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一、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2、耕作学的任务:(1)从宏观上研究作物的组成与布局,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协调发展(2)从微观上研究耕作制度各项技术体系的内在机制与技术,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提高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资源,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平衡,使农物能全面持续增产。

3、中国耕作学的内容(1)建立合理耕作制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明在中国建立集约化、现代化、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作物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布局、种植方式如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等。

(3)养地制度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土壤培肥、农田保护、土壤耕作等。

(4)耕作制度设计、优化和改革包括耕作制度演变及其规律,耕作制度区划、设计、优化、改革方向等。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含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及在生产上的意义(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等。

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和田地的分布。

(二)作物布局在生产上的意义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最佳方案的体现者2、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决定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

3、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4、合理作物布局可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

5、合理作物布局可较地发挥地区优势。

二、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一)根据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合理布局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二)根据作物生态适应性合理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个地区或⽣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个地区或⽣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地⽣产⼒为中⼼的⼀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个地区或⽣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积与⽐例。

6、复种:在同⼀⽥块上⼀年内接连种植⼆季或⼆季以上作物的种植⽅式。

7、复种指数:⼀个地区或⽣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积与耕地⾯积的百分⽐,反应复种程度的⾼低。

8、熟制:⼀年内在同⼀块⽥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叫单作,是指在同⼀块⽥地上、在⼀个完整的⽣长期内只种植⼀种作物的种植⽅式。

10、间作:在同⼀⽥块上,于同⼀⽣长期内,成⾏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式。

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块⽥地上、在同⼀⽣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式,⼜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年内,于同⼀⽥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式。

14、边际效应:边⾏植株⽣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优势和边⾏劣势。

15、单⼀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优势:边⾏植株⽣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18、边⾏劣势:边⾏植株⽣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19、连作:在同⼀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式的种植⽅式。

20、轮作:在同⼀块⽥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式的种植⽅式。

21、⼟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量作⽤于⼟壤,调整耕作层和地⾯状况,以调节⼟壤⽔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长发育创造适宜⼟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耕作学复习题一、耕作学的定义与意义耕作学是农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是农田土壤的耕作管理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耕作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农田水利等方面。

二、土壤耕作的原则1.合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水分的平衡,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适时翻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翻耕,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4.合理密植与间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农作物栽培的要点1.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2.合理的播种密度: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合理的施肥措施:根据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5.适时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四、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灌溉水利: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排水水利:通过排水措施,排除农田中的积水,防止水分过多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3.水土保持:通过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

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耕地及土地资源生产力和利用率为内容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它包括农田建设、农田保护、土壤耕作、水土保持、土地培肥等。

耕作学:是研究一定生产经营单位或区域农田生产系统整体性规律及综合技术管理体系的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比例及其在农田上的分布(或作物结构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

(宏观、总体、管理概念)生态适应性: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这一原则要求:1)因地种植: 2)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和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存在,甚至灭绝。

作物布局的原则1.需求原则,与市场有效对接2.生态适应性原则(因地制宜)3.注重经济效益的可行性,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4.可持续发展原则5 . 要兼顾多样性与专业性6. 技术可行性原则★作物生产适宜区划分的方法:主导因素法。

★四级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区的划分:最适宜区所有环境条件都在最适范围适宜区关键生态因子在适宜范围次适宜区个别生态因子不在适宜范围但综合经济效益仍是有利的。

不适宜区大部分特别是关键生态因子不在适宜范围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对物种遗传变异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作物生长的一种遗传习性。

依据作物对光照度不同要求,可将其分为喜光作物和耐阴作物。

典型的喜光作物如棉花、高粱、谷子等;比较耐阴的作物如黑麦、马铃薯、豌豆、生姜、荞麦、大豆等。

临界日长——是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日照和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第一章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4、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5、耕作制度的功能:(1)技术指导功能:应用科学、技术科学、可观测性;硬技术、有结果;土地上多作物组合技术:麦、稻、棉…;农田多因素改良技术:土壤、肥料、水分、沟渠杂草…;农田(土地)种植业多年生产综合技术:水旱轮作、有机质增加、结构改良;具体生产过程、具体生产单位,提高效率和效益:作物生产、种植生产、农户生产、农场生产、增产增收。

