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精)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反复咳嗽咯痰四年,加重两周为主诉入院。患 者于四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症状 反复,未作系统治疗,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晨起 咳甚。两周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门诊求治,服用宣肺解表的 中药,外感症状缓解,仍发热,咳嗽,咯痰,痰 多黄稠难咯出,胸满气粗,口干欲饮,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方解——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百 合—滋阴润燥
川贝、杏仁—润肺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
预防调理
1、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 外感----饮食清淡 阴虚----清热生津:玉竹、沙参、罗汉果 3、加强体育锻炼,空气清新。
3、范围: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内伤咳嗽
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痰湿郁肺----慢支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外感六淫 内邪干肺
肺脏自病(肺系疾病迁延阴 伤气耗)
它脏及肺(情志、饮食痰、 气内干)
2、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痰(气粗,痰稠不爽)+风热表证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方解——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桔梗、杏仁、甘草—宣肺止咳化痰; 芦根—清热生津
加减:
痰难咯:加竹茹、竹黄、瓜蒌、川贝、 海蛤壳 咽痛:+马槟榔、板兰根、马勃 扁桃腺肥大:+公英、玄参 喉燥:+玄参、沙参、花粉
3、风燥伤肺证
症状:咳、痰(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痛,
唇舌干燥)+初起伴有风热表证
舌脉:舌质干红少津苔薄黄 ,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燥热证
方解——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燥 热;
杏仁、象贝—化痰止咳;
山栀、沙参、梨皮—润肺生津。
杏苏散----凉燥证(燥证+风寒证)
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精)
一、概述
1、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 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 的主要证侯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 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 分开,故以咳嗽并称。《活法机要》: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 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六 口鼻 淫
肺
邪壅气道
外
卫
肺失宣肃----气逆而咳
肺失布津----津聚为痰
外 感 咳
邪 皮毛
嗽
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痰
阻
气Biblioteka Baidu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
逆
内 伤 咳 嗽
(邪实)
久病劳损 禀赋不足
阴虚火旺灼津为痰
肺肾 两虚
阳虚水泛为痰
结语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病因有 外感和内伤之分,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 上逆,病位主要在肺。外感新病多属邪实, 治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 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辨 证要点注意外感与内伤.
病例分析 (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
(二)病证鉴别
1、咳嗽特点的鉴别(时间、节律、声音等) 2、咯痰特点的鉴别(色、量、质、味等) 3、与喘咳鉴别(是否伴喘)
(三)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血沉、痰培养、胸片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起病 急 病程 短 证候 特点 咳嗽伴肺卫表证
慢 长
咳嗽伴脏腑内伤证
虚实 实
虚实夹杂
治法 疏邪宣肺,忌收敛 调理脏腑,忌辛散
2、辨寒热虚实 (1)外感多实;内伤多虚实夹杂。 (2)寒热:
寒证:
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
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
(二)、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
内伤 咳嗽
本虚者扶正补虚(健脾、养肺补肾) 标实者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之品)
(三)分型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痰(声重痰稀,咽痒)+风寒表证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麻黄—宣肺止咳;
杏仁—利肺降气;
甘草—协调诸药。
止嗽散——桔梗、荆芥、陈皮、甘草—疏
风宣肺,化痰利咽;
紫菀、百部—温润止咳;
白前—降气祛痰。
2、痰热郁肺
症状:咳、痰(咳声频剧,痰多黄稠,难咯 出)+肺热证(胸胁胀满,面赤,身 热,口干欲饮)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方解——桑白皮、黄芩、山栀—清泄肺热 贝母、栝楼、桔梗、甘草、橘红、茯苓— 止咳化痰 麦冬、知母—养阴化痰
3、肝火犯肺
痰 阻 气
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逆
----肃降无权
内
伤
(正虚)
咳
嗽
3、病理因素:内伤(痰、火),痰有寒热; 火有虚实。
4、病性:虚、实 5、病位:肺,可及肝、脾、心、肾 6、病势:外感易治,内伤难取速效,有的可演
变为肺胀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咳嗽,咯痰为主症。 2、分类:外感、内伤。
诊断:咳嗽
辨证分型: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去知母、陈皮或千 金苇茎汤加鱼腥草、海蛤壳、葶苈子、 瓜蒌皮、天花粉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症状: 咳、痰(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
多色白粘腻)+痰湿困脾证(胸闷脘痞、 纳呆、 便溏、体倦乏力)
舌脉: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方解——二陈平胃散—— { 陈皮、甘草—理 气和中—厚朴}
三子养亲汤——白芥子—温肺祛痰;苏子 —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 消食化痰,使气行则痰行,加桔梗、杏仁 、枳壳—宣降肺气
症状:咳、痰(气逆阵咳,痰少难咯)+ 肝火证(咳引胸痛,胁痛,性急易 怒,烦热口苦)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
方解——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 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和胃 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 知母、粳米、甘草—补中养胃生津
