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散打运动员HiHiLo期间心理疲劳情况的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特征研究

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特征研究

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特征研究作者:王工荣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摘要运动性心理疲劳是由于运动员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状态,单调枯燥的军营式封闭训练生活,容易引起运动员训练动机和直接兴趣的淡漠乃至丧失,加之有些训练节奏安排不当,训练手段方法陈旧,频繁的比赛致使运动员身心都承受较大的负荷量,特别是大脑皮层活动过度紧张,不但使其本身的机能发生紊乱,而且受大脑皮层调节控制的各内脏器官功能也会失调。

本文就以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特征的区别,讨论运动自信,运动心理应激和个性特征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

得出运动等级越高,成就感就越高。

学历层次越高,成就感就越高。

关键词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一、前言运动员在训练和竞技过程中,疲劳是一种常见现象,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和缓解。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真正内涵和本质特征是什么,以及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和怎样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都是需要广大学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以不同运动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运动自信,运动心理应激和个性特称三个方面来讨论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以便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进行认识,诊断与预防。

在前人已研究出的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特的基础上,来研究不同运动等级的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

选取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校37名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男队员14名,女队员23名。

其中,国际健将及国家健将级运动员8名,一级运动员7名,二级运动员22名;平均年龄为19.38±2.52年;平均训练年限为3.64±1.50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上。

散打专项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

散打专项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

赛信 1 1 , 的增强。比赛信 心要具 体化为完成 比 赛操作任务的信心。
3 . 2比赛 期 间对 心 理掌 控 的 情 况分 析 由统计 数 据 可 以看 出,在 比赛期 间有
7 7%以上的同学不能掌控 自己的心理变化 , 既而影响到了 比赛的结果 ,往往会导致 比赛 的失 利 。运 动 员 的不 良心 理 状态 主 要表 现 当运动员处于优势时盲 目自信 ,急于求成 , 有 时又害怕被对手赶上 ,患得患失 ,这会破 坏 原 有 适 宜 的 兴 奋 水 平 ;当 运 动 员 处 于 劣 势 时,失去 了 比赛 的信心 ,情绪低落 ,毫无战 斗意志,同样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 3 . 3 心 理状 态的调 节对 比赛 的影 响
散打运动项 目的比赛过程 和其他 运动项 目相 比较 ,除了要 承受 激烈的身体对抗 ,还 要承受 巨大 的心理压力 。运动员在 比赛 中的 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能否在 比赛中征服对手, 取得最后胜 利。因此 ,调整运动员 的心理状 态并保证运 动水平 的充分 发挥 ,对其进行科 学合理的心理训练势在必行 。
比赛前教练员不能在运动员面前表现 出对 比 赛 成绩 的太高期望 ,更不能要求某个 队员一 定要取什么名次 ,赛前应告诉运动员在赛 场
上 只 要 能 发 挥 出 自 己 的技 术 水 平 就 是成 功 , 至于比赛的胜负倒是次要 的,让运动员放下
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3 . 4 . 4比赛期 间调整 教练员在 比赛 中及 时帮助运动员调整心 态 ,运用 战术分 析找出对方弱点 ,在局 间休 息时向运 动员灌输指点 ,对运动员 当前 战术 进 行修 改或者重新制定 ,分析 出获胜关 键 , 找 出制 胜点,让 运动员心态调整到冷静积极 合 理状 态 。 4结论 与建议

散打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五法

散打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五法

散打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五法纵观近年来的散打比赛,有些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心情不安、情绪紧张、身体无力、脉搏跳动与往常不一样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虽说都属正常,但如不及时认真地引导纠正,对正式比赛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一、强化运动员赛前的应战能力训练挑战的激烈,使运动员在赛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情绪很不稳定,赛前适应能力训练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最佳良药,可以全面提高心理技能。

适应训练也称模拟训练,是模拟设置未来将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训练,是运动员比赛前克服心理障碍提高适应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模拟比赛条件下进行心理训练,可使训练与比赛的实际尽可能接近,锻炼和提高对未来比赛的适应和情绪控制能力等,使运动员大脑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使散打技战术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发挥正常。

这种模拟有语言和实景模拟等。

语言模拟,就是利用语言来形容未来的各种比赛场面,引起运动员的想象,以便在运动员心理造成对比赛气氛和情景的模拟。

实景模拟就是模拟与比赛实际相类似的条件进行训练,培养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如模拟对手喜欢发出来的声音,模拟对手特种技能,模拟自己被挨打等情况下如何调整心态,或使运动员提前到达比赛场地进行训练等。

目的是使运动员适应比赛区的人际与环境。

二、加强运动员暗示能力的训练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表现出心理胆怯、情绪消极和心理淡漠等现象,可通过暗示训练来提高运动员自我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确保发挥正常水平。

暗示训练法是心理训练常用的一种克服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

自我暗示就是以自己的语言对心理施加影响,以便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意志,使情绪趋于稳定。

一是自我默念。

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暗示方法。

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

如对刚刚练习完的技术进行“默念”,主要是默念简单易记的要领,使正确动作在头脑中更加巩固。

比赛时,主要默念一些预先编好的简单的激人奋进的话语。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表现和恢复措施论文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表现和恢复措施论文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表现和恢复措施论文摘要:当代竞技体育快速发展,运动员机体能力不断提高,比赛节奏加快,对抗日益激烈,成绩连续刷新。

运动员要提升成绩获得成功,就需要承受长期的高强度、大运动量、极限负荷训练,随之一定会出现疲劳。

该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表现及恢复措施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在目前中国训练体系下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恢复的局限性。

