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 (1)有多重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盘秤学生准备盐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教学过程学生观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预设生1:2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
(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依次体会到了1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大有益处。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课件【三篇】
【导语】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它对于提⾼教学效率、增加学⽣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为数学教学打开了更加⼴阔的新天地。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教学⽬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感受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建⽴1吨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提⾼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家听⼀听?其他同学⼀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挂图或多媒体画⾯,并请⼀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 师:故事讲得很⽣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想,⼤象到底有多重呢? (⽣可能回答:⼀定很重,会⽤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思考:⽤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吨是较⼤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教师⽤课件(或图⽚)逐⼀出⽰⼀个个情境图,让学⽣看⼀看,算⼀算。
350×3=1050(千克)3头⽔⽜约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粉约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约重1000千克。
(2)⼩组汇报。
师根据学⽣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字母表⽰:1t=1000kg。
2.联系⽣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活中有许多物体要⽤到质量单位吨。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的课程内容,全章共分为六节。
这一章的中心话题是“第二十以内的数”。
本节课的主题是“有多重”,是在巩固和拓展“组成数”的基础上,教学重点是分析有关“有重”的数的特点及组成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掌握“有多重”的数的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能通过贴积木的方式进行实物操作。
2.能力目标•能正确表达“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够解决分解数字的问题,培养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2.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通过粘贴符号将数字分解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形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理解概念•通过图片和数字的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比如:6=3+3;7=4+3。
3.掌握方法•在实物教学中,将积木等拼装积木的材料要素组合起来,然后不断地增减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的组成方法。
4.巩固练习•让学生结合实物操作,自己举出一些带有“有多重”性质的数字,进行分解和组合的练习。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评估。
5.家庭作业•布置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笔记,并且练习巩固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自评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发言表达本次学习到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评价•展示学生们的实物积木组合作品,评价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再次强调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的方法学习知识,成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装物比赛。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1)装1千克的物品;(2)可以借助已有的东西,但不能用天平;(3)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与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品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从本小组的篮子中取1千克的物品;第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称出所取物品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一小组取出的物品质量;最后评选优胜小组,进行经验交流:请所拿物品质量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介绍本组取物品的经验。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克有多重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
(2)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1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xx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4千xx=()xx3吨=()千xx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感受量的大小差别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和感受量的大小差别,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千克和克这两种重量单位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和度量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入
1、猜重量游戏
老师将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每个物品的重量,并从小到大排序。
2、绘制活动
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和重量,并在图表上绘制出来,比较各自身高和重量的大小关系。
二、讲解
1、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
老师用物品进行实例讲解,比如说一个书包的重量是几千克,而一个铅笔的重量是几克。
2、比较重量大小
老师展示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体会不同重量之间的差别。
三、实践操作
1、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
老师分发称重器和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们进行重量的测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2、绘制柱状图
将学生记录的数据制成柱状图,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
四、总结
1、重点回顾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2、小结体会
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今天的体会和认识,引导他们形成量感和度量能力。
五、作业
1、练习册上的习题
将练习册上和本节课相关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
2、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找一些常见的物品,测量它们的重量,并将结果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效果展示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提升了量感和度量能力。
同时,通过绘制图表、测量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教学目标:1.了解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掌握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包括单个物品的重量和多个物品的总重量。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对实物进行计量、比较和估算。
