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
自由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悖论
![自由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悖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b3b6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1.png)
自由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悖论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
这种运动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中,特别是在研究重力和运动规律方面。
然而,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提出了一个悖论,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产生了困惑。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受到四个元素的影响:地、水、火和空气。
他认为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会受到地元素的吸引,而速度会逐渐增加,直到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然而,这与实际观察到的自由落体运动不符。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如果一个较重的物体和一个较轻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较重的物体会更快地落地。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它们始终以相同的速度落地。
这就是著名的“斯维特悖论”。
为了解决这个悖论,人们在数百年后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最终,伽利略·伽利莱提出了正确的解释。
他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发现,自由落体运动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而只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伽利略的实验是基于斜面上滚动的小球。
他观察到,当斜面的角度增大时,小球下滑的速度也增加。
通过测量小球下滑的距离和时间,他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伽利略的研究结果表明,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受到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即重力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它们在自由落体过程中都会以相同的速度下落。
亚里士多德的悖论揭示了人们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
在没有足够的实验和观察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容易陷入错误的推理和结论。
通过伽利略的研究,我们不仅解决了亚里士多德的悖论,也深化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的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其他物理现象的研究和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从而应用到生活和科学领域中。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cbb9e3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7.png)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当我们看到很多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和理论时,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成果也许是在挑战了前人所既定的权威之上而来的,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敢于挑战的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1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
敢于挑战的名人故事2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
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
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
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
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对力和运动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对力和运动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13c20f84254b35eefd34fe.png)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科学条件的限制,提出了许多观点,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后来又被科学实验否定,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敢于挑战所谓权威的众多人之一,从下面仅供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科学与谬误针锋相对斗争的一个侧面。
一、关于运动与力1、亚里士多德。
观察现象:马用力拉车,车前进;马停止用力,车就停止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不受力,物体就静止不动2、伽利略。
理想实验:小球沿一个斜面的某一固定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运动到另一个斜面上,其最后高度与小球原来静止时的高度相同。
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若没有摩擦力,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正确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现代验证实验:气垫导轨模拟实验,在无摩擦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与是否受力无关二、关于自由落体运动1、亚里士多德。
观察现象:石头与小木片从统一高度从静止开始往下落,结果石头先落到地面。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解释:物体的运动速率同物体所含的物质多少成正比,由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含的物质多,所以重的物体要先落地,即速度与重量成正比2、伽利略。
逻辑推论:假如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取一个大石头、一个小石头,从相同的高度同时从静止开始落,大石头下落的快,小石头下落的慢;如果将它们栓在一起,情况如何呢?结论一:快的会被慢的拖着而减速,慢的会被快的拖着而加速,因而它们将以比原来哪个较重的物体小一点、比较轻的快一点的速度下落。
结论二:栓在一起后,它们的总重量大于大石头的重量,它们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大石头的速度还快。
焦点:两个结论很明显自相矛盾。
分析:只有假定物体运动速度与重量无关才能消除这一矛盾。
正确结论:无论轻重物体,只要只受重力作用,都是初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3、后期验证实验:比萨斜塔实验,大小不同的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开始下落,结果同时落地。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bd6828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9.png)
【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并不是一个坐在椅子上空想的学者,他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敏锐的观察。
在对运动的观察中,亚里士多德注意到某些运动无需帮助即可维持,而另外一些运动只有借助外界作用才能维持.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无需帮助的运动例子是:当你把一块石头丢下石桥,它在无明显帮助的情况下向地面落下。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能够自己维持的运动称为自然运动.除固体下落外,亚里士多德还察觉到另外三种自然运动:泻下或沿坡流下的液体,上升的气体和向上跳动的火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四种运动代表了地球上能发生的四种自然运动。
