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白介素6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
白介素6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总结近几年来白介素6在癌症研究中的进展。
白介素6在恶性肿瘤的发生,疾病进展和复发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使用白介素6的靶向治疗拮抗剂则对恶性肿瘤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il-6;恶性肿瘤;发生机理【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098-021980年发现成纤维细胞经polyi-c刺激后能产生一种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β2干扰素,以后的研究结果未能证实这种因子的直接抗病毒作用,但具有其它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1986年统一命名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
人il-6分子由2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28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序列,成熟il-6为184氨基酸残基,分子量26kda。
il-6反式信号传导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起调节作用;il-6反式信号传导的调节主要依靠可溶性il-6受体的释放(sil6r),adam17(金属蛋白酶)可以促进sil6r的释放[1]。
1 il-6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jeffrey k. lee等在临床队列研究中发现血液中il-6的水平与冠心病、癌症、和肝脏相关死亡的疾病密切相关,血清il-6 浓度越高,患者死亡率随着上升[2]。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il-1,il-6和tnf-a水平显著的升高,以肝硬化的升高更加显著[3]。
任春锋等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中发现,随肝炎病情加重,cd 4细胞百分率与cd4/c d8 呈下降趋势,而cd8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l-6水平呈上升趋势 ( p均 <0.05);与 hb v-dn a 阴性组相比,hb v-d na 阳性组血清 il -2水平、cd 4 / cd 8 明显降低,血清il -6水平、cd 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4]。
在il-6 和gp130-stat基因敲除的小鼠中,易出现肝炎症表现和肝代谢改变,最终导致肝脏重塑[5]。
白介素-24与肺癌
星竖壁堡盘查!!业至里垫鲞笙!塑!!!』里!型!:兰!!:鲨!!:∑!!:!!-盟!:!白介素一24与肺癌朱晔涵杨吉成胡华成【摘要】白介素一24(IL_24)即是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一7(mda_7),属于IL10家族成员,除具免疫刺激应答功能外,还被认为是一抑癌基因。
II,24可以抑制多种肺癌细胞的生长,其主要机制是提高肿瘤抑制基因表达,减少原癌基因的表达,促进捅亡,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IL羽还具有增加肺癌细胞对射线敏感性的作用。
IL_24有望成为肿瘤临床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白介素24;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一7;肺癌1995年,Jiang等“3用消减杂交(subcractionhybridization)的方法寻找到能使人黑色素瘤细胞系(H01细胞)在特定干预因素下诱导其终末分化,并使其失去增殖能力的一组基因,统一命名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1—25(mdal一25)。
其中mda一7具有免疫刺激应答功能,其基因位于人l号染色体q32区,与IL-19、IL一20、lL_22紧密相连,与1L_10家族(IL一10、IL19、IL一20、II。
一22、IL-26等)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2。
41;在免疫功能上与IL_10存在拮抗作用,因此mda一7被重新命名为IL24,归人lI,一10家族脚。
IL一24基因除具有免疫刺激应答功能外,还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因此又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
现就近几年II,24在肺癌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lIL一24抑制多种肺癌细胞的生长Mhashilkar等一。
观察了腺病毒介导mda一7基因(ad—mda7)转染后的5种肺癌细胞系H1299(p53基因缺失型)、H460、A549、H322(p53基因突变型)、H358的生长的情况。
研究发现,adm如7使这些肿瘤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ad-mda7对H1299和H322细胞的杀伤敏感性最为显著,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H1299细胞在ad—mda7作用后12小时即出现凋亡征象。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联性研究
第34卷5期2012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文章编号:1674-6309(2012)05-0435-03·论著·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联性研究张静1,包俊华2,赵学峰1,刘芳2,王国平2,陆宏1,党洁1,霍正浩1(1.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宁夏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生育力保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04;2.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银川750004)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 -1Receptor Antagonist ,IL -1Ra )基因多态性与宁夏汉族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PCR )技术检测191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和193例健康对照IL -1RN 第二内含子中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 )多态性。
