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途径选择
中国-东亚自由贸易区研究综述
关键词 : 自由贸易区;F I D ;贸易转移 ;贸易转移
当前 ,经 济全 球化 和 区域 经
等 等。 黄阳坚 、 田伟 ( 0 9)、 20
亚 F A的 建 立 给 成 员 国 既 带 来 T
济 一体 化并 行发 展 ,成 为 当今 世
一
主 要 归因 于 要素禀 赋 的 重叠 性 ,
结 果 显 示 , 中国和 东盟 五 国进 出 口贸 易都从 C T AF A中获 利 。刘 咏 蓓 ( O 2 1 O)将 中 国加 入 C T AF A
后 的 福 利 水 平 提 高 归 因 于 贸 易 创 造 效 应 高 于 贸 易 转 移 效 应 。 薛 敬 孝 、 张 伯 伟 ( 0 )对 东 盟 、 2 4 0 中 、 日、 韩 不 同 组 合 的 自 由 贸 易 安 排 的 经 济 、 贸 易 效 应 进 行 有 益 的 探 讨 ,发 现 绝 大 多 数 自 由 贸 易
Kadj (2 n 005 )、 KOk Ye 和 Oh
在 平均 关 税税 率 的 降低 基础 上 , 它们 认 为关税 税 率 的降 低 ,很 大
程 度 上 降 低 了成 员 国 贸 易 的 成
本 ,促 进 域 内 贸 易 的 增 长 ,但 是
( 0 7 )、 P 《 0 7 、 张 丽 2 0 a k2 0 ) r
谈 判阶段 的 自贸 区有6 ,处于联 个 合研究 阶段 的有3 个。和 东亚各 国
建 立 F A不 仅 是 中 国 政 府 的 发 展 T 的 战 略 重 点 , 同 时 也 成 为 学 术 界
他们 的研 究主 要 建立 在理 论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缺 乏 定 量 分 析 。 C i ha
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以东亚地区为例
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以东亚地区为例引言自由贸易区作为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机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围绕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未来走向。
自由贸易区的定义与分类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经济体在特定地区内通过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实现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的经济合作机制。
根据其成员范围和合作程度的不同,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区域自由贸易区和全球自由贸易区。
区域自由贸易区是指由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组成,其成员间实行零关税或降低关税的贸易安排。
而全球自由贸易区则是超越地理范围,涵盖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目标在于消除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壁垒。
鉴于本文以东亚地区为例,下文将主要关注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自那时起,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并探索实现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途径。
以下是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主要现状:1. 早期合作举措早在1989年,东盟成员国就开始推动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盟自由贸易区于1992年正式成立。
该自由贸易区以取消关税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强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由东盟及其与东亚地区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RCEP旨在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加强经济合作和促进投资,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中国首个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区。
CAFTA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并为双方开放市场。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困境分析
2 0 年 1 月 4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 02 1
签 署 了 《 国与 东盟 全 面 经 济 合 作 框 架 协议 》 标 志 着 中 国 . 中 , 东
1 9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 成 为 东 亚 区 域 合 作 的加 速 器 。 盟 建 立 自由贸 易 区 的 进 程 正 式启 动 。 后 分 别 于 2 0 9 7年 此 04年 、0 7 2 0
之8 0年 代 中 国 的 改 革 开 放 以 及 东 盟 各 国也 纷 纷 推 行 改 革 , 扩
( 东 盟 一)
东 盟 , 东南 亚 国家 联 盟 ( E N , 即 AS A ) 其前 身 是 马来 亚 ( 马 现
大 对 外 开 放 水 平 , 亚 区 域 贸 易 不 断增 长 , 逐 渐 形 成 了 以 日 东 且 来 西 亚) 菲 律 宾 和 泰 国于 16 年 7月 3 、 91 1日在 曼 谷 成 立 的 东
此次金 融危机 始于泰 国, 并迅速扩 散到整个 东亚 , 使许 多东南 年和 2 0 0 9年中 国与东盟签署 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 资协
亚 国家 和 地 区 的 汇 市 、 市 轮 番 暴 跌 , 融系 统受 到 重创 。19 议 。2 1 年 1月 1日中 国 . 盟 自由贸 易 区 正 式 前 面 建 立 , 股 金 97 00 东 并
感 受 到 没 有 区 域 合 作 机 制 的痛 苦 , 认 识 到加 强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 并 T ; 东盟 六 个 老 成 员 国 在 2 1 前 与韩 国实 现 货 物 贸 A) 0 2年
移 过 来 劳 动 密 集 型 、 附 加 值 的 产 业 进 一 步 转 移 到 中 国等 发 展 明 显 成 就 的 也 都 主 要 体 现 在 中 日韩 三 国分 别 和 东 盟 的双 边 关 低 中 国家 。从 而 , 成 了 以 日本 为 首 , 国 等 发 展 中 国 家 为 尾 的 系之 中, 形 中 就此 而言 , 东盟在整个 东亚合作 中的作用不 可或缺并
自由贸易区对城市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自由贸易区对城市发展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辩词一辩,今天我要就自由贸易区对城市发展的利大于弊这一论点展开讨论。
首先,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企业进驻,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其次,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城市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城市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最后,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自由贸易区可以为城市打开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和资本进驻,提高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走向国际化。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区对城市发展的利大于弊,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辩词二辩,今天我要进一步阐述自由贸易区对城市发展的利大于弊。
首先,自由贸易区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企业进驻,增加城市的税收收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
其次,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城市的人才流动。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才流动和交流,提高城市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融合。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机会,促进城市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区对城市发展的利大于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正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辩词三辩,今天我要就自由贸易区对城市发展的利大于弊这一论点进行细致的分析。
首先,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城市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城市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以东亚地区为例
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以东亚地区为例一、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及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经济合作形式已经存在了50多年。
自由贸易区不同于其他贸易协定,它更倾向于降低和消除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以扩大贸易并提高经济整合程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署,已经形成了各种类型、不同层级的自由贸易区。
二、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分析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
目前,东亚地区主要的自由贸易区包括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等。
这些自由贸易区积极推进贸易、投资和服务自由化,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增长和一体化。
