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精彩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精彩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精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对卡罗尔·克里木的《观舞记》进行深度阅读与分析,理解其舞剧创作背景,探讨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与舞台艺术表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观舞记》的文学内容,掌握舞剧的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舞剧的观赏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舞剧中的深层次含义,分析作者运用的文学手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情节分析,舞剧艺术魅力的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舞剧片段。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舞剧视频,激发学生对舞剧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a. 播放舞剧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舞剧的魅力。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舞剧的初步看法。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观舞记》的基本情节。

b.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解读舞剧中的文学形象。

c.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舞剧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分析文中一句具有代表性的描述,解读其深层含义。

b. 结合舞剧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舞剧与文学的融合。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份文学鉴赏练习。

b. 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观舞记》2. 主要内容:a. 情节梗概b. 文学形象c. 艺术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观舞记》中的一段舞蹈描述,解读其文学与艺术价值。

2. 答案提示:a. 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内涵。

b. 结合舞剧艺术,探讨文学与舞台的相互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舞剧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观舞记》【教材剖析】本册第四单元选入的文章尽或许广泛地触及了文明日子的不同方面,其间《观舞记》一文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印度闻名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妙绝伦的舞蹈扮演,在文字背面蕴涵的更是作家对艺术的领会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考虑和知道。

经过阅览,咱们不光能够进步自己的文明本质,陶冶情操,更能够学习作家用生动美丽的言语来写视觉感触的描绘方法,进步自己的写作才干。

【学生剖析】七年级下的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培育,在班级中现已能够开端构成协作、沟通、研讨、评论处理问题的杰出学风。

而相较于《安塞腰鼓》,《观舞记》叙事性较强,里边的描绘较简单了解,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首要针对文章中的言语艺术、修辞方法测验自己鉴赏文章;再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特征,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观点,使用小组教育能很好的调集学生的活跃性,促进学生在协作的基础上自动活跃地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教育理念】新课标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审美本质、才干。

七年级是学生开端构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才干仍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很有必要。

因而我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讲堂中使用多媒体发明教育情境,以朗诵著作中最富体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识的言语为“切入口”,逐渐引导学生领会本文的言语特征,感悟著作的思想内在,然后进步自己的审美本质和审美才干。

在整个学习进程中,我重视培育学生协作的精力,着重构成活跃自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以学生提出问题、评论问题、处理问题、付诸实践贯穿讲堂一直。

对学生多给予必定,让学生取得成功的快乐,对学好语文更有决心。

【教育方针】1、常识方针、(1)、堆集字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爱情地朗诵课文;(3)、了解印度舞蹈的特征。

2、才干方针(1)领会文章精妙的言语魅力,学习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方法;(2)感触舞蹈艺术“飞动的美”,进步艺术赏识才干。

3、情感方针:引导学生广泛触摸吸收外国优异文明,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描绘舞蹈,表达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写作手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舞蹈的魅力。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舞蹈的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舞蹈视频片段。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a. 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b. 作者通过观看舞蹈,表达了怎样的感受?c. 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绘舞蹈的?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关键语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a. 作者在观看舞蹈时,关注了哪些方面?b. 请仿照课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个舞蹈动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绘一个舞蹈动作。

六、板书设计1. 《观舞记》2. 内容:a.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感悟b. 观察舞蹈的方法:视觉、听觉、内心感受c.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看一段舞蹈视频,运用所学方法,描绘舞蹈中的某一动作。

答案示例:舞蹈视频中,舞者如同一只轻灵的白天鹅,伸展着优雅的脖颈,翩翩起舞。

她的手臂轻轻摆动,仿佛在水中拨动清波,让人陶醉。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查阅关于舞蹈艺术的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及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美,学习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讲述卡拉玛姐妹的舞姿、舞技以及作者对舞蹈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2. 领悟作者通过观察舞蹈所传达出的美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感受舞蹈的美;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印度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圈出生词、短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解读生词、短语,讲解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b) 分析课文描绘的舞蹈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c) 举例讲解作者观察舞蹈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描述一段自己观看过的舞蹈,提高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关于你所喜爱的舞蹈的短文。

答案:例文:我最喜欢的舞蹈是芭蕾舞。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古典舞蹈。

它以优雅的动作、高难度的技巧和唯美的表现力吸引着我。

每次观看芭蕾舞表演,我都会被舞者们的优美姿态所陶醉,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红楼梦》中的舞蹈描写,进一步了解古典文学中的舞蹈艺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舞蹈视频、讲解课文、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词、短语,了解了印度舞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仍有待加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详细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观看印度舞蹈表演的经历,通过对舞蹈的描绘,展现了印度舞蹈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文章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受,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舞蹈的美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理解作者对舞蹈的感受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舞蹈的认识,引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作者的感受。