结果RSA 组和对照组IL -1RN *1/1、IL -1RN *1/2、IL -1RN *1/3、IL -1RN *1/4、IL -1RN *2/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39%、20.42%、0、1.05%、3.14%和83.94%、11.92%、1.04%、2.07%、1.04%;等位基因IL -1RN *1、IL -1RN *2的频率分别为86.13%、13.35%和91.45%、6.9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携带有IL -1RN *2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携带IL -1RN *1的个体(OR =2.03,95%CI :1.242 3.308)。
结论IL -1RN *2可能与宁夏汉族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白介素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
S t u d i e s Z H A NG X i o n g,】 l N F e n— s h u 。Z H A N G L i —g u o 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L a b o r a t o r y Me d i c i n e ,H u b e i W u c h a n g H o s p i t a l ,
张雄 ,金粉淑 ,张立 国,等 .白介素 1 2基 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惠性 的病例对照研 究 Me t a分析 [ J ].中国全科 医学 ,2 0 1 3 ,1 6( 1 0 ) :3 5 3 3—3 5 3 8 .[ w w w . c h i n a g p . n e t ]
As s o c i a i t o n b e t we e n I n t e r l e u k i n一1 2 Ge n e P o l y mo r p h i s ms a n d Ca nc e r S u s c e p ib t i l i t y : A M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Ca s e—c o n t r o l
1 . 1 1 ,9 5 %C /( 1 . 0 1 ,1 . 2 2 ) ,P= 0 . 0 3 2 ;C A+C C v s . A A:R R=1 . 1 0 ,9 5 %C /( 1 . 1 0 ,1 . 1 9 ) ,P= 0 . 0 2 3 ]和鼻咽 癌
[ C v s . A:R R=1 . 2 8 ,9 5 %C /( 1 . 1 6 ,1 . 4 ) ,P<0 . 0 0 1 ;C A+C C v s . A A:R R=1 _ 2 4 ,9 5 %c ,( 1 . 1 5 ,1 . 3 5 ) ,P< 0 . 0 0 1 ] 。结论 I L一1 2 B基 因 3 U T R A>C多态性可能是 亚洲人群 宫颈癌和鼻咽癌易患性增加的危险 因素。
IL-1β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关系研究
dsae LUXay ,I u q ,1 oge , 1Dp r etfR si t yMein , o il K ia r p i s I iouLU Yn i L nf e a eat n e r o dc eH s t al nGo e u H n t . m o par i pa o f u u
性 亚组 中, 5 1 一 l + 94三个位 点基 因频率差异均 无统计 学意义(P >0 0 ) 一 l、 3 、 35 .5 。但 一3 和 + 9 4的 1 35 联合 突变在 C P O 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 %和 4 , 0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5 。血清 I—D水 平 C P P 00 ) Ll OD
ct ln jr. x i d2 1 ,3 18 —1 6 ue ugiuy E pBo Me ,0 12 6:1819 . n l
6 Rye W , o trS Ch i AM.He x g n s 一 / a b n mo o i e: o e h r - me o y e a e 1 c r o n xd n v l t e a
检 中心收集对照人 群 ,: 匹配。保 留受试者的血样并填写调查 问卷 。采用聚合酶链反 应一 11 限制性 片段 长度
多态性( C — F P 方法检测基 因型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基 因频 率。用酶联免 疫吸 附试验 ( LS 检 测血 清 I.B水 P RR L ) E IA) L1 平。 用多因素 Lgsc回归方法探讨 C P oi i t O D的危 险因素 。结果 研 究入选 34例受试者 。总体和 男性、 2 女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5 2 6 0 1 P < . 1 。多 因素 L g t 3 9 0 3 、 .9± .4, 00 ) oii 果显示 , sc结 家族 史、
IL-1β和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的研究
他各组基 因型差异均无显著性 ; .B5 1c I 1 一1 一c基 因型及 C等 L
位基 因频 率在 N R E D组 明显高 于反 流性食 管炎组 , 差异有 显
选 。共纳入研究的患者 14例 , 5 其中男 8 例 , 7 0 女 4
例, 年龄 2 7 ( 8 2±1 . ) 。正常 对照 组 :收 0~ 2 4 . 10 岁
2 7 (4 1±1. ) 。 性 别 及 年 龄 在 两 组 问 比 O一 0 4 . 00 岁 较差 异均 无统 计学 意义 。
1 2 研 究方 法 .
121 内镜检 查 胃镜 下评 估食 道黏 膜破 损情 况 , .. 胃食 管 反 流 病 (at eohga rf xdsae gsosp ael eu i s , r l e G R 是 临床 常见 的一 种慢 性 疾 病 , 发 生是 一 个 E D) 其 长 期 、 因素 的发展 过 程 , 能 与不 良生 活 习 惯 、 多 可 肥 胖 、 秘 、 活 环 境 等 多种 因素 有关 。但 近年 来 , 便 生 有
1 1 病 例 资料 .
