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化学) PPT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2
3
1
5
10
H
8 7
O
4
6
H
15
O
30
OH
29 28
Ganodenic acid C
3、甘遂烷型
21
22
24 25 26
12 18 20
23
11
19 9
H
2 3 1 5 10 H 8
1317 14
30
16 15
27
4
67
H
Tirucallanes
29 28
从藤桔属植物Paramignya monophylla 的果实分离得到:
提取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水洗去糖等,后用 30%~80%甲醇或乙醇梯度洗脱,洗脱液减压蒸 干,得粗制总皂苷。
用溶剂沉淀法、重结晶、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 粗制总皂苷。
一、概述 二、四环三萜 三、五环三萜 四、理化性质 五、提取分离 六、结构测定
1、化学法
用Liebemman-Burchard反应和Molish反应鉴定 三萜皂苷;
2、羊毛脂烷型
21
22
24 25 26
12 1820
23
11 19
9
H 13
17 14
2
1 3
5
10 H 8
30
16 15
27
4
67
H
29 28
Lanostanes
从中药-灵芝中分离得到的四环三萜化合物
21
22
24
23
26
25 C O 2 H
O
19 11 9
12 1820
H13
17 14
O
天然药物化学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_PPT幻灯片
皂荚皂苷 (gleditsiosides)
O
HO ara
O
HO
O
O
OHO HO
HO HO
OH
xyl
glc
OO
OH
28 COOR
OH
6' R= HO
O
R1
HO HO
O
xyl
O
xyl
HO OO
HO
HO OH
O OO
OH HO rha
OR2
gleditsioside CR1=CH2OH,R2=Gal DR1=CH3(6' =S),R2=Gal Q R1 = CH2OH, R2 = H
鼠李糖(rha)、木糖(xyl)、糖醛酸(如gluA)
单糖、双、三糖链苷
与C28羧基形成酯皂苷
4、三萜取代基 苷元及糖环多含-COOH → 酸性皂苷
甾体皂苷 → 中性皂苷
5、三萜皂苷与酶共存 原生苷 (原皂苷) 酶解
次生苷 (次皂苷)
第二节 生源、分类
MVA
OPP O PP
+
尾尾缩合
E
C
D
A
B
FPP(C15)
Chair-Chair-Chair
2
2,3-环氧角鲨烯
天然甾类的立体化学
A/B
B/C C/D
顺/反
反 顺/反
1
A
3
4
CH3
11 H
CH3
12
13 17
10
C
D
1
8
B9
15
H
14
16
CH3
10
B
5
11 H
中药化学萜类 ppt课件
4、分布:
单萜:唇形科、伞形科、樟科及松科的腺 体、油室及树脂道中多有
倍半萜:最多,在木兰目、芸香目、山茱 萸目及菊目中分布较为集中
二萜:五加科、马兜铃科、菊科和豆科等
二倍半萜:不多,在羊齿植物、菌类、地 衣类、海洋生物及昆虫的分泌物中存在
海洋生物
二、结构类型
单萜 环烯醚萜 倍半萜 二萜和二倍半 三萜 四萜和多萜
中药化学萜类
第十章 萜类和挥发油
Terpenoids and Essential Oils
第一节 萜类
1、了解萜类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 生理活性。
2、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萜类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
第一节 萜类
1.概述 2.结构类型 3.理化性质 4.提取分离
C10H16
双环单萜:蒈烷型、蒎烷型、莰烷型、守烷型、 异莰烷型、葑烷型
无 环 (开 链 )单 萜
月桂烷型
CH 2 OH H
薰衣草烷型
CHO (H) HOH 2 C H (CHO)
月桂烯
牻牛儿醇
H CH 2 OH
柠 檬 醛 (α ,β )
* CHO
薰衣草烯
罗勒烯
香橙醇
香茅醛
艾蒿烷型
O
青蒿酮
无环(链状)单萜重要化合物: 月 桂月烷桂型烯
牻牛儿醇
CHO
香叶醇:又称牻(máng )牛儿醇[H], 是香叶油、玫瑰油、柠檬草油和香[O] 茅
CCHH2 O2HO H
H+
H CHO
CH 2 OH (CHO)
CH2O H
油等的主要成分,沸点229月-桂23烯0C。
香叶醛
牻 香牛罗叶儿醇勒醇烯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ppt课件
蓍醇 A
三、双环三萜
从海洋生物Asteropus sp.中分离得到的pouoside A-E是
一类具有双环骨架的三萜半乳糖苷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多 个乙酰基。其中pouoside A具有细胞毒作用。
OR4
28
29
27
OH O
O
OH
14
19
17
22
OR3
30
OAc
11 26
25
4
R1
1
8
6
O
OR2
五、四环三萜
四环三萜类在中药中分布很广,许多植物包括高等植物和 低等菌藻类植物以及某些动物都可能含有此类成分。它们大部分 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母核的17位上有一个由8个碳 原子组成的侧链;在母核上一般有5个甲基,即4位有偕二甲基、 10位和14位各有一个甲基、另一个甲基常连接在13位或8位上。 存在于天然界中的四环三萜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以下类型。
从苦木科植物Eurycoma longiolin中分离到的化合物 logilene peroxide,是含有三个呋喃环的鲨烯类链状三萜化 合物。
H
H
环化酶
O
HO
2,3-环氧角鲨烯
羊毛脂醇
H O
H O
O H
O H
O
O
O
logilene peroxide
二、单环三萜
