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旧话重提
惟结末又稍振的意思
"惟结末又稍振"的意思是指《红楼梦》后四十回结尾部分的情节稍微有所振奋。
这句话出现在鲁迅先生的评价中,他认为后四十回中虽然出现了一系列的破败和死亡,但结尾部分又稍微有所振奋。
这种情节的变化符合了"食尽鸟飞独存白地"的说法,即在一片破败中仍有一丝希望的存在。
鲁迅先生对后四十回的文字整体是肯定的,他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分析了后四十回的不足和优点。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这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在第一百二十回末尾为全书写下的结束的偈语。
1。
《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
《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呢?这个问题大概自从该书面世以来,就一直困惑着读者和研究者,对此各方争论不休,各执己见,目前仍然没有定论。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作者为曹雪芹,但由于史料中对此几乎没有可靠的记载,因而此说近年来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并非作者,而是有关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因此暂且把作者问题搁置一旁,只集中论述与后四十回相关的一些问题。
不过要讨论后四十回又不能完全绕开作者,因而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姑且称其为“原作者”,这样可以避免在作者问题上纠缠不清,偏离本文既定的中心话题。
一、《红楼梦》的原作者究竟是只写成了该书的前八十回,还是完成了全书?今天的读者所看到的《红楼梦》一书,主要有两个版本系列,一个是有以脂砚斋为代表的数位批书人加了评点、批注的手抄本,或称脂评本;另一个是程伟元、高鹗搜集、整理和修补的刊印本,或称程高本。
前者只有八十回,许多人认为是原作者未写完就去世了,因而该版本成了一个“断臂的维纳斯”;后者为百二十回,比前者多出了四十回,这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的续作。
这里便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红楼梦》的原作者究竟是只写成了该书的前八十回,还是完成了全书呢?对此红学界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论。
“新红学”的奠基人胡适先生,认为原作者只写成了前八十回。
他在《红楼梦考证》一书中指出:“《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
做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才女作家张爱玲,也在其红学著作《红楼梦魇》中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似乎意思也是说,原作者只写完了前八十回,而且她认为读者只能看到残本,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认为原作者只写完了前八十回的说法,在脂批本的批注中似乎也得到了印证。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之谜
《红楼梦》最初只有八 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 补作。 ——胡适 《船山诗草》有《赠 高兰墅鹗同年》:“艳情 人自说红楼。”注云: “传奇《红楼梦》80回以 后,俱兰墅所补。” ——俞樾《小浮梅闲话》
高鹗(约1758一约1815),清代文学家。 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 口者,几廿余年,然无全璧, 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 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 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 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 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 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 盍分任之? ——高鹗《红楼梦》程甲本序
双眼自将秋水洗, 一生不受古人欺。 ——袁枚 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 ——胡适 大哉《红楼梦》, 再论一千年! ——冯其庸
课程作业
• 一、填空 • “传奇《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 出自 《小浮梅闲话》。 • 胡适在 《 》中提出:“《红楼梦》 最初只有《红楼梦》后四十回最优美的文段是哪 个情节,为什么?
多多批评! 谢谢大家!
程 伟 元 《 红 楼 梦 》 程 甲 本 序 书 影
《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书影
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 老去风情减昔年, 昨宵偶抱嫦娥月, 万花丛里日高眠。 悟得光明自在禅。 ——高鹗《月小山房遗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 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程伟元、高鹗整理
胡适、俞平伯腰 斩红楼,有罪;程伟 元、高鹗保全红楼, 有功。千秋功罪,难 以辞达。 ——俞平伯
谈谈我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看法
谈谈我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看法《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一部百科全书。
也只有像曹雪芹先生这样的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写就。
《红楼梦》在小说界影响深远,永远光芒四射。
现存的《红楼梦》有两种板本,一是80回板本,一是l20回板本。
红学专家主要是对前80回板本研究,而对后四十回内容颇多意见,不赞同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先生原著。