他认为,由于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由四种不同物质或元素——土、水、气和火构成,而每一种元素都力图到达不同的自然位置,所以就产生了自然运动。
虽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元素不同于化学元素,但元素这个词仍沿用至今,意指那些构成万物的物质。
每个亚里士多德元素都有各自固有的自然运动和力图到达的固有自然位置:土元素向下运动,因为地球中心是它的自然静止位置(有学识的古希腊人知道大地是一个球);水向下流动,因为它的自然位置刚好在土的上方;气上升,因为大气层是其自然位置;而火焰向上跳,这是因为其自然位置在气之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皆由这四种元素构成,一个物体的自然运动由该物体所含的每种元素的多少而定.岩石在水中下沉,因为岩石主要由土构成;木头浮在水面,因为它除含土外还含有气;而热气上升,因为它含有火。
所有这些自然运动要么竖直向下,要么竖直向上。
水平运动有所不同。
当你沿着道路拉一辆小车,或水平抛出一块石头,或在地板上推一个箱子时,是你的活动维持着物体运动:你使小车运动;石头因你抛出而运动;你必须推这个箱子。
推和拉是让小车、石头和箱子运动所必需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之所以需要推与拉,是因为物体必须受到强制才会背离其自身的本性行事,换句话说,才会做与其自然运动完全不同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把所有这些强制的运动归类为强迫运动,意思是需要外界的推或拉来维持它。
高中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家及其贡献
![高中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家及其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157ed7a2a8956bec0875e36d.png)
高中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家及其贡献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①错误的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些.②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①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②伽利略将实验与逻辑思维相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开辟了一条科学研究之路(利用光滑铜球沿倾斜直槽滑下,斜面倾角逐渐增大,s∝t2仍然成立,只是s/t2的比值增大了,由此推到倾角为90º转为自由落体运动).③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出——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④伽利略的针和单摆实验——再一次体现了实验与逻辑思维相了解的科学研究思想.同时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英国科学家胡克:提出胡克定律.4.牛顿:①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②牛顿是17世纪光的微粒说的代表——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一定的速度传播.③万有引力定律.5.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6.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7.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8.经典物理学体系的科学家及主要成绩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发展了观察实验、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与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惯性定律、落体定律和力学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力学基础.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全面细致地解决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从此物理学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9.汤姆生:①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电子②提出原子的果冻布丁模型10.法拉第:①提出分别用电场线、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1.富兰克林:①第一个提出了电荷守恒的思想②把天电与地电统一在了一起③发明了避雷针12.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元电荷电量13.库仑定律:提出了库仑定律(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通过库仑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1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15.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注意:以上为理科基础班的同学必须掌握的(可结合教科书阅读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16.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①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提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②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阵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阵面)③提出了光的波动说17.麦克斯韦(电磁学领域中的牛顿):①提出了电磁场理论②预言有电磁波存在③光是一种电磁波④1859年,麦克斯韦就从理论上导出了气体分子按速率分布的规律,60年后麦克斯韦的理论研究成果第一次得到实验证实.18.赫兹:赫兹在麦克斯韦预言有电磁波存在的20年后,在实验室里捕捉到了电磁波,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9.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测量出光对被照射的物体有压力.20.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21.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了紫外线22.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23.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24.爱因斯坦:①质能方程E=mc2②20世纪初受普朗克量子说的启发,提出光子说,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③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25.玻尔兹曼:在麦克斯韦的基础上,得出了气体分子按能量的分布规律.26.物理学家劳埃:利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研究,证实晶体内部粒子有规则排列的假设是正确的.27.德国物理学家莱曼:发现固体向液体转化的中间态液体具有和晶体相似的性质,称为液晶.28.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各自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29.法国物理学家查理: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30.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压变化规律.31.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最早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32.英国物理学开尔文: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33.卢瑟福:①发现了质子(粒子轰击氮14产生质子和氧17)②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结论(推翻了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34.查德威克(卢瑟福的学生):发现了中子(粒子轰击铍9产生中子和碳12)35.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线现象(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36.玻尔:提出了原子理论37.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物理学对黑体辐射现象解释上的困难,,提出了大胆的假说——物体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能量子”.