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模式,课程]CPE模式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探索

合集下载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一、整合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启示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其主要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如“资源整合”,就是将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结构,实现合理优化与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

当前,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整合尝试且已取得成熟经验,教育教学领域也在借鉴与实践中获益良多,在诸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与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教育模式整合、远程教育学院资源整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这些方面,电大系统的研究很具代表性,如杨永芳提出在电大开放英语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模式整合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的混合;钱伟茂、郑宁国则提出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让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在整合中优化电大公共数学课程的模块设计。

这些整合理念和实践对海南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公共英语课程“英语II(1)”(也称“开放英语3”)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海南电大的不二选择通过《大学英语B》网考是电大开放教育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大的拦路虎。

学生在校学习中央电大统一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程“英语II”,含“英语II(1)”、“英语II(2)”,分2个学期,各安排一位教师,大班上课。

“英语II(1)”是中央电大基于网络考核课程,“英语II(2)”则是网考辅导课。

长期以来,由于海南省教育落后,海南电大学生总体水平尤其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相比内地有较大差距。

自国家教育部对各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实施统考以来,海南电大《大学英语B》网络合格率就一直在低处徘徊,主要原因有:(一)缺乏网考意识非但学生不清楚教育部的网考和中央电大的统考有何区别,即使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也未充分认识到学生通过网考的难度和重要性。

“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42019年42期总第482期ENGLISH ON CAMPUS“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文/谢舒嫔【摘要】当前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也难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基于此,需要分析和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全面融合新时期需求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与系统性,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本文主要基于“SPOC+小课堂”模式来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以此来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SPOC+小课堂;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者简介】谢舒嫔,长沙医学院。

“SPOC+小课堂”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团队,团队内部需要划分为多个小团队,小团队之间需要分层合作,明确分工,这对于顺利运行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教学实践。

首先为教学流程。

其一,课程团队需要准备课程资源,同时在发布SPOC的过程中,每个主题的在线资源都应提前准备好;其二,学生们在登陆并且进入到SPOC之后,需要课前观看相应微课视频,并且完成随堂测试,然后在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主体讨论和观点交流;其三学生们在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之后,会获取到语言知识输入,然后在走进小课堂,积极参与各项与主题相关的任务,并且在课上对自己存在的疑惑与教师进行交流。

在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布置与主题有关的语言社团实践项目,同时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进行解释和说明,然后进一步对学生们进行指导。

其次为课程考核。

在“SPOC+小课堂”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针对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考核来讲,可以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的终结性评价相互融合的方式,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都需要在考核中加以体现,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SPOC+小课堂”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是信息时代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有效路径。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介绍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介绍

2018级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介绍实用英语类:一、商务英语视听说(Business English—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b5E2RGbCAP1、课程简介课程以《商务英语视听说教案大纲》为依据,是《大学英语》地拓展课程.该课程以现代语言教案理论及专门用途英语教案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商务活动中地英语运用为学习和研究对象.通过该课程地学习,可以培养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与技巧地能力.适合学习本门课程地对象包括: 1. 对商务英语感兴趣地学生; 2.以后有意从事国际贸易及相关工作地学生; 3.希望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地学生.p1EanqFDPw2. 教案内容本课程从语言知识、交际技巧、商务实践三个层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操练商务交际技能,了解相关商务知识.以多样化地输入手段,通过学习有关商务活动地实用材料,听录音磁带或CD,看视频,使学生获得生动、丰富、效果好地语言形式、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与信息地输入,熟悉并掌握主要地商务语言和用法,提高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同时,通过模拟各种商业口语活动,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英语地能力.学习内容涉及日常问候、接听电话、约会安排、招聘面试、会议组织、产品描述、价格谈判等商务活动.DXDiTa9E3d3. 教案目地本课程以视,听,说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教案目地,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正规地,严格地听说技能训练,有计划地、逐步地提高学生地听说水平,学生通过商务英语视听说语言要点,商务情景实践以及综合技能训练,逐步获得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和操作能力.RTCrpUDGiT4.课时数:每周2课时,共15周5.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6.考试方式:口试二、商务英语口译<Business Interpretation)1、课程简介商务口译课程地教案目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地实际口译能力,是《大学英语》地拓展课程,是为英语四级后,具有一定地听、说、读、写能力地非英语专业地学生开设地一门进行双语转换地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未来地工作岗位中能胜任一些基本地口译任务及向专业口译方向发展奠定一定地基础.5PCzVD7HxA2、教案内容。

[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三维一体培养模式探究]探究型大学英语5e教程答案

[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三维一体培养模式探究]探究型大学英语5e教程答案

[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三维一体培养模式探究]探究型大学英语5e教程答案[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重要教学目标,但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受诸多主客观教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中,个性化学习策略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丰富多彩语料资源库建设三维一体,共同促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断由语言技能教学和训练走向应用能力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语料资源建设一、引言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肩负英语人才培养重要使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施改革后,旨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便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__高等教育司,xx:1)。

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任何单项技能的训练也许都无法保证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因为大学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受教学主客体、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媒介、评估方式、教学目标、人才定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这些制约因素中,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资源尤其重要,它们构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涵。

二、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三维一体培养模式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明确目标,学习策略训练以及学习能力培养架构了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方式和途径,而语料资源库建设则为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建设了内容和资源。

在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中,学习策略训练、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语料资源建设三维一体,互为依存、互相促进。

1.个性化学习策略训练是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激发学生具有创造性、主体性、能动性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理念和方式策略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从广义上看,语言学习策略即语言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OBE理念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OBE理念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早在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本)》(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就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5]。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要求》进一步指出,要“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5]。《教学要求》从教学性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多个维度规范了文化输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纳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中。
第三,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能力的提升既离不开典型案例的积累,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系统指导。教师在授课时,要深刻把握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敢于推陈出新,挖掘身边具有启发意义的典型个案,如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探讨新冠疫情的国际应对;全球经济下滑时讨论中国公司的海外战略;引入当下电影中的跨文化交际元素等,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和思考。另一方面,不能浮于表象,要对经典理论进行深度阐释和挖掘,如Kluckhohn和Strodtbeck的价值观理论、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等,以开放式的讨论探索不同理论间的相似与相异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中外文化之共性和差异性的规律性总结,以此帮助学生在面对全新问题时形成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在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批判意识。
第一,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补齐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短板。教学团队在讲解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同时,以英文形式简要介绍中国概况,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以诚、信、谦为核心的中华美德,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经典文学典籍,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优秀艺术形式,使学生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的英文表达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阐释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外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能够超越中外文化的局限而建构更加宽广的文化观和世界观”[1],以更好地服务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段式课程模式