的确,后四十回在语言的运用、情节安排与前80回差异很大,而十二钗中个别人物结局与前80回所言更为不同,这些都是人们错误认为后回十回内容不是原著的原因。
但是,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一些看法。
一、高鹗、程伟元先生功劳甚伟。
有些读者一味认为后四十回内容是高鹗、程伟元续写,他们把《红楼梦》写歪了。
于是,他们俩个引来了一片责骂声。
实际上他们俩个功劳是很大的。
高鹗先生从没有说过他是续写的,他可能一开始也只是看到了只有80回的《红楼梦》,《红楼梦》不完整,他也觉得很可惜啊!但他相信《红楼梦》曾经是完整的,后面几十回可能散失了。
为了使《红楼梦》回归完整,他日夜寻找、搜集,终于有一天他在一个旧书摊发现了散失的后四十回内容。
可惜这后四十回内容文字残缺不全,损毁严重。
于是,高鹗先生按照前80回内容大概补上,不料有很多内容与前80回所设计不符。
因而引来颇多质疑。
但是,高鹗先生还是功不可没。
他保存了原著总的线索,使《红楼梦》实现了定整性。
从此以后,120回的《红楼梦》通行本发行后,《红楼梦》开始流行起来了,人人都知、都识中国有了一本《红楼梦》的小孩说。
看看,高鹗的功劳不小吧。
二、后四十回内容应该是原著。
后四十回内容里虽有些内容与前80回内容不大符。
例如有些章节的语言特点差异大,十二钗中的个别人物结局明显不符。
但是,这些内容是高鹗先生匆忙补上,未免有相差。
而除此之外,从下面几方面可以看出后四十回应是互著。
(|)、大部分语言的特点与前80回的语言的特点还是接近的。
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
作者: 朱眉叔
出版物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7-52页
主题词: 红楼梦;贾宝玉;曹雪芹;人性自由;贾府;薛宝钗;描写;林黛玉;封建势力;思想内容
摘要: <正>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问题,是多年来红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近二、三年来,这一争论又出现了高潮。
新高潮的出现意味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是老调重弹。
关于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众说纷纭,我是拥护曹雪芹所著高鹦整理润饰一说的。
二百来年认为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著的人何止千万,理由也难以车载斗量。
不过我敬请读者考虑一下:否定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所著的人多从一百二十回本以外找了一些所谓佐证,但对后四十回。
“入世”和“出世” 《红楼梦》后40回的哲学思考
“入世”和“出世” 《红楼梦》后40回的哲学思考关于《红楼梦》后40回不是曹雪芹原著的问题,这在学界已有定论毋庸置疑,批判者因此把高鄂续的后40回称为“狗尾续貂”,什么影响阅读体验,违背原作者本意等等质疑不一而足。
但笔者想在这里说的是,他们并没有读懂后40回的哲学意义,也就是高鄂在继承原作者曹雪芹思想后对原著文本的改造与延伸——那就是关于知识分子的“入世”和“出世”思辨。
贾宝玉其实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也即曹雪芹自己的化身,初而想“学而优则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屡遭碰壁、满身伤痕之后,选择舍弃身外之物,追求自身的解脱。
这恰恰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抉择,既然不能“入世”,何妨选择暂时“出世”!曹雪芹如果健在,也许不同意高鄂对自己原著其他主角的安排,但是由于后40回残本的湮没无存,高鄂的续本当是最接近曹雪芹内心的版本。
由于高鹗的文字功底明显不如曹雪芹,这正是后来的阅读者诟病的地方,但高鄂显然“读懂”了雪芹先生的“判词”——原著中最重要的“预言”,因它预测了所有人物的归宿以及后40回大结局。
令人击节赞赏的是,高鹗续的《红楼梦》后40回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让主要人物走向曹雪芹构设的“白茫茫一片大地”境界。
曹雪芹对贾宝玉的人生愿望首先是“补天”,“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是传统入世思想的反映。
孔子一生席不暇暖,为了百姓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干戈扰攘、百般挫折中,探寻拯救之路。
最后的结局中,贾宝玉已朦胧地认识到,传统的补天者已普遍成为功利之徒,他们只会孜孜不倦地追求自身的“富贵场”与“温柔乡”,其入世方式已无补于现实之天,整个男性世界都已无补于末世之天,他拒绝了“补天”的责任。
所以说,《红楼梦》对金陵十二钗等人的判词与《红楼梦》十二支曲,是佛道二教的出世精神的表现。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表现在他不出人头地,“塞其兑而闭其门,和其光而同其尘”,默默无闻于百姓之中。
宝玉初始出场时,极尽热爱生命,浑身散发着“光和热”,这是知识分子的“入世”思想在发挥作用。
《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的来历与现状
《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的来历与现状一、《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的来历与现状《红楼梦》有八十回和一百二十回之分,即前八十回和前八十回再加后四十回,原因在于有一个“作者”问题。
一般认为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作者,多数认为是高鹗;一部份人认为是无名氏,包括部分红学专家;也有一些人认为是曹雪芹。
专家们为此写了大量研究文章,在报刊上,专著中,举凡专门论述的、附带提到的、重复的、偶有新意的、出人意料的,几十年来从不间断,直至今天。
后四十回问题成为《红楼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在探讨后四十回的作者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后四十回问题是怎么来的。
1、后四十回是如何出现的(1)后四十回问世前的《红楼梦》《红楼梦》前八十回约写成于1752年(壬申)。
至1754(甲戌),已有脂砚斋对此书的“重评”批语。
①今有“甲戌本”的转抄过录本存世,稿本正文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等语,说明此时作者已写成了八十回。
至1759年(己卯),脂砚斋开始“四阅”抄评,到1760(庚辰)第四次阅评完毕,今有“己卯本”和“庚辰本”的转抄过录本存世,内有“脂砚斋四阅抄评”等语。
