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
汉赋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汉赋的特点与文化内涵1. 引言汉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起源于汉朝,发展繁盛于西汉和东汉时期。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2. 汉赋的定义汉赋是以古乐府诗为基础,结合散曲、俚曲、辞章等各种诗歌形式和音乐元素,以叙事抒情为主题,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感悟。
3. 汉赋的特点•多样性:汉赋融合了多种文学形式和音乐元素,使其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叙事性:汉赋强调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描写,通过生动具体的细节来打动读者。
•抒情性:汉赋以真挚感人、深沉激昂的情感表达为特点,使读者产生共鸣。
•描写性:汉赋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社会风俗和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汉赋广泛使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4. 汉赋的文化内涵•儒家思想的体现:汉赋常常反映出儒家思想中对德行、礼仪以及社会秩序的关注。
同时,它也通过对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的引用来传承和弘扬儒家价值观念。
•赋为文人学问:在汉代,写赋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学问和才能。
因此,汉赋也承载了文人士大夫阶层追求卓越、表达情感与审美追求的精神追求。
•社会时代特征的反映:汉赋通过描绘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局势和民生疾苦等,展示出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的特征。
5. 结论汉赋以其多样性、叙事性、抒情性和描写性等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珍品,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情感和生活风貌。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汉赋代表作品
汉赋代表作品汉赋代表作品有:1.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2.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3.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4.汉代贾谊的《鵩鸟赋》;5.汉代枚乘的《七发》。
以上,就是汉赋的几部代表作品。
汉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兴起并辉煌于两汉时期,尤其受到汉代文人墨客的喜爱。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专铺叙事,散韵结合,文体特点是大多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汉赋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记叙帝王游猎、渲染城市宫殿、谈论草木禽兽、叙述旅途所见、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在汉赋上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子虚赋》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描写了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到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于云梦仅仅是他的后花园的小小一角,先生不服,用齐国的大海名山傲视子虚的故事。
首先,文章写了玉子先生和武玉先生的谈话,这引出了皇帝去森林的故事。
后来两人把皇帝要去森林的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树木都夸了一遍,然后写皇帝对郁庆功的狩猎,最后写皇帝的忏悔和反省。
文章主要讲述了贾谊被贬谪,来到屈原被贬谪的响水,表达对屈原这位一心为君的忠臣的哀思。
文章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也反映了他对非正义和世俗的厌恶。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贾谊借助猫头鹰的问答来表达自己的忧郁和怨恨。
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文笔潇洒,格调深沉,文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是一篇讽刺赋的作品。
假设楚王病了,吴克去探望。
通过相互问答,最终形成整部作品。
通过吃、乘、乐、猎、宴、观道六件事,太子康复了。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诫贵族子弟不要沉溺于过度的放荡,同时表达他们对贵族群体奢侈生活的批判。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演变。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是以模仿楚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遗产,以其豪放热情、抒发忧愤的风格而闻名。
西汉初年,文学家司马相如在楚辞的基础上创作了《子虚赋》,被誉为汉赋的奠基之作。
汉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诞生。
二、汉赋的特点1. 模仿楚辞:汉赋最初的特点是模仿楚辞的风格和形式。
它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忧愤之情,寄托个人的志向和理想。
2. 五言句式:汉赋的句式以五言为主,这与楚辞的句式相似。
五言句式简洁明快,使得汉赋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3. 多样的题材:汉赋的题材广泛多样,既有歌颂国家和君主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汉赋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题材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
三、1. 高峰时期:东汉时期是汉赋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赋作家。
其中最著名的是班固,他的《赋蒲松龄序》被誉为汉赋的巅峰之作。
班固的赋作风格独特,既有楚辞的豪放风格,又融入了魏晋时期的辞章之法,使得他的赋作更加丰富多样。
2. 衰落时期:随着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汉赋逐渐走向衰落。
赋作家们的创作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赋作的题材和风格变得单一和保守。
汉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3. 后续影响:虽然汉赋的影响力在汉代后期有所下降,但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仍然深远。
唐代的赋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汉赋的传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同时,汉赋也对宋代的词作和元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以模仿楚辞为主要特点。