从菊科蓍属植物(Achillea odorta)中分离得到蓍醇A(achilleol A) 是一个具有新单环骨架的三萜类化合物,这是2,3-环氧鲨烯 在生物合成时环化反应停留在第一步的首例,环上取代基除 甲基和亚甲基外,还连有l~3个侧链。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化学性质】
2.沉淀反应 皂苷水液可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
铜盐等产生沉淀。酸性皂苷(三萜皂苷) 可用中性盐如硫酸铵、乙酸铅等沉淀,中 性皂苷(甾体皂苷)用碱性盐如碱式乙酸 铅沉淀。因采用此法重金属离子会超标, 故现在多不用。
【化学性质】
3.皂苷的水解 皂苷酸水解多采用缓和酸水解,两相酸水解、 酶解或Smith降解法。其原因为:一般酸水解时, 易引起皂苷元的结构变化,而得不到真正的苷元。 糖醛酸苷键的裂解一般采用光解法、四乙酸铅乙酸酐法,以及微生物转化法。 酯苷键的水解多采用LiI在2,6-二甲基吡啶/甲醇 溶液中与皂苷一起回流,本方法既不损伤苷元, 也不会使糖的结构发生变化。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提取方法】 1.醇提取法——最常用的提取皂苷的方法 2.酸水解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皂苷元的 方法 3.碱水提取——仅适用于含羧基的皂苷提取。
【分离方法】
1.沉淀法
⑴分段沉淀法 利用皂苷难溶于乙醚、丙酮的性质,将皂 苷溶于甲醇或乙醇,滴加乙醚或丙酮或乙 醚:丙 酮(1:1)的混合物液,边加边摇, 皂苷即可析出。但本法不易得到纯品。
【溶血作用】
皂苷具有破坏红细胞而产生溶血的现象。
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等渗、缓冲
及恒温)下能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 细胞完全溶血的最低浓度。 皂苷的溶血作用是皂苷和红细胞壁上的胆 甾醇结合,破坏血红细胞的正常渗透性, 使细胞内压增加,而产生溶血。但不是所 有皂苷都具溶血作用。另外有些树脂、脂 肪酸、挥发油也能产生溶血现象。
(5)四环三萜(较多)
羊毛脂甾烷型 茯苓酸 大戟烷型 大戟醇 达玛烷型 酸枣仁皂苷 人参皂苷 葫芦素烷型 雪胆甲素及乙素 原萜烷型 泽泻萜醇A、B 楝烷型 川楝素 环菠萝蜜烷型 环黄芪醇
萜类化合物课件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
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
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
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
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
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三萜类化合物详解.ppt
A HO
C B
蓍醇 B achilleol B
6
四环三萜
存在于天然界较多的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
达玛烷型 羊毛脂烷型 大戟烷型 葫芦烷型 原萜烷型 楝烷型 环菠萝蜜烷型(环阿屯烷)型
7
结构共同特点
1、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17个碳原子)。
9
一、Lanostane
O O
COOH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的 干燥子实体。
O 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 延年益寿的作用
Lucidenic acid A
10
二、大戟烷型(euphane)
其结构特点: ① A/B,B/C,C/D环均为反式 ② 13,14位连的CH3与羊毛脂烷相反分别为α,β-CH3
30
二、化学性质
1、颜色反应 条件:三萜化合物在无水条件下。 试剂:
• 强酸(硫酸、磷酸、高氯酸) • 中等强酸(三氯乙酸) • Lewis酸(氯化锌,三氯化铝,三氯化锑)。 现象:会产生颜色变化或荧光。
31
原理
主要是使羟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移位、 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烯系统,又在酸作用 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呈色。
人参总皂苷 (无溶血现象)
反应常在蒸发皿中进行。
样品 浓H2SO4-醋酐 (醋酐) (1:20)
黄
红
紫
蓝
褪色
33
2、 五氯化锑反应(Kahlenberg反应)
将样品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以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 液,该反应试剂也可选用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代替(不应 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热,显蓝色、灰蓝色,灰紫 色等多种颜色斑点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化学)
柴胡皂苷元A 柴胡皂苷元D 柴胡皂苷元C
OH - OH OH - OH H - OH
二、乌苏烷型
又称-香树脂烷型(α-amyrane)或熊果烷型,其分 子结构与齐墩果烷型不同之处是E环上两个甲基位 置不同,即C20位的一个甲基移到C19位上。此类三 萜大多是乌苏酸的衍生物。
30 29
H
25 26
O
20 24
OR3
19
H
10
13 14
17
OH
R1O
H OR2
R1 cycloastragenol astragaloside I astragaloside V astragaloside VII H xyl(2,3-diAc) glc_xylxyl