1764(甲申)初,或1763(壬午)除夕,作者曹雪芹去世。
脂本虽然出现较晚,已在1920年代后,但1791年公开印行的程甲本中说,《红楼梦》脍炙人口“几二十余年”,1792年印行的程乙本说,前八十回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
由于传抄范围是逐步扩大,因此脂本所记时间能与程本对得起来,应是可信的。
经脂砚斋阅评的八十回稿本,通过不断转抄,从亲友流传到社会。
至今已发现的各种脂本有十多种,包括上面提到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当然这些本子也不是脂砚斋批阅的原本,而是根据原本转抄或一再转抄的本子,而且都发现于1920年代以后。
根据有关记载,乾隆时期已有人见过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如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中记“乾隆庚戌(1790)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
《红楼梦》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是否篡改了曹雪芹的原本意图
《红楼梦》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是否篡改了曹雪芹的原本意图二百多年前,中国文坛上升起一颗璀璨夺目的耀星,他把中国文坛的作品推向了整个古典小说乃至整个文学界的巅峰。
没错,他就是素有断臂维纳斯之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老一生大起大落,曾经过着钟鼓馔玉,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
后来过着流落街头,举家喝粥的贫穷日子。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落差,让他看透人生。
在后半生中,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删减五次终于写出了旷世奇作。
可惜造化弄人,后面几十回因借阅者的倏忽而遗矢。
从而导致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得的残本,当然还有一些无名氏所续,高鹗和程伟元整理的后面四十回。
鄙人不才,只读过文本五六遍。
知道大概情节,现在想要妄加评论后面四十回。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许多红学家都研讨过前面内容和后面内容的差别,张爱玲女士更是大骂高鹗续书实乃狗尾续貂,死有余辜。
这话虽然过重,不过却也可以看出张爱玲女士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深。
花了后半生倾心研读红楼梦,才有了这些话语。
某,才疏学浅,要谈也只是妄谈。
姑且不深入研究,就从剧情去看。
有些地方实在违背曹老的意愿,导致了正本书到最后的走向。
首先,从结局而言,在第五回的判词中写得清清楚楚,“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句诗足以说明红楼梦是彻底的悲剧结局。
然而,你看高鹗所补四十回。
后面的结局还“沐皇恩,延世泽。
”这点,简直直接违背了整本书的意寓。
红楼梦,更多的应该是时代的悲剧,而不应该是个人的悲剧。
高鹗所补,只是悲剧在了个人的身上。
单纯的写了一个爱情小说的悲剧,没有延伸到时代和社会上去,从这点就足以见得所补是很大的差异和不足。
然而,光从爱情小说去看。
高鹗还是合格的,至少他在情节上的设定还是能够得到肯定,不过却严重地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后面四十回最大的悲剧可能就是林黛玉的离去,他所补是在贾宝玉成婚之时泪尽而死。
可是在第四十九回中,林黛玉分明和贾宝玉说过自己的眼泪比旧年少些了,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个人认为,林黛玉应该不是泪尽而死。
对胡适俞平伯《红楼梦》后四十回考证诸条证据的质疑
对胡适俞平伯《红楼梦》后四十回考证诸条证据的质疑《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胡适、俞平伯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考证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考,但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本文将就这些质疑进行探讨。
首先,胡适、俞平伯认为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所写,但这一观点被质疑是否过于武断,因为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身份一直存在争议,无法确凿地证明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本人。
另外,胡适、俞平伯在研究曹雪芹汉字用法时,使用的是现代的语言文字工具,这样是否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其次,胡适、俞平伯在考证后四十回中,认为林黛玉原型为曹雪芹的表妹曹宝英。
然而,这一观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林黛玉的形象在小说中极富人格、艺术的创造性,而且与曹宝英的形象有很大的差距。
还有一些证据表明,林黛玉的形象来源于曹雪芹本人,或是模仿了当时的一些知名美女。
第三,胡适、俞平伯的研究中还提到了小说中很多暗示、谐音和隐喻等。
但是,这些解读是否有时过于牵强附会,甚至是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例如,他们解读秦可卿的名字时,认为其中的“可”字暗示着她的轻浮,但这无法从沈复等人的许多传记和文学作品中得到阐释。
此外,胡适、俞平伯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因时代差异而导致的误读。
例如,他们认为“浣纱女”这一词语在小说中暗示王熙凤的身世,但这一解读在当时的语境下显然不成立。
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中注意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总体而言,胡适、俞平伯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红楼梦》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但也需要我们全面、客观地考察和辩证地看待。
我们需要既保留对古经典的敬仰和尊重,也要不断开拓和深化对古经典的理解和研究。
其实,《红楼梦》后四十回竟是原作者的真迹!
