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手标本描述步骤与方法
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
粘土矿物成分
高岭石粘土、 蒙脱石粘土、 水云母粘土、 复成分粘土 高岭石粘土岩、 蒙脱石粘土岩、 水云母粘土岩、 (复成分)泥岩
混入物
碎屑含量(%)
5~25
含粉砂粘土 含砂粘土
25~50
粉砂质粘土 砂质粘土
泥岩/粘土岩 (已固结、具块 状构造)
炭质泥岩、 硅质泥岩、 钙质泥岩、 铁质泥岩等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等
2)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尚未硬化,被上覆重压变形。多呈压扁、拉长状,定向 排列,呈“假流纹构造”。 3.晶屑 晶体破碎具棱角状、崩裂纹、暗化边等现 象。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以及黑
云母、角闪石组成。
(二)结构与构造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
大类
亚类
火山碎屑 结构 构造
火山碎屑 熔岩 10~90%
碎屑熔岩结构 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岩
熔结 火山碎屑岩
向沉积岩过渡的 火山碎屑岩
层 火山碎屑岩 沉积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 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90%
熔结结构 假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结构
90~50%
沉火山碎屑 结构
50~10%
凝灰 沉积结构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撞击地表后,缓慢压实、硬化。呈 撕裂状、火焰状、透镜状等拉长、定向排列,躲绕 刚性碎屑,似流动现象,称为“假流纹构造”。内部 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2.玻屑
一般<2mm。可以推测岩浆成分。 1)半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已硬化。多呈鸡骨头形、弓形、楔形、镰刀形、“Y”形 等弧面多边形。
沉积岩实验四
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1、碎屑岩的描述方法岩屑鉴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
鉴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
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
要求定名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
颜色描述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前,次要颜色在后)。
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
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等。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粒级划分标准(见表1)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
c.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表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命名粒度分类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量≤10%为含砾砂(泥)岩圆度分类: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成分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75%以上,叫××砾(角砾)岩b.复成分砾(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碎屑岩成分命名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对能够识别的矿物成分,岩石碎屑成分及指相矿物(如海绿石、菱铁矿、黄铁矿等)进行描述,并目估重要矿物的百分含量。
碎屑岩观察实验报告单
碎屑岩观察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碎屑岩的特征,了解碎屑岩的成因和特点。
实验装置和试剂:1. 实验装置:显微镜、取样工具(锤子、锹等)。
2. 试剂:碎屑岩样本。
实验步骤:1. 准备碎屑岩样本:使用取样工具在岩石表面取得足够大小的碎屑岩样本。
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2. 定义样本特征:观察样本的颜色、质地、颗粒粗细等特征,并进行记录。
