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校史
河南农业大学
中原学者:张改平、康相涛、郭天财、尹钧、范国强、田克恭、陈彦惠、汤继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改平、王道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矫永庆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改平、刘文轩、王艳玲、马新明、何松林、汤继华、范国强、张龙现、 田克恭、彭万喜、殷冬梅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抗战时期
院系调整 开拓发展
建校初期
民国时期开封繁塔的农学院1902年创建河南大学堂,(2011年四月初在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与台湾学者交流 期间,经查实台湾所属档案馆,可得相关证明),1912年民国初建,改办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河 南都督张镇芳呈请民国教育部要求改办河南高等学校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咨文,于元年10月递送民国教育 部,于元年11月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祎等共同签署,获准立案。在当时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 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河南公立农业 专门学校。
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 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 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 划”。
2022年6月16日,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科研机构
学术资源
科研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农大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是在1912年成立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农学专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河南农业大学同龄,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
现在,已发展成为河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力量最为雄厚、师生人数较多,在学校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师54人。
有双聘院士1人,省管优秀专家4人。
教师中教授有19人,副教授13人,正副教授占教师人数的59%,其中省特聘教授2人,校特聘教授1人。
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
学院现开设农学、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生物技术、中药学等5个本科专业或方向。
目前,在校本科生126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6人。
2006年,学院培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实现了自1998年国家开始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来河南省高校在该奖项中零的突破。
学院现有河南省高校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拥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最早)和“作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0-2005年五年河南省唯一),设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生理学”3个博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生理学”3个硕士点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河南农业大学首家。
学院拥有省部共建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省部共建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院在研究型学院建设中硕果累累。
在科研上,5年累计科研经费近亿元,发表学术论文近6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
关于郑州高校你不知道的34个冷知识
关于郑州高校你不知道的34个冷知识关于郑州高校你不知道的34个冷知识如下:1、郑州有两所比较低调的军校,一所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军队5所综合大学之一,它可是一所世界高水平大学。
另一所是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这是全军陆军唯一的防空兵指挥学院,郑州人习惯叫它“炮院”。
2、上世纪80年代,郑州创办的一所大学,开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
它就是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综合性高等学府——黄河大学。
它的成立曾轰动海内外,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河大学创办于1985年,是中外合办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学校首任校长由两院院士,两弹功勋科学家秦元勋担任。
学校办学层次高,创办初期只招收研究生(后来也招本、专科),全面实行美式教育和全英文教学的高等学府,教师大部分是由全美国各大学的教授组成。
学校搞体制创新: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部实行聘任制;每年设三个学期,把暑假变为一个学期;大学还不设党委,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特例中的特例。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黄河大学于1991年整体合并到郑州大学,校址恢复为黄河迎宾馆。
3、郑州高校里,历史最久远是河南农业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到今年有118年校史了。
4、郑州实力靠前的几所高校,大都跟河南大学有关系。
1952年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后改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行政学院独立发展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并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5、原郑州大学(合并前的郑州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到郑州,但最后没来。
