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

合集下载

研究性学习工作实施方案范文(2篇)

研究性学习工作实施方案范文(2篇)

研究性学习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小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既分工又合作;克服依赖心理或骄傲心理,养成认真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在研究性学习中,耍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1、研究方法。

2024年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2024年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2024年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内容丰富多样,旨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与创造。

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想象力。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校将设置各种实践性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学校将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研究性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展自主研究。

学校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学生将深入实践,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合作、沟通、领导、创新等实用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校将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

学校将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将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研究性学习步骤及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性学习步骤及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性学习步骤及成果呈现形式一、研究性学习四步骤1、指导与选题阶段:选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和学生自选课题。

教师提供的参考课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条件和从学生生活的学习的外在条件考虑。

而教师更需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但是,学生自选课题必须经教师的审批,以保证选题的合理性。

2、实施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

应指导由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完成,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帮助。

在前面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这个阶段主要经过:讨论产生研究步骤及主要研究内容——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得出结论,最后以报告或总结形式呈现研究过程和结论。

3、评价阶段:评价阶段主要是针对形成的总结或报告,逆向检验研究的过程。

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修正的地方、可以做哪些补充,使研究更显得合理、充分。

4、研究成果交流展示阶段:选择合适时间,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

首先由小组代表发言:陈述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自己研究成果中的独到之处,谈谈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些突出体会。

其次,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质疑。

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成果的几种呈现方式(一)资料呈现1、方案2、小报:(1)手抄报(2)电子小报3、展板4、资料夹5、课件6、过程记录(包括调查表)7、活动总结或报告(二)动手操作呈现1、模型2、作品展览3、成品展示4、现场操作(三)记忆呈现1、照片2、录音3、录像4、情景再现(小组表演)(四)活动体验呈现1、我的成长记录2、主题演讲3、日记汇编4、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1一、发动准备阶段(.9.1—9.20):教务处负责各教研组在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选修课开设情况完成课题名称上报工作(指导老师不局限于高二年级任课教师,高一老师也可以参加)。

二、选题、汇总确认评审阶段(.9.21—11.19):教务处负责教务处汇总上报推荐课题并分发到班主任处(开班长会议),由班主任组织全体学生选题(每人独立完成一个课题,课题指导老师尽可能选本班级任课老师,可以自选课题与指导老师),完成班级汇总表交教务处。

教务处在确认、评审后印发《-学年高二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览表》。

三、实施阶段(.11.20---.4.8):班主任、指导老师负责各班按《-学年高二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览表》实施与学科教学拓展紧密联系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一人一课题)。

四、结题成果汇总阶段(.4.10—5.10):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汇总结题成果(学生每人独立完成一篇课题论文,成绩由学生找指导老师审定)五、学生成绩评定阶段(.5.12-6.10):班主任、指导老师负责,完成同学给予学分。

六、学年课程实施情况总结、优秀课题研究论文评选(.6.12-6.30):教务处负责请各位同学按照以上计划及时完成个人课题成果经指导老师审定后送班主任老师处!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2本学期,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新的课计划,发挥重点中学的示范辐射作用,省常中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研究型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全校倡导自主学习氛围(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提高贯彻落实新课题计划的自觉性。

国家新课题计划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在高一年级中开设研究型课题。

为什么要开设这一课程又如何开设这一课程?学校组织大家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及其他省市经验,逐步形成几点共识:第一,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介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导、探究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选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施实验和研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文将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步骤一:选题阶段1.1 确定主题 - 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能够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并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 主题要有适当的层次,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2 制定目标 - 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明确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

-目标要具体、可量化,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1.3 提出问题 - 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步骤二:资料收集阶段2.1 寻找资料 -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书籍、期刊、论文、实验数据等。

- 引导学生学会筛选、获取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整理资料 - 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

可以使用MindMap软件或者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整合资料。

2.3 分析资料 - 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问题的答案或初步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对比和总结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步骤三:实验与观察阶段3.1 实施实验 - 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

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或者观察活动。

3.2 数据记录和分析 -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绘制图表、统计和推理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实验结果和结论。