3. 显微观察: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适当的放大倍数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
记录观察到的特征,例如颗粒形状、结构、颜色和组成等。
4. 群集分析:观察样本中的颗粒群集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质性和数量性的变化,并记录。
5. 特殊成分:在样本中寻找和确认可能存在的特殊矿物质,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记录特殊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6. 岩石分类:根据样本的特征和观察结果,将样本归类为火山碎屑岩、沉积碎屑岩或变质碎屑岩等类型,并解释归类的依据。
7. 总结和提出结论:综合观察结果和分类,总结样本的成因、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并根据观察结果提出可能的解释和结论。
实验结果和分析:1. 样本特征:样本为灰色,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匀。
2. 显微观察:岩石颗粒形状多为圆角状,颜色多为白色和灰色,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颗粒之间存在胶结物质。
3. 群集分析:岩石中颗粒之间的群集形式较随机,但在某些区域有较高密度的颗粒聚集。
4. 特殊成分:样本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特殊矿物质。
5. 岩石分类:根据颗粒形状、颜色和组成等特征,将样本归类为沉积碎屑岩。
归类的依据在于颗粒的圆角状、颜色和石英、长石的主要成分。
6. 结论:本次观察的样本为沉积碎屑岩,可能是由沉积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被压实形成。
颗粒之间的胶结物质可能是由水或其他物质的存在影响而形成。
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特殊矿物质,可能代表样本的成因和环境限制了特殊矿物质的形成。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取样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受伤。
2. 显微观察时,注意调整适当的放大倍数,保持显微镜和样本的清洁。
岩性描述-详细讲解岩性描述基本方法
3、构造
在手标本上构造特点, 在手标本上构造特点,是均匀的块状构 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 造,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变余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 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 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 带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等等。 带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等等。
千枚岩类
特点 岩石基本上全部重结晶,但颗粒小,通常<0.1mm 岩石基本上全部重结晶,但颗粒小,通常 矿物成分以绢云母、石英、绿泥石为主,少量钠 矿物成分以绢云母、石英、绿泥石为主, 长石,有时见黑云母、硬绿泥石、 长石,有时见黑云母、硬绿泥石、锰铝榴石变斑 晶 典型的千枚状构造, 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原岩成分同板岩 形成条件 低级变质,低温、 低级变质,低温、强应力作用下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板岩类
特点 致密, 致密,发育板状劈理 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很弱, 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很弱,隐晶质 具板状构造,变余泥质、 具板状构造,变余泥质、粉砂质结构 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粉砂岩、中酸性火山岩、 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粉砂岩、中酸性火山岩、 凝灰岩 形成条件 低级变质,低温、 低级变质,低温、应力作用下形成 命名:颜色+杂质成分 杂质成分+板岩 命名:颜色 杂质成分 板岩 例:钙质板岩,黑色碳质板岩 钙质板岩,
岩石描述范例