基于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教练员能将与中国人身体素质相匹配的缓解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方法与运动训练尽早的紧密结合,预防和减轻运动员心理疲劳,从小增强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展现出运动员卓越性,最终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疲劳心理耗竭恢复措施研究现状。

疲劳是反复受到刺激或者长时间后机体能力下降,不能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现象。

运动疲劳探索的过程是由单一的生理学取向朝生理、心理、社会学多方向发展的,心理疲劳却因长久性和外显性不明显,被人们忽视,研究停步于回顾以往生理方面。

后来发现心理疲劳所导致的心理机能下降现象同样属于疲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概念1.1 疲劳和过度疲劳在国际生物化学1982年的年会上运动疲劳被定义为: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将疲劳定义成因为过度练习所引发的一种生理状态,疲劳的外显性特征是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

凭借发生的部位差别,将疲劳分成三类:外周疲劳、中枢疲劳、神经-肌肉接点疲劳。

如果三种机能失调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恢复,疲劳就会不断的累积,从而引发过度疲劳的出现,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1.2 运动性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研究表明,在运动中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相互影响的过程都在运动性疲劳之中。

运动性生理疲劳指由身体或肌肉活动引发的暂时性运动能力下降。

专业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

专业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

专业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庄霁雯郑洁皎陈秀恩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12期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相关因素,希望通过该文引起国内教练和运动员对心理疲劳问题的足够重视,掌握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帮助我国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

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运动动机量表》对102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

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运动员年龄、专业运动年限、运动等级与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运动疲劳心理健康运动员运动动机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c)-0131-04Abstract:Purpos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thletes'mental fatigue related factors,in the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 caused the domestic coaches and athletes to the psychological fatigue problem enough attention,grasp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thletic psychological fatigue,help to better our athletes in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Methods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 of 102 athletes were investigated.ThroughSPSS19.0 software for data analysis.Results Age,professional sports life of athletes,sports level and the athletes'mental fatigue situation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PKey Words:Sports fatigue;Mental health;Athlete;Sports motivation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的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的过程[1]。

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在体育领域中,运动员们往往被视为身体强壮、技艺精湛的代表,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出色、保持竞技状态以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运动员在其职业生涯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这些因素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训练压力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是运动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不断追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和体能突破,容易导致身体和精神的疲劳。

过度的训练压力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降低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竞技表现。

2、比赛压力比赛的胜负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面临着巨大的获胜期望和竞争压力。

害怕失败、担心辜负教练和团队的期望、对比赛结果的过度关注等,都可能使运动员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3、伤病困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容易受伤,伤病不仅会影响身体机能,还会对心理造成打击。

长期的伤病恢复过程可能导致运动员产生自我怀疑、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和担忧。

4、社会期望运动员往往被视为国家和地区的骄傲,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

这种过高的社会期望可能转化为巨大的心理压力,使运动员感到无法承受,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5、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相对较短,面临着退役后的职业转型问题。

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可能使运动员在现役期间产生焦虑和不安,影响其专注于当前的训练和比赛。

6、人际关系与教练、队友、家人之间的关系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紧张的教练运动员关系、队友之间的矛盾、与家人的疏远等,都可能给运动员带来心理困扰。

7、环境变化频繁的比赛和训练可能导致运动员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包括时差、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差异。

浅谈散打训练疲劳期的恢复

浅谈散打训练疲劳期的恢复

浅谈散打训练疲劳期的恢复发布时间:2021-11-11T03:07:43.45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5期作者:刘广野[导读] 在比散打赛中运动员两分钟内不停地进行踢、打、摔等剧烈地攻防格斗刘广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四小学 162100在比散打赛中运动员两分钟内不停地进行踢、打、摔等剧烈地攻防格斗,肌肉承受着高度冲击,若在持续紧张的状态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恢复,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肌肉运动,最终导致疲劳的产生,使机体不能继续胜任正常工作和有效发挥。

3.1.2神经疲劳神经疲劳产生于散打运动竞赛或训练时。

由于双方运动员是在进行剧烈的接触性进攻与防守、防守反击,稍有疏忽,就会被击倒或击伤,故而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

因此,运动员神经能量的消耗较大,从而导致疲劳产生。

3.1.3心理疲劳散打运动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很高,踢、打、摔技法繁多,而运动员每一个技术动作都需要千万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

运动员在长期的单调、乏味的训练情况下,以及在激烈对抗、错综复杂的比赛中,全身处于一种高度集中与高度紧张状态下,长期以往,运动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训练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极易出现心理疲劳现象。

3.2散打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具体方法3.2.1营养学恢复法科学完善膳食结构是散打训练中提高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是运动员减轻疲劳,尽快消除疲劳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运动需要的三大能源物质为糖、蛋白质和脂肪。

运动员对三种能源的摄入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

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少吃油性太重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奶制品,摄入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各种维生素和丰富的矿物质,比如含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C等丰富的食物等,保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

此外,还应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防止过饱进行训练或饥饿训练。

3.2.2教育学恢复法(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运动员应严格遵守规定的作息制度,注意饮食卫生,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以提高睡眠质量,克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动员】专业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社会学成因分析

【动员】专业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社会学成因分析

【关键字】动员专业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社会学成因分析摘要:疲劳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运动员所处的情景因素以及运动员对情景的认知评价是产生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一。

运用运动员训练满意度量表和训练状态量表,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186专业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了运动员对自身的信心投入,成长进步的满意程度是引起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外,运动员对教练的民主行为、个人关怀满意程度,对运动队的日常管理的满意程度是引起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主要社会原因。

