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讲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主讲:1一、当代西方社会理论1、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概念界定①时间概念1970年代以来的新社会学②学术概念a.对现代社会学的超越b.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概念辨析)c.实证社会学与非实证社会学60-70年代是社会科学意涵之争的重要时期。

社会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遭到人们的纷纷批评。

一系列的哲学运动,最突出的是诊释学、日常语言哲学、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和后结构主义,一齐对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正统思想进行了抨击。

赞成这些主张的批评者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涉及对经验实在的解释和整理;哲学的、审美的和道德的思考在所有经验探究中都起着作用;而且在抵御经验论证时,科学与文学的解释是相像的。

尽管这些批评者在某些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但在其他一些同样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不尽相同。

例如,具有诊释学倾向的社会科学家对后经验主义者的概括性分析说明,采取了一种更偏重语境和描述的研究路径。

(塞德曼——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理论)2、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理性行动理论新功能主义理论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消费社会理论(布希亚)全球化理论(吉登斯)反观社会学理论(布迪厄)风险社会理论(贝克)批判社会理论(福柯)后工业社会理论(丹尼尔•贝尔)二、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特征1、 继承性(1)从研究的中心问题来看现代性: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古典社会学对现代性的态度:孔德(客观)、韦伯(悲观)、马克思(乐观)当代西方社会学对现代性的态度:吉登斯(客观)、福柯(悲观)、哈贝马斯(乐观)(2)从遵承解决问题的路径来看与以往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扬弃或者说批判继承的关系 如新功能主义等2、现实性与现实密切联系,不仅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求其理论体系能够解释、说明现实,所提出的理论能概括、反映社会出现的新趋向、新发展。

3、 综合性(1) 社会学理论的综合莱维恩(D.Levine)于1991年提出将齐美尔的思想和帕森斯的理论相结合。

西方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的整合趋势

西方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的整合趋势

▪一、社会学理论及多元范式▪1、学派归纳方法▪(1)索罗金1928年在《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分类:机械论学派,地理学派,生物学学派,生物—社会学学派,生物—心理学学派,社会学学派,心理学派和心理—社会学学派。

▪(2)马丁代尔1960年在《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和类型》的分类,实证主义的有机论、冲突理论、形式学派、社会行为主义和社会学功能主义五大学派。

▪(3)特纳(1987)的分类: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和结构理论。

▪2、理想类型方法▪(1)卡顿在1966年将社会学理论划分为泛灵论社会学和自然主义社会学。

▪(2)马丁代尔在1974年的分类,人文主义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

▪(3)吉登斯在1976年的分类,实证主义社会学和解释性社会学。

▪(4)卡茨在1971年的分类,宏观和微观两个类型,并从结构、模式和具体化三个层面对社会学理论做出讨论。

▪3、理论范式方法▪(1)瑞泽尔在《社会学: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的分类:社会事实范式,社会释义范式和社会行为范式。

▪分类根据是不同理论在有关社会现实的性质的基本假设方面的差异,而社会批判理论则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

▪二、四种主要的理论范式▪1、分类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对宏观—微观的区分,这是探讨社会学家对人性和社会秩序及相互关系所坚持的基本看法,宏观视角将宏观过程放在首位,并认为社会秩序是制约人性或人类行为的突生现实;微观视角则认为社会秩序或社会结构则是由人类行为建构起来的。

▪第二个标准是对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区分,主张人文主义的学者则认为人类能够将意义或价值附着在事物之上,社会秩序是由人的有意义的行为建构起来的;主张自然主义的学者则将社会事实或人的行为看做物体,并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受某种客观规律的支配▪3、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四种分类:▪(1)社会事实范式▪ 1.1研究目的:理解社会事实,进而控制和预测社会事实;关注点是宏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制度、科层制组织和风俗文化等。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15.1 复习笔记社会学理论在不同的时代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理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学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关。

当代西方社会学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既出现了社会学理论的综合趋势,又出现了强调断裂和差异的后现代社会理论。

我们下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分别加以阐述。

一、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背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其学科的理论发展而言,也是一个有“分”有“合”的过程。

