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试题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有关生态圈与水文圈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态水文学重点研究陆地表层系统生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变化的水文学机理,提示植物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回答与水循环过程相关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与调控。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归纳为3个主要方向:一是流域中区域水文循环过程中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与影响问题,研究生态过程如何影响流域或区域的,包括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对河流水文过程的作用;二是流域水利工程措施作用和影响流域内的生态系统,也就是流域水文过程或水文情势变化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的问题,包括河道内和河道外相关区域;三是生态水资源问题,研究流域内各种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需求和水消耗规律,包括不同水供给情况下的生态水分胁迫的响应机理。
前两个方面可以称为生态水文学的水文过程领域,后者则是生态水文学的水资源问题领域。
可以认为生态水文学是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理论基础的包含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水资源两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1 生态水文过程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存在多方面的来自学科交叉与村民委员会观念上的和技术手段上的等诸多困难,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缺乏生态过程要素中有关水文的一些关键性的数据和信息积累,如植被结构如何影响降雨和雪的截留作用,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水汽压差如何控制着植物功能性组分的蒸腾作用等,而且存在比水文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的尺度问题。
1.1水文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是早期生态水文学的核心领域,以流域水利工程措施如何作用和影响流域内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针对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沼泽、泥炭地和水文生态系统等,研究水生生态对水文情势变化的响应。
另外,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水文过程变化及其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由此从淡水生态系统中丧失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将是生态水文学的核心科学问题。
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一样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效应,并且这种尺度效应与水文过程的尺度效应有着不同的范畴。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体系框架,深入剖析其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学科的定位与使命。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分析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研究前沿,包括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水文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水文水资源领域面临的热点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与危机、水权与水市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等。
通过对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水文学和水资源学内容,还融入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水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模拟,包括降水、蒸发、入渗、径流等各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学科体系进一步扩展至水资源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水资源工程学、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生态学等分支学科。
同时,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还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通过与环境科学的结合,研究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通过与生态学的结合,探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通过与气象学的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通过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结合,评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合理配置。
在研究方法上,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以及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3蔡庆华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PPT课件
由此产生了区域湖沼学领域 中的两个新的研究命题: 湖链 湖级
10
水资源与河流的生态需水量
水是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了解水资源是认 识该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尽管由于研究或 应用的方向不同,对水资源的定义也稍有差别, 但传统的水资源观点是指水量和水能两个主要 内容。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及对环境、水资源 等问题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水质及水生生 物的重要性。
很显然,河流生态学的研究视野已经有所拓展 (Nikora等,1999),就河论河的研究方法逐渐为河 流与流域相结合的方法所替代,流域尺度的研究正 在兴起。
8
在上游河段,河流发源于山地中(1),并扩 大成急流。
河流的流路
河流顺陡坡向下流动,以瀑布(2)的形式越 过悬崖的边缘。
另一条河流或支流(3)加入其中,两条水道 在坡脚的凹地形成一个湖泊(4)。
4
纵观最近20多年河流生态学的发展,几乎所有研究都是在河 流连续统概念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些研究涉及到河流生态 学的各方面,而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 (如水文学和水化学因子等)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时空 变化规律等是其主流,
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因子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它们的时空规律变化很大,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特征的作 用也各不相同(Allan等,1993;Grevilliot等,1998)。
新的观点明确地把水质、水量、水能和水生生物作为 水资源的四个主要内容,并强调水质在水资源组成要 素中的重要性,这与大家日益重视的水质恶化及技术 水平上对水资源利用按质处理密切相关。