GR E D组为 20 09年 9月 一 0 1年 21
1 0月在 我院 消 化 科 门诊 就 诊 的患 者 , 断 标 准 : 诊 ① 胃镜 或钡 餐 检 查 提 示 为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者 ; 有 反 ②
( C 方法测定 I.R P R) L1 N基 因型 , 比较各 种基 因型及 各等 位 基 因的分布情 况。结果 I一B5 1 因多态性及各 等位基 L1 一1 基
因与 G R E D患病风险均无相关性 ; L1 N 1 2基 因型及 2 I一R , 等位基 因可能增加 G R E D患病风险 ( P<00 ) I.B5 l¥ . 5 ;L1 一1 T I一R 1 T )可能降低 G R / L1 N ( 1 E D患病 风险 ( 0 0 ) 其 P< .5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SN-38峰浓度与伊立替康毒性及疗效的研究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SN-38峰浓度与伊立替康毒性及疗效的研究摘要: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伊立替康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它是一种白介素-21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激活肿瘤微环境来靶向抗肿瘤。
然而,伊立替康的毒性和疗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UGT1A1是一种关键的代谢酶,它能够代谢SN-38,维持SN-38的稳态浓度,影响伊立替康的毒性和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UGT1A1基因多态性与SN-38峰浓度及伊立替康毒性和疗效的关系。
关键词:UGT1A1基因;SN-38峰浓度;伊立替康;毒性;疗效引言胃肠道肿瘤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伊立替康是一种常用的胃肠道肿瘤治疗药物,但其毒性和疗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UGT1A1是一种关键的代谢酶,能够代谢SN-38,维持SN-38的稳态浓度,影响伊立替康的毒性和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UGT1A1基因多态性与SN-38峰浓度及伊立替康毒性和疗效的关系。
方法选取100例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并测定SN-38的峰浓度。
对患者的毒性和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SN-38峰浓度与毒性、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UGT1A1基因多态性与SN-38峰浓度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存在相关性(P<0.05),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型患者伊立替康的毒性更高。
SN-38峰浓度与毒性和疗效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SN-38峰浓度较高的患者伊立替康的毒性更高,但疗效更好。
结论UGT1A1基因多态性与SN-38峰浓度呈现显著相关性,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存在相关性,SN-38峰浓度与伊立替康毒性和疗效呈现显著相关性。
UGT1A1基因多态性和SN-38峰浓度可作为伊立替康毒性和疗效的预测因子。
1.文献检索平时作业(温医)
目录:1.进度表 2.概论思考题 3.习题 4.总复习题编辑:2015年5月,2012级临二(11)班文件检索进度表概论思考题概论思考题1.简述文献检索的定义。
2.简述文献信息资源类型的划分。
3.简述文献数据库的检索途径。
4.主题语言有几种?简要阐述其特点。
5.什么事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6.简述常用的文献检索技术。
7.试述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的方法。
光盘及网络检索练习题请按题意写出每题的检索过程(或表达式)及检索结果数。
每题抄下第一篇文献的题录(题目、第一作者、出处)。
一、CBMweb1.基本检索:砷中毒流行病学方面的文献2.基本检索:查找标题或关键词中出现高血压的文献3.主题检索:砷中毒流行病学方面的文献4. 主题词检索白血病诊断方面的文献(主题词不扩展、加权,副主题词扩展)5. 2010年以来关于肝硬化的核心期刊刊载综述文献6. 主题检索:查找关于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的文献7.分类途径:病毒性肝炎病因学方面的文献8.查找温州市瓯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林建英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9.查找温州医学院学报的创刊年份以及本刊上发表的有关呼吸衰竭的文献二、CNKI数据库1.中华传染病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文献2.吴孟超2001年发表的标题中含有“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的文献3.论文被引情况:陈小祥2002年发表在《实用癌症杂志》上,题名为《CA125阴性卵巢上皮癌的肿瘤标志物监测》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度(学位年度)天津大学齐二石教授为第一导师指导的硕士论文。
5.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浙江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的博士论文。
6.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温州医学院的作者在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中所发表的会议论文。
三、万方数据库1.温州医科大学外科学的博士学位论文。
2.2003年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有关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文献。
IL-1与恶性肿瘤
IL-1与恶性肿瘤发表时间:2012-09-18T09:34:16.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林祥泉1 黄俏佳2[导读]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炎症和感染条件下会促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林祥泉1 黄俏佳2( 1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福建福州 3 5 0 0 0 5 ; 2 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福州 3 5 0 0 0 5 )【中图分类号】R7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112-0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与周围的宿主成分形成肿瘤微环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宿主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大量分泌的细胞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因子,较多涉及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等,它们在肿瘤微环境各组分之间通过精细而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实现对话和交互作用,表现为肿瘤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双向互动的生物学关系。
大量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自身分泌或接受致炎因子(IL-1、TN F-α、L P S)刺激后产生的细胞因子I L-6[1],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化疗抵抗作用等预后不良密切相关[2]。
1、IL-1的生物学特性I L-1是一种高度活性的细胞因子。
1972年G e r y等发现人白细胞培养的上清中含有一种可溶性物质,这种物质可促进小鼠胸腺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有丝分裂反应,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
在急性炎症疾病、慢性炎症疾病和恶性肿瘤中IL-1水平均升高。
肿瘤微环境中高浓度IL-1与肿瘤恶性表型密切相关,而且高表达IL-1的肿瘤病人一般临床预后较差[3]。
I L-1还可以增强已存在的肿瘤的侵袭性,主要是通过启动新血管生成、诱导炎性因子(如MMPs、Heparanase、趋化因子和整合素等)在恶性细胞或内皮细胞的表达,导致肿瘤扩散和转移[4-6]。
近年研究表明,I L-1是肿瘤微环境分泌的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多种肿瘤的病理过程,调控多种肿瘤生物学行为并干预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较引人注目的炎症介质,本文就IL-1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文献检索方法
概论思虑题1.简述文件检索的定义。
2.简述文件信息资源种类的区分。
3.简述文件数据库的检索门路。
4.主题语言有几种?简要论述其特色。
5.什么事查全率和查准率,两者之间有何关系?6.简述常用的文件检索技术。
7.试述扩大检索范围、提升查全率的方法。
1、文件检索是指依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得文件的过程。
近代以为文件是指拥有历史价值的文章和图书或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跟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文件检索更多是经过计算机技术来达成。
