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复习-初中三年级政治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政治试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复习-初中三年级政治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政治试卷-试卷下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湖北黄冈陈腊兵一时代背景材料一2005 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会上指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合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双开测试设计1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突出问题,说明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 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说明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 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4 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怎么做?6 作为中学生应怎么做?7 请你为构建和谐社会写两条标语。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9 能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是什么?10 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讲话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政治课本中的哪些知识?11 假如你是市长,应该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请你写三条思路。
12 请你列举你身边感受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氛围的事例。
13 目前,你认为我国哪些方面存在不和谐?14 解决上述问题,请你提建议。
15 作为青少年,你将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些什么?三参考答案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5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
2015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2015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
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在07、09、10、12、14年真题中均有设题,下面教授就为各位考生梳理相关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不许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民主法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参与政治生活2.公平正义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自觉维护正义3.诚信友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4.充满活力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基本路线、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5.安定有序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1.现实原因: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1)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2)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3)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4)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5)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6)腐败现象(7)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理论原因(1)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3)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5)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在行动)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007年全国免征农业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问题)(2)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青藏铁路开通)(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大学生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问题)(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学会终身学习;教育减负;“两免一补”;严禁教育乱收费)(5)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初三政治共创和谐社会的知识点
初三政治共创和谐社会的知识点
初三政治共创和谐社会的知识点
1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青少年为创建和谐社会怎么做?
①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使自身和谐
②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促进家庭和谐
③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促进学校和谐
④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和谐
3构建和谐校园(社区)的建议:
①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如文明班级的评选、三号学生评选、红歌赛等
②发挥壁报、板报、校园网络、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
③加大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图书室、语音室等
④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法制教育
⑤利用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社团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4共建和谐校园的标语:
建设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
校园是我家,和谐靠大家!
手拉手,心连心,共建和谐校园!。
复习重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复习重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6年10月11日下午3时05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
原因:1.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必须遵守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具体内容:社会和谐内容包括八个部分: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以下内容是com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欢迎参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改革为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这就要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社会领域改革的步伐,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逐步形成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使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坚实的制度支撑;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和谐,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稳步推进国家管理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发生的新变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广泛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依据法律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改革就没有动力,不发展就没有物质基础。
但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做到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和谐社会建设是为了人民,和谐社会建设要依靠人民。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北师大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构建和谐社会提纲 (2)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构建和谐社会1、加强社会建设的意义:①加强社会建设是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
发展是稳定的保障,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没有稳定的环境,发展难以实现。
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必须加强社会建设。
②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只有加强社会建设,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③加强社会建设有利于释放社会活力。
良好的教育能够提高人口素质,充分的社会保障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发展活力。
2、党和政府应如何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做到学有所教。
教育是民生之基。
②促进就业,实现劳有所得。
就业是民生之本。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
3.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1)重视民生问题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增进民生福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重视民生问题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党和政府关注民生说明了什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⑤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⑥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⑦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5、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区别6、为什么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独自承担社全管理的任务。
(2)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公民参与,增进人民福祉。
7、怎样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1)转变政府职能。
高三政治专题复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件
1。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 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党和国家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这体现的 哲学道理是: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实践决定认识 (3)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1)(2)(3) B。(2)(3)(4) C。(1)(2)(4) D。(1)(3)(4)
3。怎样构建?(怎么办?)
宏观: (1)“三通过” A:生产力: 物质基础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保障
C:先进文化:精神支撑 (2)பைடு நூலகம்六必须”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促进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 设全面发展
5。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 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必须把构建 社区和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6。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 作用,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抓住 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关键: 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 切入点: 建设和谐社区 7。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对社会起促进 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8。实践决定认识,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5)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6)人口、经济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加剧
关键阶段
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这 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
(1)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黄金发展期”) (2)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 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 环境恶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 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矛盾凸显期”)
