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读后感(通用19篇)
韩 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读后感《韩非子读后感》最近读了韩非子的一些著作,感触颇深呐!韩非子,那可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那些观点和主张,放在如今,也能给咱不少启发。
就说他主张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吧,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儿。
前阵子,我们小区里发生了一起纠纷。
小区门口有个挺大的空地,平时大家都把车停在那儿。
有一天,一辆豪车横在两个车位中间,占了别人的地儿。
被占了车位的车主找豪车车主理论,那豪车车主可嚣张啦,说自己有的是钱,想怎么停就怎么停。
这可把大家气坏了,纷纷指责他。
可他根本不在乎,还扬言要找人收拾那些指责他的人。
就在这时候,小区物业的经理站了出来。
这经理平时看着挺温和的一个人,这时候却特别刚。
他直接说:“在咱们小区,就得遵守规矩,不管你开多贵的车,都不能乱来!”豪车车主还是不依不饶,说自己认识什么大人物,能让物业经理吃不了兜着走。
物业经理一点没退缩,当场就打电话叫来了交警。
交警一来,豪车车主立马就蔫了。
最后,豪车车主乖乖地把车挪走,还向大家道了歉。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为谁有权有势就可以打破。
就像韩非子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能搞特殊。
要是没个准则管着,那这社会还不得乱套了?还有韩非子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道理简单又深刻。
我想到有一次朋友间的争论。
那次我们几个朋友一起讨论一个旅游计划。
有人说要去海边享受阳光沙滩,有人说要去山里感受宁静清幽。
其中一个朋友小李,一会儿说海边好玩,能尽情放松;一会儿又说山里好,空气清新对身体好。
我们其他人就笑他,这不是自己拿自己的话怼自己嘛。
这就跟韩非子讲的自相矛盾一个样。
做事情、说话得有个准头,不能前后不一,不然别人怎么信你呢?韩非子还强调“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时代变化了,情况不同了,措施就得跟着改变。
这让我想起了老家的一个变化。
我们老家以前主要靠种地为生,大家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
韩非子初中读后感700字
韩非子初中读后感700字韩非子初中读后感700字导语:在《韩非子》中,他作《孤愤》、《说难》等五十五篇,洋洋洒洒十万余言,表明了他依法治国,重视耕战的主张,阐述了变法的重要性和其治国理论。
阅读《韩非子》一书,给我最主观的感受是其中的“阴冷”。
韩非子读后感篇一:《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之杰作,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优秀作品,在古代的哲学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它与先秦百家的著作共同交织联系,构筑了中国古代的灿烂传统与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中“外儒内法”一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集中体现,这就说明了儒,法思想整体上的结合,构成了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柱。
由此可见,法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而《韩非子》这部著作正是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阐述的淋漓尽致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韩非子》一书,我对法家思想和韩非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我就阐述一下我对法家思想以及《韩非子》的看法:首先我先阐述一下我对法家思想的看法:我认为所谓法家思想,首先强调的就是以法治国,不一君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君主要在言与行上做到“以法为本”、“矫上之失”、“一民之轨”“法不阿贵”“令行禁止”。
其中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贵族法权思想相比,现然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与此同时,术,即君主管理臣民的方法,和法一样重要,可以说两者缺一不可。
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即“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而与此不同的是,法宜公开,术宜深藏。
而从《韩非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韩非的“术” 同申不害相比,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
韩非子1000读后感
韩非子1000读后感篇一:《韩非子》读后感先秦诸子中,最另类的当属法家学派。
儒、墨、道三家至多是创立学说或是躬身实践,法家则不然,法家的思想学说是要拿生命作交换的,用流血的方式来奠基。
流血牺牲的不仅仅是平民或贵族,其中还有法家的人物。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商鞅与韩非。
商鞅之死,简而言之是因为其得罪了太子赢驷这个未来的国君。
韩非则不一样,司马太史说韩非死得很冤,入秦没多久就被下狱致死。
连自己的主张和抱负都来不及实现,就被李斯、姚贾陷害,死在了云阳大狱里。
最为法家最杰出的代表,法术势最后的集大成者,韩非理应是个大阴谋家,但为什么就是斗不过同样是阴谋家的同学、大秦廷尉李斯呢?从表面上看,韩非之死是因为李、姚二人的陷害。
然究其本因,韩非是死在自己的学说上的,是死在自己手里的。
作为韩国的王族子弟却无法实现自己的主张。
于是韩非闭门著书,在此期间写下了《说难》一文。
所谓“说难”即游说国君之难。
而且,只要你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
但是,作为专制主义代表的法家一旦离开宣传、游说人主,便一无所用其技。
所以即便知道游说之难,也要义无反顾地去游说君王。
其实从韩非入秦到韩非死于云阳大狱这一过程可以清楚的知晓,韩非只能算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与阴谋学家,而非一个合格的实践者。
这就是为什么韩非会斗不过同样是阴谋家的李斯。
韩非自己在《说难》中坦言:“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然而韩非却给秦王写了一道书,大谈存韩之益处。
韩非自称韩国早已“与郡县无异”,并称秦国应该攻打的应该是赵国,因为赵国“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
”赵国才是秦国的首要敌人,而韩国早已形同秦国的郡县了,不具有威胁秦国的能力。
秦国若是攻打韩国,只会让“天下明赵氏之计”,对秦国没什么好处。
此外,韩非还当着秦王的面指责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