指出完善运动队的训练体系,实施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同时提高广大教练员的执教效果,给予运动员更多的关怀是预防和消除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疲劳;心理耗竭;运动员训练满意度;训练状态竞技运动对运动员产生的高度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运动性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水平运动员中,是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Weinberg和Gould (1995)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心理生理应激)的反应,是一种运动员难以保持正常训练和取得以往成绩的状态,并表现出某种回躲应激的倾向。

心理耗竭是指运动员或锻炼者在运动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它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导致退出训练。

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都含有情绪和心境方面的障碍,都会伴有淡漠、焦虑、抑郁、烦躁、失眠、活动动机下降,但心理耗竭比心理疲劳表现出更严重的情绪和心境方面的障碍,如自尊心下降,缺乏同情心,价值观和信念改变等。

20世纪90年代后,不少研究致力于构建疲劳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型,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

其中Smith认知—情景压力模式强调了对情景的认知评估是产生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一,而这个情景包括了运动员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因素对其施加的影响。

当个体评价一个情境具有威胁时,持续的压力会使其产生生理上的变化,如紧张、愤怒、疲劳。

运动员疲劳与心理疲劳的关联研究

运动员疲劳与心理疲劳的关联研究

运动员疲劳与心理疲劳的关联研究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经常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长期以来,运动员的疲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疲劳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运动员疲劳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运动员疲劳的类型。

疲劳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

生理疲劳是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导致肌肉疲劳、能量消耗过多等生理反应引起的。

而心理疲劳则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由于心理压力、焦虑、压抑等因素导致的疲劳状态。

这两种疲劳状态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与其疲劳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疲劳会导致运动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决策能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其在比赛中的表现。

同时,长期的心理疲劳还可能导致运动员的自信心下降、动力不足、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会进一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甚至可能导致运动员的退役。

那么,如何应对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呢?首先,运动员应该及时寻求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运动员了解并应对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运动员应该学会放松自己。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减轻心理疲劳。

此外,运动员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兴趣爱好活动,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最后,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也是缓解心理疲劳的有效途径。

和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可以帮助运动员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

除了个体层面的应对,团队和教练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团队合作和支持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而教练则应该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给予运动员适当的休息和心理支持。

总之,运动员的疲劳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心理疲劳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心理疲劳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表现,甚至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运动员及其团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心理疲劳。

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监测指标

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监测指标

员容 易对简 单重复训练失去兴趣。虽然 散打技术动作较 多 , 拳 脚 摔 并 用 , 对 运 动 员 来 说 并 非 每 一 个 动 作 都 能 得 分 , 了 使 但 为 某 一 个 动 作 能 在 比 赛 中 得 分 , 往 要 坚 持 练 习 一 个 月 , 年 或 往 一 者 更 长 的 时 间 , 调 而 乏 味 的 练 习 , 动 员 的 训 练 状 态 会 产 生 单 运 周期 性波动 , 当长 期 处 于 训 练 状 态 低 迷 期 时 , 术 提 升 与 训 练 技 付 出成 反 比 , 动 员就 会 对 训I 失 去 信心 , 生 厌 烦 , 终 导 致 运 练 产 最 心理疲劳。 22环 境 因 素 221训 练 环 境 l 众 所 周 知 竞 技 体 育 的 竞 争 残 酷 性 , 用 “ 王 败 寇 ”去 解 可 成 释 , 通 运 动 员待 遇 与 夺 金 者 的 待 遇 有 天 壤 之 别 , 了 不 被 被 普 为 淘汰 , 做 成 功 者 的铺 石路 , 动 员之 间 的 竞 争 是 异 常 激 烈 的 , 不 运 不 仅 要 与 队 友 之 间 进 行 竞 争 , 要 与 全 国乃 至 世 界 的 对 手 进 行 还 竞 争 与 较 量 , 动 员 长 期 处 于 竞 争 的 环 境 中 , 负 这 种 竞 争 压 运 背 力 , 会 产 生心 理 世 界 . 术 学
散打运动员- 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监测指标
V 董 辉




摘 要 : 用 文 献 资 料 法 及 访 谈 法 对 心 理 疲 劳 理 论进 行 分 析研 究 , 依 据 散 打 项 目特 点 , 析 运 并 分 散 打 运 动 员产 生运 动性 心理 疲 劳 的 原 因 , 出有 效 监 测 运 动 性 心 理 疲 劳 的 指 标 , 教 练 员监 测 提 为 运 动 员心理 疲 劳提 供 有 效依 据 。 关键 词 : 打 运 动 员 : 理 疲 劳 : 生 因 素 : 断 指 标 散 心 产 判

论散打运动员疲劳的产生与恢复

论散打运动员疲劳的产生与恢复

学 术 论 坛散打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运动项目,它属于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及与国内外搏击运动的交流,逐渐发展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散打运动是属于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是力量、速度、耐力、技巧和智力的较量,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越来越成为保证多周期、大负荷运动强度竞技比赛的关键,为了使运动员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除技术、战术训练外,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运动训练的本身来说,没有疲劳的产生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

但是当恢复措施不当时,疲劳会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过度疲劳的出现,因此把训练中的恢复和疲劳的消除作为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十分重要。

长期以来,不少专家对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恢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将恢复措施与运动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恢复手段使机体不断适应运动量的刺激,从而达到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根据散手运动训练的特点,对散手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散手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1 散打运动员产生疲劳原因的分析1.1散打运动本身的原因散打比赛的特点是比赛高度紧张,搏斗激烈,散打运动从其能量上看,属于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的项目,并且是以无氧代谢为主要的供能方式。

散打运动是在双方剧烈的接触性进攻与防守中进行的,所以精神高度紧张,神经能量消耗极大,大脑皮层原有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了疲劳的产生。