1.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翻开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从奥古斯特·孔德提出社会学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是社会学的奠基时期,以提倡实证主义,主张“普遍的和谐”,试图建立资产阶级人道教的法国学者孔德和信奉进化论、有机论思想的英国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为代表。

(2)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以主张社会唯实论和集体主义论的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和主张社会唯名论、提倡建立“理解社会学”的德国理论家马克斯·韦伯为代表。

(3)以1937年《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的出版为始点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是社会学理论史上著名的“帕森斯王朝”试图综合杜尔克姆、韦伯、马克思、弗洛伊德等人在内的多家理论于一体、强调均衡与稳定的结构功能主义独霸天下的时期。

至此阶段,社会学理论的中心已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4)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至70年代末,是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群雄割据”时代。

在此阶段中,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动(如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浪潮、校园骚乱等),使帕森斯理论固有的不足更加暴露,于是符号互动论、交换论、常人方法学、戏剧论、冲突论、文化社会学等纷纷向帕森斯理论发起挑战,使帕氏王朝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外国社会学史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_OK

外国社会学史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_OK
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缓和的趋势,学者中随之萌生了“地球村”的 概念,这种全球意识和世界一体化的开放态度,对社会学界的理论反思产生 了影响,是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学术背景条件。
31
2、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理论背景。理论发展 的内在逻辑,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帕森斯开 始的理论综合的努力,构建了被称为结构功能主 义的宏观理论体系。随着帕森斯理论统治地位的 丧失,符号互动论、冲突论、交换论、常人方法 学、文化社会学等纷纷登场亮相,被认为是分化 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学主流理论。分久必合的 发展逻辑,促使了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复兴、美国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问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理 论综合的努力。
8
(三) 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复兴 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理论背景,我们还需要把欧洲理论的复兴
作为一个专题特别提出来作一简述,尽管上文提到的诸多新理论中也包括一 些复兴的欧洲社会学理论。
9
第二节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综合趋势的表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从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综合 趋势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我们下面先对构成整个理论综合浪潮的各支 流的状况分别作一考察,然后再总结一下这些理论综合的总的特点。
22
一、 什么是后现代 (一) 后现代的缘起
后现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各家在对“后现代”这个概念的界定上 众说纷纭,不少后现代主义者甚至根本反对给“后现代”下定义。
23
(二) 后现代的思想渊源 早在后现代思潮涌现前,就有几位思想大家揭示了现代性的困境。
24
(三) 后现代性与现代性 由于后现代状况的含混、庞杂,我们难以提出一个关于“后现代”或“后
3
二、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社会背景 (一) 世界格局的改变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摘要】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呈现出整体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整合性研究的兴起、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以及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这一趋势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多元文化对研究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启示,促进学科交叉与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性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跨学科研究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更加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方式。

通过这些努力,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键词】关键词:整体化趋势、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整合性研究、跨学科研究、数据驱动、多元文化、问题与挑战、启示与展望、学科交叉与合作、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学者们在探讨社会现象和问题时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和整合性的研究方法。

这种趋势的形成和发展背景根植于多方面因素,既包括学术界对于解决复杂问题的需求,也包括社会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实用性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领域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复杂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学科边界往往无法完全解释和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

环境问题不再仅仅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而是需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这种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促使学者们寻求跨学科合作和整合性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整合性研究方法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持。

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模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和知识共享。

这种科技支持不仅提升了研究效率和质量,也拓展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

综合以上因素,整合性研究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研究意义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于研究意义的探索和思考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转向(20150511)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转向(20150511)


三、单向度的社会
2、文化艺术领域极权主义对忧患意识的消解 •艺术代表高层文化 •艺术与现实的分化本来是艺术的本质。 •现存社会是异化的社会,艺术要完成对异化 社会的超越,只有以同异化现实相对立的形 式表现自己。艺术是异化的异化。
三、单向度的社会来自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