3.3 结论与反思 -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

可以讨论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错误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四:报告撰写与展示4.1 报告撰写 - 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包括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等内容。

2024年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强化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二、拓展跨学科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设计的课程,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学会在多元知识结构中思考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推动实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个性化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六、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和成长。

通过定期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第 1 页共 1 页。

研究性学习工作手册

研究性学习工作手册

研究性学习工作手册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和自主总结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工作手册是指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总结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意义、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和自主总结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1. 选择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选择研究课题,也可以结合教师的建议进行选择。

2. 制定研究方案:学生需要根据所选课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3. 实施研究活动:学生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实践活动,收集资料、进行实验、调查等。

4. 总结成果:学生需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或展示成果。

四、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要考虑课题的实际意义和可行性。

2. 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要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到时间、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

3. 注重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活动,学生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积极参与实验、调查、访谈等活动。

4. 注意总结和展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结束后,需要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或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基于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独立探索和思考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发现与创造之中。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或社会实际问题选择一个数学研究的方向或题目。

2. 背景调研:学生需要了解所选题目的背景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相关概念、定理和方法。

3. 设计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构建模型或收集数据,用以验证或论证自己的研究观点。

4. 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问题的
分析和求解,推理和演绎出结论。

5. 总结和报告:学生需要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撰
写研究报告,并可以在班级或学校的展示活动中分享自己
的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
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术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也能够增强学
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阜阳一中XX~XX学年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性质及目标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15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占最低毕业学分的%。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置,在于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检,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的课题研究,包括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项目设计、社会调查、问题追踪、考察报告等。

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应关注以下几点:①研究课题的选择范围要向学生整体的生活世界开放,挖掘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蕴含的探究课题。

②无论学生确立的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努力实现三者的内在整合。

③注意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并处理“生活”、“生存”、“生命”等一系列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结构:问题---探索---质疑---练习教学程序:提出问题,激发诱趣---师生共同参与探索---引导学习,归纳概括---质疑问题,答疑解惑---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这种教学程序,一般来说,可按如下步骤实施:(一)铺设背景知识在研究型课题的实践中,应力求形式多样,尝试建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避免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或者学生散兵游勇,各自为政,因此,不应是教师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识记,也不应是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由。

在课题提出之前,教师的职责就某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索动机,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为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角度、形成作准备。

如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抓住经济制度应该由什么决定,为了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还应该有哪些经济形式,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经济形式等,要求同学们(6人一组)上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将自己最了解的经济形式介绍给大家,这样开启了学生探索我国经济的大门。

(二)学生提出课题在创设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课题。

这一步骤是政治研究性学习课题筛选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要加以指导,如:指导课题的范围和角度,有没有创新性等,将课题剖成几个小角度,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的研究性课题,在思考和拟定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讨论商確,尊重其个性,发挥其自主性。

学生遇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鼓励,同时,教师还应解决有关研究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以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圆满筛选出研究性课题。

(三)教师归类反馈学生完成了自己研究性课题后,教师必须一一过目,仔细研究,认真推敲,进行整理工作,如范围太大的课题,应缩小视角,缺乏创意的课题,转换视角,空泛浮夸的课题,果断删除。

最后,教师将审视过的研究性课题落实反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研究的乐趣。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主要分为提问、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等步骤。

1. 提问: 合理提出问题,包括解决问题的概念,问题背后的潜在原因,以及应对对
策和解决办法,是探究学习过程的第一步。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

2. 调查: 找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借助内外部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归纳、综合,以及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进行研究的内容。

3. 研究: 根据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仔细研究和研判问题,并结合学生自身的思考进
行深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构思能力和分析技能。

4. 分析: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推断问题的原因和帮助学生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加深解答问题的层次。

5.总结: 根据分析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整个研究性学
习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以上步骤,形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它反映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性学
习的宗旨在于:以问题为导向,辩护式学习,拓展知识、解决问题,根据整理的信息分析
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进行充分思考,获得实用的结果,迅速应对复杂的环境,熟练
使用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获得扎实的学习技能,解决未知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细则

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细则

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细则引言概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问题背景、提出研究问题、采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展示研究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细则,包括课题选择、实施步骤、评价标准、资源支持和学生指导等五个方面。

