香仁质柔软,油润,自然疏松,无棱角,习称“子眼清楚〞.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称“黄香〞,棕褐色或黄棕色.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经验鉴别】针刺:取毛壳麝香用槽针从囊孔插入,应涩针而不顶针. 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槽内麝香仁应有逐渐高生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手搓:取麝香仁置手中,加水湿润,手捏之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结块.火试:取麝香仁少许于珀端中灼烧,初那么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灰烬白色,无毛、肉焦臭,无火焰、火星.鹿茸【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产地】花鹿茸:吉林、辽宁、河北.马鹿茸:东北、内蒙古〔东马鹿茸〕,新疆、青海、四川〔西马鹿茸〕【性状鉴别】1、花鹿茸:锯茸,二杠茸:一个侧枝,主枝称大挺,侧枝称门庄;锯口外围无骨质.三岔茸:二个侧枝,主枝较长, 茸毛稀疏,下部有纵棱筋和突起小疙瘩〔骨钉、骨豆〕 .砍茸:带脑骨、二茸相距约7cm,脑骨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名“虎牙〞2.马鹿茸形体粗壮、毛茸青灰.单门:一个侧枝;莲花:二个侧枝;三岔:三个侧枝;四岔:四个侧枝花鹿茸片:角尖称“血片〞、“蜡片〞,黄白色,半透明,外围无骨质,质坚韧;中上部“蛋黄片〞 ,粉白至浅棕色,中间蜂窝状,外皮无或略具骨质;下部“老角片〞.马鹿茸片:“血片〞外表灰黑色,半透明,微显光泽,质坚韧;“粉片〞老化,〔外表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无或略具骨质,质坚脆.牛黄【来源】牛科动物牛枯燥的胆结石.【产地】主产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等地.【采制】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生, 除去外部薄膜,阴干.【性状鉴别】外形呈卵形、类球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小者如粟豆,大者如鸡子〕.外表黄红色至棕黄色,稍有光泽. 有的有“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水试:牛黄置冷水中,可吸水变潮湿而不变形,且不易溶化;假设迅速膨胀崩解,那么为伪品.另外正品牛黄取少量粉末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那么指甲染黄不易擦去〔桂甲〕. 【成分】主要含胆色素,其中主要是胆红素及其钙盐.西红花【来源】为莺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枯燥柱头【产地】主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及前苏联中亚西亚一带.我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有栽培.【采收加工】开花期晴天的早晨采花,摘取柱头,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或40~50 C烘干,或在通风处晾干.【性状鉴别】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o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洁的细齿状,内方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带有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入水那么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可见橙黄色色素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金黄色而非红色, 花本身不褪色,无沉淀o。
中药材常用经验鉴别方法
![中药材常用经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6b00335acfa1c7aa00cc77.png)
一、常用经验鉴别方法经验鉴别就是用眼看、手摸、耳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确定其真伪优劣、产地、规格等,这些方法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工作者鉴别药材经验精华的总结,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它是从事中药经营、采购、验收、保管、鉴定、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
1、眼看眼看就是凭借人体的光学感受器——眼,看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从而判定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性状一般是固定的,如圆柱形、方锥形等等。
如炉贝母呈圆锥形,平贝母扁球形;天麻长椭圆形,假山麻紫茉莉根呈圆锥形。
有些品种老中医师鉴别时使用的语言很形象,如防风的根茎部分称为“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这些形容既简单又生动,易懂易记。
在观察外形时,有些叶、草、花类药材很皱缩,可用温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平观察。
如参叶、金钱草、凌霄花等。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值。
例如黄芪、党参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枸杞有大有小,乌药片有厚有薄等。
(3)表面;药材的表面特征各异,尽管是同一品种也常因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等因素,表面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光滑、根痕、粗糙、皮孔、皱纹等。