还因为姚贾的“前科”要秦王注意。
就这样,韩非与姚贾结下了梁子。
不过,韩非也许不知道,他的一篇存韩书,同时也和秦王结下了梁子,让嬴政对韩非的好感度与狂热度骤然下降。
读古人书韩非子读后感
读古人书韩非子读后感读了韩非子的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古代智慧的奇妙世界,还带着点儿犀利的味道呢。
韩非子这人可真是个洞察人性的高手。
他书里那些故事和道理,就像一面镜子,把人的各种小心思都照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他讲的那些君臣之间的事儿,那简直就是古代职场(朝堂也算一种职场嘛)的生存指南。
君主要怎么驾驭臣子,臣子又怎么在君主的眼皮子底下保全自己并且争取利益,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太多了。
我就感觉啊,那时候的朝堂就像一个充满各种陷阱和机会的大棋局,每个人都得小心翼翼地落子。
他讲的法术势,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绕。
但是一旦理解了那么一点,就会忍不住拍大腿,这就是治理国家或者管理团队的秘诀啊。
“法”就像是一个大家都得遵守的游戏规则,不管是谁,触犯了就得受罚。
这就好比咱们现在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谁闯红灯就得挨罚,这样交通才能有序。
“术”呢,就是管理者的小手段,怎么能看透手下的人有没有好好干活,有没有在背后搞小动作。
这就像老师突然来个小测验,看看学生有没有认真复习一样。
而“势”呢,就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感,有了权势才能让别人听话。
就像班主任在班里,一声吼,大家都得乖乖安静下来。
不过韩非子的思想也有点冷酷的感觉。
他眼里的人好像都充满了欲望和算计,都是为了利益在奔走。
读着读着,有时候会想,人难道就这么功利吗?但是再一琢磨,在那个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年代,也许就是这样的现实催生了他这样的思想。
大家都得争啊,不争就被灭了。
这就像在一场激烈的比赛里,每个队伍都想着赢,都在找对手的弱点,不择手段地得分。
还有韩非子讲的那些寓言故事,太有趣了。
像“守株待兔”,我小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当时只觉得那个农夫好傻。
现在读了韩非子的原著,才发现他是在讽刺那些不懂得变通,只想着不劳而获的人。
这故事就像一个小锤子,轻轻敲打着那些心存侥幸的脑袋,告诉他们: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努力干活吧。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在整个中国封建君主时代的统治思想中一直就存在着两个“圣人”。
一位是孔子,他是显性的,被历代君主所宗奉。
另一位则是韩非子,他是隐性的。
韩非子的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策略被君主帝王们走私式地在暗地里运用。
简而言之,就是所谓“外儒内法”。
韩非子思想主体是政治思想,他倡导的“帝王之学”,就是法、术、势兼治的专制论,存在不少负面的糟粕。
但在我们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并加强干部管理的今天,如果能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继承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客观地学习《韩非子》中合理有效的精髓,《韩非子》将是可资我们借鉴的巨大宝库。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有三大核心主张,第一主张是“法”。
法既是抽象意义的法律法规,也指具体的法律条文。
韩非子首先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四个字,他推衍出一个结论,国家的治理,也必须有一道最基本的底线,这条触之必死的底线,就是法。
建立并掌握了这个底线,国可大治。
他强调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他举例道,卫嗣君时,一个罪犯逃到了外国,卫君照会对方国家,想方设法务求引渡回国归案法办,即使割地赔城都在所不惜。
这种维护法治的严肃精神至今令人叹服。
韩非子还认为,“法”落到执行层面,就是二柄,即德与刑,或者说,赏与罚。
把二柄运用好,法治就能落到实处。
至于如何运用,那就牵涉到“术”的层面了。
韩非子的第一主张“法”为古人提供了消解人治推行法治的有效途径和制度安排。
在当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韩非子所倡导的法治精神和实践理念的现实针对性是不言而喻的。
《韩非子》中第二主张是“术”。
“法”是要公开的,而“术”则是暗藏于君主胸中的心计,是君主对臣下的统治手段。
他认为要想办法做到“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即君主行事要让群臣感到高深莫测、捉摸不透,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将一切错误推给臣下。
于是他煞费苦心地考察与研究了奸臣的各种行径,并从人性恶角度给君主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防治手段,归纳出一系列察奸、识奸、治奸、防奸的政治权谋,这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是十分罕见的。
读《韩非子》有感500字
读《韩非子》有感500字【第1篇】《韩非子》里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储说左上”中的两个故事。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两个故事都跟内容与形式有关。
秦穆公把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不事先给母亲梳妆打扮好,以致给陪嫁之妾穿上彩纹上能锦缎。
到了晋国,国人都偏爱陪嫁的妾,反而看不起秦穆公的女儿。
秦穆公的女儿自然是自然规律漂亮的,但因为没有精心装饰、打扮,跟穿着打扮衣着华丽的小妾站在一起,差距自然就拉大了。
齐桓公真是善于嫁妾、拙于嫁女啊!他确实没有听说过“买椟还珠”的故事吧!宝珠自然是好的,但因为装它的盒子太过精致,因而掩盖了宝珠本身的价值。
当然,形式是重要的,但性质最终要服务于内容,而不能舍本逐末。
墨子就像一块金玉,他非常有学问,亲身实践也很多,但他的言行言论却并不巧妙动听。
当时很多人,都说一些很有文采的话,君主往往被他们的文采所迷惑而不去考察这个人是否名副其实。
墨子的学说即便英明是在传播古代英明帝王的思想,论述圣人的主张。
所谓“大道至简”,如果墨子让自己的文辞美妙动听,恐怕人们就陶醉于它的文采而忽略了它的实际价值。
所以,墨子的言辞并不美妙动听。
墨子这么做,么受郑国人买椟还珠和秦穆公嫁女的楚庄王启发呢?【第2篇】《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氏之璧》、《鲁人搬迁》、《心不在马》、《曾子烹彘》、《宋人疑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故事真的很熟悉?原来,我早已听过这些故事,却不知道出处。
这次捧起《韩非子》,却没想到:这些童话故事竟都出自《韩非子》。
《心不在马》这则寓言而令我印象颇深。
《心不在马》讲的是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赶车,学后不久,与王子期比赛。