散打运动需要穿戴护具,攻防时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均较大,致使人体大量出汗,并伴有大量盐分丢失,影响了循环的血容量及渗透压,致使运动能力下降,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1.2训练方面的原因散打比赛的特点决定了其训练是高强度、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这种性质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刺激,势必给机体带来强烈的反映。

训练负荷量过大、训练周期安排不当、训练手段过于单调、休息不充分等原因都会引起疲劳或过度疲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对成绩提高要求过急致使机体的适应不能巩固,是造成疲劳的另一个因素。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形成与克服

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形成与克服

心理疲劳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用于描述服务行业工作者地于情绪和精神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

80年代后期,该词也开始用于那些由于应激和需要竭尽全力工作的领域,如竞技体育和商业领域。

现代运动心理学领域将其界定为:由于运动员长时间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劳感。

一、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环境因素1.运动员终日在封闭的场馆内,如照明不足或过强,器械破旧,空气污浊、高温阴湿的环境,与冰冷的器械为伴,进行单调且超强度的重复性训练,容易造成运动员心理上紧张的压抑状态,引起心理疲劳。

2.运动项目训练内容相对单一,训练整体结构和人群相对固定,缺乏新异刺激,在训练中,在长期单调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训练主动性降低,内在动力不足,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积累。

3.当运动员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时,经常出现矛盾和纠葛,容易思绪混乱,使心境备感压抑,造成神经能量的过多消耗,形成心理疲劳。

4.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付出的精力、时间、汗水都比以往要多,但成绩有时候停滞不前或起伏不定。

如果运动员对这种“报酬递减”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使他们对训练产生厌烦,训练热情就会丧失,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心理疲劳。

5.如果运动训练后的恢复措施跟不上,如营养、休息、治疗等,尤其是恢复训练的手段没有掌握,更容易造成疲劳的积累,出现心理疲劳。

教练员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运动员提供一些心理调整的手段方法,如心理咨询、野外恢复性素质训练、趣味性准备活动等,使阶段性的心理疲劳能够得到尽快地恢复,防止疲劳的积累。

二、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心理因素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相互影响。

运动员的生理状态长期不良,很容易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

运动中经常发生运动员肩、肘、膝的部位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甚至慢性劳损,恢复期长,不易治愈,长期影响训练和比赛。

散打运动员的心理干预及训练调节方法

散打运动员的心理干预及训练调节方法

散打运动员的心理干预及训练调节方法摘要:散打是一项危险性大、对抗性强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在赛前或比赛中运动员很容易出现焦虑、担心、恐惧心理。

然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成绩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取胜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探究分析,来提出心理技能训练以及赛前或比赛中心理调节方法,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散打产生原因训练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与接受。

但散打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危险性较大,由此给一些运动员带来焦虑、担心、恐惧、缺乏自信心等的不良心理,在比赛中这些心理很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以及造成运动员的疏忽而承受对手造成的肢体伤害。

相反,如果一个散打运动员有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在比赛中已经占据了一定优势,即使比赛失败也会从容对待,这对他的身心健康以及以后的比赛都是有好处的。

1 不良心理干预对比赛及运动员的影响竞技场上变化多端,很多因素都能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运动员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如果不及时调整,这将会影响比赛成绩的发挥,可能会输掉比赛,甚至对运动员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1.1 心理的干预对比赛造成的影响赛前多数运动员心里容易紧张,过分紧张又容易焦虑与恐惧。

一旦听到轮到自己上场,则心里会过分激动,此时运动员会有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口干舌燥,四肢无力的表现。

从而在竞技场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失去控制,表现的很无助。

这样一来运动员的战术不仅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会让对手有机可乘,比赛失败自然就成了定局。

1.2 心理的干预对运动员造成的影响运动员不良心理必然会对比赛造成影响,从而在比赛中失误多多,容易输掉比赛。

有些运动员一旦输掉比赛,会觉得自己让大家失望,表现的很难堪,并且这些心理也会成为他无法逾越的障碍。

比如赛后情绪会非常低落,自信心下滑,对以后的训练表现的心不在焉,甚至有些食欲不振,长久下来会有退出的冲动,这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及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对散打运动员排除实战心理障碍作用与方法的分析

对散打运动员排除实战心理障碍作用与方法的分析
增加对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分析,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散打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影响,提高研究的针对 性。
深入探讨心理训练方法,为实践提供更多指导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认知调整、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等, 为散打运动员排除实战心理障碍提供更多实践指导。
THANKS
03
排除实战心理障碍的 作用
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
通过排除实战心理障碍,运动 员能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从 而在比赛中更加从容地应对挑
战。
培养积极心态
排除实战心理障碍有助于运动员培 养积极的心态,以更加乐观的态度 面对比赛和训练中的困难与挑战。
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通过排除实战心理障碍,运动员能 够更好地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从 而在比赛中更加稳定地发挥实力。
排除实战心理障碍对于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增强竞技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散打运动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
探讨散打运动员实战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为运动员提供有效的心 理支持。
研究内容
分析散打运动员实战心理障碍的表现、影响因素,研究心理训练方法和心理辅 导技巧,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类型
根据表现形式,心理障碍可分为焦虑、抑郁、强迫、恐怖、人格障碍等。
心理障碍对散打运动员的影响
01
02
03
竞技水平下降
心理障碍会导致运动员在 比赛中无法正常发挥,甚 至出现恐慌、胆怯等不良 情绪,影响竞技水平。
身体健康问题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 绪会影响散打运动员的身 体健康,如失眠、食欲不 振等。
感谢观看
05
排除实战心理障究对象

优秀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例

优秀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例

优秀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例吴伊静【摘要】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运动员疲劳量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对运动员实施调查。