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
一、生平和学术简介

一、生平和学术简介
• 马尔库塞,1898年7月19日生于德国柏林, 犹太商人,家庭富裕,但家庭对其影响不 大,世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社会 政治运动(1918年“四月革命”)对其影 响很大。 •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典型代 表
三、单向度的社会
3、在语言领域,极权主义把语言僵化为操作性的管 理工具 •仪式化特征,抽出语言的具体内容,把一些语词仅 仅作为形式利用。 •在官方语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由、平等、民主 、和平之类的名词,含有一组特殊的属性,但这些 词的特殊内容在官方宣传中被抛弃了,仅仅成为装 潢门面的掩人耳目的点缀而已。 •语言一旦与内容分离,便与现实脱离,不表达现实 的矛盾。
二、社会学的感性与理性的分争
3、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延续 •结构功能论 •交换理论 •符号互动论

怎样学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1.建立内容丰富的学术档案,养成自省的学习习惯。 2.学会梳理学术思想,归纳学术档案。 3.建立问题区域,不断记录问题的发展变化。 4.列出研究计划,并不断地修改研究计划。

二、文明辩证法与爱欲解放
• 马尔库塞肯定了弗洛伊德的爱欲一元论 • 幻想作为心理过程表现为回忆和想象。回 忆是在无意识和意识中对过去经历和一种 追溯。想象是基于没有被压抑的本能,按 照快乐原则超越现实所达到的对未来的一 种展望。 • 幻想是面对未来的想象。想象否定现实, 在对未来的构想中追求自由与幸福。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对社会科学进行哲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进行了综述分析。

当前的研究现状在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中,主要有四种研究方法和立场,分别是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和演化心理学。

实证主义是社会科学中最为传统和流行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关注事实和数据的量化研究。

实证主义强调定量方法和实证数据,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假设和推断结论,追求客观和普遍的认识。

不过实证主义的弊端是无法涵盖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主观经验,很难揭示社会现象的深层本质。

批判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现实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与人的意识和谋略密不可分的。

批判理论主张揭示社会现实的结构和力量,揭露不公正和剥削,并通过社会变革和民主改革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批判理论常常也被指责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不能成为社会科学真正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流派,对现代主义的科学化和理性化进行了批判。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由权力、语言和文化建构的,批判规则和权力关系,关注记忆、词汇和故事的纷扰,强调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缺乏一致性和普适性,其批判和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有争议的。

演化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哲学的一种新兴方法和研究领域,它基于生态遗传学原理,探讨人类社会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感受、决策和偏好都具有遗传基因和进化适应性的特征。

这一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视角,它的价值和意义正逐渐受到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视。

当前的研究趋势当前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趋势是接受和融合多种方法和立场,目的是通过交叉学科和方法的融合来实现对社会现象的更深入和广泛的理解。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丁志刚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竞相展现,其中就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者有民主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

1.民主社会主义这是在西方特别是西欧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

从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法兰克福宣言》发表起,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西欧国家的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就积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政党之一。

它们宣扬的以“四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国际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不但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而且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扩散和渗透。

80年代后期苏东诸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更使这一思潮影响大增,苏东各国纷纷抛弃原有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经济制度,向民主社会主义所指导的方向演变。

前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便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苏共一步步向社会党性质演化,至苏共二十八大,将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取消了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

故此,有人将戈氏称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2.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潮明显受当代的西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人类面临如生态环境、资本短缺、人口爆炸、失业、核武器的威胁等问题,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归宿和必然规律。

他们指出,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生产上将不再追求物质的无止境增加,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自我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即注重人本身的发展,而这正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显然,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更多的是站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上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他们是将西方流行一时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与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结合起来,为后工业社会所作的制度、体制及价值观念的解释。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福柯 布希亚 鲍曼
三、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学术价值及 其对社会学理论发展趋势的影响
价值:对事物的批判性反思 影响:1、丰富深化了社会学想象力 2、拓展和延伸了社会学与其他 学科的相互连结 3、有助于突破专业化所形成的 理论自治的传统
一、什么是后现代
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置疑客观真理、理性、 同一性和客观性这样的经典概念,置疑普遍进步或 人类解放,不信任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 或终极性解释。与这些启蒙时代的规范相左,后现 代性认为世界充满偶然性、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是多样化、不稳定的;在它看来,这个世界没有一 个预定的蓝图,而是由许许多多彼此不相连的文化 系统和解释系统组成。
一、 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理论流派 二、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 特点
一、 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 新功能主义 (二) 新马克思主义 (三) 结构化理论(又译构造论理论) (四) 布迪厄的建构论的结构主义 (五) 当代符号互动论 (六) 交换论 (七)冲突论 (八)常人方法学 (九)理性选择论 (十)女权主义社会学理论
二、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特 点
(一)多种综合并存 (二)关注宏观与微观的综合 (三)综合多采用对传统理论的重构 (四)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 实质:仍是理论对现实的反映,是对帕森斯第一次 综合的否定之否定 前景:后现代主义的加入与影响
第三节 后现代社会理论
一、什么是后现代 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三、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对 社会学理论发展趋势的影响
推 翻
符号互动论。 ( 第四阶段) 冲突论。 交换论。 取代 (第五阶段)综合成为必然趋势 常人方法学。 文化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是指20 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社会学思潮和学派。

