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范围-邵逸夫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招生简章
一、科室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前身为理疗部,从1993年10月到2003年4月的10年间,部门附属于骨科,科室成员2名,由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不间断的大力支持,使得我科在最早就学习到了西方先进康复医学的理念,1996年起科室率先在骨科开展了全髋、全膝置换手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工作。2003年4月独立成立“康复医学科”,科室明确了康复医学建设必须走正规化的道路,设置了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部门,科室由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化,主动联络其他相关临床科室,扩大康复治疗服务范围,由单纯的骨科康复向神经康复领域发展,在科室仅有3个人的情况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轮流到临床科室开展床边早期康复治疗工作,这在当时也算是全国范围内开展临床疾病床边康复治疗最早的康复医学科。2006年同医院一起通过JCI检查,成为全国首家采用“住院患者康复功能筛查”制度的康复科室,并领先全国开展“重症康复治疗”工作,也于当年成为浙江省首家国家级“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至今已培养康复专科医师13名,正在培养7名。2013年起科室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康复医学中心包括庆春院区和下沙院区两个部分,其中庆春院区作为1级康复机构,设置了康复门诊,主要开展颈、肩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疾病急性期功能障碍床边康复诊疗工作;下沙院区作为2级康复机构,康复门诊面积1200平方米,分成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针灸推拿区、物理治疗区、熏蒸治疗区、言语治疗区等,同时设置康复专科床位41张,主要收治临床疾病恢复期功能障碍患者。科室根据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时间有限的特点与不同体制下的康复服务机构建立3级康复医疗机构合作体系,
疏通出口,解决了康复患者长期滞留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的问题,逐步完成了国家倡导的“三级康复网络”建设工作,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理清了发展瓶颈。经过13年的努力,康复服务范围越来越大,目前含盖了骨科、神经内科、脑外科、重症监护、心脏外科、胸外科、放疗科、普外科、呼吸内科等10余个相关临床科室,主动型康复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床边早期康复成为特色。目前已连续四年(2014-2017)获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最佳声誉专科排行榜》提名,名列华东地区第4位。
、
特色诊疗项目
二临床康复特色
学科发展需要临床技术特色,除了发展常规的神经康复技术和骨科康复技术,我们进行了临床技术特色重点开展,针对康复医学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从2005年起科室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在脑中风、脊髓损伤、脑瘫引起的肢体肌肉痉挛注射上积累了上百例的临床注射经验,参与《中国成人肢体痉挛肉毒素注射指南》的编写,是浙江省内康复医学科中开展此项目技术水平最高、注射例数最多的科室,该项技术的应用在全国康复界同行科室中也是排名领先。2009年科室开展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技术对疲劳判定、运动技术合理性分析、肌纤维类型和无氧阈值的无损伤
性预测,以及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肉功能评价等高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该项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4年起开展肌骨超声评估和引导注射治疗技术,我科室医生从梅奥、哈佛医学院等医疗机构系统学习肌骨超声技术,获得了较高的声誉。上述三项技术的使用不但让我们学科变的有特点,同时也赢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同。
康复治疗特色
治疗部根据各位治疗师的“特技”,各取所长,进行排列组合,不仅使康复治疗的病种扩大化,也使对每一个疾病或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更细节化。专业康复治疗小组包括神经内外科运动康复治疗组、骨骼肌肉康复运动治疗小组、心肺重症康复治疗组、神经内外科作业治疗小组、骨骼肌肉作业治疗组、言语吞咽治疗小组(吞咽功能障碍,构音功能障碍,失语症,认知知觉功能障碍等),传统康复治疗组。我科另外开设特色的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组。通过专业化、高水准的临床表面肌电图诊断、盆底影像诊断、盆底康复诊疗技术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通过评估、运动训练、生活指导、定期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式,预防产后、老年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功能,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
康复护理特色
我中心康复护理人员秉承邵医中西结合的护理文化,努力营造以病人和家属为中心,相互认可,赞扬、欣赏的支持性护理工作环境。运用ADL专职护士有效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TEACH-BACK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康复意识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SBAR的医护交流模式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医护合作。运用分级护士的培训制度,针对个体制定全院及科室的年度培训方案和计划。用具有康复特色的排班制度来适应康复患者治疗的特殊需求;科室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际Himss7最高级。护士善于运用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提高患者照护质量;拥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及自查制度来维护护理质量和安全。科学的绩效管理,良好的团队建设,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员工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前进。经过不懈的努力现护理队伍拥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护理教学,
循证科研的能力。
三、专家介绍
李建华(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会康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盆底障碍康复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兼盆底障碍康复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委、《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文章5篇,主编或参编康复医学教材10余本。擅长及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骨与关节损伤康复,尤其擅长是肌肉痉挛诊疗技术、表面肌电图检查技术、盆底康复诊疗技术。
吴涛: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脑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2篇。参编/翻译专著3部,曾作为访问学者在Mayo Clinic物理医学与康复部门学习一年。曾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三等奖1项。擅长及研究方向: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