教学重点:1.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包括单个物品的重量和多个物品的总重量。
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为重量的概念,学生可能会将重量与大小混淆,不能正确理解。
2.单位的换算,学生可能会听懂了,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还是会出错。
3.在计算物品的总重量时,学生可能会忽略其中某些要素,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教学方法:1.采用体验式教学和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物品重量和重量单位的概念。
2.图解和演示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协作,掌握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提前准备好千克和克的量具和标准物品,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打屏幕,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的图片。
3.准备一些物品示范计算重量,如图书、水杯、手机等。
4.准备一些习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和检测。
二、教学内容1.认识千克和克教师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分别说出千克和克的定义和简写形式,并且介绍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教师拿出一块千克的课桌和一小盒克,让学生估算它们的重量,让学生判断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关系,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其概念和换算关系。
然后教师用量具分别进行测量,并且让学生来感受它们的实际重量。
2.单个物品重量的计算教师用一些实物进行演示和讲解,例如:一支铅笔、一本书、一瓶矿泉水等,并告诉学生它们的重量是多少克或千克,然后教师叫学生使用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判断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计算这些物品的总重量。
3.多个物品总重量的计算教师在讲解多个物品总重量计算方法时,要教会学生看到整体把握,以免误差扩大,计算不准确。
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教案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教案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 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 1千克200克千克 5千克 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感受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生1:太重了,拎不动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1).实践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实践作业.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生:10千克.5千克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生:不好算.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生:小组合作(2)交流感受小组合作完毕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00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活动3【练习】练习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活动4【讲授】小结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教案模板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_._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2.能力目标:能用〝吨〞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感知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故事激趣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二.感知探究课件出示情境图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3 .试一试(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课件出示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5.说一说.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学生自由发言.)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指名发言,教师评价.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4千克=( )克 3吨=( )千克5000克=( )千克 ( )t=2000 kg_t=( )kg ( )kg=6 t(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第二关: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3t○3600 kg(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_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学生抢答,教师评价)四.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1吨有多重1 吨 = 1000 千克;1t = 1000kg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教案模板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吨的概念.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1.故事引入.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教师用课件(或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350 3=1_0(千克)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100 10=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50 20=100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25 40=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2)小组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t=1000kg.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第3题2.填一填.第1题4千克=()克3吨=()千克5000克=()千克()t=2000kg_t=()kg()kg=6t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3t○3600kg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4.数学故事.(1)估算.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第几次_345678质量/kg28___0_3_5_7_50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各组汇报计算结果.(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认识吨)》教案模板四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二.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2.教学策略选择(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_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平阳瑞安50千米38千米乐清灵昆45千米20千米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二.建立模型(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汇报交流: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二)介绍1千米=1000米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_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三.千米和米的换算(一)教学换算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二)练习: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三)解释与拓展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四.总结评价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家庭作业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四.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汇报交流: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_分钟.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00步......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_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00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三年级 数学《有多重》教案 西关小学 张淑倩