结果显示被试群体职业倦怠较为突出,中等程度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53.5%;情绪/体力耗竭问题的检出率64.2%超半数以上,其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针对其特殊性,建议从完善心理状态测评监控体系、加强生物反馈训练、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开展以人为本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加强对吉林省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干预。

%This research aims at the excellent Sanda athletes in Jilin Province, using Job Burnout Scale, Athletes’ Fatigue Scale and Training Competitions’ Satisfaction Scale for the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job burnout of the tested group is more obvious.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moderate job burnout accounts for 53.5%of the total group.The detection rate of emotional/physical burnout is 64.2%,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half of all group.So the job burnout problem cannot be ignored.The job burnout of Sanda athletes is generated for special reasons.For its particular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evaluation and monitor system,to enhance the creatures’ feedback training,to implement the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to develop the people-oriente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so that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m will be strength-ened.【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吉林省;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心理干预【作者】吴伊静【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7“运动员”作为一种职业,显然与社会上诸多职业有所不同[1]。

关于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211体育大视野作者简介: 张琦,山西晋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散打教学。

关于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张琦 郝梓伊 沈阳体育学院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象为晋城市体校的30名散打运动员。

分析表明,晋城市体校散打运动员在比赛前存在着普遍的不良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比赛场上正常水平的发挥。

针这一问题的存在,本人试图找出影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可能因素,为改善散打运动员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比赛胜率奠定基础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心理状态散打也称散手,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从古代的打擂台起,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已逐渐演变为正式的现代体育项目,随着武术散打知名度的迅速普及,对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但要有扎实技术,还需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为确保场上的正常水平的发挥。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分为赛前心理状态、赛中心理状态及赛后心理状态三个部分。

本人着重从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出发,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找出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及成因,并对不良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改善办法,为提高运动员成绩做出理论性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以晋城市体校散打队30名队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得出,1.绝大多数队员对比赛的胜利是渴望的,仅有15%的人求胜欲望很小;2.有近85%的队员在赛前有明显的心理变化;3.没有人认为心理状态不会影响比赛结果。

从数据的百分比来看,在被测人群中,有近1/4的运动员能够保持积极良好的备战状态,而其余运动员都存在不同的程度上的心理障碍。

而赛前焦虑成为不良情绪中最大的群体,这可能与队员对自己求胜期望有关。

(二)影响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可能因素的调查与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影响赛前心理状态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部分。

散打运动员工作总结报告

散打运动员工作总结报告

散打运动员工作总结报告
作为一名散打运动员,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

在这份工
作总结报告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作为一名散打运动员,我必须时刻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在训练和比
赛中,我经常面临着身体上的极大压力,因此我必须保持良好的体能和体魄。

我每天都会进行严格的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技术练习。

此外,我还会定期进行按摩和理疗,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在心理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焦虑,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来保持心态的平衡。

其次,作为一名散打运动员,我必须具备出色的技术和战术能力。

在训练中,
我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包括拳法、腿法、摔法以及地面格斗技巧。

我还要学习如何制定有效的战术策略,包括如何分析对手的特点和弱点,以及如何在比赛中灵活应对对手的变化。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比赛,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

最后,作为一名散打运动员,我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训练和
比赛中,我经常需要与教练和队友们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如何与他人协调一致地行动。

此外,我还要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带领队友们共同战斗,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散打运动员,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取得了许多进步和收获。

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和技术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成长,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奋斗。