三、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未来走向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和贸易形式的变化,东亚自由贸易区将会越来越重要。
未来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将继续加大经济合作力度,缩小区域内发展差距,提高东亚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四、中日韩自贸区的成立意义及其挑战中日韩自贸区创立意义重大,可以在逐渐逼近的过程中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整合度和贸易规模,同时,有利于丰富区域内贸易的多样性,增强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建成挑战并不少,如三国之间存在的历史文化差异和安全问题等。
五、中国自贸协定的实践效果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国的自贸协定政策不仅提高了国际贸易水平,还有利于区域内各个经济体的经济整合和互利合作共赢。
具体来说,自贸区初期实践效果良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领域和程度。
六、自由贸易区的案例分析1. 中欧自贸区中欧自贸区是中国与欧盟的“二轮谈判”共同拟定的自贸区,也是中国与欧盟正在推进的经济合作安排。
该自贸区协定有望促进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同时扩大中欧之间的产业合作领域。
2. 香港自贸协定香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积极推进自贸协定的签署,目前已经先后与新西兰、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签订了自贸协定。
这些协定促进了香港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并且推动了香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途径选择(1)论文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途径选择(1)论文【论文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地区经济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而东亚的地区经济合作却相对之后,本文认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正在向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其优势基础和障碍,并指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途径选择。
【论文关键词】东亚自由贸易区优劣势途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在世界经济三大板块西欧、北美、和东亚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而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比较松散,作为实际经济三大重心的东亚地区其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优势基础的障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途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欧、北美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经济集团,拉美地区也在大搞自由贸易区,而东亚的发展却相对缓慢,根据当今国际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可知,建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一般要步骤是: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全面的经济与政治同盟。
按照东亚当前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是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分析 1.东亚各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之间有极强的互补性。
中国、东盟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农业、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而日本、韩国、东盟的劳动力相对不足,成本较高;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阶梯性产业转移,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日本,拥有大量的盈余资金和研发高新技术的能力,在机械电子和钢铁业有很强的优势,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劣势较大;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区拥有大量的中间技术,在机械电子、钢铁和纺织业也有比较优势;中国、印尼等国在制造业具有优势,但在机械电子等行业竞争力较弱。
这表明东亚国家经济的合作互补性明显,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客观经济基础。
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分析
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区成为各国间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
自由贸易区指一种利用关税、配额、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消除国际贸易限制的区域性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的优缺点如何?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自由贸易区的优点1.促进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贸易障碍和限制,达到贸易自由化的效果,这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自由贸易区缩小了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2.促进投资自由化除贸易自由化外,自由贸易区还通过放宽投资壁垒,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
自由贸易区之间的投资也能够自由流通,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的共享。
3.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自由贸易区还能够增强区域间的政治和文化联系,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4.创造就业机会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自由贸易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外向型经济机会,帮助其实现快速发展。
二、自由贸易区的缺点1.国内产业受到冲击自由贸易区的实行,会使得国内垄断与独立经营的企业受到冲击,缺失竞争力的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
对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策略,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2.劣质产品淘汰良品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导致的境外产品对国内产品的冲击,可能会使得不良商品、劣质产品淘汰优质商品,损害消费者权益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要严格监管进口贸易,提高关键领域的技术壁垒和门槛。
3.不同国家制度差异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面临不同国家体制和制度安排的差异性问题,这会影响到各自的内部运营和对政策的响应。
因此,政府需秉持合作和竞争相结合的原则,寻求双赢和共赢的办法。
4.国内财政受到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会对国内财政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自由贸易区的实行会使进口贸易增加,进而增加对外支付的财政负担。
东亚自由贸易区:模式与趋势
东亚自由贸易区:模式与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已经向世贸组织报告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93个。其中,在关贸总协定近50年历程中,共有124个自由贸易区(FTA);而1995年WTO成立后,新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就达169个。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势头如何,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可行性,以及东亚自由贸易区未来应选择何种发展途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目前,东亚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正向着金融货币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两个方向展开。现实地看,东亚国家已经或者计划签订的贸易协议大部分是自由贸易区协议。如中国已经与东盟达成协议,计划在2010年之前与东盟发达成员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15年之前与东盟不发达成员国也建立自由贸易区。日韩同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进行中。韩国与日本的协定也已经在讨论中,并且双方同意于2005年底完成协议。另外,还有区内的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逐渐加入到双边或者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见下表)。相比之下,在整个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速度却是迟缓的,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素太多。因此,一般认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二、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1.经济全球化以及应对来自其他区域集团的压力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外在动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兴起。