1954年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提供师资,设立郑州大学。
6、今年是新郑大成立20周年。
20年前的今天,即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宣布新的郑州大学成立。
百年农大,绿树参天
百年农大绿树参天QQ529776132——河南农业大学百年办学之路1902年7月,河南大学堂创建,承载了“作育人才”、“修明学术”的使命,成为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12年11月,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由河南大学堂一脉传承的河南高等学校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百年历史自此发轫。
1913年5月,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学,《时事豫报》发出“中州将来农业之发达不卜可知矣”的期许。
1929年3月,时任中山大学农科主任王陵南奋笔立下“一人衣食不足都是农科的不尽职”的誓言。
……2011年12月5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指出:“河南农业大学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百余年来,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河南农业大学如同一粒种子,生于毫末,发于壬寅,数迁校址不坠科教之志,几更校名愈彰兴农大任,历百年风雨终成参天巨木,厚生丰民,荫泽黎庶。
生应时运破土萌发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内外交困的清廷为挽救统治危机被迫进行了一场史称“庚子新政”的改革运动,教育改革幸在其中。
是年9月14日,清廷颁布《兴学诏》,要求各省“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在此背景下,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八(1902年3月7日),河南巡抚锡良、学政林开谟在省府开封主持筹办了河南大学堂。
同年7月6日,河南大学堂开学,19名教职员、200名学生肩负起清廷“作育人才”、“修明学术”的美好愿望。
清末新政的昙花一现没能阻止大清王朝土崩瓦解,却由此种下了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种子,萌生着古老河南走向现代的春天。
1903年,根据清廷《钦定学堂章程》,河南大学堂更名为河南高等学堂,定员250人。
河南高等学堂办学持续至1912年。
从1902年至1911年的10年间,随着清廷控制力减弱,河南高等学堂渐渐摆脱了官绅办学和任教的传统,在西学东渐和河南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开启民智、宣传革命越来越多地取代了“学而优则仕”的求学理念,毕业生大多成为后来的社会精英。
在河南农业大学兴办高等农业教育100年
在河南农业大学兴办高等农业教育100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2012年7月6日)尊敬的厉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四海宾朋、师生校友共聚一堂,隆重举行河南农业大学兴办高等农业教育百年庆典。
今天,将注定成为我们每个农大人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里我谨代表河南农业大学,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莅临庆祝大会!并向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师生员工,向关注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广大校友,向关心和帮助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好,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百年沧桑,风雨兼程。
河南农业大学源自1902年创建的河南大学堂,1903年更名河南高等学堂,1912年初更名河南高等学校。
1912年11月经当时的民国教育部批准,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兴办高等农业教育至今整整100年了。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于1927年和法政专门学校、中州大学三校合并,成立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为中山大学农科。
1930年中山大学更名河南大学,农科改为农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改为河南农学院,1957年从古城开封迁至省会郑州。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百余年来,学校虽九易校名,十一次流离迁徙,几经烽火,屡历劫难,却始终扎根中原沃土,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河南近现代农业文明。
一部河南农业大学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河南近现代农业文明史。
今天的河南农业大学已经从创建之初的19名教师、两百名学员的近代学堂,发展成为以生命科学为先导、以农科为优势、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
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等10大学科门类,下设20个学院。
现有教职工18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82人,具有博士学位406人;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在河南高校中率先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博士点,80个硕士点,84个本科专业(方向)。
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等29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2023大学_河南农业大学是几本「图」
2023河南农业大学是几本「图」河南农业大学是几本: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是第一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河南农业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河南考生,河南农业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河南农业大学是二本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科本科一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文科本科一批河南农业大学 ____ 理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 ____ 文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文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____ 理科本科三批河南农业大学 ____ 文科本科三批几本是什么意思:河南农业大学属于一本大学,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