(2)宏观决策功能: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减少盲目性与片面性;科学配置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包括自然资源及各种社会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资投所需;通过宏观调控,处理好国家与地区、政府与农民、城乡工农、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章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下形成的,人既可以建设它,也可以破坏它(受人类控制,人造的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3)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受人工培育和选择,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2、林业对农业的作用:森林的生态效应:(1)调节气候,改善环境;(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被破坏后的恶果:(1)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农业经济的充分发展;(2)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3)造成气候异常,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4)干旱老地区土壤沙化或变成沙漠。

3、作物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光、温、水、气、养分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相互之间是不能代替的。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种农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胡萝卜B. 小麦C. 花生D. 莴苣答案:B. 小麦2. 耕作是一种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其目的是什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 保护土壤C. 提高农作物的品质D. 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答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3.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A. 不施肥料B. 连续种植同一农作物C. 粗放耕作D. 轮作答案:D. 轮作4.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于哪些来源?A. 大气中的氧气B. 土壤中的矿物质C. 雨水中的营养物质D. 农作物自身的养分储备答案:B. 土壤中的矿物质5. 下列哪种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A. 种植密度过大B. 覆盖耕作C. 水洗耕作D. 间作答案:B. 覆盖耕作第二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深翻耕作?它有什么作用?深翻耕作是指将土壤翻转到一定深度(一般超过30厘米)的耕作方式。

它的作用包括: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肥力,破坏并深埋病虫害,减少杂草生长等。

2. 请简述轮作的原理及其优点。

轮作是指在一块农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对土壤中某种养分的连续需求,以达到保护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轮作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

3. 请解释连作障碍,并提出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

连作障碍是指在相同的土壤上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导致的问题。

连作障碍会引起农作物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率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

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轮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进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平衡等。

4. 请简述有机耕作和化学耕作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

有机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或避免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依靠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手段来保护农作物。

耕作学考试复习资料

耕作学考试复习资料

基本原理,第一节,第四节作物布局,设计,原理复种方式间种增产原理轮作与连作茬口相关理论土壤耕作全部(40%)风蚀水蚀耕作学:研究和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科学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即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养地制度: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资源这一主要要素生产力为内容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农田基本建设等种地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对作物的结构与配置的总称间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土壤耕性:土壤在耕作时反映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性与物理机械性等的综合表现土地生产潜力:土地在资源存在于人为影响可能范围内应实现的生产能力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失、移动、降落,破坏土壤的过程水蚀:土壤微粒在水的作用下可产生垂直或沿地表的横向运动酥脆阶段:当土壤水分逐渐增加,土粒四周形成水膜,但膜不厚,土粒不易滑动,胶结物质因遇水胶结力减弱,这时土壤酥脆易散,塑性很小,不会因耕作将土挤紧,耕地时犁易入地,结持力小,所以耕作阻力小,土壤易散碎,为耕地适期。

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感观表现为地表干湿相宜,松软,脚踢表土易碎,抓一把5-10cm处的土,能手握成团,但不出水,手无湿印,落地即散一、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的目的1 通过合理的配比光、温、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社会因素,提高单位土壤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满足社会需求2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 科学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农业生产的特点1 强烈的地域性——光温水汽等造成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方面因素造成——光温水等的差异2 明显的季节性——定性和定量农业自然资源——热量、光照、水分等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农业生产依照季节变化,使作物生产与季节相适应,通过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群,不失时机的合理搭配以充分利用全年的光照、水分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3 生产的连续性高需求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连续的种子的生命力(寿命)要求农产品本身的要求农业生产要瞻前顾后统观全局4 资源的分散性5 经营的综合性三、农业生存的三个车间(农业主产体系及其形成)1 植物生产(1)贮藏能量和物质的基本生产车间(2)第一车间的结构、规模及其生产力,决定后续部门的结构与功能(3)植物生产包括森林培育,草地经营以及农作物和饲料生产等三方面2 动物生产(1)动物将植物产品转化为人类的食物效能约2-18%(2)动物转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仅占采食饲料、饲草的16-29%。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宜耕期:土壤适宜耕作含水量范围的时期(2)土壤耕性:又叫土壤宜耕性,是指影响土壤耕作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