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地区经济集团已成为一大趋势,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已蔚然成风,不仅被称为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经济集团,拉美洲也在大搞自由贸易区,东亚却迟迟未能建立这样的组织,这使东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际载体而缺乏实在感。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北美自由区向美洲自由贸易区扩展,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对于大多数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出口ICT产品依赖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东亚地区迫切需要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增强其整体实力来与迅猛发展的欧美特别是美洲区域经济集团相抗衡。2.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APEC、WTO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受挫促使了内在需求的提升。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亚国家,给东亚各国和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日本更是从那次危机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至今经济仍不见起色。而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APEC,所奉行的是开放的区域主义,所达成的任何协议对于成员国没有约束性,加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成员之间在贸易自由化速度、范围上存在分歧,发达国家成员之间在农产品市场开放等因素上造成的差异,都使得APEC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困难重重,至今效果仍不显著。WTO虽长期致力于推进全球性自由贸易的发展,但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有着各自利益的一百几十个国家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显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1992年12月举行的“千年回合”WTO西雅图部长级会议的失败,多哈会议上各国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及WTO中仍是少数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使得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仍是一场十分艰难的磋商。3.东亚自身发展需要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根本内因。东亚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在加深,过去对区域外经济过度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改变。有数据表明,东亚各国和地区对区内其他成员的贸易依赖度均已超过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达到总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各成员间已出现越来越多的产业内贸易。区内贸易的不断加深,使各成员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的共识不断增强,甚至对建立自由贸易区一向谨慎的中国和对东亚地区不甚重视的日本一改过去的态度,转而积极参与支持建立自由贸易区。东亚成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关税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韩国、东盟的一些成员国关税水平低于10%,中国总体关税水平也从过去35%下降到目前13%左右,日本关税更是不到5%,这都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条件。4.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来看,建立自由贸易区已具备了较好的实践基础。首先,近年来在东亚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在实现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自由化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并呈现良好态势,表现在东亚区域内的投资和贸易不断发展,区域内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以及东亚各国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等方面,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有了很大发展,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1980年东亚各国间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25%,1992年上升到45%,2000年跃升为60%。东亚区域内的投资也有大幅度增长,从1990年起,东亚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已超过境外对该地区的投资1996年东盟七国及日韩港台地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当年中国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75.5%。另一方面,东亚区域内产业分工逐渐向水平加垂直的复合型产业分工转变,产业内贸易不断增长。1990—1998年,东亚地区中间产品,如部件和原料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制成品贸易,域内制成品贸易额总体上升了92%,这同时意味着东亚产业结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其次,为推动本国及地区经济发展,东亚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实践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次区域、小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迅速,加强了区域内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并签订了一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东盟不仅自身迈出了自由贸易区的步伐,而且也成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1995年东盟曼谷首脑会议上,东盟首先提出与中日韩三国举行会晤的设想。东盟成员国还单独与东盟以外国家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泰国已开始探讨与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此外,东盟还在安全、经济等领域积极推动更广泛的地区合作。再次,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有了很大发展。在当前“10+3”框架下,东亚国家的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定期举行会晤,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金融合作为先导,推动各个领域合作的全面展开。1999年,马尼拉会议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进一步确定了经济、社会、政治和安全等8个重点合作领域,同年又成立了东亚展望小组。2001年文莱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东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财长会议上,各方缔结了有关维持金融稳定的“清迈协定”,创设了当出现流动性危机或金融危机出现阻止投机风波的基金,标志着东亚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整个世界开始向三大板块格局转变。。
自由贸易区的利与弊
自由贸易区的利与弊一、引言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实行零关税或较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以及简化贸易手续和规则的区域性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加强经济伙伴间的合作与交流,然而,自由贸易区的利与弊成为了许多人讨论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自由贸易区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二、自由贸易区的利益1. 促进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的优势是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扩大了贸易范围。
成员国相互之间取消了关税和贸易壁垒,降低了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这将激发更多的企业参与贸易活动,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2. 提升经济增长自由贸易区消除了贸易壁垒,使成员国之间实现了更便捷的贸易往来。
这将刺激投资增加,激发经济增长。
从长期来看,自由贸易区可以提高成员国的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此外,通过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更有效的国际合作。
3. 提高就业机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意味着更开放的市场和更多的商业机会。
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贸易的增加也推动了区域内的投资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就业率。
此外,贸易的自由化也会带来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就业市场注入活力。
三、自由贸易区的不利因素1. 不平等竞争自由贸易区中的成员国往往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
