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检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习惯的变化,居民体质类型可能受到影响并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体质因素决定着人体对病邪的易感程度及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医宗金鉴》曰“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之而生病各异者……”。
由于个体体质的差异,感邪相同而发病各异。
发病的差异又导致治则的不同,体质强壮者外感六淫邪气易热化,多阳证、实证,“病实当治病留人”,祛邪为先,素体虚弱者则易寒化,多阴证、虚证,“病虚当留人治病”,先扶正后祛邪。
参照 2009 年 4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中对于体质的分型主要依据王琦的九分法,将体质分为九种(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其中平和质为正常质,其他为偏颇质。
具体采用山东普瑞森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医体质辨识软件,采用计算机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体质辨识。
98% 的研究对象独立完成操作,2% 年龄大且视力不好的研究对象由本中心的主治中医师协助答卷。
经普瑞森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体质辨识结果,给出个性化的体质保健方案。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 3130 例中,男性 1757 例,占56. 1% ,女性 1373 例,占 43. 9% ; 平均年龄为( 41. 8± 10. 6) 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 28,P > 0. 05) 。
单一体质 1027 例,占 32. 8% ,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 2103 例,占 67. 2% 。
2.不同性别间体质分布情况: 男女平和质间比较,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而女性中阳虚质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相关性分析显示,阳虚质与女性呈弱相关,相关系数是 0. 21,P < 0. 01。
男性痰湿质和湿热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不高。
气郁质主要见于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
各年龄段体质分布情况: 各年龄段间阳虚质、湿热质及瘀血质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 P <0. 01) ,各年龄段间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气虚质、血瘀质与年龄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系数不高。
兼夹体质分布情况: 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 2103 例,占 67. 2% 。
其中,阳虚兼气虚质比例最大,121 例,占总数 3. 9% ,其次为阳虚兼血瘀质84 例,占总数 2. 7 % ,湿热兼痰湿质居第三位,75例,占总数 2. 4% 。
体质构成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阳虚体质所占比例较高,考虑与现代人户外生活少、气候潮湿、喜冷饮,夜生活频繁,夏季过度使用冷气空调等不良生活方式损伤阳气有关。
体质偏颇可能受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工作方式、饮食习惯等的影响。
揭示了湿邪与阳虚质关系,外感湿邪与湿邪内生,内外相引,困阻阳气,使阳气变虚; 而阳气素虚之人,脾阳必然不振,“脾气散精”功能就会失常,从而导致湿邪内生。
当今人们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好食肥甘厚腻、喜炙烤、嗜烟酒、少运动,易酿湿生热,因此湿热质较多。
男子喜欢饮酒,正如《证治准绳·伤饮食》中指出: “酒之为物,气热而质湿”。
再加之年轻人喜食煎炸烧烤等食物,易蕴湿化热,而呈现湿热体质。
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偏快,脑力劳动及精神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或缺乏有效的锻炼等,这些都会影响人体元气的产生,增加气的消耗从而出现气虚的症状。
兼夹体质中,气虚最易兼夹其他体质。
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失衡状态可以相互影响,气虚可致气滞、酿痰、生热、血瘀; 反之,瘀血、痰湿、湿热可致气滞而有碍气之生成。
“气虚者,阳虚之渐也,阳虚者,气虚之甚也。
”气虚日久会出现阳虚,气虚质发展为阳虚质,即是“气不足便是寒”,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这可能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心身疲惫。
不同性别体质分布的区别: 与女性相比,男性平和质比例较高,偏颇体质中湿热质和痰湿质的比例较高,而女性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阴虚质的比例较男性高,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点、心理状态及不
同的生活起居习惯造成的。
男性痰湿质和湿热质较为突出,可能与男性社会活动较多、多食膏粱厚味、油腻之品、吸烟饮酒、安逸少劳从而酿湿生热有关,与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女性占首位的是阳虚质,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其次依次为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等,与文献报道一致。
因此,女性应注重情绪的调养,保持平和的心态,培养乐观、欢乐的情绪,主动参加有
益的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动以养阳”多做运动促进气血流通。
在普食五谷杂粮的基础上多吃小麦、荞麦、柑橘皮、黄花菜、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
年龄与体质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气虚质、瘀血质量化分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气虚质与血瘀质的倾向越明显; 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于年轻人,量化分数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上述三种体质的倾向性逐渐消失。
这与王琦提出的“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个体生命的不同阶段,体质会不断演变的观点是一致的。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
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及内脏由盛至衰,出现脏腑功能衰
弱,气血运行迟缓,从而形成气虚、血瘀的体质特征。
现代多位医者也支持这一观点,并随着年龄增长,血瘀质的检出率和证候积分值呈递增变化。
而青年人湿热质多见,与调查对象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我们这组研究还发现,平和质在 20 ~ 50 岁之间者并不高,考虑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生活压力过大,年轻人经常处于繁忙劳碌之中,劳则气耗,长期的紧张应激使人身心疲惫,对体质发生了影响。
而 51 ~ 70 岁的中老年人平和质略高,考虑与离岗或退休后,工作压力减少,心态变平和,有时间做运动及更加注重养生保健有关。
比较这两组人群平和质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 78,P < 0. 01 ) 。
因此,个体体质类型的改变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个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为从调理体质因素着手指导实践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日常养生保健提供了临床依据。
本次调查样本量大,分布人群较广,对于分析其健康现状,开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一定意义,特别是运用相关性分析手法探讨各体质倾向与性别、年龄间的联系方面,在国内众多体质辨识报道中尚不多见,为中医健康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体质对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阳虚体质的
人易受寒湿之邪而生阴寒病证等,湿热体质的人易受热之邪而生阳热病证,故此,了解自身体质可以更好地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目前,我们已针对各种体质制定了相应的中药、饮食、药膳、茶饮、运动、情志调节、针灸、推拿等的调护方法,已在临床中逐步展开,并希望对这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上述方法对偏颇体质的改善效果。
通过中医药手段调理偏颇体质,改善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可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