手标本描述: 手标本描述: 岩石呈灰黑色,具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呈灰黑色,具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 物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 物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为少量角闪石和橄 榄石。 榄石。 辉石呈灰黑色,短柱状,可见解理, 辉石呈灰黑色,短柱状,可见解理,断面为八边 颗粒大小在2mm左右,含量约55% 2mm左右 55%。 形, 颗粒大小在2mm左右,含量约55%。 斜长石为细条板状,灰白色,大小1 3mm, 斜长石为细条板状,灰白色,大小1×3mm,含量 25%。 约25%。 橄榄石浅绿色,粒状,颗粒大小2 3mm,含量约15% 15%, 橄榄石浅绿色,粒状,颗粒大小2-3mm,含量约15%, 角闪石为灰绿色,短柱状,断面六边形,含量约5%。 角闪石为灰绿色,短柱状,断面六边形,含量约5%。 5% 定名: 定名:橄榄辉长岩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1. 背景介绍内碎屑灰岩是一种具有特殊地质特征的岩石,常常包含丰富的化石和化石痕迹。
这种岩石形成于碎屑物质的沉积作用,通常由可溶性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过程形成。
内碎屑灰岩具有独特的纹理和颜色,因此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 标本描述我所讨论的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是一块典型的岩石样本,尺寸大小约为10 cm x 8 cm x 6 cm。
以下是对该标本的详细描述:2.1 外观特征这个岩石标本呈现出灰黑色的外观,表面颗粒较大,质地紧密坚硬。
从外观上看,标本没有明显的裂缝和变形,整体呈现出两端相对平坦,中间略微凸起的长方体形状。
岩石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光泽。
2.2 纹理特征在岩石的剖面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层理结构。
这些层理相互平行,层间距大致均匀,表明岩石是由多次沉积形成的。
层理之间常常存在着细小的裂隙,据推测这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所导致的。
2.3 岩石成分通过对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发现岩石主要由石英、岩屑和白云母等组成。
石英是岩石中最主要的矿物,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具有较高的硬度。
岩屑主要包含角砾、砂砾和粉砂等颗粒,这些颗粒大小不均,颜色多样,可能来自于周围地区的侵蚀物质。
白云母呈片状结构,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常常形成微细的亮片,赋予岩石一定的亮度。
2.4 特殊化石和化石痕迹这个内碎屑灰岩标本中还包含有一些特殊的化石和化石痕迹。
通过肉眼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小型的贝壳化石,这些贝壳呈灰白色,完整程度较高。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一些化石痕迹,如波纹痕迹、穴居痕迹等。
这些化石和化石痕迹记录了古代生物的存在,有助于研究古生物学和古环境学。
2.5 其他特征除了上述描述的特征外,这个内碎屑灰岩标本还具有一些其他特征。
首先,岩石的质地坚硬,可以通过指甲刮试验确定。
其次,岩石具有一定的略微的臭气,这可能是由于其中微生物分解引起的。
最后,在岩石的表面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洞孔,这些洞孔可能是由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形成的。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一、前言内碎屑灰岩是一种由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的沉积岩。
本文将从手标本的角度出发,对内碎屑灰岩进行详细描述。
二、内碎屑灰岩的概述内碎屑灰岩是指在沉积过程中,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原来存在的其他类型的岩石被破坏成为碎屑颗粒后,与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沉积岩。
其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类物质,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
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黏土和铁化物等杂质。
三、手标本的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内碎屑灰岩的特点和构成,我们选择了一块具有代表性的手标本进行观察和描述。
四、手标本外观描述该手标本呈现出浅灰色或深灰色,呈不规则形状。