较为发达的国家可能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对其他成员国形成利益压制。
这种不平等竞争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到冲击,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经济不平衡等问题。
2. 贸易逆差问题自由贸易区可能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对称性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一些国家可能面临贸易逆差的情况。
长期以来,贸易逆差的积累可能会对一些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不可持续的贸易模式。
3. 产业空心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导致一些产业的空心化。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的重分配,一些产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挑战。
自由贸易区的利与弊分析
自由贸易区的利与弊分析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它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为各方提供了多种机会和潜力。
然而,自由贸易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由贸易区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机制。
一、利:扩大市场和增加贸易量自由贸易区的最大优势在于拓展成员国的市场规模和贸易量。
成员国可以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更自由流通,从而达到扩大市场的目的。
多边贸易协定的签署可以进一步促进地区内的经济一体化,吸引国际投资和技术转移。
这些措施为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利: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升级。
成员国可以根据其资源和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形成分工合作的模式。
这样一来,各国都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贸易的增加也意味着市场的扩大,这将刺激各国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工艺提升,以适应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弊:贸易失衡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然而,自由贸易区也存在一些弊端。
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不同,自由贸易可能导致贸易失衡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一些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贸易剩余积累更多的财富,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可能面临贸易逆差和资源外流的风险。
此外,如果自由贸易区内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制造为主,那么一些小国和弱势产业很可能受到冲击。
四、弊: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给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一定的压力。
随着贸易的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人员流动性也会增加。
这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面临压力。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要面临适应跨国劳工和就业的挑战。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以确保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五、利与弊的权衡与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自由贸易区既有利于扩大市场和增加贸易量,也有可能导致贸易失衡和产业结构不平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小组成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
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无论在贸易、投资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特别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经济相互依赖深化。
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中国—东盟关系其实收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合作仍将是中国—东盟全面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自贸区建立的必要性1、资源间的优势互补2、经济、贸易上的差异互补3、产业结构上的互补4、利于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二、自贸区建立的利益分析1、自贸区的建成将促进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出口竞争力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也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奉献,维护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2、关税的降低能够增进我国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东盟市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促进加快中国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国际分工。
3、关税的降低也会使东盟的进口转向中国,扩大我国出口规模。
贸易结构优化。
由于我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
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
4、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自贸区建立后,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5、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通过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我国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三、自贸区建立的弊利分析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环境复杂。
东盟国家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大,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有欠发达国家,不同的国家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承受能力和目标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自由贸易区的优缺点与应用
自由贸易区的优缺点与应用1. 什么是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是指一定范围内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进贸易、扩大市场,采取某种方式建立起的自由贸易区域。
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或地区的产品可以无关税或基本无关税地进出口,实现贸易自由化。
自由贸易区主要目的是促进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发展。
2. 自由贸易区的优点(1)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内,成员间的商品实行贸易自由化,可有效消除贸易壁垒,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对于提升成员国经济实力、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引导各成员国相对优势资源的协同利用,加速资源要素的流动,推动成员国经济一体化,以此带动各国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自由贸易区将各成员国的产业相互关联,促进各国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跨越性的资源配置,推动整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
(4)降低商品价格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通过取消和减免关税等措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对消费者来说,物价水平得以控制,从而优化消费者福利。
3. 自由贸易区的缺点(1)不平等自由贸易区的成员间经济实力可能存在差距,开放市场对实力薄弱国家不利,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的竞争关系。
(2)贸易摩擦自由贸易区使各成员国之间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可能引发贸易摩擦,特别是在追求发展自身经济利益和保护自身产业方面,个别成员国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3)风险集中自由贸易区将各成员国的经济和产业高度关联起来,如果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或产业发生问题,将对自由贸易区的整个经济体造成冲击。
4. 自由贸易区的应用(1)亚太经合组织(APEC)APEC成立于1989年,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APEC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自由开放、互惠、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自由贸易区是APEC的行动计划之一。
