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血液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课件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课件

原因
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蛋白质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中。
症状
运动性蛋白尿的症状包括尿液浑浊、尿中泡沫增多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提高运动员表现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血液与运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开发更有效的训练和恢复策略,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
通过研究血液在运动中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运动有关的疾病和伤害。
展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血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原因
运动性血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
运动性血尿
定义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在运动后出现尿中蛋白质含量升高的现象。
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
运动训练可以使红细胞膜的流变性增强,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提高氧的输送能力。
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会损伤红细胞,而长期运动可以使红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减少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的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运动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能力。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对抗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有助于止血。

第二章血液与运动ppt

第二章血液与运动ppt

第四节
运动与血液
一、运动与血量 血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运动过程中,储存血 液被迅速释放出来加入循环血中,从而增加循环血量。 运动时一般人大约可增加 10%;而运动员可增加 20~30 %以上。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血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均明显增 加,而且血液出现浓缩性变化。该变化可能与储存血液 释放有关。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变化不大, 血容量变化情况由血浆水分转移而定。若血浆水分从毛 细血管渗出到组织液或排出体外,血浆容量将减少,血 液浓缩;反之,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三、酸碱度 (一)正常 pH值:7.35~7.45,平均为 7.40。人 体耐受的最大 pH值变化范围为 6.9—7.8。 (二)PH值相对稳定的原因:血液中含有数对具有 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称为缓冲对)。 (三)缓冲对:NaHCO3\H2 CO3、Na2HPO4 /Na H 2 P O4 、Na—蛋白质/H—蛋白质等。 (四)碱储备:100ml 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第二章 血液与运动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生理学 授课学时 授课教师 第二章 血液 4
1、掌握血液的机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以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的机能; 2、熟悉渗透压的概念和意义,血浆正常的PH值及其维持相对稳定的 教学要求 机理。 3、了解血量相对稳定的意义,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以及运动与血 量及血细胞的关系。
第二节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比重及粘滞性 (一)颜色:决定于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液含氧 量的多少。 (二)密度:血液的密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 其次决定于血浆蛋白的浓度。 (三)粘滞性 1、产生原因:血液内部各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 间的摩擦而产生阻力。 2、影响因素:红细胞的数量及血浆蛋白的含量。

运动生理学-血液课件

运动生理学-血液课件
运动康复方案
血友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同时注意保护关节和避免受伤。
注意事项
血友病的运动康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02
CHAPTER
血液的生理特性
总结词
血液的粘稠度是指血液的流动性,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总结词
血液粘稠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过低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贫血、疲劳等症状;血液粘稠度过高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含量、血脂水平等。正常的血液粘稠度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确保身体各器官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运动性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血液丢失过多,如过度出汗、呕吐、腹泻等,或者身体对铁的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铁饮食或胃肠吸收不良。
处理方法
03
对于运动性贫血,首先应调整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同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肝、豆类等,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贫血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注意事项
贫血的运动康复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运动康复方案
详细描述
总结词
03
CHAPTER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数量增加

(王瑞元版本)运动生理学--课件-3-第三章-血液

(王瑞元版本)运动生理学--课件-3-第三章-血液
>1000 ×109/L,易发生血栓, <50 × 109/L,有出血倾向。
生理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
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吸附:吸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修复:沉积于血管壁并融合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填补血管内皮损伤形成的间隙,
修补血管壁
v 生理功能 ①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
(二)运动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 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血小板 活性增强,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趋势也增加。
• 研究表明,血小板数的增加只在大强度运动下发生,其增加的幅度 与负荷强度呈高度正相关(r=0.94),增加幅度最大达18%。这些血小 板多是以脾脏中贮存的那部分“中老年”血小板。
(四)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 • 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白细胞的恢复速度越慢。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 (一)生理特点及功能 • 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10~30万/mm3)。 • 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月经期减少
• 安静时,人体绝大部分的血液心血管系统内快速循环,称为 循环血量。
• 一小部分血液滞留于肝、脾、肺和皮下静脉丛等处,流速相 对缓慢,称为贮存血量。
(血容量)血量:足够的血量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 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医学
9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erythroid, CFU-E),促红医细学 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27
EPO),其它因素。
医学
28
骨髓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调 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医学
2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医学
11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ppt课件