比赛时,他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后面。
赵襄主却埋怨王子期没有把赶车的技术全教给他。
而王子期说,技术教尽了,是赵襄主运用得不对。
赶车人的注意力要在马身上,而不是在对手身上。
你在我前面怕被我追上,落在我后面想追上我,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顾不上调理马,所以落后了。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读后感《韩非子》读后感高三暑假,读了《韩非子》,着实是有趣味。
就记得别人说:春秋战国,那是一个烽火四起,战祸连年的年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光辉时期。
就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韩非子并没有因自身的生理缺陷以及无孔子周游列国劝说的丰功伟绩而被人们所抛弃忘记,恰恰相反,韩非子以其依法治国的思想主张和《韩非子》一书使法家在诸子百家中稳占一席之地,更被历史所铭记。
那么,《韩非子》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的主要精髓又是什么,以及它对现实又有什么意义呢?韩非子,战国末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相传韩非子“为人口吃,不善言谈”,但他却笔撰著文,著述观点鲜明,文章洋洋洒洒,感情激起,笔锋犀利,而《韩非子》这部鸿篇巨著绝大部分出自韩非子笔下。
《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字,为法家集大成之作。
纵观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语言幽默。
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同时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粗略浏览《韩非子》一书,就其所表达的思想主张而言,给我最的印象感触莫过于用人、赏罚这两个方面。
一、用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而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
——《韩非子.用人》在《韩非子》中,韩非子认为用人不避亲仇,能者居之。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用人不避亲仇,能者居之这个思想永远不能真正被贯彻落实的,即使是接受过西化教育的华侨华人也不是百分百做到,例如黄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就是典型的例子。
现实中,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在大学里,大学生为进入团委工作,为入党而争破了头颅而无所不用其极,但如愿以偿后,又有多少是真心想并且有能力为广大学生和人民服务呢?猜其初衷,绝大部分人无非是为拉关系、捞资本罢了。
而让大量无能自私之人高居要职无疑就是庸医司人命,俗子议文章,其结果不然而喻。
我读《韩非子》
我读《韩非子》我们要仁治,我们也要法治,仁治学孔子,法制学韩非,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已告诉了我们。
今天,再读经典,我们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年的他,看惯了诸侯的争斗,看惯了人民的血泪。
而希望,似乎很渺茫。
历史翻到战国这一页,韩非子彻底明白了人性的弱点,看穿了人类生来就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因而才会有“一双冷眼”,冷峻的法治思想。
是什么让人禽兽不如?乐羊是一员大将,当敌人烹其子他却那么坦然地“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
”卫人嫁其女,叮咛的不是让自己的女儿如何过好小日子,而是如何聚私钱。
等到他的女儿带了大量钱财被休回来时,他不但不难过还为自己的聪明洋洋得意。
在韩非子看来,乐羊是因为想得到魏文侯的赏识,卫人就只是贪图钱财而置女儿的幸福而不顾的。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啊!而有人却食其子女,韩非子看到了人的自私,冷酷!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利可以让人所向披靡。
蛇和是人们见了毛骨悚然的东西,可是连妇女都敢拿酷似毛毛虫的蚕,渔夫都可以抓住酷似蛇的鳝鱼,是利让他们变得勇敢。
孟子宣扬“舍生取义”,可在韩非子看来,那毕竟是一个理想,芸芸众生没有那么高尚。
子圉和商太宰虽然都欣赏孔子的才能,但最终都没有把孔子举荐给宋君,原因很简单:宋君见了这么贤能的人还有他们俩的地方吗?伍子胥出逃,边侯抓住了他理应交给楚王,但最终却放了他,只因伍子胥编了个谎言:大王抓我是因为我有一个美珠,现在我把它丢了。
如果你把我送给楚王,我就说你把那颗美珠拿去并吞到肚子里去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边侯,任何一个人恐怕也得三思了:谁愿意被楚王开膛破肚去验证一个谎言呢?人在困难面前,首先考虑的是关乎自身的利害问题。
这个世界上最难揣摩的是人心。
陈轸得到魏王的器重,而惠子却告诫他,重要的不是侍奉好魏王,而是侍奉好魏王周围的人。
就像是十个人栽容易活的树,一个人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毁掉了。
曾从子满以为他以鉴别宝剑为由刺杀魏王痛恨的吴王,魏王会满心欢心呢,可魏王却赶走了他,为什么?吴国远比魏国强大,谁知道陈轸到了吴国会不会把这一套反过来用在自己身上呢?魏王的冷静让人佩服,也出人意料。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政治、军事、法律和人性等方面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我对《韩非子》的一些读后感:首先,《韩非子》中韩非的思想深邃而独特,他对政治、军事和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通过阅读《韩非子》,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秩序、法律制度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和多样。
其次,《韩非子》不仅仅是一部政治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作品。
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政治管理、社会秩序和人性的观点,展现了韩非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同时,书中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对于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通过书中的哲理和思考,我对人性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再者,《韩非子》的思想观点和观点较为独特,充满了智慧和见解。
