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李清照

毕业论文李清照

毕业论文李清照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她以其才华横溢的词章和深情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毕业论文李清照,旨在探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李清照的生平与背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宣和年间(约公元1084年),是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女儿。

她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写字,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女子的文学创作并不被重视,然而李清照却以其独特的才华和独立的思想,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

二、李清照的词作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豪放深情为特点。

她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

她的词作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如梦令》,这首词以其婉约唯美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离别的爱情故事,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三、李清照的影响与地位李清照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在宋代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词章风格独特,语言优美,表达了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思想,对后世女性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李清照的人生哲学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五、李清照的词作与现代社会虽然李清照的词作诞生于宋代,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却具有普世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面临着情感的纠葛和人生的困惑。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深情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的启示。

她的作品中传递出的对自然和人性的关怀,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六、结语李清照作为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情的作品,留下了不朽的文学遗产。

李清照才女倾城

李清照才女倾城

李清照才女倾城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文学史上的才女之一,她不仅以其出色的才华和诗艺闻名于世,还以其倾城的美貌而蜚声尘上。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才华和诗词创作、个人经历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来探寻这位历史上的才女。

一、李清照的才华与诗词创作作为“才女倾城”,李清照的文学才华举世称赞。

从她的诗词创作来看,其作品多以婉约派为主,主题涉及生活琐事、家国情怀、爱情离愁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数《如梦令》、《声声慢》等。

这些作品既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又凸显出她才华横溢的写作能力。

二、李清照的个人经历李清照的个人经历也是她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出生在一户文化显赫的家庭,父母皆是文人。

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了她的文学素养。

然而,她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离愁别绪。

她曾经两次婚姻失败,丧偶两次,这些个人经历往往也在她的诗词中得到了反映。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诗作,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思考。

三、李清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光辉,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后世文坛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词熏陶了无数后来者,激励了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同时,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方式,也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结语李清照作为北宋文学史上的才女,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倾城的美貌成为后世传颂的对象。

她的才华和诗词创作为后世文学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读她的作品和个人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上的才女,也能从中汲取灵感,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的气息。

总结起来,李清照以其才华和美貌成为了历史上的才女倾城。

她的诗词才华和个人经历为后世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并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牢记她的才华和贡献,将其作为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榜样,为我们的文学事业继续努力奋斗。

李 清照的晚年生活如何塑造其文学遗产地位

李 清照的晚年生活如何塑造其文学遗产地位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如何塑造其文学遗产地位李清照,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女性词人,她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诗意与繁华。

然而,当岁月的车轮驶向晚年,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这段特殊的经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内心世界,更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进而塑造了其文学遗产的独特地位。

李清照的晚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金兵的入侵,让她被迫离开了熟悉的家园,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这种离乱和不安定,使她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物质基础和安稳环境。

曾经的繁华如梦,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满心的沧桑。

在这种艰难的境遇下,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早年她的词多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景致和闲适的生活为主题,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而晚年,她的词作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例如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中,通过一系列清冷、凄惨的意象,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等,生动地展现了她晚年生活的孤独、凄凉和内心的愁苦。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和厚重。

她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情感世界,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她对国家的破碎、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她的词作中得以体现。

比如《永遇乐·落日熔金》中“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通过回忆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李清照晚年的生活经历,也让她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历经了世事的沧桑变化,她对人性、命运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李 清照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何影响

李 清照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何影响

李清照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何影响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词人,其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光辉。

要深入理解她的诗词,就必须探究其创作背景,因为这些背景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这为她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优越的文学环境。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李清照早期的诗词充满了天真烂漫和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动地描绘了她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游乐场景,展现出她活泼开朗的性格。

然而,李清照的生活并非一直顺遂。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这使得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她被迫随家人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段经历在她的诗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的作品中不再只有闺阁之趣,更多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故乡的思念。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直白地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无奈。

婚姻也是影响李清照诗词创作的重要因素。

她与赵明诚情投意合,早期夫妻生活美满和谐,诗词中多有夫妻间的相思之情和共同赏玩金石书画的闲情逸致。

但后来赵明诚去世,李清照的生活陷入了孤独和困苦之中。

她的诗词情感变得更加深沉和悲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通过一连串叠词,将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理学逐渐兴起,对女性的束缚日益加重。

但李清照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在诗词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作品为女性发声,展现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对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宋代的文化繁荣也为李清照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当时词这种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众多文人墨客相互切磋交流,促进了词的创新和发展。

