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3课 古诗三首 教案(部编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3课 古诗三首 教案(部编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三首古诗分别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以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些古诗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话对古诗进行简要的翻译和解释;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通过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通过古诗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2. 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才能较好地领会。

3. 学生对于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古诗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尝试用自己的话对古诗进行简要的翻译和解释。

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哲理,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学习目标】1.会写“侯、皎”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评价任务】1.会写“侯、皎”等8个字。

(针对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针对目标2)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针对目标3)【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评价任务】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针对目标1)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针对目标2)3.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针对目标3)【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兴趣1.回顾以前学过的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并说说相应的节日习俗。

教师提出要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讲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对应的习俗?预设1:《元日》相关的节日是春节,春节的习俗是: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预设2:《清明》相关的节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是扫墓。

预设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关的节日是重阳节,相关的习俗是登高、插茱萸。

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一起去了解故诗中的节日习俗吧。

3.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寒食,学生齐读诗题。

二、学习古诗《寒食》(一)理解诗题,走进作者1.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预设1: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

教师介绍: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

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

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3.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了解并掌握《十五夜望月》和《寒食》所描绘的景象与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感受古人对不同节日所寄予的情怀,感受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学习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寒食节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韩翃的《寒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解诗题,知作者。

(课件出示介绍,寒食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初读诗文,词清句通1.自由诵读,扫清字词障碍。

2.结合注解,疏通诗意。

3.圈注勾画,标注疑点。

4.朗读抽查后,教师范读。

5.讲解诗文。

(1)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指皇城里的柳树。

句意: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时皇城里的杨柳被春风吹弯了腰。

(2)课件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句意: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蜡烛燃起的轻烟随着传送的队伍飘散进了权贵豪门的家。

三、品句赏诗1.指名朗读第一、二句,想一想:(1)起句写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起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眼中。

写出了整个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2)“无处”能换成“处处”吗?“飞”字写出了怎样的感觉?不能。

“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春意浓郁,笼罩全城的景象。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而是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既避免了一般性的概括,又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3古诗三首这三首诗分别写了我国古代的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传统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独特迷人的风光。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诗中的乞巧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这首诗借民间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见的故事,表现了织女对牛郎绵绵不绝的思念,反映了汉末战乱使民众陷入长期夫妻分离的痛苦生活之中的现实。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年级的学生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定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学生虽然对此了解有限,但探究古人过这些传统节日时会有哪些活动,还是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1.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寒食节、乞巧节、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将课外的大量文化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3.对于新学的古诗来说,吟诵是教学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4.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并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轻松理解诗意。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借助插图和注释,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文化内涵。

重点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诵读和赏析,体会叠词的精妙运用。

3.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寒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XXX: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XXX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优质教案:课题:《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江雪》、《相思》、《登鹳雀楼》三首古诗;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教学重点:背诵和理解三首古诗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有更深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2.展示巴山夜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思考。

二、呈现(10分钟)1.出示《江雪》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师生共同探究《江雪》的意象和意境;3.师生一起背诵《江雪》。

三、解读(15分钟)1.展示《相思》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师生共同探究《相思》的主题和意境;3.师生一起背诵《相思》。

四、创新(15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诗歌,要求表达自己对美的感知;3.学生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和分享。

五、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三首古诗;2.分享学生创作的诗歌;3.鼓励学生多欣赏诗歌,多创作诗歌。

创新教案:课题:《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江雪》、《相思》、《登鹳雀楼》三首古诗,感受其中的美;2.表演古诗,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3.进行创意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旨教学难点:进行创意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用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美;2.与学生分享古诗中对四季美的描写。

二、呈现(15分钟)1.出示《江雪》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分角色,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江雪》;3.观看表演,评价并探究表演如何呈现诗歌的意境。

三、解读(15分钟)1.展示《相思》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学生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如舞蹈、朗诵等表演形式,并进行小组表演;3.观看表演,评价并探究表演如何呈现诗歌的意境。

四、创新(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将自己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写成一首诗歌;2.学生自由选择表演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表演;3.观看表演,评价并探究学生的表演和创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欣赏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凉州词》和《秋夕》三首古诗。

2. 理解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3. 学习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欣赏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古诗的阅读方法和欣赏技巧,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感知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探究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欣赏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内容:三首古诗的题目、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欣赏技巧,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准确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含义,掌握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 体会不同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启一场古诗之旅啦。

古诗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每一首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呢。

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古诗三首,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5分钟)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3分钟)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错。

