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有关实词的推断方法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04年江苏高考题)“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题目中给的词义是:阻止。
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正确的。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沮”前有连词,后有宾语,可见是动词,与上文“人怀异意”参悟,推断其意义并不困难。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题)“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题目中给的词义是:度:考虑。
“度”字前有动词“失”,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风度”的意思,“考虑”是动词,明显不当。
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5年江苏高考题)B项“强饮客,客辞”的“辞”可解释为“拒绝”,“王子皇孙,辞楼下殿”出自课本《阿房宫赋》,其中的“辞”可解释为“辞别”。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
❖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
❖ 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 一组是”;
❖ 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1/10/10
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思考:吴汉被谢丰.袁吉打败后,他又能反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
(240分21/1)0/10
22
常见的作答方法:
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 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 做内容概括题时, 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 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 意。 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
庆封离开鲁国在前,荆灵王的干涉在后
三、强加因果
真题再现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
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
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 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 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王戎在职时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处理政事井
解题思路点拨:
1.敢于直言; 2.善于识人; 20231/.10不/10 重名利。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21
课前演练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
年解,封题汉思为广路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要想成果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①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精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包括: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熟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学问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谈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见、品德形象的概括力气。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同学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力气,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
假如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化领悟,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
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精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推断。
③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同学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大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大事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谈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
江苏版高考语文 专题十五 文言断句与简答
第五部分文科加考项目专题十五文言断句与简答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考纲要求“给文言材料断句,并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在“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这部分规定:“文言文阅读,约3题10分。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江苏省主要采用“断句+填空+简答”的题型,题型稳定,注重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结合。
文言文断句的选材大多为议论性文字。
2016—2018年均要求点断4处,赋4分;2015年要求点断5处,赋5分;2014年要求点断3处,赋3分。
文学文化常识考查多采用填空题,概括与理解题则多采用简答题。
这一命题思路可能仍会延续。
疏通文意、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因此,断句前要熟读精思。
读不懂或不理解就可能影响断句,强行点断,则会使节奏失衡,导致失误。
另外,虚词也是断句的依据之一,如果对虚词的用法不甚了解,错断的情况就时有发生。
如果不懂文言语法,浏览马虎,不按规范,就容易使句子支离破碎。
文学文化常识题的命题点非常灵活,涉及文学、文体、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概括与理解可以是对节选文字的概括评析,但以常见浅显的为主,并结合所学教材的知识。
概括与理解重在考查对于文本某方面内容的提取与整合、概括与评价,还有对于高中所学相近内容的辨析延伸,对于文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评述以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典例】(2018江苏,2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书《汤海秋诗集》后龚自珍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
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
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益阳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
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
要不肯挦撦[注]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注]挦撦:摘取。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篇一: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
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
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
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
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
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模板(7篇)普通高等学校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共34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江苏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新增分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
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
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
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1.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2.二级核心实词:80个。
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文言文审题和解题的技巧
言
文
审 题
和
解
题
的
技
巧
朱 晓 波