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

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

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李清照(1084年-约1151年)是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文学家。

她的一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词作,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李清照出生在北宋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书法家。

从小她就被培养成了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精通琴棋书画,诗文词曲无所不通。

她早年曾与著名文学家辛弃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很快两人就离婚了。

李清照的词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善于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爱情、家乡、岁月流转的思考和感悟。

她的词作中透露出的情感非常质朴和真实,打动着读者的心弦。

2.抒发离愁:李清照的词作常常表达了她对离愁别绪的抒发。

她经历过离婚、疾病、战乱等艰难的人生境遇,这些经历使得她对离别、别离的感受特别敏感。

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词句,表达了内心对家园故土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3.清新唯美:李清照的词作以清新唯美著称。

她的词曲流畅优雅,意境动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和渴望。

她善于运用具象的笔法,以及形象生动的描写,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完美结合在一起。

4.唱和写意: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运用唱和的手法,即把男女的对话放在词的结构中,使得词曲更加鲜活生动。

她还善于运用写意的手法,通过几个简洁明了的词句,把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情感真挚、抒发离愁、清新唯美和唱和写意为主要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摘要: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其词作风格都各具特色,例如《如梦令》创作于少女时代,《一剪梅》创作于少妇时期,《声声慢》创作于南渡之后等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人格与词风,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李清照;人生经历;词风;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28-0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作为我国两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人生可谓波折坎坷,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到少女时期的思情悠悠,再到南渡以后的颠沛流离,李清照体味了人生的变故无常,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清照的不同词风。

一、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李清照自幼生长于文学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

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

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

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忆昔之词,可见李清照早年的真实生活状况。

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极美的生活情趣图。

先指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作者同伙伴一起郊外“西亭”饮酒到日暮时分,到想回家时却忘记了归路,这不仅是因为喝多了,还有被大自然美景沉醉之缘故。

等尽兴晚上乘舟回家时,却又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

其行文自然流畅,并无斧凿之印迹,其忘情状态由此可见。

她们的闯入把栖息的水鸟惊动而起。

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呀。

一个自由活泼、浪漫天真、快乐幸福的少女形象立即呈现在眼前。

此时的李清照心境开阔思想单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与个人命运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与个人命运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与个人命运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则是该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她以才情出众、敏感细腻而著称于世,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描绘个人命运的词作而广为传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李清照的词作与她的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1.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梅花坞主,北宋齐州济南府章丘县人。

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她能够接触到学问并展露才华已经不容易。

2. 李清照与家庭命运虽然李清照所生活的是书香门第之家,但她却并没有享受到很多幸福和安定。

早年,李清照的父亲去世了,而她的母亲又债务累累。

这使得李清照与家人陷入了贫困和不幸的境地。

她通过一系列词作表达了自己在家庭命运中所经历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3. 李清照与爱情命运除了家庭命运,李清照在爱情方面也遭遇了不少波折。

她和丈夫赵明诚相互深爱,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制约,两人并未能够始终幸福共度一生。

赵明诚多次辞官迁移,而李清照则忠于夫婿而随行。

然而,双方经历了许多离别、相思之苦,在词作中表达出对爱情命运的思考和谅解。

4. 李清照与个人命运解读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声声慢》等作品均可发现她对于个人命运有着深入的感悟与思考。

百感交集之间,她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境遇的无奈、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她虽然在命运辗转之中历经艰难,却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与坚守对于个人命运而言的重要性。

5. 李清照影响与产生原因最后,我们需要探讨李清照词作如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优美、婉约细腻,充满了浓郁的个人命运情感。

她对于个人命运与理解、表达引起了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共鸣,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发展。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与她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深入解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宋代文化如何影响其诗词艺术

深入解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宋代文化如何影响其诗词艺术

深入解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宋代文化如何影响其诗词艺术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被广大文艺爱好者所倾慕。

然而,要深入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化对其诗词艺术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宋代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李清照个人的经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宋代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社会背景对于李清照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宋代初期,国家政权多次更迭,社会动荡不安,这种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了李清照创作的背景之一。

宋代中期,封建社会逐渐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北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李清照正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

二、宋代文化氛围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有“文人化”的特点。

文人以书法、绘画、詩詞为一体,追求琴棋书画的各种艺术技巧,并且将之融汇于自己的词作中。

宋代文人注重修养和内涵,崇尚自然和清新的风格,这种文化氛围对于李清照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在词作中常常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借景抒怀,让读者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留恋。

