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安东挤密砂桩地基施工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东公路延伸段道路工程挤密砂桩地基施工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安东路延伸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一月

安东公路延伸段道路工程

挤密砂桩地基施工方案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安东路延伸段(后湖村至潘径村段)市政道路工程位于晋江市东石镇,是东石镇快速交通网络规划中的主干道之一。本项目起点位于晋江东石镇兴东路、仁和路交叉的平面口,路线经过东石港务局、西寨后,至埔上村,经埔上村晋江盐场、郭岑村、一居、二居、三居、四居、五居,至终点潘径村(市域12号路),路线全长6.016km,设中桥1座,涵洞11座。本项目按照二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设计,路基宽度50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40km/h。其中路基工程挖土方53201方,挖淤泥69978方,填方821708方,砂垫层和砂砾垫层127604方,级配碎石垫层86748方,预压土方195540方,砂桩832779米(合计104597方),土工格栅284325平方米,回填碎石土64321方,浆砌石护坡6814方。

1.2工程地质简况

本项目区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冲海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地貌中,全区均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混合花岗岩,沿线地形较平缓,穿越场地大部分为盐场、鱼塘。地层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砂、残积砂质粘性土以及全风化花岗岩等,项目区典型地层分布情况如下:

ml):分布于线路全线范围表面,按其成分组成分为耕植土、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

4

素填土、杂填土,属新近回填土,以粘性土为主,砂、碎石含量占10%,回填时间约5-10年,未经专门压实,属欠固结土。

al):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冲洪积阶地及丘陵间沟谷。由淤

2. 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

4

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中粗砂等组成。层厚多小于15m。

3. 第四系残积层(Q el):主要有残积砂质粘性土,残积砾质粘性土等。全线

均有分布,下伏于海积层之下。

2(3)),为本路段主要地层。肉红色、浅4.前第四系地层:燕山早期混合花岗岩(ηγm

5

肉红色、褐红色,混合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长岩及少量云母等组成。中风化岩埋藏深度较大,本次勘察仅揭露有全风化岩、砂土状强风化岩及碎块状强风化岩。1.3线路简况

1、AK0+780~AK0+800段

本段为海积平原原间河流冲洪积、海积松散土类区,地形稍有起伏,但起伏不大,地形坡度5°~10°,断层不发充,主要为桥梁,桥梁横跨本段河流。上部主要由第四系全新海积物及残坡积土组成,,下部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层。上部:第1层流塑状-软塑状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 4.0~4.6m,[fa0]=60kPa;第2层为硬塑粉质粘土,层厚 6.40~10.40m,

[fa0]=160-180kPa;第3层中密粉土,层厚0-1.0m,[fa0]=140-160kPa;第4层为中密~密实粗砂,层厚3.1~6.1m,[fa0]=200kPa;第5层硬塑残积砂质粘性土,层厚大于5m,[fa0]≥200kPa;下部由第8层全风化花岗岩[fa0]=350kPa,大部分地段未揭露到。

2、AK0+800~AK1+679.137段

本段为海积平原海积层松散土类区,地形平坦开阔,地形坡度一般为2~5°,断层不发育。主要为路基。上部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海积物及残坡积土组成,,下部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层。上部:第1层松散素填土,层厚1.0-2.0m,[fa0]=100kPa;第2层流塑状-软塑状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3.5~10.4m,[fa0]=60kPa;第3层硬塑粉质粘土,层厚0~12.25m,[fa0]=160-180kPa;第4层层中密粉土,层厚0-1.0m,[fa0]=140-160kPa;第5层中密~密实粗砂,层厚3.1~6.1m, [fa0]=200kPa;第6层硬塑残积砂质粘性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层厚大于5m,[fa0]≥200kPa;下部由第8层全风化花岗岩[fa0]=350kPa,大部分地段未揭露到。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下部地层中见有软弱土层淤泥、游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需处理;中砂、粗砂层有地震液化的可能,建议对砂类土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为持力层。

3、AK1+679.137~AK2+980段

本段为海积平原海积层松散土类区,地形平坦开阔,地形坡度一般为2~5°,断层不发育。主要为路基。上部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海积物及残坡积土组成,,下部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层。上部:第1层松散耕植土、素填土、杂填土,层厚1.0-2.0m,[fa0]=100kPa;第2层流塑状-软塑状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2.1-8.8m,[fa0]=60kPa;第3层可塑状粉质粘土,层厚5.8-9.2m,[fa0]=160-180kPa;第4层松散粉土,层厚3.8-6.8m,[fa0]=140-160kPa;第5层松散中砂,层厚1.2-9.8m,[fa0]=180kPa;第6层松散粗砂,层厚1.4-10.4m,[fa0]=180kPa;第7层硬塑残积砂质粘性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层厚大于5m,[fa0]≥200kPa;下部由第8层全风化花岗岩[fa0]=350kPa,大部分地段未揭露到。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下部地层中见有软弱土层淤泥、游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需处理;中砂、粗砂层有地震液化的可能,建议对砂类土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为持力层。

1.4挤密砂桩原理

挤密砂桩是处理软弱或松散地基常用的方法。挤密砂桩是在地基中沉入桩管,然后边拔边灌入砂子,并振实,在地基中形成密实砂柱体。主要作用是挤密桩周围的软弱或松散土层,使其与砂桩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强度和减少地基变形。

1.5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挤密砂桩施工,统一文件资料、质量标准的内容,并对成品进行保护,特编制此施工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