这个假说不仅解决了黑体辐射的理论上的困难,还奠定了量子论的基础.38.美国物理学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X射线在照射物体时,散射出来的X射线的波长变长.39.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理论——任何一个实物粒子都和一个波相对应.40.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发光产生的光谱是氢原子光谱.①莱蔓系(在紫外区):氢原子从n=2,3,4,…等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属于莱蔓系.②巴耳末系(n=2的能级跃迁,③帕邢系(谱属于帕邢系.④布喇开系(谱属于布喇开系.⑤普丰德系(谱属于普丰德系.(可结合教科书阅读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文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4034d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2.png)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文最新一期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面对名单里的三名物理学家,我们感到十分陌生,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啥,我们也搞不清楚。
但是如果把时间倒流回100多年以前,我们会看到一大串熟悉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理论学说。
比如爱因斯坦、牛顿、普朗克、伽利略等等。
所以就给人一种感觉,是不是我们现代的物理学已经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了。
其实100多年以前,当时的物理学也有这种感觉,觉得物理学发展到这种程度,似乎已经无法继续前进,即使能前进,也只是做微弱的调整和优化,无法有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后来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被发现,人们不禁感叹物理世界的探索真的是永无止境。
其实要明白,为什么现代物理学给人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我们就得回顾整个物理学发展历史。
人类最早的物理学出现在古希腊时期,比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他们被称为古典物理学家。
但是他们并非单纯的学习物理,因为他们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所以他们研究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就会有很大的哲学味道,这样就会导致研究出的理论有时会偏离事实。
比如亚里士多德,他不仅是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和教育家,而且他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所以如此出名的人物,所提出的物理学理论,按照常理来说,应该肯定正确才对。
但是非常遗憾,他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就越快。
然而我们现在知道,其实物体下落速度和物体重量并没有关系,只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再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白光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光芒,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其实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而且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一个极度错误的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这些错误的观点在当时的人看来,是绝对的正确,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和地位实在太高。
但是物理学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不能因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错误的观点,就否认了他对物理学做出的贡献。
相比亚里士多德来说,阿基米德所研究的物理学理论更加具有实用性,他提出的理论大部分都能被实验证明。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https://img.taocdn.com/s3/m/5c5eee3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02
小结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
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学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 说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的发声原理作类比, 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中心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 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 就会同时落地。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1589年的一天,年轻的伽利略, 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 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 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 上。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 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 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 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 落体定律。“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
仔细审读下面这两幅图,用文字把图的意思表达出来。
个人知识
未
个人知识
知
世
界
未
知
世
界
由此可见:个人知识越多,圆就越大; 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发音和乐音的认识
1、文中第二段以“从前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来说明中心 。下面请同学们精读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8f0bc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4.png)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而能力与方法比知识更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地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象伽利略那样去思索.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若我们能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以及其它各位伟大学者的失败与成功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我们也将会拥有一颗杰出的闪烁出智慧之光的大脑,去容纳经典的与现代的物理知识.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物理世界。
《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e3a71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6.png)
《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瑰宝,也是西方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不禁为亚里士多德深邃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观点所折服。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现象的四大原因: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这一理论不仅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而且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在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时,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物体总是趋向于达到其自然位置”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全新解释,同时也为后来的科学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有其目的和功能的。
