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课件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剖析

合集下载

园林生态学课件:景观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课件:景观生态学
4.观赏: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
11.3 景观的生态过程
11.3.1景观的功能
就是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养分流和物种 流,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外一个景观元素。
11.3 景观的生态过程
2.
三种景观流
1 能量流:热能、生物能; 2 养分流: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 3 物种流:各种类型的动植物以及遗传基因;
11.5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11.5.1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
景观生态规划
确定规划目标
实地考查,收集有关资料 (自然、经济和社会)
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
景观格局与生 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 分 类与制图
景观结构功能划分
规划方案评价、实施
规划方案调整
景观生态 适 宜性分析
景观生态调查 规划方案分析 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
11.2 景观的结构
3. 廊 道 (corridor)
廊道是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 状或带状的斑块。例如:树篱、公路、河流。有线状廊道与 带状廊道两类。
双重作用: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
1.运输: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
2.保护:长城、围墙、林带等 3.资源: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较多
1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5. 景观的类型
1.自然景观:如高山、荒漠、草原、森林、极地等。包 括原始景观、半自然景观即受轻度人类干扰。
2. 经营景观:如农田、果园、人工林、牧场。
3.人工景观:完全由人类所创建。 主要体现经济、文化 和视觉特性和价值的景观。如:城市景观、旅游地风景 园林景观、工程景观等。
景观元素有三种类型: 1. 本底 (基质matrix) 2. 斑块(patch) 3. 走廊(corridor)

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PPT学习教案

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PPT学习教案
地球表面的非均质性:三向性(纬 度,经 度,海 拔)、 土壤等 每一个 生物种 有自己 的分布 区,并 且没有 完全重 叠。 4、生态幅与分布区是生物适应环境的 结果, “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寻求调节生 物适应 的途径 。
第8页/共62页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 五 ) 生 物内 稳态及 耐性限 度的调 整 1 、 内 稳 态及 其保持 机制 定 义 : 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 制,它 能减少 生物对 外界条 件的依 赖性, 从而大 大提高 生物对 外界环 境的适 应能力 。 机 制 :通过生理过程或行为的调整而实现的。(如 恒温动 物,蜥 蜴,向 日葵, 等) 内 稳 态 机 制 不能完 全摆脱 环境的 限制, 只能扩 大自己 的生态 幅度与 适应范 围,成 为一个 广适种 。
第11页/共62页
(五)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4、生态位
生态位(niche)与栖息地(habitat)
超体积生态位(hypovolume)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和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
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 位; 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 因子的 限制性 作用 (一)限 制因子 :限制 生物生 存和繁 殖的关 键性因 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 生物的 耐受范 围, 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概念的主要价值是使生态 学家掌 握了一 把 研究生物与环境复杂关系的钥匙 (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在《有机化 学及其 在农业 和生理 学中的 应用》 中分析 了土壤 与植物 生长的 关系, 认为每 一种植 物都需 要一定 种类和 一定数 量的营 养元素 ,并阐 明在植 物生长 所必需 的元素 中,供 给量最 少的元 素决定 着植物 的产量 。

园林生态学课件:园林生态实践

园林生态学课件:园林生态实践
区等)
⑤ 生产型园林:果、药、木、花、草与苗圃基地等; ⑥ 文化环境型园林: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宗教寺庙等
12.1生态园林概念与发展
12.1.4 生态园林的发展
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 Jaques P.Thijsse和园艺师 C.Sipkes, 2hm2的土地上创造了一座自然景观的园林,向教师和孩子们普及自然 知识。 1937年,美国 Jensen和 Wright一道,在伊利诺伊州的春田城建 造了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 1940年,Broerse 在阿姆斯特丹建造一座2hm2的生态公园。 „„ 1986年,中国园林学会在温州会议上提出,把“生态园林”作为 中 国现代园林的方向。
“蓝”即水。在绿地设计中,水 始终贯穿于整个绿地,以此告诫人 们水师上海的命脉,是绿地的依赖 , 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水资源,保护 植 物生长空间的环境意识。蓝与绿 再 此进行生态的立体交融,创造出 可 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这里原是上海的 旧房危房密度最高的 地区之一,也是上海 热岛效应最严重的地 区。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 听觉园、味觉园。
PS:在感觉园里,这5种感觉被划分为5个区域,让 人有不同的体验与感受,而最终形成第六感觉——直觉。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12.3.3 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具有3个方面的突出
特点。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植物特点1: 植物种类丰富, 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 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
图片
图片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上海延中绿地分析
项目地点:上海市延安路 设计起始时间:1999年——至今 规模:28hm2 曾获奖项: 2001年,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2002年,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2002年,度加拿大国家景观设计大奖 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市建设优秀成果金奖 合作设计:加拿大WAA景观设计事务所