三段式课程模式

● 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 三段式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 ● 重视文化基础知识; ● 实践课单独设课自成系统。
第三、三段式课程模式优缺点
三段式课程模式的主要优点:
● 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最有效地掌握已为人类所获得 的知识; ● (学科)系统性强,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继承和接受人 类的文化遗产; ● 学科课程多以传授知识为基础,较易于学校组织教学 和进行课程评价,所以,学校可用较低的投入,获取 较高的效益。
三段式课程模式的主要缺点
●由于教材偏重于逻辑系统,在教学时容易出现重记忆、轻理解 的倾向; ●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 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 ●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难 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更难以培养 出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 间接的,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课程培养模式(简称CPE),其核心内容为 :
• (1)前三学期为基础核心课程培养阶段,按综合教育和 科学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基础核心课程模块,即core course; • (2)第四至六学期为专业课程培养阶段,按专业核心课 程和专业方向与拓展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即 professinCourse; • (3)第七到八学期为创业就业课程培养阶段,根据学生 创业就业发展需要,设置就业导向课程模块,即 Employment Coures ,它又可分为职业群集课程模块、 拓展提高课程课程模块和创业课程模块。
第四、推行情况
• 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最初移植于普通教育,即三段式。其后引进、 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目前正处于本土创生阶段。由 于普通教育长期受前苏联凯洛夫教学思想的影响,因此,脱胎于普通教 育的职业教育短时间内也不能摆脱学科论的桎梏。尽管已经进行了一定 的改良,但目前大多数职校的课程设置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而不是 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中心。大多数职校是按学科体系来设置课程,通常 的做法是将理论课程划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 强调的是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性,不太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很难发挥 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三段式课程模式在职业院校还是存在的。