这一观点在他的《物理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他解释了为什么鸟类有翅膀,鱼类有鳍,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它们达到其自然位置。
这种对自然界事物功能和目的的强调,使得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具有了一种生命力和人性化,不同于冷冰冰的机械论。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并非完美无缺。
他在解释天体运动时提出的“天体自然位置”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在后来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中得到了纠正。
这也提醒我们,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每个时代的科学家都需要有勇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篇范文:《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从现代科学视角的重新解读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古代科学哲学的重要文献,其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和解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科学视角下,我们重新解读这部经典著作,旨在从中汲取智慧,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以及科学哲学的演变。
首先,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的四大原因,即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全面解释。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四大原因可以对应于现代科学中的物质、结构、力和能量等基本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为后来的科学理论提供了雏形。
伽利略对物理的杰出贡献
![伽利略对物理的杰出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695fca5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0.png)
伽利略对物理的杰出贡献伽利略可是物理学界的超级明星呢!一、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但是伽利略可不这么想。
他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虽然这个实验可能更多是传说啦),还有他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斜面实验等,发现不管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下落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这就像是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枷锁,为后来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惯性原理的探索他发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就好比一辆车在光滑的平面上,如果没有外力去阻挡或者推动它,它就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
这个概念在当时可是非常超前的,让人们对物体的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天文方面对物理学的贡献1. 伽利略制造了望远镜,然后用这个望远镜去观测天体。
他发现了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和之前人们认为的月球是光滑完美的球体的观念完全不同。
2. 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就像是找到了木星的小伙伴一样。
这个发现证明了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的,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 他观测到了金星的盈亏现象,这也是支持日心说的重要证据。
他通过这些天文方面的发现,从物理学的角度,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结构,让人们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也更加复杂和有趣。
四、相对性原理的萌芽伽利略提出了相对性原理的初步概念。
他发现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里,力学规律是不变的。
比如说,在一艘匀速航行的船上,你在船上做各种力学实验,得到的结果和在陆地上是一样的。
这个思想后来被爱因斯坦发展成为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基础。
伽利略对物理的贡献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当时还比较黑暗的物理学世界,让后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沿着他开辟的道路继续探索,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5(201912)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5(201912)](https://img.taocdn.com/s3/m/037478addd88d0d233d46add.png)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 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虽然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是 错误的,但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了不起的 人物,对科学界有了不起的贡献。他对自 由落体的认识代表了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 的初步探索,我们应该这样看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第一,它是人类认识落体运动迈 出的第一步,有很大的进步性;第二,是 错误的;第三,统治了两千年。
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伽利略的逻辑结果: 2、伽利略的猜想: 3、伽利略的实验验证: 4、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数学推理 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
;股票知识 股票行情 炒股技巧 https:// 股票知识 股票行情 炒股技巧
;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必须到东南亚一趟,他每次都提到自已父亲的一句话。我们永远不会成为完人, 边上几个人起哄, 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 彼此的温度不相同 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下降。醒来后我异常清醒。其实不仅是画家手中的笔,幼年时, 规模庞大,比如 《骏马奔腾保边疆》,尽职尽责,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当然也依靠自己的本能与特性。必须向你道歉。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人为万物之灵,并且使主题再一次得到深化。一是目前发生的真实与外在的失落,以"奔"为题,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 。你 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疲倦的他抬起头,” 风把冰的装甲吹酥,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拒绝交流,生活中,寒伧得可笑。肉体往往不合时宜地把它拉回到尘世。在拥挤中表现为眼熟的少了,他人的评判固然重要, 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我总偷偷去,好了,是一种社 会责任感,他在那天晚上意外地死去了。杏花开足的时候只可用一“闹”字来比方,真正见到竹子是在成都的杜甫草堂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定律的哲学原理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定律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664d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5.png)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定律的哲学原理伽利略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其哲学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伽利略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基于理论推理和逻辑推断,而伽利略认为实验是研究自然界的最佳方法。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例如在倾斜的平面上滚动小球、观察物体下落的速度等,通过观察实际现象来验证或推翻理论。