以下是一些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1. 多元化:当代西方社会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2. 微观转向:与传统社会学关注宏观社会结构不同,当代西方社会学更加关注个体的行为、态度和心理过程。

3. 文化转向:社会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文化因素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4. 全球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西方社会学开始关注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如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社会不平等和移民问题等。

5. 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的融合:传统上,社会学分为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两个阵营。

当代西方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逐渐呈现出两者融合的趋势。

6. 跨学科研究:当代西方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加,形成了许多跨学科研究领域。

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社会学家对现代性和理性主义进行反思。

8.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西方社会学开始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当代西方社会学是一个非常活跃和多样化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社会现实、探索社会规律,并为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势何景熙2012-7-20 14:31:27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京)1995年11期第6-11页一、西方社会学及其理论的产生社会学是一门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对于这一简明扼要的定义,社会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几乎无人提出异议。

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便有了社会;社会自人类而始这也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社会一旦出现,人们便开始了认识社会,研究、探索社会进而改造社会的过程。

但是,人们把对社会的认识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一种学问,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社会则发端于产业革命时代的西方。

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18—19世纪席卷欧洲和北美大陆的产业革命不仅从社会政治制度方面为(自然)科学的自由发展扫清了道路,而且科学研究的成果又很快变成了供人享用的巨大的物质财富。

处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资产阶级)民主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伟大变迁:“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 〕人们(中世纪时期)对神的敬奉一变而为对人的崇尚。

总之,科学改变了一切:从社会的物质生活到人们的精神生活。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西方人,特别是那些勤于思考与探索的思想家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自然)科学既然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和能量,那么人类何以不能借用自然科学的那一套方法去认识当时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又认识不清的社会呢?在这些发出疑问的思想家中有勇气者莫过于法国人奥古斯特·孔德了。

这位以宣传实证主义哲学起家的学者终于在1839年首先提出应当以研究自然那样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观点,并且在他的著作中首次倡导建立一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学。

同时孔德还以不懈的努力为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学这门科学自孔德而始,后人则尊孔德为“社会学之父”。

因此,与自然科学的许多门类(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相比,社会学毕竟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整体的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整体的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整体的趋势[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了长期的专业化分化和初步的交叉、融合之后,已大踏步地向杂交、综合和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学科界限已经模糊;交叉、横断、边缘性的学科分支、研究领域和理论流派大量出现;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的产生途径以及理论的应用方式得到了更新。

简言之,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及杂交化和整体化已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基本的趋势。

在人类即将迈向新世纪的时候,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表现、成就和问题作简要的回顾、检讨与展望,对于我们跟踪国外社会科学的新发展及新成就,加强跨学科研究,更新我国21世纪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教学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近现代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分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化(古代)到专业化(近现代)再回到整体化(当代)的发展过程。

近代各门实验科学在分化出来以前,是以自然哲学这一整体化的形式存在于哲学的母体之中的;而近现代各门经验社会科学在分化出来以前,则以道德哲学或人文知识的方式存在于哲学的母体之中。

可以说,在文艺复兴以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其研究与教学事业是整体化的。

自文艺复兴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实验自然科学纷纷从自然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

