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注释:岐嶷:峻茂之状,形容幼年聪慧。
意:意识。
及:至,达到。
致:送到。
下:下属官员。
咸:都。
置:放置。
校:比较。
大悦:十分高兴。
译文: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汗不敢出》
注释:敕见:皇帝下诏书接见
惶:恐惧
誉:美名、荣誉
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语:对······说卿:你
何以:为什么
复:再,又
译文:钟毓和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
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
”于是奉旨进见。
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
”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
成语典故-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
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
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想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
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俘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曹冲真聪明!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这是阿基米德原理。
曹冲将大象放在船上,船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大象加上船的重力。
之后又放入石头,石头和船的重力等于大象和船所受的重力时,设大象受重力家A船受重力为B,石头重力为C由于他们都在水肿漂浮,重力等于所受浮力。
曹冲称象的简短故事
曹冲称象的简短故事1.曹冲称象的故事简短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
智慧不在年龄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扩展资料:“曹冲称象”原理:“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里再讲一个爱迪生的小故事。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
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
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
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
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冲称象2.曹冲称象简略内容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曹冲称象原文、译文及寓意学习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寓意: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人人都能办大事。
曹冲称象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曹冲称象文言文阅读题答案《曹冲称象》这篇文言文意在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并且告诉我们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曹冲称象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曹冲称象》阅读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智慧)意(意识)所及(达到),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送来)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指代象)斤重,访(问)之群下(手下群臣),成(都)莫能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
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如石头等物)以载之,则校(jiào,比较)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阅读题目1.根据提供的注释,翻译古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古文用了一个什么例子说明曹冲“有若成人之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曹操一家,你还知道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冲称象》阅读答案1.曹冲五六岁时,他的智力已经和成年人差不多。
那时孙权送来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它的重量,就问手下的大臣,都不能说出一个好办法。
曹冲说:“可以把大象放在一条船上,刻下水的位置,再把一定的物体放到船上,一直放到刻下记号的位置,这样不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吗?”曹操很高兴,就按照这样办法做了。
2.用了曹冲称象的例子。
曹冲称象的译文
曹冲称象的译文
《曹冲称象》的译文如下: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讲述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曹操想要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时,他的手下都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但曹冲却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通过比较船上的石头重量来确定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解决问题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寻找新的方法和思路。
《曹冲称象》文言文阅读及注释
《曹冲称象》文言文阅读及注释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
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 小古文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释:若:相比;及:达到;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校:通“较”,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咸:全,都。
)
译文:
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赶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成语故事
曹冲称象成语故事曹冲称象成语故事1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
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曹冲称象的民间故事5篇
曹冲称象的民间故事5篇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呢?没有听过的话,接着往下看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冲称象的民间故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曹冲称象的故事1曹冲称象讲的是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
这小孩子名叫曹冲。
曹冲的父亲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谁也想不出称大象的办法。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说:“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的小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有什么法子?赶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众大臣跟随曹充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看了非常高兴。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曹冲那时只有五六岁,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难题要多动脑筋,要善于思考,脑子越用就越灵活,小孩子的智力要早开发,经常让孩子动脑筋去思考一些问题,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开发智力的亲子游戏,多跟孩子一起看一些开发智力的绘本故事,等等。
曹冲称象的故事2今天闲下来的时候,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曹冲称象》。
文章不长,却很有意思。
读完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曹操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位大官人。
有一天,国外的朋友送给他一头大象,他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但当时候的称量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也就是说没有这么大的称,人也没那么大的力气可以抬起大象。
曹冲称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曹冲称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原文和译文
曹冲称象【原文】曹冲生○1五六岁,智意○2所及○3,有若○4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5巨象,太祖○6欲○7知其斤重,访○8之群下○9,咸○10莫能出其理○11。
冲曰:“置○12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13以载之,则校○14可知矣。
”太祖悦○15,即施行焉○16。
【注释】1.生:长到2.智意:智慧3.及:达到4.若:相比5.致:送6.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7.欲:想要8.访:询问9.群下:手下群臣10.咸:都11.理:办法12.置:安放。
13.物:物品14.校:通“较”,比较15.悦:高兴,开心16.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译文】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启发与借鉴】曹冲称象的故事说明了曹冲非常聪明睿智,能够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并善于解决矛盾,他用大石头,化整为零地解决了远古时期没有地磅的疑难问题,说明了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曹冲称象的故事也说明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疑惑:论才学,曹操那些饱读经书的大臣肯定比七岁的曹冲高;论聪明,曹操身边的人都是些才智超人之辈,肯定不比一个垂髫之子傻。
为什么曹操的大臣们想到的都是用秤来称大象,而只有曹冲想到“用船称象”呢?究因:大臣多读了经书,他们的思维被定势在经书之内,习惯于常理:称东西就得用秤来称。
而七岁的曹冲还没有来得及饱读经书,他可以超出常理去想象。
联想:现在的孩子。
入学之前,他们中有不少的“曹冲”,然而在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之后,这些“曹冲”们便成了曹操的那些“大臣”了。
经典古文阅读—曹冲称象(附译文)
希望能帮助到您
经典古文阅读—曹冲称象(附译文)
本文是关于经典古文阅读—曹冲称象(附译文),感谢您的阅读!