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教

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教

2022年12月第24卷第6期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Dec.㊀2022Vol.24ꎬNo.6㊀㊀收稿日期:2022-07-16㊀㊀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1207)ꎻ2021年度沈阳建筑大学课程改革立项课题(kcgg202112)ꎻ沈阳建筑大学第十一批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20211222)㊀㊀作者简介:吴明海(1979 )ꎬ男ꎬ辽宁营口人ꎬ副教授ꎮ文章编号:1673-1387(2022)06-0643-06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22.06.17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吴明海ꎬ陈㊀颖ꎬ梁甜甜(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ꎬ辽宁沈阳110168)摘㊀要:针对大学英语学时缩减的现状ꎬ以 大学英语视听说 课程为例ꎬ通过2个学期16周的教学实验ꎬ为21级部分A班学生打造基于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ꎬ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ꎬ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㊁互为补充ꎮ融合优质慕课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举措ꎬ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ꎬ更新了教学内容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ꎮ结果表明ꎬ该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ꎬ满足了个性化需求ꎬ更有助于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实现ꎮ关键词:SPOCꎻ大学英语ꎻ混合式ꎻ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H319.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在中国金课扶植的大布景下ꎬ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ꎮ传统单一的讲授式输入型课堂教学模式亟需转变和调整ꎬ学生被动式接收整体学习效果欠佳ꎬ特别是当今时代依旧存在的哑巴英语现状必须要有大的突破ꎮ2019 2021年ꎬ教育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ꎬ教学活动倡导学生为第一主体ꎬ授课教师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ꎬ进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ꎬ其中包括自学能力和应用实践技能ꎮ有了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支持ꎬ以及大批线上优质精品课的前期建设ꎬ这一切都加快了大学英语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普及和应用ꎮ突如其来的疫情与线上直播多平台的迭次研发也给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外部推动力ꎮ而大学英语ꎬ尤其是视听说课势必开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的新时代ꎮ一㊁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大数据时代ꎬ仅由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 00后 学生的需求ꎬ全网免费开放的慕课以及大规模的网络课程资源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ꎬ然而免费的学习资源质量良莠不齐ꎬ如何甄选优质慕课并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ꎬ这就需要广大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ꎮ此外ꎬ大学英语面临学时缩减的问题ꎬ为保证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或接近于过去课时量等效的教学效644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果ꎬ拓展课外教学势在必行ꎮ综合比较后ꎬ笔者选择了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平台来实现上述要求ꎬ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ꎮSPOC是2013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OOClab的课程主任阿曼多 福克斯率先提出的ꎬ把优质慕课资源与课堂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起来ꎬ借由翻转课堂教学ꎬ变革教学结构ꎬ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ꎬ进而提升教学质量ꎬ同时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辅助教学实施的平台支持[2]ꎮ二㊁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实践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大学英语视听说 属于公共必修课ꎬ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大一㊁大二学生开设ꎬ主要锻炼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满足学生就业所需ꎮ然而ꎬ该课程目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①大部分教师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ꎬ且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内容严重滞后ꎬ很多视听说素材年代久远ꎬ时效性差[3]ꎻ②课时严重缩减ꎬ且选课班人数较多ꎬ单个班级人数平均在45~55人ꎮ在此情况下ꎬ授课教师能与每位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ꎬ对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就无法做到在第一时间真正掌握ꎮ因此ꎬ教师很难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级英语教学ꎬ这也就严重偏离了 教师要做教学引导者㊁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的目标定位[4]ꎮ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ꎬ在一定层面上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弊端ꎬ并能够实现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5]ꎮ从长远来看ꎬ该教学模式既让广大教师真正发挥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ꎬ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ꎬ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ꎮ更重要的是ꎬ此教学模式在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颇具意义ꎮ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流程本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2021级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ꎬ根据新生入学后的英语能力摸底分级测试成绩ꎬ选取3个选课班 A8㊁A9和A10班进行该教学模式研究ꎬ每学期教学实验持续8周ꎬ全部采取基于SPOC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面对面课堂教学+基于SPOC平台的在线自主学习ꎬ见表1)ꎮ表1㊀基于SPOC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㊀㊀㊀㊀㊀㊀㊀教学模式师生角色分工线上SPOC平台线下课堂课后布置学习任务精讲精练U校园设定学习模式教师指导㊁监控学习集中答疑㊁设计课堂互动必修板块动态考核及反馈评价自主学习小组展示U校园移动端学生笔记整理㊁学员互动讨论小组交流讨论㊁成果展示PC端疑问记录巩固知识点㊁完成学习任务㊀㊀(1)SPOC平台建设及前期准备在整个教学模式的前期工作中ꎬ最重要的是搭建SPOC平台ꎬ笔者选用的是学堂在线的学堂云平台ꎬ该平台拥有大量优质慕课资源ꎬ同时能够把学生学习慕课资源的记录保存下来ꎬ方便教师随时统计查阅ꎮ该教学模式共分3个阶段:授课前在线上优质慕课自主学习㊁线下课堂知识消化吸收以及课后利用U校园平台巩固所学ꎮ学生课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在SPOC平台上布置的慕课学习任务ꎮ为此ꎬ教师前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众多慕课资源里进行筛选ꎬ最终确定选用的是学堂在线用课量极高的清华大学的2门课程: 生活英语听说 和 生活英语进阶 ꎮ经沟通授权后ꎬ课程包上传至沈阳建筑大学校内SPOC平台(网址:sjzu.yuketang.cn)ꎬ接下来教师将所有的课程视频及作业浏览一遍后ꎬ甄选出适合大一学生学习的部分作为必修板块ꎬ并分别用于2021年秋季学期和2022年春季学期教学ꎮ然后ꎬ通过SPOC平台于每次线下开课之前第6期吴明海等: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教学模式研究645㊀分批定时下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ꎬ同时制定考核方案和标准(视频单元考核50%+作业单元考核40%+考试单元考核10%)ꎬ作为期末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ꎮ学生会在手机微信端(需绑定)接收到任务下发提醒[6]ꎬ然后按照授课教师平台公告要求ꎬ结合自身情况ꎬ完成指定内容的学习ꎮSPOC平台会第一时间更新所有学生在线学习的记录ꎬ包括完成的内容板块进度条㊁学习时长㊁所学视频完成度等ꎮ教师登陆SPOC平台ꎬ可以随时看到所有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和答题记录(见图1)ꎬ通过查阅分析ꎬ教师便可合理安排课堂答疑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内容ꎮ图1 SPOC平台A8班级学习数据㊀㊀(2)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有了前期线上SPOC平台学习的学习数据统计反馈ꎬ教师将对班级的学生实际水平有初步了解ꎬ并根据学生学习时长及答题正确率分析找出章节内容的重难点ꎬ选择学生数据反馈比较集中的章节内容在课堂进行重点教学与答疑ꎮ线下课堂ꎬ也是一改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ꎬ首先针对视听说课程增补内容组织学生完成问卷调查(见图2)ꎬ大致掌握下学生的兴趣点ꎮ然后参考调查结果自制视频教学课件㊁精选TED演讲等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ꎬ这也将作为纸质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ꎮ原声视频剪辑取自经典的英文电影ꎬ并通过四步学习法的训练ꎬ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甩掉字幕看电影ꎬ所有电影剪辑内容均和教材对应单元主题匹配ꎬ且内容由易至难ꎬ2个学期下来ꎬ四步学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ꎮ第一步ꎬ要求学生以无字幕形式观看选取的电影片段ꎬ并第一时间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如弹幕㊁投票等统计学生听懂的比例并记录相应人数ꎻ第二步ꎬ配上纯英文字幕重复听该片段ꎬ这一步使用纯英文字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ꎬ通过此步骤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听力问题主要集中在词汇量㊁连读和弱读等方面ꎻ第三步ꎬ将视频逐句播放ꎬ每句播放2遍ꎬ且视频在原有纯英文字幕基础上添加了重难点词汇的注释ꎬ并由教师同步进行讲解ꎮ这一遍尤为关键ꎬ通过逐句重复播放教学彻底消除了学生听力上的盲区ꎬ教师的同步讲解也帮助学生扩大了词汇量ꎻ第四步ꎬ再播放一次无字幕视频ꎬ检验效果ꎮ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听懂的比例远远大于第一次无字幕时的人数比例ꎮ此外ꎬ课上选用的TED演讲视频也都配有教师精心制作的带词汇注释的双语字幕ꎬ选取的原则依旧是保证每期挑选的TED演讲视频内容和教材对应单元的主题一致ꎮ经由此轮课堂原声输入教学后ꎬ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Presentation)ꎬ这里所运用的就是教学上常用的克拉申理论[7]ꎮ以听力作为输入ꎬ相对应的口语表达则是输出ꎬ学生可将在英文原声视频中学到的地道646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图2 视听说课程补充内容问卷表达应用到小组展示中ꎮ同时ꎬ为了增加趣味性ꎬ教师可开展多种适合学生展示的教学活动ꎬ如举办英文配音秀ꎬ学生可为喜欢的电影片段进行配音ꎻ英国议会制(BritishParliamentaryꎬBP)英语辩论比赛ꎬ学生针对选定的辩论主题展开论辩ꎬ这些活动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并提升思辨能力ꎬ而逻辑框架的搭建流程可借鉴TED演讲中的精华及话题论据㊁支撑观点等ꎮ除此之外ꎬ学生还可以自制PPT做汇报展示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公共演讲(PublicSpeaking)能力ꎮ通过上述课堂环节设计ꎬ能有效解决英语教学中的两大常规性问题: 学生学什么㊁如何学 