2、按加工状况分,可有一次文件、二次文件和三次文件;按载体形式分,可有书写文件、印刷文件、缩微文件、音像文件、机读文件等;按内容的学科范围分,则有社科文件、科技文件等。
一种详细的文件可能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件种类的特色,如《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既是期刊,又是一次文件,也是印刷文件和社科文件。
国家标准《文件种类与文件载体代码》(G B3469-83)依据适用标准,将文件分红26 个种类,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件、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照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曲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电影、幻灯片、其余(盲文等)。
按文件表现形式特色有 11 类:图书、报刊、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专利文件、科技报告、产品资料、科技档案、标准资料、政府第一版物和网络文本。
4、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作为表记、以字顺作为主要组织方式的检索语言。
主题语言拥有的特色一般有:直接以词语作为检索表记;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门路;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经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露观点之间的关系。
主题语言按选词方式分为:( 1)要点词语言( 2)标题辞语言( 3)单元词语言( 4)叙词语言。
5、查全率和查准率是检索系统最为流行和重要的两个性能和成效评论指标。
查全率(R)和查准率(P)的定义能够用以下公式表示:R=检出的有关信息量/ 检索工具中有关信息总量×100%; P=检出的有关信息量 / 检出的信息总量×100%R和 P 之间拥有亲密关系,假如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其查准率将相对降落;反之查准率高,则查全率低;并且查全率和查准率只好相对提升,两者永久不行能达到100%。
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7(7j彻;各憎斫与绣医学杂志2000年9茎鲞苤塑』些.型,LL一66段耐j'专家论坛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黎磊石'长期来.临床上就认识到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疾病的易感性存在着差异.而患同一种疾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在不同个体问也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例如,同样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0脑血管合并症的机会悬殊很大;在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0%左右发生糖尿病肾病;IgA肾病不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预后相差悬殊.在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上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现在已经了解,人类基因多态性(genepol~anorphism)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clinica~phenoh)泓及对药物治.T~ediversi~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研究工作的现状临床上早期有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多从HLA基因着手,分析基因型在疾病发生易感性方面的作用,其中有关mAB27等位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率之间的密切联系最为人所熟知.1990年,Rig,at开展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其个体血清ACE活性差异的研究,证实人群中ACE基因DD型者其血清中ACE活性最高,DI型次之,而Ⅱ型最低.这项工作首次从基因水平揭示了人类不同个体间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及效应可能存在着差异的本质,从而为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提供了先例.近十年来,有关基因多态性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牵涉到各个领域.包括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各类疾病,研究的内容可以区分为下列几个类型.1与疾病易感性的联系:倒如,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胰岛素基因多态性与I型糖尿病的关系;I型胶原"1链基因多态性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及骨质疏松的关系:P53抑癌作者单位:2l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民解魏军肾脏病研究所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及转移的关系;载脂蛋白E与老年痴呆的关系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阐明了人体对疾病,毒物和应激的易感性,不仅为临床医学也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的领域.2.与临床表型及预后的联系:疾病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的联系近来已受到重视,特剐是人类疾病谱在新的世纪里正在发生变化.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多基因疾病日益重要.这些疾病的临床表型往往多样化,阐明基因型(genotype)与表型(pheno~Te)之间的联系在认识疾病的发生机理,预测丧病的特归等方面.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如本期杂志"基因多态性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一文所列举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表型的联系即属此类3与治疗效果的联系:药物代谢基因多态-陛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及其清除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致病基因的多态性会使同一疾病不同个体其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如AT1I)的功能及效应出现差异,导致治疗反应性上的悬殊.倒如,高血压患者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反应可因为不同的ACE基因类型而有差别.按照基因多态性的特点用药,将会使临床治疗符合个体化的要求.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表型的实质,也可以为更具个体化的治疗打下基础.在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的引导下,l临床医师将有可能预断不同的个体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会出现什幺样病理反应和临床表现,也就是不同的临床表型(clirricalphenobge).不论在疾痛的预防和治疗上都能争取更具个体化的措施.高血压痛的治疗将根据基因多态性的研究选择更具针对性的药物,调整其剂量,而不是不加选择地使用ACEI,钙拮抗剂或交感神经受体阻断荆.合并症的防治也会更个体化,例如,哪些患者应着重防治脑血管合并症, 哪些应着重防治血管合并症,不论治疗或预防工作都会朝着个体化发展,更具针对性=,存在的问题及对荒2OOO.80.No9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论文大量涌现,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其重要意义,研究策略及未来发展前景,尚未获得广大临床工作者共识.研究工作的重点往往局限于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泛泛地进行频率调查或是简单地了解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预后,转归的联系,忽视了疾病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内在联系.没有把研究重点放在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疾病中表现不一样以及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对相应的治疗药物会有不同的反应等深层次的原因上.当然,要回答这些问题远比简单地了解某种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它不仅需要有分子遗传学的知识,还要有深厚的临床医学基础.在熟知某一种临床疾病其表型多样化的基础上,需要精确分析其病理生理上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候选基因,进一步调查不同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得到初步线索后,还要进一步从基因多态性所带来的该基因功能上的差异加以论证.