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经典电影中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

合集下载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作者:黄木健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0期摘要:大量英美文学名著被翻拍成英美电影,这些翻拍大部分都较为完美地还原了原著,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这些经典电影让原本止于文字书面上的形象转化为立体可见的形象,应当说,这更加有助于人们对文学角色的理解与定位。

本文通过对英美经典电影的分析,深入探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并分别从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浓重的悲剧色彩以及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性格进行阐释。

关键词:经典电影;文学;女性形象;英美艺术与文学本身就是没有具体国界区别的,因此大量由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英美经典电影,一方面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作为文学的另类诠释,不仅在英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我國同样也深受欢迎。

英美经典电影有许多成功之处是值得我国电影去借鉴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英美经典电影中,几乎大部分都较为成功地对女性角色进行了塑造,并且女性角色也对整部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英美经典电影入手,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一、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特点从历史角度来看,英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与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国家一样,英国女性的地位在最初也是较为低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文学巨匠在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一方面造就女性角色鲜明的个性以及反抗世俗的精神;另一方面赋予其悲惨的命运,可以说,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鲜明个性与悲剧命运并存的情况。

“男权至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而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女性的文学形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时的文学作品当中,女性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主、更加平等,这也为英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特点是极为鲜明的,在不同时期文学当中,女性的追求也不相同,从最初本能地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到后来逐渐变成对自由、平等、自主的追求,可以说,通过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特点的观察,就能够较为系统地对英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进行了解,而利用电影的形式将这些女性文学形象进行立体且多方面的诠释,则能够使人们对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人物形象;作品研究一、女性人物形象特点要探讨人物形象需要嵌入小说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切合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成长历程,以及社会文化,才能理解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其社会文明程度、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独立性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被冠以独立性的特质,往往具有强烈的男女平等观,不仅仅体现在女性人物的思想方面,还往往赋予女性人物强健的体魄,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男性,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女性人物拥有特有的技能,是其走向人格独立的基础,也使女性与男性彻底实现了平等,而并非仅停留在尊重的层面。

(二)自我意识人物的自我意识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另一个独特的现象。

我要做生活的主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精神诉求。

在近年来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往往被塑造为生活的主人,以展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尤其在面对灾难和人生困境时,女主人公往往在理智与情感的斗争中重新认识自己,通过与心灵对话,激发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也就是讲述了一个“浴火重生、破茧成碟”的故事。

比如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创作的著名小说《岛》,講述了佩特其斯家族中三代四位女性对抗家族遗传麻风病史的故事。

在整部小说中,岛既一个接收麻风病人的避难所,而同时也是这四位女性从被动接受命运,到主动与拿去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试炼场。

第一代伊莲妮的生活被麻风病摧毁,第二代玛丽娅的生活被毁而又重生,爱情被毁而又重生,第三代的索菲亚最终在女儿的牵引下回归家乡,到第四代阿丽克西斯从上代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重新找回自我。

这四位女性从不被世人理解,在自卑、鄙夷中生活,到找回自信,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反抗精神由于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抗精神似乎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的特质。

反抗精神代表了不屈不挠、坚韧、毅力,甚至强壮。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中的演变和反思。

从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女性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和性格特点,在不同时代中展示出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文学作品则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女性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女性形象的演变和反思反映了社会对性别角色和女性身份的认知和思考。

本文最后探讨了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中的价值,并给出了启示和展望,希望能够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通过研究女性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和表达方式,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英美经典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演变、反思、价值、启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一直备受关注。

这些形象不仅仅是角色的刻画,更是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反映。

在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宗教、道德观念、家庭结构等。

这些形象在经典电影中也得到了生动的呈现,成为观众熟悉的符号和象征。

研究女性形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英美社会变革。

当时,女性开始争取平等权利,追求独立和自主。

这些社会运动影响了文学和电影创作,使女性形象慢慢地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解放出来,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立体的特征。

通过对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对女性的态度和价值观,揭示女性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也能够反思当代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待遇,激发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思考。

对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对于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文学和电影作品中关于女性的刻画和表现方式,从而了解作者和导演对女性角色的创作意图和观念。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摘要】本文以英美经典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表现及其与英美文学的联系。

