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3例临床分析(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3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瘤病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指乳腺中小导管及末梢小导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而形成的一种病变,是乳腺增生症多种病理组织学形态改变的一个类型,其特征是多数导管腔同时发生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性改变,常表现为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43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均为女性,年龄30~53岁,平均42.2岁,其中35 ~45岁32例。有乳头溢液26例,仅有乳房肿块17例。

1.2 治疗方法

4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有乳头溢液者术中经溢液导管插入5#平头针头注

入美兰染色定位,行病变导管区段腺体切除。伴有导管内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 均行改良根治术。

1.3 病理结果

所有病例均伴有囊性增生,其中26%伴有上皮轻度或轻—中度异型增生,3例伴有导管内癌、1例伴有浸润性导管癌,4例均无腋淋巴结转移。

1.4 随访

随访时间0.5~5.5年,无1例复发。

2 讨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以中青年妇女多见。表现为乳头溢液和(或)乳房肿块。由于肿块小B超或钼钯检查很难发现,B超检查常提示为乳腺增生伴多发结节形成或导管扩张。对有乳头溢液的病人可行乳腺导管造影,常见乳腺导管末梢的树枝状结构变形、扭曲或见多个小导管中断等征象。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乳管镜的应用,乳管镜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特异性为77%,敏感性为88%,阳性预测值83%,阴性预测值为82%[1]。 BIDP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重度上皮和间质增生的类型,镜下可分为:导管内上皮实性增生型、导管内筛孔型、导管内乳头状腺瘤样型、囊乳头型,常伴纤维腺瘤样增生、囊性扩张、大汗腺化生和异型增生。其中伴有异型增生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公认的最直接的癌前病变。文献报道[2,3]其癌变率为10.7%~11.11%。本组为9.3%。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寻找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早期癌变标志物如Cerb B-2、Ki-67、P53。田艳涛[4]等发现,正常乳腺导管上皮均无Cerb B-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随乳头状瘤病上皮增生和异型程度加重,Cerb B-2表达强度和阳性率均递增,至重度乳头状瘤癌变达顶峰为50%,因此认为Cerb B-2检测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指标。而尹冬青等[5]报道18例乳头状瘤病包括有癌变6例,Cerb B-2癌基因蛋白表达均为阴性。作者认为,仅以Cerb B-2阳性来预测乳头状瘤病癌变可信度并不高。冷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最重要的依据,常需与导管硬化症、乳头状癌、浸润癌等鉴别。以往依据镜下乳腺导管上皮异型增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包括导管内癌),现分别归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Ⅰ级、Ⅱ级和Ⅲ级,有助于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区段切除病变腺体是治疗BIDP的主要方式,对伴

有重度异型增生(包括导管内癌)的BIDP其年龄>45岁,有乳腺癌家族史,肿块相对乳腺较大或病变导管范围较广泛者宜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后不必辅助化疗。当镜下导管肌上皮细胞完全消失出现浸润生长时则宜行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视情辅助放、化疗。但李洪涛等[6]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癌细胞主要沿导管进展,向导管外浸润能力较低,因此可采用包括病变导管和(或)肿物的局部扩大切除术,不必常规清扫腋淋巴结。他莫西芬可以抑制原位癌向浸润癌发展,干扰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对伴有重度异型增生和有癌变的BIDP病人应根据ER、PR情况给予内分泌治疗,一般为5年。

【参考文献】

1 沈镇宙,邵志敏.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51~54.

2 闻巍,杜亚平,黄汉源,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03例报告.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75~76.

3 沈卫达,林俊生,孟莉,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7例临床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06,14(4):416~417.

4 田艳涛,李树玲,傅西林,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组织CerbB-2及

P53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42~345.

5 尹冬青,章华元,罗婉芬,等.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肿瘤学杂志,2006,12(3):209~211.

6 李洪涛,赵颖,宁连胜,等.从外科角度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治疗方法.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99~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