(3)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的种植方式。

(6)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详见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净作: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8)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9)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0)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11)连作障碍:同一作物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引起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

(12)化感作用:是植物与周围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3)气候产量或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栽培条件最佳,即作物所需的各种矿质营养能充分供应、病虫草有效控制,种和种植密度适宜,仅仅是气候条件为限制因素是作物所能达到的产量上限。

(14)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5)绝对优势:生产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人低。

(16)比较优势:若某个国家能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则表示它在该物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17)机会成本:人们在作出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中价值最高的一个。

二、思考题1.从我国土地、人口国情,用能量金字塔的观点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趋势?答:我国土地及人口国情:中国人均只有1.2~1.5亩耕地,只有世界人均土地面积1/3,而每年人口增加1700万,耕地下降700万亩(667㎡). 能量金字塔分为基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从下至上能级越高遵守1/10定律即能量级愈高,保持的能量愈少能够维持的生物量愈少。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一、选择判断部分1. 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耐盐较强的:向日葵、高粱、田箐、苜蓿、芦苇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葡萄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铃薯、蚕豆耐碱(ESP饱和度):小麦、大麦、棉花中度耐碱:水稻敏感:豆类极端敏感:柑桔2. 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富N 作物:豆科富碳耗N 作物:禾本科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3. 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小麦、燕麦、苜蓿、油菜、萝卜、甜菜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水稻、甘蔗、甘薯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四季均可开花。

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光性不同)4. 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喜凉作物a喜凉耐寒型冬小麦、冬大麦、黑麦b 喜凉耐霜型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叶菜,荞麦、马铃薯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喜温作物a 温凉型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田箐、黄麻等c耐热型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西瓜等5. 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基本耕作(初级耕作):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

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翻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次级耕作):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耙地、耱地、中耕、镇压、做畦、起垄8. 土地当量比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 nt ratio, LER):为了获m得与间混m YLER弋Y-作中各个作i-"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Yi :第i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际单产Yii :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实际单产M :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种植制度是核心养地制度是基础用养相结合二、名词解释部分1. 重茬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种植方式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增加土壤水分C. 改善土壤结构D. 促进作物生长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耕作的基本方法?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D3. 土壤耕作的深度通常是多少?A. 5-10厘米B. 10-20厘米C. 20-30厘米D. 30-40厘米答案:B4. 土壤耕作的最佳时期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5.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7.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8.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9.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通气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0. 土壤耕作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侵蚀B. 减少土壤侵蚀C. 保持土壤侵蚀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1. 土壤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 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C. 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2. 土壤耕作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盐分B. 减少土壤盐分C. 保持土壤盐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3. 土壤耕作对土壤pH值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pH值B. 减少土壤pH值C. 保持土壤pH值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D14. 土壤耕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养分B. 减少土壤养分C. 保持土壤养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5. 土壤耕作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土壤生物多样性C. 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减少土壤侵蚀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ABCD2. 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ABC3.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增加作物抗病能力答案:ABCD4.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D5.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6.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7.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

(完整word版)耕作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耕作学复习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二、填空12、种植制度包括、、等方面.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一、是非题1、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我国耕作制度的中心目标。

二、选择题1、粮食的安全系数2、恩格尔系数3、精确农业中“3S”技术4、我国耕地红线5、弱筋小麦与强筋小麦三、填空1、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

2、宏观调控功能的意义(1) ,(2),(3) 。

3、世界各地农业的基本历史进程是从到再到。

4、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1),(2),(3),(4),(5) .5、21世纪世界农业将、、、、、等类型发展。