此外,该观点把水生生物纳入水资源组成要素之中, 强调了水生生物在净化水体、开发水体生产力以及水 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蔡庆华等,1999)。
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引言河流生态学历史性地根源于水生昆虫学和渔业生物学,是湖沼学(Limnology)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河流系统的湖沼学(或称为河流生态学)研究总体上滞后于湖泊生态学的同期发展,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52].此后,由于全球水资源危机和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促使人们给予河流更多的关注,河流生态学领域从此日趋活跃,并发展成为湖沼学领域中一门高度交叉型〔如与水文学、生物学、地貌学等的结合)学科〔川,其理论体系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现在:l)研究视野从个体发展到系统层次;2)认识到河流及其陆地环境间的密切关系;3)形成了河流营养物质在开放系统循环的思想;4)关注河流生物群落内生物作用的重要性〔28]. 本文对河流连续统、河流的生态需水量、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健康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流域生态学等当前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了简要论述,希望能为该领域将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帮助.第一级溪流起,向下流经各级河流流域,形成了一连续的、流动的、独特而完整的系统.这种由上游的诸多小溪至下游大河的连续,不仅指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更重要的是生物学过程及其物(本文共计5页)......[继续阅读本文]。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一、引言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河流中,溶解氧的分布会随着水流的迁移而发生变化,形成一个特殊的溶解氧分布曲线。
这个曲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某个特定河段,溶解氧的浓度会形成一个最低点,通常被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河流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深入探讨。
二、溶解氧下垂曲线的形成机制溶解氧在河流中的迁移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具体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作用:河流中的水流对水体进行混合,使得溶解氧分布不均。
在某些河段,由于流速减缓或水深增加,溶解氧从水体表面逐渐扩散到底部,形成了垂直方向的浓度梯度。
2.化学反应:河流中的溶解氧与各种离子、有机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解氧的消耗。
特别是在缺氧河段,由于有机物浓度较高,化学耗氧量成为主导因素。
3.生物过程:水生生物(如藻类、水生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某些河段,由于生物量较大或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足以满足呼吸作用的消耗,导致溶解氧的降低。
综合以上因素,溶解氧在河流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分布曲线,其最低点通常出现在缺氧河段或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区域。
三、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特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具有以下特征:1.溶解氧浓度最低:在该点,溶解氧的浓度达到整个河流中的最低值。
这通常意味着该区域的水生生态系统面临缺氧或厌氧的环境条件。
2.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溶解氧的缺乏,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较低,尤其是对溶解氧需求较高的水生生物(如鱼类等)。
3.营养盐循环受阻:在溶解氧缺乏的条件下,氮、磷等营养盐的循环和转化受到限制,导致整个河流的营养盐循环受阻。
4.环境条件不稳定:由于该区域的水质和环境条件较差,其稳定性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溶解氧最低点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区域。
浅谈河流生态修复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浅谈河流生态修复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摘要:香格里拉,这座神秘之城,多少人间与自然的美好常伴于此,令人神往。
千万年的雪山巍峨矗立在远方,源源不断的积雪融水和涌出的地下水汇聚于此,形成河流。
河流从这里出发,融入纳帕海、经过澜沧江、金沙江、长江,最后汇入大海。
这条美丽的河流,就是香格里拉的母亲河——奶子河。
本文将论述香格里拉奶子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主要思考的三大关键性问题,即:1. 如何营造生态基底,保护水资源,提供完善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 如何维护奶子河风貌,还原本真景观,提供诗意的景观体验?3. 如何完善旅游服务,提供智慧型休闲体验?关键词:城市母亲河、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滨水空间、人文特色、智慧景区1.前言: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
奶子河湿地公园所在地位于香格里拉北部的奶子河片区,与尼旺宗片区、东部新城片区、老城区接壤。
基地总占地约11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约34公顷(禁止占用),这里是日光城噶丹松赞林寺的天然屏障。
此区域先天生态基础条件优良,但城镇化进程逐渐侵蚀原有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迫在眉睫。
“寻找回那条昔日神采奕奕、生机盎然的母亲河”是所有人的心声。
2.景观方案总述正如前言所述,“情归故梦,云朵绿洲”成为本次设计的主题构想。
基于上位规划分析、项目区位分析、现状环境分析、周边建设分析等,本案将项目定位为:营造一座“生态-文化-艺术”交融的现代母亲河湿地公园。
方案分为四大战略(最小干预策略、风貌梳理策略、人文传承与演绎策略、可持续开发策略)和两大主线(生态主线和人文主线),利用这两大主线,分解、剖析、再整合,解决我们所提出的三大关键性问题。
3.如何解决这三大关键性问题3.1 如何营造生态基底,保护水资源,提供完善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解决方案:利用主线一“生态主线”来完成1)边界:营建生态游憩型边界,自然与城市的过渡带。
我们将建立湿地与生态绿廊圈层保护模式,协调湿地恢复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3、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4、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包括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各代表什么含义?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6、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7、简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区别。
8、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9、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1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14、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5、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16、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18、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9、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1、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23、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