[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案西关小学张淑倩]《有多重》教案西关小学张淑倩〖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案西关小学张淑倩。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教材安排先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概念,我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如:每个小组一个台秤、天平和一个体重计,还有许多盐、水果等物品。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开展各种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使学生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异质分组,为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条件,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做数学”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想法的习惯。
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构建新知。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猜盒子、称物体、称体重等,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千克、克的认识》知识要点
运
用
1.估计物体质量
2.选择合适单位来表示物体质量
3.物体质量单位换算
4.会用kg、g表示千克和克。
5.会用千克和克的关系:1kg=1000g
1.看:物体质量用千克或克表示
2.说:单位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
3.写:nkg=mg物体重量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选择物体质量,千克或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千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认
知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掌握1千克等于1000克
3.体会物体有多重
4.会用kg、g表示千克和克。
5.会用1kg=1000g
1.看:情境图(实物或实例)
2.说:物体质量
3.想: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原因
1.轻的物体选克做单位,稍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
创
新
用一个熟悉的物体质量估计一个新物体的质量
1.先估计物体质量
2.用称等工具验证物体质量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和计换算
2.快速进行克与千克的换算
3.用kg、g表示千克和克。
表
达
1.用字母表示 kg 、 g
2.用字母表示:1kg=1000g
1.看:估计物体质量
2.说:选择千克或克做单位的原因
3.写:用数字和物体单位千克或克表示物体质量
4.用:kg、g表示千克和克。
1.千克换算为克就是多3个 0
2.克换算为千克就是少3个 0
第四单元第一课有多重 课件ppt(课件ppt)
新知讲解
1 千克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
4 个苹果大约 重 1 千克。
16 个鸡蛋大 约重 1 千克。
新知讲解
1 克有多重? 称一称,掂一掂。
一枚 2 分硬币约 重 1 克。
3 个曲别针约重 1 克。
新知讲解
2袋盐一共有多少千克?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桌讨论(3分钟)
500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有多重
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1、游戏: 找三名同学玩背一背的游戏, 感受体重有轻有重。 2、实践体验: 掂一掂身边的物体,感觉物体 的轻重。
新知导入
天平
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 各 种 各样 的秤
盘秤
电子秤
磅秤
台秤
弹簧秤
新知讲解
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 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 克可以用“kg”表示,克 可以用“g”表示。
姥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祝 姥姥身体健康! 聪聪 2019年3月
数学 门诊
体重:45千克 鸡蛋:60克 馒头:100克 米饭:600克
课堂总结
有多重
称较重物体的质量 时,我们就用千克 作单位;
称较轻物体的质量 时,我们就用克作 单位;
1千克=1000克
板书设计
有多重
千克(kg)
克(g)
1千克 = 1000克
课堂练习
2.在
里填上“>”、“<”、或“=”。
5000克 < 6千克 8千克 < 8010克 430克 < 4千克
1千克 > 998克 5000克 = 5千克 3500克 > 3千克 + 400克
课堂练习
3.一个菠萝500克,4个这样的菠萝重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最新北师大三下第四单元有多重
《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45~46页“有多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积累生活经验。
并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了解1千克和1克大约有多重,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上学路上,小淘气被美味的豆浆给吸引住了,内心想自己要学会打豆浆,这样每天都能喝到,可是当他看到材料单时却愣住了,水1千克有多少呢?有多重呢?黄豆到底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淘气的问题来学习有多重。
【板书:有多重】二、体悟新知,建立概念1.生活回顾千克、克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课前让大家收集了资料,请你来分享一下。
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字样呢?2. 介绍千克、克(1)千克、克与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板书:质量单位、千克、克】其中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记作:kg,克可以记作g【板书:kg、g】(2)请大家试着看下面两个物体,大米重约10(),一袋薯片重约105(),小结:在生活中千克一般表示较重的物体质量,克是表示较轻的物体质量。
【板书:较重,较轻】3.介绍秤(1)一千克的水有多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呢?(2)课件出示:各种秤(3)(出示盘秤)上面的叫托盘是放置物体的,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和数表示的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引导:看计量单位,最大称量、最小称量。
(4)(出示电子秤)这类称一般用来称量较轻的物体,这样称的结果会精准一些。
三、动手实践,感悟深化感悟一千克1.称一千克的水(演示称一千克的水)像这样两瓶水的质量等于1千克1.掂一掂(1)合作:小组内掂一掂一千克的水,并和组内成员说说你掂的感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有多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感知了1千克和1克分别有多重,知道了1千克=1000克。
现在让我们运用学到的这些学问解决问题吧!
1、课本46页练一练1题,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独立完成。
生汇报:观察秤上的指针和单位,我发觉:这个鸡蛋重(100)克。
这个西瓜重(5)千克。
笑笑体重是(25)千克。
2、课本46页练一练2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生: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对比考虑一个苹果不可能是260千克,那么一个苹果260(克)。
同理,一袋洗衣粉400(克)。
一只狗10(千克)。
一棵白菜2(千克)。
3、填一填。
3千克=()克 4000克=()千克 8000克=()千克
生:因为1千克=1000克,所以3千克=3000克,4000克=4千克,8000克=8千克。
4、称一称,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用预备好的秤来称一称吧。
生汇报。
5、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本46页5题)生:一样重。
因为它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
6、看一看,猜一猜。
(课本46页6题)
师:按下暂停键,想一想,天平右边有几个橘子?