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
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计划”。
河南农业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批次:我们常说的“几本”就是第几批本科的`意思。
众所周知,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的,一般来说,本科录取分三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本科,也就是所谓的“一本”(有些省份称为本一),在这个批次招生的院校大多是全国重点大学及部分省属重点大学,通俗的说,在一本招生的基本上是重点院校。
第二批本科,简称“二本”或“本二”,在这个批次招生的院校办学水平相对就比较一般了,基本是公办院校为主。
第三批本科,简称“三本”或“本三”,在这个批次招生的一般是独立学院,及部分民办高校,这些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的就是学费比较贵,基本都是上万元/年的。
以上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明,实际上各个省份对批次的划分差异较大,因此“几本”的含义不尽相同。
河南农业大学
农业部 重点学科 , 个国家林业局 重点学科 ,个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 ,l 个博士 点 ,6 个硕 士点 ,6 个本 科专 1 6 7 3 5 业 ( 方向 )。建有 国家小麦 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国家玉米改 良( 郑州) 中心 、国家烟 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 分 地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建设项 目等2 多个 国家级 、省部级研 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 0 学校 充分 发挥人才 、科技 、教 育资源优势 ,致 力干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 建设 。上世纪 七八十年 代 ,学校 主持小麦 、玉米等作物 “ 、稳 、低 、优 ”协 作攻关 ,为解决河南 省乃至全 国温饱问题做 出突 出贡献 。近 高 年来 ,学校积极参 与河 南粮 食生产核心 区建设 ,主持有 “ 粮食丰产科技工 程”、8 3 目等一批 国家级 、省 6项 部级 重大项 目3 0 0 多项 ,获得 国家科技 进步奖 、国家技术发 明奖等省部级 以上奖励2 0 0 多项 ,科技成果 、获
奖数量位居全 省高校首位 ,为支撑河 南粮食总 产量连续突破8 OL 、9 OL 和I 0 t 斤大关发挥 了重要 OT斤 O ̄斤 O OL
作用 ,为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 学校先后主 持完成 了小 麦、玉米 、烟 草 、能源 、泡 桐 、畜牧 、农业科技开 发等重大科研 项 目。每年 承
2 0 年 1月 1 日,农业 部与河南省政府在郑州 09 0 1 签署共建河南农业 大学的协议 ,这标 志着河南农业 大学正 式进入省部共建 行列 ,成为全 国第一 个省部
共建省 属农业大学 试点。
供稿人 : 崔艳飞 河南农业大学
中原传薪火 百折犹未悔——河南农业大学九十年发展纪实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农学院师生和当地农民共同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情厚谊。1944年日寇血洗农学院办学地点嵩县潭头时,当地农民不顾日寇的枪炮,保护师生们离开,有的甚至为此献出生命。王直青院长被俘,不堪忍受日寇欺辱,毅然跳崖身负重伤,多亏乡亲冒险营救。潭头河南坡农民阎虎娃冒着生命危险,将年已古稀的黄以仁教授一家三口藏在家里达一月之久。直到今天,潭头人民还将森林系师生栽种的柏树称为“河大柏”,予以精心保护。
校务公告
|
媒体农大
|
公共信息
|
数次调整后,师资薄弱,设备匮乏。在吴老的影响和带动下,农大师生继续恢弘和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全身心投入服务农业的伟大事业中。1960年,河南农学院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作物遗传育种学科1962年就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吴绍骙招收了新中国河南省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导师的恳切挽留和国外优越的环境丝毫没有动摇青年吴绍骙回归华夏、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1938年,他毅然决然告别美利坚,辞别恩师,踏上为中华民族的作物育种事业开拓前进的漫漫历程。
粮食问题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基础的问题,吴绍骙决心用育种专长报效祖国。1949年他在全国农业会议上提出的“以发展玉米品种间杂交种作为我国杂种优势利用先导”的思想,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重视,《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他的会议发言,他的这一思想对规范和指导我国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开创了新中国玉米科研和生产的新局面。后由他主持选育的玉米优良品种“洛阳混选一号”,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取得前所未有的质量和产量。
视频新闻
|
您现在的位置: 河南农业大学网站 >> 新闻中心 >> 媒体农大 >> [专题]90年校庆专题 >> 正文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2020年河南农业大学招生计划
2020年河南农业大学招生计划传承丰厚历史续写百年辉煌栉风沐雨,披荆斩棘。
2012年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将迎来兴办农业高等教育百年庆典。
河南农业大学源于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是河南省建校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院校之一。
1912年经民国教育部门批准,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南高等农业教育自此发轫。
其后,经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等阶段,1952年重新独立建院,成为河南农学院。
1957年从古城开封迁至省会郑州。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2009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所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
办学条件实现新跨越,两地三校区拓展学校事业发展空间。
2011年10月,龙子湖校区启用暨首批师生入住仪式隆重举行。
同年9月,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迎来了500名学生,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在许昌中断30年的办学历史重又接续。