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
如寄居蟹和海葵。
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研究河流,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还承载着生态平衡、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河流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水质恶化的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提高水质,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整体,它包括了河流的水体、河岸带、河床、水生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
河流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许多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等生物的家园。
同时,河流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生态服务功能。
例如,河流可以通过水体的流动和自净作用,将污染物稀释、分解和转化,从而改善水质。
此外,河岸带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进入河流,还能够吸收和过滤污染物,起到保护河流生态的作用。
二、河流生态破坏与水质恶化的原因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其中含有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
2、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通过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3、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的扩张导致大量的土地被硬化,雨水难以渗透,增加了地表径流,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垃圾和废弃物也容易进入河流,对河流生态造成破坏。
4、水利工程建设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如大坝、水闸等,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态和水文特征,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殖,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
5、非法采砂和过度捕捞非法采砂破坏了河床和河岸的稳定性,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过度捕捞则导致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
三、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法1、河道整治与清淤通过清理河道中的垃圾、淤泥和障碍物,恢复河道的畅通,改善水流条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河流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水资源,它们不仅提供了我们日常所需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还为许多野生动物和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然而,由于政治、工业、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许多研究者正致力于研究如何维护和保护河流环境,以确保我们和其他生物的未来。
自然因素对河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巨大的。
气候变化、干旱、洪水、火灾和地震等事件都可以影响河流的流量、水质和水的温度,甚至可以改变河道形态。
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主要专注于研究河流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对它们的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水文特征和人类的影响进行研究。
近年来,许多新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中,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
总的来说,河流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物理过程,包括水动力学和河道形态学; 河流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 河流生物学和生态过程; 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物理过程——水动力学和河道形态学水动力学是研究水在河道中的流动以及与河床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水动力学的研究旨在理解水下流动的物理过程,如湍流、流体力学和化学作用,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河流生态系统。
同时,河道形态学则研究河流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包括沉积、侵蚀和岩石的挤压等过程。
形态学分析有助于我们预测河流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行为特征。
河流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水文学研究的是河流的水周期和水资源管理,包括气象学、地质学、植被和土壤;流域与河流流量、温度和化学通量; 以及与湖泊、水库和其他水域之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水资源管理旨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河流的水资源,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其生态系统。
河流生物学和生态过程河流生物学专注于研究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群体,包括藻类、植物、昆虫、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等。
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周期进行详细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生物在河流中的角色和功能。
有关生态河道问题汇总
有关生态河道问题汇总问: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是什么答:1、生态护坡的概念生态护坡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目前国内外对其还没没有明确的定义,绝大多数人认为岸坡上种植植物就是生态护坡,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笔者认为生态不仅仅包括植物,它应是一个系统的含义。
生态河道护坡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护坡。
特别是水位变动区的水土保持,其次是生态,这二者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生态边坡。
其具体内涵为: 1) 首先在满足行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岸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2) 生态护坡是开放式的系统,它是与周围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不断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交换; 3) 生态护坡是动态平衡的系统,系统内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它们互为食物。
