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武士道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ຫໍສະໝຸດ Baidu
备, 说来非常残酷不人道。举例说, 佐贺锅岛藩第四代吉茂, 年轻 时非常粗暴, 他的家臣中有不讨其喜欢的, 即将此人之妻的坏话 写 在 扇 上 , 交 给 近 侍 说 “你 把 此 扇 让 他 看 , 再 将 那 家 伙 做 何 反 应 呈报”。此家臣看了扇之后, 并不知道是谁写的, 即把此扇撕破。 近侍即将此呈报。吉茂公曰: “将主人书写的东西撕裂, 乃是无礼 者。令他切腹。”在武士道的世界 , “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表 现”。山本常朝也说, 武士应尽的忠义, 是以殉死为最高。令人震 撼的武士道精神。大家都看过在二战时候的电影, 日本人集体自 杀的场面,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是什么促使他们宁死也不肯投降 呢, 答案只有一个“武士道精神”。相比之下, 在那个时期的中国 却出现了无数的汉奸与几百万日伪军, 这也是中国当时挨打的 理由。
由 此 ,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日 本 人 把 中 国 的 文 化 、中 国 的 民 族 主 义学去後用来培养其国民的爱国尚武精神, 用作迅速推动日本 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甚至还用作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 国家的“精神力量”, 而我们却没能用我们自己的文化, 我们自己 的民族主义来保护我们的民族以至于屡次遭到外敌的侵略和奴 役 。每 个 中 国 人 都 应 该 有 所 思 考 。武 士 道 的 基 本 精 神 其 实 是 来 源 于中国的, 但同样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不同的地方 发展, 近两千年后, 结果却是两种巨大差异和尖锐对立的文化。 究其原因, 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实质上重“知”而不重“行”, 我们的 道德体系停留在语言和文字层面, 而并未真正深入我们的思想 和精神, 儒家道德作为几千年来国民膜拜的精神支柱, 它是否从 未深入整个民族的骨髓?
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发现, 武士道早期的理论来源应是 中国儒家思想的“忠”。因为对于统治阶级来说, 也许“忠”才是他 们所需要的, 忠于国家、忠于主人。 由于统治阶级的倡导, 武士 道精神成为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旧型武士道只是超越理性和不辨是非只倡导为主献身的武士 道, 代表人物是宫本武藏(みやもとぶさし)。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 被扭曲了的武士 道又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封建制度的宠儿, 却在日益法 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成为帝国主义侵略 扩张的工具。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日本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 士气, 巩固军队, 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 为 此 , 他 们 开 足 宣 传 工 具 的 马 力 , 打 着 “拯 救 日 本 ”的 幌 子 , 强 行 灌 输 “皇 国 论 ”、“大 和 魂 ”、“为 天 皇 尽 忠 ”等 思 想 。 武 士 道 本 来 就 是 武士争雄天下, 崇尚杀戮的非人道伦理观, 把军刀当作勇敢与地 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 就是对死的觉悟”, 这种思维方式与 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 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发挥到 极端, 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 它的 本意还是好的, 只是到了后来才被人用到了歧路上去了, 同时也 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参考文献 [1]李泉岳,宋继和,范宝臣.论日本武士道[J].日本学刊, 1987, ( 06) [2]高 小 岩.浅 析 日 本 的 武 士 道 精 神[J].日 本 问 题 研 究 , 2006, ( 02) [3]张 万 新 .日 本 武 士 道 .1998.3.1 [4]王 凌 皓,高 英 彤.日 本 武 士 道 的 生 成 、作 用 及 影 响[J].外 国 教育研究, 2003, ( 05) [5]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3.2