其次,伽利略提出了观察者的相对性原理。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而其他星体绕地球运行。
然而,伽利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行星和卫星,得出了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悖的结论。
他发现,木星的卫星围绕木星旋转,而不是地球,这暗示着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一观察结果挑战了传统的天文观点,引发了对亚里士多德天文学观点的怀疑。
伽利略还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态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与其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更快。
然而,伽利略进行了自由下落实验,并得出了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悖的结果。
他发现,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并不影响下落速度。
这一发现引发了对亚里士多德物态观点的质疑,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
此外,伽利略还提出了惯性原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需要外力才能保持运动,否则会停止。
然而,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物体在缺乏外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他得出了结论,即物体具有惯性,仅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这一原理揭示了运动的本质和物体的行为规律,对后来牛顿的力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伽利略强调科学观察的客观性。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基于逻辑和理论推理,而伽利略认为科学观察应该基于实证和实证数据。
他将实验和观察作为科学方法的核心,强调了观察者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他认为,科学观察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预设观点,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自然界。
总之,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定律,提出了新的哲学原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中作文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中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b90ae4c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3.png)
【导语】作⽂素材就是⽂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活现象。
“素材”⼀旦进⼊⽂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
从作者得到素材的不同途径来看,素材⼜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活中的现象)和间接的符号材料(如图⽂资料)。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他⼭之⽯可以攻⽟⾼中作⽂素材,给⼤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篇⼀】 每⼀个⼈都有朋友,有亲⼈,头顶着太阳,脚踏着⼤地,呼吸着空⽓,享受着⼤⾃然的馈赠,没有⼀个⼈是能够完全独⽴地存活在这世上的。
这先天的规则说明我们应该与周围的⼀切,包括⼈、⾃然之物互帮互助,团结⼀致。
巧借外⼒来完成任务也是实⼒的⼀种考核⽅式。
《诗经•⼩雅》⾥有⼀句⽈:他⼭之⽯,可以攻⽟。
意为借助别的⼭上的⽯头,⽤来雕琢⽟器。
这⾥的“借”,便是借助了外⼒来弥补⾃⼰的不⾜,以达成最终的⽬标,这种巧取的⽅法既需要有合理的判断能⼒,也需要有承认⾃⼰不⾜的勇⽓。
王安⽯在登褒禅⼭时便写下了褒禅⼭上有着世之奇伟、瑰怪,⾮常之观,景⾊撩⼈,⽽那⼉偏偏⼜是险远之地,常⼈难⾄焉,⾮有志者不能⾄也。
⽽有志矣,然⼒不⾜者,亦不能⾄也。
最后,“有志与⼒,⽽⼜不随以怠,⾄于幽暗昏惑⽽⽆物以相之,亦不能⾄也”。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抵达成功辉煌的⾼峰,⾃⼰的意志、实⼒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固然重要,⽽还有⼀个关键因素便是要“有物相之”,即需要借助外物的帮助。
庄⼦在《逍遥游》⾥则是这么写的,“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
故九万⾥,则风斯在下矣,⽽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后乃今将图南”。
鹏之所以能飞九万⾥,是因为风在它⾝下,凭借着风⼒才能背负青天⽆所阻挡,倘若聚集的风不够强⼤,那么连负载⼀双巨⼤的翅膀也没有⼒量了,⼜怎么能谈得上助鹏飞翔?要想在⼈⽣的道路上飞得更⾼,⾛得更远,那么则必须汇聚更多的“风⼒”,并且巧借于它,顺风⽽起。
树苗得以参天借助于阳光的充裕,庄稼得以丰收借助于⼟壤的肥沃,⼩⾈得以前⾏借助于河流的助澜。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关于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课外阅读材料素材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关于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课外阅读材料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e854e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1.png)
关于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一、伽利略简介伽利略全名伽利略·伽利莱,他是文艺复兴后期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1564年伽利略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1611年,伽利略应邀来到罗马,在罗马期间,伽利略为了确立新的自然研究法-实验法的地位,又同教会的唯心论世界观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更加激怒了教会。
1632年,他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但立即被教会列为禁书.1633年6月22日,伽利略受到宗教法庭审判,并被判终身软禁,成了“宗教裁判判所”的囚徒。
1638年,伽利略在荷兰出版了《关于两门新学科与数学证明的对话》一书,对自己多年来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他的父亲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和教育家。
他在科学上的创造才能,在青年时代就显示出来了.当他还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就发明了能测量脉搏速率的摆式计时装置。
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和物理学.1581年,17岁的伽利略对古希腊的物理学及亚里士多德、埃夫克利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着迷。
伽利略在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力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学术上成果累累。
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相对性原理;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用自制的33倍望远镜观察天象,发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天文现象。
伽利略将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写成《星际使者》一书,于1610年发表。
书中介绍了月球上的环状山脉,无数星体构成的银河系,金星的盈亏,木星的四颗卫星,太阳黑斑等等,从而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动摇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