随着上述两个校区投入使用,河南农业大学形成了两地三校区办学的格局,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为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办学层次实现新跨越,省部共建打造更高更广阔发展平台。
2009年11月10日,河南省政府部门与农业部门合作共建河南农业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举行,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成为全国首个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
共建两年来,学校承担农业部门转基因重大专项2项,参加行业科技专项8项,各类经费超过2000万元,是此前5年总和的近35倍。
办学机制实现新跨越,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010年8月,河南农业大学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新一轮改革以注重质量突出特色提高学校竞争力为核心,在原有“一次分配”基础上实施“二次分配”,增加设立创新创优经费分配要素,筹集1186万元专门用于教学、科研、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5个方面创新创优工程。
学校还在研究生培养、本科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升办学质量。
学校投入40万元设立了优秀研究生国内外联合培养基金,每年用于资助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
档案是百年高校历史的“记忆”
档案是百年高校历史的“记忆”作者:孙庆娟来源:《档案管理》2017年第05期摘要:河南农业大学的前身是距今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河南大学堂,它是河南创建最早的高等学校。
为修订校史广泛收集史料,陆续有所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台湾“国史馆”查到的民国教育部档案:“咨复河南都督:高等学校改办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安置旧有各生办法,应准立案。
”面对这一新发现的史料,校方加快了追逐“记忆”的步伐,进一步发掘史料,正本清源。
关键词:档案;权威;记忆1 历史的记忆1902年,河南大学堂创建。
河南大学堂的建校背景是1901年清末“新政”中颁布了“兴学诏书”。
在此背景下,河南大学堂是由时任河南巡抚锡良主持筹建的。
河南大学堂开创了中原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
大学堂开学不久,清政府為了规范学制,于1902年8月15日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要求省会所设大学堂曰高等学堂。
为此,1903年河南大学堂改名为河南高等学堂。
1912年1月,民国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要求将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
为此,河南高等学堂改名为河南高等学校,由时经训担任校长。
2 传承关系重要环节的“记忆”2.1 河南高等学校“改办”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12年10月,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大学令》,规定“大学预科须附设于大学,不得独立”。
致使改称不久的河南高等学校面临被废弃的处境。
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根据河南的省情,时经训提议“改办”农业专门学校。
并以河南都督张镇芳的名义上报教育部,1912年11月15日获批,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由此肇始。
获批“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后,学校公开招聘校长,学贯中西的清末举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归来的吴肃成为首任校长,学校迅速在开封前营门河南高等学校原址“改办”并招生。
虽然河南都督的公文和民国教育部的批示已经相当说明“改办”一词的含义,但是为慎重起见,学校还是努力搜集了“改办”这个关键环节的“记忆”材料。
2.2 学校收集到的记忆材料有两种,一是新闻报道,二是名人回忆。
百廿农大正青春——河南农业大学校史回顾
河南大学堂旧址河南大学堂成立后,随着时局变化几度更名。
河南大学堂开学一个月后,1902 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布了清末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钦定学堂章程》,要求:“今定省会所设学堂曰高等学堂。
”1903年“河南大学堂改为河南省高等学堂,以翰林院编修王安澜为监督。
名额250人,年经费银2.84万两。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撰的《清代晚期(1840.6~1911.12)大事记》)1912年1月19日,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第一条就规定:“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
”“河南高等学堂改称河南高等学校。
”(《开封市教育志》)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学制系统,史称壬子学制。
当年10月份公布的《大学令》第二十条规定:“大学预科须附设于大学,不得独立。
”由于清末各类高等学堂实际上都是大学预科性质,所以当这一学制系统公布后,全国各省份的同类高等学校纷纷停办或改办为专门学校。
面对这一局面,时任河南高等学校校长时经训作出了一个对于河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农业教育而言意义非常重大的抉择:河南高等学校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现藏于台湾“国史馆”的民国教育部专字第895号档案显示,时经训在呈送河南提学司的请示中提议:“预备科虽与高等学校程度相当,特以预备科须附属于大学校中,不能如从前高等学校之独立,而大学又未能各省遍设,本校为全省学校中阶级最高、开办最早者,不得不变通办理,改设专门学校以符新章而宏教育。
”民国教育部专字第895号档案显示,时经训校长将河南高等学校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提议,获得河南提学使陈善同和河南都督张镇芳的支持,由张镇芳以“陆军上将衔河南都督”的名义于11月3日具文咨请民国教育部查照立案。
11月15日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祎、司长林棨等共同签署公文,咨覆河南都督:“高等学校改办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安置旧有各生办法,应准立案。
”至此,河南大学堂经过10年探索,最终因为河南省情、民生和发展的需要,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由此开启了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春天。
河南农业大学简介 - 郑东新区管委会