书中所提出的关于政治、军事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书中也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对于读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韩非子》,我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也让我受益匪浅。
《韩非子》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人文意蕴的伟大著作,它对于中国思想史和文化传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韩非子读书心得体会
韩非子读书心得体会韩非子读书心得体会1《韩非子》一书是由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写。
先说说韩非本人,韩非是韩国公子,而韩国又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中实力最为弱小的。
但是金子总会放光的,秦王嬴政(秦始皇!)爱慕韩非的学说,不惜大兵压境逼迫韩非事秦。
然而韩非毕竟是韩国的王孙,在秦国处处维护韩国利益,最终死于秦国大牢。
(普遍猜测韩非之死于其师弟,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有关)《韩非子》一书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君王论》,教会了君王立法,借势,用术。
(“法术势”是法家统治的三个维度)先说说“法”,法家之所以被称为法家,就在于这派学说对于“法”的重视。
但是,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法,这里的法是指奖励与刑罚,施法的主体是统治者,客体是所有其他人。
所以,法家强调的立法,是确立奖惩机制,以此来进行统治。
相比儒家的教化,法家更相信制度约束。
再说说“势”,在三个维度之中,最难以形容的就是这个“势”。
所谓的“势”,个人的理解是形势,包括民心向背,大家的想法这些难以量化的东西,总结一下就是——大多数的力量。
虽然“势”很难以形容,但却是统治的重中之重。
得势者成事,失势者往往不得善终。
因而,君主在统治时需要仔细把握势的变化,为了得势,往往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
最后,解释一下“术”,之前忘了说了,韩非不是个妙语连珠的人,他是个结巴,但他却是个极其善于讲故事的人。
所谓的“术”就是手段,不比儒家的避而不谈,韩非却觉得手段是中性的,甚至是褒义的,只是君王应该做到自己明白别人不懂就好(这点很重要,别人知道了就没意义了)。
关于“术”的介绍,是《韩非子》一书中最为精妙的一部分,因为往往是以故事的方式展现的。
韩非所言的术,在天朝历史中屡见不鲜,例如:东厂西厂,目的在于搜集官员的情报,为帝王服务;帝王对很多问题明知故问,以此来试探衷心等等。
说完了法术势的维度,我们来说说韩非的观念。
韩非师从于荀子,是典型的性恶论者,在韩非眼中,人只有两种:笨人和坏人笨人不是不坏,是因为智商欠费,坏不起来。
《韩非子》的读后感
在阅读《韩非子》这部千古传世的哲学巨著后,我深感震撼。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它以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生活的道理,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法治”,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依法治国的意思。
全书以韩非及其弟子的对话为载体,阐述了法治的内涵。
每一段对话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种文字形式虽然简洁,但却能准确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韩非子》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深厚的哲学内涵所吸引。
它不仅探讨了政治治理的方法,还深入到了人性的本质。
比如,它提出了“严刑峻法”的政治观念,强调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又如,它强调了人性的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才能抑制人性的恶,使社会和谐有序。
此外,《韩非子》还以其独特的实践精神,吸引了我。
它的实践精神主要体现在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方面。
韩非提倡节俭、勤劳、诚信等美德,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种实践精神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实践,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读书心得韩非子
读书心得韩非子读书心得:韩非子在我最近的阅读中,我选择了一本名为《韩非子》的书籍。
这部经典著作是由中国的思想家韩非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通过阅读《韩非子》,我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受益于其中的智慧和思考。
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政治家,韩非的学说着重于法律和政治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统治者的职责和合法性,以及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韩非子中的思想和理论,尽管距今已经数千年,但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智慧。
韩非子的思想主要包括“法治”、“权谋”、“变法”等方面。
他提出了“明法制”、“重刑罚”等原则,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才能令人民和社会达到治理的平衡状态。
同时,韩非子也非常强调政治权谋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治领域中权谋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统治者保持权力,还能够帮助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深入探讨了权谋策略的各个方面,如布阵、布局、虚实、用人等,这些策略对于当时的政治统治者和现代管理者都具有启发意义。
此外,韩非子也提出了变法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不断变革和更新,才能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他强调变法需要注意方向和策略,以达到改进社会制度和推动国家发展的目的。
通过阅读韩非子的著作,我体会到了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和洞见。
他对法律和政治的思考深入而独到,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尽管书中的例子和观点与现代社会有所距离,但其中的智慧仍然具有普遍的意义。
除了思想内容,我也十分欣赏韩非子在文字表达上的技巧。
他的语言简练明了,逻辑严谨,表达力强。
韩非子运用寓言、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抽象的政治哲学思想更加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阅读《韩非子》是一次有益的经历。