它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情感,五言句式简洁明快,题材广泛多样。
汉赋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高峰,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汉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仍然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赋八篇——精选推荐
汉赋⼋篇汉赋⽬录洛神赋长门赋归⽥赋恨赋酒德颂秋兴赋闲情赋登楼赋洛神赋(魏)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有⾔,斯⽔之神,名⽈宓妃。
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
其词⽈: 余从京域,⾔归东藩。
北伊阙,越缳辕,经通⾕,陵景⼭。
⽇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丽⼈,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告之⽈:“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闻河洛之神,名⽈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乃是乎!其状若何?⾂愿闻之。
” 余告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辅靥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
奇服旷世,⾻像应图。
披罗⾐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翠之⾸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震荡⽽不怡。
⽆良媒以结欢兮,托微波⽽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佩以要之。
嗟佳⼈之信修,羌习礼⽽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为期。
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兮,怅犹豫⽽狐疑。
收和颜⽽静志兮,申礼防以⾃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若将飞⽽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流芳。
超长吟以慕远兮,声哀厉⽽弥长。
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
从南湘之⼆妃,携汉滨之游⼥。
叹匏⽠之⽆匹兮,咏牵⽜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尘。
动⽆常则,若危若安。
汉赋的名词解释简短
汉赋的名词解释简短汉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学风貌。
汉赋一词源于古代的中国诗歌体裁,起初用于表示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赋的概念逐渐扩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领域。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诗歌根据其表达形式和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赋作为其中一种,注重抒发作者的感情和对事物的描绘。
它以抒情和描述为主要特点,能够通过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从字面上看,"赋"意为"附上"、"负担"或"附诗"。
在古代,赋可以指附加在礼仪或神圣仪式上的诗歌,具有一定的宗教背景。
赋的目的是通过诗歌表达对神明或圣地的崇敬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得到了开展和发展。
然而,在汉代以后,赋的含义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
在汉代,赋被重新定义为一种以宫廷乐舞形式表现的诗歌。
这种形式中的赋以其严格的格式和规定而闻名,例如,它们通常是五音十六字的,意味着每行五个音节,共十六个字。
这种形式的赋被广泛用于朝廷的演讲和致辞。
汉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广泛的题材。
赋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意象为特征,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如自然景观、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
汉赋的题材极为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欣赏。
它既可以将读者带入一个闪耀的宫殿或一个寂静的花园,又可以展现英雄的壮丽事迹或琴棋书画的优美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汉赋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
汉赋通常以"本事赋颂"的形式出现,以展示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赋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词汇储备。
例如,作者经常使用类比、隐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给文学作品增添光彩。
通过使用这些技巧,赋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提供全面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在今天,汉赋已成为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被广泛地研究和欣赏。
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并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当时的汉武帝在位,他提倡文治,鼓励文学创作。
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文人开始创作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汉赋。
汉赋最早是以咏史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体的创作形式受到了前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如《楚辞》和《诗经》等。
二、汉赋的发展1. 前期发展汉赋在西汉初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时的赋作者主要是一些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通过赋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抒发情感。
这些赋作大多以咏史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语言华丽而富有感染力。
2. 高峰期汉赋的高峰期浮现在西汉中期,这一时期的赋作数量庞大,质量也较高。
西汉时期的汉赋主要分为乐府赋和骚体赋两大流派。