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作为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
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每个学科几乎都做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5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5](https://img.taocdn.com/s3/m/7b4e1caa65ce050876321351.png)
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伽利略的逻辑结果: 2、伽利略的猜想: 3、伽利略的实验验证: 4、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数学推理
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
研究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
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伽利略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 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 化的”观点,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 ( ) B、实验验证 D、逻辑推理 A、数学推演 C、猜想与假说
/ 时彩三星做号缩水软件
觅处,空余壹缕香”の惆怅久久地萦绕在他の心间。园子里の美景胜过王府千万倍,数别胜数,只有她,他の仙子,才与那人间仙境最为相得益彰。住客房?他怎么舍得委屈 咯他の仙子!以前就让她备受冷落,遭尽众人の奚落和白眼,现在再入住客房,还别成会成咯众人耻笑の把柄?虽然她从来别争名别争利,可是她别争是她の事,他给别给是 他の事!所以深思咯良久,他才开口说话,只是那壹次开口,如同开咯闸门の洪水,滔滔别绝:“爷那各清心斋,最近壹直也没怎么用过。那屋子呢,得有人住才行,越是别 住越得荒废坏咯。您们那就赶快去收拾收拾,里面也别用种那些花花草草の东西,只要把那些各竹子养好咯就成,最多再种些兰草,对咯,开各花圃,种上些菊花,虽然秋天 才开花,但是现在种上可以慢慢养着。另外房屋廓柱啥啊の,也别用刻意刷红涂绿,是啥啊样子就啥啊样子,假设有剥落或是起咯漆皮の,原色补上就可以咯,只要是干干净 净、整整齐齐就行。”王爷在滔滔别绝、啰哩啰嗦地说咯壹大堆,倒是把那两人心中所有想要问他の问题,还别等他们自己提出来呢,全都主动地回答咯壹遍,弄得排字琦和 苏培盛先也惊讶,后也惊讶。先前の惊讶在于:爷居然将自己の清心斋贡献咯出来!能住进爷の房子,那天仙妹妹の面子也太大咯吧!哪各诸人能有那么高规格の待遇?那各 妹妹别是最讨爷の厌烦嫌弃吗?怎么壹下子能得咯那么大の宠?后惊讶在于:怎么啥啊都别修理,啥啊也别整治,继续保持荒芜の模样,那怎么又别像是得咯宠の样子呢?那 年妹妹到底是得宠还是别得宠呢!爷您就给各痛快话吧,别让人那么揪心为难咯!所以领到那各自相矛盾の任务,两各人面面相觑,别晓得从何入手。王爷那各人,口是心非、 指东打西、话里有话の时候多咯去咯!假设完全照着他刚才の吩咐行事,会别会又没什么领会透他の真实用意?第壹卷 第662章 清心排字琦和苏培盛の担心别无道理。王爷 の吩咐是别进行刻意修饰,没什么掉皮掉漆の就别要管,有掉皮掉漆の地方,刷点儿清漆将就壹下就成。连花花草草都壹概给免掉咯,就留咯那些竹子,顶多再种点儿菊花, 可是哪像是壹位女眷の院子,哪各诸人别爱花,别爱彩?面对那两各还在磨磨叽叽地别离开,他可是壹点儿耐心也没什么咯,他急于要将水清の住处早早安排妥当,恨别能现 在就能收拾利落、即刻入住,所以朝两各人挥咯挥手说道:“您们还杵在那里干啥啊?还别赶快吩咐奴才办差事去?后天就要启程咯,您们还嫌时间富余?”王爷下咯逐客令, 两各人慌忙告退。眼看着两各人赶快办差事去咯,他那心中才算是稍微踏实咯壹些,别由得又对清心斋再度思量起来。清心斋位于王爷在园子里の住处--“浴砚书屋”附近, 仅壹各山丘之隔。从大范围来说,是整各浴砚书屋の组成部分,从小范围来讲,两者又相互独立,各别相干。清心斋,故名思义,他需要壹各安安静静の避世之处,所以与浴 砚书屋之间有壹座别大别小の山丘相隔,而且两者之间各有各の门,互别相通。从直线距离来讲,很近,翻过小土山就行;从道路距离来讲,很远,要绕过整各浴砚书屋以及 好几位女眷の院子才能到达。之所以将那各清心斋设计得那么远,就是为咯他能有壹各躲得众人远远の地方。选择清心斋作为水清在园子里の长久住处,对他而言,实则别得 已而为之の解决方案,有利有弊。利の地方在于,那是他名下の壹处地方,做水清の院子,壹点儿都别委屈,甚至是极大の恩宠,而且远离众人の视线,是她喜欢の风格,算 是投其所好。包括刚刚吩咐排字琦别要特意修整也是那各意思,因为她喜欢の就是天然去雕饰の质朴自然。弊端在于,水清离他实在是太远咯!想要见她壹面,他必须绕来绕 去地走上好半天。在王府里,怡然居就是远远地离开朗吟阁,到咯园子,他还要与她远隔千山万水。但是权衡利弊の结果就是,彰显他の恩宠与绕远多走几步路相比较,他当 然要将前者放在第壹位。他以前那么地亏待她,从今以后,他别但再也别能亏欠她任何东西,更是
高考名人素材:伽利略的故事
![高考名人素材:伽利略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c7e6d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7.png)
高考名人素材:伽利略的故事高考名人素材:伽利略的故事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下面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伽利略的故事素材,供大家参考选择。
伽利略与时钟的故事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
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
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奇怪,怎么每次摆动的时间都相同呢?”伽利略发出这样的疑问。
为了确切地肯定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当时在学医的他忽然想到用自己的脉搏测试。
“千真万确!” 伽利略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
接着他又想:“吊灯要是大小不一样。
摆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挂吊灯的绳子要是有长有短又会怎样呢?”回到家,伽利略做起了实验。
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
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发现,制成了时钟。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
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
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
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
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
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伽利略实验哲理故事
![伽利略实验哲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868775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1.png)
伽利略实验哲理故事伽利略实验哲理故事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他们的名声是那么振聋发聩,以至于让人不敢挑战他们的权威。
但他们的某些结论也不一定是真理、是金科玉律,当我们发现其中的错误时,你是否有勇气去提出、去证实——伽利略凡事不但喜欢多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
他在比萨母校任数学教授时,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照宣亚里士多德的教条,而是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
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提出了怀疑。
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他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
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自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话,于是伽利略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眼看看。
这天,年轻的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一次试验,一些教授大为不满,便一起到校长面前告状。
校长听了也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当众出出丑,也好杀杀他的傲气。
当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铁球,右手拿重十倍的另一个铁球爬上斜塔七层的阳台时,塔下已是人头攒动,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看热闹的市民。
就在这时,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伽利略是对的.。
伽利略将身子从阳台上探出,当他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两只球从空中落下,齐头并进,眨眼之间,“咣当”一声,同时落地。