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ppt课件

600 3 600 3 750 4 750 4 12500 72 1900 12 400 2 17500 100
300 1 250 1 750 3 1000 4 22000 88 600 2 100 1 25000 100
4、动-静脉氧差: 安静时动静脉氧差
为5ml运动时可达15ml或以上,动静脉氧差 加大。氧利用率提高,安静时为25%,运动 时可达75%或更高。
• 3、心脏的起搏点,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正常人 心率。
• 4、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 张张;心脏收缩泵血,舒张充盈,左右心室同时泵 血,泵血量相等。
• 5、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心输出量(心率、搏 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泵功能贮备。
• 6、血管从功能上可分为弹性器血管、阻力血管、交 换血管和容量血管。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等 快缓 容 速慢 收 射射 缩 血血 期 期期
等 快缓 容 速慢 舒 充充 张 盈盈 期 期期
链接 返回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 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 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
返回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 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 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返回
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 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 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射 入动脉。
返回
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 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 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 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

血液与运动PPT资料(正式版)

血液与运动PPT资料(正式版)
血液与运动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掌握血液运输氧的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50—60%
1% 40—50%
血浆 血小板和白细胞
红细胞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合称全血。(循环血量、贮存血量)
(一)血浆 1、水和电解质(Na、K、Ca); 2、血浆蛋白:清蛋白(最多)、球蛋白、纤维蛋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PO2 ↓ →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PO2很低) →HbO2氧离→释放O2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三)Hb氧饱和度、氧容量和氧含量
➢ Hb氧饱和度:指血液中Hb与O2结合的程度,即 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由氧分压所决定的。
➢ Hb氧容量:指血氧饱和度达100%时,每1L血液 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O2的最大量,受Hb浓度的 影响。
白原,维持血浆渗透压。 3、其他有机物
➢ 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化学成分将产生 明显的变化。大量排汗→血浆中水分及无机盐 ↓→血浆中其他物质浓度↑→血细胞↑→血液变稠。 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这种反应越强烈。
血浆成分与含量
成分
含量

占血浆的 90%
电解质 占血浆的 1%
Na+
135—145 毫摩尔/升
2、白细胞:正常成年人()×109个/L
3、血小板:正常成年人(100-300)×109个/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比重: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RBC比重及Hb含量。 2.粘度:取决于RBC数量与血浆成分。 3.血浆渗透压:
➢ 一部分来自血浆中的无机盐(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 透压 ,(相对稳定,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 态和功能)。另一部分来自血浆蛋白,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血液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血液与运动