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或裂纹。
整体观察下来,该手标本大小约为10cm x 8cm x 6cm。
五、手标本的细节描述1. 碎屑颗粒:手标本中明显可见到大小不一的碎屑颗粒,其中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这些碎屑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岩石体中,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
2. 灰岩石粉状物质:手标本中还可见到大量的灰岩石粉状物质。
这些物质呈现出白色或浅灰色,与碎屑颗粒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内碎屑灰岩的主要构成部分。
3. 裂隙和孔洞:手标本中还存在着一些细小的裂隙和孔洞。
这些裂隙和孔洞大小不一,其中有些是由于风化作用导致的,有些则是由于内部构造原因形成的。
4. 其他特征:手标本表面还可见到少量黄褐色铁化物沉积。
六、结论从手标本观察结果来看,该内碎屑灰岩由碳酸盐类物质、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
整个岩石体中,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分布均匀,其中以碎屑颗粒为主。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细小的裂隙和孔洞,以及少量的铁化物沉积。
岩屑描述
25~50
25~5 75 % %
25~50
0
硅
质
25~
50
与 5 立即 很快起 很弱很慢, 微弱起
立即 立即
% 强烈 泡,作 仅在放大 泡,靠
强烈 起泡,
~10 起, 用时间 镜下可见 近耳旁
不 不 起泡, 泡径 不
% 稀
作用 时间
长,有 较小相
表面起小 可听到 泡,岩屑 声音,
微弱
泡径 大, 大, 作用
(6)花岗岩。是一种酸性深成侵入岩,性坚硬,主 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云母。多见粉红色间黑色、 灰白色,与稀盐酸不反应。
(7)凝灰岩。是一种火山喷发岩,主要由火山喷发 玻璃碎屑沉积而成。表面粗糙,由黑色及白色矿 物组成,凝灰质结构,性坚硬,与稀盐酸不反应, 断口为土状而粗糙。
(8)安山石。属火山喷发岩,具气孔和杏仁状结构。 成分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性坚硬。
正长石 短柱状、板 白色、肉 玻璃 半透明 6
状
红色
一组完全、 一组中等
绿泥石 片状、细鳞 片状
绿
玻璃、 不透明 2~2.5 一组极完全
珍珠
白云母 黑云母
片状、鳞片 状
片状、鳞片 状
白或无 玻璃 黑或粽黑 玻璃
透明
2.5~3 一组极完全
透明-半 2~3 透明
一组极完全
断口 密度 其他
参差 状
贝壳 状
(2)白云岩。成分为碳酸镁,滴冷盐酸无反应 或反应微弱,加热后起泡强烈。性脆,中等硬 度,表面清洁。
(3)生物灰岩。成分为碳酸钙,滴稀盐酸起泡 强烈。岩石表面可见到生物碎屑。
(4)鋁土岩。多为绿灰色、紫红色、灰色,具 滑腻感,属鋁土硅酸岩类。滴稀盐酸无反应, 常见于石炭系底部,是进入奥陶记的标志。
手标本描述(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硕士复试)
碎屑岩组成矿物基本特征肉眼描述:石英:自形粒状,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断口呈现油脂光泽,硬度为7,无解理。
长石:碎屑岩在长石主要有以下三种:斜长石:白色,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两组解理斜交,硬度为6—6.5,新鲜面上可见双晶纹。
正长石:粒状,肉红色,硬度为6,两组完全解理,表面常发生高岭石化儿浑浊不清。
微斜长石:与正长石相同。
白云母:无色,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珍珠光泽。
黑云母:颜色为褐色,其余与白云母相同。
1、手标本描述:岩石呈灰白色,略显黄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主要为硅质岩屑。
石英含量约90%,长石含量约5%,岩屑含量约3%,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石英砂岩2、手标本描述:岩石呈褐红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白云母(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成分复杂,主要有硅质岩屑等。
