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鉴赏方法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赏析】 11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杜牧的《赤壁》。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常见题型考点阐述 方法点拨技巧3: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技巧2:注意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如:(对比、用典、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
(基础)技巧1:明确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基础)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答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4.试分析这首诗的风格特色。
▲技巧3【解析】:考查对古诗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只要答出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即可。
【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5.下列关于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怀古诗鉴赏
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 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 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 令人忆谢家”“无处可寻 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 与下联的对比,本诗有何 妙处?
• 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 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 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 普通的百姓人家了。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 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 檐檩之上的旧燕。
作者在诗中写了武侯祠的荒凉景象, 叙写了丞相辅佐两朝,出师未捷而身死 的历史史实。
写作背景与连接点:
诗人不被重用,漂泊不定,壮志难酬。 诗中既有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 之情,又有才困时艰、壮志难酬的感慨。
表现手法和作用:
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武侯祠 的荒凉景象的描绘表现惋惜之情,字里行 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通过对诸葛亮 的事迹的陈说表现他的崇敬和仰慕。可 以说他从诸葛亮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 子和感情的宣泄口。
•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 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 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 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 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 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 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 特观点,启迪世人。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 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 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在野草 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 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 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 感的具体形象。
人教版高二语文怀古诗词鉴赏技巧
人教版高二语文怀古诗词鉴赏技巧人教版高二语文怀古诗词鉴赏技巧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
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
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
一。
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地忠于史实。
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
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
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
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
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怀古诗的阅读方法
怀古诗的阅读方法
怀古诗的阅读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在阅读怀古诗之前,首先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以及写作风格。
这对于理解诗作中的情感和主题至关重要。
2.理解诗作主题:怀古诗通常涉及到历史典故或现实中的某些人事物,表达诗人的怀念、感怀或思考。
阅读时,要弄清楚诗作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3.关注诗中用典:怀古诗中经常使用历史典故或文化典故,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典故的含义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注释来帮助理解。
4.体会诗人情感:怀古诗往往表达诗人对历史或现实中的某些人事物的感慨、怀念或思考。
阅读时,要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尝试与诗人产生共鸣。
5.探究写作技巧:怀古诗在写作上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阅读时可以关注诗作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结构安排等。
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6.结合注释和背景理解诗意:在阅读怀古诗时,结合诗后的注释和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意。
注释中通常会对诗中涉及的典故、难懂的字词进行解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7.反复品味:怀古诗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需要反复品味。
通过多次阅读、思考和比较不同怀古诗作家的作品,可
以深入理解诗作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之,阅读怀古诗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读、多思、多比较,才能真正领略怀古诗的魅力。
怀古诗的鉴赏
怀古诗艺术特征浅析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人物等为主要题材的诗歌。
诗人或登临遗迹,或凭吊古物,或追忆往事,由眼前所见触发了心中所想,将内心真实的家国情怀融入诗中,借此抒怀,达到寄怀人事、感慨兴衰、借古讽今等目的。
作为一种常见的诗歌体裁,怀古诗借助时空的穿越,充分地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对人生、对人事的认识,达到了一种哲学层面的终极关照,并引发阅读者深深的共鸣。
欣赏是一种私人化的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作为一种诗歌形式,怀古诗是中学诗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多次出现在中高考的诗歌鉴赏试题中,说明其还是应该有着相对集中显著的艺术特征。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其艺术特征简单地做了一下归纳。
一、怀古“点”的相对统一既然是怀古诗,诗人的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怀古诗中一般都会出现一处(件)让诗人产生联想的“点”。
这些“点”既可以是某处遗迹,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诗人登上的幽州台不是一处普通的楼台,而是传说中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
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人教版《语文》高中第三册),诗人抒怀的触发点就是已经衰败了的石头城内依然可以看见的月夜之景。
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诗人是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时,途径西塞山时想起了晋武帝命王睿组成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这段史实。
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如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的最后两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就明确地点出让他涌起怀古之感的不仅是这座楼台,更是谢朓这个人——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自己一样相同的情感,虽然他们古今相隔,但是精神相通。
二、怀古形式的相对统一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择“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
从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诗人往往选取的是遗迹旁的景或物,将穿越时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和诗人当世已然不存或残存的遗迹进行对比,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关照,抒发出时空更替的兴亡之感。
怀古诗鉴赏方法及技巧
怀古诗鉴赏方法及技巧
哎呀呀,说到怀古诗鉴赏,那可有好多门道呢!就好比你走进了一
个古老的时光隧道,得找到正确的路才行呀!
先看看诗里有没有提到那些有名的古迹呀,像黄鹤楼、滕王阁啥的,这就好像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告诉你这就是怀古诗啦。
比如说“昔人已
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到黄鹤楼,不就知道这是在怀古嘛!
然后呢,要注意诗人的情感呀。
他是怀念过去的辉煌呢,还是感慨
时光的流逝呀,这可都藏在字里行间呢。
就好像“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那满满的都是对过去英雄的感慨呀!