只有确定能对病理生理状态施加影响,才可建立此项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因此,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不仅需要精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入的临床分析厦缜密的思考探索,才能揭开疾病本质的真面目目前,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同一种疾病(如血管疾病或肾炎)及同一种候选基因(如AcE)进行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尽管所用的方法学基本相同,但结论可以完全不一样.除开样本数量的因素可能影响其结果以外,更多的是由于未能认识疾病多样表型的重要意义.尽管不同作者所观察的是同一种疾病,但各自系列中所包括的表型种类分布未必相同,因此,结论可以完全相反.回顾过去几年来我们在基因多态性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体会结合文献经验,我们认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候选基因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某种疾病基因多态性与其发病及临床表型的联系,所选择候选基因的基因产物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应该得到肯定.如GLUT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和Iha基因多态性与Ig^肾病的研究,ACE基因型与冠心病的研究等.2候选基因多态性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功能影响:一个基因序列中往往有多个多态性住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多态性位点都会对该基因其所编码的9月第帅巷第9蛋白质产生影响,也不是所有对基因产物有影响的多态性住点都位于基因的编码区.应该选择那些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生有影响的基因多态性位点(perverseymorphism)进行研究,使这类研究得到深化,并为特异性干预治疗奠定基础.3.不同基因型的分布与相应临床表型之问有一定的联系:以莅基因多态性研究常局限于将某一疾病患者作为一个群体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根据候选基因不同的等住基因在上述两个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来判断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这种研究模型是不完全的.应该分析不同基因型在同一类疾病不同亚临床表型者之问的差异,进而阐明疾病临床表型多样性的本质,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4.对于多基因病,应根据疾病病理生理学改变,选择多个候选基因客观地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做到逐一剖解,整体分析,既搞清某一基因多态性的作用,也要对不同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体影响进行分析.5,研究的样本要足够大,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符合遗传学研究中的统计要求.6.当临床病例调查从发生频率及功能研究上均能确定某一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表型预后及疗效有肯定的联系后,应进行"复核验证".即根据初步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在临床"散发"病例的观察中进行验证明确前面所得到的假设是否可靠7.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最好是由从事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者进行跨学科的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三,展望基因多态性研究为我们探索疾病临床表型多样化产生的本质,发展更具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措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今天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对多基因参与的一些常见病,通过候选基因来剖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是未来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目前将人类基因结构性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一个较现实的途径.从临床观察出发,把握基因多态性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点和正确的研究策略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对疾病规律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这类研究将成为21世纪临床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目前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前面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收稿fl期:2ooo~.m) (本文编辑:徐弘道)。
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李新胜;张金成;王瑞英【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05(020)009【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100例,其中糖尿病肾病60例,分为早期肾病(DN1)组33例,临床肾病(DN2)组27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组(DM)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血清超敏CRP、IL-6、TNF-α、WBC.结果 DM组血清CRP(5.80±3.20) mg/L、IL-6(10.0±4.5) ng/L、TNF-α(16.2±8.5) ng/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2.90±1.80) mg/L、(7.3±2.0) ng/L、(13.0±4.1) ng/L(P<0.05)];DN1、DN2两组的血清CRP、IL-6、TNF-α及WBC均较DM组、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DN2组(12.50±8.60)mg/L又较DN1组(7.20±5.00) mg/L,CRP升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CRP 与TC呈正相关(r=0.510,P<0.01);血清IL-6与总胆固醇(r=0.271,P<0.01)及糖化血红蛋白(r=0.351,P<0.01)呈正相关.血清TNF-α、WBC计数与体质量指数(r=0.236,P<0.01;r=0.254,P<0.01) 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尿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血清超敏CRP、IL-6、TNF-α、WBC的测定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总页数】3页(P494-496)【作者】李新胜;张金成;王瑞英【作者单位】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北,沧州,061001;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北,沧州,06100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相关文献】1.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J], 梁继兴;林丽香;陈鸣钦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脂联素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张敏;田浩明;陈树;董巍;周广鹏3.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探讨 [J], 张建德;邓建华;王国松;左林4.阿魏酸哌嗪联合盐酸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J], 王伟国;沈建强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的关系探讨 [J], 林榕;唐彬;郑永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介素-17在肺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白介素-17在肺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梅建东;刘伦旭【摘要】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是一个重要的炎症因子,参与介导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病理性炎症;此外,IL-17还与多种炎症相关的肿瘤有着密切联系.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吸烟等因素所致的肺部慢性炎症反应伴有IL-17过表达,提示IL-17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存在潜在联系;同时,IL-17还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肺癌进展,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6(019)001【总页数】6页(P46-51)【关键词】白介素-17;炎症;肿瘤发生;肿瘤进展;肺肿瘤【作者】梅建东;刘伦旭【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中国西部肺癌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协同创新中心;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中国西部肺癌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协同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1 白介素(interleukin,IL)-17概述IL-17是由Rouvier等[1]从小鼠淋巴样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发现,最初被命名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8(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8,CTLA-8)。