通过对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审美标准和价值观进行探讨,揭示了对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点和解读。

结论部分总结了英美经典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英美文学的影响,探讨了女性形象在文学与电影中的共通之处。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部分为整个文章提供了引导和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与电影中的演变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对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与电影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女性形象、英美经典电影、英美文学、审美标准、演变、影响、共通之处、解读、塑造、价值观、联系、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女性形象在英美经典电影及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当代社会的性别观念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对女性的观念和价值观,探讨女性形象在文化传承中的演变和影响力。

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多维的,既有强大和独立的女性形象,也有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以及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定位。

1.2 研究意义研究英美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和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塑造往往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影视行业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偏好。

通过对女性形象在英美经典电影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影片背后隐藏的性别观念和文化价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文学作品塑造了具有深刻内涵和复杂性的女性角色。

研究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有助于深入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意图。

浅析英美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

浅析英美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

浅析英美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作者:孙一茵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6期摘要: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女性一直被认为是软弱,无助和悲酸的代名词。

然而在英美艺术作品中包括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在内,却有很多题材反映了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她们或不甘于命运的无情摆布,或坚守着内心的道德良知,或义无反顾地追求爱情……在同命运斗争的过程中,她们伤痕累累,但却从未轻言放弃,她们柔弱娇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坚韧不拔的金子般的品质。

她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铿锵的玫瑰。

关键词:英美;艺术作品;女性;形象一、《简·爱》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具有独立精神的典型代表是简·爱,简·爱一生都在同各种磨难作斗争,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尊严,并最终获得了幸福。

简·爱从小就寄人篱下,过着忍气吞声的悲惨生活。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只有保姆贝西关怀可怜的简爱。

简爱在一次不堪忍受的反抗后,被里德太太残忍地关进了可怕的“红房子”,简爱在饥饿,寒冷和恐惧中生了一场大病,并最终去了牢沃德孤儿院。

在孤儿院,简爱在老师丹尼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的陪伴和帮助下,学会了正视苦难和悲剧,学会自强不息,不再因为自己的贫贱和不幸而自暴自弃,最終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并留校任教。

简爱有不输于任何一位大家闺秀的渊博学识和独立自由的开拓精神。

她不甘心于一种安稳平淡的生活,她听从了心灵的召唤,去了桑菲尔德庄园,做了一名家庭教师。

在桑菲尔德府里,罗切斯特先生为了追求简·爱,采取了一系列“欲擒故纵”的招数。

简·爱追求自由独立,坚强勇敢,她是真正在为自己的灵魂活着!在那个年代,无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甚至是对宗教的虔诚,一个弱女子敢于对这个无数人爱慕的贵族男子说“不”,这本身就是对我们极大的触动。

她使罗切斯特明白,爱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的。

在简爱的世界,有那么多的美好,令我们无限幻想。

在那个属于爱的夏天,有爱情的浪漫,亲情的温馨,友情的坚强。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李燚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摘要]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

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分析[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82-03文学作品是对一个时代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与缩影,文学作品取材于生活同时又高出生活,对人类精神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创作者在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观察后,再以极具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引起众多读者产生共鸣与深度思考后便成为经典之作。

对英美文学作品与英美电影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往往比男性角色的塑造着墨更多,这是由于女性角色的话题性争议性较强、也最易将人们的共鸣触发。

僵硬没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解读,有利于人们对英美文学、英美电影的进一步解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者以及电影改编者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供人们品读欣赏。

一、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英美电影作品中有许多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角色引人同情之余,使观众对时代、社会、人文等方面引发思考,对女性权益、社会地位的关注度更高,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在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向往爱情的悲惨女性形象,朱丽叶是一位善良、热情与浪漫的贵族千金,可命运的捉弄她与家族世仇的罗密欧相恋了,因家族反对朱丽叶冲破世俗樊篱定要与罗密欧私定终身。

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以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

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以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

2502019年43期总第483期ENGLISH ON CAMPUS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以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文/肖 帆去顺从这种思想,那么她永远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以Burguete为代表的新女性在海明威的笔下却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他利用简练的语言风格去表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注重人和人的交谈,将女性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形象,具备极强的象征意义。