其实,《红楼梦》后四十回竟是原作者的真迹!悼红轩重忆红楼梦,脂砚斋再问石头兄---砖家原创★颠峰破解---自序:砖家不谈风月,只为揭示真相。
砖者,抛砖之人也。
既要挑战红学界,自然是免不了要挨砖的。
如果砖家让你眼界大开,请点个赞;如果您想继续关注,请加粉丝团。
这下,红学界要麻烦了!因为有人伪造了那些暗示《红楼梦》大结局的脂批!我们一直被欺骗。
....茫茫大士对石头(贾宝玉)说“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
此丢失了四百二十九字的句子只存在于甲戌本,为甲戌本的独特语句,其他脂本都没有此句。
经查,程甲本第一回也没有该句,这意味着高鄂并没有看过甲戌本,不然怎么会遗漏掉这么关键的一句,因为它和大结局那句“宝玉的去向”前呼后应请看程甲本第一回,确实没有: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
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
”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
”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
”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好了,现在惊掉下巴的问题来了。
既然高鄂没有看过甲戌本,那为什么程甲本的大结局竟是将宝玉送回原处(青埂峰),请问高鄂是怎么知道“宝玉最后应该要回归青埂峰的”-----“前呼后应”这事?!甚至还写出了“那空空道人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
一面走着,口中说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
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奇传,亦曾题过四句,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转一竿头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如此精妙绝伦的段子来?!请看程甲本的大结局:这士隐自去度脱了香菱,送到太虚幻境,交那警幻仙子对册,刚过牌坊,见那一僧一道,缥渺而来。
曹雪芹《红楼梦》后40回为何“被借阅者迷失”?悲惨遭遇令人叹息
曹雪芹《红楼梦》后40回为何“被借阅者迷失”?悲惨遭遇令人叹息从各种史料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已经基本写完了,一如脂砚斋所说:“是有志于作”的“百二十回”。
那么为何现在只有80回,后40回是高鹗所补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被人删改了!富察·明义在其所著《绿烟琐窗集》里记载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其中后两首格外引人注目:“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题红诗”是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来的,后两首直指《红楼梦》的结局:贾家被抄后备极萧条,子孙四散,红粉飘零,石头又归到无稽崖上,失却灵气。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影视剧里的曹雪芹和脂砚斋而在同时的另一位宗室诗人爱新觉罗·永忠的著作里,也记载有关于《红楼梦》的诗:“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候。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笑语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永忠是爱新觉罗·允禵的孙子,允禵在雍正年间被禁锢,直到乾隆朝才放出来,作为皇室备受排挤的一支,永忠与曹雪芹一样也郁郁不得志,因此在看到《红楼梦》后才“与我心有戚戚焉,”痛恨没有与曹雪芹早点认识。
永忠的叔叔弘旿(别号瑶华道人)在看过三首诗后写道:“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墨香是曹雪芹好朋友敦敏和敦诚的叔叔,他非常喜欢《红楼梦》,因此才推荐给永忠去看。
由此可知在《红楼梦》写成后,京城宗室有很多人都看过,并给予高度评价。
对于曹雪芹“烟云模糊法”的用意,读者们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也有很多人选择像弘旿一样视而不见,怕惹上是非!影视剧形象作为帮助曹雪芹写作的脂砚斋和畸笏叟等人,自然更明白其中的真相。
《红楼梦》后40回未必是续作--由红学之弊浅谈实事求是方法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红楼梦》后40回未必是续作--由红学之弊浅谈实事求是方法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陈林在朋友圈中,我最不愿意讨论的话题就是《红楼梦》,特别是“后40回续作说”,因为这个话题闹不好真的很伤感情。
有一次在酒桌上,一位坚持“续作说”的朋友愤怒地威胁要用酒瓶子砸破我的狗头,因为他觉得我否认“续作说”是侮辱了他的阅读鉴赏能力。
可是,经其他朋友当场确认,这位愤怒的兄弟并没有看过“后40回”,因为他“看不下去”!我知道,绝大多数坚持“后40回续作说”的读者从来都没有完整地看过后40回,哪怕一遍,更不用说认真仔细地研读了。
在所谓“红学权威”的高论面前,他们不假思索地放弃了独立思考,盲目地追随令人眼花缭乱的论断。