(2)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于1994年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自由贸易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
自由贸易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在没有限制、保护主义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经济交流和贸易活动。
它被普遍认为是促进国际经济增长和全球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自由贸易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自由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对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自由贸易的优势1. 促进经济增长:自由贸易可以激励各国间的经济增长。
通过开放市场和增加贸易额,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这样的机制有助于刺激经济活动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 增加消费品选择:自由贸易使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
国家通过进口可以获得其他国家特色和优势产品,提供给本国消费者更多选择。
这种多元化消费品的供应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3. 降低商品价格:自由贸易可以降低商品价格,使消费者受益。
通过进口竞争,国内生产者面临更多竞争压力,被迫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种竞争促使价格下降,进而使人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商品。
4. 促进资源配置效率:自由贸易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活动将资源用于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
这种专业化和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可以提高效率并加速经济发展。
5. 增加就业机会:自由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进口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需求,促使国内企业扩大产能和增加雇佣。
同时,出口的扩大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出口订单和就业机会。
二、自由贸易的劣势1. 本国产业受挤压:自由贸易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受到国外竞争的挤压。
当国外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或更高的质量进入市场时,本国产业可能无法与其竞争,从而面临困境和萧条。
2. 不平等竞争:自由贸易并非所有国家都能从中同等受益。
发达国家通常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生产能力,从而在自由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可能导致不平等的竞争关系,加剧贫富差距。
3. 外部性和环境问题:自由贸易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一些国家可能减少环境保护措施,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东亚经济合作区的前景与挑战
东亚经济合作区的前景与挑战东亚经济合作区(EAEC)是一个由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组成的自贸区。
该区域目标是促进地区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为东亚增长提供支持,提升区域内的经济实力。
EAEC的成立,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加广泛的机遇和挑战。
EAEC在推动区域内的自由贸易、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上有一定的成绩。
EAEC组织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已经成功地加强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在这一模式下,成员国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建立其他政策,为协定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持,包括改善投资条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同样,EAEC也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了区域内专业和技术知识的交流。
EAEC也助力区域内移动劳动力的流动性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以缓解区域内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然而,EAEC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单一市场的情况下,区域内高品质商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创新的模式需要不断的改善和推进,以便进一步提升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
EAEC内部也存在着差异严重的发展水平问题,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发达国家与尚未工业化的国家之间发生着巨大的差距。
此外,EAEC成员国间也存在着争论,例如围绕钓鱼岛的主权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阻碍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另外,随着美国退群的加速,亚太领导地位的逐步加强,加大对于‘一带一路’计划的关注和注入,可以预见到EAEC在地缘政治和国际战略中的地位将逐渐被削弱。
此外,EAEC的目标是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并加强跨国投资,但是这样的投资模式常常导致制造业外移,这会削弱本国工业的优势,损害地区内的经济受益,形成了突出的发展乌烟瘴气。
此外,EAEC对于中国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中国公司在资本和能源中的巨大优势又加剧了东盟国家的贡献。
因此,EAEC需要应对这些挑战,以避免限制自由交易和促进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限制。
EAEC成员国应加强经济和金融政策之间的协调,同时着眼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EAEC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创造更有利的投资和创新环境。
浅析东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
浅析东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摘要】从研究贸易结构入手,对东亚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国的比较优势,探讨贸易的竞争和互补关系。
从经济一体化实现资源更大范围配置的角度来分析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与成果,如果在现在的合作基础上各国进一步展开更密切的合作,东亚经济一体化将不仅仅是一种构想,而是切切实实看得见的区域经济合作,而首先可以考虑的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还是主要由东盟牵头,以“对话合作”为主,它所赖以生存的基本框架,原则上讲是一个东盟(ASEAN)和东盟地区论坛(ARF)为底座;以东盟与全体对话国会议(“10+10”会议)为幅条;以三个东盟与单一国会议(“10+1”会议)为支撑;以中、日、韩与东盟的对话会议(“10+3”会议)为主轴;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辅助的综合性的大框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经济合作的进程已不可逆转,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在地理上是相互比邻的国家,三国具有较大的经济互补性,这种经济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互补中国的自然资源在中日韩三国中相对比较丰富。
中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主要有:(1)资源总量大。
中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三位。
很多资源性产品能够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在世界资源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2)自然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
拥有多种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品种多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在中日韩三国中产业结构层次最高。