三、李清照的个人经历李清照是宋代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个人经历也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自小聪慧敏捷,天资聪颖。

她的父亲李时中是高官,家境殷实。

这使得李清照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接受了丰富的文化熏陶,培养了她的文学才华。

同时,李清照的婚姻经历也对她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她嫁给了赵明诚,两人感情深厚,但红颜薄命,赵明诚早逝,这使得李清照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婚姻生活,也为她的创作增添了无尽的思念和伤感。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她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宋代文化艺术的繁荣为她的诗词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其作品在后世流传至今。

我们通过对宋代文化和李清照的了解,更能够欣赏和理解她的诗词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文章来自同学精心研讨总结总结报告《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李清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她的词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¹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王朝,饱受战乱之苦,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诗词风格的变化。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陶冶情操,如写于早期的两首著名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

写作者的一次荡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激起一滩鸥鹭。

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鱼虫与醉酒的少女巧妙地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

从此词可看出李清照所流露出来发的那种欢快的情绪和投身大自然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和志趣。

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

后一首词,李清照认为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这种景物和季节的变化也触动了李清照敏感的心,引起了她心中的惆怅之情,这种惆怅之情充分地展现在作者短短的几句词中真可谓语浅意深。

李清照的故事和经历

李清照的故事和经历

李清照的故事和经历一、引言李清照,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被后人传颂至今。

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她的才华和勇气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详细讲述李清照的生平、创作历程以及她对后世的影响。

二、李清照的生平1.早期生活: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母亲也出身于官宦世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早早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2.中年遭遇:然而,李清照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

在中年时,她遭遇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她的丈夫赵明诚在金兵入侵时弃城而逃,使得李清照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创作,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

3.晚年岁月:晚年的李清照生活更加艰难。

她在战乱中颠沛流离,财产和珍藏的书籍大部分散失。

然而,她依然以坚强的毅力,继续进行诗词创作,并整理丈夫赵明诚的遗作。

三、李清照的创作历程1.初期作品:李清照的初期作品多描写少女生活,清新脱俗,充满了青春气息。

这些作品反映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2.中期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李清照的作品逐渐转向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探索。

她的词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

3.晚期作品:在战乱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她的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四、李清照的影响1.文学价值:李清照的词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她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她的词牌、韵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女性意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展示了她的女性意识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她的故事激励了后世的女性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平等。

3.爱国情怀:李清照的晚期作品充分展示了她的爱国情怀。

她的诗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种深刻的民族情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结论李清照作为宋代女词人,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李清照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心路历程和她那自主的生命状态使得她的创作风格在不断变化,表现的情感及内容也不断变化,她将女性细腻、婉约的内心世界,用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开辟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反映她处于不同人生时期不同人生经历却都饱受赞誉的五首词:
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时期--《如梦令》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在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母亲也爱好文学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她也就自小习文弄墨,工诗善词,有了较好的文学功底。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童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而这首风格欢快的词也成为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可以算得上其“成名作”。
我们也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看到了她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更是将其初为人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李清照一生总结

李清照一生总结

李清照一生总结引言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著名女词人,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一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以及艺术创作上的骄人成就。

本文将以她的一生为线索,对其经历和作品进行总结与分析。

早年生活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谏官。

由于家庭的背景,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她幼年时期,李清照就显示出了对文学的天赋和热爱。

她对诗词的学习和创作势头迅猛,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写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婚姻与旅居李清照于年仅16岁时与赵明诚结婚,但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

赵明诚经常外出旅游,而李清照则留在家中独自思念。

在这段不幸的婚姻中,她创作了许多悲伤的词曲,成为传世佳作。

随后,由于赵明诚的调任,李清照在南京旅居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她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增进了自己的文学造诣。

人物形象李清照以才女形象为人所熟悉,但她的才华并不仅限于文学创作。

她亦擅长音乐、绘画,并对诗词理论有深入的研究。

她的词作独具一格,富有情感表达力。

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儿女情长以及时事社会等,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创作风貌。

创作风格李清照的文学风格与当时的其他词人有明显的差异。

她在抒情表达上更加细腻而深沉,充满了对生活的痛苦和追求。

她的文字清雅而又充满了力量,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她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影响到了她的词作,使其更加优美动人。

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方面,李清照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她的词作在词坛上享有盛誉,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作品多次被选为文学选本的主要内容,流传至今。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思想也成为后世词人的借鉴。