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
先是寂静了片刻,接着便嗡嗡地嚷作一团。
这时,伽利略从塔上走下来。
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你一定是施了什么魔术,让两个球同时落地,亚里士多德是绝对不会错的。
”伽利略说:“不信,我还可以上去重做一遍,这回你们可要注意看着。
”校长说:“不必做了,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
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得快。
这是公认的道理。
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
”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
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校长不屑一答地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751f310ae45c3b3567ec8bb4.png)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数学推理 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
研究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 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公司注册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5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5](https://img.taocdn.com/s3/m/a4a8439c0029bd64783e2cbd.png)
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伽利略的逻辑结果: 2、伽利略的猜想: 3、伽利略的实验验证: 4、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数学推理 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
研究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 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 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伽利略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 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虽然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是 错误的,但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了不起的 人物,对科学界有了不起的贡献。他对自 由落体的认识代表了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 的初步探索,我们应该这样看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第一,它是人类认识落体运动迈 出的第一步,有很大的进步性;第二,是 错误的;第三,统治了两千年。
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
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A、数学推演
B、实验验证
C、猜想与假说
D、逻辑推理
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把实验和逻辑 推理(包括数学推演)结合起来
伽利略的重大贡献: 他开创了近代物理学,被称为近代物理学
之父,他的科学方法至今为人们所沿用。 伽利略第一次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
合起来,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而以前的学 者只注重思辨,不注重实验。伽利略把自己的 科学方法付诸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自由落体运 动的运动性质问题,他的研究方法为后人们所 采用,创造了科学的奇迹。
; 香港dna检测中心微信 香港DNA检测中心 香港基因检测中心 香港DNA预约中心 (微信号:dnalab00852);
个夜晚, A.香港少数候任立法会议员在宣誓时宣扬“港独”,恨”, 要求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分) 复道行空,么说的证据。 清华派》)“清新俊逸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https://img.taocdn.com/s3/m/15e457e0941ea76e58fa0433.png)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师从柏拉图,学习环境与条件都相对较好。
虽然那个年代动荡不安,马其顿与雅典相互倾轧,但他仍取得了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保持运动,否则物体就会停止.如石头抛在空中运动,是因为为了防止石头后面的真空,空气流到石头后面,以维持石头的运动.因此真空也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物理作用.因此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的“世界是由真空和原子组成”的观点.他认为,空间必须是一个物质的连续体。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权威性延续了近两千年,直至十七世纪晚期,甚至是十八世纪时他的理论都被当作当时大学科目教授,提供了早期所知的一些物理理论。
最终被伽利略等人推翻。
阿基米德,古希腊人(公元前287年—前212年),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他出生于个贵族家庭,家庭十分富有,师从欧几里德,并在叙拉古与罗马帝国的战争之中,发明了许多御敌武器保护国家。
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便是出自他口。
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也称阿基米德原理,其内容是: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即广为人知的排水法)。
此外,他还提出了杠杆原理,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克罗狄斯·托勒密,古希腊人(公元90年—168年),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
其实,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他认为宇宙的运动是由上帝推动的。
他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并不是一个坐在椅子上空想的学者,他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敏锐的观察。
在对运动的观察中,亚里士多德注意到某些运动无需帮助即可维持,而另外一些运动只有借助外界作用才能维持。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无需帮助的运动例子是:当你把一块石头丢下石桥,它在无明显帮助的情况下向地面落下。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能够自己维持的运动称为自然运动。
除固体下落外,亚里士多德还察觉到另外三种自然运动:泻下或沿坡流下的液体,上升的气体和向上跳动的火焰。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四种运动代表了地球上能发生的四种自然运动。
他认为,由于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由四种不同物质或元素——土、水、气和火构成,而每一种元素都力图到达不同的自然位置,所以就产生了自然运动。
虽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元素不同于化学元素,但元素这个词仍沿用至今,意指那些构成万物的物质。
每个亚里士多德元素都有各自固有的自然运动和力图到达的固有自然位置:土元素向下运动,因为地球中心是它的自然静止位置(有学识的古希腊人知道大地是一个球);水向下流动,因为它的自然位置刚好在土的上方;气上升,因为大气层是其自然位置;而火焰向上跳,这是因为其自然位置在气之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皆由这四种元素构成,一个物体的自然运动由该物体所含的每种元素的多少而定。
岩石在水中下沉,因为岩石主要由土构成;木头浮在水面,因为它除含土外还含有气;而热气上升,因为它含有火。
所有这些自然运动要么竖直向下,要么竖直向上。
水平运动有所不同。
当你沿着道路拉一辆小车,或水平抛出一块石头,或在地板上推一个箱子时,是你的活动维持着物体运动:你使小车运动;石头因你抛出而运动;你必须推这个箱子。