( 张 家港 市 乐 余 高 级 中 学 , 江 苏 张 家港 摘 要 : 江 苏 高考 语文 《 考试 说 明》 要 求考 生 能 阅读浅 显 的 古代诗 文 , 根 据所 学的 文言知 识 解答相 关的题 目。本文 旨在 通过 对 高考 题 目的分析 , 探 索 少失分 、 多得 分 的审题 和 解题技 巧 。 关 键词 : 文 言 文 审题 解 题 技 巧 2 0 1 3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 《 考试说 明》 新 鲜 炉 , 对 于 文 言 文 的考 查 和 以往 相 比基 本 没 有 变 化 . 内容 主 要 涉 及 以下 几方面: 理 解 常 见文 言 实 词 在 文 中 的含 义 . 理 解 常 见文 言 虚 词 存 文 中 的意 义和 川 法 , 理 解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的 句式 和 』 I l J 法。 理 解 并 翻 译 文 中 的句 子 , 筛选文 中的信息 . 归纳 内容要点 , 概 括 巾心 思 想 , 等 等 。从 试 卷 的题 型 结 构 来 看 , 包 括 三 个 选 择 题 和 三 个 句 子 翻译 题 。 怎 样 才 能解 答 好 文 言 文 试 题 呢? 我就 审题 和 答 题 的 角度 谈 谈看 法 文 言 实词 题— — 联 系 旧 知 。 分析语法。 平 时我 们 总 觉 得 , 高 考 所 考 的 文 言 文 都 是 课外 的 . 所 以不 少 老 师 和学 生 忽 视 丁 教材 . 一味训练课外文 占文 . 其 实 这 是 大 错 特错 的 。 很多时候 , 我们读课外文言文 , 做文言文题 目, 都 离 不 开运 用 所 学 的 知识 , 高 考 也 例 外 , 以 高 考 文 言 文 第 一 个 选 择 题 为例 .考 查 的 是 判定 文 言 实词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的意 思 正 确 与否。 做 这道 题 目的 时 候 , 我 们 看 到 所考 查 的 文 言实 词 首 先 要 能 联 系 课文 中学 过 的 该字 的意 思 . 然 后 放 到 恢语 境 巾 。 看 是 否 正 确 。如 2 0 l 2 " - F 江苏 高 考 文 肓 实 词 选择 题 的D 项, “ 杖矫命者 , 逐之” 巾的“ 矫” 字, 我 们 可 以联 想 到 《 五人墓碑 记》 巾的“ 矫 诏 纷出” . 意思完全相同。 2 0 1 0 年 高考 试 题 中A 项“ 年 二 十 以 归吾 ” 中“ 归” 字, 如果 我 们 联 想 到 《 项 脊 轩 志》 中 的“ 吾妻来归” , 问 题 就 迎 刃而 解 了。 另外 , 我 们 还 可 以通 过 分 析所 考查 字 所 在 句 子 语 法 的方 法 进 行 判 断 ,如该 作 动 阋 的地 方 不 能 解 释 为 名 词 或 形 容词 的形 式 ,同样 该 作 名 词 的地 方 不 能 解 释 为 动 词 的 形 式 等。 同样 是 2 0 1 2 年 高 考 文言 文 第 一 题 , B 项“ 府 当市 民 马 以益 骑 士” 的“ 益” 字, 根据 语 法 分 析 , 该 位 置 应 该是 动 词 , 所 以 把 到影 响 , 题支 巾的⑧ “ 军 士激 怒 , 人 倍 其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精选5篇)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精选5篇)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篇1)1.把握*的整体结构,能够概括*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在做一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通篇阅读,并梳理自己的思路,尽量把握*的整体结构,然后再通过分析结构概括出*的主要内容,进而能够梳理出*的中心思想。
把握一篇*的主要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整体明白*的主要含义,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把握*的整体结构,从整体的进行把握。
2.通过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论证方法等来体会*的深刻含义;在把握了*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之后,我们就要有重点的进行分析,抓住*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等等并结合*的主体内容来进行具体感悟与分析。
这些方法往往是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的主题,分析明白了,这些方法也就更加深刻的明白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主题。
3.在*论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多提问多思考。
最后是我们在得出*的论点以及中心思想之后,一定要学会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再结合*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思考,多提问多思考,才能逐渐的提高我们的答题能力。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篇2)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篇3)1、文言文阅读:先读最后一道高考语文题目,了解*内容。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第6题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说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江苏高考语文主要考察六大部分
江苏高考语文主要考察六大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二:古代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和古诗鉴赏)三:名句默写四:现代文阅读五:论述文阅读六:作文下面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分析(我主要讲些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般分为以下四题①字音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还有就是靠平常的积累②成语/语病这个成语的话主要靠积累,没什么好说的至于语病题题,要注意下面几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③和④主要考察语言运用,组织能力,具体有情感表达能力,句子模仿能力,文句概括能力,礼貌敬语的了解与运用等二:古代诗文阅读先讲文言文阅读。
这一题分为四个部分:字意判别,字意比较,原文分析和翻译前两者考的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只要用功些记下,并在考试时细心,就足以解决。
原文分析考察的是对文章大意的了解和一些细节的把握句子翻译不但考了文言基本功,还考对一些陌生文言字词的猜测,句子的组织能力切记翻译时,要逐字翻译,不能过于意译。
下面是古诗鉴赏(有参考教师教案)古诗鉴赏分为五大考察类型①检测意象:①确定意象的特点②分析意象的寓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准确)概括氛围特点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1这首是描绘了一副()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或2通过()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副()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核心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
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
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何用识此僧!”一行
从而谢之,终不顾。
(摘自《酉阳杂俎》)
[误译] 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姥,前后接济一行数十万铜钱。
失误一 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
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
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宋史·赵立传》)
[误译] 适逢金国上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佐理郡务官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解析 “偕”,偕同;“于”,在;“劝”,劝说。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答案 于是(杨廷麟)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 钱粮充作兵饷。
5.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解析 “降”,使动用法;“之”指代“峒蛮张安”和他的四营兵。 答案 (杨廷麟)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廷麟闻王将由汀赴 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吉安。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八月,水师战 败,援师悉溃。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 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明史·杨廷麟传》)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 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 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 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 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高考复习文言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文言断句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
文言文训练1 答案5、【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境来推断,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别。
一般来说,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归”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吾妻来归”,“庶几”在《庄暴见孟子》中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这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B(容止:仪容举止。
“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先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细读选项,找准原文中的答题区域,比对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是否一致。
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B(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把握人物、事件,尤其要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细节。
然后审题,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对照,比较异同,确定答案。
考生对于表述内容较多,语句较长的选项,可以根据内容对语句进行切分,分别考察。
要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细节、事件前因后果以及人物官职、行为、评价等是否与原文相符。