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趋势分析论文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已经向世贸组织报告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93个。其中,在关贸总协定近50年历程中,共有124个自由贸易区(FTA);而1995年WTO成立后,新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就达169个。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势头如何,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可行性,以及东亚自由贸易区未来应选择何种发展途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目前,东亚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正向着金融货币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两个方向展开。现实地看,东亚国家已经或者计划签订的贸易协议大部分是自由贸易区协议。如中国已经与东盟达成协议,计划在2010年之前与东盟发达成员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15年之前与东盟不发达成员国也建立自由贸易区。日韩同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进行中。韩国与日本的协定也已经在讨论中,并且双方同意于2005年底完成协议。另外,还有区内的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逐渐加入到双边或者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见下表)。相比之下,在整个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速度却是迟缓的,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素太多。因此,一般认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二、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1.经济全球化以及应对来自其他区域集团的压力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外在动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兴起。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地区经济集团已成为一大趋势,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已蔚然成风,不仅被称为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经济集团,拉美洲也在大搞自由贸易区,东亚却迟迟未能建立这样的组织,这使东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际载体而缺乏实在感。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北美自由区向美洲自由贸易区扩展,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对于大多数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出口ICT产品依赖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东亚地区迫切需要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增强其整体实力来与迅猛发展的欧美特别是美洲区域经济集团相抗衡。2.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APEC、WTO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受挫促使了内在需求的提升。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亚国家,给东亚各国和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日本更是从那次危机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至今经济仍不见起色。而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APEC,所奉行的是开放的区域主义,所达成的任何协议对于成员国没有约束性,加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成员之间在贸易自由化速度、范围上存在分歧,发达国家成员之间在农产品市场开放等因素上造成的差异,都使得APEC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困难重重,至今效果仍不显著。WTO虽长期致力于推进全球性自由贸易的发展,但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有着各自利益的一百几十个国家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显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1992年12月举行的“千年回合”WTO西雅图部长级会议的失败,多哈会议上各国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及WTO中仍是少数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使得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仍是一场十分艰难的磋商。3.东亚自身发展需要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根本内因。东亚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在加深,过去对区域外经济过度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改变。有数据表明,东亚各国和地区对区内其他成员的贸易依赖度均已超过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达到总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各成员间已出现越来越多的产业内贸易。区内贸易的不断加深,使各成员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的共识不断增强,甚至对建立自由贸易区一向谨慎的中国和对东亚地区不甚重视的日本一改过去的态度,转而积极参与支持建立自由贸易区。东亚成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关税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韩国、东盟的一些成员国关税水平低于10%,中国总体关税水平也从过去35%下降到目前13%左右,日本关税更是不到5%,这都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条件。4.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来看,建立自由贸易区已具备了较好的实践基础。首先,近年来在东亚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在实现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自由化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并呈现良好态势,表现在东亚区域内的投资和贸易不断发展,区域内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以及东亚各国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等方面,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有了很大发展,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1980年东亚各国间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25%,1992年上升到45%,2000年跃升为60%。东亚区域内的投资也有大幅度增长,从1990年起,东亚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已超过境外对该地区的投资1996年东盟七国及日韩港台地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当年中国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另一方面,东亚区域内产业分工逐渐向水平加垂直的复合型产业分工转变,产业内贸易不断增长。1990—1998年,东亚地区中间产品,如部件和原料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制成品贸易,域内制成品贸易额总体上升了92%,这同时意味着东亚产业结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其次,为推动本国及地区经济发展,东亚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实践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次区域、小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迅速,加强了区域内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并签订了一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东盟不仅自身迈出了自由贸易区的步伐,而且也成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1995年东盟曼谷首脑会议上,东盟首先提出与中日韩三国举行会晤的设想。东盟成员国还单独与东盟以外国家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泰国已开始探讨与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此外,东盟还在安全、经济等领域积极推动更广泛的地区合作。再次,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有了很大发展。在当前“10+3”框架下,东亚国家的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定期举行会晤,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金融合作为先导,推动各个领域合作的全面展开。1999年,马尼拉会议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进一步确定了经济、社会、政治和安全等8个重点合作领域,同年又成立了东亚展望小组。2001年文莱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东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财长会议上,各方缔结了有关维持金融稳定的“清迈协定”,创设了当出现流动性危机或金融危机出现阻止投机风波的基金,标志着东亚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整个世界开始向三大板块格局转变。三、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首先,东亚各国相互不信任和争夺经济合作领导权的斗争是困难之一。东亚地区历史上只有过“华夷秩序”、“大东亚共荣圈”、“冷战秩序”等不平等的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对立分裂的国际秩序,从未在整个东亚地区形成过平等的多边合作。这份历史遗产留下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至今尚未彻底清除,这种负面影响又与某些现实因素相结合,阻碍了东亚各国建立起充分的信任,特别是在东亚两个最大的国家——中国和日本之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东亚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于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堪与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法德轴心”相提并论。