6、新时期农业向多功能发展,有“5F”功能:(1) ,(2),(3),(4) ,(5) .7、我国农业的特点是(1) ,(2),(3) ,(4) .8、种植业生产目标可概括为“十个字":,,, , .9、新农村建设是按照“、、、、”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农业规模效益的途径:一是,二是。

11、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四个途径:(1),(2),(3),(4)。

12、持续农业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指、、等方面。

123、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1),(2),(3),(4)等。

14、在营养管理上,提高肥料利用率采取的措施有:(1),(2),(3)。

15、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应当注意两个原则:一是 ,二是。

16、科学发展观是指、、、地发展。

四、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2、养地制度五、简答题1、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是什么?简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建立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第二章作物布局一、是非题1、农村产业结构2、C4作物与C4作物3、耐荫作物4、喜湿润型作物5、短日作物与长日作物二、选择题1、纬度、海拔与温度的关系2、作物CO2的补偿点3、作物耐寒性的强弱4、作物耐热性的强弱三、填空1、作物布局的意义主要有(1),(2) ,(3),(4) 等.2、作物布局的原则:(1),(2),(3) ,(4)。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

包括3方面:①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哪里等。

②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连作等。

③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熟等。

(2)养地制度(Soil Foliage and Fertilizer System)概念: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

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保护水土保持、保护植被、保护性耕作、复垦—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

答:(1)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 Cultivation)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一般土地开垦3~5年以后,弃耕10~20年,等地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

土地利用率15~25%(按耕种3~5年,弃耕20年计)。

(2)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

土地利用率约20%~50%。

我国西北部分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

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

(3)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

(4)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

耕作学期末复习题

耕作学期末复习题

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

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这句话的含义?种植制度是核心(作物管理),养地制度是基础,为其配套服务(生产力基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目标是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和实现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耕作制度的发展阶段?自然休闲耕作制、草田耕作制、常年耕作制。

自然耕作制分撂荒制和休闲制。

耕作制度的类型: (一)按照集约度划分:1. 撂荒耕作制2. 休闲耕作制3.草田耕作制4. 常年耕作制(轮作耕作制)5. 集约耕作制;(二)按熟制分:1.一年一熟制;2. 一年多熟制作物布局的含义: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对作物结构(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

这里作物是指农田种植的栽培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作物以及药材等特用作物。

作物布局的原则:1.满足社会需求原则;2.符合生态适应性原则;3.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4.技术可行性原则;5.持续发展原则作物布局为什么要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作物生态适宜性是指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环境对其要求的满足程度,宽与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影响到产量、品质、稳产性对作物分布起决定作用的,在大范围内,首先是气候因素,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一般来说,决定一种植物能否生存的是气候因素,而决定是否繁荣的则要看气候以及地学因素,在一个小范围内,气候差异小,影响作物布局变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肥力、地下水等地学因素熟悉各生态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单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仅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特点:群体结构单一,个体间仅有种内关系,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与机械化作业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夹作、间种。

主要生长期共生,超过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耕作学:也称农作学,是研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耕作制度,包括作物组成与布局、复种、间套作、连作与轮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田培肥与土壤保护、土壤耕作的技术与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2、耕作(农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3、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4、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多熟种植:指时间和空间上的种植集约化,即凡在一年内,于同一片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5、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6、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的作物的方式7、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的种植方式,作物共处期最长8、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9、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防止10、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11、茬口:是作物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12、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3、立体种植: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14、边际效应: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改善7.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8.间距:是指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

9.带宽:间套作的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

10.土壤宜耕性是决定土壤耕作措施,时间与质量的重要依据。

11.养地制度的技术体系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培肥,农田保护,其中心目的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12.耕作制度减轻病虫害的方式:翻耕13.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14.三相比的指标:孔隙度,松紧度与容重,土壤机械15.三保:保水,保土,保肥16.怎样进行合理的作物搭配:采用喜光作物与乃荫作物合理搭配,还可以在采光上起到异质互补的作用,充分用光,在生产上,多采用喜光喜温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甘蔗,小麦,大麦等作为高位作物,而以在相对较耐弱光的豆科,马铃薯和某些蔬菜作为矮位作物。