2. 理解字词,疏通诗句(8分钟)结合课下注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例如:“XX”这个词啊,在古代是这个意思,现在咱们可能不这么用了,就像穿越到古代去和古人对话一样,得搞清楚他们的用词习惯。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

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释进行补充和纠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句。

3. 体会意境,感悟情感(4分钟)教师通过描述一些画面或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比如说:“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站在XX地方,眼前是XX景色,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高兴呢,还是有点忧愁?鼓励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依据。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15分钟)按照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步骤,进行第二首古诗的学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让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侯”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通过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学习,让学生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知诗人,解诗题。

1.同学们,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节前一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穿梭机,去看一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吧!(板书:寒食)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课件1: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后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

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较有名。

有《韩君平诗集》。

二、明诗意,感情读。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画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板书:春城飞花东风御柳)(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不能。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是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无处不飞花”这个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4)教师小结。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眼中。

“春”是自然季节,“城”是人间都邑,两者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暮春时节的典型画面,诗人抓住这一画面,写出了春意浓郁,笼罩全城的意境。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新课导入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

请欣赏: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3.〔回忆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的引领知识与才能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拟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老师参考〕初读诗歌,模拟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2.检查字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设计
?板书设计
第 3 课时
《十五夜望月》 ?课时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 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 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板块四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 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3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2.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 “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 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 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 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 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 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 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 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 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 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 层深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通过朗读、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哲理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

通过古诗的学习,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1. 知识与技能:a.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登高》、《春夜喜雨》、《望庐山瀑布》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理解古诗中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b.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包括韵律、对仗、意境等方面的知识。

c.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a. 通过朗读、背诵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b.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语言特色。

c.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的创作或仿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简要介绍今天所要学习的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让学生跟随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及其含义。

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对每首古诗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与古诗主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以巩固所学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内容包括《宿新市徐公店》、《春日》、《江南春》。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3. 理解诗意:结合课文注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以《宿新市徐公店》为例,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讲解平仄、对仗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春日》和《江南春》中的韵脚,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6. 感悟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8. 课堂拓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2. 板书内容:《宿新市徐公店》:韵律特点、意境美《春日》:韵脚、意境美《江南春》:韵脚、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

2. 答案示例:例:《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古诗的韵律特点和意境美。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新课导入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

请欣赏: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3.(回顾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教师参考)初读诗歌,模仿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2.检查字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的含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创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含义。

(2)理解《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古诗《泊船瓜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王勃,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

2.学习《泊船瓜洲》(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瓜洲美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3.学习《游园不值》(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游园不值”为主题,进行讨论或写作。

4.学习《江上渔者》(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江上渔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欣赏大自然。

6.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古诗。

(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创意改编,如绘画、写作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为《静夜思》、《夜雨寄北》和《己亥杂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翻译、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原因,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诗句:教师逐句解析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4. 体会诗人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背诵古诗:学生齐背、分组背,巩固所学知识。

6. 欣赏古诗: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7.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8.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诗句:分行列出三首古诗的诗句,重点突出诗句的含义。

3. 作者及创作背景: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4. 思想感情:总结三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韵律美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搜集其他古诗,与同学分享交流,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了古诗的韵律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

(板书:寒食)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

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第一大祭日。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侯”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

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春晓》、《夜泊牛渚怀古》、《闻鸡起舞》的内容和意境。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运用修辞手法的特点。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学习古诗的韵律。

2. 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以及相关的资料。

2. 准备多媒体设备,准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为学生准备乐器,如铃铛、拍子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可以用音频的方式播放《春晓》这首古诗,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古诗的声音和意境。

2.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春天的场景,让他们谈谈自己在春天看到的各种景象。

Step 2 学习古诗《春晓》(15分钟)1. 让学生依次朗读《春晓》这首古诗,并解读古诗的内容。

2. 分析古诗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比如叠词、对仗和拟人等。

3. 学生可以分组朗读古诗,并进行角色扮演。

4.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首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Step 3 学习古诗《夜泊牛渚怀古》(20分钟)1. 学生可以先独立阅读《夜泊牛渚怀古》这首古诗,并选择自己觉得好的词句。

2. 根据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并进行比较。

Step 4 学习古诗《闻鸡起舞》(20分钟)1. 让学生朗读《闻鸡起舞》这首古诗,并让他们简要解读古诗的内容。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古诗的内容翻译成现代的语言。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鸡鸣能让人有起舞的欲望。

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几首古诗的理解,创作自己的小诗。

2. 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创作,如编写幻灯片、制作视频等。

Step 6 总结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心得体会,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
2
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
3
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

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板书设计: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具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