保持着系统的动态平衡; 4) 生态护坡是动力式的系统。
它与水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水流对岸坡有冲刷作用,岸坡对水流有阻碍作用,岸坡生态系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的媒介; 5) 生态护坡是整个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的,它的生态功能好坏直接影响其他生态子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还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 6) 生态护坡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2、生态护坡设计原则生态护坡系统将植物生长基质固定在袋体内,同时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而使护坡更稳定和具有抗冲刷能力,同时生态护坡还具有造价低、能美化环境的独特效果,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
生态护坡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 生态边坡必须能够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环境; 2) 生态护坡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3) 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坡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4) 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5) 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 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试论珠江水系的河流生态问题及对策 精品
试论罗平县境内河流生态问题及对策一、河流生态系统概况1.生物生存环境珠江水系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大,水生生物生存空间相对较大。
在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77条。
珠江三角洲平均河网密度为0.9km/km2,水面面积占全流域总水水面积的20%左右,为珠江流域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
珠江水系河流生境类型可分为“平原缓流型”和“山麓急流型”。
总体上急流型多于缓流型,按鱼类生态区划属于“南岭山麓型”;流域内主要湖泊集中于西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多为构造湖和岩溶湖,此类湖泊的封闭与半封闭生态环境与河流鱼类基本隔绝,降低或丧失了与江河鱼类的交互作用。
珠江流域伴生湖泊数量少,面积也小,主要有东江下游的潼湖和西江南宁市的南湖、肇庆市的星湖等;流域内已建成的水库有近9000座,多为中小型水库,为鱼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比较广阔的水域,但也阻隔了鱼类的迁徙和回游。
珠江水系为温水性河川,年平均水温在17.5~22.9℃之间,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水温除个别河流(桂江等)外,多在12℃以上。
因而,流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都适合狭温性鱼类(如鲮鱼等,临界死亡水温为10℃),北部山区每年1~2份寒潮侵袭时,水温骤降常造成一些越冬热带鱼类大量死亡。
珠江流域各主要河流均为少沙河流,河水透明度较高,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低;PH值在6.5~8.5之间,溶解氧平均值一般在7mg/l以上,水生生物的物种丰富,但生物量较低。
2.生物多样性珠江是我国7大江河流域中最南部的河流。
按照河川水量排序,珠江次于长江,位居第二位;按照河流生物和鱼类种属多样性排序,珠江高于长江,位居全国7大江河首位。
根据水产部门的资料,中国内陆水域共有鱼类795种(包括亚种),珠江水系有鱼类381种(最新的统计有450多种),长江水系有370种,黄河水系仅有191种,东北黑龙江水系有175种,西部地区鱼类稀少,如新疆仅有50余种,西藏仅有44种。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足、水资源利用
效率低下、水体污染、生态系统恢复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管理水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优化供水结构,提高
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效率,降低用水量。
3.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建立全面的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加大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推行污水治理、水质修复和水生态补偿等措施,确保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 积极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重点保护和修复生态要素,加强湿地保护和恢
复工作,建设生态恢复区、生态湿地等,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5. 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提高农
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6. 强化监测与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评估体系,及时发现
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与设计方案,确保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7.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社会共识,共同维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生态学原理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分析
生态学原理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分析第一篇:生态学原理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分析生态学原理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治理中存在的水体污染严重、调蓄能力减弱、生态失衡等问题,提出了河流治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则。
从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指出城市河流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水体污染严重,河流生态功能遭到破坏,水利工程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失衡等,并据此探讨了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河流治理;生态原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引言城市河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城市内河流承载着排水防洪,景观娱乐,城市气候缓冲,城市污染物的消纳等重要功能。
因此,健康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河流环境恶化对城市居民健康和城市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生态和社会功能为题,日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乃至限制性因素。
城市河流水污染特点是点源污染较多、面源污染较广且污染类型十分齐全,在污染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控制污染来源。
对于点源污染,城市污水需分类收集、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能排入城市河流中。