【参考答案】C(“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 加)。 (16)则 ①副词:表判断,“就是” 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 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 是”。 (17)者 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 ②用在句中,表提顿”。 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 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 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 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3.评价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 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 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 (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 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 (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 高,也不能有意贬低。 (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 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 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 祭品,今义指献身。 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 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 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 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 亲戚;妻子;中国;所以 无论;更衣;殷勤;卑鄙 其实;春秋;结束;约束 中原;烈士;牺牲;虽然
⑺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 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 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 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 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 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 助词,呢。 (10)焉 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 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 ③兼词“于之” ④作形容词词尾 (11)也 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②表疑问语气 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 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 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 所,“于”。 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 表因果,表修饰。) (13)因 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 为;“从”、“由” 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 介词①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 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 于”; ②表比较,“比”; ③被动,“被”。 (15)与 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 词,“和……相比” ②连词,“和”、“及”
不好;根本;学者;地方 山东;县官;致意;从容 便宜;故事;南面;可怜 以为;从而;至于;祖父 不必;因而;智力;前进 即使;向来;因为;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4.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 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5.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a.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 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 与(欤)”等虚词。 b.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 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 遇,之后找宾语。 c.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 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 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d.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 识。 e.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 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 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 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a.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 词和固定结构。 b.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c.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 因果等复句关系)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2果为马所颠仆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 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 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 2山峦为晴雪所洗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 2能设而不能动也 3此马氏所以不对 也(05高考)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 几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 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 (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 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 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 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 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 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 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 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令(美好) 差(病好了)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 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坐(因……而犯罪、因为) 甫(才) 寻(不久) 造(造访) 过(拜访、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 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 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 人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 3少时衣 食无所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2朝野服焉 3尤且择师而问焉 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3幸 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 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 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 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120常见文言实词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课(督促劝说)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 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与(赞扬) 多(赞扬) 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给(食用丰足)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高考语文: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帮你整理好了
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 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 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 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 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 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பைடு நூலகம்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预备知识三:其他高频词汇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1.文言实词释义题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 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 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 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