怕光的砂仁和三七,喜光的薄荷和地黄,还有怕光的多种食用菌都是合理间(混)\套作中可供选择的作物17养地作物为豆科作物。

富氮作物主要是豆科作物,包括多年生豆科牧草,一年生豆科绿肥和食用豆科作物。

如苜蓿,三叶草,其特点是固氮多,根冠比大18. 养地作物为豆科作物。

苜蓿,三叶草半养地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胡麻19.年内复种“—”年间复种“→”间作“||”混作“×”套作“/”20.我国最多的熟制:一年四熟。

我国最少的熟制:一年一熟。

北方的套作的方式:春玉米/春小麦21.农耗期:复种多熟制在收前作物后到种植后作物之间,是农事操作消耗的生长期。

22.忌连作的作物:马铃薯,烟草,番茄,西瓜,亚麻,甜菜,大豆,大麻,黄麻,向日葵,辣椒。

耐连作的作物:苕子,甘薯,紫云英,水稻,甘蔗,玉米,棉花,麦类23.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微灌,滴灌,膜上灌,地下灌,作物调亏灌溉24立体种植的原因:透光,通风25.复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3有利于稳产26.保护性耕作措施:等高耕作法,沟垄耕作法,残茬覆盖耕作法,免耕法,防风防蚀耕作27.基本耕作措施:翻耕,深松耕,旋耕28.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途径:1强化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2科学合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3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4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重点来抓,充分挖掘耕地增长潜力5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进行作物布局6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9.提高我国饲料蛋白质多源化的战略调整应该在哪些方面?1提高大豆的单产与总产2棉花兼用蛋白生产作物(应采取脱毒,无毒棉,配合饲料等各种途径提高利用率)3油料作物是蛋白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提高单产,推广双低油菜,利用冬闲田等适当发展油菜,花生等)30.我国热量资源与农业利用特点:1热量较丰富,但并不过热2夏季温度高,南北温差小3冬季北部温度低,南部高,温差大4长城以南多数地区可以进行一年两熟,其中长江以南还可以一年三熟5东北西北一些地方热量较少,生长季短,有冷害31.我过水资源分布不均一:夏秋多,春冬少地区间则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主要问题:南北不均一32.少免耕优点:1由于不翻耕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2免耕不冻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3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4农耗时间减少5节约成本。