还有呀,要想想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为啥会写这首诗呢。
是不是
他遇到啥事儿了,借古讽今呀。
这就跟你心情好的时候唱欢快的歌,
心情不好的时候唱悲伤的歌一个道理嘛。
怀古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盒,你得用对方法才能打开它,领略里
面的精彩呀!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更好地欣赏怀古诗,走进
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那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呢!。
怀古咏史诗赏析全面实用
第一种类型(人):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
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 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
• 1.对古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 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 2.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 华已逝,功业无成的感慨。 • 3.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苦闷。
• 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 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 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 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 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 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 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例 2、
乌衣巷
刘禹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释: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诗人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 朱雀桥 :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 诗人怀古伤今,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盛衰无常的慨叹,
步骤一、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所咏的人、事、
景)
步骤二、找古人和诗人的连接点。 步骤三、体悟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步骤四、分析技巧
常见手法:
1、用典化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 ),叙述历史 故事 2、对比(今昔对照) 3、借古讽今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伤情、寓情于景、 以景作结) 5、直抒胸臆 6、即事议论 7虚实结合
怀古诗词教学“五步鉴赏法”
怀古诗词教学“五步鉴赏法”作者:罗亮亮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7年第6期◎罗亮亮罗亮亮,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怀古诗词”指的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的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词。
怀古诗词的特点是凭吊古迹,怀古抒情,“古”是词人所看、所想之凭借。
抓住这个特点,笔者提出“怀古诗词五步鉴赏法”,即看题寻“古迹”、赏景悟“诗情”、入诗见“古人”、注解明“古事”、对比辨“今意”五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理解典故,探究旨意。
步骤一:看题寻“古迹”。
题,指的是诗词的题目,这是一个看似明白,却易于忽视的点。
一般怀古诗词的题目都包含了词人登临的地点,为“某某地方怀古”,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其实,文题虽小,也有内容可学。
古迹是怀古诗词的标识,也是解读怀古诗词的物质基础。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查看题目,寻找、辨别古迹。
寻找很简单,一目即知。
“寻”得之后可能还要进行“辨别”。
一是因为古迹本身随着时代的变迁地理位置有可能发生了改变,为了让学生获得科学的地理知识须辨别一下;二是因为文人墨客有意为之,这其中可能包含了某种特殊的用意,和题旨的解读有关联,所以要在这里停一停,辨一辨。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赤壁”究竟在哪里呢?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赤壁呢?根据文下注释,是黄州赤壁(赤鼻矶),并非三国“赤壁之战”所在。
然后再追问诗人登临的原因,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当时心情。
如苏轼为何来到了“赤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这一写作背景,初步地感受到词人仕途失意,抑郁苦闷的心情。
这一环节,围绕古迹层层设问,古迹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来到这里?引导学生定点、定位搜集资料,了解创作背景、感情基调,为诗词诵读和进一步的鉴赏打下扎实的基础。
步骤二:赏景悟“诗情”。
怀古诗词既然为登临之作,一般都有登临之所见。
此乃作者感慨欣叹的触发点,也是挥洒笔墨,诗情激荡的地方,值得慢品细赏。
怀古诗鉴赏
总结二: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 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 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 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 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 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 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 李白的《越中揽古》 繁华远去,只留荒芜, 越王勾践灭吴归,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作者身置其中, 发一己感慨; 至今只有鹧鸪飞。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朱颜已改。 刘禹锡的《石头城》 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 1、不同意 2、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 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 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 怀才不遇的感伤。
迁移练习: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试作简要分析。
分析: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1、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 2、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 间”(《咏怀古迹》其一); 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4、“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昭君敢于“怨 恨”,他不敢怨君, 5、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
一、回顾旧识,因例说法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古诗鉴赏方法
怀古诗鉴赏方法怀古诗,一般来说,怀古诗不仅要叙古事写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同时要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评论。
有时则是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而且要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评论。
怀古诗。
一般有几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一类是咏史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要做到:首先要弄清史实弄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作到知人论世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新)答题套路及技巧
物是人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南京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 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 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 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 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过历史后,在夜 深人静之际,还会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依然彻夜 照耀。
咏史怀古诗情感基调及常用手法:
情感基调: 苍劲悲凉、悲壮深沉、含蓄沉郁
常用手法: 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对比、寓情
于景、侧面烘托、虚实结合、拟人、
咏史怀古诗主题
把握咏史怀古诗主题的方法:
1、找到一个接点 2、熟知三条线索
一个接点
读懂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 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 与作者的遭遇经历的相似或相反点。
写景之中,寄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 物是人非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借古讽今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 生,退回江东。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 来讽刺南宋当权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苟且 偷生的无耻行径。
借古讽今:
借评论古人古事来影射讽刺现实,为现实社会提供经验教训。
昔盛今衰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前三句分写勾践灭吴凯旋、战士还家 荣耀、美女如花的繁华富丽;结句突然一 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 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 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了人事变化 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古诗鉴赏__怀古诗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 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 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 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 雄的热情赞颂。
过华清宫①绝句 杜牧 [甲]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②, 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 舞破中原始下来。
1 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 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 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 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 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 者的愤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其次,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做到(知人然 后论诗)。 诗家怀古咏史,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 影子。如果是感慨个人的身世一类的,感情 成分较浓。此时,我们只要知道一些作者的 情况(在诗下注释中一般会有),然后与诗 歌所用典故比对,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旨。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 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 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补注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天下暂时一统。但是, 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 安全。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P46)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诗鉴赏方法
学习目标
1、形式标志
2、艺术特征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3、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5、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6、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A.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B.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2)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A、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
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B.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C.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