长石含量约80%,石英含量约10%,白云母5%,岩屑含量约4%,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长石砂岩3、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红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岩屑成分复杂,主要有硅质岩屑,板岩岩屑,千枚岩屑、玄武岩屑、花岗岩屑等,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白云母()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含量约35%,石英含量约50%,长石含量约10%,,白云母4%,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岩屑砂岩4、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红色,致密,块状层理,粉粒砂屑结构,分选较好。
主要成分:石英(粒度小于0.1mm、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长石(粒度小于0.1mm、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实验五 岩屑砂岩及杂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与描述(2学时)
实验五岩屑砂岩及杂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与描述(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C—I—
2、C—I—6岩屑砂岩的手标本和岩石薄片的全面观察和系统描述,总结岩屑砂岩的主要特征,进一步熟悉砂岩的鉴定要求。
2、通过对C—I—4长石质岩屑砂岩的手标本和岩石薄片的一般观察,了解长石质岩屑砂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对C—I—20(岩屑杂砂岩)、C—I—3(石英杂砂岩)的手标本和岩石薄片的一般观察,了解杂砂岩的主要特征。
二、观察内容
1、一般观察:C—I—20(岩屑杂砂岩)、C—I—3(石英杂砂岩)、C—I—4(长石质岩屑砂岩)。
侧重观察物质成分、岩石结构,并分析形成环境。
2、重点观察:样号:C—I—2、C—I—6。
三、报告要求
提交一份完整的对C—I—2或C—I—6手标本及岩石薄片的鉴定报告(描述内容和顺序按本《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
四、复习思考题
1、复习教材第七章第五、六节,掌握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
2、试总结岩屑砂岩、杂砂岩在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条件(母岩、气候、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并与石英砂岩、长石砂岩进行对比。
岩屑砂岩手标本描述
岩屑砂岩手标本描述岩屑砂岩,这可是石头界的“怪咖”。
你看它,就像一个被大自然胡乱拼凑起来的“石头拼图”。
拿在手上,感觉它就像是从远古战场捡来的“石头铠甲碎片”,充满了粗犷的气息。
它的颗粒粗细不均,大的颗粒像是傲慢的将军,占着较大的地盘,小的颗粒则像一群小兵,簇拥在将军周围。
颜色呢,那是一种低调又神秘的色调,仿佛是大地偷偷藏起来的“土色宝藏”,带着点暗沉,又好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颜色就像是被时间这个调皮的小魔法师施了魔法,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只有岩屑砂岩才有的色彩。
岩屑砂岩的质地就像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头,有些粗糙,摸起来就像在摸砂纸,你要是多摸几下,感觉手都要被它“咬”一口似的。
它表面的纹理就像是地球亲手画上去的“涂鸦”,歪歪扭扭,没有什么规律,又像是被一场暴风雨洗礼后留下的凌乱痕迹。
再仔细看那些岩屑,就像是一群不请自来的“外星来客”,闯入了这块石头的世界。
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尖尖的小箭头,仿佛随时准备射向未知的远方;有的像小小的云朵,在石头的世界里飘着,只是这云朵可没有那么柔软。
从侧面看,岩屑砂岩就像一座迷你的石头小山丘,有着自己独特的起伏和轮廓。
那些不同大小的颗粒组合在一起,就像是山丘上不同的植被,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如果把它比作食物的话,那它肯定是那种硬邦邦的、咬不动的“石头饼干”,只有最坚强的牙齿才敢挑战它。
在阳光下,岩屑砂岩也不会闪耀出那种耀眼的光芒,而是像一个低调的隐士,只散发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光晕,就像它在偷偷地跟阳光说:“我可不想太张扬,稍微意思一下就行。
”你要是把它和那些光滑的玉石相比,它就像一个没怎么打扮过的乡下大汉,而玉石则是精致的城里小姐。
但正是它这种粗糙和原始的美,让它在石头家族里有着独特的地位。
每一块岩屑砂岩都是大自然的一个小玩笑,一个看似随意却又充满深意的创造。
它就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只是这本书是用石头写成的,记录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等着我们去解读。
碎屑岩的识别
碎屑岩的识别室内观察碎屑岩的方法碎屑岩的观察分为手标本(野外露头)和薄片两部分内容,前者具有宏观和空间(三维)性,后者则是微观和断面(二维)的显示,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