4. 讲解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尝试自己描绘一种舞蹈。

六、板书设计板书《观舞记》板书内容:描绘手法:动态描绘、静态描绘、心理描绘作者感受:惊喜、赞叹、沉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种舞蹈,并表达出自己对舞蹈的感受。

答案:(示例)我觉得舞蹈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一笔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舞蹈的轮廓。

当我看着他们跳舞时,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完全被舞蹈的魅力所吸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对舞蹈的认识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感知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作为我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的依据。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魅力,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舞蹈艺术。

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的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观看舞蹈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欣赏并解读课文中精彩描绘的舞蹈场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2.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舞蹈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作者观舞的感悟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以及舞蹈场景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舞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成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讲解舞蹈场景描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舞蹈艺术。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舞蹈场景。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观舞记》2. 课文结构:观舞前、观舞中、观舞后3. 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4. 舞蹈场景描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舞蹈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

2. 答案:a. 作者观舞的感悟:舞蹈是生活的提炼,可以启迪人生。

启示: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搜集其他舞蹈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教案的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史;2.学习舞蹈术语,提高语言表述能力;3.观察舞蹈,提高审美水平;4.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一、引入1.热身活动:通过手语、口语等让学生表达自己最近的心情、健康状态等,以活跃课堂气氛,平衡学生心情。

2.课前预测:提问:下课我们要学习什么?有哪些期待、疑惑和恐惧?二、阅读课文1.整体阅读:朗读课文(非认读)和观赏表演二者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2.细节阅读: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进行注释并学习相应舞蹈动作及手势解释。

三、理解舞蹈1.观看舞蹈视频并谈论感受;2.教师介绍舞蹈中的要点,如节奏、形体、表情等;3.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势、动作训练,并进行小组交流分享。

四、创编舞蹈1.分组进行创编,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节奏、形体、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来表现课文中所讲述的舞蹈;2.每个小组请准备一段舞蹈,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和改进;3.选出两个小组进行表演,并向其他小组观摩交流。

五、拓展学习1.了解更多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的舞蹈术语,开启学生视野;2.通过观看现代舞蹈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六、结语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舞蹈,学会了一些舞蹈术语,并尝试自己动手创编舞蹈。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以及感受和收获。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学生下一次创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和发展,学习了一些舞蹈术语,同时也体验了自己创作舞蹈的过程。

通过创作,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舞蹈的基本技巧,而且也锻炼了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水平。

在拓展学习方面,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现代舞蹈作品,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观舞记》【教材分析】本册第四单元选入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其中《观舞记》一文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妙绝伦的舞蹈表演,在文字背后蕴涵的更是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阅读,我们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更可以借鉴作家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感受的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分析】七年级下的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培养,在班级中已经能够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良好学风。

而相较于《安塞腰鼓》,《观舞记》叙事性较强,里面的描写较容易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针对文章中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尝试自己鉴赏文章;再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特点,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利用小组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

七年级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很有必要。

因此我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贯穿课堂始终。

对学生多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好语文更有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能力目标(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本阅读与理解,对舞蹈艺术的感知与欣赏,分析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舞蹈美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情节。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语言、情感的分析,使学生感受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舞蹈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舞蹈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展示舞蹈视频。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笔记,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a.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b. 作者如何描绘舞蹈的美?c. 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解释舞蹈术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舞蹈艺术的美,分享各自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观舞记2. 重点词语:飘逸、灵动、激情、赞美3. 作者情感:热爱舞蹈,赞美舞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课文内容填空b. 根据课文内容,简述你对舞蹈艺术的理解c. 仿写一段赞美舞蹈的文字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舞蹈的文章,观看舞蹈表演,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观舞记》一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的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 《观舞记》【教育方针】1.能正确、流利、有爱情地朗诵课文。

2.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绮丽,领会比方和排比句的效果。

3.品尝、赏识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美丽舞姿的语句。

【教育进程】一、导入新课你赏识那些美丽的舞蹈,能给咱们说一说吗?印度是公认的国际传统舞蹈的发祥地。

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门户,而“婆罗多舞”是最陈旧的古典舞蹈。

舞者衣裙富丽,姿势美丽,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耀,光彩照人,艺人的手、眼、身、脚、步紧密合作,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二、预习查看1.查看预习学案的完结状况。