中国和日本的政治、经济实力决定了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的东亚区域合作都不完整,其作用也将大打折扣。两国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陷入低谷以来就再也没有真正修复。问题的症结在于双方在安全上互相不信任的警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持续低迷和其寻求政治强国的愿望形成鲜明对比,日本固有的安全感被激活了,国内的极右势力有所抬头,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而日本在诸多问题上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都造成了中国对日本的不信任。美国的态度不容忽视。美国虽不是东亚国家,但依靠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在东亚的驻军、盟国以及它对东亚巨大的经济影响,取得了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的态度也将对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这都给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其次,东亚各国自身的内部关系难以协调。第一,东亚各国对合作的范围、领域、做法的意见不一,在考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让问题上,可调和的空间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各成员为了自身利益,都会提出保护部分产业部门的要求,这无疑会影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第二,东亚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说还不是一个内需主导型的市场,各国大部分都采取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对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有较大的依赖。尽管目前东亚内贸有所增长,但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服务内需,而是服务于区外市场或提高对区外产品的竞争力。第三,东亚地区仍存在着一些热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趋向激化,从而妨碍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最后,亚洲金融危机后,通过结构重组和体制改革,东亚经济逐步走上复苏之路,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泰国危机后不良债务进一步增加,马来西亚股价恢复水平最低,说明市场信任度不高;印尼金融机构重组和不良债务处理进展缓慢,其政局动荡是经济恢复的重要不利影响;日本经济虽止住跌势,但经济恢复乏力。同时,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也会对东亚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这些不利因素会延缓东亚经济的复苏,各成员国因国内因素的压力必将延缓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四、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两种模式正是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整个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很多经济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途径。我们认为,目前东亚整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存在以下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其一,三个“10+1”合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所谓三个“10+1”,是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三个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发展最快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在2001年“10+3”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倡议在10年内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领导人的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方面的积极响应。2002年5月,第一次中国——东盟谈判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这表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正式开始。中国与东盟拟建自由贸易区使日本、韩国受到震动,因而日本积极谋求在中国前面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和东盟10国领导人在2002年1月签署了《日本和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表示为了实现东盟和日本的合作伙伴关系,各种合作包括一个可能的自由贸易区应该在10年内尽可能快地完成。同时,韩国也积极地与东盟保持各种联系,正在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这样三个东亚大国都参加了自由贸易区安排,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并最终建立东亚整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其二,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二为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地区是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部分,三个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密切的经济联系为三国间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中日韩的政府间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1999年在日本的提议下,中日韩开始了在“10+3”框架内的3国政府首脑年度会晤机制,在这种会晤机制的推动下,三国目前已经启动了经济研究机构的合作,成立了三方信息技术工作组。可以说,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东亚地区合作基础最好、合作前景最为广阔、最容易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地区,它完全有条件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中日韩合作的发展再加上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的深化,东亚地区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最终形成整体的自由贸易区。以上两种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同时存在于东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进程中,且相互促进。在第一种途径中,随着中日韩分别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经验的逐渐累积,会为它们之间的整合提供借鉴意义。同样在第二种途径中,中日韩和东盟内部合作的加强也会对前者即3个“10+1”的谈判产生有益的影响。综上所述,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途径选择必须考虑到合作各方的利益,并尽量调和各种矛盾与摩擦。我们认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可以在现有东亚各类合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推动,由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区相互交叉与整合,进而最终统一为东亚自由贸易区。参考文献:[1]蔡鹏鸿.试论东亚峰会:制度安排、进程与问题[J].国际观察,2005,(3).[2]季玲.东亚合作新局面——第八次10+3领导人会议后东亚合作形势评析[J].外交学院学报,2005,(2).[3]赵怀普.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J].外交学院学报,2005,(2).[4]包霞琴.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J].日本研究,2005,(2).[5]翟崑.东亚合作的未来(续)[J].世界知识,2005,(22).[6]吴绮敏.“10+X”:东亚合作热潮再起——首届东亚峰会侧记[J].人民论坛,2006,(3).[7]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8]聂元贞.发展中国家区域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6,(6).。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影响因素及其途径选择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的一个重 要趋势 。目前已经向世贸组织报告的区域贸易安排 已达 2 3 9 个。其中, 在关贸总协定 近 5 年历程 中, O 共有 14 自由贸易 区( F ) 而 19 2个 F A ; 95年 WT O成 立后 , 新建立的 自由贸易 区就达 19个。作 为世界 6 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 区, 其区域经济合作的 发展势头如何 , 哪些 因素在影响着东亚 自由贸易区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20 0 6年 1月
理论 学刊
Th o yJ u n e r o r  ̄
J n 2 0 a .0 6
No 1 S r No 1 3 . e . . 4
第 l期
总第 13期 4
东亚 自由贸易 区建立 的影 响 因素及其途径选择
范 爱军 , 于 峰
因素太 多 。因此 , 般认 为 东 亚 自由贸 易 区 的建 一
、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
设不可能一步到位 , 应循序渐进。其实 , 在这些国别 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中既有有利的经 济因素 , 也有 不利的非经济因素。
谈判 中国家或地 区 协议类型
目 前东亚制度性 区域经济合作正向着金融货币
。
资料来源 : 国友 ,0 ; r Pn et,C I , a a aS dr a op . r ak 宋 2 0 Ma ags 4 i u SS Jk r ;uas nG ot Wol B n . t h u d