乐府赋以咏史为主题,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骚体赋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这一时期的汉赋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华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晚期演变到了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汉赋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汉赋作品数量减少,质量也大不如前。
汉赋的衰落主要与政治和社会动荡有关。
东汉末年,王莽篡位,导致社会动荡,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汉赋逐渐被其他文学体裁所取代,如骈文和诗歌等。
三、汉赋的地位和影响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领着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形式的创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文学的限制,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汉赋的华丽语言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文化传承与发展汉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汉赋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并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当时的汉武帝在位,他提倡文治,鼓励文学创作。
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文人开始创作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汉赋。
汉赋最早是以咏史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体的创作形式受到了前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如《楚辞》和《诗经》等。
二、汉赋的发展1. 前期发展汉赋在西汉初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时的赋作者主要是一些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通过赋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抒发情感。
这些赋作大多以咏史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语言华丽而富有感染力。
2. 高峰期汉赋的高峰期出现在西汉中期,这一时期的赋作数量庞大,质量也较高。
西汉时期的汉赋主要分为乐府赋和骚体赋两大流派。
乐府赋以咏史为主题,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骚体赋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这一时期的汉赋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华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晚期演变到了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汉赋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汉赋作品数量减少,质量也大不如前。
汉赋的衰落主要与政治和社会动荡有关。
东汉末年,王莽篡位,导致社会动荡,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汉赋逐渐被其他文学体裁所取代,如骈文和诗歌等。
三、汉赋的地位和影响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形式的创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文学的限制,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汉赋的华丽语言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文化传承与发展汉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汉赋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初始阶段(公元前206年-公元前9年):刘向的《新序》和杨雄的《法言》被认为是汉赋的奠基之作。
这一阶段的汉赋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政治抱负为主要特点。
2. 高峰阶段(公元前9年-公元2世纪):这一时期是汉赋发展的黄金时期。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贾谊、班固等。
他们的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多样,涉及到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
3. 衰落阶段(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汉赋在这一时期逐渐衰落,主要原因是政治乱局和社会动荡。
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变得单一和僵化。
4. 后续影响(公元4世纪-现代):尽管汉赋在后续时期不再是主流文学形式,但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的骈文、宋代的辞章以及明清时期的诗词等文学形式都受到了汉赋的影响。
总的来说,汉赋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伏,但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表现手法。
汉赋的文学特点
汉赋的文学特点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汉赋的定义、发展历程、文学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汉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汉赋的定义汉赋,又称“汉文”、“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形成的一种文体,也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是以诗歌为基础,融合了散文、楚辞、历史、传记等多种元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城市风貌、历史事件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汉赋的发展历程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始期、发展期、兴盛期和衰落期。
1. 创始期:汉赋的创始期可以追溯到汉初,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贾谊。
他的作品以《吊屈原赋》为代表,表现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同情。
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城市风貌的作品,如《旱云赋》、《鸟赋》等。
2. 发展期:汉赋的发展期是在汉武帝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他的作品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描写了帝王游猎的盛况和自然景色。