河南农业大学简介河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12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后相继经历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农科、省立河南大学农学院和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发展阶段。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成为河南农学院。
1957年从古城开封迁至省会郑州。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2009年11月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
学校设有20个学院,学科覆盖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等9大门类,拥有3个一级、二级国家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63个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
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25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3人,获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7人,国家骨干教师2人,省特聘教授5人,省管优秀专家3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9人,省骨干教师60人。
河南农业大龙子湖新校区位于龙子湖高校园区东北部,内接龙子湖,外连魏河和东四环,两侧分别为河南警察学院和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新校区占地1935亩,规划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6亿元,建设规模为在校生25000人。
新校区规划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要与龙子湖区整个规划相协调统一,又要突出河南农大的办学特色。
目前,新校区开工建设70万平方米,2011年入住学生5400名。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学新校区定会矗立在郑东新区。
河南农业大学也将带着河南人民的深情厚望,尽快进入全国一流农业大学行列,为实现河南省高等教育新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河南农业大学风评
河南农业大学风评
河南农业大学创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
1、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2、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2005年2月,前身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文法学院是一个蕴含着丰厚文化底蕴,具有浓厚人文育人氛围的文科学院,是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3、事需要找老师的话,老师问明原因之后会帮助你的,不存在啥故意刁难的,需要办啥业务去找相关的学生组织,也会尽力帮你解决问题。
不会让你无缘无故多跑几次。
当然不排除你有事找人家,人家心情不好,自然不会把话说的那么清楚。
挺正常的,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负责。
4、学校的综合面积很大,校园环境优美,食堂的饭菜不错,很好吃,教室很大每个教室也有空调,大的教室还有好几个空调,基础设施很完备。
5、一所不错的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干净漂亮,老师敬业负责,校领导进取有位,将来肯定后来居上,我所在的专业整体实力名列前茅,师资力量雄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
6、学校很好,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能够让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感受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让我学会了自律,学会了对自我更加严格的要求和管理。
值得尝
试。
河南农业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河南农业大学校史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走进了河南农业大学校史馆。
原本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却没想到这一趟参观,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和感动。
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展示墙,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
校史馆里摆放着许多陈旧的书籍和文献,它们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凑近仔细看,发现这些书籍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书角也有了磨损的痕迹,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不禁想象着当年的学子们是如何如饥似渴地翻阅这些书籍,汲取知识的养分。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学校早期的教学用具。
有一块木质的黑板,上面的粉笔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我能感受到当年老师们在上面书写时的认真和专注。
还有一个破旧的地球仪,球体上的颜色已经褪去了不少,但它曾经一定帮助过无数的学生了解我们这个广袤的世界。
在一个角落里,展示着学校过去的校服和校徽。
那校服的款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时代的特色。
校徽的设计虽然没有现在的那么精美,但却承载着学校一路走来的历史和记忆。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仿佛能触摸到学校的脉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组老照片。
照片中的学生们在田间地头劳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汗水和笑容。
那时候的条件艰苦,没有先进的农具和设备,但他们依然充满热情,为了农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看着那些照片,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努力,会为今天的河南农业大学奠定如此坚实的基础。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实验室场景前。
里面摆放着各种实验仪器和标本,虽然都是仿制的,但却十分逼真。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学生们在这里埋头做实验的场景,他们专注的眼神,认真的态度,让我对“学以致用”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细节。
比如墙上挂着的历届优秀毕业生的照片,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展示柜里摆放的学生们获得的各种奖项和荣誉证书,这些都是他们努力和付出的最好证明。