4、肺阴亏耗证
症状:咳、痰(咳声短促,嘶哑,干咳或痰 少而粘,痰中带血丝)+阴虚内热证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消瘦乏力)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方解——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百 合—滋阴润燥
川贝、杏仁—润肺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
预防调理
1、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 外感----饮食清淡 阴虚----清热生津:玉竹、沙参、罗汉果 3、加强体育锻炼,空气清新。
3、范围: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内伤咳嗽
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痰湿郁肺----慢支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外感六淫 内邪干肺
肺脏自病(肺系疾病迁延阴 伤气耗)
它脏及肺(情志、饮食痰、 气内干)
2、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痰(气粗,痰稠不爽)+风热表证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方解——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桔梗、杏仁、甘草—宣肺止咳化痰; 芦根—清热生津
加减:
痰难咯:加竹茹、竹黄、瓜蒌、川贝、 海蛤壳 咽痛:+马槟榔、板兰根、马勃 扁桃腺肥大:+公英、玄参 喉燥:+玄参、沙参、花粉
3、风燥伤肺证
症状:咳、痰(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痛,
唇舌干燥)+初起伴有风热表证
舌脉:舌质干红少津苔薄黄 ,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燥热证
方解——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燥 热;
杏仁、象贝—化痰止咳;
山栀、沙参、梨皮—润肺生津。
杏苏散----凉燥证(燥证+风寒证)
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精)
一、概述
1、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 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 的主要证侯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 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 分开,故以咳嗽并称。《活法机要》: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 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六 口鼻 淫
肺
邪壅气道
外
卫
肺失宣肃----气逆而咳
肺失布津----津聚为痰
外 感 咳
邪 皮毛
嗽
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痰
阻
气Biblioteka Baidu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
逆
内 伤 咳 嗽
(邪实)
久病劳损 禀赋不足
阴虚火旺灼津为痰
肺肾 两虚
阳虚水泛为痰
结语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病因有 外感和内伤之分,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 上逆,病位主要在肺。外感新病多属邪实, 治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 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辨 证要点注意外感与内伤.
病例分析 (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
(二)病证鉴别
1、咳嗽特点的鉴别(时间、节律、声音等) 2、咯痰特点的鉴别(色、量、质、味等) 3、与喘咳鉴别(是否伴喘)
(三)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血沉、痰培养、胸片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起病 急 病程 短 证候 特点 咳嗽伴肺卫表证
慢 长
咳嗽伴脏腑内伤证
虚实 实
虚实夹杂
治法 疏邪宣肺,忌收敛 调理脏腑,忌辛散
2、辨寒热虚实 (1)外感多实;内伤多虚实夹杂。 (2)寒热:
寒证:
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
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
(二)、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
内伤 咳嗽
本虚者扶正补虚(健脾、养肺补肾) 标实者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之品)
(三)分型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痰(声重痰稀,咽痒)+风寒表证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麻黄—宣肺止咳;
杏仁—利肺降气;
甘草—协调诸药。
止嗽散——桔梗、荆芥、陈皮、甘草—疏
风宣肺,化痰利咽;
紫菀、百部—温润止咳;
白前—降气祛痰。
2、痰热郁肺
症状:咳、痰(咳声频剧,痰多黄稠,难咯 出)+肺热证(胸胁胀满,面赤,身 热,口干欲饮)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方解——桑白皮、黄芩、山栀—清泄肺热 贝母、栝楼、桔梗、甘草、橘红、茯苓— 止咳化痰 麦冬、知母—养阴化痰
3、肝火犯肺
痰 阻 气
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逆
----肃降无权
内
伤
(正虚)
咳
嗽
3、病理因素:内伤(痰、火),痰有寒热; 火有虚实。
4、病性:虚、实 5、病位:肺,可及肝、脾、心、肾 6、病势:外感易治,内伤难取速效,有的可演
变为肺胀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咳嗽,咯痰为主症。 2、分类:外感、内伤。
诊断:咳嗽
辨证分型: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去知母、陈皮或千 金苇茎汤加鱼腥草、海蛤壳、葶苈子、 瓜蒌皮、天花粉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症状: 咳、痰(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
多色白粘腻)+痰湿困脾证(胸闷脘痞、 纳呆、 便溏、体倦乏力)
舌脉: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方解——二陈平胃散—— { 陈皮、甘草—理 气和中—厚朴}
三子养亲汤——白芥子—温肺祛痰;苏子 —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 消食化痰,使气行则痰行,加桔梗、杏仁 、枳壳—宣降肺气
症状:咳、痰(气逆阵咳,痰少难咯)+ 肝火证(咳引胸痛,胁痛,性急易 怒,烦热口苦)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
方解——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 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和胃 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 知母、粳米、甘草—补中养胃生津
4、肺阴亏耗证
症状:咳、痰(咳声短促,嘶哑,干咳或痰 少而粘,痰中带血丝)+阴虚内热证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消瘦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