中考政治复习教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中考政治复习教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一、和谐社会的特征、基本要求或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与初三思想政治的结合:㈠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或意义1、它有利于更好地坚持“__”重要思想.“__”是(涵义+重要性或意义)┉┉P45第五段.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党的宗旨和贯彻“__”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2、它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是一致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3、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当前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解决好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最终保证改革、发展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的安定团结.4、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和社会和谐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前面进步.5、它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集中力量┉┉人民生活更加殷实┉┉P89.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方面的内容,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繁荣成果.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我国东西部、城乡之间差异很大.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各地区之间共同发展,才能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7、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就是┉┉责任P90.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和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并向农村蔓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P90.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它用于促进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和睦团结.构建和睦社会必须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56个民族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而形成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我国各民族的和睦相处.9、它有利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10、它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建设和谐社会,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从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国的积极性. 二、怎样或应坚持哪些原则?——建设和谐社会的金点子㈠国家方面:1、政治文明方面: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和经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只有加强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构建和谐社会落到实处.⑵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诸如贫富悬殊、贪污腐败、法制不完善、矛盾复杂等暂时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一百年不动摇.⑷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对台湾问题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⑸必须加强和改进执政党自身建设.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廉政建设.这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的关键.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⑼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2、经济(物质文明)方面: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须知,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只有解决好发展问题,才能……才能推动社会的前面进步(P72),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才能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实现社会和谐.⑵必须解决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在于自己的发展.只有……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P72第一段⑶必须扎扎实实地从现实问题出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只有不断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不断地完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努力形成全体公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同时,使社会更加和谐.⑷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走共同富裕道路,缩小贫富差别,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⑸坚持各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⑹积极稳妥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⑻3、精神文明(先进文化):⑴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长期的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一项短期的任务,同样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逐步实现.因此,就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作好长期奋斗准备.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②P107第三段.③ P107第四段5-7行.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巨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⑶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积极向上.但是应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滋长,经济活动中,掺假制假、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偷税漏税、不讲信用等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严重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空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成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⑷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__”重要思想为指导……P105第一段.⑸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文化事业,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其它方面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社会和谐一起抓,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四者是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决定并制约着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和谐发展程度(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和谐(提供政治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精神支撑);和谐社会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因此,党要通过发展经济、健全民主法制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统筹兼顾、整合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关系㈡学生方面——青少年学生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或做些什么?1、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树立崇高理想,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增强本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勇于实践,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当代中国青年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大潮之中.从现在起,经过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创业,使祖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成才条件.因此,我们必须立志成才.我们在确定成才目标时,首先,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3、做国家的小主人,对身边存在的问题进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4、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①要依法自律,积极做法律提倡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③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四、习题训练:1、假若你是某市长,你打算怎样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写出三条工作思路)?使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减少贫困和低收群体;减少农业做作业人员比重;解决好就业问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切实保障公民的人权;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市.2、当前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解决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或举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重视信访、解民疾苦、关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我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维护社会治安,推进平安工程,保持社会的稳定.(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工欠薪、关注农民工权益、免征农业税、整治教育乱收费、实行“一费制”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当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有哪些?或我国还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因素?人口增长速度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资源、环境、人口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就业压力也相当突出;农民收比较低;部分社会成员生活无保障,存在生活困难群体;分配不公矛盾凸显,社会成员收差距过大;城乡、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些社会群体为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4、针对周围所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你准备提出哪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减免农业税,加大支农力度;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理顺收分配制度,打击非法致富;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完美社会事业投入机制,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科技投入;惩治乱收费等.5、当前我国还存在哪些不和谐问题?城乡和谐问题、区域和谐问题、经济社会和谐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和谐问题等.6、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谈谈你将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⑴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⑤中国共产党始终实践“__”.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⑦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⑵见本资料的为什么部分;⑶你将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见本资料的怎样部分7、请你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描绘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丽景象?可以围绕P89第三段小康社会的目标或和谐社会的特征展开想象.8、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哪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请为消除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献计献策.(1)①一些人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②社会风气颓废,各种赌博行为泛滥.③道德素质不高,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屡见不鲜.④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⑤腐败现象屡禁一止,部门腐败和行业腐败依然存在.(2)面对上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③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全体人民懂得依法律已;⑤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9、“构建和谐社会,你我共参与”,请你结合材料三中“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至少从三个方面说出你的做法.从人与自然和谐角度来看,我们要爱护、美化校园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角度来看,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扶贫济弱、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角度来看,开展“共铸诚信”活动…10、为什么说发展“红色旅游”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许多革命遗址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缩小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11、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3)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12、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1)最根本的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这是因为: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社会主义初级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13、辨析:只要,就能构建和谐社会.观点是片面的. ,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但构建和谐社会还需做好……等许多工作.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单单做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业压力上升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09年1月20日公布,20 08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7年末 上升0.2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字自2003年以来首 次呈现上升趋势。 “这个数据看上去并不严重,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 因为失业的农民工和未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统计 在内。” 今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710万人,其 中包括去年尚未找到工作的100万毕业生。
邓小平经典地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邓小平还提出,如 果精神文明建设没有 抓好,风气如果坏下 去,经济搞成功又有 什么意义呢?