2.意境美。

文学作品中,语言是作品风格的一种体验,而意境则是作品的核心点。

对于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要在语言风格上具备一个深刻的体验,还应该拥有极强的意境,这样才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真情实感。

以《老人与海》为例,虽然书中没有任何一名女性,这就导致某些评论家片面地认为海威鸣过分关注男性世界,实际上,在对大海的分析中,就可以发现,大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诠释。

作者采用象征的方法,将大孩看作是女性,具备孕育能力,所以会为老人准备一条大鱼,而大海也是老人的依托,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

“他梦见小时候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沙滩……”老人会将大海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她会变化,有时候乖巧、有时候恶作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她有时候又像母亲一般温柔,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在她宽广无垠的世界中,老人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中,这实际上也是海明威笔下女性人物从来没有彰显过的一面。

意境的刻画往往以景物为出发点,从景物去反映出人物最潜在的想法,给予读者一种更为真切的想法,从而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感。

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后,会发现海明威具备强烈的女性意识,他也会站在一个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女性的地位,分析她们的内心世界。

3.人性美。

人性美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又一关键部分,也是传播价值理念的主要媒介。

女性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透过人物的人生经历去彰显当时的社会阶层差距,体现出小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和美好品格。

从英美经典电影探究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探究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探究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作者:曹斐魏希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2期摘要:英美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化历史上一枚闪耀的瑰宝,在几百年的文学创作史上,许多文学大师创造出了经典的女性形象,有的富含悲剧色彩,有的敢于向命运抗争,有的追求自由和热情。

通常来说,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缩影。

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电影,也通过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甚至加以升华。

女性角色常常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传达出不同的含义,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将主要针对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进行赏析,分析其中的女性角色所表达出的不同色彩。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一、引言文学作品常常作为一个时代的镜子出现在人们面前,向人们传达当时社会的精神文明。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取材,并赋予艺术化,夸张化的表达手法,从而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

这里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传达出对一个时代的思考和表达。

在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常常选用女性角色进行刻画,这类角色往往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

随着20世纪电影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此类文学作品被翻拍成了电影,其中的女性形象也经过了电影的处理方法,表现的更加生动具体。

搭配上画面色彩、拍摄手法以及音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能够比文学作品中带来更多的感染力。

纵观英美的文学史,我们总能发现,女性角色和地位的思考从未停止过,也常常能引起许多的共鸣。

所以通过对英美电影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赏析,能够帮助我们掌握一个时代发展的脉络,加深对不同时代社会观念的理解。

二、勇敢抗争命运的女性形象自从20世纪之后,随着女权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女性逐渐从繁重的家务劳作中解放出来,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

这个时间段上,出现了许多宣扬女性解放和自由的文学作品,并塑造了大量敢于向命运作斗争的女性角色。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在英美經典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这些女性形色各异,是将文学作品经过二次创作之后改编为电影作品,使得女性角色的个性更为鲜明。

这些女性在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更有助于观众对文学创作者笔下的女性准确定位。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而言,电影作品极具吸引力之处在于,能够从社会的角度体现人性之美,通过塑造情感空间达到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效果。

包括《罗马假日》、《乱世佳人》以及萧伯纳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受到观众欢迎。

特别是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除了将文学作品搬上银幕之外,还更为注重人性之美的体现,配合极具美感的画面,使得电影更具有艺术魅力,成为经久不衰的精品。

一、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女性形象《罗马假日》是20世纪中叶的电影,当时的英美国家女权运动盛行。

此时的英美国家女性开始觉醒,他们寻求在社会中的平等,但不仅仅是要争取到与男性等同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是要获得思想上的解放,要求在各个领域中都有话语权,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些女性更乐于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运用独立的思维方式,愿意表达自我,基于此赢得行动的自主权。

电影《罗马假日》就表达了这样的一个主题。

其中的女主人公是王室的继承人,也就间接地说明了女性要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获得统治社会的地位。

从影片的情节来看,安妮公主的本性是单纯而俏皮的,她身居王室,却渴望更多的自由。

这种心理诉诸到行动中,就塑造了轻松却不失深层次含义的电影环境。

安妮公主的行为足以体现出他的性格。

比如,在官方的场合中,她不愿意受到拘束,希望以脱下高跟鞋的方式放松自己,让脚充分地休息;她喜欢走到百姓中间,和他们一样欢快地跳舞。

安妮公主对宫廷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不堪束缚的她就偷偷地跑出去,希望获得短暂的自由生活。