后世评价李清照的才华和成就被后世所赞誉。

在清代,清人对她的评价更是非常高,将她与另一位女词人曹雪芹并列,并把她们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真实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思考,这也是让她的词作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概括300字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概括300字

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4篇)第一篇: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李清照是一代才女了,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李清照却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清照是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

从小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对中国史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另一重要贡献——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李清照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天才、激情,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女人,她温柔,她婉约,她的身体里流动着多愁善感的血液;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博学多才,勤于思考的文人、学者。

她和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一样,身体里涌动着一股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阳刚之气。

个性鲜明的李清照,与一般女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李清照的豪情万丈,可以从她的《渔家傲》里感受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全词热情洋溢,奔放不拘,抒发了她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大家气度。

其雄健磅礴的威势,直追词坛大侠苏东坡。

李清照的诗传世很少,若论雄强,自然当属那首脍炙人口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其词作风格都各具特色,例如《如梦令》创作于少女时代,《一剪梅》创作于少妇时期,《声声慢》创作于南渡之后等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人格与词风,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作进一步了解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作为我国两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人生可谓波折坎坷,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到少女时期的思情悠悠,再到南渡以后的颠沛流离,李清照体味了人生的变故无常,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清照的不同词风。

一、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李清照自幼生长于文学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

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

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

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忆昔之词,可见李清照早年的真实生活状况。

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极美的生活情趣图。

先指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作者同伙伴一起郊外“西亭”饮酒到日暮时分,到想回家时却忘记了归路,这不仅是因为喝多了,还有被大自然美景沉醉之缘故。

等尽兴晚上乘舟回家时,却又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

其行文自然流畅,并无斧凿之印迹,其忘情状态由此可见。

她们的闯入把栖息的水鸟惊动而起。

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呀。

一个自由活泼、浪漫天真、快乐幸福的少女形象立即呈现在眼前。

此时的李清照心境开阔思想单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李清照晚年词作背景及赏析

李清照晚年词作背景及赏析

李清照晚年词作背景及赏析摘要:一、李清照晚年生平简介二、李清照晚年词作特点三、李清照晚年词作赏析四、总结正文: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词中之冠”。

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北宋的繁荣与南宋的战乱,这些历史变迁为她的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将重点分析李清照晚年的词作背景及赏析。

一、李清照晚年生平简介李清照晚年时期,正值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金人南侵,北宋灭亡,民生凋敝。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散,她独自流寓江南,饱尝战乱之苦。

这段经历使得她的词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早期的婉约、清丽、豪放变为晚年的沉郁、悲壮、抒怀。

二、李清照晚年词作特点1.主题方面:晚年李清照的词作主题以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为主,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同情。

2.情感方面: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剧,她的词作情感变得更为深沉、悲壮。

在词中,她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离散之苦,以及对逝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3.艺术风格:李清照晚年的词作,在意境、语言、音律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她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三、李清照晚年词作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以“常记”开头,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离散的思念之情。

2.《声声慢·寻寻觅觅》: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悼亡词,词人运用“寻寻觅觅”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表达了对亡夫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寂寞。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怀古为主题,词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四、总结李清照晚年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乱时代一个女性词人的家国情怀。

她的词作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意人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意人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意人生导言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最著名的女性文学家之一。

她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词作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的诗意人生,从她的背景、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背景与生平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官员李贞。

幼年时期受到良好教育,广泛涉猎经史文集,并展示出过人的才华。

幸福婚姻与失落李清照17岁时嫁给了赵明诚,两人过上了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然而,在28岁时,丈夫因战乱逝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作品分析抒发爱情与别离之思念李清照以抒发爱情和别离之思念而闻名于世。

她以细腻动人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诗歌中。

例如,《如梦令》一词中,她以流畅的语言揭示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描绘自然与抒发豪情除了爱情之外,李清照也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豪情。

她通过与自然相融合的方式,表达出她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影响与遗产文学影响李清照作为宋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开拓了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并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家们树立了榜样。

评价与赞誉李清照以其纤细柔美、精致唯美而又深入人心的词作闻名于世。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被尊称为"水调歌头毛孔皆惊"。

结论李清照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用诗歌表达了她对爱情和生活真谛的追求。

尽管身处男权社会,她通过词作为自己的才华和情感找到了发声和存在的方式。

她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将她的思想与美妙的语言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瑰宝。

