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
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
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
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强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三)情感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
(1)个性化的情感
(2)浪漫主义的热情
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
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4个: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论述)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从思维方面讲,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才与成人一样。从言语方面来说,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逐渐像成人一样去使用语言。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理能力。问题就在于发现最合适的方法和环境去帮助儿童构成他自己的力量。误区:逼迫、用成人语言。克服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认识儿童与成人所具有的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1)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劣势。
(2)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是遵循一定顺序,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到儿童智力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教育,而总要先行一步,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简答)
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第三节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
分为八个阶段:
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
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5岁)
4、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
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任务是获
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任务是
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1、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2、智力测验: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的比内-西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