通过这本书,我学习到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精髓,受益良多。
韩非子的思想和理论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领导艺术,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
读《韩非子》有感800字
读《韩非子》有感800字【第1篇】谈起《韩非子》,大家既然都不陌生。
这次,我阅读了《外储说左上》中说二的第四篇,令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篇文章很长,印象最深的是虞庆与匠人的对话。
虞庆建造房子,说屋顶太陡。
匠人说泥是湿的,椽木没干透,但虞庆却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湿泥重,没干的椽木是下垂的,这样外墙应当建得低,又说泥干了会轻,树木干了会直,这样房顶会日渐变陡。
匠人照他说的过来造房子,结果房子坏了。
另一种说法是,虞庆准备做房子,匠人认为用弯曲的木材则表示承受很重的泥巴,过久了一定会坏。
而李庶说木材干了会直,泥巴干了会轻,即使时间久,也一定不会坏。
但匠人照他说的去做,房子却坏了。
从这不难看出两篇短文中的第一个说法可以看出,虞庆是个无知的人,而自己却装做什么都懂得的样子,话也说的非常好听,可结果却达不到目的,违反了实际情况。
如果把他所说的木材和泥土比作成人或其他男同性恋事物呢?他可能会认为有些年轻人一定会改过自新,久而久之,便会对国家做出贡献。
而结果却可能没有那么美好,那些人于是乎会谋反,不去管理他们,也许时会招来亡国之祸。
由此得出,虞庆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而把自己看得太有智慧了,不是什么东西自己都懂的,专业的匠人说的话也不听到,房子肯定建造不成了。
好养如果是粗糙地认为一些人管用,一些人无用,也是另人厌恶,自己的脸面丢尽,没有尊严。
这样,也当不成一个“上卿”了。
而在生活中,有些人也是这样。
一些同学见别的同学在进一些高深的知识,认为自己都懂了,便开始瞎说一气,让其他同学感到鄙视,使得他在别人眼里是个无知的人。
还有些人可能在组织工作方面比较多方面好,可到了其他时刻,自己弱的方面,便开始不懂装懂,蒙骗经理,可最后寻获这种方法行不通时,他有“智慧”的一面也破灭了,同事们会渐渐认识到他的轻蔑。
如果他再这样下去,就不可能安心与别人相处了。
从第十个说法中也是这样,认为会坏的房子到虞庆口中就变好了。
他说的好像头头是道,可结尾还是没变,房子坏了。
读书心得韩非子
读书心得----《韩非子》韩非子著书立说,研究帝王之术,欲以平生所得辅弼君王,富国强兵进而一统天下。
在我看来,韩非子的学说切实可行,但穷尽举国之力,仅仅得益于君王一人,虽然间接也能使民族兴盛繁荣,终归不是以惠及万民为愿景的学术。
韩非子力主道、法、术,三者结合,互补使用,推行法治,秦王以此并吞了六国,成就了霸业。
先贤的学说既然可以用来管治民众,统领国家,为什么不能用它来打理自身的言行举止,实现心中的志愿呢?韩非子说:空好仁义,等候尧舜的出现,一个治世一千个乱世;推行法治,纵有桀纣的出现,一个乱世一千个治世。
同理可见:单凭兴趣、愿望、欲求和理念,苦待机遇,必然导致种种失败;反之居势力导、趋利避害,就算遇到天灾不测,仍会屡有收获。
按我的感悟,韩非子所言唯独“势利”二字。
势,何者为势?前腿受伤的马没有办法踢人;马踢人必用后腿,后腿抬起,就要用前腿支撑住身体,前腿不能受力,后腿就抬不起来。
是因为没有作为的能力吗?是因为没有作为的意愿吗?不是,只是形势不容许罢了;这就是内在的势。
龙腾云驾雾,倏忽万里,可要是没有了云雾,龙也和蛇一样只能爬行。
龙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吗?龙和蛇真的没有了分别吗?不是,只是龙所依赖的环境改变了;这就是外在的势。
势是客观的,本身没有善恶美丑之分。
我们是人,所以有人的立场;我们是国民,所以有国家的立场;我们是家庭的成员,所以有家族的立场;我们是自己,所以有个人的立场。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身边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形形色色的事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糅合上我们的身体和立场,形成了与我们生命密不可分的势。
与势相对应的是利,利就是利益。
利和势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利的情况又是由势来决定的:居势、顺势、不渝势就有利可图;若是看不清形势,脱离了处势,所作所为超越了局势,失败必然会到来,利益也就受到了损失。
势如此重要,因此韩非子直接指出:君主统治国家的权力,不在于他的仁德智勇,而在于他占有了最宝贵的势,这种势才是君主的把持。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贤们留下了他们的思想和智慧。
其中,韩非子是中国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了《韩非子》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深感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好书。
在《韩非子》中,韩非子阐述了自己的一系列政治哲学观点,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法家”思想。
他认为,人性本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就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管制人们的行为。
他主张国家利益至上,反对儒家的仁政思想,更加注重国家的实际效益。
他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认为法律是统治者维护政治权力和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他还反对世袭制,主张通过选拔人才来推动社会进步,并呼吁加强农业生产和发展经济。
除此之外,韩非子还对人性、道德、社会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性本恶,人们的行为都是出于私欲和利益的驱动,而不是简单的善恶观念。
他提出了“以利害为纲”,认为人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出于仁义道德。
他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如“三才”、“鳏寡孤独”。
通过阅读《韩非子》,我深刻感受到了韩非子的思想深度和思辨能力的强大。
他所阐述的思想和理论,虽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依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他的《韩非子》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思想史、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韩非子》的文笔较为简洁,但是其中含义深刻,思想精深。
我读完《韩非子》之后,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珍惜今天的时代和生活。