和 教师教什么㊁怎么教 [8]ꎮ首先ꎬ对于学生而言ꎬ通过课上师生及小组英文互动交流ꎬ表达自己在课前自学阶段的收获及困惑ꎬ进而更加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ꎻ其次ꎬ小组展示实现了学生知识互补ꎬ组内成员的协作与交流是知识内化巩固的有效途径ꎬ最终通过英语表述的呈现完成相应输出练习ꎮ而教师的任务则相对复杂ꎬ要在教学前期做大量功课ꎬ包括查看SPOC平台的学生学习记录ꎬ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和盲区ꎮ此外ꎬ教师还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制作教学视频课件ꎬ以及完成辅助教学的视频剪辑㊁字幕添加等工作ꎬ这一环节虽然耗时㊁繁琐但非常必要ꎬ可以有效解决纸质教材中部分素材过于陈旧的问题[9]ꎬ同时该部分教学视频也包含了教师通过多年教学摸索出学生愿意接受和认可的内容ꎬ以此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ꎮ课上ꎬ教师合理分配时间ꎬ用心设计课堂互动环节ꎬ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上反馈在知识背景介绍㊁词汇重难点等方面给予及时有效的启发㊁引导和点拨ꎮ通过以上环节ꎬ消除学生易错的知识点ꎬ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课堂小组互动练习ꎬ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辅导ꎮ综上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㊁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ꎬ还能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ꎬ也就从根本上修正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的不足[10]ꎮ学生经由前期的课前有效自主学习ꎬ再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知识内化ꎬ最大程度减少了非必要的基础性知识讲解ꎬ也就在某种程度上ꎬ完成了教学目标向高阶能力培养的转变ꎬ进而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ꎬ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11]ꎮ课后ꎬ学生利用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以下简称U校园)完成课堂知识点的巩固练习ꎮU校园是外研社Unipus旗下的在线学习平台[12]ꎮ在学习设定方面ꎬ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ꎬ将学生提交单元练习答案的正确率设定为60%及以上ꎬ每个单元里面选取ListeningꎬViewingꎬPronunciationꎬRole ̄playingꎬMorepracticeinlistening等内容板块ꎬ并增加课程思政板块如Worldstory和Chinatalkꎬ教师要求学生重点完成每个板块内容下的必修内容ꎬ比如Listening板块下的Gettheskillsꎬ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英语听力答题策略ꎬ同时督促学生完成发音练习ꎬ学生通过反复跟读能够极大地改善发音ꎮ(3)教学效果评价笔者对比了参加该模式的3个A班入学摸底测试的听力成绩和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的听力成绩(2套试卷听力部分均为四级真题难度ꎬ见表2)ꎬ3个A班的听力成绩均呈正向增长且涨幅明显ꎮ一学期下来ꎬ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入学摸底测试中听力成绩平均分值垫底的A10班ꎬ由9.93提升至17.04ꎮ由表2不难看出ꎬ3个A班整体平均分值从10.87提升至17.53ꎬ增长了61.27%ꎮ此外ꎬ笔者还对比了U校园平台的全校学生学习报告ꎬ采用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3个选课班的学生各方面第6期吴明海等: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教学模式研究647㊀成绩均遥遥领先ꎮ仅以口语表现数据为例ꎬ2022年春季学期3个班的口语表现分数分别为80.5㊁81.4和82.5ꎬ其中A9班成绩高居全校各班之首ꎬ超过了97%的班级(见图3)ꎬ分值也远超校内2021级2500名学生的平均分值ꎮ表2㊀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3个A班听力测试前后数据听力测试A8班平均分值A9班平均分值A10班平均分值三班总平均分值入学模底测试(听力满分25分)12.1610.519.9310.872021年秋季期末考试(听力满分25分)18.4217.1417.0417.53图3 U校园平台A9班口语表现三㊁结㊀论综上所述ꎬ本研究在沈阳建筑大学2021级学生中首次试用基于SPOC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ꎬ通过2个学期的实验数据比对分析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第一ꎬ有效地摒弃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ꎮ在以往教学模式下ꎬ部分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标仅停留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ꎬ而忽略了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ꎮ这导致多年来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滞步不前ꎬ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ꎬ与满足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符ꎮ近几年ꎬ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也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而基于SPOC平台大学英语视听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ꎬ教师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上的更新和延展ꎬ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ꎬ促使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融入到课前㊁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ꎬ这使学生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ꎬ变得敢说㊁想说㊁能说ꎬ大幅提升了英语学习的效果ꎮ第二ꎬ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ꎬ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ꎮ学生的学习记录在平台上一览无余ꎬ教师通过后台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ꎬ可以对成绩相对较差或进度滞后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针对性训练ꎮ同时ꎬ教师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ꎬ能够第一时间查看到平台云数据ꎬ并根据其数据反馈迅速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ꎬ并完成课上重难点的精讲精练ꎬ最大程度提升课堂有效知识点的传播效率ꎬ真正内化学生线上所学知识ꎬ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ꎮ第三ꎬ弥补了现行教材内容更新慢的缺撼ꎮ高校目前选用的纸质教材ꎬ更新周期较长ꎬ往往同一套教材供多届学生使用ꎬ而英语教学ꎬ特别是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ꎬ不能也不应该将过时的英语表达教给学生ꎮ相比之下ꎬSPOC平台结合每年的网络热词㊁时事热点等对应英文表述所做的模块训练ꎬ更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ꎬ大量的原声输入之后必然会产生有效的输出ꎮ此外ꎬ不断更新的优质慕课资源加上教师精选㊁自制的视频教学素材ꎬ在某种程度上ꎬ能有效弥补纸质教材更新周期长的问题ꎮ当然ꎬ目前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ꎬ该教学模式一旦普及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ꎬ不仅要精选㊁自制教学视频ꎬ不断完善教学课件ꎬ还要做好包括视频的字幕注释添加等大量配套工作ꎬ而且要保持较高的素材更新频率ꎮ另外ꎬ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ꎬ也无法避免因教师的个人偏好或专业水准的不同导致内容选材的参差不齐ꎮ同时ꎬ线上慕课的学习内容筛选㊁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㊁教师对于学习任务完成的要求和课上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等ꎬ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本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因而在后续的实际教学中ꎬ该模式仍需打磨和进一步完善ꎮ参考文献:[1]㊀谢幼如ꎬ黄瑜玲ꎬ黎佳ꎬ等.融合创新ꎬ有效提648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升 金课 建设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ꎬ2019(11):9-16.[2]㊀何欣忆ꎬ张小洪ꎬ罗仕建ꎬ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ꎬ2019(3):137-143.[3]㊀冯其红ꎬ杨慧ꎬ马建山ꎬ等.基于 以学生为中心 理念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ꎬ2017(10):68-71.[4]㊀刘慧.基于云课堂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ꎬ2020(10):132-134.[5]㊀李艳凤ꎬ朱坤龙ꎬ于玲. 互联网+ 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1ꎬ23(5):519-524.[6]㊀杨程.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历程㊁困境及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21(3):152-157.[7]㊀王茜.克拉申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ꎬ2017(10):61-63. [8]㊀徐艳丽.基于U校园的大学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优化设计与实施: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J].海外英语ꎬ2021(1):112-114. [9]㊀周凯ꎬ尹盼盼. 停课不停学 背景下以极简主义为视角的高校在线教学实施[J].科教导刊(中旬刊)ꎬ2020(23):26-27.[10]曹海艳ꎬ孙跃东ꎬ罗尧成ꎬ等. 以学生为中心 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设计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21(1):187-192. [11]马惠琼.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研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ꎬ2020(4):79-82.[12]李亮.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英语教材的融合出版[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ꎬ2018(1):65-68.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SPOCBlendedTeachingModein CollegeEnglishViewingꎬListening&Speaking :Taking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asanExampleWUMinghaiꎬCHENYingꎬLIANGTiantia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ꎬ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ꎬShenyangꎬ110168ꎬChina)Abstract:FacedwiththegradualreductionofCollegeEnglishcourseinuniversityꎬthisstudytakesthecourseof CollegeEnglishViewingꎬListening&Speaking asanexampleandprobesintotheonlineandofflineblendedteachingmodebasedonSPOCforpartofthetopfreshenꎬwhichlasts16weeksamongtwosemestersandmakesupforthereducedlessontimebyextendingtheteachingcontent.Theintegrationofhigh ̄qualityMOOCandofflineclasseshaschangedthetraditionalsingleteachingmodeꎬupdatedtheteachingcontentandstimulatedstudentsᶄinterestinlearning.TheresultsshowthatthisteachingmodecanmakestudentshavemoretimetostudyindependentlyandmeettheirindividuallearningneedsꎬwhichismorehelpfultotherealizationofcollegeEnglishtraining.Keywords:SPOCꎻcollegeEnglishꎻblendedꎻteachingmode(责任编辑:徐聿聪㊀英文审校:林㊀昊)。