二 、武 士 道 的 发 展 在江户时代( えどじだい) , 山鹿素行( やまがもとゆき) 对 武士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大量吸取儒家思想, 建立了与儒 家思想为理论骨架的武士道, 即“士道”。山鹿素行从传到日本的 朱子学中找到了武士道的“理论依据”, 提倡“忠节”、“武勇”、“义 理 ”等 儒 家 伦 理 道 德 , 表 现 出 了 “尽 忠 死 难 ”的 所 谓 “武 士 精 神 ”。 并 由 此 形 成 了 日 本 民 族 独 特 的 “耻 ”文 化 , 所 谓 “耻 ”就 是 不 可 做 出丢脸的事。这就对武士的行为提出了一个道德规范, 要求武士 承担起对主人的忠和对家族的孝, 哪怕是在无法完成的任务前 剖腹自杀, 也要保全住自己的名声。这成为日本民族性的要求, 如果一个武士背叛了这样的要求, 那么整个社会也会抛弃他。 到了十九世纪的九十年代, 日本以官方的正式名义促使武 士文化成为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的皈依, 这时的武士道 精神已经掺入了许多血腥的因素。在战前的日本武士精神中, 它 就主张服膺强者, 蔑视弱者。在它技不如人的时候, 会虚心求教, 一旦自觉强大, 则侵略扩张。同时, 它崇尚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 社会法则。这种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十分讲究面子的耻辱文化, 武 士 的 面 子 比 生 命 都 重 要 , 为 了 面 子 可 以 决 斗 、拼 命 , 还 可 以 掩 盖 事实, 否认真相。所以, 侵略战争中的日本军队的残忍凶悍是世 界 现 代 战 争 史 上 其 他 军 队 难 以 相 类 的 ; 战 后 因 为 “投 降 ”的 “屈 辱 ”难 以 接 受 而 致 使 日 本 军 国 主 义 者 和 其 他 右 翼 势 力 不 惜 掩 盖 、 否 认 侵 略 事 实 — — — 不 论 是 否 真 正 掩 盖 得 了 ! 时至今日, 武士道虽然已经不被日本公开作为一种精神信
— 93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仰来倡导, 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 它对国民的影响往往总是超越 时代和经济基础, 因而不可低估。
三 、武 士 道 的 特 点 武士道的最大特点首先在于它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而是 一种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日本的武士地位很高, 他们驰骋 沙场, 为国效力, 宁死不屈。但战争总有胜利和失败, 胜者自然高 兴, 可对于败者来说, 他们会自愿接受处罚, 由自己用长刀捅向 自己的腹部, 然后再由旁人将头砍去, 自始至终, 自杀的人和旁 观者都会跪着, 结束后, 周围的人会向自杀者致敬。对于我们来 说这种做法有些太过于残忍, 但对于日本武士来说, 这是维护自 己荣誉的一种方式, 如果失败了不这么做, 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唾 弃和鄙视。 武士道的另一特点是无条件效忠君主。对君主的忠诚观念 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之上, 将无私献身作为武士的最高义务和 最终行为。因而, 武士道既是“忠”的宗教, 同时也是“死”的宗教, 从 军 事 意 义 上 说 惟 有 “忠 ”和 “死 ”最 能 体 现 彻 底 精 神 。 四 、武 士 道 的 两 面 性 【优 秀 的 一 面 】 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规章很相近: 为战士设定生 存的理念, 将他们由受雇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 的 武 士 崇 尚 正 直 、坚 毅 、简 朴 、胆 识 、礼 节 、诚 实 、忠 诚 等 种 种 美 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 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 荣誉的信念, 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忠诚是武 士规范中最严格的教条。对武士而言, 背叛等不正当的行为是绝 对不被容许的。他们无条件地执行命令, 极端地服从, 重视整体 利益。武士道精神在面对忠孝不能两全的抉择时, 一定是选择忠 义, 就连做母亲的也以为君王牺牲自己的孩子为荣。 【残 忍 的 一 面 】 “叶隐”的著述者山本常朝 ( やまもとつねちょう) 一家的典 故, 也是令人发指。山本常朝的异母兄山本吉左卫门, 依父亲山 本神右卫门的指示, 5岁时就得斩杀狗, 15岁时斩杀死罪者。武士 大众, 14、15岁开始实习斩首。如此使得武士从小带刀成长, 养成 斩杀人不在乎的精神。武士道的本义, 如日本战前教育敕语所教 谕 , 以 “义 勇 奉 公 ”为 最 高 原 则 , 这 是 武 士 为 “奉 公 人 ”的 心 里 准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论日本武士道精神
宜宾学院外语系 薛 春
[ 摘 要] 本文从武士道的起源, 形成, 发展, 特点及其两面性四方面进行说明, 进而论证武士道精神。 [ 关键词] 武士道 军国主义精神 叶隐