在城市河流建设中,沿用传统模式对河道进行拓宽、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河堤等,没有进行充分的生态论证,过分注重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生态需求,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是城市河流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城市河流污染特征及成因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剧增以及城市郊区发展使得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了城市河流的环境容量,而城市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使得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及各种垃圾未经处理或者不完全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河流,致使很多城市河流成为纳污河;另一方面,许多城市河流被人工改造,硬化,渠化的河道占据了城市河道的主体,这就隔绝了河水与河床及河岸系统的天然连接,造成河流天然生态系统断裂,生态功能和自净功能降低和退化。
07水本生态学复习题1.doc-1
!!!1、生态对策: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叫生态对策。
!!!2、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恰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这时的光辐射强度叫补偿点。
!!!3、生态幅:又称生态价,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及生态因子最高或最低之间的范围。
!!!4、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藻——轮虫——鱼苗——乌鳢。
!!!5、原生演替:以水声群落为例,水声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生的水体开始就成为原生演替。
@#¥生物量:指水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有机质的重量。
@#¥生态位: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或作用。
@#¥鱼产力:指水体在不施肥、不投饵、指依靠天然饵料的条件下,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后,在生物群落的结构上和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通常处于相对未定的平衡状态。
@#¥种群:指栖息在一定范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它和生物种内的一个生物学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态和生理学特性。
@#¥!!1、什么是r-选择?这类生物有哪些特征?r-选择:这类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环境所能负载的最高负荷量-K值。
一般保持在“S”型生长曲线的上升段。
特点: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但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
它们适应于不稳定的生活环境。
@#¥2、什么是k-选择?这类生物有哪些特征?K-选择(K-selected):它们的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K值周围;特点: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持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但一般扩散能力也较低。
它们适应于稳定的生活环境。
@#¥3、简述生态平衡的标志及其表现。
生态平衡时群落与生境融洽,能量流动和物质虚幻较长时间的保持平衡状态,其他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恒定,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并具有典型的食物链关系和符合能量流动规律的金字塔营养阶梯。
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
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摘要:在现如今本国的河流整治环节中,易发生过度硬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生态技术所支持,为生态发展提供保护。
生态护岸不单单只含传统的洪涝整顿和保护水土的能力,还包括了城市的景观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从而达到了人和自然友好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生态护岸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包括破损机理问题及耐久性,生态恢复状态地评定。
并列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以后的生态护岸技术方面有所参考。
关键词:中小河流;生态护岸;结构型式;技术一、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发展状况在1990年以后,我国对河流生态护岸技术愈发重视。
其中有在“十一五”时,我国实施了关乎生态岸坡方面的实践,在沪、粤、浙等城市及一些中西部地区的项目大力推动下,做出了一些重要的示范项目。
可是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季节性限制当前,植物的基本性能和群落是否稳定两个方面欠缺对应的研究,一方面,对植物的有氧化并且调节环境有了一些季节性的限定,无法有效实现生态效应;另一个方面,对于河流的生态恢复过程内,由于某些利益的驱使,人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从而漠视自然法则,背离生物生态学基本规律,只是在生态恢复养护中的一两年有相对完好的绿色,从此之后就荒废了。
(二)材料污染除过乡土树种是运用纯生物技术方法,大部分运用硬质的产品例如绿化混凝土等其都有各种状况的污染。
应高度重视。
(三)生态袋护坡耐用性问题生态袋护坡由于长期的日晒、雨淋,会形成塌陷。
导致坡面出现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并影响外观。
所以,在进行河流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植被地选取必须要依据植物群落的基本特点,例如,群落演替和多样性问题,并且在护岸的耐用性及生态方面相联系、相结合,然后深刻研究,从而保证岸坡的安全性、可观赏性、适宜性,使得河道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改善。
二、中小河流生态岸坡构建技术以前的护坡技术随着土木工程地进步而进步,并有着长远的发展史。
21世纪生态学的几个热点问题
第16卷 第2期1997年12月 生 态 科 学Eco logic ScienceV o l116 N o12D ec1199721世纪生态学的几个热点问题蓝盛芳 陈飞鹏(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42)自从1866年E rn st H aeckel首次给生态学以明确的定义之后,生态学在相当长时间发展缓慢.本世纪中叶以来,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推动了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从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生态学有关概念与原理的研究出发,展望21世纪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与热点问题.1 大范畴的生态学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一种趋势,是在更大范畴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学从成长阶段主要以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为研究对象,发展到以生态系统为“研究中心”. 70年代以来,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单一学科不可能解决,必须发展大范畴的生态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 logy)就是一个例子,它综合地质学、地理学、林学、农学、水产学等多学科,以更客观的尺度研究全球环境退化的程度、后果和对策.