基于“C-POTE”模式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基于“C-POTE”模式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基于“C-POTE”模式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郑醉榴
【期刊名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年(卷),期】2024()2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对于实现课程综合化和实践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C-POTE”模式,从述选概念群、设计问题链、确定目标层、组织任务簇、收集证据集五个环节开展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

研究发现,基于“C-POTE”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郑醉榴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探索——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耦合为例
2.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实践与思考
3.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4.“一点三链”课堂模式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以《寻味湘西》跨学科主题教学为例
5.基于“C-POTE”模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背景说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我校特制定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方案。

2.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1. 课程内容:(1)基础英语:包括词汇、语法、句型、阅读、写作等基本知识;(2)专业英语: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开设相关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工程英语等;(3)实用英语: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4)跨文化交际: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礼仪习俗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课程结构:(1)必修课:所有学生必须修读的基础英语课程;(2)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修读的课程;(3)活动课:通过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电视、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评估;(3)实践活动评价:对学生在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师资队伍与课程资源1. 师资队伍:(1)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担任主讲教师;(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课程资源:(1)建立英语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2)引进国内外优秀英语教材,丰富教学内容;(3)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第40卷第3期Vol.40 No.3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21年3月Mar.2021大学英语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李孟端1,张琳瑜2(1.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58;2.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摘㊀要]本研究尝试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于大学英语教学,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英语成绩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㊂同时,通过对6名学生的访谈,分析对分课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㊂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英语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对分课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㊂[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中图分类号]G642.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7602(2021)03-0182-04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㊂我国自2002年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㊂许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指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是当前阻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因素之一㊂在技术条件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微课(Micro-lecture)和慕课(MOOCs)的诞生为大学英语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㊂然而, 微课㊁慕课实质是翻转时间和地点,而不是接受性学习 [1-2]㊂教育智慧化的逐步推进,加剧了学生对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抵触情绪,使课堂改革呼声不断㊂为了应对新形势㊁新要求㊁新挑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㊂本文尝试将对分课堂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探究其实际教学效果㊂一㊁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对分课堂)是张学新教授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㊂所谓对分课堂,是指将课堂教学时间分割为两个部分,分别分配给师生,在师生的交互讨论中开展教学㊂类似于传统课堂,对分课堂注重先教后学㊂类似于讨论式课堂,对分注重生生和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3]㊂对分课堂由讲授(Presentation)㊁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讲授主要强调对重㊁难点知识的讲解,缓解教师的上课负担;内化吸收是指学生根据讲授内容,增强自身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讨论是指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师生㊁生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㊂对分课堂实现了讲授式和讨论式课堂的有效结合㊂对分课堂的出现巧妙地化解了语法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孰优孰劣的争论㊂运用对分课堂于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实现两种教学法的有机融合㊂对分课堂既注重教授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也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㊂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下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和吸收课上学习的新知识﹑独立思考以及准备课堂展示﹑对话﹑交流和讨论,还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了讨论疑点﹑分享心得﹑加深理解和表达自己的便捷平台㊂此外,对分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除学生的学习焦虑,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这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一致㊂[收稿日期]2020-12-21[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规划一般项目 大学英语的 对分 课堂模式建构与实证研究 (QJY201710113)㊂[作者简介]李孟端,女,讲师,博士,从事英语教育和跨文化传播研究;张琳瑜,女,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育和典籍翻译研究㊂㊀㊀二、研究设计(一)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准实验法对实验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㊂课堂教学结束后,对部分学生展开了半结构式访谈㊂本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对分课堂能否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对分课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何种影响㊂(二)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教学对象均为海南某综合类高校2019级的85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㊂我们将这85名学生安排在两个教学班,一班为实验组(其中男生16人,女生26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㊂二班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6人,女生27人),采用常规教学模式㊂在试验开始前,我们收集了这些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全国卷,满分150分)㊂随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办法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均值分别为120.862和120.567,详见表1(t=-.148,df=83,P>0.05),未见显著差异,这表明两个教学班在试验前的英语水平相当㊂实验教学时间从2019年9月持续到2019年12月,共计四个月㊂该校大学英语课程每周授课2次,每次2节,每节课45分钟㊂其中,读写课1次,听说课1次㊂实际上课16周,其中读写课32课时,听说课32课时㊂表1㊀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英语成绩统计情况分组人数均值标准差p实验组42120.48 6.236.883对照组43120.28 6.064㊀㊀(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㊂1.定量研究(测试)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本文先对比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水平差异,结果显示这两个组的英语水平没有差异㊂随后,我们在实验组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对分课堂教学㊂经过四个月的实验教学和常规教学,基于期末考试①成绩,通过SPSS22.0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分析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㊂2.定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笔者在实验组以便利抽样的形式选取了6名学生(男同学和女同学各3名)进行访谈㊂访谈内容围绕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态度展开㊂例如,你怎么看待对分课堂?你认为对分课堂对你的英语学习有什么影响?你希望你的老师继续运用对分课堂于大学英语教学吗?每位同学的访谈时间约为15-18分钟㊂所有访谈都通过录音笔记录㊂访谈结束后,笔者首先将访谈录音手工转录成文本㊂然后,基于访谈文本分析与本文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重要信息,并对相似的信息进行分类,旨在探究对分课堂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㊂(四)实验过程两组学生由同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授课,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㊂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三版)㊂第一个教学周的第一次课由教师向实验班的学生介绍对分课堂,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需求㊂随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六个组,每组六名同学,为接下来的对分课堂教学做好前期铺垫㊂对分课堂可分为三个教学环节:教师讲授环节,学生内化﹑吸收环节,讨论环节㊂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 隔堂对分 和 当堂对分 两种教学形式来呈现㊂1.隔堂对分(1)教师讲授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教师在讲授环节仅对课程中的一些难点内容进行单向﹑简要的讲授,不作深入讲解,不组织讨论,不覆盖细节,使学生对章节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随后布置讨论课涉及的提问和讨论内容㊂比如,在读写课的第一次课第一学时,主要以口语活动的形式引入单元主题,然后介绍Section A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㊂在第二学时,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分析课文篇章结构和中心大意,引导学生剖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讲解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长㊁难句等㊂在第二学时结束前,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或隔堂讨论涉及的讨论内容㊂作业形式以 亮考帮 (学生在听课和课后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和最欣赏的内容等被称为 亮闪闪 ;把自己弄懂但别人还存在疑惑之处用问题的形式列出来被称为 考考你 ;将自己存在困惑且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并在讨论时求助于同学或老师被称为 帮帮我 )的形式呈现㊂(2)内化﹑吸收环节内化﹑吸收环节被安排在讲授环节后,一般给学生为期一周的准备时间㊂另外,教师还会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上传至 对分易 平台,为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完成作业提供指导﹑协助和参考㊂(3)讨论环节经过一周的内化﹑吸收,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疑问进行组内或组间互动交流,寻求答案㊂随后,可以开展全班探讨和交流㊂教师可以布置如口语汇报﹑组间辩论﹑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作业类型,并要求学生展示作业成果㊂最后,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答疑,并总结和评价教学过程㊂2.当堂对分当堂对分是 隔堂对分 的简化形式㊂譬如可以将一堂45分钟的课分割为五个环节,即:讲授环节:讲授(15分钟);内化﹑吸收环节:独立学习(8分钟)和独立完成作业(7分钟);讨论环节:小组讨论(8分钟)和全班交流(7分钟)㊂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所有教学环节均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㊂在作业呈现上,我们没有设计 亮考帮 环节㊂同时,也未使用 对分易 平台辅助学习和交流㊂三、研究结果与讨论研究问题一:对分课堂能否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在实验实施前,两组的英语水平一致㊂经过一学期的对分课堂教学,笔者基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详见表2(t=-3.916,df=79.240,p<0.05)㊂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均差为7.05㊂这一结果表明,对分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㊂这一结果也说明,对分课堂明显优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这一发现与其他研究发现一致[4-6]㊂表2㊀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英语成绩统计情况分组人数均值标准差p实验组4270.549.0560.000对照组4363.497.437㊀㊀研究问题二:对分课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何种影响?参与访谈的6位同学都对对分课堂持肯定态度,均表示对分课堂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对分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㊂受访学生认为,教师在对分课堂下更加注重知识提炼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㊂此外,教师还会在全班交流环节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㊂其二,对分课堂改善了沉闷的课堂氛围,提升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㊂部分受访学生表示,传统课程教学(包括高中英语课)大都采用单词讲解﹑课文分析和课后练习讲解的教学思路,而对分课堂的教学思路颠覆了传统教学路径,融合了讲授和讨论两种教学方式,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㊂相较传统课堂,他们认为对分课堂的趣味性更强,在对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更丰富㊂其三,对分课堂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㊂一些受访学生表示对分课堂中设置的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小组任务和全班交流等环节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也逐渐有了去图书馆学习的习惯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不仅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动力,还认识到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㊂其四,对分课堂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㊂在接受访谈的学生中,很多学生表示对分课堂增强了班级同学间的互动,使课堂氛围融洽﹑活跃,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㊂尤其是以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各自所在的小组有了很强烈的归属感,有受访者认为当自己小组的成员在课堂上有优异表现时,自己也会为他们感到自豪㊂另有学生表示,本学期英语课程结束后,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密,甚至互相约定下学期还要在同一个组一起合作和学习㊂其五,对分课堂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㊂ 亮考帮 是受访学生提及频率最高的对分课堂教学活动㊂他们认为,这一活动可以检验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听取他人的建议,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呈现自己的闪光点㊂部分受访学生表示,当自己的建议被其他同学采纳时,会很有成就感,对英语学习越加有兴趣和信心㊂其六,对分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和思辨能力㊂受访者认为对分课堂模式能有效提升他们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写作技能㊂他们认为,对分课堂培养了他们的思辨意识,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分析和构思一篇作文㊂综上所述,对分课堂充分结合了讲授式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㊂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环节让学生有备而来,不再让课堂的讨论流于形式,提升了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㊂该教学模式还能营造轻松㊁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㊂以上均表明,对分课堂能够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自主性需求和关联性需求,而这三种需求是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决定性因素[7-8]㊂可见,对分课堂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模式㊂四㊁结语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对分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㊂研究发现,对分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是一种优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㊂基于学生的访谈结果,笔者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对分课堂能够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改善沉闷的课堂氛围,提升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降低英语学习的焦虑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技能和思辨能力㊂由于主㊁客观原因的影响,本研究还有诸多未完善之处,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本研究实验时间较短,缺少对研究效果的跟踪研究,不能观察到学生更多的学习变化㊂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采用动态的历时性研究,以期对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测量㊂[注㊀释]①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题由英语教研室统一命题㊂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㊂[参考文献][1]胡懿.关于对 慕课 微课 与 翻转课堂 的几点质疑[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3):98.[2]郑小军,张霞. 微课 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4]刘晶晶. 对分课堂 创新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综合英语教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19-22.[5]许福兰,李守华. 对分课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4),96-100.[6]胡伶俐.2019.大学英语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9(23):102-103.[7]Deci E L,Ryan R 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Plenum,1985.[8]Deci E L,Ryan R M.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Rochester[M].NY: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2002.A Mixed-method Study of PAD Teaching Mode-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LIMeng-duan1,ZHANG Lin-yu2(1.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2.Hainan 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trie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gular teaching group by applying PA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or one semester.In the meanwhile,After carrying out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ith six students,the study also trie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teaching mode.The results show that: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AD teaching mode influences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 a positive way.Key words:PAD;teaching mode;college English。