此外,还有东方朔、枚皋等人的作品,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3. 兴盛期:汉赋的兴盛期是在东汉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班固和张衡。
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是汉赋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描写了帝王都城的繁华景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衰落期:汉赋的衰落期是在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汉赋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然而,一些文人仍然坚持创作汉赋,如曹植、陆机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三、汉赋的文学特点汉赋的文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自由:汉赋在形式上非常自由,不受传统诗歌的限制。
它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学元素,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对话、分段、叠句等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自由的特点,使得汉赋在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时更加生动、形象。
2. 内容丰富:汉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自然景色、城市风貌、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什么是汉赋
什么是汉赋什么是汉赋什么是汉赋?汉赋是什么意思?汉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韵节,通过“铺采■文”以“体物写志”。
汉赋从《楚辞》发展而来﹐并吸取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和纵横家的铺张手法。
有小赋和大赋两种。
小赋多为抒情作品。
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绮靡富丽﹐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
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赵人荀况,但汉人常把赋和辞连用,称为辞赋。
这是由于汉赋多模仿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汉人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为一集,名曰《楚辞》。
辞赋连用,表示汉赋和《楚辞》之间的继承关系。
由于汉代上层统治集团的提倡,赋的创作盛极一时。
据班固《两都赋序》记载,在成帝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加上西汉末和东汉的作品,数量当更为可观。
初期的汉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其形式同《楚辞》没有什么区别。
景帝时枚乘作《七发》,开创了一种进一步散体化、以铺张为能事的新赋体。
经过司马相如等著名赋家的发扬光大,新体赋在武帝以后繁荣起来,成为汉赋的主流。
新体的汉赋一般又可分为大赋和小赋两类。
从内容上看,大赋多是铺叙夸耀都城、宫殿、苑囿之盛和帝王大规模行猎的场景,旨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享乐的心理,而在篇末寓讽谏之意。
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等。
这些大赋写得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一的汉帝国的声威和上升时期封建统治阶级既穷奢极欲又发扬蹈厉的风貌。
但大赋为达到形式上的华美恢宏,往往夸张浮饰又大量堆砌词藻,喜用冷字僻词以炫博争奇,兼之后期的大赋多摹拟而少创新,行文板滞,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小赋篇幅较短,或抒情述志,或借物寓言,内容比较广泛,风格比较清新,主要流行于东汉。
著名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的名词解释汉赋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汉赋用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汉赋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汉赋的意思汉赋是汉朝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
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
左思《三都赋序》中就说汉赋“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汉赋造句欣赏一、唐诗的简洁搞不懂。
宋词的细腻难弄清。
汉赋的华丽学不会。
元曲的精粹练不成。
文采太低您别嫌弃。
真心送福您就收听。
二、汉赋常常虚构人物,假设问对,并在此背景下虚构情节,亦多言及鬼神怪异,从而使其具有了小说意味。
三、本文重点分析论述了道家思想对汉赋的影响,认为道家哲学思想及文学特质不仅影响了汉赋以大为美、以奇谲恣肆为美。
四、忆秦风周雅、唐诗汉赋,便遗忘、从头始。
李暮寒五、汉赋“劝百讽一”现象,反映了文艺理论建设落后于创作实践的窘困。
六、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并称为我国文化之瑰宝。
七、汉赋,之所以长期受冷落,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专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宫廷文学。
八、汉代器物赋是汉赋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大量散佚。
九、汉赋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文体特征来看,都表现迥然有异于其他文学的独特风貌。
十、班婕妤、班昭是同出一门的两位汉赋女作家,她们以各自的作品确立了自己在赋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
十一、汉赋话语具有虚指性特征。
它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虚指性、内容的虚幻性和抒情方式的隐蔽性等三个方面。
十二、汉赋从它产生之初起就与骈俪结下了不解之缘,汉赋是最便于产生并容纳骈俪的土壤,因此,汉赋是骈文之一体。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汉赋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主要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西汉初年,最早的汉赋作品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当时的汉朝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和模仿。
他们以古代楚辞、乐府等为蓝本,创作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汉赋。
二、汉赋的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汉赋的初期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赋作品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政治抱负为主。