按照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观察总是从总体开始,逐渐深入到各个细节,再从细节回到整体,有时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对岩石的特征获得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详细地观察手标本,对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特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再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镜下薄片观察,以弥补手标本鉴定中的不足之处。
可以这样说,显微镜下岩石薄片鉴定是沉积岩室内研究的基础,为此要很好地学习掌握。
沉积岩室内鉴定的目的是为了仔细确定沉积岩中各种组分的成分、含量及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以便对岩石进行准确的定名、推断岩石形成条件、形成后的变化以及与油气方面的关系。
现将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的观察描述内容说明如下。
一)砾岩1.肉眼观察1)颜色:指出岩石总的颜色,并推断其成因。
2)构造:注意砾石有无定向排列或优选方位及粒序变化等,否则定为块状构造。
3)成分:包括颗粒(砾石)、填隙物的类型、含量和特征。
4)结构:包括砾石大小、砾石的圆度、球度,说明其磨圆的程度,及长、中、短三个轴的情况,砾石的形状及表面特征及支撑性等。
2. 镜下鉴定一般用低、中倍镜,进一步鉴定砾石成分和填隙物的成分、结构及显微构造等。
3.举例细角砾岩手标本描述:灰褐色,块状构造,砾石含量65%,以硅岩(硬度大)为主,次为泥岩;填隙物约30%,为泥质;孔隙约占5%;砾石直径2mm——10mm,,分选差,棱角——次棱角状;孔隙直径达lmm,呈杂基支撑结构。
镜下鉴定:砾石成分有硅质岩、泥岩和页岩,硅质岩单偏光镜下无色,有的被泥质交代,边缘污浊;正交偏光镜下具小米粒状结构,约占砾石总量的2/3。
泥岩和页岩表面污浊,泥质结构,页岩显水平层理,填隙物为粘土矿物,已发生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
定名:灰褐色块状构造单成分细角砾岩。
岩石手标本描述
岩⽯⼿标本描述描述沉积岩的次序1)颜⾊2)层厚:页/薄/中/厚/块状层3)岩性:砂岩(⽯英/长⽯/岩屑砂岩;粒径;结构成熟度)砾岩(单成分/复成分;粒径;结构成熟度,⽀撑性质)碳酸盐岩(泥晶/颗粒,粉/细/中/粗晶)4)沉积构造5)沉积体宏观形态、沉积序列6)化⽯、遗迹化⽯7)其它内含物(黄铁矿、⾚铁矿、膏盐盐、碳屑、海绿⽯、粘⼟矿物类型)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粒径⼤于2毫⽶是砾岩, 0.05~2毫⽶是砂岩,0.005~0.05毫⽶是粉砂岩。
粉砂岩颗粒⾁眼难以分辩,⽤⼿指研磨有轻微砂感。
按砂岩的粒径⼜可定出粗砂岩(0.5~2毫⽶)中砂岩(0.25~0.5毫⽶)和细砂岩(0.05~0.25)毫⽶)。
砾岩按砾⽯⼤⼩分类1.细砾岩:砾⽯直径2~10mm;2.中砾岩:10~100mm(1~10cm);3.粗砾岩:100~1000mm(1~10dm);4.巨砾岩:>1m。
按砾⽯圆度的分类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含量⼤于50%;2.⾓砾岩:棱⾓状和次棱⾓状砾⽯⼤于50%。
(四)颜⾊多样,常带继承⾊,但易遭受氧化,呈红⾊。
砾⽯——继承⾊填隙物——⾃⽣⾊构造特征⼤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不易识别。
块状层理叠⽡状构造成分——最能反映母岩性质碎屑组分以岩屑为主。
杂基通常为细粒的砂、粉砂和粘⼟物质。
胶结物常是⽅解⽯、⼆氧化硅、氢氧化铁等。
砾岩---描述⽅法(⼀)标本描述1。
颜⾊2。
结构、构造砾⽯的粒度,形态(圆度、球度、形状)、表⾯特征以及排列⽅式。
描述时要抓总的特征,如⼀般⼤⼩,最⼤与最⼩的砾⽯直径,分选性,磨圆度,球度,形状。
砾⽯表⾯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有⽆擦痕。
砾⽯排列有⽆⼀定⽅向,如有在野外必须测量。
3。
砾⽯成分砾⽯多为岩⽯碎屑,由⽩⾊⽯英集合体构成者为⽯英岩、⽯英砂岩或脉⽯英,⿊⾊、灰⾊及红⾊⼩⼑刻不动者为燧⽯或碧⽟,具鲜艳的颜⾊(如灰绿、紫红、粉虹、黄⽩等)且致密坚硬的隐品质岩⽯为凝灰岩,含斑晶者为喷出岩;⼟状,硬度⼩,或具层理者为泥质岩;硬度⼩,遇盐酸起泡者为⽯灰岩,不起泡者为⽩云岩,具丝娟光泽和⽚理者为千枚岩或⽚岩;此外,也可有侵⼊岩碎屑,等等。
岩屑描述
浅灰、灰、灰褐、紫 红、深灰、棕红、灰 绿
水云母为主,次为灰质、硅 粘土质结构、含砂
质、有机质、砂质等
质结构
水平层理、页状构 造
棕褐、灰褐
水云母、粉砂、含油、含灰 质
粘土质结构、含砂 质结构、斑状变晶 结构
页里、纹理发育
4、几种常见岩性的鉴别
(1)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滴稀盐酸起泡强 烈,质纯者可全部融解。性脆,中等硬度,断 口平坦,表面清洁。