江泽民强调:社会 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 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 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 的全面发展、全部进 步这样的社会,是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和 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 社会,也包括了促进 人民全面发展的这样 一个任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 义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曾经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这 一个讲话中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这样 一种社会。这28个字,既是对我们要建一个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一种描述,基本含义的 一种解释,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 来的一个总体的要求。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 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和 谐社会,它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所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那种田园的风格,也不同于空 想社会主义的那种乌托邦,它更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所 谓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 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 个阶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精)
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B A. B. C. D. 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知识分子 民主人士
)
3、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三大优良作风是( ADE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为人民服务 D. 密切联系群众 E. 批评与自我批评
续奋斗》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
一大业》
3、台湾问题( ABC ) A.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E.“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4、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 统一,就是( DE )
A. B. C. D. E. 用武力方式 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 承诺放弃武力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 A.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 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 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 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 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 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 ) D A. 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 化 C. 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 起时伏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2、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C ) A. B. C. D. 一极化 两极格局 多极化 三足鼎立
3、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ABC )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E. 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梳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方向和目标。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安全、公正和效率、群众和创新等内在要素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充分享受和谐生活、生态环境良好、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
其中,1.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2.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基点;3. 公正和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轮驱动”;4. 群众和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5. 生态环境良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6. 国家长治久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问题。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各类市场机制,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 社会建设问题。
以完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推动制度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3. 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治理、保护、修复和建设等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4. 文化建设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文化,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政治体制和制度建设问题。
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6. 国家治理问题。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和能力建设。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措施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推进以下方面: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和政治保障;2. 科学制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和有效的制度安排;3.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 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6.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国家竞争力;7.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和学习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和谐社会的含义和特征①和谐社会的含义。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②和谐社会的特征。
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第二,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
第三,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第四,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一,民主法治。
第二,公平正义。
第三,诚信友爱。
第四,充满活力。
第五,安定有序。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相互关系第一,它们相互区别。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科学内涵的具体内容、作用、地位各不同。
第二,它们相互联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科学内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
第三,它们之间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
这六个方面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中考专题复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考专题复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
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材料:1、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
2、2004年9月19日,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
4、2005年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
他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点清单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点清单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任务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点领域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基本策略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矛盾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策略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条件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七、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1.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道德建设措施2.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建设措施3.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建设措施4.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建设措施5.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建设措施6.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与挑战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以上是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点的清单,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和任务,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基本策略,以及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其现实意义是巨大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DO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以人为本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决定》十分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这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了十分具体的着力点。
《决定》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8项重点工作。
在此方面,《决定》都作了相关部署,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等等。
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知识点梳理
文档归纳不易,仅供学习参考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知识点梳理202x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
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在07、09、10、12、14年试题中均有设题,下面就为各位考生梳理相关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02x年2月19日,X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开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不许坚持改革放开。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汇报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证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效劳,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开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根底,开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庞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开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中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开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证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2、以人为本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决定》十分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这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了十分具体的着力点。
《决定》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8项重点工作。
在此方面,《决定》都作了相关部署,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等等。
3、下一个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在于:第一,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
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就是公平与公正。
发展要求消除限制以人为中心发展和实现公正与公平目标的所有障碍.第二,扩大就业应成为重中之重,据有关部门估算,在宏观经济运行三大指标中,2004年就业指标最不理想,城镇真实的人口失业率从2003年的10。
99%上升到了11.45%。
因此宏观调控的重点应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创造就业岗位的内容不仅包括为城镇居民创造就业岗位,也应当包括农村劳动力安置。
第三,缩小国内的不平等程度。
2004年虽然农民收入增速达近几年的最高点,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势头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城镇居民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显著快于低收入组,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60%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
第四,三农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发展难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郊区镇、村逐步被划入城市市区管理,农民变身市民。
如果城市不能为他们创造就业岗位,他们就会变成城市贫民,这种情况应引起警惕。
从国际经验看,这种情况曾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问题。
只有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市化,才能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才能最终实现我们所期望的城市化目标。
否则不仅会使那些改变了农民身份的市民因为无业而陷入贫困,也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第五,社会安全网问题,中国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失业率高和社会差距不断拉大,而在于缺乏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安全网。
首先,我国目前的公共卫生建设相当薄弱,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抑制了居民的消费。
其次,由于“空账”情况严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巨大风险,如果不进行调整,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巨大风险。
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居民和谐相处的最基本条件。
第六,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长期发展与和谐。
在当前形势下,教育问题必须从社会发展中单独分离出来研究和解决。
现在看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产业化、卫生产业化甚至社会事业产业化的目标和政策实际上是很模糊的,其模糊性主要表现在缺乏对于目的和手段的准确界定.教育事业不在于是否产业化,而在于是否严格区分教育事业产业经营和教育事业的社会目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亦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概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阐述:“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1)适时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科学部署,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以及年轻人应该做些什么?指导思想。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第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目标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第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第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第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第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第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对于我们怎么做,这个问题就应该切合实际,并针对上面的基本原则,落实到位,到实际行动,多写点就可以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的每一个能否实现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和谐社会每个构成要素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地构建,它们的实现都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着直接的关联,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执政.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基础设施因素、经济水平因素、民族文化因素、民主法治因素、思想道德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等一、党的领导和执政,是民主法治能否建设和实现的根本政治保证、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民主法治的实现与否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在建设民主法治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缺少或离开党的领导。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民主法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正的民主法治才成为了事实,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才得到了不断的加强,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才得以制定和通过,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
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不可能真正地当家做主,所谓的人民民主也就不可能存在;缺少、离开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一系列民主制度根本不可能创建、制定,即便创建、制定了也不可能得到很好地执行,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其自身若不能坚持民主法治,缺乏民主法治的意识,和谐社会之民主法治也不可能建设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