一、课题选择:1.1 确定课题范围: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年级,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范围,确保课题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1.2 关注社会问题:选择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相关的课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3 多样化课题类型:提供多样化的课题类型,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实践创新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实施步骤:2.1 问题提出与背景研究: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提出研究问题,并进行背景研究,了解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

2.2 数据采集与分析:学生设计并实施数据采集方法,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以支持研究问题的解答。

2.3 结果展示与总结: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制作展示海报或者进行口头展示,并总结研究过程和成果。

三、评价标准:3.1 学术性与创新性: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包括问题的独特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创新点的突出性等。

3.2 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评价学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可靠性等。

3.3 结果展示与沟通能力:评价学生的结果展示和沟通能力,包括报告的逻辑性、展示方式的清晰性和沟通效果的有效性等。

四、资源支持:4.1 教师指导:教师在课题选择、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赋予学生指导和建议,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4.2 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学校提供丰富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供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

4.3 实验室和设备支持:学校提供实验室和设备支持,满足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需求。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原则:(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设计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实践结合: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实验研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性学习项目(1)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一至两个研究性学习项目。

(2)项目选择应面向现实问题或科学前沿,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探索性。

(3)项目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满足学科教学要求。

2.项目设计(1)明确项目的主题和研究内容,开展前期调研和文献阅读,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

(2)制定项目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安排,确定学生的任务分工和角色扮演。

(3)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指导学生运用科学仪器和技术手段进行实验和观察。

3.组织实施(1)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2)配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项目,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3)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经验分享。

四、评估和追踪(1)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2)注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注重结果。

(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

五、保障措施1.教师培训: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简介小学生研究性研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兴趣。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生研究性研究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重要性小学生研究性研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研究,学生可以自主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提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此外,研究性研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原则小学生研究性研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2. 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4. 实践与创新:通过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施方法小学生研究性研究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提出: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趣的问题,并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

2. 资料收集: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采访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3. 资料整理与分析: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提炼出关键信息。

4. 实践与实验:学生根据研究目标进行实践和实验,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

5. 结果展示:学生将研究结果通过展示、报告等形式向他人展示,展示其成果和思考过程。

总结小学生研究性研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研究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研究性研究,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方法。

同时,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因此,小学生研究性研究在小学教育中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1] 张三, (2018). 小学生研究性研究探究. 教育研究, 10(2), 45-58.[2] 李四, (201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课程教育研究, 15(1), 67-79.。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1. 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动员和培训。

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成果,查阅有关教育学、研究性学习的书籍、杂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等相关内容的认识和学习。

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方法、性质和特点,详细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流程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选择和确定课题。

根据教学的任务、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初步制定出研究性学习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

要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专业性,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思想性,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前瞻性,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选用优秀教材进行专业教学,并确定实验前后需要测试的指标及相关内容。

成立课题小组,形成小组课题设计方案。

学生3-5人自行组成合作小组,选定小组长,各组员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媒体收集所需信息,制定研究活动方案,包括时间、内容、目的、任务和实施方法等。

2.问题情境导入阶段教师应发挥教育机智,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问题导入,创设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比赛视频、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诱导启发学生产生问题情境,呈现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唤起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创设教师养成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和团队合作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3. 实践应用阶段搜集和整理所需资料,进入实践研究阶段。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整理所需资料和信息,也可以进行实地观察获得相应知识,把所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筛选和完善,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进行过多的干预,多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多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年级小学上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小学上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小学上研究性学习教案目录一、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2)1.1 增强学生研究兴趣与探究能力 (3)1.2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1.3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5)二、课程准备与启动 (6)2.1 课程资源准备 (7)2.2 学生分组与任务分配 (9)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0)3.1 确定研究课题方向 (11)3.2 制定研究计划 (12)3.3 收集与分析信息资料 (13)四、课堂探究活动设计 (14)4.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5)4.2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6)4.3 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17)五、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解析 (18)5.1 案例一 (20)5.2 案例二 (21)六、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方式 (23)6.1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与内容要求 (24)6.2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介绍 (24)七、课程反思与改进建议 (25)7.1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总结 (26)7.2 对未来课程改进的建议与展望 (28)一、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学科。