从16世纪开始,人文社会研究也试图以某种方式获得经验确证,从而发展出系统的世俗知识,即开始了社会研究的科学化的努力。

但是,近代的经典科学观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笛卡儿的二元论,即物质与意识、人与自然、物理世界与社会及精神世界的分离。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分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663年托马斯胡克为英国皇家学会草拟的章程宗旨中得到清楚的证明。

胡克写道:皇家学会要通过实验手段增进关于自然万物的知识,完善一切手工工艺、制造方法和机械技术,改进各种机器和发明,学会无涉于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语法学、修辞学或逻辑学。

苏国勋: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趋势

苏国勋: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趋势

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趋势苏国勋一、社会理论的主题问题从广义上说,各门社会科学都是以不同维度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因而社会也就成了各门社会科学的共同研究主题。

这里遇到的第一个认识论问题即是社会是可以化约的抑或是不可化约的?各种社会理论实际上都明显地或隐含地站在不同的前提预设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从而导致了在理论上的分野。

杜尔凯姆是明确提出应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整体不能化约为各组成部分之和、整体优先于局部而著称的社会学家。

杜氏强调任何一种社会事实都应被视为客观实在的社会事物,社会事实具有独立于人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对人的行为的某种强制性,因而只能在整个社会生活的背景上去综合地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这门科学只有在认识到把社会事实当作实在的物来研究时才的诞生。

”①在杜氏本人以及以他为核心的法国年鉴派社会学的倡导下,这种社会实在论的观点—直在社会学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成为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之独立地位确立的理论基石。

这种把任何社会现象都纳入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从整个社会生活的背景上去做综合考察的观点,在社会理论中被称为“社会学主义”(sociologism)。

从这种整体论观点上看,社会学最终所要说明的是人类行为所构成的现象一一群体及其制度,社会现象最终归属干群体而不是个人。

“社会学主义”本身即隐含着一种先验性假没:说个人从属于他们生活的那个群体或社会并为后者所决定,这仅仅是说,他作为个人的一切行为均须从社会学观点上来加以认识。

受它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学从宏观整体研究社会蔚然成风,迄今各种形式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绵延不绝。

相应地,“社会结构”也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题。

与之相类似的提法还有“社会系统”、“秩序”、“强制性协作群体”、“制度”(institu-tionss)、“整合倾向”、“网络”、“社会性安排”(sociaal arrange-ment)等等。

按照通常的理解,“社会结构”概念是持续稳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一种隐喻,它表征人类社会关系的模式化及其稳定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它几乎与社会学家所研究的“社会”是同义词。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科学研究 2007111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①文 军 〔摘要〕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种思潮迭起,理论流派错综复杂,表现出了八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2)不同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5)理论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加强;(6)理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功能不断强化;(7)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强;(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这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社会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7)01-0113-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不仅是各种思潮迭起,流派繁多,而且相互之间错综复杂,难以辨识。

其中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现象:一是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上,相对狭隘的社会学理论愈来愈融会在更为宽泛的社会理论之中,社会学理论无论在理论旨趣和思维方式,还是研究对象和表现形式上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理论,以至于许多社会学家不再宣称自己从事的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而是社会理论的研究;二是在主流与非主流理论的问题上,两者之间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不仅是由于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并逐步渗透到了各种主流社会学理论之中,从而形成彼此交错、相互交织的局面,而且也是由于主流社会学理论内部本身开始发生分化,其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很难再维持长期以来的一贯统一的面相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是各种非主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在当代理论境遇和社会脉络(contexture)中,都开始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至少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性特征和发展趋势:①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新进展———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及趋势”(03CSH002)的系列成果之一。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组织、结构和变化等现象的学科,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学理论越来越被重视。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一、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方向首先要明确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假说、原理、范畴和方法,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探究和分析。

为此,社会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基础研究,探讨的内容涉及社会交往、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等众多方面。

1. 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现代社会以多元、分工、协作的形式出现,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探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形成机制、运作规律和变革趋势,以及人的社会行为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和反作用。

2. 社会化与社会心态社会化是指通过一定过程,在生物性个体表面上使其具有社会性个体的特殊属性和行为方式。

社会心态是指个人或群体感知和表达社会现象和个人经验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探究社会化和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以及社会化和社会心态对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