河南农业大学校史1
河南农业大学校史(1913年—2002年)第一章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3年春~1927年6月)第一节建校缘起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初建,河南父老就认为农业是邦本,但中州闭塞,生产落后,民生凋敝,改进农林事业,增加地方收入,是富国利民之要图,故创议设立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适值著名教育家李时灿(字敏修)被任命为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河南教育司长,协同提学使长河南教育行政。
李时灿思想进步,在河南教育界、政界颇有影响,他积极响应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的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力兴办教育的主张,改革河南教育,兴办新型学校。
在李时灿与河南省提学使陈善同、河南省巡按使田文烈、河南高等学堂督学时经训(字志畲)等人的倡导下,为振兴、发展河南农业教育,在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著名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农业学校。
并在教育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款6万元,筹建校舍,购置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
校址。
据开封市教育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开封市教育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9月版)载: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设办公处于前营门。
1914年中州公学停办后,即迁校于繁塔寺二程夫子祠”。
据1912年11月2日《自由报》(第七版)《高等学校改办农业并合并中等农校之办法》载:近陈学司(陈善同)以现奉部令将各省高等学校裁撤,故本省改办高等农业(即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意,并原有之中等农校为一处,籍省经费其办法列左:(一)选择校址,高等农业宜仍仿中等农校办法设立宋门闾外。
在农事试验场近旁,另行购地百亩作为建筑校舍、操场及制造场试验之用。
仍将农事试验场附属之间。
据《河南民政长张(镇芳)训令各学校文》:二、位置(丙)“移专门农校于中州公学”。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最初设立于开封前营门河南高等学堂附近,或占用河南高等学堂部分校舍;1914年,按照河南民政长(张镇芳)的训令迁校于中州公学校址——开封东南隅的繁塔寺明道书院。
[精品]农大三次大搬家
张立仁01949年,我进入河南大学史地系和语文预科七班工作。
1952年10月,河南大学农学院从河大分离出来建立河南农学院时,我被调到农学院工作,并从1956年开始参与学校的基建工作,历任基建科科长、基建处副处长,直到离休。
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河南农学院的几次搬迁,其情其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迁往郑州1957年河南农学院迁郑后的校门0为更有利于学校将来的发展,1955年冬,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决定河南农学院由开封迁往郑州。
为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学校成立了迁院办公室,院长助理赵树材任迁院办公室主任,主要成员有李守时、李森茂、丁宝章、王存厚和我等20多人。
为了选好院址,1956年元月,迁院办的同志们前往郑州勘察地形。
开始时我们住在福寿街城乡旅社,后来又搬到文化路北段河南政法干校。
经过反复勘察比较,最后我们认定以文化路北段作为新院址最为理想。
此后,我们开始征地和从事规划工作。
我们决定,征购土地2200亩(其中校区建设用地460亩,包括东家属区用地100亩和西教学区用地360亩),设计学院规模为在校生2000人。
征购土地投资约15万元。
为了使农学院能够顺利迁郑,我们首先建成了面积为5917平方米的1号教学楼(附设可容纳300人的阶梯大教室),并采用苏联高校学生宿舍楼的设计图纸,建成6、7号两栋学生宿舍楼(共4281平方米,可容纳1000名学生入住)。
另外我们又在东家属区建了8排平房作为教职工住宅(面积4056平方米,共96户),并以教学区的施工工棚作为临时食堂和会堂。
到1956年底,我们完成了勘察、征地、规划、建设等诸多工作,使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700多人顺利迁至郑州新院址。
在新校建设过程中,国家高教部部长杨秀峰、省长吴芝圃和副省长张柏园等领导同志多次到工地和农场察看。
当看到我们自己动手修路、种树、搬家时,他们非常高兴,并对我院教职员工、学生勤劳简朴的作风和出人意料的搬迁速度,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南迁许昌河南农学院许昌校门1971年8月24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下发了豫发[71] 23号文件,要求河南农学院搬到许昌农场建校。
重走百年办学路,青春农大再出发
重走百年办学路,青春农大再出发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大志、大爱、大雅”目标教育活动,队员们重走百年办学路,探寻农大的历史文化。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践小组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开封古城,通过参观河南大学的校史馆,使队员们更好的了解百年农大的历史根源。
参观活动前,队员们首先了解了河南大学的创建历史。
1912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先生。
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并改文、理、法、农、医五科为五院,张仲鲁任校长,就此河南大学正式命名。
队员们在河南大学文法学院的一名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这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史馆,逐渐融入了一种和谐祥和的气氛,心飘飘乎,仿佛见证了河大创立、发展以及正式成立的艰辛过程。
看着校史馆中一张张图片,记载了当初的河大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成就。
其中有一板块涉及到我校的创建历史,讲解员提及我校在全国院系调整时期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
面对这一幕幕的发展历程,在加上讲解员精彩而又详细的解说,使队员们感慨万千,并由衷的从心底产生对学校的崇敬与热爱!最后,队员们在与校史馆的合影留念中结束了这次的实践活动。
虽然这次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但是它的意义却是重大的。
它不仅能够让同学们充分了解百年农大的历史根源,知晓历史知识,提升文化自信,更能拓宽自己的眼界,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受教育,发扬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
探寻河南农业大学120周年办学史2000字