园林生态学课件12-2

园林生态学课件12-2


从以上可见,固定不变的最适概念只有在 单一生态因子起作用时才能成立,当同时 由几个因子作用于一种植物时,这种植物 的适合度将随着几个因子的不同组合而发 生变化,也就是说,这几个生态因子之间 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四)生态幅

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 小。 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植物的耐受范围 是不同的。
(二)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1840年农业化学家J. Liebig在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 关系时发现,植物生长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自然界中丰 富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O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要量小的 微量元素如硼的影响。
土壤中的 氮:可维持250千克产量 钾:可维持350千克产量 磷:可维持500千克产量 实际产量为250千克;若氮增加1倍,产量为350千克。
㈢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 紧张、能源短缺、供水不足、生物多样性 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 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城市 水体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城市噪声污 染
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一、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 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气候 因子(光、温度、空气、湿度)、地形因子、土 壤因子、人为因子、生物因子等五大类因子 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植物的生态环境。 美国道本迈尔将生态因子分为七个项目:光、温 度、空气、火、土壤、水、生物
后来的研究对Shelford耐受定律也进行了补充:(1) 植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因子耐 受范围很窄; (2)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植物,一般分布很 广; (3)在一个因子处在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的耐 受能力可能下降; (4)植物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耐受性不同,繁殖期通 常是一个敏感期; (5)植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的范围 内生活,可能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园林生态学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PPT课件

1、生态学的定义
• (1)原初定义:是由德国学者海克尔1866 年提出的,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 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2)现代定义 •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
科学。
一品红
• (1)理论生态学: • 研究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索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环境间的基本规律,为人类应用生 态学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分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 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各组成要 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转移、物质循 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通而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 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风格
中国的写意 山水式园林
风格
3、园林的演进
• 古代园林多数属于统治阶级私有,主要类 型为帝王的宫苑,地主、官僚、贵族修建 的宅院。
春秋(吴王夫差)消夏湾和馆娃宫→秦汉 (阿房宫、上林苑)
魏晋南北朝园林走向民间,如西晋石崇的金 谷园、北魏张伦宅园。还有寺观园林成为 居民娱乐的中心。
唐宋时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造园思想更丰 富,出现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三、园林生态学的内容与学习、研 究方法
• • 1、研究方法有: • 野外考察 • 实验分析 • 生态模型
• • • •
第一章园林生态系统
结四 三 二 一 构、 、 、 、
园园生系 林林态统 生生系 态态统 系系 统统 的
第一节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 2、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所有的组分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食物网
(三)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 生物种的总和。
(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 物量; (2)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 去; (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 量。 由于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所以食物链 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 级,很少超过六级。
(二)食物网(food webs)



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 条链,而是存在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 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 食物网不仅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 定性,并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 展演变的动力。 这种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 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生态金字塔

概念: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 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数量 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 别为生物量、能量和数量金字塔。
落叶林
3'C
草地
4'C
数量
2'C 1'C p
3'C 2'C 1'C p
4'C
能量
3'C
2'C 1'C p
3'C 2'C 1'C pຫໍສະໝຸດ 落叶林及草地数量和能量金字塔
二、物质循环的种类 1、地球化学循环(geochemical cycles)
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化学元素的交换,空 间范围大。 ⑴气态循环(gaseous cycles)

《园林生态学》教案

《园林生态学》教案
(2)国外城市园林的发展
城市公园运动(The City Park Movement)
1851年由唐宁(Downing A.J)倡导,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城市公园,
1858年由Olmated F.L主持设计,
1875年建造了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带形城市(Linear City)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Arturo Soria Y Mata提出带形城市理论,主张城市沿一条40米宽的交通干道发展,城市建筑用地总宽约500米,每隔300米设一条20米宽的横向道路,用地两侧为100米宽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使城市居民回到自然中去,1884--1904年间在马德里规划建造了第一个带状城市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园林生态学
课程代码
学分
课程性质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教材

主要参考资料
[1]冷平生.园林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学习植物学,花卉学等基础课程后,重点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
Eg.建筑物南面、十字路口、根际环境、屋顶等
1.2生态因子的类型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
1.3生态因子与生物作用的规律
1.3.1综合性
生物是所有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各个生态因子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3.2非等价性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所有生态因子中,每个因子的作用大小不同,重要性有大有小,即存在主导因子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课件