(论文)李清照

(论文)李清照

李清照的情感历程对其创作的影响【摘要】本文试图说明李清照一生的情感经历诗词创作的关系:随着诗人情感变化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以李照清的生活轨迹为顺序,论述李清照从少女到少妇的情感历程及其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少女至少妇时代,她生活顺畅,幸福美满,诗的内容及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豪放之气。

晚年,夫亡国破,她颠沛流离,饱经苦楚,诗词的总体风格较之前期有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清照情感历程创作风格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屈指可数,而名声之大,对诗词创作贡献最著者,李清照可说绝无仅有。

就其影响而言,她巾帼不让须眉,可与唐之李杜,宋之苏辛相提并论。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不能不算做一个奇迹。

她自成一家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时人与后世的好评,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清照出身名门,其父李格非,字文叔,致力于经学,以文著称于时,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其母是相门之后,也知书达理。

《宋史·李格非传》云:“妻王氏,拱辰孙的家学渊源。

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懂金石,是个不折不扣的多才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于闺阁也。

”(注《词品》卷二)清王士祯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注《花草蒙拾》)谭玉生在《论易安词》诗中把她与李白相比:“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

”(注《古今词辨》)足见清照诗词艺术成就之高,是久为世人公认。

反映其词学思想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主张诗词分家,是词学的一大进步。

清照出身官宦之家,这决定她以后的生活,但有可能因其它家宦海沉浮注定她有着起伏波折的生活。

作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女性,清照只有跟着生活的水流随之起落。

而她的诗词创作正是反映了其情感的变化历程。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清照出生到出嫁前的这个阶段正是李家兴盛的一段时间,当时朝廷重用苏轼等人,作为黄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更是官运亨通。

李 清照的家庭如何影响她的诗词创作

李 清照的家庭如何影响她的诗词创作

李清照的家庭如何影响她的诗词创作李清照,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女性词人,她的诗词作品以细腻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而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无疑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

李格非在文学上的造诣颇高,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学风格对李清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李清照自幼便接触到了丰富的书籍和文化知识,为她日后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格非的文学观念强调真实、自然和情感的表达,这种观念无疑深深地影响了李清照。

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她对生活中细微情感的敏锐捕捉和真实描绘。

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她少女时代的一次游玩经历,充满了自然纯真的情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这与她父亲所倡导的真实自然的文学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母亲的言传身教,使得李清照在女性的品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在那个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李清照却能在诗词领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母亲对她的早期教育和引导。

李清照的家庭不仅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还给予了她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在她的家中,没有对女性的严格束缚和限制,她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自由开放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她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她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突破。

比如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她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展现出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这在当时女性的诗词创作中是极为罕见的。

这种突破传统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与她成长在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也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如下是关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题材与思想内容上由“闺中闲吟”变为“国破家亡之泣”(一)南渡之前1.少女时代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少女情怀洒脱,如《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格调轻快,一片天真烂漫。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明丽少女内心的些许苦闷。

2.婚姻美满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琴瑟谐和,夫唱妇和,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

婚后有相聚时的甜蜜,亦有小别离的呢喃,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其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以萧瑟、凄凉的秋景起兴,形象委婉地抒发了思念丈夫的绵绵之情。