避免“水课”,打造“金课”: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避免“水课”,打造“金课”: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避免“水课”,打造“金课”: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 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呈现更生动、直观的英语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情景剧或纪录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并且从中获取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利用多媒体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参与度。

2. 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为课程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英语学习资料、参与英语交流社区、观看英语视频等,以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和方法。

利用互联网资源,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还能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获取最新的英语信息。

大学英语课程除了需要重视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

组织学生参观英语国家的文化景点、开展英语角交流活动、进行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

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英文小说、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音乐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加深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阅读材料或学术英语写作指导;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听力训练或口语表达指导。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3. 注重课程整合在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程整合,将不同的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基于POA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以生态化翻译类课程为例

基于POA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以生态化翻译类课程为例

482020年47期总第539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POA 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以生态化翻译类课程为例文/王 燕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中的翻译课,主要面向非英语专业而开设,是适应培养国际竞争力人才需求和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的素质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蒋惠珍,2019)。

目前,多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翻译教学上课规模大、学生语言基础不齐、翻译内容与社会环境脱节,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POA 理论与生态化翻译教学POA理论,是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的简称,提倡“学习中心”,推崇“学用一体”,注重解决中国语境下英语学习的学用分离弊端,富有时代性和实践性,与翻译类教学的契合度较高。

生态化翻译课程强调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与教学生态环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的整体统一和动态平衡。

比较POA理论和生态化翻译教学,不难发现二者的相通之处。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

POA理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文秋芳,2017)。

在生态化课堂,教师要从整体上发现学生生态主体的进步和不足,引导学生共同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第二,强调学生的中心作用。

