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血色湘西》的民俗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言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宝藏,民俗也因其历史厚重感和不可再生性成为文学和影视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有关民俗内容的书籍,历代皆有。《汉书》载:“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之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1]p362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对民俗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因而对民俗的研究也需要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影视剧的兴起为展示民俗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创作者如若结合民俗将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一方面可以通过影视的多元化手段传播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这些行将遗忘的民俗事象唤醒民众的文化记忆,这对传承我国民俗文化是多有益处的。2007年底湖南卫视上映的电视剧《血色湘西》对民俗的运用是成功且不露痕迹的。编剧依托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把原生态民俗场景贯穿全剧,比如情歌对唱、民族特色服装展示、不加修饰的方言口语、本土生活情景等等,充分再现了湘西少数民族五彩斑斓的民俗活动,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场景。不过仅仅靠单纯移植原生态民俗并不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而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则是紧紧抓住观众猎奇心理,将民俗文化融入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如此一来,民俗场景的再现均与人物生活、命运相关,在故事情节有序发展的同时,突出了人物性格。有句俗语说得好——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剧中湘西少数民族纯朴善良、直率勇为、刚直不阿的个性也更加让我们对这片神秘的土地产生向往。易中天曾说:“对没到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神秘;对到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一首诗。湘西像潺潺的生命源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2]本文试从《血色湘西》中的民俗探索其中蕴含的民俗意义和人性美。

第二章《血色湘西》及其民俗特征概述

2007年年底,龚若飞执导的影视剧《血色湘西》,在湖南卫视一上映就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湘西热”。本剧荣获2008年度全国同时段收视冠军、2008年度最佳战争题材电视剧、新浪电视剧排行季度网络人气电视剧、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该剧编剧黄晖并非湘西人,剧中的湘西是他心中艺术化的湘西,雄奇的山、清绿的水、血性的汉子、率真的妹伢,所有的一切豪壮而真诚。不得不说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灵感,包括剧中的田穗穗、石三怒都可以从沈老的小说人物身上找到影子。

电视剧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湖南主战场为背景,讲述了1939-1945年间,湘西麻溪铺一带抗日军民誓死捍卫家园,全民皆兵的故事。剧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从民俗文化景观中汲取营养,尽可能真实全面地表现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特色明显。这样的尝试无疑积极有效。全球化时代,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文学和影视剧创作对热门题材大肆重复利用,创意少了,雷同的情节却多了。一个题材一有市场,多方人马就一拥而上,复制再复制,呈现出不健康的文化生态。相比之下,对民俗文化的挖掘与汲取却不多见,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开发,民歌、婚俗等传统文化的利用等。当我们用心去审视这些资源,就会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血色湘西》就是这样一部出色的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是一部题材新颖、内涵深刻的电视剧。其间对“原生态”民俗的表现不遗余力——火辣辣的情歌对唱、热闹非凡的端午龙舟竞渡、多姿多彩的婚礼习俗,这一切给观众以非凡的视觉享受。尤其是剧中田大有和麻大拐子的生死契约——天坑赌命,更是让人心惊肉跳,憋出一身冷汗。

编剧对民俗风情的青睐在于民俗文化自身的历史厚重感和不可再生性,一方面能够开拓观众对异域民俗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唤起湘西人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但剧中并不是单纯展示这些民俗图像,而是将民俗文化作为整部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更重要的是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得以在剧情的艺术表现中得到突出。陈勤建在《文艺民俗学》第七章第四节“民俗纠葛构建的情节冲突”中写道:“当不同民俗观念的人们观察、衡量、处理同一件事物时,常常为出现因习俗差异而产生的碰撞的火花。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激化,形态该是多样的,民俗纠葛的激化,同样可以贯穿情节发展的全过程。”[3]p318剧中竿子营和排帮的矛盾就是在一次次民俗活动中激化,这对剧情发展起推动作用。

第三章《血色湘西》的民俗呈现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宝藏,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心的一种文化。“民俗通常可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再细分又可以分为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和民俗信仰……”[4]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相比自然景观,民俗更具有深层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契合度。它们共同构成了富于地域特色的乡土风貌。《血色湘西》把民俗和至情至性的人性美融合在一起,人物生活命运与民俗场景息息相关,使这部电视剧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3.1 天然热烈的对歌习俗

小说和电视剧中都没有明确麻溪铺的族群归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苗族和土家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电视剧《血色湘西》中片头曲就是根据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民歌改编的:“郎上坡哟,姐上坡哟喂,叫声哟哥哥哟,情郎哥哥哟,咿哟,你等等我哟喂。我走三步来退两步哟,不是哟等你哟,情郎哥哥哟。咿哟,你等哪个哟喂。”原名叫做《棒棒儿锤到岩板儿上》,歌词浅显直白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因而富有浑然天成的山歌韵味和原生态风情。歌如其人,湘西人民的性格就像这首歌一样质朴简单、豪爽奔放。片尾曲《高山有好水》:“山重重,山青青,万峰腾龙气雄浑。水弯弯,水灵灵,千转百回流清纯。火辣辣,辣辣火,吊脚楼上歌伴酒。甜悠悠,悠悠甜,小背篓中梦醉人。”湘西钟灵毓秀,山水润泽,歌词展现了湘西人民惬意的生活和雄奇的自然风光。有片头片尾曲的浸染,也有原汁原味的山歌对唱。比如小说中的歌词就写的很有特色,“哎——姣妹你今年十五六,看见郎哥脸红红。有心过河亲一口,青岩河水咧——漫过头!哎——远看姣妹过岭口,两个奶子翘起抖。有心下岭摸一手,岭上天坑挡哥路。”[5]p19结合电视剧中石三怒在青岩河第一次遇见穗穗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他在桥下野蛮地横篙拦路,大唱赤裸裸的情歌子,穗穗害羞得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如此直接的求爱方式让石三怒的形象跃然纸上。一见钟情之后,石三怒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穗穗的爱意。他以歌传情追求穗穗。“娇妹门前一重坡,别人走少我走多,铁打草鞋穿烂哒,岩头站起咧——灯盏窝……郎上坡,妹上坡,姣妹叫郎你等等我。我走三步来推两步,不是等你是等哪个……”[5]p102一连串野野的情歌子让穗穗脸红心跳,寝食难安。他还在溪边搭了个岩窝子和穗穗做邻居,天天对着山林密丛唱情歌子“头顶无瓦天作房,身上无被地作床,只等姣妹门前过,不见姣妹我不收场。”[5]p104田大有(小说中为田伏秋)为阻止穗穗再去见石三怒,把她锁在房间里,石三怒就唱:“郎在姣妹门前过,姣妹你屋门莫上锁,锁得门来锁不得人咧,锁得身来锁不得心喽。”[5]p105石三怒去找穗穗恰逢在田家门外碰见龙耀武,两情敌狭路相逢谁都不服输,一个比一个吼的响亮。龙耀武唱到:“姣妹生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