对散打运动员HiHiLo期间心理疲劳情况的分析

对散打运动员HiHiLo期间心理疲劳情况的分析

1引言武术散打是技能主导类同场竞技性的对抗项目,具有一对一竞技、按体重分级别比赛,以绝对胜利或得分取胜为评判标准的体育项目.由此可见运动员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和参赛的理想体重是影响比赛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讲,赛前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的方向上去;二是从战术的角度考虑,此时运动员一般都存在减控体重的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减重达到该项目参赛要求的最佳体形、体成份和能量储备,从而参加低一级别的比赛,进而在比赛中获得速度和力量上相对较高的优势,最终为比赛的取胜增添筹码.赛前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决定了此阶段主要以重复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为主,总负荷量相对较大,且以大负荷强度为标志,如果负荷强度得不到提高则达不到赛前诱导的作用.于此同时格斗对抗类项目都面对着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就是降体重,由于日常生活训练中对体重的问题重视不够,到赛前训练阶段运动员的体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而短时间的降体重多以丢失大量水份、电解质,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为主,这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机体调节机制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该变化,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受到严重损害.训练或测验时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来,往往是体重达到目标体重,竞技能力却大打折扣.HiHiLo 是高住高连低训的英文缩写,它是高原训练的一种新形式,此次将高原训练应用到赛前训练阶段目的有二,一是充分利用环境缺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使机体对缺氧产生良性的适应,进而增强运动员身体机能;二是利用高原环境有利于改变体成分增加瘦体重的效果,进而有利于运动员降体重的作用.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有了疲劳如不及时恢复,会严重影响训练效果,过度疲劳还会加大运动伤病发生的几率,从而对训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对运动员的疲劳状况进行监控和对身体机能状态进行评定,防止身体机能状况的下降和过度疲劳的产生.从心理角度对运动员的疲劳状况进行监控,进而为训练提供指导和建议可以使运动训练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为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打下基础.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我院散打队参加体院杯联赛的7名运动员在接受低氧训练期间的自诉体力感觉等级(RPE)、心境状态测试得分和心境状态POMS 积分数据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最近5年的有关运动疲劳的资料,对所获资料分类汇总,为论文撰写提供支持.2.2.2测量法采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对运动员的自诉疲劳状况进行测试记录,以及要求运动员按时填写POMS 量表和心境状态量表.3结果与分析3.1主观疲劳指数(RPE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评定应用瑞典生理学家Gun-nar Borg 的主观体力感觉疲劳表,该表分为从非常非常轻松对散打运动员HiHiLo 期间心理疲劳情况的分析张健(滁州学院体育系,安徽滁州239000)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以我院校散打队参加体院杯联赛的7名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接受HiHiLo 期间的自诉体力感觉等级(RP E)、心境状态测试得分和心境状态POMS 积分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实验期间5、6和7号运动员在实验第1周有轻中度的生理疲劳出现;此次自诉疲劳感觉等级指数(RPE)与心境状况积分之间与以往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性;心理监控提示除1号运动员外其他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没有过度疲劳出现,同时提示训练负荷的量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关键词:散打;高住低训;心理疲劳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187-03Vol.28No .6J u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8卷第6期(下)2012年6月名称Min Max X Sd 入仓前91511 1.68第1周91712.39 1.80第2周101614 1.39第3周121513.490.92结束后91512.58 1.53表1主观疲劳感觉统计积分RPE187. All Rights Reserved.到力竭九个层次,6—20分不等,并且随着分数的增高,运动的不良感觉逐渐增强.从测试情况来看,运动员整体的主观疲劳指数RPE得分入仓前最低,为11±1.68,实验第1、2周周开始上升,分别为12.39±1.80和14±1.39,第2周的主观疲劳感觉达到整个实验阶段的最高值,第3周和结束后逐渐下降,分别为13.49±0.92和12.58±1.53,实验结束后四天的平均值高于入仓前水平.从以上数据所可见,运动员在第2、3周的主观疲劳感觉是最严重的,尤其是第2周,数值所对应的运动感觉介于稍费力和费力之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入仓后前两周的时间,运动员一方面在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运动形式,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应和运动形式的改变引发的自我疲劳感觉指数升高;另一方面这两周总负荷较大,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倦怠;二、第3周和结束后的数值逐渐下降的原因是,机体对环境和运动形式已经适应的结果,结束后由于进入调整阶段负荷量度有所降低,机体得到相对充足的休息,运动员的自我疲劳感觉会下降.可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运动负荷的变化和机体对环境、运动形式是否适应造成的.3.2总体POMS积分测试情况本次心境状态量表采用格罗夫(Grove J R)编制,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的简式POMS量表(简称POMS).由统计数据可知,入仓前TMD的数值为98.42±17.37,入仓第1周的数值最高为109.86±21.24,第2、3周的数值逐渐下降,分别为96.29±25.53、92.83±24.77,实验结束后略有回升,其值为94±21.32.这表明在低氧训练期间,尽管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总训练负荷有升高的趋势,运动员的心境状态随着低氧训练的进行而不断的得到改善,这一结果与Morgan等人以前研究的结果有出入,以往的研究认为,“运动员的心境与运动负荷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运动员的心境值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当训练负荷达到最大强度时,运动员的心境最差,并可导致过度训练的反应”,在此次研究中运动员的心境得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结论,原因可能运动负荷远未达到高水平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负荷量度,同时与教练员日常训练中的干预有关. 