HHb、KHbO2/HHbO2、KHCO3/H2CO3、K2HPO4/KH2PO4等,故具有
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能力。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8
白细胞功能
➢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吞噬活性,可吞噬和消化侵
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各种坏死细胞,包括衰老、受 损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是机体防御功能 重要组成部分。 ➢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6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缓冲系统由缓冲对组成。血浆中的缓冲对有: NaHCO3/H2CO3、Na-蛋白质/H-蛋白质、Na2HPO4 /NaH2PO4等,以NaHCO3/H2CO3的缓冲效率最高。 由于血浆中的NaHCO3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 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贮备 (alkaline reserve), 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 备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机体红细胞 生成的主要调节物,是促进红细胞增殖与释放的关键 物质。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Hb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HCT 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称为贫血。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3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1、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数量因运动而发生变 化,其变化量受运动类型、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的影响。 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 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 运动中红细胞的暂时性增加, 在运动停止后便开始恢复, 1~2h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不含氮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还有乳酸、脂类等
血糖水平相对恒定,健康成年人 血在空腹时,血糖浓度变动范围 介于3.89~6.11mmol/L之间,全 血比血浆低10%,临床上将空腹 血糖高于7.22~7.78mmol/L称为 高血糖,低于3.33~3.89mmol/L 称为低血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运动中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 训练的人群和项目有关。
24
(五).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1、红细胞流变性 定义: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各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
流动的血液中,并在切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即被动 地适应于血流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减少血液的阻 力。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细胞的流变性。
(三)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1、红细胞数目因运动而发生变化,其数量变 化与运动的种类、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2、段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 运动红细胞增加的更明显,这种增加在很大程度上 是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不能以单位容积 血中红细胞的绝对数值作为评定红细胞数量变化的 依据。
运动中红细胞数量的暂时性增加,在停止 后边开始恢复,1至2小时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要是由血浆水分转移情况决定。
19
二.红细胞与运动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正常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形状圆而扁,边 缘较厚,中央薄,直径约6至9毫米。
2、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可因血液流速和血管径 口不同而改变形态。
3、寿命约120天。 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20
(二).血红蛋白的功能
9
三.血液的功能
(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运输 (三).调节 (四).防御和保护
10
11
12
13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和比重 (二).粘滞性 (三).渗透压 (四).酸碱性
14
(一).颜色和比重
• 血液的颜色决定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如:1、动脉血含氧多,呈红色; 2、静脉血含氧少呈暗红色; 3、皮肤毛细血管血液近似鲜红色; 4、血浆和血清因含胆红质,故呈淡黄色。
17
(四).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平均值为7.4.人 体生命活动所能承受的最大PH值变化范围为6.9~7.8.
2、血浆PH值经常维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他是个缓冲 溶液。
3、血液中含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的物质,称为缓 冲对,统称缓冲体系。
4、缓冲体系中每一个缓冲对是由一种弱酸与该种弱 酸的盐组成的。
22
3、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相对于运动员来说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 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这种现象在耐力性项目运动员中较为常见。
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 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 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值、血红蛋白含 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
运动生理学
1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第三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运动员血液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2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浆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3
4
红细胞
白细胞
5
6
7
(二):血液与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 液
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不 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23
(四).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1、运动时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细 胞压机的变化。其红细胞压积值的变化基本与红细 胞数的变化相一致。
2、在一定的温度和切变率条件下,正常人红 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范围 内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将有利于更好地运 输氧,增加带氧能力。
1.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 蛋白。
2.红细胞携带氧气与二氧化碳这一机能是靠血 红蛋白来完成的。
3.血红蛋白中的亚铁在氧分压高时(肺内), 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这种现象称氧合作 用。在氧分压低时(组织内),与氧容易分离,把氧 释放出来,共细胞代谢只需要,这种现象称氧离作用。
21
例如:登山运动,长跑运动。
16
(三).渗透压
1、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一种特性,它是 由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水分子透过半透膜 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
2、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 透压或渗透吸水力,也就是溶液增大的压强,其数值 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血液的渗透压一般 指血浆渗透压。
血浆 组织液
淋巴8
二.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学意义
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 2.细胞外液是人体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中介。 3.内环境的相对稳态:是一种人体机能调节的动 态平衡,即相对稳定。 4.生理学意义: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新 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才有可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和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所以其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的 必须条件。
全血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15
(二).粘滞性
1.定义:血液在血管运行,其液体内部各种物 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摩擦,产生阻力,使血液具有粘 滞性。
2.血液的流行性与粘滞性通过血液的粘度来表 示,流行性与粘滞性互成反比关系。
3.血液粘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 蛋白的含量以及红细胞形状和在血流中的分布特点, 表面结构和内部状态,易变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等。
5、血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 义。如果PH值的正常范围,就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 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及各种生理机能的 絮乱,甚至会出现酸或碱中毒现象。
18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1、段时间大强度运动,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
量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血容量的改变,主
2、血红蛋白指标与运动员选材 理论上可以把运动员血红蛋白分为六个类
型。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只有四个类型:即偏 高波动小者,正常波动大者,正常波动小者,偏低 波动小者。
26
三.白细胞与运动
1、白细胞是机体实施免疫功能的最重要成分,白细 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红细胞的流变性是影响血液流动的重要因素,也 是影响体内红细胞寿命和微循环有效灌注的重要因素。
2、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运动时流变性依据强度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和
训练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别。
25Biblioteka (六).血红蛋白与运动1、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的评定 由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个体差异,不
能用一个统一的正常值标准来评定运动员血红蛋白 含量,应针对每一个体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