Yao等[2,3]证实CTLA-8是来源于CD4+ T细胞的细胞因子,将其命名为IL-17。
此后,多种与IL-17具有同源性的细胞因子陆续被发现,为加以区分,将IL-17又称为IL-17A[4],IL-17家族其他成员包括IL-17B、IL-17C、IL-17D、IL-17E(亦称为IL-25)、IL-17F[5-9],其中以IL-17F在结构和功能上与IL-17A最为接近,同源性高达55%[4],但IL-17A的作用明显强于IL-17F[10],其与受体的亲和力也高于IL-17F,IL-17F则可负调节IL-17A的表达[11]。
白介素_10基因_1082位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J Sichuan Univ(Med Sci Edi) 2012;43(3):378-381 白介素-10基因-1082位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印义琼,刘春娟,张明鸣,周 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成都610041) 【摘要】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基因(IL-10)-1082位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胃癌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75例胃癌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1082位启动子的3个基因型(AA、AG、GG)在胃癌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分布差异,并研究其与胃癌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胃癌患者具有更低频率的AA基因型(OR=0.43,95%CI0.20~0.92;P=0.03)。
近端胃癌患者较远端胃癌患者具有更高频率的GG基因型(OR=3.06,95%CI1.12~8.36;P=0.03)。
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较Ⅰ期和Ⅱ期胃癌患者具有更高频率的AA基因型(OR=5.09,95%CI1.05~24.70;P=0.04)。
弥漫型和肠型胃癌间在基因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低分化和高/中分化胃癌间在基因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国汉族人中IL-10基因-1082位启动子基因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不同的基因型与胃癌的部位和分期相关。
【关键词】 胃癌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Interleukin-10-1082Promoter Polymorphism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YIN Yi-qiong,LIU Chun-juan,ZHANG Ming-ming,ZHOU Yong△.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nutritioner@163.com【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leukin-10(IL-10)promoter polymorphismand the gastric cancer risk in Chinese Han patients.Method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blood samples of gastriccancer patients(n=75)and controls(n=75).IL-10-1082promoter polymorphism in both patient and controlgroup(three genotypes distribution:AA,AG and GG)was identified by PCR-RFL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gastric cancer risk,clinic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was also analyzed.Results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had asignificantly lower frequency of AA(OR=0.43,95%CI=0.20,0.92;P=0.03)than controls.Patients withproximal gastric cancer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GG(OR=3.06,95%CI=1.12,8.36;P=0.03)than those with distant gastric cancer.Patients with advanced(stageⅢ/Ⅳ)gastric cancer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frequency of AA(OR=5.09,95%CI=1.05,24.70;P=0.04)than those with early(stageⅠ/Ⅱ)gastriccancer.When stratified by the Lauren's classification,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gastric cancer,no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results was observed.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L-10-1082promoter polymorphismmay be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in Chinese Han patients,and the difference in genotype distribution may beassociated with the location and stage of gastric cancer.【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Interleukin-10 gene polymorphism 胃癌一直是我国死亡人数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人群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 版 )
AcaM e t d Uni i c n lH u z o g vSc Te h o a h n
Vo. 0 No 4 P. 3 5 14 . 8
Aug 2 1 . 01
i a i e e Po u a i n n H n Ch n s p l to
Fan g Yu¨ , an , Zh g Lu Zho ng a 。e u Ga qio tal De a t n f p rme t Emeg n y,h rt o r e c t eFis Aff lae s ia , e gz o ie st Ke - si ln sLa oa o y o ii td Ho p t l Zh n h uUn v riy, yDicp i e b r tr J Clnc l e cn f He a Zh n z o 5 0 2, ia iia- diieo n n, e g h u4 0 5 Ch n M De a t n f u oo p rme to Ne rlgy,h rtAf l td Hopi l Zh n z o i est Zh n z o 5 0 2, ia teFis fii e s t , e g h u Unv riy, e g h u4 0 5 Chn a a 。 tt y L b r tr f Prto c , ii gPrto sa c e tr, iig I siu eo Ra ain Me cn , Sa eKe a oa o y o oe mis Bejn oe meRee r h C ne Bej n n t t f dito dii e t Ac d myo lt r dia ce cs Bejn 0 8 0, hia a c f Miia yMe c lS in e , iig 1 0 5 C n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何秀萍;王丽丽;赵辉;吴迪;汤海蒂;曹峰林【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年(卷),期】2007(15)12【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174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卵巢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33例卵巢癌患者组和90例正常对照组IL-6基因多态性。
结果IL-6基因-174G/C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3.74倍(OR=3.7405)。