生:1个梨=3个橘子,1个苹果=2个橘子。
所以1个梨+1个苹果=5个橘子。
北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习题讲解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编写说明这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重点是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
教科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科书在主题情境中,从学生熟悉的体重入手,通过淘气和小鸟称体重的画面,引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接着教科书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通过称或掂的实际操作感受1千克实际有多重;第二个问题是感受1克有多重;第三个问题是认识1千克与1克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是应用初步建立的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掂量、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
·1千克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教科书通过呈现“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等生活实例,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的实际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感受1千克究竟有多重,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质量概念。
·1克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
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科书通过呈现“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3个曲别针约重1克”等实例,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的操作活动感受1克究竟有多重,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概念。
·认一认,说一说。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科书从“生活中找还有哪些物体重1千克?”入手,呈现了一架台秤上放1000克的食用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约重1千克。
·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有多重|北师大版(2014秋) (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材45—46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准备:天平、盘秤,盐,米,面条,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就藏在屏幕里。
师:看谁来了?(生读克)师:谁又来了呢?(生读千克)师:谁知道“克和千克”是用来表示什么的?生:东西有多重?东西的重量……你也是这么认为吗?师:还真被有的同学说中了,“克和千克”是用来表示物体有多重的(板书课题)师: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课件显示)师:孩子们看看这两个着重显示的字是什么?(质量)怎么不是刚才个别同学说到的“重量”呢?是不是很奇怪?这里面可藏着大学问!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段小资料:质量和是重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重量是物体受地球的吸引而引起的,它会随着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但在地球表面,物体的质量数可以近似认为与重量数相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重量”等同于“质量”。
(播放录音)师:听完小资料,我们知道当要表示物体有多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某某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克、多少千克等。
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板书:质量单位,克,千克)师:那关于克和千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3生回答)预设:1. 克有多重?(现场书写横线上的数字)2. 千克有多重?(现场书写横线上的数字)3.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4. 还有哪些质量单位?吨是什么?吨和千克、克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现场写)师:现在咱们就重点来学习同学们提的一些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的基本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描述物体重量的一种方式。了解质量单位对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我们去超市买水果时,需要称量水果的重量,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通过这个案例,了解质量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了情境教学和问题驱动的策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问题设置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但也有一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讨论,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调整。
还有一个亮点是,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强调和重复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我也注意到,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五、教学反思
在《有多重》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质量单位的换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更具操作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换算中加深理解。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使用天平进行称量时,我观察到有些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如何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 有多重
1.填一填。
这个鸡蛋重 (100)克
这个西瓜重 ( 5 )千克
笑笑体重是 ( 25)千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60(克 ) 400(克 )
10(千克)
2(千克)
3.填一填。
3千克=(3000)克 4000克=( 4 )千克 8000克=( 8 )千克
4.称一称,填一填。
我的体重 同伴的体重 我的书包 一个土豆 一粒花生豆 我的估计 称量结果
5.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说 说你是怎么想的?
6.看一看,猜一猜。
1个
3个
1个
2个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只要你确信自己正确就去做。做了有人说不好,不做还是有人说不好,不要逃避批判。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洛克 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只有领略了平凡,才会收藏当初丢弃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示第9题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下面哪些动物可以一起经过。
教师:题中说一起经过是什么意思?
它们一起过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题目中单位不统一应该怎么?说。
学生看图,读题并分析题意,然后小组交流。
它们的总重量应该比1吨小。
单位不统一应该进行单位换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学生尝试完成,把结果填在
下表中。
你发现了什么?
4.出示第10题
教师出示天平,让学生明白怎样用天平去称物体重量。
再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天平一次最多能称几十克的重量。
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50克花生有多少个?
5.讲解第11题
教师:1个梨相当于几个橘子?
学生自己填完右边的表格,方案较多的学生可以续表。
要求算总重量时要列式。
任意2只或3只都可以同时过桥。
学生:一次最多只能称30克的重量。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次称10克,称五次;或者先称2个20克,再称1个10克,也可以称3个10克,再称一个20克。
最后把称出来的花生数一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