不再受到拘束的安妮公主尽情地放松自己,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和平底鞋、在马路上睡觉、将长长的头发剪得很短。

这些行为都是违背宫廷规范的,安妮公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了无声的反抗。

论经典文学作品电影改编中女性形象的再塑造

论经典文学作品电影改编中女性形象的再塑造

论经典文学作品电影改编中女性形象的再塑造一、《了不起的盖茨比》:被更加矛盾化的黛西原著小说曾在不同年代被多次翻拍,2013年由巴兹·鲁赫曼导演、莱昂纳多主演的版本,还原度较高,受到了广泛好评。

我们容易把黛西视为爱慕虚荣,崇拜金钱的女性角色。

她和汤姆等一众上流社会人士同为一类人,奉行爵士时代享乐主义原则,掩饰不了骨子里的情感的虚伪和冷漠,与盖茨比的单纯执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但我认为黛西在金钱至上的男权社会下,不可避免地存在被物化和丧失主体性的悲剧色彩,影片中也加深了她形象的这一矛盾性。

如暴富后的盖茨比终于通过尼克邀请黛西到自家的豪宅里参观,盖茨比向她展示自己巨大衣柜里各式精美的衣物。

影片中五颜六色的衣物一件件地飞落到黛西身上,盖茨比爽快扔衣服的画面和黛西兴奋接住的表情不断来回切换,直到黛西躺倒在衣服堆中。

虽然黛西幸福地哭出声是因为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衬衣,她对盖茨比再度动心的理由来自于盖茨比的钱财。

但贯穿这个片段的背景音乐唱着;“当韶华逝去,容颜不再,你是否爱我如初,任地老天荒”。

盖茨比对黛西的喜欢,依附于她姣好的容颜,他后来想完全占有黛西,是希望能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同,是他把女性一样当作地位象征的一种体现。

而黛西处于当时的社会下,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使女性拥有安全感并生存下去,她不得不将金钱和感情混为一谈。

她的妥协和软弱,是经过抗争后的自我选择。

她曾经和盖茨比的感情,因地位差距和来自家庭的压力而被拆散,她在和富豪汤姆结婚前收到的盖茨比的信使她崩溃,能看出她对盖茨比依然留有感情。

可她并没有选择真爱的权力,不像盖茨比作为男性可以通过其他手段争取财富和他向往的爱情,所以她只能在金钱中迷失了自己的真心。

影片叙事中为了刻画出盖茨比、汤姆和黛西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重点在小说中选取了与其相关的情节进行呈现。

在黛西对两段感情的摇摆中,更加深化了黛西形象的矛盾性,体现了爵士时代扭曲价值观下所造成的女性的悲剧命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外国文学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杨丽娥咸阳师范学院摘要: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人物来体现作品的灵魂,每个作品由于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在主观上的意志表达的不同,所以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性格鲜明饱满,且带有时代特色。

女性在19世纪之后,由于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在英美的文学作品中占据的比重都随之加大,女性人物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是文学作品中的主体角色。

近几年,在英美文学中开始出现很多针对女性意识来进行文学叙事的作品,这一作品风格也成为英美文学的特色之一。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英美文学因为创作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十分相似的,这就使得在对其进行阅读和研究的时候比较难以区分,所以常常是将英美文学放在一起研究。

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物的刻画,英美文学中刻画出来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每个形象独立存在,在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方面都非常深刻,具有个性特点。

一、女性人物形象特点在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研究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小说中社会文化背景、人物成长环境和历程等,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英美文学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分析也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地域文明和时代背景等因素。

(一)独立性英美文学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常常赋予她们独立性,这些女性人物不仅在思想上面时刻强调男女平等,就连在身体上面也往往是十分壮硕的,有时会在某些方面直接超过男性形象,而显示出女性人物的社会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故意设置女性角色拥有某种特殊技能,这是帮助其实现人格独立的基础,这才能够让女性角色不再只是被尊重,而是能够彻底的和男性得到真正的平等。