在朋友圈中,我见过特别令人难过的机灵劲儿,说什么“我看着看着,突然觉得不对劲了,一看回目,才发现已经到了第81回”!根据近十年来个人广泛观察和反复论辩,我感觉“腰斩红楼”的观念对于绝大多数坚持“后40回续作说”的读者而言,简直就像是“邪灵附体”,极大地扭曲了他们阅读、感受、思考、判断、推理和辩论的能力,各种骄横跋扈、胡搅蛮缠、穷凶极恶、自以为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百年“红学”是误人子弟。
诚如本专栏开篇所论,本专栏不仅是要讨论《红楼梦》,更重要的是以影响广泛的红楼梦研究为典型例证,讨论思维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即坚持“实事求是”、“凡立一义必凭证据”的科学方法论。
有鉴于此,从破毁流毒深远的“后40回续作说”入手,重申科学方法论,个人以为义不容辞。
很多坚持“后40回续作说”的读者并没有多少个人的独立见解,其实不过是在重复胡适、俞平伯、张爱玲等人早期论述的陈词滥调,指责后40回这里不相合,那里有矛盾,横看不顺眼,竖看不对劲。
我要敦请大家审慎考虑一下,这些论述究竟哪些是在陈述文本事实、哪些是在谈个人感受。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些“权威”论述基本上是在谈个人感受,跟文本事实和历史证据没有关系;从“证据法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权威”们是用没有正当证明力的“意见证据”裁定后40回为续作。
央视惊人之语:《红楼梦》后40回也是曹雪芹写的
央视惊人之语:《红楼梦》后40回也是曹雪芹写的正在央视八套播出的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发出惊人之语:《红楼梦》并不存在未完之憾,后40回也是曹雪芹写的!这部纪录片非常肯定地认为《红楼梦》全部一百二十回都是出自曹雪芹之手,而非高鹗或其他人代笔续写后四十回。
“没错,这是这部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对《红楼梦》后四十回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而且支持王蒙、白先勇、福德等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的观点,即《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部是由曹雪芹写就的,程伟元和高鹗所做的是编辑和必要的修补。
所谓《红楼梦》未完的遗憾并不存在。
”纪录片总导演兼撰稿邓武如是说。
他的理由有三:1.著名作家白先勇说:“后四十回写得非常好、极好,很重要的两根柱子,一个是黛玉之死,一个是宝玉出家,前面八十回写得再好,也是为这两个东西最后准备的、预备的。
”2.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说:“我们终于把后四十回还给曹雪芹了。
”3著名作家王蒙说:“续书是不可能的,不但给别人续书是不可能的,给自己续书也是不可能的。
我也写过各种各样的长篇小说,你不要说续四十回,你让我续半回也不可能啊,你写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情,你如果这个书的原稿丢了你自己再写一遍也不可能,除非你存盘了。
”我不认可邓武的观点。
上述第一、二两点理由完全不成其为理由,第三点理由更令人莫名其妙,什么叫续半回也不可能?对一个大作家来说,很难吗?尤其是说自己再写一遍也不可能,更是无法相信,我一个业余作者要再写一遍也不是难事,比初写容易多了。
更难令人信服的是以下三点:1.后40回展示的十二钗的命运与第五回太虚幻境预示的命运完全不同。
2.后40回的故事情节与脂砚斋等人的批注出入很大。
3.后40回的整体水平及风格与前80回有明显的差别。
这几个重要的疑点,纪录片中都没有回答。
您看过这部纪录片吗?如果有不同的观点,请留言交流。
《红楼梦》后40回非属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鹗伪续-
《红楼梦》后40回非属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鹗伪续?(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后40回非属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鹗伪续?【导语】: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改写不是续作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在1923年发表的《红楼梦辩》一文,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论证了《红楼梦》后40回非属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鹗伪续,并对后40回有很严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改写不是续作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在1923年发表的《红楼梦辩》一文,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论证了《红楼梦》后40回非属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鹗伪续,并对后40回有很严厉的批评。
张爱玲骂《红楼梦》狗尾续貂,后四十回到底哪里不对?