2.查看字词的掌握状况。

3.查看收集的作者、著作的状况。

三、赏读课文,读出“美”找出你喜爱的语句,在小组内有爱情朗诵,能够独自读、组合读、接龙读,边读边在脑子幻想舞蹈的情形画面,使自己沉溺其间。

四、研读课文,感悟“美”1.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恰当的词语,最妙的修辞,最美的句式,最详尽的调查。

①最恰当的词语:②最妙的修辞:③最美的句式:④最详尽的调查:2.怎样了解“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卡拉玛在扮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地步,到达忘我的地步。

真实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办法?“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好像一个婴儿”“她是一只雏凤” ……“假定……假定……假定……假定……”“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4. 作者运用了哪些言语技巧?(1)运用生动的比方,排比,引证等修辞手法(2)正面描绘结合旁边面描绘,多角度展现舞姿的美。

(3)运用了许多润饰性的词语,添加文章神韵。

5. 文中除了正面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旁边面地描绘。

咱们尽管不晓得故事的内容,可是咱们的情感,却跟着她的动作,起了共识!6.怎样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领会到印度美丽悠长的文明艺术”?印度文明是滋补民族艺术的粮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9《观舞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9《观舞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观舞记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难点研习精彩语句段,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印度舞蹈的魅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

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还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

今天,著名的女作家冰心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咿.(yī)哑颦蹙..(pín cù) 粲.(càn)然嗔.(chēn)视叱咤..(chì zhà) 尽态极妍.(yán) 浑身解.(xiè)数铮铮.(zhēng)蠕.(rú) 动褶.(zhě)皱静穆.(mù) 惆怅..(chóu chàng) 2.解释下面词语。

清扬:纯净、昂扬向上。

咿哑:象声词。

静穆:安静庄严。

端凝:端正而注意力集中。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变幻多姿:姿势多样,变化不定。

离合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低回婉转:回旋起伏。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浑身解数:全身招数。

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3.作者链接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观舞记)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观舞记)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1.学生能够踊跃展讲。2。认真的记录,生成班级问题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3分钟
创设反思情境
1、(教师旁白)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教学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2、教师补充、
1,生总结知识点。2,谈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二
(问题解决课)
程序要素
时间
创作情景
教师行为
期待的学生行为
创作情境引入主题
2分钟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班级合作问题生成
12分钟
创设交流教学情境
1真正参与,各抒已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小组长评价
1、学生能够踊跃的展讲。2、认真的记录。
随堂训练体现能力
6分度的热情.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小组长评价
真的自主完成,使训练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学科长监督做题情况并作出评价。3、归纳答题规律,明确答题方法。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2分钟
创设反思情境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教学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3、教师补充。
1、生总结知识点。2、谈体会。
专家评价
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2、对新课充满兴趣。
感知目标
2分钟
创设目标情境
1、呈现整合后的问题生成单。2、快速浏览问题生成单,明确教学任务。
学生能够认真阅读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明确本节目标
自主教学二次发现
10分钟
创设思考情景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解决生成单上的问题。2、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要点。3、对学生进行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并个别辅导 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案 新人教版

《观舞记》设计思想一、学情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集中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重在欣赏和感悟初一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兴趣很广泛,对于有着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内容的文章,初一学生很喜欢,也很能大胆,积极地去谈自己的感受课前从部分学生中了解,发现大家都很喜欢这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给学生一个平台,自由地去表达对艺术美的欣赏,抒发对艺术美的体验和感悟。

二、文本内容分析本文的层次很清晰,内容为三块,一是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表演的盛情赞美,表达自己内心的抑制不住的情感;二是卡拉玛姐妹舞蹈表演的过程;三是从印度文化的角度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升华同时,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有许多语句值得赏析和积累所以,在印度民族文化的背景之下,引领学生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走进舞者的内心世界,看懂印度婆罗多舞的丰富内涵将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另一重点则放在作者的情感上,体会作者在观看舞蹈后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共鸣,将课堂带向一个高潮。

教学目标1.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感受舞蹈中表现的生命与心灵的跃动;2.体会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盛情赞美。