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四年级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将围绕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特点在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实践体验和探究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四年级小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

研究性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方案•相关推荐研究性学习方案(精选1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究性学习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1一、课程理念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

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

我校实施该课程的目标有多重指向: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方面(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教师方面(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培养学生探究水平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要求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品质。

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多样性的特征。

对于已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得出现问题僵化单一、走弯路等现象。

为此,增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评价阶段。

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因势利导,采取相对应的指导措施。

1.准备阶段。

该阶段教师的只要任务是“授之以渔”,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协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通过讲座、板报、讨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明白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征和实施步骤;在学生问题一时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特点的课题,在组织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分类指导,对学生所选的课题实行限定、改造和扩展,使所选课题既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易适中。

在成立课题小组时,教师要实行适当调配,有意把性格、思维品质、成绩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合作共事,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交往水平。

2.实施阶段。

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品质、可学方法等方面的欠缺,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不过然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的指导就是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协调关系,补充学生经验之不足,教师的指导可分为这几方面:学科知识方面的指导、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指导、撰写总结报告方面的指导。

3.总结评价阶段。

教师在该阶段要组织办好“学习成果鉴定会”。

鉴定会采取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种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现欲和成功欲,促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小组自评采用成员自评和集体评价的程序实行,即先由小组成员就自己在学习中的活动表现和参与情况谈个人体会,指出自己的得失,其他小组成员可对其发言予以补充和完善,接着每组根据组类成员的学习表现和结果做出总的集体评价,包括小组选题原因及过程设计,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1.情境激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介绍方法;2.提出和选择课题(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3.组成课题组;4.选举小组长、共同设计小组实施方案;5.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评审;6.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7.形成小组报告,个人、小组总结;8.成果展示(班级展示、同学评议、答辩会、年级报告会);9.评定成绩、总结、反思 。

立题阶段——选题的原则1.选题应该具有科学性。

必须观点正确。

2.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考虑中学生的能力、精力的限制和实际客观条件 。

3.选题应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4.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

允许学生融会贯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

5.选题应联系实践 。

要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当中的材料,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6.选题的切入口不能过大。

应该从小处着手,深挖掘。

立题阶段——课题的可操作性1.读书报告类选题:重点考虑的是可获得资料是否充足。

2.社会调查类选题:要考虑的是选题的样本是否必须很大?财力、精力和时间是否能保证。

3.观察记录类选题:要考虑观察对象是否可获得。

4.参观访谈类选题:参观的场所是否方便?交通费用是否适宜?是否安全?访谈对象是否配合?5.实验类选题:实验条件实验周期能否被满足?6.设计类选题:设计条件能否被满足,材料是否可获得,知识储备是否充足。

立题阶段——选题的来源来源1: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来源2: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来源3: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地域特产中选择课题。

来源4:从课外读物中寻找课题。

来源5、从课本中寻找。

立题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1.缺乏科学性。

例如“体育彩票中奖规律研究 ”2.过大。

例如“国有企业在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和思考”等3.过于抽象。

例如“对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4.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例如“洗衣粉中不同成分对鱼苗的发育的影响研究”立题阶段——组成课题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组内异质(能力类型互补);小组有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明确;均等的成功机会。

2024年研究性学习方案范本

2024年研究性学习方案范本

2024年研究性学习方案范本引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2024年制定一份研究性学习方案范本,提供教育机构和教师参考,以促进学生在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上的全面发展。

一、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目标1.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原则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和选择适合的研究性学习项目。

2.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和应用:研究性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注重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四、步骤1.选题阶段(1)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科或领域。

(2)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综述。

(4)辅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2.研究设计阶段(1)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2)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数据和信息。

3.研究实施阶段(1)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研究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帮助学生把握研究问题的本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独立见解。

4.研究报告阶段(1)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
1.情境激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介绍方法;
2.提出和选择课题(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
3.组成课题组;
4.选举小组长、共同设计小组实施方案;
5.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评审;
6.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
7.形成小组报告,个人、小组总结;
8.成果展示(班级展示、同学评议、答辩会、年级报告会);
9.评定成绩、总结、反思 。