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节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天麻与假天麻紫茉莉根,天麻表面有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紫茉莉则无。
(4)颜色: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是较固定的,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玄参、生地色要黑,红花要红,山药要白,青黛要深蓝,紫草要紫,蒲黄、黄连、松花粉要黄,如果加工不好、贮藏不当,就会改变药材的固有颜色,降低药材的质量。
如黄芩变绿不能药用,构杞因保管不善由红变黑,牛膝变黑等。
在观察颜色时,药材应干燥,不应在有色光下进行。
在描述药材颜色时,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还应说明以哪一种色调为主。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模板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947e3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2.png)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模板
1.当归
1.外观:当归呈长圆柱形,单株长约20厘米,直径约0.2厘米。
表
面呈深棕色,皱纹明显且纵向呈红褐色,质地柔韧易折断,断面纤维状。
2.气味:当归具有浓郁的特殊气味,有时带有一些苦味。
3.性味:当归味辛、甘、苦、温。
入肝、心、脾经。
2.枸杞子
1.外观:枸杞子外观呈长而细的卵圆形,长约0.5厘米,直径约0.3
厘米。
表面光滑,呈亮红色或暗红色,有时有一些黄色斑点,质地柔软。
2.气味:枸杞子具有淡淡的香气。
3.性味:枸杞子味甘、性平。
入肝、肾经。
3.川芎
1.外观:川芎为圆锥形状,单株长约20厘米,直径约0.2厘米。
表
面呈暗棕色或深棕色,皱纹明显而有光泽,质地柔软,易折断,断面均匀。
2.气味:川芎具有浓郁的特殊气味。
3.性味:川芎味辛、苦、辣、温。
入肝、脾、心经。
4.白芍
1.外观:白芍为圆球形状,直径约0.5厘米。
表面呈黄白色,有时有
一些红棕色的斑点,质地柔韧。
2.气味:白芍具有淡淡的香气。
3.性味:白芍味苦、酸、涩、凉。
入肝、脾经。
这里只是介绍了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模板,实际上每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状特征。
在进行性状鉴别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鉴别,如显微镜鉴别、化学鉴别等,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14d0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f.png)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外观鉴别1. 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不同的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2.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气味、味道、质地、断面等性状,在鉴别中药材时,可以通过这些性状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二、中药材理化性质鉴别1. 中药材的水分含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也是中药材鉴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中药材的灰分含量:中药材的灰分含量是指中药材在800℃下灼烧后的残渣量,是中药材纯度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3. 中药材的溶解性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溶解性、酸碱度等理化性质,这些理化性质可以根据药典或标准来进行判断。
三、中药材组织结构鉴别1. 中药材的维管束: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观察,不同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也各有特点。
2. 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也是中药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细胞形态可以进一步判断中药材的品质。
四、中药材成分鉴别1. 中药材活性成分的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鉴别。
2. 中药材毒性成分的鉴别:对于有毒的中药材,需要进行毒性成分的鉴别,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五、中药饮片的鉴别1. 中药饮片的外观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的鉴别。
2. 中药饮片的理化性质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理化性质的鉴别。
3. 中药饮片的成分鉴别:对中药饮片进行有效成分的鉴别,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总结:中药鉴定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别。
只有通过系统的鉴别和分析,才能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篇总结的中药鉴定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
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45.