3.3个人POMS积分测试情况“根据前人研究的结果,用POMS量表监测运动疲劳结时间入仓前第1周第2周第3周结束后名称F V TMD F V TMD F V TMD F V TMD F T TMD 17248382484453514317333271227131142218104152194112586162195 33820118412411744251193425109 453570153580936731416023963 5252410152171353321112202397112289 627181093612124331711640191213817121 71824944419125261710944241203727110表2个人POMS积分统计果显示,男女运动员在运动疲劳时,POMS比生理疲劳时明显升高,当男性积分大于130,对自诉有疲劳者,其诊断的准确性为80%和84.8%;同类研究中还提出根据以RPE分级作为疲劳程度分类分析的结果,认为大负荷训练时当POMS 积分比自己非赛季积分升高≦35%时,可以考虑为轻中度的生理疲劳,升高35%~55%时可以考虑为较重的生理疲劳,而当升高超过55%时,且消极积分大于积极积分时,则可以考虑为早期过度疲劳”.由表2可见,1号运动员在整个实验期间TMD数值浮动范围较小,介于51-84之间,且此时的积极积分远大于消极积分,以后两者差距有缩小的趋势,结束后无论是TMD数值还是积极积分与消极积分的对比情况,结束后都优于入仓前水平,说明1号运动员在实验结束后的心境状态明显好于入仓前.2号运动员TMD总的变化趋势为,以入仓前114为最高,以后TMD的值随着训练的推移而下降,到第3周时降到最低的86,结束后TMD的值略有升高但低于入仓前水平,整个过程中积极与消极积分有缩小的趋势,但积极积分高于消极积分;由此可见2号运动员在实验期间的三周内心境状态始终在好转.3号运动员在所有的四次测试中TMD的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第3周的TMD的值低于入仓前,且积极积分有升高,而消极积分下降,说明3号运动员在三周的低氧训练期间心境变化不是很明显,只是第3周的心境状态与入仓前相比要好.4号运动员在5次的测试中,TMD的值活动范围较小,始终在63-80之间,总的趋势为第1周达到最高值80,以后的两周一直到结束后都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积极积分与消极积分相比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在结束后两者的差值比入仓前要大,说明4号运动员实验期间心境状态良好,结束后的心境好于入仓前.5号运动员TMD值总的变化趋势为,入仓后第1周达到最高值135,以后呈下降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第1周的情况,TMD值为135,比入仓前高出30%多,可以大致判断5号运动员在第1周有轻中度的生理疲劳,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TMD值开始下降,到结束后TMD值小于入仓前,并且积极积分是消极积分的两倍,提示5号运动员在第1周有轻中度的生理疲劳,以后心境好转,结束后心境优于入仓前水平.6号运动员在整个实验期间TMD数值总的变化188--. All Rights Reserved.趋势为第1周最高为124,以后下降,消极与积极得分之间有缩小的趋势.尽管第1周的TMD未达到130的评判值,但接近于此值,并且此时消极积分是积极积分的三倍,怀疑6号运动员此时有轻度的生理疲劳存在;结束后TMD明显高于入仓前,消极得分明显升高而积极得分基本不变,说明6号运动员心境状态结束后比入仓前要差.7号运动员在实验期间TMD数值总的变化趋势为,以第1周数值125为最高,第3周数值120,结束后TMD值高于入仓前,且消极得分升高,积极得分基本没有变化,说明结束后7号运动员的心境状况与入仓前相比要差.尽管第1周的TMD数值未达到130,但与入仓前相比升高33%,提示在第1周7号运动员有轻中度的生理疲劳存在.3.3心境状态测试情况本次心境状态量表采用格罗夫(Grove J R)编制,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的简式POMS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简称POMS).该量表共有40个形容词,包括紧张、愤怒、抑郁、精力、慌乱、疲劳以及与自尊感相联系的7个情绪分量表,均采用五级量表法答题(从几乎没有到非常地),计分相应的以0分-4分.每一分量表的最高得分分别为24、28、24、20、24、20、20,对照T分常模表,换算成T分;消极情绪纷乱总分(total of motional disturb,TMD)的计算方法:5种消极情绪得分(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的总分减去两种积极情绪得分(精力、自尊感)的总分,再加上校正值100.根据常模TMD≥288分为高分组;≤208分为低分组.该量表的信度在0.62-0.82之间,平均r=0.71,信度较高.心境状态测试时间为,入仓前两天和低氧暴露结束后四天,以及实验期间每周周日的晚上共五次,下表为不同时间运动员心境状态得分的平均值.时间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尊感TMD入仓前X 4.42 3.856 3.2912.43 3.4310.1498.42 Sd 2.64 4.38 3.56 2.29 4.93 1.99 3.0217.37第1周X 6.2869.29 4.5712.2959109.86 Sd 3.94 5.16 3.73 3.60 5.71 2.83 2.5221.24第2周X 4.42 4.71 6.71 3.4317 4.1410.1496.29 Sd 3.10 4.79 3.45 3.3110.83 2.41 3.0225.53第3周X 3.67 3.83 6.5 2.515.67 3.511.592.83 Sd 3.83 4.83 4.85 2.59 4.93 3.62 3.0824.77结束后X 4.14 3.42 6.57 2.7114.57 3.2911.5794 Sd 4.02 4.39 4.69 3.15 5.26 3.04 2.5121.32表3心境状态得分统计从表3可以看到,入仓前TMD的数值为98.42±17.37,入仓第1周的数值最高为109.86±21.24,第2、3周的数值逐渐下降,分别为96.29±25.53、92.83±24.77,实验结束后略有回升,其值为94±21.32.这表明在低氧训练期间,尽管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总训练负荷有升高的趋势,运动员的心境状态随着低氧训练的进行而不断的得到改善,这一结果与Morgan等人以前研究的结果有出入,以往的研究认为,运动员的心境与运动负荷之间存在这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运动员的心境值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当训练负荷达到最大强度时,运动员的心境最差,并可导致过度训练的反应.在此次研究中运动员的心境得分没有出现以往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原因可能与教练员日常训练中的鼓励干预有关.4结论与建议4.1此次实验所测得的总体自诉疲劳感觉(RPE)与心境状况积分与以前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性;POMS积分始终没有出现较高分值.这提示训练的负荷还有较大的提升的空间.4.2整个实验期间运动员总体心境状态良好,仅5号和7号运动员在第1周有轻中度的生理疲劳出现,且出现轻度疲劳者多于自身健康状况有关.4.3从三个指标的测量数值和运动员的反应综合来看,我院散打队队员与高水平运动员之间有较大差距,提示训练负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参考文献:〔1〕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陈文鹤,尚延侠.散打、跆拳道运动员赛前体重控制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3〕黄徐根,徐建方,冯连世.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体重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6(3).〔4〕廖八根.柔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心理监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3).〔5〕符明秋.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4(2).189--. All Rights Reserved.。

