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选入教材中的篇目梳理及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中学教材中的选文篇目 中学教材中的选文篇目
鲁迅的作品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每一册都有,我把《鲁迅全集》的目录仔 细地研究了一遍,曾入选过中学教材可能有: 《<呐喊>自序》、《一件小事》、《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 《药》、《阿Q正传》、《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 天》(以上10篇小说和1篇序言在小说集《呐喊》中); 《祝福》、《伤逝》、《孤独者》、《示众》(以上4篇小说在小说集《彷徨》 中); 《铸剑》、《起死》(以上2篇小说在小说集《故事新编》中); 《范爱农》、《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以上4篇散文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秋夜》、《我的失恋》、《风筝》、《好的故事》、《立论》、《这样的 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以上7篇散文在散文诗集《野草》 中); 《文学和出汗》(以上1篇杂文在杂文集《而已集》中);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文学和前驱的血》(以上3篇杂文在杂文集《二心集》中);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论雷峰塔的倒掉》、《娜拉走后怎样》、 《论睁了眼看》、《灯下漫笔》(以上5篇杂文在杂文集《坟》中);
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但我明白,机遇对一 个人的成功的重要性。从辩证法的角度讲,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 的偶然,必然性中有偶然性,偶然性中有必 然性。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是这许多因素集中在一起的结果。如果说对 我有所启发的话,除了要更认真地研读、去 解读、去领会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外, 还要明白: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我 们只有首先自己努力,才有可能在机遇到来 时紧紧抓住。
对鲁迅小说的几点看法
一、鲁迅小说的成就 鲁迅是以小说成名的,当他创作了《狂人日记》的时 候,这篇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作品就奠定了他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其后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了一系列 的小说,先后结集成《呐喊》和《彷徨》。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所列中学教材中的文章,这两个小 说集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鲁迅被称为“民族魂”,这与他后期创作中以杂文为 武器,像匕首和投枪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有很大的关 系,但同时也是与其早期小说中的对国民性的思考, 对劣根性的批判分不开的。 鲁迅的小说将小说的社会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引起了 阅读者深刻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在过去有,在现在 有,肯定会延续到更为久远的将来。
2006年10月3日,星期四,晴。 来上海快一个月,去了几个地方。今后永远“不会忘却的 记念”是对先生墓的凭吊。高中有一篇课文《世间最美的坟 墓》,茨威格描述了托尔斯泰墓的简朴无华,先生的墓也是如 此。虽有主席题词的“鲁迅先生之墓”金光闪闪,但先生所在 的只是一方不大的水泥浇铸的所在,上面有凭吊者敬献的一支 鲜花,那花鲜红,富有生机,正如先生的精神。但花很快会败 的,先生的精神长盛不衰。墓前两株高大的白玉兰郁郁葱葱, 虽非开花时节也可想见开花时的盛况。我真想也献上一支花, 来表达我的敬意,或恭敬地鞠躬,但我知道,这并非先生所期 望的。先生已故去70年,对于后人的评论早已无法知道,或许 先生对于近年的一些非议也不会放在心上。先生已不在乎伟大 与否,我们却知道飞虫流萤的嗡嗡是没什么价值的。先生是平 易近人的,墓前台阶上坐着几个人,有两位老人、有两位孩子, 也有两个中年人。而我或许只是匆匆的过客,瞻仰陵墓与否都 不会影响泰山之一抔。 公园中绿树浓阴,几片空地上有专门跳舞之处,有羽毛球 场地,有演奏音乐的,他们才是先生所看到的生机和未来。 先生的墓前正在建一尊塑像,没有完全建好,我无法瞻仰 那造型。但我的心中何尝没有先生的影子呢?