这些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离别之情等为题材,情感真挚,表达深刻。
2. 高峰时期汉赋的高峰时期出现在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的赋作品数量众多,质量也较高。
东汉时期的赋作品多以描写社会风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 后期发展阶段汉赋的后期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的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哲理思考为主题,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内容上更加深入。
三、汉赋的主要特点1. 情感真挚汉赋作品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情感真挚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2. 修辞华丽汉赋作品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常常运用典故、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修辞华丽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主题广泛汉赋作品的主题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还有对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表达。
这种主题广泛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 形式多样汉赋作品的形式多样,既有长篇赋,也有短篇赋,既有抒情赋,也有议论赋。
这种形式多样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高的创作灵活性和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汉代,经过初期发展、高峰时期和后期发展等阶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的发展历程关于汉赋的发展历程介绍如下: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屈原赋和荀子赋,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对汉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汉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
二、汉赋的发展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晚期。
1. 初期:汉赋的初期可以追溯到汉高祖时期。
此时的汉赋以模仿屈原赋和荀子赋为主,内容多涉及宫廷生活和政治议论,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和枚乘的《七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赋的内容和形式逐渐丰富,开始出现描写山水、刻画人物的作品。
2. 中期:汉武帝时期是汉赋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时的汉赋在形式上讲究辞藻华丽、音韵和谐,强调文学的美感和娱乐性。
同时,汉赋的内容也开始涉及更多的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描绘了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象,扬雄的《长扬赋》描写了边疆的战争和民族关系。
3. 晚期:汉末是汉赋发展的衰落期。
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变迁,汉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然而,此时的汉赋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张衡的《二京赋》和蔡邕的《述行赋》,它们在文学艺术上仍然有着很高的成就。
三、汉赋的影响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汉赋的华丽辞藻和音韵和谐的特点对后世的诗词、曲艺等文学形式产生了影响。
最后,汉赋的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启示。
四、汉赋的衰落汉末以后,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变迁,汉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一方面,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文人墨客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失去了往日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潮涌现,汉赋不再是文学的主流形式之一。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汉赋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主要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西汉初年,最早的汉赋作品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当时的汉朝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和摹仿。
他们以古代楚辞、乐府等为蓝本,创作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汉赋。
二、汉赋的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汉赋的初期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赋作品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政治抱负为主。
这些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离别之情等为题材,情感真挚,表达深刻。
2. 高峰时期汉赋的高峰时期浮现在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的赋作品数量众多,质量也较高。
东汉时期的赋作品多以描写社会风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量。
3. 后期发展阶段汉赋的后期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的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哲理思量为主题,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内容上更加深入。
三、汉赋的主要特点1. 情感真挚汉赋作品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量。
这种情感真挚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2. 修辞华丽汉赋作品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往往运用典故、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修辞华丽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主题广泛汉赋作品的主题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量,还有对个人情感和哲理思量的表达。