这首词问世后,一直为人赞叹不已。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记载:“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
处于花好月圆、清松浪漫、和谐无忧状态下的李清照,沉浸于一种洋溢着快乐与幸福的生活之中。清晨,她买得一朵娇艳无比的鲜花,甚为喜爱,但却又“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妒的心理。于是,她将花戴于头上,“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他们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也是对自己美丽的自信。一枝含苞待放、生命力强劲的春花,唤起了女词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徒要教郎比并看”,貌似撒娇的执拗中,表现的是女性同所爱之人在情感交流中的主动态势。又是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口中说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花为饰装扮自己的美丽。在这里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花,两个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
丈夫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为了前途,感情甚浓的二人不得不忍受分离之苦。在丈夫离开自己的漫长日子里,李清照不可避免的会有无尽的离愁别绪。对于丈夫的思念也是溢于言表。在离别以后,两人时常鸿雁传书,以寄相思之情。她浓浓的思念之情灌注在了她的词作之中。《一剪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待字闺中,她仍有着属于她的小女儿的天真与活泼,过的仍是锦衣玉食、恣情欢乐的生活,但她已有了少女的娇羞。对于未来的人生,对于要于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个“良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她都充满着期待和好奇。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那时的李清照是何等的娇羞与可爱!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或者说词人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二、待字闺中的少女--《点绛唇》
李清照少女时期,其家庭状况可以说是相当优越,父亲在京做官,且官至礼部员外郎,而外祖父又是状元,家庭背景可谓风光。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这种相对健全和谐的状态,在其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展现。
然而,作为女性,李清照也拥有着众多女性所共有的特质。她的一生,有着大起大落的变化,有着许多的感情变迁。从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一直到孤独飘零的妇人,经历了诸多的世事变迁,导致她的感情及人生态度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她的这种情感变化是真实的、自然的,也是细腻的,从而导致她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也不经意地透露出了这种变化,最后就形成了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童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而这首风格欢快的词也成为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可以算得上其“成名作”。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正是由于有了那种夫妻间缠绵悱恻的感情以及离别时“欲语泪先流”的离情依依,才使得李清照创作出如此感人肺腑的作品。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五、孤独飘零的中年女性--《声声慢》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杨利
摘要:李清照虽被称作婉约词之宗,但她也有着作为一个女性最正常的人生经历。在她毕生的词作中,反映出了超时代限制的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她的人生经历都一一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之中。当她处于天真的小女孩、待字闺中的少女、初嫁的新妇、思念夫君的少妇及飘零的中年妇女这五个不同的人生时期,她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内容也都随之改变。从另一个方面说,正是有了这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才使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词作,也才使得她被称作婉约词之宗。本文通过她创作于五个时期的不同词作对此进行浅要分析。
幼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如写于十多岁的《如梦令》就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寻觅着什么?她已经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了,没有国、没有家、没有疼爱自己的丈夫,她已经一无所有,剩下的只是日渐衰老的身躯和残破的心。她的愁、她的苦,尽落于世人眼中,震撼了人们的心。一个女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只能孤独地活于这个冰冷的世界,对她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残忍。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没有能够倾诉的对象,人生何其悲哉!在她的身体衰老之前,她的心已经老了,却不得不勉强自己支撑下去。正如梁启超所说:“那种载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6]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人将现实经历及情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也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通过以上几首李清照作于不同时期的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蜕变。“没有真情实感,抒情诗便没有生命。”[7]李清照在词中展示的种种情感之所以打动人,并不只是凭着她突出的语言才能,更主要的是她作品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她在不同时期,在经历不同的情感变迁面前,将感情灌注于生活与创作之中,向世人倾诉。我们知道,在“才女”的外衣下,李清照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有所有女性都有的纤细敏感的情感,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爱人的依赖,也有对人生的慨叹。只能说,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李清照在不断成长,不断蜕变。她的思想日益成熟,不再有小女儿的幻想,更多的则是对于生活的感叹与无奈。
关键词:李清照词作人生经历影响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四库提要》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李清照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心路历程和她那自主的生命状态使得她的创作风格在不断变化,表现的情感及内容也不断变化,她将女性细腻、婉约的内心世界,用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开辟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反映她处于不同人生时期不同人生经历却都饱受赞誉的五首词:
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时期--《如梦令》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在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母亲也爱好文学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她也就自小习文弄墨,工诗善词,有了较好的文学功底。
身为女子,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女子,到了十七八岁,总免不了要论及婚嫁,而处于这个时期的李清照,自然也有少女怀春的小女儿情节。一首《点绛唇》,将她的这种少女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到院子里理花弄草,荡荡秋千。她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女,她还是喜欢做些顽皮的事。当她“蹴罢秋千”,慵整纤手,方觉兴奋,轻衣透着薄汗,“见客入来”,原本不羁的她赶紧“和羞走”,却发现不知何时“袜刬金钗溜”。她有着那么一丝惊慌,也有那么一点娇羞。出于女儿家的好奇心,她“倚门回首”,想瞧瞧那来的客是何人。寥寥数句,一幅少女初长成时特有的活泼与娇羞便跃然于纸上。最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猜到,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而她嗅青梅,只是掩饰,并不是真的嗅,是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所以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掩盖内心的紧张,只为偷偷地看他几眼。这是青春女孩初涉爱情的特有表现,既慌张又好奇,既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被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真实与感动。我们甚至可以假设,那个害得她完全失了“大家闺秀”体统的“客”,或许就是她中意的他,甚至可能就是要与之定下要共度一生约定的赵明诚吧!
我们也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看到了她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更是将其初为人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四、思念夫君的少妇--《一剪梅》
三、初嫁的新妇--《减字木兰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