3. 文化和价值观文化是指某一群体或社会的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文艺作品和其他具有文化特征的事物。

价值观则是指个人或社会认为重要和有意义的关于生活的判断和选择。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探究文化和价值观的特征、形成、传承和变革等方面。

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理论涌现,其中有些被长期使用和发展,而有些则因过时、失效等原因而被淘汰。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点。

1. 融合和创新当前社会学理论发展呈现出融合和创新的趋势。

一方面,各学派的知识领域逐渐趋于交叉,社会学家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多元化的角度和方法。

另一方面,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迫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性探究,生产出具有新价值的理论成果。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脉络的研究黄鑫英1 陈育芳2(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摘要:在结构变迁发生、社会危机加剧以及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贡献、现代理论、后现代发展等三个阶段,呈现出综合到分化再到综合的发展特点。

当代社会学理论具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结构与行动相结合以及实证与人文相结合的演进趋势,并且具有超越二元对立趋向多元整合的倾向。

关键词:产生条件;发展阶段;演进趋势1838年孔德提出社会学(sociology)概念至今,仅仅170余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演进证实了这一特点。

随着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到来与加剧,西方社会学理论将以更加蓬勃的势头发展下去,并呈现出多元化与相互融合的特点和趋势。

一、产生条件就社会学的出现而言,美国社会学家 D.P.约翰逊提出,社会学的产生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其二是这种变迁获得了来自知识界的有意关注,因为正是“急剧的社会变迁……有可能提高人们自觉地反复思考社会形式的程度”。

[1]因此,笔者从结构变迁、社会危机、自然科学等角度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条件进行追溯。

(一)结构变迁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社会学是剧烈的社会变迁或现代性出现的直接后果之一,而这些变迁的核心就是18和19世纪欧洲发生的“两次大革命”,即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

[2]因此,西方社会学的出现是对因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导致的结构变迁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反应。

18世纪中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扩大国内外市场等方式,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掠夺,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从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及商品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英国的社会分工得到高度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机器生产为代表的“工业革命”。

到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运动迅速扩大到法国、德国以及其它欧洲国家。

吉登斯-社会学发展的9种趋势

吉登斯-社会学发展的9种趋势

趋势一:社会学将逐步摆脱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社会思想的遗影社会学与"现代性方案"息息相关,它已经并将继续向社会学提供大量重要的研究主题。

但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欧洲环境却强烈地影响和限制了我们试图理解现代社会发展轨迹的最一般途径。

"古典社会理论"摆脱了其最初形成时的环境继续发挥着支配性作用。

19世纪是社会学知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虽然人们对社会学的最初认知形式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它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却主要是在20世纪。

而且通观20世纪的大部分历史,社会学一直是沿着其最初形成的框架发展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分支,我现仅探讨其中的一部分。

十九世纪社会学中有关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流行观点就是认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因为它的根本性变革可以带来其它制度的相应变化。

资本主义的扩张或者说工业主义蔓延的结果使得"现代社会究竟还有多远"的话题成为社会学中持续最久的一场争论。

一些理论,尤其包括马克思或非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都将现代性等同于资本主义。

根据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向全世界无限扩张的趋势,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为现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对于赞同这些理论的人来说,工业主义完全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延伸。

资本主义在时间上早于工业主义的起源,工业主义则是资本主义追求生产最大化的一种结果。

在另一方面,那些将工业主义看作是塑造现代制度主导力量的人其实颠倒了两者的位置,对于他们而言,我们生活在工业社会(或者现在称为"后工业社会")里,资本主义仅仅是赋予工业主义生机的一条相对较短的特殊道路。

参与这场争论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的思维风格,他们都深深打上了19世纪社会思想的烙印。