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反应

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反应

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反应孟海江;姚彬彬【摘要】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心理反应表明:情绪应激能使情绪和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达到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我调节可以使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达到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反应对散打运动员情绪耗竭和体力耗竭的预测效果大于对成就感降低和运动负评价的预测效果。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motional stress has tremendously positive prediction of emotion and labour exhaustion and sport negative evaluation;Self regulation has obviously negative prediction of lower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port negative evaluation;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on Sanda athletes's emotion and labour exhaustion are better than that on reduce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port negative evaluation.【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2【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心理反应【作者】孟海江;姚彬彬【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体育系,安徽安庆246133;安庆师范学院体育系,安徽安庆2461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在竞技体育大强度、高压力、高竞争性的环境下,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情绪和体力上的超负荷甚至耗竭必将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发生。

因此,诊断与控制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引起了教练员和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健
(滁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以我院校散打队参加体院杯联赛的 7 名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接受 HiHiLo 期间的自诉体力感觉等级(R PE)、心境状态测试得分和心境状态 POMS 积分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实验期间 5、 6 和 7 号运动员在实验第 1 周有轻中度的生理疲劳出现;此次自诉疲劳感觉等级指数(R PE)与心境状况积分之间与以往研究 所得出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性;心理监控提示除 1 号运动员外其他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没有过度疲劳出现,同时提示训练负 荷的量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我院散打队参加体院杯联赛的 7 名运动员在接受低 氧训练期间的自诉体力感觉等级(RPE)、心境状态测试得分 和心境状态 POMS 积分数据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最近 5 年的有关运动疲劳的资料,对所获资料分 类汇总,为论文撰写提供支持. 2.2.2 测量法
采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对运动员的自诉疲劳状 况进行测试记录,以及要求运动员按时填写 POMS 量表和 心境状态量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观疲劳指数(RPE)
- 187 -
到力竭九个层次,6—20 分不等,并且随着分数的增高,运动 的不良感觉逐渐增强.
从测试情况来看,运动员整体的主观疲劳指数 RPE 得 分入仓前最低,为 11±1.68,实验第 1、2 周周开始上升,分 别为 12.39±1.80 和 14±1.39,第 2 周的主观疲劳感觉达到 整个实验阶段的最高值,第 3 周和结束后逐渐下降,分别为 13.49±0.92 和 12.58±1.53,实验结束后四天的平均值高于 入仓前水平.从以上数据所可见,运动员在第 2、3 周的主观 疲劳感觉是最严重的,尤其是第 2 周,数值所对应的运动感 觉介于稍费力和费力之间.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有了疲劳如不及时恢复,会严重 影响训练效果, 过度疲劳还会加大运动伤病发生的几率,从
而对训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对运动员 的疲劳状况进行监控和对身体机能状态进行评定,防止身体 机能状况的下降和过度疲劳的产生.从心理角度对运动员的 疲劳状况进行监控,进而为训练提供指导和建议可以使运 动训练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为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打下 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入仓后前 两周的时间,运动员一方面在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运动形 式,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应和运动形式的改变引发的自我疲 劳感觉指数升高;另一方面这两周总负荷较大,有不同程度 的心理倦怠;二、第 3 周和结束后的数值逐渐下降的原因 是,机体对环境和运动形式已经适应的结果,结束后由于进 入调整阶段负荷量度有所降低,机体得到相对充足的休息, 运动员的自我疲劳感觉会下降.可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 要是运动负荷的变化和机体对环境、运动形式是否适应造
表 1 主观疲劳感觉统计积分 RPE
名称
Min
Max
X
Sd
入仓前
9
15
11
1.68
第1周
9
17
12.39
1.80
第2周
10
16
14
1.39
第.92
结束后
9
15
12.58
1.53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评定应用瑞典生理学家 Gun- nar Borg 的主观体力感觉疲劳表,该表分为从非常非常轻松
第 28 卷 第 6 期(下) 2012 年 6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6 Jun. 2012
对散打运动员 HiHiLo 期间心理疲劳情况的分析
关键词:散打;高住低训;心理疲劳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2)06- 0187- 03
1 引言 武术散打是技能主导类同场竞技性的对抗项目,具有
一对一竞技、按体重分级别比赛,以绝对胜利或得分取胜为 评判标准的体育项目.由此可见运动员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竞 技能力和参赛的理想体重是影响比赛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从 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讲,赛前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 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 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 需的方向上去;二是从战术的角度考虑,此时运动员一般都 存在减控体重的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减重达到该项目参赛 要求的最佳体形、体成份和能量储备,从而参加低一级别的 比赛,进而在比赛中获得速度和力量上相对较高的优势,最 终为比赛的取胜增添筹码.
成的. 3.2 总体 POMS 积分测试情况
本次心境状态量表采用格罗夫(Grove J R)编制,华东师 范大学祝蓓里教授 1994 年修订的简式 POMS 量表 (简称 POMS). 由统计数据可知,入仓前 TMD 的数值为 98.42± 17.37,入仓第 1 周的数值最高为 109.86±21.24,第 2、3 周 的数值逐渐下降,分别为 96.29±25.53、92.83±24.77,实验 结束后略有回升,其值为 94±21.32. 这表明在低氧训练期 间,尽管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总训练负荷有升高的趋势,运 动员的心境状态随着低氧训练的进行而不断的得到改善, 这一结果与 Morgan 等人以前研究的结果有出入,以往的研 究认为,“运动员的心境与运动负荷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 的关系,即运动员的心境值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当训练 负荷达到最大强度时,运动员的心境最差,并可导致过度训 练的反应”,在此次研究中运动员的心境得分不同于以往研 究的结论,原因可能运动负荷远未达到高水平运动员所能 承受的负荷量度,同时与教练员日常训练中的干预有关. 3.3 个人 POMS 积分测试情况
赛前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决定了此阶段主要以重复训 练法和模拟训练法为主,总负荷量相对较大,且以大负荷强 度为标志,如果负荷强度得不到提高则达不到赛前诱导的 作用.于此同时格斗对抗类项目都面对着一个更为艰巨的任 务就是降体重,由于日常生活训练中对体重的问题重视不 够,到赛前训练阶段运动员的体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现象,而短时间的降体重多以丢失大量水份、电解质,细胞外 液和血容量为主,这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机体 调节机制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该变化,生理机能、运动能力 受到严重损害.训练或测验时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在比赛 中难以发挥出来,往往是体重达到目标体重,竞技能力却大 打折扣.HiHiLo 是高住高连低训的英文缩写,它是高原训练 的一种新形式,此次将高原训练应用到赛前训练阶段目的 有二,一是充分利用环境缺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使机 体对缺氧产生良性的适应,进而增强运动员身体机能;二是 利用高原环境有利于改变体成分增加瘦体重的效果,进而 有利于运动员降体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