(二)自我意识在英美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每个人物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在坚持做自己生活的主宰和自己想做的人。

英美文学中,近年来的女性形象大多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断追求做生活的主人。

(三)反抗精神在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英美文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女性反抗精神的塑造。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114“女性”一词从她的产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着追求平等、女性独立的问题,是近代西方国家很突出的时代特点,也是文学作品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女性主题代表了时代的缩影,在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描述也是一种新的时代类型,随着对女性的深入发掘,女性的形象也在人民内心里不断深入。

通过对女性的刻画,结合发展期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利于世界层面更好地了解英美的社会现状和发展,英美文学对于世界了解英美国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1.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社会大解放时期,坚持以人为中心,不断开放包容。

打破之前的男权社会,女性的权利被剥夺,不停受压榨的社会现状得到改变。

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也渴望自由,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开始流行,文艺复兴前在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形象软弱,不管上流社会还是底层社会,女性的形象存在感较低,女性依附于男性,她们被不断束缚、不断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形象表达更加鲜活,带有反抗精神。

女性渴望自由、渴望独立。

在这种时代指引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能更好地看到现实,具有反抗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能够代表那个时代,在她的作品中,女性都是美好的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可以保持一颗善良的本心,抛开恩怨情仇,用生命的进程和思想来代表对这个世界的强烈不满,她们努力反抗和斗争,对爱情和自由不断追求。

此期间还同时存在一些旧社会的女性形象,虽然有些人拥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但是人性丑陋贪婪,在不断追求自由,不断的欲望下,成为一个残忍的人。

2.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政治层面有很大的改变,资产阶级控制着社会主权,政治环境改变从而影响了文学表达,西方走向了浪漫主义文学。

这个时期的人物形象更加贴合生活,也符合这个社会女性的个性,著名小说女主伊丽莎白就是用自己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因为自己有追求独立的意识,面临婚姻还是屈于现实,做不到真正的男女平等,这也从一定方面反映社会现状。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最 终一 个人 孤 独地 死在 医 院里 面 。对 于 美 文学 作 品 中开 始 出现 女 性 , 其 中, 最令 人 记 忆 深 刻 东西都 卖 了 ,
的便是女权主义 。文学作 品是人们现实生活的折射 , 芳汀来说 , 命 运 对 她 开 了太 多 玩 笑 , 也 许 活 着 比死 还 因而 , 在 现 实 生 活 中的 女性 也 开始 走 出家 庭 , 面对 社 要 痛苦 , 死 于是 成 了最好 的解 脱 方式 , 然 而在 l 9世 纪 会上 的竞 争 , 从 事 自己力 所 能 及 的劳 作 , 这 是 女 性 发 的 巴黎社 会 , 仿 佛所 有 的斗 争 都 是 徒 劳 , 女 性 离开 自
一 一
在音乐剧电影《 悲惨世界》 中, 一开始 , 芳汀拥有
份 美 好 又 浪 漫 的爱 情 , 但不久之后 , 她 便 被 情 人 抛 弃, 只能 独 自领 着女 儿去 一个 她 永远 也 不想 踏 人 的 地

勇于和 命运 抗 争 的女性 形 象
1 9 0 0年 以后 , 随着 女 性 地 位 的提 升 , 越 来 越 多 英 方 , 抛 弃傲 骨 、 向命运 妥协 , 她 将 包括 身 体在 内的 所有
社会 是复 杂多 变 的 , 尽 管存 在着 像 斯 嘉 丽一 样 完
大 素 材 的 表 现力 和感 染 力 , 历 经 了时 间 的考 验 , 不 断 成女性华丽蜕变的例子 , 但仍有很多女性改变不 了自 引 发着 人们 的共 鸣之后 , 作 品便成 为 了经 典 。从 英 美 己的悲惨 命运 。这 种带 有悲 剧 色彩 的人 物 , 往 往 能 够 经 典 文 学 作 品 以 及英 美 经典 电影 中 , 不难 发 现 , 女 性 唤醒人们对 女性形象 的思考 , 引发更 多的人关 爱女 形 象一 直是 一个 永 恒 的话题 , 同样 也 最 能 引起 人 们 的 性 。 共鸣 , 因此 , 透 过英美 经 典 电影来 研 究 女 性 形 象 , 对人 们解 读 英美 电影 、 英 美 文学作 品具有 重要 意义 。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_600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_600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一、引言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