张爱玲骂《红楼梦》狗尾续貂,后四十回到底哪里不对?张爱玲曾经评价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多资深的红楼迷也发现,后四十回无论是在人物性格、情节构造、语言和结局上,都有些似是而非,又说不出哪里不对的感觉。
这篇文章主要梳理一下这些微妙裂缝。
一、世界观崩坏《红楼梦》前八十回的铺陈,总结起来,不过是一支《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支歌总结了世人最大的四个执着——功名、富贵、情爱、家庭。
看破了这四样东西,基本就开悟了。
小说里甄士隐就是听《好了歌》而顿悟出家的。
与《好了歌》相对应,贾赦、贾珍、贾雨村、贾政的仕途宿命代表功名的幻灭;贾府的衰亡代表富贵的幻灭;众女儿死的死、散的散代表情爱的幻灭;最后贾家树倒猢狲散代表家庭亲情的幻灭。
所以按照前八十回这种世界观,宝玉应该是这一切幻灭的见证者,在失去一切之后,终于看破一切,然后悟道、出家。
这种梦幻泡影的世界观在前80回很多细节上都有体现,比如一僧一道,开篇就讲了“那红尘中有却有一些乐事,但不可永远依恃……终究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比如众多的判词,都在讲家族的覆灭,众女儿的死亡;比如主角宝玉,喜欢《庄子》、佛偈一类的出世哲学,讨厌读四书五经等儒家书记等,其实都是作者偏向佛家、到家等出世价值观的体现。
但续作的作者高鹗显然不是一个出世之人。
首先他是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典型的寒窗十年,金榜题名的儒家知识分子。
打从续写这本书开始,就抱着浓重的商业目的。
不论是出于儒家的入世思想,还是出于迎合市场的需要,高鹗都没有在续书中体现曹雪芹的出世思想。
关于后四十回(红楼梦中三十六计)
关于后四十回(红楼梦中三十六计)现在通行版本的《红楼梦》从第八十一回开始,到第一百二十回都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是高鹗续写的,这个几乎已经成为定论。
张爱玲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但是,最近白先勇先生打算推翻这个定论,在他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一书当中,他认为这四十回书就是曹雪芹原著的,只不过有所散佚,高鹗又把散落各处的文字进行了整理,就是后四十回书,所以不存在《红楼》未完的问题。
据我所知,这个观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多少红学专家和爱好者的赞同。
就我本人来说,我也坚决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因为后四十回书有太多跟前做的思路精神相违背的地方,根据前面伏下的线索,给出的暗示,后面的情节很多不应该如此演进。
就在第八十一回,就是“奉严词两番入家塾”,贾宝玉又被他爹贾政逼着回到家里的学堂,准备考取功名。
而前面第七十八回写贾政刚刚想明白,贾家门里几乎没有在科举上有什么大的收获,都是走一些其他路径。
他看贾宝玉在四书五经上不成,但是人很聪明,不见得非要走科举这条路,他也就不再逼儿子了。
这里面贾政很开明,结果还没有三回书呢,老头性格怎么又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大脑受什么刺激了?再一个,后面林妹妹居然说八股文“清贵”,对八股文开始赞赏了,这是林妹妹能说出的话?前八十回宝二爷明确说过:“林妹妹不会说这样的混账话……”这怎么就开始说了。
白先生认为这是宝玉和黛玉年龄增长,心思逐渐成熟的体现,这个我真是不能苟同。
而且您不用太认真,只需要走马观花地看看后四十回,跟前面一对比,您就会发现后四十回里面的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跟前面相比变化很大,有些人根本就不是一个人了。
比如贾母老太太,变得特别功利和冷血,不再是那个和蔼慈祥的老人。
王熙凤变得极端世俗,虽然说她本来也是个俗人,但是说话办事还是挺开明,对家里人挺有人情味儿的,后半部完全看不到,而是把她身上的缺点无限放大,这个人变得极端可恶。
就算贾宝玉,也对女孩(如晴雯)变得冷血了。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揭秘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揭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揭秘【导语】:红楼梦探佚之七--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推考红学研究最近几年,红学界不知为什么,突然刮出一股歪风,说当前市面上通行的程高本《红楼梦》,是曹雪芹所作;有人甚至进一步说,《乾隆抄本红楼梦探佚之七--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推考红学研究最近几年,红学界不知为什么,突然刮出一股歪风,说当前市面上通行的程高本《红楼梦》,是曹雪芹所作;有人甚至进一步说,《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是曹雪芹的手稿。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旧话重提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旧话重提土默热自从胡适先生创立新红学以来,《红楼梦》出版物一般都署名为曹雪芹著,高鹗续,或者干脆就并列署名曹雪芹、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红楼梦》的封面,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新拍电视剧《红楼梦》片尾字幕照猫画虎也是这样写的。
看来红学界权威们在《红楼梦》作者问题上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把高鹗的身份由续作者改为整理者之一,这不能不说是红学的一个进步。
《红楼梦》小说本无作者署名,书中托名"石头"上的文字,由空空道人传抄,后经曹雪芹披阅增删而成。
胡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发表《红楼梦考证》一文,推断《红楼梦》原作者是曹雪芹,续作者是高鹗,曹著高续说因此就成了新红学的基石,与新红学一起延续了近百年之久。
这次把新出版的《红楼梦》把续作者由高鹗改为无名氏,说明胡适先生创立的新红学大厦已经塌了半边,另半边残垣断壁何时轰然垮塌,看来也为时不会太远了。
本来胡适先生创立的新红学就是沙上建塔,根基从一开始就不牢固。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交待作者是那个托名"石头"的人,而胡适却偏要毫无根据地说这是曹雪芹为躲避文字狱而搞的"故弄狡狯"。
一句无可考证的"故弄狡狯",就剥夺了"石兄"的著作权,把曹雪芹由披阅增删者"狡狯"成了作者,与此相关联又把出版编辑(整理者)高鹗误当成了续作者。