总之,《韩非子》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政治哲学思考和人性道德探讨,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阅读《韩非子》可以开拓人们的眼界,增强人们的思考能力,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韩非子读书心得
韩非子读书心得近日,我有幸读到了《韩非子》这部经典的文化典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伟大思想家韩非子的博大智慧和深刻见解。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非所撰写的一部重要思想文集,不仅包含着韩非的思考和理论,更体现了当时智者们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通过阅读《韩非子》,我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运作的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被韩非子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所震撼。
他认为人性本恶,人皆有私心、自私自利的倾向。
这与我们常常将人性理想化的观念相悖。
然而,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我渐渐意识到,人性中的善与恶是相互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纯善或纯恶。
而韩非子的观点更为真实,呈现了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其次,我对于《韩非子》中关于政治与权谋的论述有着深切的感受。
韩非子强调政治的重要性,他认为政治是一种能够调和各种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历史上各种政治事件的分析,他总结出了一系列政治策略和行为原则,如重视情报搜集、以法治国、善用威严等。
这使得我对于政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现实社会中,权谋与智慧是领导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另外,在韩非子对于教育的思考中,我也获得了启示。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同时也能塑造人的品德。
他强调“道”与“术”的结合,即既要掌握知识、技能,也要注重道德修养。
这让我对于教育的目标和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既具备专业能力,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韩非子对于国家的治理思考给了我许多思索。
他提到了“法治”、“刑罚”、“贤者”和“民主”等诸多概念,并深入剖析了它们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在当代的社会实践中,如何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同时让人民更好地生活,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韩非子的思考,我看到了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对于参与政治过程的需求。
韩非子的思想深入浅出,他的智慧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读后感《韩非子》读后感1《韩非子》,这绝对是一部巨作,虽然是在几千年前,但是,其中许许多多的思想至今受用。
从小便听过《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等等,直到有幸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竟均出自《韩非子》。
这次,我看的是《外储说左上》,主要讲的是“君之外谋”,其中“说一”的第二段尤其令我感悟颇深。
这段主要讲的是墨子做木鸢与葵与射稽唱歌的故事,就拿第二个故事来说吧,葵唱歌时,大家都轻松又愉快,而射稽唱时,大家又吃力又疲惫,但有人注意到吗?事实上,射稽唱时的'效率比葵唱时的效率高出了许多。
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良药苦口,不要对苦涩的事物产生厌倦,事实上,这往往是最妙的灵药,葵所唱的歌是一颗甜味的糖,让人感到舒坦,射稽的歌是苦味的药,虽苦,但功效甚好,这便是甜苦之分。
那到底该如何抉择呢?忠言逆耳,聪明的人会去鼓励别人,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英明的人会去聆听它,因为他知道,这能创造出最好的功效。
墨子,连他也会做过愚蠢的事,但他,就是聪明人,他知道做木鸢是件傻事,而那些看似平常的事后,却隐藏着良方。
生活中,社会上也是如此,那些最诚恳的劝告,总是不那么顺耳。
家中,父母随时的关照与提醒,总是对你最好的话,但在我们耳中,总是那么唠叨,平日,老师的循循善诱,潺潺教诲,是枯燥和无味的,但这又是最富哲理的话语。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已疾也。
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让我们记住这两句话吧,这是我所理解的,但这将永远伴随你左右。
《韩非子》读后感2这周,同学们开始读《韩非子》这本书。
它的作者就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韩非子。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韩王的一个儿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师从于荀子。
荀子是春秋战国晚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孔子的治学传统,是儒家经学的主要传播者之一。
为什么一个儒家的老师教出了一个法家的学生呢?孔子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孟子强调仁、义、礼、智。
孔孟之道中,仁都是第一位的。
《韩非子》有感
《韩非子》有感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与《韩非子》这则寓言故事内容相仿的事情随处可见。
我认为:一个人在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会使人的认识得到一定的限度;会使人对朋友,对同学,甚至对家人都怀有一定的戒心……从而会得到:对事物认识得不够全面;疏远亲人,疏远社会等极其卑劣的,不堪设想的后果。
一个人,如果像《韩非子》寓言中的富人那样:自己的儿子和邻居说了同样的话,却执意地认为儿子十分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偷了自己家的财物。
明明是同一句话,只是出自不同的口,为什么被理解成两种意思呢?而且两种答案截然不同??我想这就是亲疏远近的不同吧!
在我们的生活里,应认人为贤,不能认人为亲.当今社会存在着这种现象,如;某家工厂(公司)的人事部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职权,擅自把自家的亲属安排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并想方设法的要他立“功”,升职。
好像把它当作了自己份内的事一样。
最后,由于不合理用人,导致这家工厂亏损,甚至倒闭。
这是多么严重的后果啊!