教学重点1.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各个方面的美,领会她们的舞蹈触动人心的原因;2.体会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达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结合印度民族文化背景,领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收集印度婆罗多舞、湿婆天舞神资料,准备一段婆罗多舞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文中图片欣赏(用课件呈现):她在干嘛?看出是什么舞?描绘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与印度舞蹈有关著名作家冰心曾在现场观看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写下了《观舞记》这节课,借着这篇文章,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一起把直接些舞蹈表演的段落找出来。

明确:11—18段三、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一)感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同学来感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一边听一边勾画一下特别有感觉的语句、语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观舞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观舞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观舞记》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2、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3、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如有条件,教师、学生可利用VCD、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为上课作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印度舞蹈吗?如果看过,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发言)如果没有,今天我们就随冰心一起去观看卡拉玛姐妹的同台演出,顺便听听冰心观看后的感受。

(如有条件,此环节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二、初读,整体感知: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再次阅读文章。

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三、研读课文: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第2—6小节——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本阅读与理解,对舞蹈艺术的欣赏与评析,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艺术欣赏”,详细内容为对卡塔克舞的描述及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语和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欣赏并评析卡塔克舞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卡塔克舞的描绘和赏析,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深入挖掘舞蹈艺术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舞蹈视频、预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卡塔克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语等问题,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舞蹈艺术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舞蹈视频进行评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中心内容:《观舞记》2. 两侧内容:左侧:卡塔克舞特点、作者情感态度右侧: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卡塔克舞的特点。

分析作者在观舞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谈谈你的理解。

仿写一段关于舞蹈的描写,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2. 答案:卡塔克舞特点:优雅、端庄、富有节奏感。

作者情感变化:从好奇、惊讶到陶醉、赞叹。

仿写舞蹈描写(示例):“舞者如同天鹅般优雅地起舞,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自信与从容。

她的裙摆在空中翻飞,仿佛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作者对舞蹈的描绘与赞美。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艺术的魅力”,详细内容涉及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以及通过对《观舞记》的深入学习,体会舞蹈艺术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观舞记》的基本内容,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舞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观舞记》的文本内容,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舞蹈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舞蹈视频和图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2. 学具:课文《观舞记》的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观舞记》,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舞蹈的描绘。

3. 讲解与赏析(20分钟):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舞蹈。

5. 互动交流(1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描绘,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观舞记》2. 主要内容:舞蹈艺术的特点作者描绘舞蹈的修辞手法舞蹈的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舞蹈的文字。

2. 答案示例:舞者如丝般的身姿,如梦似幻的舞步,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舞记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描写。

3.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某某省某某人。

1913年到,次年进贝满女子中学学习。

后人燕京大学,1923年毕业。

“五四”运动时,在大学任学生会文书。

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1921年出版《繁星》《春水》两诗集。

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

30年代初出版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了某某、某某,抗战胜利后,随丈夫吴文藻去日本。

1949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1951年秋回国。

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作者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小橘灯》等作品,1958年又写《再寄小读者》。

打倒“四人帮”后,冰心精神焕发,陆续发表了不少新的作品,如《三寄小读者》等。

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并被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政协常委。

《观舞记》是冰心奶奶在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后写的。

文章用语盲文字来表现舞台艺术,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

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和冰心的语言之美。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对舞蹈描写的精彩语句。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1)静穆:安静庄严。

(2)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4)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也说是息息相关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10段):作者感受飞动的美。

第二部分(11~18段):舞姿达到完美境界。

第三部分(19~22段):揭秘、感激和赞美。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明确:作者通过描绘印度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也说明民族艺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的内涵。

第二步,精读课文。

课堂探究:1.默读全文,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1)“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舞蹈之前先供奉湿婆天,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开场时“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表示行礼。

(3)“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譬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4)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鼙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5)“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尽态极妍!”(6)“最精彩的是‘蛇舞’……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特点。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讨论并归纳: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

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臀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印度舞蹈大多表现某某故事,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

让人不必拘泥于故事情节,而为之喜为之悲,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舞蹈达到这种神韵,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3.“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是为什么?讨论并归纳: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

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4.除了以上的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可以从观众的反映侧面描写。

课文哪些地方可以说是侧面烘托?讨论并归纳,(1)四个“假如”一个“然而”从侧面描写“这惊人的舞蹈”。

(2)“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说明观众已进入角色。

(3)“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说明观众看懂了表演。

(4)“我实在描写不出……来包括了。

”赞美不尽。

(5)“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议论优美舞蹈的源泉。

(6)“最使人惆怅的是……‘惊鸿’般地飞了回来”表现依依不舍的惆怅。

(7)篇末的两个“感谢”,表现对表演者的谢意。

以上从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的高超。

5.“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讨论并归纳: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6.《安塞腰鼓》和《观舞记》都是描写舞蹈的,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点。

