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对我国当前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标签::中药资源;中医药性状;鉴定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

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在市场上的中药材良莠不齐,一些中药材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

中医药鉴定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药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按照国家药品标准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本文从中药的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予以探讨。

1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

[1]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1.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1.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

鳞茎的地下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如百合、川贝母等,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

如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滑、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

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习称“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地道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1.1.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

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

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

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3-中药的鉴别

3-中药的鉴别

§2
显微鉴别
二、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别 1.部分组织不完整:
地骨皮--去心--饮片缺少木质心--木质部不得检出
2.炮制后组织结构、细胞特征、排列产生差异 3.既可鉴别饮片真伪,又可鉴别生熟及炮制程度 。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一)、定义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制剂中原中药饮片的组织碎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特点
1 制剂中各饮片及辅料相互影响,需要适当预处理。
2.制备方法不同,选择药材在制剂中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1) 散剂、胶囊剂:粉末装片或透化后装片; 2)片剂 水丸 糊丸 乳钵研成 水蜜丸 粉末,取粉 锭剂 末装片 3)蜡丸 加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搅拌,倾去溶剂,反复处理 蜡质再装片检视。 4)需解离装片的: (1)氢氧化钾片(2)硝铬酸法(3)氯酸钾法
物理常数:折光率、旋光度、相对密度等
§2
(一)、定义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法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 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 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 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种鉴别 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 片。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6.质地
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坚硬、松软、致密、黏性、粉性等。
7.气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8.味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教育管理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摘要:介绍了中药鉴定的程序,从形状鉴定、大小鉴定、颜色鉴定、表面特征鉴定、质地鉴定、断面特征鉴定、气味鉴定、水试法鉴定、火试法鉴定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性状鉴定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

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

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一)选取样本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

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

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

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

中药鉴定学重点

中药鉴定学重点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性状鉴定: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单的鉴定方法,来鉴定药材的外观性状。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

道地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过桥:指黄连根茎中具有较细长且光滑如茎杆的节间. 含晶纤维:晶鞘纤维,是指纤维束与其周围含草酸钙方晶的薄壁细胞的复合体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鹦哥嘴:兰科植物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干枯芽孢云头:指白术根茎顶端下陷的圆盘状茎基或芽痕,与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较大瘤状突起形成的云朵状内生韧皮部:指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朱砂点:指药材横断面上的棕红色麻点,色如朱砂主要是油室及其分泌物木间韧皮部:(木间韧皮部)是异常构造,指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由维管束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形成的较稀疏,颜色不一的车轮状纹理芦头:人参的根茎主根顶端短小的根茎,顶端横生皱纹的部位三生构造:所谓三生,是相对于初生和次生而言的。

简单的说,在正常维管形成层以外产生的形成层称为副形成层或额外形成层,进行三生生长,分别向其内外两侧产生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但均以木薄壁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为主. 木间木栓: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柱带,称为木间木栓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有些药材在受潮,变色, 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均称为”走油”错入组织: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错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镶嵌状的组织,称之为错入组织。

金井玉栏:药材横切面上,外圈(皮层和韧皮部)白色,中心(木质部或包括髓部) 黄色或淡黄色,如桔梗,黄芪,板蓝根. 中柱:指内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暗红橙色的星芒状小点,由异常维管束形成.分枝纹孔:指于潜术、白术根茎下部两侧膨大的部分,似“云头”状后生皮层: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

中药质量性状检查[整理版]

中药质量性状检查[整理版]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网上自修项目(第二期)中药质量性状检查药材的检验方法是很多的,总括而论可分为两类,即感官鉴定法和理化鉴定法。

前者主要是借助于感觉器官如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来分别鉴定的方法;而后者则必须采用各种仪器和化学试剂来进行品质鉴定。

感官鉴定法简便易行,如眼看、牙咬、手摸、鼻闻、舌尝、耳听等,是可以直接判断药材品质好坏的一种方法,是我国药材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检验结果虽不太准确,而且各人经验不同,有其一定的主观性;但是方法简单、迅速、方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根据药材的外观、大小、色泽、气味、硬度、水分、混杂物等,就可以迅速地确定药材的品质,因此,迄今在药材检验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药材检查的一般要求药材在出入库及储藏时,可根据下述几方面进行检查。

(1)药材出入库时应检查箱(或捆、包、袋、筐等)外的标志或标签的记载是否相符或完整,如品名、规格、数量、采集地或加工厂、生产日期、毛重、净重、出入库日期、批号等。

(2)外包装有无松散、破漏、油渍、水渍、潮湿、虫蛀等现象;内层防潮衬纸及内包装有无破碎、渗漏等。

(3)药材的含水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4)药材上有无霉斑、虫蛀、鼠咬、破碎、潮湿以及发散霉味或异臭等现象。

(5)药材的堆垛是否符合药材的性质和包装,堆垛是否程固,药材是否受压损坏等。

(6)药材储藏中是否有异常的变化,如发热、发霉、生虫及受潮等;外观是否有改变。

(7)季节气候的变化及库内温度、湿度的变动情况如何,是否对药材的含水量有影响;库房的密闭干燥程度是否合适等。

对于上述几方面,在检查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即应及时进行防治,以保障药材在保管期中的安全。

二、药材品质的感官检查(一)感官检查项目药材检验员或仓库保管员在收货或鉴定药材质量时,经常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检查药材的外观、大小、色泽、气味、含水量、破碎和杂质等。

1.外观用肉眼或放大镜来观察药材的外表形态、特征、大小、长短、厚薄和质地、色泽等。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作者: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19年第06期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

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

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一)选取样本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

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

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

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

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细心对比样品,并详细记录鉴定的结果。

(三)记录检验结果鉴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及结果的记录应详细完整,不得有涂改痕迹。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一一全草类中药细目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要点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一)性状鉴别全草类中药的鉴别,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草本茎时,一般按茎的形状、粗细、颜色、表面特征、叶序、花序、横断面、气、味等顺序进行。

止匕外,鉴别过程中,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全草类中药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观察时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及排列方式区别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茎一般没有周皮,由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表皮多由1列扁平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常有角质层、气孔、毛茸、蜡被等附属物;皮层主要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具叶绿体,故嫩茎呈绿色,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分布在棱角处或呈环排列;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向内是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观察时应注意厚壁组织、结晶体及分泌组织等的有无及其特征。

3.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时,一般应注意观察茎叶的表皮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花粉粒等特征;带有根及根茎者还应注意淀粉粒、导管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要点来源(24种)要点性状鉴别1.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 (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裂片3 (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
别药材,这些方法包含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

性状鉴定包括以下内容:
1.形状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叶和花类药材多皱缩,须先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2.大小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得出比较正确的药材的大小数值,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3.颜色药材的颜色各不相同,药材的色泽一般应在日光下观察。

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大部分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二种色调组成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

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毓松、致密、黏性或粉性、角质样等特征。

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

6.折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

应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等。

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鉴别药材。

7.气利用药材的特殊香气或臭气鉴别药材,如麝香。

对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8.味是口尝药材的实际滋味,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药材的味感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如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尝药时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尝味时要取
少量在口里咀嚼约1分钟,使舌头的各部分都接触到药液。

对有强烈刺激性和有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9.水试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

10.火试是利用药材在火烧时,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的方法。

如沉香点燃则香气浓烈。

以上所述,是药材性状鉴定的基本顺序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