…。 。 … ’… ’ 。…
奎 曼 凳 曼 ; 窆 当 要 、 者 皇 三
的非经济因素是 约束 东亚 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关键 ; 建立 东亚 自由贸易区有两种途径选择。 [ 关键词] 东亚合作 ; 自由贸易区; 约束条件 ; 途径
东亚自贸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东亚自贸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东亚自由贸易区是由东亚国家和地区联合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目的是为了降低和取消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实现相互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等自由化。
东亚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10个东盟国家,以及与东盟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这6个国家。
一、东亚自贸区概述(一)现状2011年2月26日,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提出了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同年的东盟峰会上,东盟十国领导人正式批准成立RCEP;2012年8月的经济部长会议,东盟十国和中日韩等16国在原则上同意组建RCEP。
东盟不仅与中、日、韩三国分别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也先后建立了自贸区。
中国—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许多合作的两国之间也纷纷签署了自贸协定。
2015年6月1日,中国与韩国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
(二)东亚自贸区的未来趋势东亚合作短时间内会在已有的框架下发展,由于区内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理念的区别,东亚自贸区乃至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困难重重。
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东亚国家的合作在制度化建设上很难有明显的提升,以“东盟+3”为主体的东亚自贸区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所有东亚峰会成员都加入到了“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来了,并且已经扩展到了欧盟、美国等,这将导致东亚自贸区的整体架构变得更宽泛。
在金融合作方面,在关于建立货币互换协议网络的《清迈倡议》的推动下,东盟10国和中日韩等13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资金互助协议。
协议签订之后,各国已经就其中的多边化达成了共识。
但是若再向前迈进一步,比如建立起一个东亚货币基金体系,就是很困难的了,因此建立单一货币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东亚自贸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核心国家主导作用缺失与美国主导的北美自贸区、英国、法国以及德国主导的欧盟不同,东亚自由贸易区缺乏核心国家的主导。
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以东亚地区为例
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以东亚地区为例内容摘要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加快了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日本一新加坡新时代经济合作伙伴协定(JSEPA)相继成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稳步推进本地区内各种自由贸易区谈判也不断涌现。
本文以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研究对象考察东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中国参与东亚贸易自由化的战略。
全文从分析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背景与动因入手简要回顾了AFTA、以FTA以及JSEPA的发展进程并以WTO为参照对象总结了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指出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兼具超越 WTO(WTOplus)和滞后 WTO(wTOminus)的特征。
本文尝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成效进行评价并以AFTA建设为例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AFTA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不少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深入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及其发展前景指出中日竞合是东亚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关键。
因此中日两国应尽早摒弃矛盾争取实现两国间的“法德式和解”。
而东亚各国均应立足于中长期利益共同承担合作成本推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东亚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也于近年有了明显转变并积极参与到东亚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中。
但目前中国不仅尚未制定明确的FTA战略也十分缺少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际经验。
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应当以“两岸四地”组建的中华自由贸易区为战略依托以东亚为重点积极参与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并以此推动国内经济改革及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关键词:东亚;自由贸易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全球贸易自由化共经历了三次浪潮。
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贸易自由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并表现出不同于前三次浪潮的新特点出现了第四次贸易自由化浪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途径选择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地区经济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而东亚的地区经济合作却相对之后,本文认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正在向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其优势基础和障碍,并指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途径选择。
[关键词] 东亚自由贸易区优劣势途径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在世界经济三大板块西欧、北美、和东亚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而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比较松散,作为实际经济三大重心的东亚地区其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优势基础的障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途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欧、北美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经济集团,拉美地区也在大搞自由贸易区,而东亚的发展却相对缓慢,根据当今国际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可知,建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一般要步骤是: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全面的经济与政治同盟。
按照东亚当前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是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分析
1.东亚各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之间有极强的互补性。
中国、东盟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农业、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而日本、韩国、东盟的劳动力相对不足,成本较高;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阶梯性产业转移,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日本,拥有大量的盈余资金和研发高新技术的能力,在机械电子和钢铁业有很强的优势,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劣势较大;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区拥有大量的中间技术,在机械电子、钢铁和纺织业也有比较优势;中国、印尼等国在制造业具有优势,但在机械电子等行业竞争力较弱。
这表明东亚国家经济的合作互补性明显,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客观经济基础。
2.东亚各国之间贸易依存度很高,这是建立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关键。
目前,日本、韩国、东盟是中国第一、四、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东盟也彼此是主要的贸易国。
东亚国家密不可分的经济和贸易联系有利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3.东亚各国经济合作领域不断增强,东盟、“10+1”、“10+3”合作机制有很大发展,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