结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卵巢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卵巢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卵巢癌;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作者】何秀萍;王丽丽;赵辉;吴迪;汤海蒂;曹峰林【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干细胞与生殖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J], 杨群;魏殿军;何屏;王巍巍;门昆2.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J], 于宝军;唐星明;李志宇;乔安意;黎介寿3.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症相关性研究 [J], 段雄;安菊霞;赵岩;杨学军4.白细胞介素-6受体、白细胞介素-27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 张俊峰;张琳;苏绍红5.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 [J], 何秀萍;王丽丽;赵辉;吴迪;汤海蒂;曹峰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L-6和IL-1β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IL-6和IL-1β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宿濛;周宝森【摘要】背景与目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白介素-1β(IL-1β)是白介素家族中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IL-6-634(rs1800796)和IL-1β-31(rs1143627)分别是IL-6基因和IL-1β基因上的两个常见多态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IL-6-634位点和IL-1β-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环境危险因素与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363例和对照370例。
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基因型、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在病例与对照之间分布的差异,以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ifdence interval, CI)表示相对危险度。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态基因型与肺癌间相关性及其与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结果 IL-6-634位点携带C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危险升高(OR=1.61,95%CI:1.19-2.19),CG或GG型携带者患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CC型的携带者(OR=1.48,95%CI:1.10-1.98);IL-1β-31位点携带CT或TT 型的个体肺癌的发病风险要低于CC携带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携带IL-6-634 CC基因型且无油烟暴露者相比,既有油烟暴露同时携带CG或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升高(OR=2.45,95%CI:1.54-3.90),而与携带CC型且无结核病史者相比,既有结核病史并且携带CG或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升高(OR=2.44,95%CI:1.05-5.66)。
结论 IL-6-634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易感性相关且与油烟暴露和结核病史同时存在能增加患癌风险。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Interleukin-6 (IL-6) and interleukin-1β(IL-1β), known as multifunctional cytokines with high biological activity,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ponses such as inlfammation, immune response and even tumors. hTere have been multiple polymorphism loci found in IL-6 gene and IL-1βgene. hT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6-643 (C/G) and IL-1β-31 (C/T) polymorphisms and lung cancer risk among female non-smokers and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n lung cancer risk between this two polymorphisms a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 such as cooking oil fumes exposure and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Methods We performed a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363 female lung cancer patients as cases and 370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using classical phenol chloroform method. hTe genotyping of IL-6-634 or IL-1β-31 polymorphisms was performed using Taqman real time PCR technique by ABI7500. Two sidedχ2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otypes and risk factors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the odds ratios (ORs) with 95%conifdence intervals (CIs) for estim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ertain genotypes and lung cancer and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genetic polymorphisms. Results hTe risk of lung cancer 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those with IL-6-634 CG genotype than those with CC genotype (OR=1.61, 95%CI:1.19-2.19, P=0.002). hTe CG or GG genotype carriers had an elevated risk of lung cancer than CC genotype carriers (OR=1.48,95%CI:1.10-1.98, P=0.01). No signiifcant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IL-1β-31 gene polymorphism and lung cancer risk. Compared with IL-6-634 CC genotype carriers with no cooking oil fumes exposure, a signiifcant higher risk was found in individuals who were CG or GG genotype carriers with exposure to cooking oil fumes (OR=2.45, 95%CI:1.54-3.90). Compared with IL-6-634 CC genotype carriers with no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a signiifcant elevated risk was found in individuals who were CG or GG genotype carriers with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OR=2.44, 95%CI:1.05-5.66).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L-6-634 polymorphism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risk in female non-smokers. Individuals with both IL-6-634 CG or GG genotype and exposure to cooking oil fumes had a higher risk of lung cancer. Also individuals with both IL-6-634 CG or GG genotype and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had an elevated risk of lung cancer.【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6页(P612-617)【关键词】女性肺癌;IL-6基因;IL-1β基因;基因多态性;易感性【作者】宿濛;周宝森【作者单位】110042沈阳,辽宁省肿瘤医院;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
白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膝骨关节炎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i n Ha n p o p u l a t i o n S HE N C h e n g — k a i ,L V C h e n g — y u ,WA NG Y i n g — z h e n g,Z HA NG Ha i — n i n g,ME NG F e i .