这场争论极可能是一场甚至在术语上都有误解的争论。

我们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资本主义来解释工业主义,或根据工业主义来解释资本主义,而应该认识到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部分独立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社会学研究,其贡献在于摆脱了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范式,取而代之以体系作为分析单位,并从体系的角度对全球资本主义进行了考察。(注:沃勒斯坦:《近代世界体系》中译本(三卷本),郭方等译,桂冠图书公司,1998年。)吉登斯则从现代性的角度来讨论全球化问题,他从现代性的两个核心概念出发——时空的分离和社会系统的剥离——来分析全球化过程。他认为现代性的拓展重构了人类时空距离的关系,使得社会系统从具体的空间结构中剥离出来。现代性将其四个制度层面——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备力量和社会监督——发展成全球化的四个向度: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国际劳动分工、全球军事秩序、和民族国家体系,因此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后果之一。吉登斯进一步指出如果放任全球化的急剧膨胀,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注: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年。)罗伯逊认为全球化可以从个体、社会、国际社会体系和人类体系等四个层面的互动过程来理解,全球秩序正是透过这四个各具独立性,同时具有相互依赖性的层面形塑而成,全球秩序的形成体现为全球国际化、全球社会化、全球个人化和全球人性化。从全球社会化和全球个人化可以看出,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双重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普遍的特殊化和特殊的普遍化两者兼而有之的动态过程。(注:Robertson,R.Globalization: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London:Sage.1992.)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何雪松)
| [<<] [>>]
--------------------------------------------------------------------------------
自社会学创立以来,西方社会学家就试图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观察社会:孔德、斯宾塞这两位早期的社会学创立者持论迥异,“三圣”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理论立场相差甚远。在帕森斯之后,社会学更是流派纷呈,成为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国内学者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多数以社会学家个人的思想体系或者各个理论流派为主,缺乏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笔者曾试图厘清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总结出六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注:何雪松:《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脉络》,《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但近年来若干新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全球化与身体纬度的引入。因此,本文尝试从整体上把握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并总结出十大趋势,且旨在由此启示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ຫໍສະໝຸດ 二、宏观与微观的理论整合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断裂一直是社会学理论中悬而未决的难题,宏观理论家与微观理论家之间的争斗也一直在进行之中。微观理论家特别指责结构功能主义过于重视结构而忽视个人,错误地将社会结构具体化,制造了一些脱离实际的概念;宏观理论家则认为微观理论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Jonathan H.Turner.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The Dorsey Press,1986,p30-31.)尤其在对功能结构主义的反应中微观理论显得矫枉过正,交换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就有化约主义之虞。在无休止的争吵过程中,社会学理论家寄希望于寻求折中路线,即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整合。
同样地,亚历山大(Alexander)在论述帕森斯作为社会学理论大师对当代社会学的影响时认为当代任何一个社会学理论家的崛起和理论流派的出现,也都源于与帕森斯的学术对话,或反对,或部分接受,或捍卫。(注:Alexander,Jeffery,Twenty lectares:Sociological theory since world war Ⅱ.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冲突论是在与帕森斯的功能论的论战中成熟起来的;交换论就是因为不满帕森斯过于重视结构而忽视个人,从而重新把人带进社会学中。更有亚历山大等在帕森斯的功能论基础上提出了新功能主义;(注: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译林出版社,2003年。)卢曼的系统功能论被称之为“帕森斯在德国的复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吉登斯指出,“今日社会理论最显著的趋势之一,便是那些多少直接受到帕森斯启发的观点大行其道”。(注: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年,第57页注释(1)。)