前言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 是日本民族特有的道 德 体 系 。自 11世 纪 产 生 始 ,它 已 成 为 日 本 封 建 社 会 居 于 主 导 地 位 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 成为日本的民族精神。有资料证明, 后 来它演化成为军国主义思想。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 日本制 定了全面侵华的方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成了日本法西 斯主义侵略兽行的同义语; 战后, 日本陷入经济大萧条, 又是这 种精神的指引, 使得日本取得了经济的腾飞。这使曾受日本军国 主义侵略之苦的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不禁思索 : “日本究竟是个 怎样的国度? ”要了解日本,不仅要摸清其历史发展轨迹,更重要 的是从中探究日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 提炼出影响日本民族 精 神 的 关 键 因 素 — — — 武 士 道 。 武士道从字义上理解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必须遵 守 的 “道 ”。 最 初 它 被 称 为 “武 士 之 习 ”、“兵 之 道 ”或 “弓 矢 之 道 ”。 武士素来以武士道为最高准则。所谓武士道就是武士的道德和 行 为 规 范 。 真 正 信 奉 武 士 道 的 武 士 崇 尚 正 直 、坚 毅 、简 朴 、礼 节 、 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受到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武士 , 在考虑自 己的行动时, 根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来说, 还 在其次, 怎样让自己的行动发挥效用才是正道。 日本著名教育家新渡户稻造认为, 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 面: 佛教— ——给予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 对不可避免 的事情泰然处之, 恬静的服从; 道教— ——教导武士对君主( 上级) 绝对的忠诚, 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 包含了 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 儒学思想— ——主要是孔孟的 教诲, 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源泉。孔孟的冷静, 仁慈, 智慧 的处事哲学提供了武士作为统治阶层的职业道德; 君臣, 父子, 夫妇, 兄弟, 朋友的五伦之道又为其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 准则。 武士道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义勇, 仁礼, 名誉, 忠义, 克己 等。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为严格的教诲, 卑劣的举动和狡诈的行为 是武士最忌讳, 最不屑一顾的; 勇是敢作敢当, 坚韧不拔的精神, 诸如刚毅, 不屈不挠, 大胆, 镇定自若, 勇气等品质都属于勇; 仁 是恻隐之心, 爱, 宽容, 同情, 怜悯是人的精神中最高尚的东西; 礼是接人待物要殷勤而郑重; 诚是信实和诚实, 高于礼之上; 名 誉则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的明确自觉, 是“人本身不朽的 部分”; 忠义是对上的服从和忠诚, 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那么, 武士道又怎么会发展成为肆杀无辜的军国主义精神 呢? 这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许, 我们能从它的起源和发 展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 、武 士 道 的 起 源 一般认为,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 かまくらばくふ) , 也就是封建社会开始占据优势的时候。随着贵族与武士之间争 权夺利愈演愈烈, 从富农中产生出的地主武士凭借扎根社会底 层的优势, 从而在权利统治机构中一路攀升成为权利阶层。当武 士依靠各自紧密的主仆关系向超越贵族的权力之路迈进的时 候, 武士中最上层的统治者因害怕有人犯上作乱而制定出了许 多的行为准则来拘束、捆缚武士。这些行为准则逐渐发展 , 最终 形成了后来的武士道。换句话说, 武士道, 其实就是封建武士的 道德规范。最初, 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
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 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 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 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 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 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 了 。神 道 教 的 信 念 基 础 就 是 不 分 是 非 。因 而 武 士 道 在 人 格 上 容 易 导致极端的两重性: 自狂而又自卑; 信佛而又嗜杀; 注重礼仪而 又野蛮残暴; 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 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