这种主题广泛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 形式多样汉赋作品的形式多样,既有长篇赋,也有短篇赋,既有抒情赋,也有议论赋。
这种形式多样的特点使得汉赋作品具有很高的创作灵便性和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汉代,经过初期发展、高峰时期和后期发展等阶段,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名词解释汉赋
名词解释汉赋汉赋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赋最早出现于汉代,而汉赋的鼎盛时期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
下面将对汉赋进行名词解释。
一、汉赋的定义汉赋是一种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讴歌人物的韵文体裁。
它通过丰富的比喻、夸张的修辞和多层次的意象,以及独特的韵律和韵音的运用,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观点。
二、汉赋的特点1.比兴手法:汉赋以比兴为其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描绘绚丽多彩的目的。
比如将云彩比作绸缎、流水比作银河等等。
2.描写技巧:汉赋以细腻的描写技巧著称,通过详细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等,使读者能够产生直观的感受,仿佛亲临其境。
3.抒发情感:汉赋追求情感的真实和直接,通过凝练的词语和精确的构思,将作者的感情直接传递给读者,引发共鸣和思考。
4.韵律和韵音:汉赋注重文章的韵律和韵音的运用。
它采用七言或五言的句子结构,注重音节的抑扬顿挫,使文章既有音乐感,又有节奏感。
5.主题广泛:汉赋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以史事为题材的史赋,也有以山水为题材的山水赋,以及以人物为题材的人物赋等等。
不同的赋体强调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但都彰显了作者的才情和才华。
三、汉赋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美得令人窒息的赋体辞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
它以婉约的笔触和悲壮的情感,描绘了屈原自贬谪之后的心路历程。
2.《观沧海》:《观沧海》是东汉文学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对海洋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的感慨与追求。
3.《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东晋文学家高适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韵律,描绘了长安城的繁荣和盛景。
以上是对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创作水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的名词解释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起源于汉代,流行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汉赋是一种以辞章婉丽、意境深远、语言华美的散文体诗歌形式,常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描绘丰富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汉赋是由"赋"和"汉"两个字组成的,"赋"是指以文学形式表达感情、描写景象的作品,而"汉"则代表了这种文学形式的发源和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汉赋的特点在于音韵优美、辞章华丽,不仅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青山、碧水、繁花、月夜等自然景观为背景,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诸多事物以人类的情感和思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观感和思考。
汉赋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讴歌山川的,也有咏史抒怀的,有描写人物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众多的汉赋篇章中,有的让人敬佩作者的雄才大略,有的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有的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例如,东汉末年文学家班固创作了《咏史赋》,通过描写古代英雄、历史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多样,汉赋在形式上也有其特点。
它常常运用平行句、插句、反复句等修辞技巧,以丰富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作者还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事物的形象化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享受。
汉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产生时期,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追求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汉赋被后世文人不断研究和模仿,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中不可抹煞的一部分。
汉赋的名词解释就像是揭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汉赋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它不仅照亮了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也启迪和激励着后人在追求艺术和人文精神上的努力。
十大汉赋名篇
十大汉赋名篇1.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赋文,被誉为汉赋名篇之一。
这篇赋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滕王阁壮丽的景色和滕王的英勇豪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抱负和追求。
王勃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篇赋文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感染力。
2.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抒发家族情感的汉赋。
这篇赋文以祭祀仪式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对已故侄儿深深的思念和对他的追忆之情。
文中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和纯真。
3. 《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晚唐文学家冯道创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描绘东京城的繁华景象为主题,通过对城市建筑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唐朝东京城的富饶和繁荣。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形象描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受。