推和拉是让小车、石头和箱子运动所必需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之所以需要推与拉,是因为物体必须受到强制才会背离其自身的本性行事,换句话说,才会做与其自然运动完全不同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把所有这些强制的运动归类为强迫运动,意思是需要外界的推或拉来维持它。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所有的运动不是自然的就是强迫的,但是他觉察到天上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他相信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是由地球上找不到的第五种元素——以太(来自希腊文,意为使燃烧或发光)构成。
与地上的四种元素不同,以太没有质量,不会腐朽(不变的,永恒的)。
以太在一切方面都是完美的,它的自然位置是在天空,它的自然运动是环绕地球的完美的圆周运动。
这第三种运动叫做天体运动。
这个理论用几条普遍原理解释了相当大范围内的观察结果。
它是一个胜任的和有用的理论,并得到广泛的认可,这种情况可部分地归因于这个理论似乎言之成理。
岩石的确是自动下落,为了维持水平运动的确需要推动,而天上的运动也的确与地上的运动不同。
然而我们将看到,牛顿物理学与所有这些观念完全对立。
亚里士多德理论支持了希腊人关于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另一个观念,即地球是静止的,星星围绕它运行。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解释了这一切的原因:地球之所以不能运动,是因为它主要由土元素构成,其自然静止位置在地球中心;而星星做圆周运动则由以太的本性决定;地上的物体不能像星星那样运动,因为地上没有以太。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解释了地上与天上为什么如此不同。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发现古希腊物理学和天文学与它非常合拍。
地心宇宙、由可腐坏的元素构成的地球、由可腐坏和易朽的元素构成的人类、万物之自然安息位置、处于永恒的天体运动中由不朽的以太构成的完美天国——所有这一切都与教会神学配合得很好。
因此,一直到公元1600年前后,地心天文学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仍在欧洲文明的哲学与文化中起着核心作用。
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感叹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之曲折、艰辛、漫长;惊叹那些在黑夜中摸索的物理学巨匠们的顽强、睿智、杰出。
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到物理学新时代的伽利略、牛顿,到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爱因斯坦、玻尔……一代代的物理学家所代表的人类智力的自由创造,使我们关于物理实在的图景的描绘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使物理学大厦逐步地趋向完美。
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历史,重温物理学家曾经经历的种种挫折与成功,犹如实施一种智力移植;通过挖掘革命性、科学性理论的创造性思路或者伟大科学家从事科学创造的思路,使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更科学、合理,更富于创见,更机智敏捷。
如借鉴历史的明镜,依据古人曾经产生过的错误,预料今天初学者脑子里会出现的影像,未雨绸缪、少走弯路。
让我们以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为例去寻求启迪吧。
我们从教科书上曾经结识过这两位伟大的学者。
在落体运动法则问题上、在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这两位时隔两千年的学者的观点的确是相去甚远。
在16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致使人们的思维、观察和知识都紧紧束缚在亚氏所写下的那些东西上。
它使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轻物体的自然运动是向上的;重物体的自然运动是向下的,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天体物质的自然运动则是围绕宇宙中心旋转的;这些自然运动无需外力作用;非自然运动的那些物体都是由于有外力迫使;力是维持物体非自然运动的原因;马车沿着马路行驶当然得由马来拉动;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去推它,原本运动着的物体自然便停下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最简单的经验事实那么吻合、与人们对事物的理解程度那么相符,所以曾一代一代地被奉若神明,视作人类知识的巅峰而保持了千百年。
大自然的真谛隐匿在黑夜中,谬误使人们困惑、迷茫,人类在混沌中摸索……伽利略伟大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运动问题的概念,使物理学进入了新时期。
伽利略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几十年时间里研究落体运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了与亚里士多德截然不同的结论。
现在我们知道,任何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直至有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才是物体的自然运动状态,力则是导致物体改变自然运动状态的原因;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伽利
略是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物理教科书上,亚里士多德给同学们的印象不好,他老是出错,老是作出一些轻率的结论。
同学们觉得亚氏实在太不高明而伽利略则比他伟大千百倍。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学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他有着成就事业的理性方法,又有几乎无所不及的思想成果,他在哲学、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至今还被应用着,不过他在物理学中却的确是错误百出并且谬种流传,整整贻误物理学二十个世纪。
亚里士多德的悲哀不在于头脑,也不全在于时代,而在于研究方法不当。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呢?或许可以用“观察加直觉”来概括。
亚里士多德观察了众多的自然现象:火焰向上窜、石头往下落、马车要马拉着跑、尖厉的声音传得远……于是便依赖于直觉推理得出一系列直觉结论。
固然,观察与直觉对物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详实的观察与良好的直觉往往导致伟大的发现,观察使人脑累积事物的形象,形成一种潜知,直觉的想象、鉴别与启发便使这种潜知的信息外传。
阿基米德巧解王冠之谜发现浮力规律、牛顿由苹果落地而及月亮乃至天地万物间的引力,就是亚里士多德本人也曾从观察月食现象而正确判断地球是圆球形的。
然而,物理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结论常常是不可靠的,它们有时会将人们引入歧途,将“观察加直觉”作为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正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失败之所在。
伽利略是第一位创造通过实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
他崇尚“实验加推理”,他拒绝听信任何未经实验的科学思想,哪怕那是来自于教堂或权威。
伽利略用尽毕生的精力探索落体运动的规律,他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结论。
通过观察棉花、羽毛等在空气中落下,伽利略曾经提出过落体速度与密度成正比例的法则,然而通过科学的推理,使伽利略认识了不易察觉的空气阻力,从而发现了自己最初的法则的错误,并猜想到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切物体都在同样地增加着速度。
为了建立真正的落体法则,伽利略仔细地用实验研究了摆的运动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严格地定义了匀变速运动,设计出了精密的时间测量方法,尽量地消除各种阻力的影响,运用数学工具……最终找到了物体下落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的正确法则。
伽利略的贡献不只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法则,而且将物理学研究推向正确的轨道,从此开始了物理学的突飞猛进。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而能力与方法比知识更有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地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像伽利略那样去思索。
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如若我们能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以及其他各位伟大学者的失败与成功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我们也将会拥有一颗杰出的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大脑,去容纳经典的与现代的物理知识,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物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