探寻河南农业大学120周年办学史2000字盛世修史,以史励志。
河南农大校史是一代又一代人写就的精神财富,记载着中原农业高等教育的脉络,凝结出宝贵的“厚生丰民”办学理念。
在12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河南农业大学推出“农大故事”专题,史海钩沉,回眸百年农大点点星光。
今天的开篇之作《跨越世纪与海峡的相逢——河南农业大学早期校史1902-1912年溯源记》,作者为河南农业大学第38任校长张琼。
作为建校溯源考证的亲历者,她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这段跨越海峡穿越时空的溯源之旅,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风云激荡中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的熹微之光。
2021年10月29日,看到河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时,我正在参加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学校源自于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1912年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这两句话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作为亲历了建校溯源考证的河南农业大学第38任校长,我对这两句话铭心刻骨,其间的酸甜苦辣,历历在目时时在心。
时光倒回到2009年5月,我从安阳回母校任校长不久,时任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赵民善、宣传部副部长张朝阳找到我,向我汇报早期校史和百年校庆的存疑问题。
河南农业大学曾经分别于1993年、2003年举办了80周年和90周年校庆,由于当时掌握的建校资料有限,所以认定的建校时间是1913年,认定的建校源头是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2003年,学校筹备90周年校庆时决定筹建校史馆,宣传部负责整个校史馆的布展工作。
为挖掘早期建校资料,时任宣传部副部长赵民善、校报编辑部副主任张朝阳赴省内外奔波查找。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三个关键线索:一是民国教育部1934年出版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记载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非是1913年新建,而是“民国元年(1912年)十一月准立案”;二是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首任校长吴肃(字一鲁,1871-1923,河南固始人,民初著名农林学家,190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专业,后又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林学硕士)1914年向教育部呈报的《为呈请转咨立案事案查》中显示,“敝校于民国元年呈奉部准开办”;三是在当时河南的报纸上发现了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3年初的招生广告。
重走百年办学路,青春农大再出发
重走百年办学路,青春农大再出发——河南农业大学实践团赴洛阳栾川潭头镇重走办学路7月7日,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赴洛阳栾川潭头镇,开展“重走百年办学路,青春农大再出发”的专项活动。
他们寻访旧址,倾听故事,重点了解并记录抗战时期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大学农学院在潭头镇办学的相关记载。
实践团队于七日中午到达潭头镇,在找好住所安顿后,随即展开了紧张有序的工作。
他们首先到达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即潭头七七中学,在值班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整个校区,见到了有七十年树龄的河大柏,也在立碑亭下的石碑上,了解到这所中学的悠久历史以及河大在潭头的建校历程。
随后,实践团步行前往邻近的几个村落,探访办学遗址。
在大王庙村口处,有一个由我校与河大合办的抗战办学纪念馆,但由于设施尚未完成,队员们仅在门口进行参观并进行合影留念。
进入村后,大家看到村庄道路两边河南大学的碑文,上面详细地记录了河南大学的相关历史记载,并了解到国立河南大学潭头农学院的发展变化以及农学院教授的各种成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队员们又步行四公里前往石坷村,这里是潭头惨案的发生地。
据了解,当时学校的图书、仪器及师生衣物损失惨重,特别是师生及眷属近十人惨遭屠杀,但师生坚持办学的热情始终未减,一面积极筹备开学,一面派人返潭头抢运残留的图书、仪器。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多少优秀青年倒在日军的铁蹄下。
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前往河南大学潭头惨案纪念碑,在石碑前,他们鞠躬默哀,敬献花篮。
八日上午,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潭头村委会和潭头镇政府进行询问与了解。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队员们来到国立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
在这里,他们详细了解到河南大学在潭头镇办学期间的历史,当地村民为保护师生和珍贵的科研材料,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经过讲解员串联式的介绍,那段历史更加鲜活了,在当时频繁搬迁、辗转流徙之际,学校的坚忍不拔、当地民众的全力支持、办学路上的艰难困苦等种种情况,充分表现出当时民众顽强的办学毅力和坚韧的学习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大学校史
(1913年—2002年)
第一章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13年春~1927年6月)
第一节建校缘起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初建,河南父老就认为农业是邦本,但中州闭塞,生产落后,民生凋敝,改进农林事业,增加地方收入,是富国利民之要图,故创议设立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适值著名教育家李时灿(字敏修)被任命为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河南教育司长,协同提学使长河南教育行政。
李时灿思想进步,在河南教育界、政界颇有影响,他积极响应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的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力兴办教育的主张,改革河南教育,兴办新型学校。
在李时灿与河南省提学使陈善同、河南省巡按使田文烈、河南高等学堂督学时经训(字志畲)等人的倡导下,为振兴、发展河南农业教育,在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著名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农业学校。
并在教育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款6万元,筹建校舍,购置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