三、鲁迅小说“含蓄”的原因
我把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性理解为“含蓄”。即不直接表露出来, 而是通过文学的形式,以较为曲折委婉的手法表达出自己对 社会人生的认识和看法,读者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 的思考过程,从而体会和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有 “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同感和共鸣,从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 象。 鲁迅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他没办法明确地表达自己所有的想法。 时势所迫,倒是造成了很符合小说创作规律的作品——给读 者以发挥想像的空间,这是其小说含蓄性的原因。 这种含蓄不知是不是鲁迅有意识的行为?鲁迅毕竟不是正规的文 学专业毕业,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以他所受的文学教育, 可能不是他的有意识行为。那么,这种含蓄是时代特征在鲁 迅小说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那个时势造就了鲁迅小说的特征, 也就造就了伟大的鲁迅。 以鲁迅的悟性,他从小就有对文学的爱好和大量的阅读,这种含 蓄又应该是他通过阅读写作而“悟”出来的,应该是鲁迅在 创作中的有意识的行为。那就是说,鲁迅以他的天才成功地 理解了小说创作的规律,并有意识地运用于创作的实践。
鲁迅作品选入教材中的 篇目梳理及分析
前言 一向对鲁迅先生敬爱有加,就是前几年 有一些所谓的新潮的看法中掀起的对鲁迅的 所谓不同看法时也没有丝毫的动摇。 从小就读鲁迅作品,究竟有多少篇已不 记得了。中学教材中从一部作品中选入教材 最多的是《呐喊》和《史记》;选入作品最 多的作家,一是鲁迅,从小说到散文到杂文, 二是毛泽东,多是他的论说文。
二、鲁迅小说取得成就的原因
变革的时代容易出伟人。古人说“家国不幸诗人幸”,小说也是如此,变 革的时代,特别是思想大变革的“五四”时期,为鲁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 丰厚的营养来源。试想没有“五四”时期的思想变革,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怎会有《狂人日记》的诞生? 还用“家国不幸诗人幸”,接着说一句“诗人不幸文学幸”。 鲁迅祖父因 “科场舞弊案”入狱,年仅三十七岁的父亲忧郁成疾,在鲁迅十六岁时病 逝。从此,周家家徒四壁,生计几乎无法维持。鲁迅在《〈呐喊〉自序》 中,给我们描绘出的家庭生活的变故,正是文学史上的大幸,鲁迅在承受 个人家庭不幸的时候,有了一个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为出发点, 来思考社会人生的机遇。正如他自己所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 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 序》)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 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 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 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 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 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 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 怀念着,描写着。
第中学教材中的选文篇目 中学教材中的选文篇目
《论“花边文学”》(以上1篇杂文在杂文集《花边文学》中); 《战士和苍蝇》(以上1篇杂文在杂文集《华盖集》中); 《无花的蔷薇》、《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 》、《可惨与可笑》、《记念刘 和珍君》(以上5篇杂文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中); 《〈阿Q正传〉的成因》(以上1篇杂文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的续编》中);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哭范爱农》、《题〈彷徨〉》、《自嘲》(以上4 篇在《集外集》中); 《题〈呐喊〉》、《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自题小像》(以上3篇在《集外 集拾遗》中); 《捣鬼心传》、《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为了忘却的记念》、《我怎么做起小 说来?》(以上4篇杂文在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中); 《门外文谈》、《拿来主义》、《忆刘半农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上 4篇杂文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 《白莽作<孩儿塔>序》(以上1篇序言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中)…… 因为教材屡有变迁,早已打破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且人教版本身 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当然,相对于地方教材,这种变化较小,是相对比较 稳定的。所以,对以上61篇文章选入教材与否的记忆肯定有错,可能有遗漏, 也会有没被选进过教材的。
现行人教社普高版教材中鲁迅作品篇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 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有鲁迅 作品如下: 《<呐喊>自序》(第一册),《祝 福》、《拿来主义》(第二册), 《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 (第三册),《药》(第四册), 《阿Q正传》(第五册)。共六册书 (第六册没选)7篇文章。
现行人教社普高版教材中鲁迅作品篇目
相应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 学(必修)语文读本》中,有鲁迅作品如下: 《自嘲》、《未有天才之前》、《我怎样做起小 说来》(第一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隔膜》、《一点比喻》、《捣鬼心传》(第二 册),《为了忘却的记念》、《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题辞》、《白莽作〈孩儿塔〉 序》、《鲁迅警世名言》(“先觉者与群众”、 “关于奴隶和奴才”、“国民性批判”,收了鲁 迅文章中的言论共44则)(第三册),《狂人日 记》(第四册),《〈阿Q正传〉的成因》、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示众》(第五 册)。共六册(第六册没有选),17篇文章。 以上教科书和读本共有24篇。
总之,是时代造就了鲁 迅,也是鲁迅抓住了时代给 予他的机遇。鲁迅是在自救, 也是在救人。现在出不了鲁 迅,太祥和。但我们宁可不 要鲁迅,也不要鲁迅的时代。
凭吊先生墓
曾到过鲁迅公园,看过他的故居, 瞻仰过他的墓地,参观过他的纪念馆。 前几天又去了绍兴,看了他的故居, 看了他的百草园,看了三味书屋,还 看了他的祖居,去了新建的鲁镇风景 区。 先生70周年的忌日(1936年10月 19日)前半个月,我漫步于虹口区鲁 迅公园。心有所感,成就此文。
凭Leabharlann Baidu先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