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薄弱学校的现状和改造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薄弱学校的现状和改造措施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中学教学科研室(751900)
王东君陈艳
摘要:薄弱学校的产生尤其历史和现实原因,有客观原因,地域和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客观原因。
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校长的管理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低下、校园文化的缺乏、学校制度的欠缺、外来因素的干涉、办学思想的落后等都会成为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必需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办学理念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校发展历史原因发展现状改造措施
进入任何一所办学不景气的县级或其它类型的学校和该校的
老师们做交流时,如果谈及学校办学质量问题时,都会听到这样的呼声:好学生都被周围的重点学校选拔走了,现在生源太差,校长管理有问题,行政手段使得不懂教育的人在管理教育等等。
现实的确是这样。
但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怨天尤人的处境里,我们要冷静分析产生这种落后想象的主、客观原因,立足现实,在自身上多找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争取改变这种办学薄弱的状况。
一、薄弱学校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追溯造成薄弱学校产生的根源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症结型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客观历史和现实原因。
1、经济落后是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中国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财力还不能满足全国所有学校的办学需要,特别是在像宁夏南部山区这样一些偏僻地区,由于自然条
件的限制,自身经济发展条件非常有限限制。
前些年,由于地方财政紧缺,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在起点线上,这些学校就被远远地甩在了较发达地区学校的后面,至少落后了二十年的时间。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属于天时和地利,教育工作者无权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调控。
2、地域的因素造成了信息的相对封闭。
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和信息的原因,一直落后于东南较发达地区。
上海最早实施“青浦教育实验改革”时,西部的教师还在念老黄历。
东南地区实施“目标教育改革”,西部地区才准备更换新的教科书。
当东南地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学生的课堂时,西部地区的教育局可能才给配备了一台电脑。
好点的情况下,乡镇一级的中心学校可能才拥有一台电脑。
3、学习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时考虑不全面,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和课程建设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的地方。
有些制度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根本没有起到指导学校整体工作,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上级让我做什么,并且明确了怎样干,我就按要求怎样干,干的过程是一个简单的、按部就班的执行的过程、落实的过程,毫无管理创新意识。
(二)主观历史和现实原因。
1、学校管理者不懂科学的学校管理知识,不能遵循教育规律自主开展工作,校长的素质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教育
是一种专业化很强的事业,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基本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学校应该自主决定自己学校的发展和命运,不应该带有浓重的行政管理色彩。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上个世纪大约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早些时候,在一些偏僻农村中小学校,校长的角色就是看门,只要看好学校不出盗窃等问题,这个校长就没问题了。
当地老百姓也如此称呼。
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后来教育行政部门的认识到位,学校开始选拔了一些学历合格、有一定威望和教学资历的老师充当学校校长,但是,这些校长们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教育现实了。
这些校长的经验反而成了他们自身和学校发展的绊脚石。
有些校长管理行为是为应对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检查,完全不能遵循教育规律自主开展工作。
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更多地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表现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上,没有形成具体有效的工作体系,没有转化为可行的工作机制,导致教学管理目的和目标的迷失。
2、有一些校长,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但没有把它没转化为相对应的管理行为,致使教学管理落后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这是典型的拿着金饭碗挨饿讨饭的“人才”。
3、教师的教学理念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教学改革。
往回退十年,在所有教师的眼里,懂得专业知识,能把教科书从第一页给学生教到最后一页,能做课本上和考试卷里所有的习题就是很优秀的老师了。
如此的师资力量,办学不落后才是怪事呢。
4、整体师资水平偏低。
由于这些地区的偏僻和经济落后,当初很少有老师愿意到这样的地区任教,当地教育部门职能选派一些
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区教学。
有些地方甚至雇佣初高中毕业生去做临时代课教师。
以致给这样的学校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不利因素。
5、老教师的经验严重制约了新教师的发展。
这话听起来有点离谱,但现实的却是这样。
有些学校实施老教师帮带新教师,有些老教师,除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可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做师傅的资格了。
师傅不行,徒弟折腰。
6、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互相脱节。
再过去的这些年里,每年都要进行教师继续教育考试,但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很少有人会自觉地去实践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
7、保守和排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纵观历史,当时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了中国落后西方世界几十年。
在课改初期,一些学校校长带头,教师拥戴,极力维护自身原有的校园文化,对于新的课改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采取了抵触和不配合的态度。
等发现新的课改理念有用时,他们已经又落后于别人几年,清醒之余,才选派一些教师外出学习,但这些教师外出学习时,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又吸引他们去旅游,如此而已。
8、经济社会整体观念的影响。
改革使得市场经济大潮来临,功利主义等思潮开始在社会蔓延,致使一部分教师很难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二、改造薄弱学校的一些切入点和实施措施探析。
(一)校长和学校高层领导的管理素养和学识水平素养是一个学校发展和成长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
作为负有决策、组织和领导权力的校长,其创新的办学思想和独具魅力的个性风格无时无刻都会体现在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上,可以说,校长在创建特色学校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本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校长培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
加大校长培训的力度是势在必行。
(二)校长要要有创新教学管理思想的意识。
1、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应是管理思想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人本主义是教学管理创新的根本原则。
管理的人本化的思考已经深入人心,已经不断地体现在一些先进学校校长和学校管理者的语言表达之中。
校长要做到人本化管理学校,首先要考虑以人的培养为中心,因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各种活动中,人的因素是第一因素。
另外。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首先要学会自我的定位:校长是学校集体的代表、是教师中平等的一员,校长要学会教师人格的尊重、教师劳动成果、尊重教师创造性工作方式,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校长带头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机遇。
(三)学校管理要借鉴其它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教育领域本身的管理研究成果。
教学管理既要注意自身的完整性和层次性,整体发挥教学管理的目标、功能、内容、范围、方法的作用,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与学校管理的联系,使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整体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整体和谐地发展。
学校管理工作方式应实现研究、改革、建设、管理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
(四)学校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成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的发展和改变要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
校长和学校高层领导要学会爱护人、关心人、培养人、要关注教师教学智慧和潜能的发掘,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还要尽量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在专成长中的各种合理需求。
要制定青年驾驶专业发展计划,用制度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统筹兼顾。
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小本实际,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六)注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像军队的军魂一样,学校文化时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成功的经验结晶,是由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等凝结而成的,这种由成功的经验所凝结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借助课改的东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七)要整合各种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资源为学校所用。
动员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让家庭、社区等都来参加学校的管理,集思广益,一定能解决学校目前发展的现实问题。
要多方争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适当时可以和先进地区优秀学校进行结对交流学习,也可以聘请专家参与指导学校管理工作。
(八)要把教学和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薄弱学校有教无研的情况比比皆是。
没有教研,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就没有学校加教学提高的方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