经典古文阅读—曹冲称象(附译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
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曹冲称象文言文
曹冲称象文言文《曹冲称象》在古代,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名叫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他自幼聪慧过人,深受曹操的喜爱。
话说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这头大象身形巨大,曹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动物,心中充满了好奇。
他很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于是便召集了手下的大臣们,一同商量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
大臣们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人说:“应该造一个巨大的秤,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可是,要造一个能称得起大象的秤,谈何容易!而且去哪里找那么大的材料和能制造这样大秤的工匠呢?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又有人提议:“把大象杀了,切成一块一块的,分别称重,再把重量加起来。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说:“大象如此珍贵,杀了太可惜了。
”这个办法也行不通。
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站了出来,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和大臣们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心想:这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好办法?曹冲不慌不忙地说道:“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身与水接触的地方做上记号。
然后把大象赶下船,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做记号的地方为止。
此时,船上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最后,称一下船上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曹操听了,顿时眼前一亮,连忙吩咐手下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
果然,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大臣们都对曹冲的聪明才智佩服不已,曹操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对曹冲赞不绝口。
曹冲称象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千古佳话。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首先,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束缚,要敢于创新,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曹冲没有像大臣们那样,局限于制造巨大的秤或者杀死大象这种常规的思路,而是想出了用船和石头来称重的巧妙方法。
其次,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曹冲能够想到用船来称象,正是因为他对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有一定的观察和理解。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曹冲称象 文言文
曹冲称象文言文
陈寿〔魏晋〕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已经比得上成年人的智慧。
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的手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先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将大象牵下来,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注释
生:长到。
智意:智谋。
及:比得上。
若:相比。
致:送。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欲:想要。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咸:都。
理:办法。
置:安放。
物:物品。
校:通“较”,比较。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文言文】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赶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
的办法。
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
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赶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
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
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
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196—208),字仓舒,谥号邓哀王,东汉末年沛国谯(今安徽亳(bó)州市)人。
是曹操的儿子,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
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病
重不治而去世,年仅十二岁。
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侯」,追加号为「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对于曹冲的母亲,是一位只在历史
上留下一笔的所谓“环夫人”,但却为曹操生有冲,据,宇,三子,有这点可以看出,曹
操对于这位环夫人还是喜欢的,但环夫人的身世,生死都是谜,有待考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曹冲称象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曹冲称象的典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
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所有的官员还有曹冲的爸爸都竖起大拇指说:“曹冲真聪明!”曹冲称象的汉语词典解释:【解释】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冲称象21、称象教材分析:《称象》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
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和借鉴,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时,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借助自制的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
学习本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
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分析:孩子们都是爱听故事的,和孩子们的年龄相当的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他们就更想知道。
一年级学生在课前对曹操和曹冲的历史背景有初步了解,而且还课前体验过称东西的过程,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学生喜欢识字,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
个别学生的想法能够给老师一个惊喜。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和情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文本化的模式限制,体现语文教材从文本化走向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中与文本接触后,达到共鸣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
会写“再、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一杆秤,布置学生课前用秤称东西,生字卡片,收集介绍大象的相关知识。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很难的,但在课前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去体验用秤称东西的过程,能很好借助生活的经验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这一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让语文学习指向学生发展。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导入课文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过程]一、生活体验导入同学们,你们学了称东西吗? (板书:称)1、你们都称了什么东西?(生:书本、水果、文具等)如果老师请大家借助这杆大秤来称大象呢?(生一片哗然)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板书:称象) (生读课题)2、讲述曹操和曹冲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关系。
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此环节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把学生的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