4. 《幽州倡酬寄京华故吏》《幽州倡酬寄京华故吏》是唐代文学家杨巨源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幽州为背景,通过对边疆壮丽景色和幽州风土人情的描绘,赞美了幽州故吏的忠诚和奉献。
文章内容深入浅出,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迪。
5. 《秋胡行》《秋胡行》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秋天胡人迁徙的景象为线索,描绘了大漠黄河之间的广阔风光和胡人的悲壮命运。
王之涣以独特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让读者在感受到草原的雄壮之美的同时,也对胡人的命运感到深深地同情。
6.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岳阳楼为主题,通过对楼台的描绘和楼上观景的述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范仲淹通过描绘楼前的洞庭湖和楼上的历史景象,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和灵动。
文中儿女情长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更使这篇赋文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7.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篇汉赋。
这篇赋文以阳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严峻和边军将士的英勇抗敌形象。
杨慎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对比手法,使整篇赋文笔触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情感饱满,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的危机和抗敌的豪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赋第一节汉初韵文⏹一、骚体赋⏹带有楚辞特点的赋体作品。
有少数抒发作者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的优秀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二、楚声短歌⏹本指楚地的民歌,也指受楚地文化影响而创作的短小的诗歌。
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等。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刘邦短歌二首⏹统治阶级对楚文化的爱好与提倡,对汉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时楚歌、楚舞、楚声遍及全国。
⏹“尚楚”风尚直接影响到文人的创作。
汉人抒情写意,往往采用楚歌;汉人抒写贤人失志,往往借助屈原的形象,故创作出一批代屈子咏怀的骚体赋。
骚体赋上承楚辞余绪而兴起,并成为当时赋体文学的主要样式。
第二节汉赋发展的阶段与代表作家作品⏹一、形成和发展阶段⏹1 、汉初:高祖初年(前206 )—武帝初年(前140 )骚体赋阶段⏹形式短小,抒情性强,带有楚辞的特点。
“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思想禁锢不严,文化比较活跃。
作家多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形式与楚辞相比转化不大。
⏹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承前启后,结束了骚体赋阶段,初具散体大赋的特点,开启了赋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节汉赋发展的阶段与代表作家作品⏹2、汉武帝初年—东汉中叶大约二百年时间散体大赋阶段。
赋的鼎盛期,作家作品最多。
国势强大,君主提倡,“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班固《两都赋·序》)多描写帝国威震四方的国势、繁华的都邑、丰饶的物产等。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班固的《两都赋》等。
散体大赋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
⏹汉大赋体现出的巨丽之美,成为体现国家强盛、民族生命力的美学表达方式。
汉大赋的主要内容⏹1、歌颂汉帝国强大声威,反映汉帝国的富庶,维护中央政权,维护汉帝国统一。
⏹2、大量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描写宫殿台阁。
⏹汉大赋的艺术特色⏹1、虚构人物,采用宾主问答的形式。
⏹2、注重形式美,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善用排比,韵散结合,辞藻富丽。
⏹3、篇幅宏大,铺张扬厉。
⏹4、劝百讽一。
3、东汉中叶之后⏹汉赋的转变期。
从思想内容到体制和风格都开始转变。
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文治武功、专以铺采摛文为能事的散体大赋衰微下去,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兴起。
⏹转变原因:社会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东汉中叶后,宦官外戚专权,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祸乱频起。
文人写作态度发生变化,赋体题材有所扩大。
开始这一转变的是张衡的《归田赋》,还有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
最具代表性的是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小赋虽数量不多,但很有价值,突破了彼此沿袭的赋颂的传统,成为六朝抒情赋的先声。
二、代表赋家及作品1、贾谊赋作唐代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史讽今⏹一、写作背景简介⏹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鵩鸟赋》写于作者贾谊“谪居长沙”时。
⏹贾谊青年得志,22岁得到郡守荐举,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又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积极进取,锐意改革。
《过秦论》(上、中、下)、《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都作于此时。
⏹文帝刘恒打算进一步擢升贾谊任公卿,却遭到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以及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重臣的反对。
他们攻讦贾谊:“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于擅权,纷乱诸事。
”(《汉书·贾谊传》)文帝渐渐地疏远了贾谊,并改派为长沙王太傅,从王朝中央贬谪到地方。
⏹《鵩鸟赋》采用人禽问答体,叙写作者对人生祸福无常的深沉的哲理思考,阐明了贾谊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这种表现方法,以此赋为开端,成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和典型的表现方法之一。
⏹二、作品内容⏹第一部分:通过人禽简要问答,交代写作缘由,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由鵩鸟的对答构成,是赋的主体部分。