R2 H glc H glc
R3 H H glc glc
21 12 19 2 3 1 4 5 11 9 10 18 20 17 13 14 30 7 16 15 22 23 27 24 25 26
H H
6 8
H
29 28
Tirucallanes
CH3
20
24
OH
17
3
H H
7
O
3-oxotirucalla-7,24-diene-23-ol
四、环阿屯型
二、羊毛脂烷型
21 12 19 1 3 4 28 11 9 10 18 17 20 22 23 27 24 26
H
8
13
15 30
H
7
29
H
羊毛脂烷型 (lanostane )
从环氧鲨烯由全椅-船椅式构象形成,其A/B, B/C, C/D 环 均 为 反 式 。 10 、 13 、 14 位分别连 有, , -CH3,C20为 R构型,C17侧链为β构 型 ,C3 位常有 -OH 存在。
中药化学:8-三萜类化合物
17 13 14
HO H
大戟醇
(大戟属植物乳液中)
大戟烷型
COOH
9 8
7
O
H
乳香二烯酮酸 △7(8)
• 母核的17位上有一个由8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
R 17
14
甾醇
• 在母核上一般有5个甲基,即4位有偕二甲基、10位和
14位各有一个甲基、另一个甲基常连接在13位或8位上。
• 在4、4、14位上比甾醇多三个甲基,也有认为是植物
甾醇的三甲基衍生物。
2. 四环三萜或其皂苷苷元主要类型
达玛烷、羊毛脂烷、甘遂烷、环阿屯烷(环菠萝蜜烷
• 根据三萜类化合物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 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21
2224ຫໍສະໝຸດ 26菲H 20
23
12
(二)四环三萜
27
11 19
18 13
17
9
在中药中分布很广。
1 10 8
15
34
H 7 30
四环三萜
1. 结构特征:
29 28 H
A BCD
• 它们大部分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
3 4
型)、葫芦烷、楝烷型三萜类。
① 达玛烷型
结构特点:A/B、B/C、C/D 环均为反式, C8位有-CH3,C13位 有-H, C17有侧链,C20构型为R或 S。
1 34
21
22
24
26
H 20 23
12
27
11 19
18 13
17
9
10 8
15
H 7 30
29 28 H
达玛烷型 (dammarane)
11C=O,15C=O,23C=O,27-CH3→27-COOH,是羊 毛甾烷的高度氧化物。
第8章三萜类化合物
HOOC OH
H
茯苓酸
HO H
大戟醇
21 20
25 26 23
27
19
18
30 5
28 29
达玛烷型
30 29
30 20 21
H
13
17 22
1 2526 14Fra bibliotek2 10
34 5
27 7
6
23 24
28
1 25
26
3
H
27
HO
H
23 24
29
29
30
20
19 21
H
17
28
1 25
26 14
28
3
10 H
【化学性质】
• 1.颜色反应: •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浓硫酸-醋酐(1:20) • Kahlenberg反应:20%五氯化锑(或三氯化锑的氯
仿饱和液)可用于滤纸显色,干燥后60-70℃加热, 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
• Rosen-Heimer反应:25%三氯乙酸乙醇液,可用于 滤纸显色,加热至100℃,猩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 Salkowski反应:氯仿-浓硫酸,硫酸层显红色或蓝 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 Tschugaev反应:
• 2.沉淀反应 • 皂苷水液可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
产生沉淀。酸性皂苷(三萜皂苷)可用中性盐如硫 酸铵、乙酸铅等沉淀,中性皂苷(甾体皂苷)用碱 性盐如碱式乙酸铅沉淀。 • 因采用此法重金属离子会超标,故现在多不用。
作用,如人参皂苷。另外有些树脂、脂肪酸、挥发油也能产生
溶血现象。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第一节 概述
3、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三萜是由鲨烯(squalene)经过不同的途径环合而
成,鲨烯是由倍半萜金合欢醇(farnesol)的焦磷酸 酯尾尾缩合而成。
8
farnesol
OPP OPP
squalene
OH
OH
HO
squalene
-hydroxyhopane
HO
HO
lanosterol
e、葫芦烷(cucurbitane )
特点:5β-H、8β-H、10α-H,9位连有β-CH3,其 余与羊毛甾烷一样。
22
24
21 20
26
18
23
25
12
27
1
H
11 9
C
H
17 13 D
14
15
2 A
3 4
10 19 8
B
30 7
H
29 28
cucurbitane
29
第二节 分类
从雪胆属植物的根中分离得到的一些成分
三萜类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分配色谱,如各种 中低压反相柱色谱、高压液相色谱(HPLC)等。
三萜皂苷类结构研究中的苷键裂解,三萜类化合物 的MS及NMR谱的特征。
3
[基本要求]
掌握 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的结构特征,分类;三萜 类化合物MS及NMR谱的特征
熟悉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4
内容
9
5
29
28
21
22
20
13 17
18 14 15
24
26
25
27
30 7
dammarane
11 19 1