生态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科学相互渗透和“杂交”,正产生着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一系列边缘学科.当这些边缘学科趋于成熟时,一个大范畴的生态学可望诞生.2 新概念新理论与新方法的突破生态学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它的迅速发展极为有利,但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它存在一个极大弱点:其理论缺乏严密性,其方法缺乏定量化和整体性.因此,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仍有赖于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例如,如何定量分析研究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如何定量分析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摆在生态学家面前的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必须在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上有创造性的突破.80年代发展起来的能值(energy)概念和理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能值是从体现能(em bodied energy)发展出来的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标准,其定义为:某种类别能量包含的另一种能量之量称为该能的能值.任何能理反包含的太阳能之量就是其所具有的太阳能值(so lar energy).生态系统和复合的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性质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均可用同一标准的太阳能值加以衡量和表达;能值为系统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共同的数量标准,是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联系的桥梁.类似能值新概念与原理的突破性研究,将是未来生态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3 生态工程技术未来应用生态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应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研究方兴未艾,它与人类的持续发展密切关联,前途不可限量.生态工程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在21世纪将并驾齐驱,成为生物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匹骏马,代表生物学宏观与微观两大发展方向.4 人类社会未来低能量模式的研究鉴于可利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减少,特别是能源短缺迫在眉睫,21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渐转入低能量消费时代.必须为此作好准备,开展研究低能量供给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运作、调控原理;研究能源变化对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何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如何保持协调、和谐而持续发展.数学模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必须不断提高系统分析和建模水平,发展复杂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901第2期 蓝盛芳等:21世纪生态学的几个热点问题。
长江大保护中的五个水生态热点问题剖析
这场争论实际上涉及鱼道建设的 基础理论问题:没有目标鱼种,需不 需要修建鱼道。没有目标鱼种,鱼道 如何设计。这两个问题国内渔业专家
45
也并未达成一致的认识。目前这场争 论还在持续,有关研究和论证工作正 在加紧进行。
江湖关系问题 洞庭湖和鄱阳湖(以下简称“两
湖”)在长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和生 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立 价值,因此我们认为江湖关系(即长 江与两湖的关系)是长江大保护中最 重要的关系之一,而且随着生态文明 观的推广,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会越来 越凸显。江湖关系主要包括水量、能 量、泥沙、污染物质在江湖间的交换 和水生生物在江湖间的游动等⑶。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 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推 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 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 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 开发。”水生态修复保护是修复长江 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河流 湖泊生态热点问题
Scheffer’s team, for instance, has used increasing amounts of light to stress laboratory algae and show that populations fluctuate in a recognizable way before crashing.
河流生态的热点问题
水文地貌
结构水平
空间尺度和颗粒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
分层单元
生态单元
流域水平 流量体制
河谷水平
可及范围 流量频率
功能单位 水流速率
大栖息地
小环境 微尺度机制
Soon, Scheffer was wading into the murky lake problem, putting him squarely within a long scientific tradition. Some historians argue that modern ecology itself was launched by the publication of “The Lake as a Microcosm,” an 1887 paper by American ecologist Stephen Alfred Forbes. Lakes hit a sweet spot, Scheffer says: ecosystems that are selfcontained and experimentally tractable yet intricate enough to yield profound insights. “They’re really complex systems but … we understand them relatively well, and can actually manipulate them,” he says. And in wet, tableflat Netherlands, Scheffer and his colleagues had plenty of lakes within reach Most notably, they showed that clear lakes with plentiful vegetation are resilient to moderate nutrient influxes, whereas murky lakes lacking such vegetation cannot easily return to clarity. The scientists also learned why “shock therapy”—removing bottom-feeding fish—can work. They found that the fish stir up sediment, releasing stored nutrients that keep lakes murky even after external flows are stanched. Once the fish are removed, the water clears enough for aquatic plants to grow; the plants then help hold bottom sediments in place, even if the fish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