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

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更加有利于对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

在这一点上,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英美电影,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诠释了电影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点,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形象表现极为突出。

二、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爱情,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格调。

无论是辉煌的史诗巨制,还是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写实,其中都有着爱情的主题。

在爱情面前,电影,或者说原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们,敢于为了爱情反抗传统,反抗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世俗。

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的小说《廊桥遗梦》的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家庭与婚姻的禁制,两人的爱情在当时是一种被唾弃的行为,是对婚姻的背叛,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在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长大,嫁人后随丈夫来到了美国。

源于意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国乡村的生活无聊至极,在她与罗伯特的爱情中,尽情洋溢着自身的浪漫风情,这是冲破了世俗枷锁的爱情。

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让观众落泪,是因为她没有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她仍旧记得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但却为了爱希望自己死后能与罗伯特在一起。

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这一角色,对其爱情的描写文字较多,而在电影中,人们通过女演员眉宇间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对罗伯特执著的爱以及对家的责任感。

爱情与女性之间,似乎是文学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桥段,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英美电影中,爱情的主旋律,不仅是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一种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电影要求。

又如在《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而无其他杂糅的情感。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龙源期刊网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者:黄重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1期【摘要】许多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将文字变成大银幕上的影像。

而这样的改编,可以让观众对作品中的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更为透彻。

女性角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必备的创作元素,是剧情发展的关键支点。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的人物形象也伴随着社会发生着转变。

本文以改编的经典电影为例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作者简介】黄重(1971-),男,汉族,重庆巴南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

引言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作者去刻画优秀的人物形象,而女性角色更是对一部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众多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中,作者所刻画的女性角色也随着社会变革与时代的发展,呈现不同的时代意义与色彩。

因此,通过对经典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更有利于深入了解不同时代的英美电影与文学作品。

一、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19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因此女性形象逐渐频繁出现出英美文学中,并且成为主要人物角色。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女权主义。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不再被禁锢在家里,她们渐渐走向社会,从事一些工作,作为女性发展的开端,也是她们寻求自我价值的表现。

比如,电影《乱世佳人》,它是根据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飘》改编而成的。

斯嘉丽是一个富家千金,她继承了父亲的粗犷与大气,却没有母亲勤俭持家的特性。

而在当时的年代,对于女性来说,她是不符合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是叛逆的,但是正是她的性格注定了她的人生绝对不会碌碌无为。

南北战争爆发之后,斯嘉丽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小姐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她失去了亲人与家园。

但是她没有因此变得萎靡不振,而是暗自发誓要靠着自己的努力重新振作起来。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出色、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迫。

本文将以几位经典的女性角色为例,探讨她们的特点以及她们所代表的意义。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

她聪明机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拒绝接受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她具备了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能力,在追求真爱的过程中,不受他人的干涉。

伊丽莎白的形象反映了奥斯汀对于婚姻和社会等方面问题的批判,也彰显了女性应该有自主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与此同时,在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小南希。

她来自贫穷的家庭,生活在犯罪和黑暗的阴影之下。

尽管她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她却保持了一颗善良的心。

她的牺牲精神和对比尔·西克斯的真爱让她成为一个既可爱又感人的角色。

小南希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对贫困女性的歧视和剥削,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内心的善良和坚韧。

除了这些经典的小说角色,诗歌中也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

例如,埃米莉·迪金森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性诗人之一。

她的诗作充满了哲理和深刻的思考。

迪金森的诗歌主题涉及到自然、生死、爱情等多个方面,她的语言简洁而深刻,通过她的诗作,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力量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迪金森的形象表达了女性对于自我表达和内心探索的渴望,并展现了一个独立而自主的女性形象。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这个小说描述了拉姆齐一家的生活,其中的女性角色们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追求。

女主人翁梅格在家庭中承担着照顾家人和儿女的责任,同时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另一个女性角色,莉莉,追求独立和自由,她的行为被视为一种反叛,但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之间的挣扎。