校址。
据开封市教育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开封市教育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9月版)载: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设办公处于前营门。
1914年中州公学停办后,即迁校于繁塔寺二程夫子祠”。
据1912年11月2日《自由报》(第七版)《高等学校改办农业并合并中等农校之办法》载:近陈学司(陈善同)以现奉部令将各省高等学校裁撤,故本省改办高等农业(即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意,并原有之中等农校为一处,籍省经费其办法列左:(一)选择校址,高等农业宜仍仿中等农校办法设立宋门闾外。
在农事试验场近旁,另行购地百亩作为建筑校舍、操场及制造场试验之用。
仍将农事试验场附属之间。
据《河南民政长张(镇芳)训令各学校文》:二、位置(丙)“移专门农校于中州公学”。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最初设立于开封前营门河南高等学堂附近,或占用河南高等学堂部分校舍;1914年,按照河南民政长(张镇芳)的训令迁校于中州公学校址——开封东南隅的繁塔寺明道书院。
招生。
据民国二年三月二十日《时事豫报》的《河南农业专门学校招考延期》载:兹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伊始,先设农学、林学两科,于本科之前设置预科两班,每班定额八十名,今将招生各项开列如下:一、资格:中学毕业或与中学毕业有同等程度实验合格者年龄须在十七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
二、纳费:(甲)入学保证金三元报名时缴纳,试验未取者退还,取而不到校、肄业与中途因事斥除或无故退学者概不退还;(乙)学费每年十八元;(丙)书籍仪器
费每年四元,讲义课本图画纸几何器试卷及各种试验品等由校中制备余均由学生自给,操衣亦一律自备,惟须遵照本校所定式样。
学费书籍费两种均于每年八月入校前缴清,惟第一次须于本年四月入校前缴纳,扣至民国三年七月底为一学年。
因自本年四月至七月底为甄别期不收学费。
三、地址:暂设河南高等学校西边俟城外落成后即行迁入。
四、毕业:本科三年毕业。
于本科之前各设置预科一年务期,及入本科程度为合格。
若一年后程度不足得酌量延期。
五、报名:延至本年阳历四月二十号截止,合格学生务各携带文凭及四寸相片来校报名。
六、试验:俟报名截止后即行定期考试,其试验科目分五门:一国文,二英文或德文,三算学,四博物,五理化。
七、宿舍:寄宿舍由本校指定,不得任意散住,一律不收宿舍费,惟宿舍内伙食、灯油、煤炭等物概由学生自备。
八、甄别:本年暑假前甄别一次,不及格者退学,除保证金外余费一概退还。
据校长吴肃的《为呈请转咨立案事案查》:因敝校于民国元年,呈奉部准开办。
二年奉前兼民政长训令、组织,于三月遵章招考农林预科各一班。
五月十一号开学授课。
校中经费系由河南地方税项下支领,故定名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当因部令规定:每年八月为学年之始,遂将八月以前作为甄别期,以符定章。
六月严行甄别,录取留校学生各六十名。
七月招添蚕业科,养蚕类预科一班。
适值省垣戒严,奉令缓办。
嗣于十一月继续招考,取录养蚕类预科学生六十名。
此系特别情事,养蚕预科班不能以二年八月为学年之始,所有养蚕类预科班须以三年一月为学年始期之缘由,前已遵章呈请转咨在案。
现计敝校农林蚕预科共三班,每班学生六十名,其资格按照部章,除中学毕业者仅试以外国文、国文外,余俱用国文、外国文、数学、博物、理化各科,以中等毕业程度命题,从严试验,取录各生;确与中学毕业有同等学力、与部定专门学校规程似尚吻合。
从以上两则资料可以看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于1912年(民国元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1913年3月开始招生,招收预科生农林各一班,每班80人,共160人。
5月11日报到,12日开学典礼。
按照教育部令,6月进行甄别(考试),农林两科各录取60名学生。
1913年,招蚕科学生60名,1914年元月入学。
农、林、蚕预科共3班,每班学生60名。
开学日期。
据民国二年五月十三日《自由报》载:“日昨(5月12日)为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始业之期。
教育内务实业各司长均莅该校。
首由学生向国旗、校旗行三鞠躬礼,次向各司长、校长、职教员行一鞠躬礼。
校长吴一鲁君致训词。
各司长亦各致训词。
礼毕摄影。
校内布置整齐,生徒亦均气象活泼。
所致各训词内勉励学生无微不至。
中州将来农业之发达不卜可知矣。
”
自1913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招生,到1927年合并为中山大学农科,办学14年,经过历任校长及广大教师的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共毕业学生397名。
第二节系科设置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初,设农、林两个专科专业,面向全省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每个专业招1个班新生,每班60人。
1914年,增设蚕桑专业,1919年春停办。
农科内增开《养蚕学》课程。
1924年,农科招收两班新生,林科招1班,学制3年。
开设课程有:作物学、园艺学、蚕桑学、土壤肥料学、林学概论及地质矿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病虫害、物理学、应用化学,此外还有英文、国文、党义、数学、体育等多门课程。
教学实习园地有:农事试验场、林场、园艺场、畜牧场、农业产品制造厂。
农事试验场作为各类作物的试验场所,除供教学研究实习外,还用来培养和繁殖优良品种,向全省农民推广。
林场(含部分果树林)供林科教学实习培育、繁殖幼苗。
全校师生,每年清明节利用林场幼树到繁塔附近及黄河大堤植树造林,使大堤形成了保护林带。
园艺场种植果树、蔬菜、花卉供教学实习。
畜牧场养殖有牛、羊、猪、鸡、蜂等,建有孵化室、蜂房等。
农产品制造厂经营罐头加工和酿酒。
第三节师资队伍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旨在培养高级农业科学实用人才。
李时灿很注重教师队伍的人才选拔,他以教育司长的身份亲自选聘教师,所聘多为赴美、法、德、日留学归来的农林、园艺方面的留学生,以及国内科技界、教育界著名专家、教授。
先后聘请的教员(当时不分教授、副教授、讲师)有:黄人俊,留学日本,讲授作物学;郭须静(字厚庵),留学法国巴黎凡尔赛园艺专门学校,是著名的园艺家,讲授园艺学;钱养浩(字仲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畜产肥料、气象地质;万晋(字康民),留学美国康斯耶鲁大学,讲授林业概论;郝象吾(字坤巽),留学美国加州大学,讲授遗传学;俞端甫,讲授地质矿物学;李天平,讲授动物学;陆星桥,讲授植物学;周少牧,讲授蚕桑学;杜嘉瑜(字碧澄),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讲授造林气象、森林动植物测量、森林工学、林学通论,兼林科主任;马显扬(字绍先),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作物土壤农学、农业经济;宋孝雄(字邵),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园艺、植物病理、农产制造;魏丹铭(字宗泰),讲授养蚕学、缫丝学;黄作孚(字础青),天津直隶工业专门学校毕业,讲授应用化学;张子岱、孙慕刚,讲授英文课;邓正英,讲授党义课;李静禅,讲授国文课;李贯渠,讲授数学课;郑廉浦(字重),美国米省大学文科毕业,讲授英文;赵耕莘(字理田),讲授代数、几何、三角;祝少莘(字廷棻),北京大学农艺化学科毕业,讲授农艺化学;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