POA提倡“学习中心”,每个教学设计都与学生产出任务有关,力争做到“有效学习”(包红芳,2019);生态化翻译教学认为学生作为译者是一切活动的主体,要关注译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第三,在教学目标上,POA理论主张学用结合,语言学习要有真实、可交际的语境;生态翻译教学提倡真实的情景教学,学生的翻译活动不仅仅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更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代同向同轨,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在评价方式上,二者都主张个人评价与小组团队评价相结合。

近年来,POA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吸引了一批研究者的注意, 有的聚集POA理论的有效性(张文娟,2017;张伶俐,2017),也有学者从混合式教学角度对POA理论下的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张健,2019;谢捷,2020)。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大纲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执笔者:吴勇审核人:易强编写日期:2017年10月二、课程简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总计48学时,3学分。

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要求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体现在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意识并重。

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国际意识。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课程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汉语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和专业背景知识,以及交流能力三方面。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比较熟悉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汉英文化的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而提高自己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要求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础目标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语言单项技能描述如下: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

SPOC模式下大学英语深度学习研究述评

SPOC模式下大学英语深度学习研究述评

SPOC模式下大学英语深度学习研究述评作者:崔峥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8期摘要:SPOC模式是对MOOC的继承与超越,结合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讲授的优势与MOOC的网络资源拓展,能够有效促成深度学习的开展。

本文是对SPOC模式下深度学习研究的元研究,以期对SPOC与深度学习研究的科研与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SPOC;深度学习;元研究一、研究背景与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混合式学习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扩展和延伸,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并逐渐扩展到高等教育与语言学习领域。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指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已成大势所趋,且需要评价每位学习者具体技能。

2017年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鼓励教师实施基于课堂、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但是,在日益加大教学改革与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问题不断显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学习过程常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网络学习因此被称为“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不能达到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目的。

顾小清(2015)指出数字化学习所伴随的碎片化、多任务与浅层读图现象,容易导致学习深度缺乏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专注学习理论发展与学习模式设计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较少,且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导致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测量不够全面。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曾明星,2015)是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内容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化,是对MOOC的继承、完善与超越,为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提供了多维度支持。

本文将对SPOC模式下大学生外语深度学习研究进行元研究,以期对此领域科研与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本文是对SPOC模式下深度学习研究的元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SPOC混合模式”为主题,检索到与本研究相关文献331篇;以“深度学习”为主题,检索到与本研究相关文献8026篇;以“深度学习评价”为主题,检索到与本研究相关文献110篇。

FT课程建设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矩阵的开发研究

FT课程建设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矩阵的开发研究

FT课程建设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矩阵的开发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8T05:42:58.94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8期作者:孙德梅[导读]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依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和30多年的课程建设实践经验在《应用型课程建设指南(试行)》孙德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5摘要: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依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和30多年的课程建设实践经验在《应用型课程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了“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

该模式具有无学校界限、无专业界限的普适性。

本文主要阐释了FT、矩阵和课点等相关概念以及大学英语课程各级矩阵的开发流程,为应用型课程矩阵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框架,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职业性技能型院校(高职高专)。

专业性应用型的大学或学院的课程建设理念为结构主义课程理念,即关注学生对高深学问的自我意义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对高深学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课程体系从“层状”转向“网状”,以“意义建构”来组织课程,强调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对于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应用型高校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出特色,重要的是聚焦到应用型高校内涵发展上,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应用型课程建设始终。

课程三级矩阵的开发与实施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1]。

本文基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三级矩阵开发的实践经验,从FT、矩阵和课点的概念解释出发,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在服务专业上一些做法,为应用型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概念解释1.什么是FT?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

“四真”(Four Principles)源自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14年6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即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三化”(Three Methods)是根据国发〔2019〕4号“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在姜大源研究员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和曹勇安教授课程团队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开发方法。

探索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校本研修实践活动教案

探索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校本研修实践活动教案

近年来,项目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学习模式之一。

其特点是以项目为单位,多学科交叉合作、自主探究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促进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和跨学科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针对英语教学领域,设计出了一项针对性强的英语学习项目——“探索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并为此设计一个详细的校本研修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育活动目标及意义1. 教育活动目标在强调英语学习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的大趋势下,本项活动旨在进一步让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并实践真正有用、有意义的英语学习项目。

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并且指导他们发掘英语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锻炼自信、合作、自主和创新的能力。

2. 意义其实,这项英语学习项目源于普通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挑战。

如果教师在授课策略上能够遵循项目学习策略,就能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更好的学生间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沟通技能和组织能力,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找个“好题”并讲清楚 - 相关主题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性,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知识和应用。

时间:30分钟2. 制定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小组评估标准,同时帮助他们制定例如物料清单、时间预算、组会日程、组员任务分配等制度化运作。

时间:1小时3. 实施和准备 - 学生们按照制定的计划展开项目实施,每天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和思想。

时间:1个星期4. 项目展示和分享 - 学生们将自己在英语学习和项目实施当中的成果分享给其他组员、同学、教师或是上级领导等。

时间:30分钟5. 发现和评估 - 学生们针对这个学习项目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从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最终针对成果进行自我评估。

时间:1小时三、教学方法1. 倡导学习者自主 - 强调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学习,并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制定目标和任务,通过自我监控和调整进行学习。

英语拓展课实施方案

英语拓展课实施方案

英语拓展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而且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只能满足基本的语言运用,对于拓展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不足够。

因此,我们需要对英语课程进行拓展,以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 拓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使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3.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用英语进行逻辑思考和表达。

4.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课程内容安排。

1. 语言基础训练。

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使其能够更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2. 词汇拓展训练。

通过词汇扩展、词义辨析、词组搭配等训练,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使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3. 语法运用训练。

通过语法练习、句子结构分析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

4. 口语演练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流利地进行英语口语交流。

5. 写作能力训练。

通过写作练习、作文表达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准确地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2. 任务型教学。

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程评估方式。

1. 日常表现评价。

老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考试评价。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SPOC模式为代表的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引起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

SPOC模式即“小班在线开放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它通过将教学资源开放和在线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主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中,SPOC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

SPOC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往往采取一对多的授课模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性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而在SPOC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进行学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英语能力。