所谓新红学,其实就是这样一门鹊巢鸠占的伪学说。
近年来,红学界考证出在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红楼梦》之前,便已有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抄本存在,高鹗续书说实在站不住脚了,红学权威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自己一生钟爱的那个高鹗,从续作者降格为整理者。
但《红楼梦》后四十回毕竟还要有个续作者啊,这个人究竟是谁?红学家们却都显得江郎才尽、无能为力了,谁也没有再找出一个像模像样的胜任者来,只好葫芦提以"无名氏"这样的含混说法,来搪塞广大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旧话重提土默热自从胡适先生创立新红学以来,《红楼梦》出版物一般都署名为曹雪芹著,高鹗续,或者干脆就并列署名曹雪芹、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红楼梦》的封面,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新拍电视剧《红楼梦》片尾字幕照猫画虎也是这样写的。
看来红学界权威们在《红楼梦》作者问题上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把高鹗的身份由续作者改为整理者之一,这不能不说是红学的一个进步。
《红楼梦》小说本无作者署名,书中托名"石头"上的文字,由空空道人传抄,后经曹雪芹披阅增删而成。
胡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发表《红楼梦考证》一文,推断《红楼梦》原作者是曹雪芹,续作者是高鹗,曹著高续说因此就成了新红学的基石,与新红学一起延续了近百年之久。
这次把新出版的《红楼梦》把续作者由高鹗改为无名氏,说明胡适先生创立的新红学大厦已经塌了半边,另半边残垣断壁何时轰然垮塌,看来也为时不会太远了。
本来胡适先生创立的新红学就是沙上建塔,根基从一开始就不牢固。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交待作者是那个托名"石头"的人,而胡适却偏要毫无根据地说这是曹雪芹为躲避文字狱而搞的"故弄狡狯"。
一句无可考证的"故弄狡狯",就剥夺了"石兄"的著作权,把曹雪芹由披阅增删者"狡狯"成了作者,与此相关联又把出版编辑(整理者)高鹗误当成了续作者。
所谓新红学,其实就是这样一门鹊巢鸠占的伪学说。
近年来,红学界考证出在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红楼梦》之前,便已有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抄本存在,高鹗续书说实在站不住脚了,红学权威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自己一生钟爱的那个高鹗,从续作者降格为整理者。
但《红楼梦》后四十回毕竟还要有个续作者啊,这个人究竟是谁?红学家们却都显得江郎才尽、无能为力了,谁也没有再找出一个像模像样的胜任者来,只好葫芦提以"无名氏"这样的含混说法,来搪塞广大读者。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的重新考证,这些年红学家们也作了一些工作,不过成效不大,意见也不统一。
当前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仍旧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为不同作者所作,高鹗续书说破产了,一时又找不到其他人,便用"无名氏"暂时应付;另一种是干脆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不可"腰斩",前后两部分的作者都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最起码也是曹雪芹的残稿,经高鹗整理后合并前八十回由程伟元出版发行。
其实,反对"腰斩"《红楼梦》者,多数属于"无限热爱曹雪芹"的盲从者仅凭纯朴感情所作的妄谈,从来就拿不出像样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任何不带偏见的读者去读《红楼梦》,都会感受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在思想、艺术上的明显差距,显然不是同一作者所为。
不仅早期脂本都只有前八十回,从版本学上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而且从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文本内部,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后四十回续书的蛛丝马迹,不过是多数读者忽视后四十回,不曾注意罢了。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开卷第一回"就交待: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回归大荒山后,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后面又有一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空空道人听完造历凡劫的"石头"述说之后,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毫不干涉时事,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请注意,这里石头说的是回归山下之后自己记录的完整故事,所以空空道人才能将这些文字是"从头至尾"抄录回来。
空空道人并没有说还缺什么需要补充的内容,也不存在以后还要再游青埂峰重新抄录的问题。
但到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结尾处,却写进了一段与"开卷第一回"记载自相矛盾的文字:这一日,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石头面前经过,见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便点头叹道:"我从前见石兄这段奇文,原说可以闻世传奇,所以曾经抄录,但未见返本还原,不知何时,复有此段佳话"?"不如我再抄录一番,寻个世上清闲无事的人,托他传遍","想毕,便又抄了,仍袖至那繁华昌盛地方"。
前文交待是"从头至尾"抄录,后文却说"未见返本还原",并因此增加了"收缘结果的话头",这显然不是作者的原设计,而是后人补充创作的。
所谓"收缘结果的话头",指的就是《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这些内容正是全部故事的收缘结果。