第6章萜类化合物课件
OCO
49
3. 三萜化合物
多数三萜类(triterpenes)化合物是一类基本 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 据异戊二烯定则可视为六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 成,也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
50
分布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菌类、蕨类、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 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它们以游离形 式或者以与糖结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游离 三萜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大戟科等植物;三 萜苷类在豆科、五加科、桔梗科、远志科、葫芦 科等植物分布较多。
樟脑是最重要的萜酮之一,我国产的天然樟脑产量 占世界第一位。樟脑在医药上主要用做刺激剂和强 心剂,还有局部刺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 痛、炎症及跌打损伤。
O
35
➢ 环烯醚萜类(iridoids)
环烯醚萜类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大多与糖结合形 成苷。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较广,在玄参 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有多种生 理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等),目前发 现的已达900余种。
降血糖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利尿及迟 缓性泻下作用。
OHH
O O
HOH2C
H O
glc
39
§6.5 倍半萜、二萜和三萜化合物
1. 倍半萜类 倍半萜类(sesquiterpenoids)的基本碳
架由15个碳原子构成,即3个异戊二烯单位,大 多与单萜类共存于植物挥发油内,是挥发油高沸 程(250℃—280℃)的主要组分固体。倍半萜 的含氧衍生物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倍半 萜活性一般强于单萜,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 业的重要原料。
24
(二)链状单萜
无环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化学)
第三节 四环三萜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很多,多数三萜 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 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还发现了 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 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 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在生源 上可视为由鲨烯变为甾体的中间体,大多 数结构和甾醇很相似,亦具有环戊烷骈多 氢菲的四环甾核。在4、4、14位上比甾醇 多三个甲基,也有认为是植物甾醇的三甲 基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较多的四环三萜 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达玛烷、羊毛脂烷、 甘遂烷、环阿屯烷(环阿尔廷烷)、葫芦 烷、楝烷型三萜类。
( d a m m a r a n e)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HO
HO
20
H
H
17 13
14
10 H 8
HO HR
20S 原人参二醇R=H 20S 原人参三醇R=-OH
H
HO HO
20
H
H
13 17
14
10
8
H
HO
HR
20R 原人参二醇R=H 20R 原人参三醇R=-OH
由20(S)-原人参二醇衍生的皂苷:
RO
HO
20
HH
17
13
ginsenoside
2
glc glc O
14
10 H 8
H
20(s)-protopanaxadiol
Ra1 Ra2 Rb1 Rb2 Rc Rd Rg1
R
-glc-6-ara(p)-4-xyl -glc-6-ara(f)-2-xyl -glc-6-glc -glc-6-ara(p) -glc-6-ara(f) -glc -H(20R)
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化学)-PPT
三、存在形式
多以游离或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
➢苷元: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常见的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
伯糖、鼠李糖,糖醛酸,特殊糖(如芹糖、 乙酰氨基糖等)
➢糖链:单糖链、双糖链、三糖链 ➢成苷位置:3、28(酯皂苷)或其它位-OH ➢次皂苷:原生苷被部分降解的产物
四、研究进展
近30年来,三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很快, 特别是近10年从海洋生物中得到不少新型 三萜化合物,是萜类成分研究中较为活跃 的领域之一。