SPOC模式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依赖于教师讲解和教材,学生的学习资源有限。

而在SPOC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在线讨论、学习笔记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SPOC模式还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往往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学生需要按照教学安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而在SPOC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学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地点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SPOC模式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需要重新定义和调整。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知识传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而在SPOC模式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课程设计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而在SPOC模式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有疑问在该张幻灯片下面点击“ 不懂” 按钮ꎬ或在讨
论区就教师引导的话题展开讨论ꎬ在小组内部交换
意见ꎬ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ꎮ
课中:各组展示课前预习成果ꎬ进行课堂知识
讲授ꎮ 教师和其他小组针对讲解ꎬ利用“ 雨课堂” 弹
幕功能提出疑问ꎬ由小组成员共同解答ꎮ 针对学生
出错及反馈不懂的地方ꎬ教师在课堂上纠正、补充ꎬ
幕非常有趣ꎬ我不用当众回答问题ꎬ能够畅所欲言ꎬ
更有效地和老师同学交流ꎮ”
问卷结果显示ꎬ只有 60% 的学生会积极探索学
制班 实 验 前 后 英 语 成 绩 也 存 在 统 计 学 差 异 ( t =
习中的问题并主动解决( 题 9) ꎬ46% 的学生能进行
够提高学生成绩ꎬ但相比而言ꎬ基于“ 雨课堂” 的混
就相关知识点进行专门梳理、讲解ꎬ或组织学生就
某个话题展开讨论ꎮ 教师和各组在讲授过程中ꎬ利
用“ 雨课堂” 随机点名、限时答题、投稿等功能加强
课堂积极互动ꎮ
课后:教师通过“ 雨课堂” 将事先准备好的课后
作业( 口头或书面) 向学生推送ꎮ 学生在手机上完
成后提交ꎬ还可通过微信“ 雨课堂” ꎬ随时随地回顾
基于“ 雨课堂” 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石 媛
( 运城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ꎬ山西 运城 044000)
摘 要:基于“ 雨课堂” 平台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ꎬ开展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ꎬ分析实验班和对
照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在实验前后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ꎬ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
情ꎬ但由于专业课科目较多ꎬ真正用于英语学习的
混合式教学对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适用性ꎬ并提出相
时间并不多ꎮ 虽然前期有探索在线自主学习的实

英语拓展模块学生用书教学课件unit1

英语拓展模块学生用书教学课件unit1

英语拓展模块学生用书教学课件unit1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达。

具体包括:1. 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和短文;2. 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候;3. 能够读懂简单的英语短文和对话;4. 能够用英语写出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候信件;5. 了解一些基本的英语文化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词汇和短语:包括一些常用的英语单词和短语,如“hello”, “hi”, “goodbye”, “bye-bye”, “thanks”, “excuse me”, “sorry”, “pardon?”等等。

2. 听说训练:通过对话和短文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训练:通过短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4. 写作训练: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候信件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5. 文化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英语文化知识,如问候方式、餐桌礼仪、节日庆祝等等。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课时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汇和短语学习: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词和短语。

3. 听说训练:通过对话和短文的听力训练,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阅读训练: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并解释生词,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理解。

5. 写作训练: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候信件写作训练,让学生自主完成写作任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文化知识介绍:通过讲解和展示一些基本的英语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7.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8.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E模式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探索
[摘要]拓展课程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种趋势,反映了社会的诉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改革需要了解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评估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才能为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

[关键词]CPE模式拓展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年,实行了分级教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举措。

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最终需要学生达到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尤其是大学生用英文获得专业最新信息,直接阅读英文文献,发表英文论文,用英语参与辩论和谈判,用英语进行国际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交流等等。

但就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未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既定目标,大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英语的重视和投入,我国基础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大学英语课程和学分在许多高校出现被缩减的情况。

大学英语想要追上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高速发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就需要创新改革,打破传统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构模式,增设各种行业特色的拓展课程。

广东金融学院担负省级金融系统继续教育基地的责任,亦被誉为“培养华南地区金融人才的摇篮”。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办好行业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定位,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以广东金融学院实施的CPE课程模式为例,探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改革问题。

二、CPE模式的内涵
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是广东金融学院特有的教学模式,强调以行业的需求导向为主。

CPE由基础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专业课程(Professional Curricu?鄄lum)和就业导向课程(Employment Curriculum)组成。

C模块和P模块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专业理论和核心能力的课程;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支撑着E模块,是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的快速适应能力和灵活的应变性。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目标,自主选择E模块的课程,形成“理论基础+专业应用+特色就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

三、CPE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结合专业知识与国外同行英语沟通的能力。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在学生英语基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很有必要增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行业基础英语教学内容,特别是相关专业的听、说英语,也可使其能够尽快适应专业英语的学习。

从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形势出发,利用广东的区域优势,紧密联系金融行业和广东金融学院提出的CPE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此大背景下,我院从2010年起,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设了专业的拓展教学模块,建立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前三个学期为学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主要是大学英语读写和听、说。

大学英语的第四个学期为学生开设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行业基础英语听、说为主的英语拓展课程。

根据我校以金融、商务为主的办学特色,结合广东省的外资企业多等特点,开设了以《商务英语视听说》、《金融英语听说》等为主导的专业特色拓展课程。

通过对学生在掌握商业和金融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使学生在金融行业的实际涉外环境中,具备良好接洽客户和处理业务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拓展阶段,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基础行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

拓展课程可采用由Stryker和Leaver倡导的CBI教学理念。

他们认为CBI(Content-based in?鄄struction)是语言和内容学习的综合,从以往传统的注重强调语言学习本身转变为通过学习内容来掌握语言技能。

我院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在传授基础行业英语的同时,更强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习――巩固――展示”的课内外有效结合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完成课程中实际情景的教学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方式,课后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教学形式上开展多样的小组活动,小组模仿(simu?鄄lation)、角色扮演(role play)、小组讨论(discussion)、小组展示(presentation)等形式展示合作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使专业知识教学体现实践性和交际性。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还指导他们到相关的单位、企业、公司进行现场学习和实践。

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外学习应成为必要的补充,教师要不定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抽查和考核。

笔者认为应采取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压力的教育方式,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中。

五、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评估理念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评估原则上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反应、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过程评价,突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并强化与教学目标评估结合。

具体通过小组表现、情景模拟表现、见习和实习表现,结合期末专业基础知识的闭卷考试,来全面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下的学习效果。

从而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反馈自身的学习,进行相应改进。

在该评估体系中,实施符合拓展课程特点的评估方式,实行多元化评估体系,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学生、见习实习单位参评等。

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过程评价占学期总成绩的40%,其中含小组学习(10%)、活动表现(10%)、出勤(10%)和课外实践(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考试的模式也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课程有所调整,如《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听的部分比例可以加大,
而《金融英语听说》注重学生职场能力的课程,则要加大考核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

总之,要创建一种过程评估、动态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等评价手段相结合的全面考核体系。

六、结语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广东金融学院实践以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估各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使我院学生在行业专业基础上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但五年的教学实践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拓展课程的设置情况下,学生只能按专业选课,在专业之外的横向拓展还未实现;拓展课程班因教学资源限制,以合班授课为主,学生人数众多,客观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管难度。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延续。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如何建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拓展课程体系,需要各个高校结合各自的情况,积极实践,探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

[ 参考文献 ]
[3] 李小兰.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研究――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4).
[4] 肖岭.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