伍尔夫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局限性。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李燚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1)001
【摘要】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总页数】3页(P182-184)
【作者】李燚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印度两大史诗与《诗经》中的经典女性形象类比分析 [J], 张蓉
2.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J], 沈莉
3.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J], 沈莉
4.印度两大史诗与《诗经》中的经典女性形象类比分析(英文) [J], 张蓉
5.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J], 陈珊;王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经典电影中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追求自我价值勇于抗争的形象
1900年后,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的形象开始在文学作品上得到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对女权主义的展现非常充分,这并不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才有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上,有很多新型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融入到了社会竞争中,从事工作,追求自身价值,对社会的不公平进行抗争,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权主义的体现。

在英美电影中,女性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而是具有独立的自我价值的形象。

在《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作品中,强调了女性的发展地位和价值,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的小说《飘》,电影的主人公斯嘉丽在南北战争爆发前是一个富家小姐,过着令人羡慕的舒适生活,在战争的影响下,斯嘉丽失去了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再没有了舒适的生活。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各种困难面前丝毫不退缩,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经历艰难险阻之后,重新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实现了从不经世事的大小姐到现代智慧型女性的转变[1]。

在《茶花女》这部电影作品中,彰显了女性的价值,女主角玛格丽特虽然由于生活所迫落入风尘,但具有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与阿尔芒相愛之后,就和他一起到
乡下生活,但因为玛格丽特的出身问题,阿尔芒的家人不允许两人的结合,强制性的让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分开,不知情的阿尔芒在宴会上对玛格丽特进行了羞辱,当他知道真相后去寻找玛格丽特的时候,她已经不久于人世。

二、境遇悲惨的形象
在悲剧的故事走向和悲惨的结果面前,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引发人类情感的共鸣,加强人们对问题思考的重视程度,这种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具有深入人心的特点。

在《悲惨世界》这部电影作品中,真实的反映了19世纪的巴黎女性发展的情况。

主人公芳汀原本拥有一份很美好的爱情,但后来她被爱人抛弃,被工厂开除,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了生计,她卖掉了身体上所有能变卖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死在了医院里,然而对于芳汀来说,活着比死去更加痛苦,死亡其实是一种解脱[2]。

在《哈姆莱特》这部电影作品中,对命运无声的反抗在时代的背景下,背负了沉重的悲剧色彩。

奥菲利亚与哈姆莱特在相爱后,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奥菲利亚不敢反抗父亲的命令,不敢再进行与哈姆莱特的接触,无形之中,她和父亲、哈姆莱特和她的父亲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哈姆莱特将她的父亲杀死的悲剧,发现真相的奥菲利亚,面对着失去父亲和爱人的结果疯掉了。

三、真实的独立自主的形象
在英美电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具有高尚的品质,这些女性具有真实独立自主的形象,证实了普通女性也有价值追求,形成的自我修养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

在《廊桥遗梦》这部电影作品中,很好的展现了女性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树立了一个有追求但又不愿意给家人带来伤害女性形象。

的故事的主人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婚后在美国乡村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日子过得平淡无味,直到她遇见了罗伯特记者,罗布特为她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和浪漫的约会,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下,她意识到了现在的家庭看似幸福美满,但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的相遇十分美好,第一天,两人的话题在不断的发展,非常有共同语言,两人之间也因此互相倾慕;第二天,两人的见面合乎其理,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三天,罗伯特向弗朗西斯卡表达了自己想要带她一起走的想法;第四天,弗朗西斯卡在进行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没有和罗伯特一起走,放弃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了陪伴在丈夫和孩子身边[3]。

在《简·爱》这部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女性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故事的主人公简·爱从小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却形成了乐观、开朗、聪明、知识丰富、爱读书的优秀品质,在罗切特面前不因为自己的身份低下而感到自
卑,在这样的处境下,两人相恋了。

但当她知道罗切特有妻子的时候选择离开了他,后来简·爱意识到了罗伯特对她的重要程度后又回到了他身边。

结语:
联盟
女性的形象在自我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悲剧的展现手法中也存在自我意识,不被时代所泯没的特质,吸引人的注意。

通过电影的展现形式使得这些经典的女性形象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好的感受到了当时的女性在命运面前进行的斗争,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