第三节 四环三萜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很多,多数三萜 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 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还发现了 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 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 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在生源 上可视为由鲨烯变为甾体的中间体,大多 数结构和甾醇很相似,亦具有环戊烷骈多 氢菲的四环甾核。在4、4、14位上比甾醇 多三个甲基,也有认为是植物甾醇的三甲 基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较多的四环三萜 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达玛烷、羊毛脂烷、 甘遂烷、环阿屯烷(环阿尔廷烷)、葫芦 烷、楝烷型三萜类。
因三萜皂苷多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 体溶液,并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 故有此名。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故又 称其为酸性皂苷。
与甾体皂苷相同,三萜皂苷也具有溶血、 毒鱼及毒贝类的作用。
二、三萜的分布
三萜类(triterpenes)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菌类、 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 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A/B, B/C, C/D trans, D/E cis
H
COOH
HO
齐墩果酸 (olennolic acid)
中药化学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PPT资料34页
19
21
H
17
28
1 25
26 14
28
3
10 H
27
HO
H
23 24
β-香树脂醇型 a-香树脂醇型
羽扇豆醇型
COOH HO
齐墩果酸
HO
COOH
熊果酸
COOH HO
白桦脂酸
第三节 理化性质和溶血作用
【物理性质】
➢ 1.性状 多为无定形粉末(极性较大),具吸湿性;
苦、辛辣,有粘膜刺激性。 ➢ 2.熔点与旋光性
三萜生物碱) ➢ 2.按碳环的数目分类: ➢ (1)链状三萜(较少) ➢ (2)单环三萜(较少) ➢ (3)双环三萜(较少) ➢ (4)三环三萜(较少)
➢ (5)四环三萜(较多)
羊毛脂甾烷型 茯苓酸
大戟烷型 大戟醇
达玛烷型 酸枣仁皂苷 人参皂苷
葫芦素烷型 雪胆甲素及乙素
原萜烷型 泽泻萜醇A、B
楝烷型
川楝素
环菠萝蜜烷型 环黄芪醇
➢ (6)五环三萜(较多) 齐墩果烷型 齐墩果酸 乌苏烷型 乌苏酸 羽扇豆醇型 白桦脂醇 木栓烷型 雷公藤酮 羊齿烷型和异羊齿烷型 何帕烷型和异何帕烷型 其它类型
白桦脂酸
1 19
10
3
5Hale Waihona Puke 22 21 2024 25 26
23
18 17 27
13
14 30
21 20
25 26 23
27
19 18
30 5
28 29
羊毛脂甾烷型
28 29
达玛烷型
H H H
大戟烷型
HO H
大戟醇
HOOC OH
H3COC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四环三萜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很多,多数三萜 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 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还发现了 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 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 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在生源 上可视为由鲨烯变为甾体的中间体,大多 数结构和甾醇很相似,亦具有环戊烷骈多 氢菲的四环甾核。在4、4、14位上比甾醇 多三个甲基,也有认为是植物甾醇的三甲 基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较多的四环三萜 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达玛烷、羊毛脂烷、 甘遂烷、环阿屯烷(环阿尔廷烷)、葫芦 烷、楝烷型三萜类。
因三萜皂苷多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 体溶液,并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 故有此名。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故又 称其为酸性皂苷。
与甾体皂苷相同,三萜皂苷也具有溶血、 毒鱼及毒贝类的作用。
二、三萜的分布
三萜类(triterpenes)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菌类、 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 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H
HO HO
20
H
H
13 17
14
10
8
H
HO HR
20R 原人参二醇 R=H 20R 原人参三醇 R=-OH
由20(S)-原人参二醇衍生的皂苷:
RO
HO
20
H
H