中华关节 外科 杂 志 ( 电子版 ) 2 o 1 3 年 6月第 7卷 第 3 期
d i C h i n J J o i n t S u r g ( E l e c t r o n i c E t i o n !
— —
! ! : ! ! ! :
・
71 ・
基 础 论 著
D e p a r t me n t 《J o i n t S u r g e r y 。T h e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0 j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Q i n g d a a o
1 . 0 2 1— 3 . 3 2 7 , P< 0 . 0 5 ; I L一1 B+ 3 9 5 4 C T , O R= 2 . 3 7 2 , 9 5 %C I =1 . 0 2 2—5 . 5 0 9, P<0 . 0 5 ) 。此 夕 , 单
体 型分析显示与单体型 T C C相 比 , 单 体型 T C T和 C C C与膝 O A高风 险发 病率 具有 更强 的相关 性
白介素-6和白介素-2受体与克罗恩病活动性的关系
白介素-6和白介素-2受体与克罗恩病活动性的关系
马智聪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8(11)2
【摘要】目的观察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IL-6和IL-2R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选取医院检测CD患者53例血清IL-6和IL-2R水平。
其中,活动期患者25例,缓解期28例。
疾病活动性均运用经典CDAI标准对CD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 CD
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和IL-2R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不同性别CD患者
血清IL-6和IL-2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患者血清中IL-6和IL-2R水平有所升高,并在肠黏膜组织的炎性反应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173-174)
【作者】马智聪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医学院;新乡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1
【相关文献】
1.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及白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系
2.D-二聚体、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关系分析
3.抗白介素-12
抗体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4.白介素6和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与低T_3综合征的关
系5.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肿瘤坏
死因子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肺癌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翁可为;吴宏成
【期刊名称】《宁波医学》
【年(卷),期】1997(009)003
【摘要】为了解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肺癌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观察了85例肺癌、8例肺部良性疾病和28例正常人血清的sIL-2R水平。
结果肺癌组sIL-2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与肺良性疾病组无显著差异(P〉0.05);TMNⅢ ̄Ⅳ期者sIL-2R明显高于I ̄Ⅱ期者(P〈0.05);对18例化疗前后的sIL-2R观察发现化疗后呈负增长。
提示sIL-2R可作为肺癌病情监测和预后
【总页数】2页(P112-113)
【作者】翁可为;吴宏成
【作者单位】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02
【相关文献】
1.肺癌患者血中P物质,生长抑素,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等含量的变化 [J], 王洪武;荣杨
2.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血、尿中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J], 王金铭;刘玉夏;张翠娥;刘云启
3.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盛文婷;李其林
4.老年肺部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吴开松;徐献群;徐启勇;林字辉;叶燕青;刘卫敏;杨亦斌
5.妊高征患者血清新喋呤、白介素2及可溶性受体的变化与意义 [J], 胡文胜;王正平;董旻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14T11:48:10.1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作者:李广平张红心吴平平乔爱新
[导读] 唐山市工人医院检验科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癌症,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同时免疫反应也多样。
李广平张红心吴平平乔爱新
(唐山市工人医院检验科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
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肺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71-02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癌症,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同时免疫反应也多样,其过程可能包括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有相关研究曾报道,白介素1在多种癌症中均有着较高的表达,并且随着患者病症的加重其水平随之出现升高的现象,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和转移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次我们选取我院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旨在探究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5~70.5岁,平均年龄55.25±4.35岁,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8.5~71.5岁,平均年龄55.45±4.28岁,两组共60例中均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样本采集,采集量约为4ml,然后进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血液样本均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离心10min,速度为3000r/min,将样本中血清分离出来,将样本加入到酶标板条各孔内,同时加入标准的培养液和生物连接剂,在37℃左右的温度下孵育2小时,洗板后加入链亲合素再孵育1小时,最后将标准量终止液加入后,对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测定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浓度,然后将患者手术时组织标本采用液氮冷冻,并用生理盐水(浓度为0.9%)将标本悬浮成溶液,采用离心处理,速度为12000r/min,将所得上清分离出来,再次测定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浓度,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清中IL-1RN含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下表1。
3.讨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癌症,对于患者健康生命安全均存在一定威胁,因而对肺癌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多种癌症中均较为多见,且含量会随着患者癌症情况产生变化,因而可能与癌症的病变或转移存在密切关系[2]。
本次我们选取我院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同样对患者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经过检测后,肺癌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人,且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IL-1RN在癌症患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再经过对肺癌患者手术时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发现,其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IL-1RN含量,组内比较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其组织细胞中IL-1RN含量尤其突出,通过检测可以明显发现,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
综上所述,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何向民,李异玲,姜莉,等.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7):832-833.
[2]鲍浩,陈朝红,张馨,等.IgA肾病、过敏紫癜性肾炎及微型多血管炎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3):263-267.
[3]郭艳玲,勾秀丽,靳海龙,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含量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280-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