缺点:1土壤变得硬实不利于根系的发育与增产2耕作表层富化而下层贫化3、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肥料利用率低4、杂草虫害增多5、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33.东部农田水分利用率比西部高的原因:1东部多种植玉米,高粱,粟黍等水分利用率较高的作物,而西部多种植水分利用率较低的作物2土壤质地不同,西部沙土蒸发较厉害,植物蒸腾作用也较强,与之向比较东部地34免耕机理:1、以生物松土代替机械松土2、土壤自身的浆融或干湿变化带来耕层自然疏松3、避免了机械作用的副作用35.土壤耕作措施:生物养地、化学养地、有机与无机结合36.耕作制度发展规律:1、自然条件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2、社会需要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3、用地程度与养地程度的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4、继承与发展结合是耕作制度演进的重要原则37我国耕地生产潜力开发与提高年单产的主要途径:1、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2、努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因我国人均耕地少,须充分利用资源,3、实行多熟种植,以光热水因素弥补耕地不足的缺点,广泛实行间套作,复种等多熟种植,提高年单产4、因地种植,合理布局5、保护耕地38 作物复合群体的互补的四大规律:1、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3、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4、生物之间的互补与竞争39 作物布局的特点与措施:作物布局的类型:粮食作物布局、经济作物布局、果品蔬菜布局我国平均复种指数:169% 目前平均光能利用率:0.5%40 复种季节超额利用技术: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缩短本田期2、套作技术的运用3、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4、作物晚播技术不仅能够阶段性地充分的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作物对生长季节的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41 间套作意义:1、增产2、增效3、稳产保收4、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间套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42 连作弊端:1、连作导致营养物质的偏耗2、土地水分大量消耗3、有毒物质的积累4、土壤物理性质的恶化5、病虫草害加重6、土壤供肥能力降低消除途径:1、及时足量的灌溉施肥2、合理使用各种农药3、有计划的进行品种更换4、采取适宜有效的土壤耕作5、控制病虫草害的各种方法合理运用43 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2、加强水肥管理3、大力应用化学调控技术4、综合防止病虫草害5、早熟早收44 合理的间混套作的作用增产:合理的间混套作比单作具有促进增产高产的作用增效:合理的间混套作后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间的有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高的输出多产保收: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的作物的不同特点,增加恶劣天气的抗逆能力,从而有着稳产保产的可能性缓解不同作物条件的矛盾:合理的间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作物之间的矛盾,推动农业生产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作用论述1农田培肥的主要措施是1)生物养地:即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如:种植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保肥,实行轮作,放养绿藻,蓝藻,稻田养鱼,利用土壤中的蚯蚓,藻类,菌根和自主固氮菌,施用堆肥,追肥,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等均属于生物养地,其具体作用有:a 固N b 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 c 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 d 保持水土 e 松土耕地 f 生物排除盐碱等2)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其理论源于李比希关于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的观点,认为可利用化学肥料加上微量元素和硅质肥料来代替有机质肥料的效果,而化学肥料工业以来,欧美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定位实验,也证明了化学肥料可明显增加农作物产量,产值维持并改良地力,据FAO估计,世界粮食增产额中约5%靠的是化肥3)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二者配合作用可以取长补短,无论是近期还是长远都可以取得较高的效益4)物理途径:烧田熏土,蒸汽消毒,激光处理5)防护途径:人工管理,挖沟培垄,适当松耕等也可以防止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2作物间套作复合群体竞争与互补的六大理论P1261)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主要表现光与CO2等方面,透光,通风使间套作能够实现密植效应,而冠竞争,行向分布,光质分布等又出现竞争,因此要以作物种类,品种选择,田间结构配置等方面很好考虑,以发挥复合群体密植的互补关系,抑制其争光的矛盾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主要表现为时间效应,即根据时间的延续性,正确处理前后茬作物之间的盛衰关系,因延长光和时间所引起的增产增值效应,时间的充分利用,可避免土地和生长季节的浪费,一般要处理好光合时间的矛盾,也需从作物种类,品种以及田间配置方面予以解决3)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在间套作复合群体中,加强水肥管理,掌握合理的种植密度,确定种间适宜间距,合理的确定套种时间,有利于发挥营养异质效应(利用作物营养功能差异,正确处理组配作物引起的增产增收作用),缓和水肥竞争4)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具体表现有:a 边行的相互影响——边行优势与劣势 b 病虫害和抗灾的相互影响——补偿效应(即由于多种作物共处,而减少病虫害,草害和旱涝,风等自然灾害的效应) c 分泌物(生物化学)的相互影响——正对等效应六大效应: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行优势补偿效应正对等效应3 间套作的技术特点与主要的理论依据1)选好作物组合:a 生态适应性的选择 b 特征特性对应的选配(即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 c 要求经济效应高于单作,遵循“大同小异,对应互补,经济高效”的原则2)配置好田间结构:通过配置,使作物密度,行数,行株距,幅宽,间距,带宽等协调一致,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防止争肥,争水,争光3)通过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协调好群体矛盾:a 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b 加强水肥管理 c 大力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d 综合防治病害,虫害 e 早熟早收间套作技术的主要依据有:复合群体的光合分布与光能利用理论作物竞争与互补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等,而消除竞争原理(即高斯定律)又从另一角度对复合群体的技术原理作出了概括,高斯定律与生态位理论较为接近,只是前者更侧重于对竞争的处理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