讨论并归纳;(1)同:①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②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

《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③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2)异:①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②《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写观众的反映等。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1.你对本文有怎样新的见解?2.学了本文有怎样的收获?二、读写结合。

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舞蹈场面,并表达出观舞的感受。

总结固趣本文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过程,文章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布置作业:预习《口技》,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冰心”的来历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创作“问题小说”,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遂改名为“冰心”。

“冰心”二字,取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某某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此名寓意为对国家怀有一颗“冰清玉洁”之心的意思。

冰心,原名谢婉莹。

“冰心”一语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绝句。

《芙蓉楼送辛渐》:“某某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意在表白其玉洁冰清的操守与品格。

冰心与纪伯伦2001年9月6日,我陪黎巴嫩作家代表团来到某某长乐的冰心文学馆。

在陈列室里看到黎巴嫩大使为老人授勋的照片,感到格外亲切。

授勋时,我作为工作人员也在场。

黎巴嫩某某国总统府为此颁发第6146号令,命令说:鉴于中国作家冰心女士将部分纪伯伦的作品译成中文,特授予骑士级国家雪松勋章,表彰她在中国传播黎巴嫩文化所作的贡献。

1997年3月7日下午,医院三楼会议室充满了鲜花的芬芳,各界知名人士济济一堂。

黎巴嫩驻华大使法利德•萨哈玛把勋章挂在冰心老人胸前,并按照阿拉伯礼仪吻了老人的手。

老人坐在轮椅里,精神矍铄,面带微笑。

大使说:冰心女士在年轻时,就敏锐地听到黎巴嫩的思想家、作家纪伯伦的哲理和诗的呼唤。

今天,我们在医院里集会,为她举行仪式。

是她,使这里变成了文化殿堂,文学论坛……冰心女儿吴青代读老人的讲稿:我喜爱纪伯伦的作品,特别喜爱他的人生哲学,对爱的追求。

他说:“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别人,也不受压制的人。

”……纪伯伦不仅属于黎巴嫩,而且属于中国,属于东方,属于全世界。

纪伯伦1883年1月6日生于黎巴嫩贝什里,12岁随家人前往美国,他多才多艺,可用阿拉伯文、英文写作,小说、诗歌、散文、诗剧,绘画也有杰出的成就。

冰心1923年8月横渡太平洋到达波士顿,当时纪伯伦已离开波士顿,在纽约潜心创作,并于冰心赴美的当年发表了《先知》。

冰心在译者序中说:“《先知》是我在1927年冬月在美国朋友处读到的,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词,予我以极深的印象……1930年3月,病榻无聊,又把它看了一遍,觉得这本书实在有翻译的价值,于是我逐段翻译。

……今年夏日才一鼓作气地把它译完……”冰心是在《先知》出版后的第4年读到的,开始翻译时,纪伯伦还在纽约。

1931年,冰心译完《先知》在写序时,纪伯伦已病故,并由亲属将遗体运回了故乡(1931年8月22日)。

纪伯伦没来过中国,冰心也未去过黎巴嫩,他们没见过面,也无书信往来,但《先知》却把他们的心联接在一起。

冰心说《先知》文词流丽,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

黎巴嫩文学史家汉纳•法胡里说《先知》“具有东方苏菲精神”,“阐述了许多高尚而富有哲理性的教诲”,“文笔轻柔优美,如潺潺流水,有迷人的音乐感。

”由此可见,冰心和法胡里对纪伯伦的理解有多么准确、深刻。

但黎巴嫩作家并不知道冰心,更不知道黎巴嫩政府给冰心授勋。

在中黎作家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对纪伯伦的熟悉、敬重和热爱,使他们感到震惊。

黎巴嫩作家大都是教授、博士、学者,他们对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英美文学极为熟悉,而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几乎是一无所知。

长期以来,由于文字的障碍,民族文化传统的迥异,地理上相距遥远,两国文学界是隔膜的,生疏的。

在旅途中,我告诉他们,在《先知》发表的第8年,冰心就把它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70年来畅销不衰。

如今中国出版的纪伯伦作品的单行本、文集很多,据我所知,仅全集就有几种,但对于黎巴嫩的当代文学,包括诸位的作品,我们也是不甚了了,所以我们今后要沿着冰心老人开拓的交流之路,常来常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