共生类型
共生根、共生叶、共生气 生生物
共生实例
豆科植物与固氮菌的共生 、地衣共生体
他感作用
定义
一个物种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另一个物种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他感物质
植物次生代谢物、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
他感作用机制
抑制生长、降低繁殖力、增加死亡率
他感作用实例
某些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杂草的生长
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平衡的基础,它有助于维持园林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 到多个生物和化学环节。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 存在植物体内。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营养 物质,并通过排泄和死亡回归到环境中。微生物则通过 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 。这些过程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园林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动物与微生物
引入有益的动物和微生物,促进生态平衡和 自然演替。
生态设计实践案例
某城市公园
通过地形改造、水体净化、植被 恢复等措施,将该公园打造成一 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优美的
城市绿肺。
某别墅庭院
根据别墅风格和业主需求,设计了 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庭院,提供 休闲、观赏、娱乐等功能。
某校园绿化
结合校园文化和教学需求,对校园 进行生态化改造,营造宜人的学习 环境。
人休闲空间 。
生态设计要素
地形设计
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功能需求,进行地 形改造,营造丰富的空间变化。
植被设计
选择乡土植物,构建乔木、灌木、地被等多 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效益。

园林生态学 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 ppt课件
❖ 5、大气飘尘和尘降等颗粒物
❖ 堵塞气孔,减弱光和、呼吸、蒸腾作用;重金属污染物, 对植物产生毒害。
2020/11/13
12 21
Company Logo
❖ ㈢园林植物的抗性
❖ 定义:指在污染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受害,或受害后能很 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特性。
❖ 抗性强弱取决于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城市物质环境
1 第一节 城市水文、城市水污染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2 第二节 城市土壤、土壤污染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3 第三节城市大气环境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2020/11/13
1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城市大气环境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1大气圈:指地球表面的大气层。
❖ 柠檬、茴香、桉树、云杉、冷杉、刺柏和石竹, 能有效预防水痘和麻疹。
❖ 冷杉属、臭椿、桦、栎等的挥发物质能杀死白喉、 伤寒、痢疾杆菌等。
2020/11/13
27
Company Logo
松科、柏科、木兰科等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丁 香花香能使牙痛好转。
❖ 鸡血藤的挥发物质,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 促进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人体放松。
❖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 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 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 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 空气的有效手段。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导致细 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 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 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

园林生态学讲解

园林生态学讲解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1)重点:环境: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识记)1、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

(识记)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识记)3、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识记)4、生态因子的分类:按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因子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多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的作用。

3.不可替代和互补性: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存因子对植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各具其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4.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因子的强度不同;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的原因很重要。

6、耐受性定律的内容: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7、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生态因子。

8、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条件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次重点:城市主要环境问题: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噪音污染。

(3)一般:环境的类型: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1、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2、植物小环境:是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物理环境。

3、体内环境:是指植物体内部的环境。

4、自然环境: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自然界中的物体和能量的总体。

11第11章-森林景观生态原理PPT课件

11第11章-森林景观生态原理PPT课件

-
10
要科学准确科学地理解景观的现代概念必须 把握以下4个关键特征:
1. 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 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 间实体; 3. 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 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
11
1.1. 4 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是以各种类型或不同演替阶段的森 林生态系统为主体构成的一类景观。 森林景观是集参观、游览、娱乐、科教于一 身,融人文与自然于一体的森林,将森林要 素按美学观点完美结合而构成的画面,通过 人的感官给予的美的感受,就是森林景观。
-
3
11.3 景观结构和格局 11.3.1 景观异质性和格局 11.3.2 森林景观结构
11.4 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 11.4.1 景观生态过程 11.4.2 景观功能
11.5 景观动态 11.5.1 景观稳定性 11.5.2 景观变化的动力
-
4
景观?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非常大众化 的词汇,同时也是一系列相关学科的 研究对象。 景观在英语中多含义,有美学的,文 化的,地理,专业的……
-
12
11. 1. 2 景观生态学及其特点
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 1. 萌芽阶段(酝酿阶段、史前阶段)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2. 形成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3. 发展阶段 以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的成立 为标志进入起发展阶段
-
13
1.2.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德国地理学家特罗尔——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结合 福尔曼(R.T.T.Forman)与戈德伦
-
52
(3)结点特征和网带结构
结点特征和网带结构都属于生态系统水 平上的问题,都属于特定类型的生态系 统,具有组成结构、垂直结构、发育阶 段等方面的特点。同时,结点斑块的大 小和形状、网带的宽度和横向纵向结构 都对整个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有显著影响。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绪论一、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生态学概念的形成及其研究对象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就是研究植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最早由德国学者E. Haeckel于1866年提出Ecology一词。