13 17 ginsenoside
14
10 H 8
Ra1
2
glc glc O
Ra2
H
Rb1
Rb2
20(s)-protopanaxadiol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三萜是由鲨烯(squalene)经过不同的途径环 合而成,而鲨烯是由倍半萜金合欢醇 (farnesol)的焦磷酸酯尾尾缩合而成。这样 就沟通了三萜和其它萜类之间的生源关系。
O 2,3-环氧角鲨烯
OP OP
焦磷酸金合欢酯
环化酶 HO
鲨烯
H
20
H
13 17
14 10
三、存在形式
多以游离或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
苷元: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常见的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
伯糖、鼠李糖,糖醛酸,特殊糖(如芹糖、 乙酰氨基糖等)
糖链:单糖链、双糖链、三糖链 成苷位置:3、28(酯皂苷)或其它位-OH 次皂苷:原生苷被部分降解的产物
四、研究进展
近30年来,三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很快, 特别是近10年从海洋生物中得到不少新型 三萜化合物,是萜类成分研究中较为活跃 的领域之一。
29 28 H
主要分布于菊科、石竹科、五加科、豆科、 远志科、桔梗科及玄参科。含有三萜类成分 的主要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 梗、川楝皮、泽泻、灵芝等。
少数三萜类成分也存在于动物体,如 从羊毛脂中分离出羊毛脂醇,从鲨鱼 肝脏中分离出鲨烯;从海洋生物如海 参、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 萜类化合物。
人参皂苷Rg1有轻度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及抗 疲劳作用。人参皂苷Rh则有中枢神经抑制 作用和安定作用。
人参皂苷Rb1还有增强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 性,而人参皂苷Rc则有抑制核糖核酸聚合酶 的活性。
二、羊毛脂烷型
21
22
24
26
18 20
23
12
1 34
11 19
H 13
17
9
10 8
15
H 7 30
形成,其结构特点是A/B、 B/C、C/D环均为反式, C8位 位有-CH3,C13位有-H, C17 有侧链,C20构型为R或S。
(dammarane)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HO
HO
20
H
H
17 1314ຫໍສະໝຸດ 10 H 8HO HR
20S 原人参二醇 R=H 20S 原人参三醇 R=-OH
Rc Rd
Rg1
R
-glc-6-ara(p)-4-xyl -glc-6-ara(f)-2-xyl -glc-6-glc -glc-6-ara(p) -glc-6-ara(f) -glc -H(20R)
由人参三醇衍生的皂苷:
R2O
HO
20
H
H
13 17
14
10
8
H
HO
ginsenoside
H
OR1
Re Rf
20 H+
20(s)-protopanaxadiol
20(s)-protopanaxatriol
HO
O
20 H+
20(R)-protopanaxadiol 20(R)-protopanaxatriol
panaxadiol panaxatriol
由达玛烷衍生的人参皂苷,在生物活性上有 显著的差异。例如由20(S)-原人参三醇衍生 的皂苷有溶血性质,而由20(S)-原人参二醇 衍生的皂苷则具对抗溶血的作用,因此人参 总皂苷不能表现出溶血的现象。
人参皂苷能促进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柴胡皂苷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 抗炎作用,并能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 三酯的水平。
七叶皂苷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瘀 血作用,能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的渗透性, 提高毛细血管张力,控制炎症,改善循环, 对脑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第一节 概述
一、三萜的定义
定义: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分 子中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通式(C5H8)6 。
三萜类(triterpenes)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有 的游离存在于植物体,称为三萜皂苷元 (Triterpenoid sapogenins);有的以与糖结合 成苷的形式存在,称为三萜皂苷 (Triterpenoid saponins)。
20(s)-protopanaxatriol
R1 R2
glc-2-rha glc glc-2-glc H(20s)
在HCl溶液中,20(S)原人参二醇或20(S)原人参三醇20位羟基发生 异构,转变成20(R)原人参二醇或20(R)原人参三醇,再环合生成人 参二醇或人参三醇。
糖O
OH
20
HO
O
H+
3 4
R 17
14
1
3 4
21
22
24
26
H 20 23
12
27
11 19
18 13
17
9
10 8
15
H 7 30
29 28 H
甾醇
四环三萜
一、达玛烷型
21
22
24
26
H 20
12
11 19
18 13
9C
17
D
1 10 8
15
3 A B H 7 30
4
29 28 H
达玛烷型
23
27
从环氧鲨烯由全椅式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