立题阶段——选题的原则
1.选题应该具有科学性。

必须观点正确。

2.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考虑中学生的能力、精力的限制和实际客观条件 。

3.选题应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
4.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

允许学生融会贯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

5.选题应联系实践 。

要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当中的材料,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6.选题的切入口不能过大。

应该从小处着手,深挖掘。

立题阶段——课题的可操作性
1.读书报告类选题:重点考虑的是可获得资料是否充足。

2.社会调查类选题:要考虑的是选题的样本是否必须很大?财力、精力和时间是否能保证。

3.观察记录类选题:要考虑观察对象是否可获得。

4.参观访谈类选题:参观的场所是否方便?交通费用是否适宜?是否安全?访谈对象是否配合?
5.实验类选题:实验条件实验周期能否被满足?
6.设计类选题:设计条件能否被满足,材料是否可获得,知识储备是否充足。

立题阶段——选题的来源
来源1: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来源2: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来源3: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地域特产中选择课题。

来源4:从课外读物中寻找课题。

来源5、从课本中寻找。

立题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1.缺乏科学性。

例如“体育彩票中奖规律研究 ”
2.过大。

例如“国有企业在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和思考”等
3.过于抽象。

例如“对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4.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例如“洗衣粉中不同成分对鱼苗的发育的影响研究”
立题阶段——组成课题小组
有效的合作学习;组内异质(能力类型互补);小组有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明确;均等的成功机会。

立题阶段——开题报告和评审
开题报告的环节:
1.小组成员的介绍
2.陈述报告(介绍课题的确立过程)
3.专家提问学生答辩
4.对学生的指导:开题报告的具体形式;掌握一些必备的制作报告的技巧;掌握一些必备的制作报告的技巧。

立题(1、2、3、4、5) 课题实施(6) 评价、总结、反思(7、8、9)
立题阶段——实施方案的书写
明确实施方案的内容:
课题实施方案量表(参考)
实施阶段——资源利用
图书馆;搜索引擎;社会机构;名人专家;老师家长;工具书。

实施阶段——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访谈、观察、测验):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课题选取调查对象拟写调查提纲订出调查计划(包括课题和目的、对象和范围、地点和时间、人员分工和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
2.实际调查,收集材料(书面材料、口述材料)
3.整理材料(文字整理叙述材料、数学统计法整理数量材料)
4.撰写调查报告
比较研究法:
1.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2.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3.定量分析比较与定性分析比较
一般步骤:选定比较主题广泛收集、整理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比较结论
实验法(适用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
实验的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形成研究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试验的理论框架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选择试验设计的类型。

实验法(适用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
实验的实施阶段:按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测效应-记录实验获得的数据、资料
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对研究的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文献调研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文献资料的积累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
注意:课题的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研究的进度决定所采取的研究的方法
实施阶段——问题和对策
1.研究过程过于简单
表现:热情减退、敷衍了事、轻率下结论
对策:加强科研方法指导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把课题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2.组织纪律涣散
表现:自由散漫、自控能力差、违纪违规
对策:明确纪律、加强监督、动态管理
3.团队合作差
表现:组长单干,组员旁观,缺乏合作,你推我让,拈轻怕重,缺乏责任。

对策:合理分工,加强交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团队合作在评价中的比重。

4.师生合作不默契
表现:教师指导失误,学生“过度”强调自主性。

对策:转变观念,加强交流合作,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5.调查和访谈收到挫折
表现:拒绝采访、冷嘲热讽、冷漠对待
对策:加强公共策略指导,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和设计
6.研究方法欠缺或不规范
表现:不知道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的步骤也不规范,缺乏必备的技巧
对策:对学生进行常用的研究方法的培训,举办培训讲座;跟踪和答疑。

结题阶段
1.处理材料,提炼观点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4.结题答辩
5.成果的鉴定和评价
结题阶段——结题报告的类型
1.调查报告的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结论。

2.科学实验类型: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
这些数据是如何处理的?由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什么结论?有待要讨论的其它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