1935年英国学者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

标志着现代生态学科的形成。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规律。

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与生物圈各个水平的生态关系。

3、生态学的任务A、揭示生物个体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规律;B、揭示环境对生物种群、群落的影响,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C、阐明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系统稳定性与效率。

(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古生态学思想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中叶到生态学概念提出。

包括法国昆虫学家Reaumur、瑞典生物学家Linneur、英国生物学达尔文、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丹麦生态学家Warming 等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

3、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巩固时期)——19世纪未期到20世纪中期。

以生物种群研究与生态系统概念确立为主要标志,以美国生态学家Elton(1927年提出食物链)、Hopkins、Clements,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4、现代生态学发展时期——现代技术与学科相互渗透有力促进生态学的发展,理论应用与环境保护研究为主的时期。

前瑞典首相克来门松夫人首先提出全球首脑级环境论坛,世界科协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UNISCO于70年代提出MAB计划。

在这些大的生态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为前提,迅速兴起了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生态旅游等生态边缘学科的发展。

二、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一)城市化与生态城市1、城市化进程(T0-1)2、生态城市的特点:A、城市环境现状: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环境受严重污染破坏;人与建筑的高度密集,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平衡;热岛与温室效应,致使城市人居条件越来越恶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分类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 而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构成系统 的条件: 由若干要素所组成 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 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 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生产者(producers) 生物成分 消费者(consumers) 还原者(decomposers) 生态系统 太阳辐射能 非生物环境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1、生产者: 自养型植物,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化能 合成细菌。绿色植物利用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 将吸收的水、CO2和无机盐类合成初级产品——碳水化 合物,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这些有机物成为地 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 2、消费者: 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些腐生或寄生菌类, 异养型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来获 得能量。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大型食肉动物或 顶级食肉动物。 3、分解者: 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原生动物和 一些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将复杂的有机物还原为无 机物,把养分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中。
(二)食物网(food webs)



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 条链,而是存在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 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 食物网不仅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 定性,并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 展演变的动力。 这种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 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网,生态平衡,生态危机。 理解:完整生态系统的基本条件。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 态系统的分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储存(次重点)




1
单位:公斤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10 100 1000 生物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二、生产力的基本概念(自学)
1、生产量(production):一定时期内有机物质增加的总
识记:食物链。食物网。能量级。生产量。生物量。生产力。
理解: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一般) 识记: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种类。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


理解:碳、氮、硫的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物理、化学信息传递的特点与作用。
四、生态平衡(自学) 识记:生态平衡的概念。 理解: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生态平衡调节的原则。 应用:生态系统内稳定的判断依据。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生态平衡的保持。
食物网
(三)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 生物种的总和。
(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 物量; (2)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 去; (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 量。 由于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所以食物链 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 级,很少超过六级。

(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3、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 4、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四)、生态系统的分类
1、按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或特征分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2、 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大小分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农业 半自然生态系统



草牧食物链(捕食食物链): 是以绿色植物为基础, 从草食动物开始的食物链,草原和水体生态系统是以 草牧食物链为主的生态系统。 腐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 指以死有机物质为基础, 从腐生物开始的食物链。森林是以腐生食物链为优势 的生态系统。在森林中,有90%的净生产是被腐生生 物所分解消耗的。 寄生性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它以大型动物 为食物链的起点,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 和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生性关系。
基本成分 光能 绿色植物 非基本成分 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寄生性动物 腐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生 产 者
消 费 者
还原者 营养物质 转 变者 生物成分
还 原 者
非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仿Clarke,1954)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水平 结构(集群型、均匀分布型、随机型) 时间结构(长时间、中等时间、短时间尺 度) 营养结构(生产者→草食动物→一级肉食 动物→二级肉食动物)
生态金字塔

概念: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 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数量 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 别为生物量、能量和数量金字塔。
落叶林
3'C
草地
4'C
数量
2'C 1'C p
3'C 2'C 1'C p
4'C
能量
3'C
2'C 1'C p
3'C 2'C 1'C p
落叶林及草地数量和能量金字塔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贮存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产力 三、初级生产者的能量转移和贮存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food chains) 指生物界食物关系中,甲吃乙、乙吃丙、 丙吃丁的现象。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 系而形成的链锁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 构成了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类型:
第一节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英国学者坦斯利(Tansley) 于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生物和环 境的不可分割性。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包 括人类在内)和其环境(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 子)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大小和 结构,其成员借助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 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 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有机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