那么,这些"收缘结果话头"的续作者是谁呢?书中明确告诉读者,空空道人把这些"收缘结果的话头"抄录之后,交给了悼红轩中的曹雪芹!全书结尾处交待:空空道人抄了之后,遍寻了一番,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托付,"直寻到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经贾雨村指点,"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时,到一个掉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
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
"空空道人果然找到了一个悼红轩,见到了那个雪芹先生,便将贾雨村言了,并把这《石头记》给他示看。
那雪芹先生笑道:"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洒馀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
"空空道人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原来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传奇,亦曾题过四句偈语,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进一竿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从这段描写中任谁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红楼梦》后四十回"收缘结果的话头",作者就是这个悼红轩中的曹雪芹!过去胡适先生硬生生把这些文字的著作权交给高鹗,应该是没有很好理解原著的误解;现在红学家们又莫名其妙地转交给无名氏,显然也是不读原著的妄解。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个曹雪芹,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作者。
那么,可能有的朋友要问:难道你也同意《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作者都是曹雪芹么?非也,非也!《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曹雪芹续书,前八十回的原作者却并非曹雪芹,曹雪芹不过是对前八十回做了一些"披阅增删"罢了,并非原创者。
这一点在《红楼梦》书中是有前后照应交待的。
我们不妨把后四十回中的这段文字,与前八十回中"开卷第一回"关于曹雪芹披阅增删的文字对照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前后两首五言偈语工整对仗,显然都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曹雪芹补写了后四十回文字之后,只要在前八十回开卷第一回的文字中,添上自己"披阅增删"的文字,"作者缘起"和续书人就交待清楚了。
所谓"披阅",就是阅读的意思,"披阅十载"就是一本书读了十年;所谓"增删",就是添写修改,"增删五次"就是修改了五遍。
修改中增写的应该就是后四十回,删掉的也不过是前八十回中某些个别情节文字罢了,这从脂本和程高本比对中可以看清楚。
在《红楼梦》的开端和结尾,曹雪芹只是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只是个披阅增删者。
如果读者要了解"其中味",还是要先了解"作者痴",即石头之痴--自己并没有冒充前八十回作者。
胡适先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硬生生"大胆假设"说这是曹雪芹为躲避文字狱而故弄狡狯。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曹雪芹在全书开端和结尾,把自己的真实名字三番五次明晃晃写入书中,天底下有这么笨拙的故弄狡狯者么?一旦因《红楼梦》而发生文字狱案件,第一个该抓该杀的,就是这个以真名示人的曹雪芹吧?所以,曹雪芹的这两段话,都只能是实话实说。
曹雪芹是在"悼红轩"中披阅增删的,按常理推测,先有《红楼梦》,后有悼红轩,如果以前没有《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悼的哪门子红,解的哪门子"作者味"?那么,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除了关于曹雪芹写"收缘结果话头"的记载外,还是否有其他旁证呢?有的。
红学界都知道,《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出现了科举考试的"五言八韵"诗,这是乾隆年间科场中增加的内容。
这条证据虽不能证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创作时间,却足以说明后四十回作者就是生活在乾隆年间的曹雪芹。
另外,在后四十回故事情节中,五美钓游鱼钓出了"鲫瓜儿"、"杨叶串",家庭饮食出现了"猪肉白菜汤",王熙凤曾给婆婆"装了一袋烟",这些生活场景,乃是典型的旗人习惯,足以说明乃是旗人出身的曹雪芹所为。
你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能看到这样的文字么?任何不抱偏见、不戴有色眼镜的读者,只要认真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或脂本《石头记》,都会发现,书中不仅没有任何旗人风俗的描写,也没有乾隆年间文学作品的味道。
小说完全是明末清初言情文学的味道,书中的生活场景也都是江南世族的品味。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巨大差异,说明不仅不是同一作者所为,而且作者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人物。
后四十回续作者是乾隆时期旗人出身的曹雪芹,而前八十回的初作者,应该是清朝初期顺康时代人,并且出身于江南世族。
这一点在清代文献中是有充分证据的。
乾隆间人陈镛,在《樗散轩丛谈》中说:"《红楼梦》实才子书也,初不知作者谁何,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
"嘉庆时期的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的更具体:"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著无疑"。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更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奇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