一个人,如果把亲疏远进看得十分重要,那么,这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一定是粗浅的。
就一定不会成大气。
《韩非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韩非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非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非子》读后感篇1原文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
危道:一曰,斫削于绳之内;二曰,断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所祸;五曰,危人于所安。
六曰,所爱不亲,所恶不疏。
如此,则人失其所以乐生,而忘其所以重死。
人不乐生,则人主不尊;不重死,则令不行也。
(《韩非子·安危》)注①安:使安全。
术:途径,手段。
危:使危亡。
道:途径,方法。
按:作为同义词,“术”强调人为因素,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道”则强调自然因素,符合客观规律自然会达到目的,违背自然规律则无法达到目的。
对于君主而言,所谓“安术”需要刻意为之;而“危道”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国家危亡。
②随:跟随。
这里是依据的意思。
是非:正确和错误。
这是社会价值体系的评判。
③善恶:这里指行善还是做恶。
这是人性道德的标准。
④死生:死亡和生存,让一个人死去还是活着。
这是法律层面。
⑤贤:贤明,有才德。
不肖:与“贤”相对,不贤。
爱恶(wù):喜爱和厌恶。
按:“爱”与“好”在适用对象上有别,《韩非子》中“爱”共出现187次,其对象多为指人名词。
⑥非:指责。
誉:称赞。
⑦尺寸:本指丈量长度的单位,引申指规矩,标准。
意:料想,猜度。
度(duó):量。
引申为揣测、估计。
“意度”是同义词连用。
⑧信:诚信。
诈:欺骗。
⑨削:用刀削。
斫(zhuó)削:砍和削,是木工的工作。
绳:木工用的墨线。
引申指标准、法则。
砍削木材应依据墨线,这样才能得到想要的材料,所以“斫削于绳之内”指在墨线以内的部分砍削,是指徇私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读后感(通用19篇)《韩非子》读后感篇1《韩非子》中有这么一条寓言:宋国有一个富人,家中的院墙遇到大雨倒塌,儿子认为,如果墙修补不及时,肯定会有人进来偷窃。
而隔壁老人也这样说。
到了晚上,富人家中果然失窃。
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说的对,而怀疑邻居老人就是小偷。
就该故事本身来讲,儿子的话与事实相符就是聪明,而邻人则成了偷窃嫌疑人。
在旁观者看来,这个结果自然是愚昧可笑的。
但那富人的怀疑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自己的亲儿子那自然是为自己好的;而邻居虽然说了同样的话,但肚子里还不一定是什么坏水呢。
多少年来,这则寓言可能许多人都看过,看过后也会大骂这富人愚蠢,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不是这么回事了。
因此,我认为韩非子写这则寓言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那么,感情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认知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是有的。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犯过一个受感情亲疏影响的错误——五个小孩子来我们家里玩,我便拿出玩具来。
小朋友们走后,我发现平时我最喜欢的那个玩具车没有了。
这五个小朋友当中,有四个是住在我们楼下的,平时我和他们玩得多一些;而另一个小男孩平时和我挺生的,也没有什么感情。
于是,我本能地怀疑那个玩具车是被他拿走了。
我去找其中一个小女孩,向她道出了我的怀疑。
她也认定那玩具车就是小男孩拿的。
于是,我就去找那个小男孩。
男孩很生气,说他才不稀罕那玩艺呢。
他越辩解,我越觉得他心虚。
第二天,我到床底下找东西,吓了我一跳:那个玩具车呆在床底下呢!我从此不敢再和那个小男孩见面。
见了面,我就赶快走开。
多少年了都是这样。
我真的对不起人家。
这件让我汗颜的事情至今还留给我教训,那就是判断事物不受感情亲疏的影响,不下轻率的结论。
任凭感情亲疏来左右自己的判断认知有时候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就是“感情决定一切”的忠实拥趸,明知二弟云长性烈如火,在自己不得不去西川征讨时还是让他镇守荆州,而他平日里最信任的大救星诸葛亮说也不能左右他的选择。
当然,最后他这个最亲爱的二弟意气用事丢了荆州,他自己也因此死在白帝城,而那个不在乎感情亲疏,坚持客观判断、“任人唯贤”的曹操却越来越强大,逐步为后代打下了一统江山的雄厚基础。
总之,亲情友情自然是人们不可多得的财富,但只能供我们参考而已。
对于事物真相的认知,一定得靠自己的理性思维。
这样才能不下轻率的结论,使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韩非子》读后感篇2如果要说一部代表先秦法家思想的著作,我认为非《韩非子》莫属了。
《韩非子》是一部提倡法治权谋,宣扬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代表作。
构思精巧,描述非常生动,善于用朴实且幽默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以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就是韩非主要思想高度概括,一个国家要安定繁荣,君王就得遵循法治、权术和权势的法治思想。
韩非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不避大夫,赏不遗匹夫”的主张,在《韩非子》中的《定法》、《难势》等篇幅中都有体现。
这就是告诉我们,法治制度下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也就是常常听到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概念,这是能使国家安定的基本政策。
这个主张对于后世历朝历代法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治国之道的人的条件,韩非在《孤愤》中也给与了论述,“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同时他还对所谓“重臣”给与了解释并且论述了当他们掌握大权后产生的严重后果,这一论也受到了历史无数事实的论证。
韩非的哲学思想遵从老子的思想,是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
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道理相应”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老》和《喻老》通过“矛盾”的论证。
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矛与盾的寓言故事就是出自《韩非子》,这个有趣的小故事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事物的两面性的辩证思维。
韩非的有些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与儒家、墨家相悖的,所以他批判孔孟和墨子。
他主张依法治国,而且要用重典,他认为罪行不管轻重,只有重刑罚才能减少犯罪。
很显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是要巩固国家的权威,但是他没有想过这样做却得不到民心,有违“得民心者得天下”。
韩非这些政治主张在《显学、《六反》中都有集中体现。
我们有很多非常熟悉的成语典故都出自《韩非子》,如之前列举的“自相矛盾”,还有“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都是富含深刻寓意的成语故事。
这么看来,我们从小在无形中就受到了法家的哲学思想的熏陶了。