46.佛指甲:蕲蛇末端的三角形深灰色角质的鳞片。
47.怀中抱月:松贝的大瓣鳞叶如心形,小瓣在大者之中,露出“新月形”。
48.沙眼:根类药材表皮上中央部分凹陷的圆形突起,如银柴胡。
49.鸡爪连:黄连根茎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味如连。
50.鸡肠朴:厚朴的根皮呈单筒状,常弯曲,形如鸡肠。
51.鸡骨常山:常山的根质地坚硬,形如鸡骨状。
52.鸡头黄精:黄精的根茎略呈圆锥状,形如鸡头。
53.岗纹:泽泻的块茎表面呈环形纹理突起。
54.串珠状:根茎类药材状似串起来的珠子,如甘遂。
55.金心玉兰:药材的横切面皮部白色,木质部淡黄色,恰似金玉相映,如桔梗。
56.金盏银盆(金盏银盘):指黄芪的横切面皮部淡白色,木部黄色。
57.金钱环:某些药材(果实)的花残基周围略呈环状并微突起的圆圈,形似金钱的环形,如香橼、枳壳等。
58.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有密集浅黄色茎叶残痕,形似金包头部。
59.顶手:金银花的花蕾肉质较厚,干燥后较硬,握之有顶手的感觉。
60.罗盘纹:根类药材断面的多轮环状花纹,形似罗盘纹理,如商陆。
61.虎皮斑:炉贝表面具棕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纹。
62.枣核芋:人参芦头上生长的不定根,粗短而两头尖细,形似枣核状。
63.青翘:连翘表面绿褐色,多不开裂者。
64.狮子头:某些根及根茎药材头部臌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似狮子头部,如银柴胡、三七等。
65.冒槽:用特制槽针插入麝香囊内,转动槽针,抽出槽针时可见香仁先平槽,然后冒出槽面的现象。
66.珍珠盘:鹿角的基部盈状突起,形似珍珠。
67.珍珠须:野山参须根上的点状突起,形似珍珠。
68.珍珠疙瘩:合欢皮表面密生的棕色或棕红色的椭圆形横向皮孔。
69.亮银星:药材断面在光照下可见的点状亮星,多为药材成分的结晶,如厚朴。
70.挂甲:少许牛黄用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且经久不退。
71.透甲:将牛黄用水调和后,均匀地涂于指甲上,清凉透入指头。
72.星点: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髓部有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的小点状纹理,形似小星,如大黄。
73.将军肩:朝鲜红参的芦头与参体连接处,平直而不凹陷。
74.铁线纹:野山参的主根上端有细而深的环纹线。
75.胶口镜面:白僵蚕的断面平坦,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棕黑色,光亮,内有四个亮圈(丝腺环)。
76.通天眼:羚羊角对光透视,角内的中心有一细孔直通顶端。
77.宽肩膀:野山参的根茎顶部较宽且丰满,形似肩膀。
78.起筋:梅花鹿茸的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
79.涡纹:马宝的剖面呈旋涡状层纹。
80.蚯蚓头:药材根头部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部,如防风。
81.黄马褂:人参表面皱纹较细,上部呈土黄色。
82.菠萝纹:海龙体表具有突起的花纹图案,类似菠萝表面的钉纹。
83.菊花心:药材横切面的细密放射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如甘草。
84.银皮:麝香囊内皮层灰白色的薄的皮膜。
85.铜皮铁骨:三七表面黄亮似铜色,中心呈铁灰色,质地坚硬如骨。
86.堆花芦:生长时间较长的野山参芦头中部,芦碗渐密,四面环生,形似堆花。
87.棕眼:根茎类药材表面密集的窝眼点,如半夏。
88.筋脉点:根及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的棕色或灰白色点状纹理,如天花粉。
89.落肩膀:野山参根上端较阔的部分逐渐下落,不平整。
90.雁脖芦:野山参芦头细长,呈螺旋状,上部扭曲,形似雁的脖子。
91.翘鼻头:蕲蛇头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
92.锦纹:某些根茎类药材的横切面上有许多星点和黄色或棕红色的纹理,相互交错如锦状。
如大黄。
93.靴朴:厚朴的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形似靴口状。
槟榔碴:大黄的切面显示出的红白相间纹理。
94.
95.缩皮凸肉:指山柰的横切面的外皮收缩,中部(肉质)鼓凸。
96.蝴蝶芦:朝鲜红参的芦头大而坚实,芦碗明显,常呈双芦,形如蝴蝶。
97.鹦哥嘴:天麻一端残留的棕红色干枯的芽,形似鹦哥嘴。
98.蟋蟀纹:朝鲜红参表面呈棕红色、土黄色或棕褐色,参体有细皱纹,形如蟋蟀纹理。
99.糙皮:药材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粗皮易成片状剥落,如地骨皮。
蟹壳黄:瓜蒌皮表面皱缩均匀,橙黄色,形如蒸熟的螃蟹壳。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