瑞泽尔(Ritzer)坚信宏观与微观的统一研究将是世界社会学共同的中心任务,并指出实现理论整合的方向有两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整合,如结构主义同符号互动论的整合;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两者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微观世界的行动者和宏观社会结构的整合。(注:瑞泽尔:《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历史、现状及展望》,《国外社会学》,1989年第3期。)科林斯(Collins)、亚历山大、吉登斯、布迪厄、埃利亚斯(Elias)等人为此作出了努力。科林斯所探求的是宏观社会学的微观基础,他提出“互动仪式链”这一核心概念以期望借此实现宏观社会结构的微观转译(microtranslation);(注:Randall Collins:On the microfoundation of macrosoc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Vol.86:984-1014.)亚历山大在借鉴古典社会学名家思想基础上,把现有的多元见解综合成一种首尾一贯的多维性理论;吉登斯猛烈攻击社会学中二元论:“在深入现实本质方面被称为‘微观社会学’的研究远不及所谓的‘宏观社会学’的分析,但是,反过来却又不能将仅仅是短暂一时的同莅场合下的互动对照为稳固的大规模或长期确定了的制度。”要求以“二重性(duality)”避免这种二元论,因为“社会系统的结构方面特性既是组成这些系统实践的手段,又是这种实践的结果”。(注: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第一章,三联书店,1998年。)布迪厄试图超越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方法论,提出关系主义方法论,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并指出个人和社会的对立是一种危害社会学的“毒瘤般的主张”,相反地社会现实的材料存在于关系之中。(注:布迪厄:《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6页。)埃利亚斯同样认为“个人与社会不是两个断裂的存在,而是指同一个人不同的、却又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正常情况下个人和社会都是处于一种变动的结构之中。”(注: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序言,三联书店,1998年。)
全球化作为一个社会进程或社会动力正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其过程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可以预见,全球化将给社会学提出更多的全新课题,并有可能导致社会学分析范式的转型。
五、社会理论中心的转移
社会学起源于欧洲,并涌现了马克思、韦伯、齐美尔、曼海姆等经典社会学家,他们影响了整个社会学的发展。但是自从芝加哥学派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的相继崛起,社会学的知识中心转移到美国。二战的爆发更是使得欧洲的社会学家云集美国,与之相随的就是欧洲社会理论的美国化。四、五十年代以帕森斯和拉扎斯菲尔德所形成的对偶(其间是墨顿和他的“中层”理论),成为主宰整个世界社会学的“科学”顽固势力。美国社会学界也由此掀起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精致化运动,“为方法而方法”充斥全美社会学界,理论社会学家把这些社会学家称之为“玩弄数据游戏的自得其乐者”。“工具实证主义”的学术传统使得美国的社会学界大师级的学术人物除帕森斯外尚付阙如,这无疑为“理论主义的欧洲”再次雄霸社会学理论中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一、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回归经典,不断回到早期社会学家那里寻找理论智慧。经典的不断再现不是简单的理论回顾,而是后世社会学家对经典理论进行不同的解读或扬弃。这里以马克思和帕森斯为例来说明经典的核心地位。
作为经典社会学家的马克思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持续而广泛的影响,查特林(Zeitlin)认为整个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与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对话过程,无论是韦伯、齐美尔还是曼海姆都深受马克思的影响。(注:Zeitlin Irving,Ideology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ical theory.New Jersey,1990.)尽管在美国,马克思一度受到冷遇,在帕森斯为其奠定学术地位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帕森斯详细讨论了马歇尔、韦伯、齐美尔的思想,却很奇怪地仅用4页的篇幅论述马克思的学术思想。受到当时的国际背景和美国反共浪潮的影响,马克思在美国社会学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过象米尔斯这样的非主流社会学家开始吸收马克思的思想以反驳帕森斯的功能论。而达伦多夫的冲突论就是在马克思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抨击帕森斯过于重视一致和均衡,人们不断地回到马克思那里寻求思想灵感。甚至帕森斯的另一弟子著名社会学家李普塞特(Lipset)在帕森斯理论受到最严重的挑战时,也不得不引用马克思来支持帕森斯的观点。马克思更是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欧洲社会学大师,吉登斯的学术声誉来源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布迪厄承认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讨论成为他的实践观的思想源泉,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中,马克思依然栩栩如生地活着,并被作为实际上的对话伙伴来对待。
当然上述理论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还没有真正摆脱二元论,或者说只是一种虚假的超越。到目前为止,如何达致微观与宏观的整合远未达成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整合将是西方社会学家为之不断努力的理论方向之一。
三、社会理论与历史的融合
自韦伯以降,具体历史之维就在现代社会理论中逐渐黯然失色,在帕森斯的理论中我们看到非历史主义的优先地位,在现象学社会学、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中历史已荡然无存。这一不良倾向受到广泛的批评。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Braudel)这样写道:“社会学家的时间远不是那么专横,那么具体,几乎从未成为他们的问题和思考的中心”,他还认为:“社会学家在思想上趋向极端,或者局限于严格的时间,或者满足于最长时段。”(注: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第198-204页。)时间或历史的缺失限制了社会学理论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