让语文课堂开放而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划出新词,特别是带有生字的词语。
2、利用生字卡片让小老师带读并随机点拔生字读音,特别是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称、象、官、柱、秤、艘、沉、止)小老师读准字音,老师表扬,并请小老师再领读一次。
(本环节巧妙地把难读字音分出来重点讲,从中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信心。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读生字及词语(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并同时认真听别人认读加深对生字词语的认识。
(2)对口型游戏。
(本环节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了学语文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更集中精力到老师身上来。
)(3)学生分析难记的字:(象是象形字,出示大象图同学们你们仔细看图,大象身体哪些部位与哪些笔划相似?生:象的“ヶ”像是大象头,“口”是大象的耳朵,两“丿”和“丿”“捺”就像是大象的四条腿,“弯钩”就是大象的身体和尾巴。
艘:舟字旁的字有哪些字?(生:船、舰、航、舷)熟字加偏旁:干—杆到—倒主—柱故—做形近字比较:住—柱像—象称—秤(4)小组交流检查识字。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相互学习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和感情。
)(5)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2)“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迁移到“像”字;(3)“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竖、横、横”。
要注意“在”“再”二字字义的区别。
(识字写字是1-2年级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教师要求指导得细致到位。
)三、学习第1、2自然段,解决“为什么称象”的问题。
师述: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出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为什么要称象呢?我们一起来读1、2自然段。
1、学生齐读1、2自然段。
读后学生回答:曹操和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特点,学习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所在,对学生当前的和今后的学习具有普遍意义。
)2、看图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学生观察象身体与墙对比图和象腿与四根柱子的对比图,对学生进行形象记忆。
(1)出示句子: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2)指导朗读,读好这句话。
(3)练习说话:又__又__(生:苹果又大又红,树又高又大)3、官员们见到这样一头象有什么反应?(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师做动作学生边学动作边说句子。
例如: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
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唱歌。
等(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动作的同时性,更易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小结。
这么高大的象要把它称出来,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讲,确实不易,可是小小年纪的曹冲却称出来了,实在是聪明,那他聪明具体表现在哪里,从中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我们等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了解称象的方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想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演示“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1、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称象的原因,是因为大臣们看着这么大的象都想知道它有多重。
大臣们想出了好几种称象的方法,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官员们想的办法呢?(第3段)(1)分角色个别朗读(模仿官员们的语气)(2)分小组比赛朗读。
(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课文,研究怎样称象。
1、曹操听了官员的方法后怎么样?(直摇头)“直摇头”什么意思?(学生自己摇摇头。
)什么时候你会直摇头?(生:对一件事很不满意的时候。
)(这一环节用体验性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时事半功倍。
)2、自读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
(1)称象的方法,你认为可以分成几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让学生把概括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赶大象上船、船身上画线、赶大象上岸、搬石头上岸、称石头重量。
(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教材的认识是肤浅的,也是零散的,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分步骤扎扎实实地进行,让教材在学生头脑中得以重组。
)(3)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
(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4)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复述“称象”步骤。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称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在哪个自然段写呢?(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用“果然”造句。
生:这件事果然不出所料,是小明做的。
〔“果然”通过造句,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更能很好地理解词语意思。
通过曹冲与官员们称象方法的比较,概括了全文,深化了认识,又回到了整体。
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4、拓展思路,引导走进生活。
(1)小组讨论: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曹冲的办法到底好在哪里?小结:官员们的议论,给了曹冲很大的启示:砍大树造大秤这方法中没有人能提得起这杆大秤的不足使曹冲想到了用船来代替大秤,用水来抬船。
宰大象的方法则提示了曹冲想到了用石头来代替一块一块宰割了的大象。
曹冲能善于总结别人方法中的不足,另想方法这才是智慧的闪光点。
(2)你要向曹冲学习什么?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其二,从别人的议论中得到启发(你要向他学习什么?”这种开放型体验式教学设计,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同时也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5、考一考:有一次,老师想考学生的智力。
他问学生:谁有办法做到提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近水面的竹桥,还不把鞋底弄湿?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拎起两个水桶,快步走上竹桥。
因为桶里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底湿透了。
如果让你想办法,你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可以小组交流。
(本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内在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又使学生思维火花和感情的碰撞和认识的交流,集思广益,开拓视野。
把学习引申、拓展,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
)6、小练笔。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是对曹冲的意见、赞扬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进行表达的地方,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总结课文: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体验学习,对曹冲这个人物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我们语文学习就应该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作业。
1、想一想: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你也遇上让你们称象的问题,那么你会怎样去称象。
(这个作业设计注重拓展,注重将学习引向课外,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个作业设计注重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板书:称象官员们曹冲象上船造大秤象下船装石头宰大象称石头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此板书能抓住重点,并且直观、简练。
但如果能容入简笔画就能让孩子用左右恼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