《韩非子》读后感篇3《韩非子》诞生于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本表达作者治国思想和主张的一本书,其中,也包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
以前我并不太了解这本书,这次,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终于能够完整读完。
一读才知道,原来“滥竽充数”的故事正是来自此书中,而这个故事,曾对我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说到“滥竽充数”,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喜欢听人吹竽,而又特别讲究排场的齐宣公,必须要300人一起吹给他听。
这给了南郭先生这样的角色以瞒天过海的良机,他冒充乐手混身其中,还领着很高的薪水。
直至齐湣王上台,要求乐手单独演奏,才导致事情败露,南郭先生只好偷偷溜走了。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很滑稽,却特别引人深思。
这篇文章最直接的寓意,是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内行的人中间,冒充有本领的人,以次充好。
以前阅读的时候,爸妈曾教育我: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绝不能弄虚作假。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真正的本领,是自己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
做人,也跟学习一样,也一定要诚实,不能投机取巧。
俗话说:“躲的过一时,躲不过一世”,这句话用来形容南郭先生再贴切不过了。
生活中,像这一类的反面教材特别多。
以次充好、偷梁换柱、浑水摸鱼等现象比比皆是。
比如前些日子我看到一个新闻:某地一座很重要的桥梁,竟然被发现桥墩下部用了非常多劣等材质,如同“草包”。
干旱的时候,连钢筋都露出来了。
这样的桥梁将影响多少人的安全?由此可见,滥竽充数的行为,可能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滥竽充数、缺乏诚信,轻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重则可能危及到他人的生命和安全,后果不堪想象。
所以,在我眼中,诚实无法用价值衡量。
《韩非子》读后感篇4《韩非子》是一部传递法家思想的历史名著。
现在我用最淳朴的语言来向你介绍《韩非子》中的四则寓言故事。
一: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篇短小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呢?经韩非子所说,又经历考证,韩非子是为了告诫君主:“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言语,君主往往只看到了它们表面的文采而忘记了它们是否有用”二: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篇幽默的小短文,在我看来,这是韩非子要告诫人们若要灵活干事,不能像郑人一样固执,在生活里,不能受某样东西约束自己,那么你最后必定会闹出一个像郑人一样的大笑话,更深层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注重尺码这样物体的表面。
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此故事短小精悍,一语道破,告诉了人们要做一块真材实料,不可以像南郭处士一样,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另外,此文章还从侧面批评了当时君王的昏庸无能,为了一个处士,在民间搜刮几百人的粮食供处士享用。
四: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
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
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
这是选自内储说上七术的一个故事,用韩昭侯测试左右是否忠诚来证明当时忠实的社会。
但我个人觉得太过残忍,何不以事测之?《韩非子》虽然非儒家文化,但其反应的道理本质未改,对做人很有帮助,希望更多的人去体验一把法家文化。
《韩非子》读后感篇5谈起《韩非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这次,我阅读了《外储说左上》中说二的第四篇,令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篇文章很长,印象最深的是虞庆与匠人的对话。
虞庆建造房子,说屋顶太陡。
匠人说泥是湿的,椽木没干透,但虞庆却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湿泥重,没干的椽木是弯曲的,这样屋顶应当建得低,又说泥干了会轻,树木干了会直,这样房顶会日渐变陡。
匠人照他说的去造房子,结果房子坏了。
另一种说法是,虞庆准备做房子,匠人认为用弯曲的木材承受很重的泥巴,过久了一定会坏。
而虞庆说木材干了会直,泥巴干了会轻,即使时间久,也一定不会坏。
但匠人照他说的去做,房子却坏了。
从这两篇短文中的第一个说法可以看出,虞庆是个无知的人,而自己却装做什么都懂的样子,话也说的非常好听,可结果却达不到目的,违反了实际情况。
如果把他所说的木材和泥土比作成人或其他事物呢?他可能会认为有些人一定会改过自新,久而久之,便会对国家做出贡献。
而结果却可能没有那么美好,那些人说不定会谋反,不去管理他们,也许会招来亡国之祸。
由此得出,虞庆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而把自己看得太有智慧了,不是什么东西自己都懂的,专业的匠人说的话也不听,房子肯定建造不成了。
如果是粗糙地认为一些人有用,一些人无用,也是另人厌恶,自己的脸面丢尽,没有尊严。
这样,也当不成一个“上卿”了。
而在生活中,有些人也是这样。
一些同学见别的同学在进一些高深的知识,认为自己都懂了,便开始瞎说一气,让其他同学感到反感,使他在别人眼里是个无知的人。
还有些人可能在工作方面比较好,可到了其他时刻,自己弱的方面,便开始不懂装懂,蒙骗经理,可最后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时,他有“智慧”的一面也破灭了,同事们会渐渐认识到他的无知。
如果他再这样下去,就不可能好好与别人相处了。
从第二个说法中也是这样,匠人认为会坏的房子到虞庆口中就变好了。
他说的好像头头是道,可结尾还是没变,房子坏了。
有些时候,一些人希望事情的发展会好一些,说得让别人都相信了,但结果终究是不会变的,他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这篇文章警示了我们不要不懂装懂,违反实际情况,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或专业人士的教导,自己能够得到很好的吸收,并获得成就,这样才能受到尊敬。
《韩非子》读后感篇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每个人的诞生也就铸就了不同的我们,但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必定有长处与短处之分,如何以长续短,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韩非子》观行篇很好地诠释了这则道理。
为了取长补短,余补不足,西门豹佩韦以缓之性急;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不同的伟人在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都及时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以长续短,最终成为一代豪杰,也给人留下深远的启示。
但仍有许多人因只看到自己不足于人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长久地沉溺于自卑的心理中不能自拔。
观行篇的后半部分就能消除这种忧虑,它开篇就说:天下有信数;一日智有所不能立,二日力有所不能举,三日强有所不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