⏹ 1.述说万物变化无休无止,祸福相因,以及生死迟速有命。
⏹ 2.用道家的无贵无贱、无智无愚、无生无死的旷达人生观来排遣自己对于死的疑惧和不安。
⏹三、作品主旨⏹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执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咏鵩自伤。
实则是作者愤世激情的含蓄体现,反映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的思想变化,表现出他对自身坎坷命运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愤激之情。
⏹表面上以道家思想为归旨,用齐死生、等祸福来解脱,实际上是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悲哀,从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心情。
⏹《鵩鸟赋》既是贾谊身处逆境、极度愁苦时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
⏹如说¡°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公然要“释知(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就明显受到庄子思想消极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作者为了摆脱眼前的苦恼,有所思考、追求、探索,对历史发展和显示变化的某种规律作出了有价值的概括和总结。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说¡°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德人无牵累,知命不忧。
细故蒂芥,何足以疑!¡±⏹赋中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相倚,不可执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却在解脱的语言中深藏不可解脱的痛苦。
⏹陈螺渚:“此赋一死生,齐得丧,正是打不破生死得丧关头,依托老庄,强为排遣耳。
”(《文选集评》引)四、艺术特点(一)在表现形式上,对汉赋的形成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人禽对答体式,首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先河;2、注重叙事和说理,直接抒情的成分减少;3、用巧妙的比喻将议论、哲理形象化;(二)在文体特征上,是从楚辞体向汉赋过渡的产物⏹与楚辞的比较⏹相似点:语言上使用“兮”字,更多地使用楚辞句式,增添了抒情的色彩。
⏹不同点:缺少瑰丽的描写、神奇的想象、和激越的感情。
(三)在语言方面向汉赋演进⏹较之楚辞,句式见趋整齐,其中特别是四言的句式,有时已经不用“兮”字,如:⏹¡°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
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这一段,已基本接近汉赋的句式。
⏹总之,《鵩鸟赋》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它又已从楚辞中蜕变出来,开创了“骚体”赋的一种崭新文体,成为其后三百年间蔚为壮观的汉赋的先声。
⏹因此,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鵩鸟赋》在西汉前期辞赋中都是值得重视。
二、代表赋家及作品2、枚乘的赋作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
先后游于吴、梁。
武帝即位后,慕名召他入宫,结果因年老死在途中。
《汉书·艺文志》著录他的赋九篇,今存可靠而完整的,仅《七发》一篇,但这却是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
⏹《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主客问答体形式展开的。
它假托楚太子因安居深宫、纵欲享乐而导致卧病不起,“吴客”前往探病,说七事以启发之,最后以“要言妙道”的吸引力使楚太子病愈。
《七发》艺术成就(一)主客问答(二)开创赋体新形式●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韵散结合,句子长短不齐;押韵部分也很少用“兮”字。
●文句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使语言本身更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这表现出由骚体赋开始向汉大赋转变的特点。
(三)比喻夸张形象化(四)多方面开拓文学题材对狩猎、观涛、车马的描写,前所未有。
(五)开“劝百讽一”之先河审美价值与讽谏之意的矛盾。
⏹《七发》既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又是辞赋中特殊的一支——“七”体的开创之作。
清代平步青统计,自枚乘以后到唐代为止,“七”体辞赋有目可查者四十多家,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曹植《七启》、左思《七讽》等;唐以后仍有仿作,只是其中少见出色者。
3、司马相如赋作司马相如(?—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訾为郎,事景帝。
帝不好辞赋,时梁孝王来朝,游说之士邹阳枚乘等皆从,相如见而悦之,因病免,游梁,与诸侯游士居,数岁,作《子虚赋》。
武帝立,读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帝,因言是其邑人司马相如作,乃召问相如。
武帝读他的《子虚赋》大加叹赏,把他召到宫廷,他又为武帝作《上林赋》。
除了作为宫廷文学侍从,司马相如还曾奉命出使西南,安抚当地人心。
晚年因不满于自己在宫廷的地位,常称病闲居。
他的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二十九篇,大都不传。
★《文君听琴》取材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这段文学史上的佳话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赋作:今存者为《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
其中《长门赋》、《美人赋》的真伪尚有争议。
代表作:《子虚》、《上林》☻《子虚赋》、《上林赋》结构上受《高唐赋》、《神女赋》的影响,相关的两篇合之为一,分则为二。
语言也受其影响。
而其尊崇朝廷的思想与以巨丽为美的美学特征则完全是大汉王朝时代精神的反映。
◇贡献: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确立了赋颂的传统,为汉赋登峰之作。
⏹内容前后衔接的天子游猎赋。
前者假托楚国使者子虚和齐国使者乌有互相夸耀自己国家的强大、自然物产的丰富、君主田猎场面的盛大。
后者写代表天子的亡是公大肆铺陈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涉猎的盛举来压倒齐楚,表明诸侯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突出天子的绝对权威,最后¡°曲终奏雅¡±。
⏹◇主旨:⏹意在讽刺封建统治者不可过于奢侈,但是¡°劝百而讽一¡±,客观上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子虚赋》与《上林赋》的艺术特征⏹铺张扬厉韵散结合辞采富丽虚构人物“劝百讽一”铺张扬厉⏹¡°铺张¡±,就是敷陈其事;¡°扬厉¡±,就是发扬光大。
子虚:¡°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
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
¡±《子虚赋》(局部突出整体)乌有:¡°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蒂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