5、岩屑描述的同时,应按设计要求选出化验分析样 品及制作实物剖面用的岩样。当岩性识别不准、层 位不清时,
6、岩屑描述是必须综合考虑钻时、气测、钻井夜及 井口、槽池、振动筛前的显示资料。
7、使用钻时资料时,应注意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 钻井夜性能、排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分层井深与 对应钻时误差不大于两个取样间距。
(2)白云岩。成分为碳酸镁,滴冷盐酸无反应 或反应微弱,加热后起泡强烈。性脆,中等硬 度,表面清洁。
(3)生物灰岩。成分为碳酸钙,滴稀盐酸起泡 强烈。岩石表面可见到生物碎屑。
(4)鋁土岩。多为绿灰色、紫红色、灰色,具 滑腻感,属鋁土硅酸岩类。滴稀盐酸无反应, 常见于石炭系底部,是进入奥陶记的标志。
(5)玄武岩。是一种基性 火山喷发岩,常见黑绿 色或灰黑色,成分以斜长石为主。致密坚硬,与 盐酸不反应,岩屑多为粒状或块状。
① 粘土结构:粘土含量>97%,用牙咬或手捻,无砂感。 用小刀切后,切面光滑,常为贝克状或鳞片状。
② 含砂质粘土结构(砂含量为10%~25%)及砂质粘土结 构(砂质含量为25%~50%);用牙咬或手捻,有明显的颗 粒感。用小刀切后,切面粗糙。
③ 鲕粒及豆状粘土结构:鲕粒及豆粒是由粘土物质组成。 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而豆粒常为核心。
岩石手标本和镜下鉴定范文
岩石手标本和镜下鉴定范文岩石手标本和镜下鉴定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技能。
一、岩石手标本鉴定手标本鉴定是一种通过观察岩石的手标本,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别的方法。
在进行手标本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2.了解岩石的产状和分布情况;3.初步判断岩石的成因类型;4.尝试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命名;5.记录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在进行手标本鉴定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岩石学知识,例如岩石的分类、命名、成因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部特征、使用刀片进行岩石薄片制作和观察等。
二、镜下鉴定镜下鉴定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方法,可以对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定。
在进行镜下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作薄片:使用专用工具将岩石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在30-50微米之间。
然后将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甘油等粘合剂粘牢。
2.观察和分析:将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和焦距,可以观察到薄片的细节和特征。
同时,需要记录观察到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信息。
3.鉴别和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信息,对岩石进行鉴别和分类。
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岩石学知识,例如岩石的分类、命名、成因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部特征、使用刀片进行岩石薄片制作和观察等。
4.结论:根据鉴别和分类的结果,给出岩石的名称、成因类型等信息,并记录在鉴定报告中。
在进行镜下鉴定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岩石学知识,例如岩石的分类、命名、成因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部特征、使用刀片进行岩石薄片制作和观察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如何制作薄片、如何选择合适的粘合剂等。
综上所述,岩石手标本和镜下鉴定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实验二 碎屑岩手标本
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平的程度或颗粒表面的光滑程度。
碎屑沉积物的结构
支撑类型:
沉积物(较大的碎屑颗粒和杂基物)所受上覆压力的分配关系 颗粒支撑:较大碎屑颗粒彼此直接接触搭成主要格架,单独 支撑上覆压力,杂基物分布在孔隙间——浅海牵引流和深海 颗粒流沉积物 杂基支撑:较大碎屑颗粒分布在杂基物中,不能彼此直接接 触,两者共同支撑上覆压力——风暴流、浊流、冰筏沉积物 过渡支撑:
碎屑沉积物的结构
碎屑沉积物的结构包括粒度、分选度、磨圆度、支撑 类型和孔隙等几个方面。 粒度:
砾石:> 2.0 mm
粗砂: 2-0.5 mm 中砂: 0.5-0.25 mm
砾状结构
粗砂状结构 中砂状结构
砾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 0.25-0.10 mm
细砂状结构
细砂岩
极细砂岩 粉砂岩 泥岩 页岩 粘土岩
手标本
204 洞穴角砾岩 208 砂基复成分砾岩
226 石英砂岩
228 海绿石石英砂岩
251+233 粉砂岩
279 炭质页岩
293 油页岩
高岭石: Al4[Si4O10](OH)8
具有吸水性,干燥时黏舌,湿态时具可塑性,用来做 陶瓷。
蒙脱石:含Mg
具有吸附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加水后膨胀,体积增 大数 倍并垮塌变为糊状,蒙脱石还用于医药治疗腹泻。
极细砂: 0.10-0.05 mm 极细砂状结构 粉砂: 0.05-0.005 mm 粉砂状结构 泥: < 0.005 mm 泥质结构
碎屑沉积物的结构
分选性:
分选性又称分选度,指碎屑颗粒大小均匀程度。它是流 体在沉积作用中对粒度累积分异强度的衡量指标。 分选好:一个粒级颗粒达75%以上;
实验五:碎屑岩
b、圆度——碎屑颗粒棱角被磨蚀的、圆化的程度。
尖棱角状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 Nhomakorabea圆状
滚圆状
c、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尖棱角状
棱角状
次棱角状
次圆状
圆状
滚圆状
d、交接类型——常见的胶结类型:
基底胶结、 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基底胶结
孔隙胶结
接触胶结
e、分选:好、中、差
。
(四)构造:
页理、
平行层理、
复成分砾岩、含砾石英粗砂岩,海绿石石英中
砂岩、长石中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页岩、 泥岩 2、实验用具:小刀、放大镜、 5%稀盐酸
三、碎屑岩描述方法
• 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定名
(一)颜色
(二)成分及百分比估计
(三)结构: (四)构造: (五)定名:颜色+结构+构造+基本名称
三、碎屑岩描述方法
• 沉积岩——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 碎屑岩——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的沉积岩。 它由碎屑颗 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组成。
(一)颜色
1、继承色——继承母岩风化碎屑的颜色。 2、原生色——沉积物和成岩新生矿物颜色。 3、次生色——沉积岩的风化 灰色、黑色----还原环境 红色、褐色、紫色—氧化环境
实验五 认识常见沉积岩 ---碎屑岩类
谢开宁
资信学院地球科学系 2010.3
实验五
认识常见沉积岩 ---碎屑岩类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肉眼鉴定和描述沉积岩-碎屑岩的方法 。 2.了解沉积岩-碎屑岩的主要特征掌握其分类命名 法。 3、沉积岩--碎屑岩的特征以实际观察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颜色:颜色的描述按照一定原则和程序进行。以深浅表示色调。如用一种颜色名 称不能很好表示岩石主要颜色时,可采用复合名称描述。前面的为次要形容词。例如: 深紫红色与浅兰灰色。其中红、灰色是主要颜色放在后面,紫、兰是次要的颜色,放在 主色之前,作为形容词。
(2)成分:肉眼观察的条件下,一般地着重于矿物成分,而不是化学成分。 关于碎屑岩类: 碎屑岩类的成分由两部分组成——碎屑物质和胶结物。碎屑物质是矿物碎屑(碎屑石英、 长石、云母等)或岩石碎屑(岩屑)。 根据碎屑岩的粒度应尽可能地鉴定矿物碎屑的成分,并分别估计百分含量。在粒度比较 细的碎屑岩中,粗略地估计以某种矿物碎屑为主就可以了。粗碎屑岩应尽可能地鉴定碎 屑的成分,并分别估计百分含量。而在中碎屑岩中。除分别估计矿物碎屑外,能区分是 硅质岩屑还是非硅质岩屑就可以了。对细碎屑岩的碎屑成分,按实际情况来确定。 石英:无色透明,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 长石:灰白色或肉红色,新鲜长石解理面为玻璃光泽。风化面呈土状。尽量区别开斜长 石和钾长石。 岩屑:粗碎屑岩中的砾石可以根据颜色结构造成分来确定岩石碎屑名称。对砂岩中的砂 粒则难以确定。首先根据颜色、硬度,对稀盐酸的反应可以区分开硅质(石英岩、燧 石),泥质及碳酸盐岩,而对某些火成岩岩屑要结合颜色大致区别开基性及中酸性。 胶结物的成分也可以通过对稀盐酸的反应、硬度、颜色等确定是钙质、粘土质或硅质等。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
①粒度:先用物台微尺和目镜微尺,计算出目镜微尺中每一小格的真实长度,然后 换上岩石薄片,用目镜微尺测量薄片中颗粒的直径,即得颗粒的粒度。当颗粒非球 形时,可取其中间值。但簿片中的片状矿物和重矿物,因它们的水力学特征和石英、 长石等矿物截然不同,所以不予计算。对次生加大的石英或长石颗粒测量粒度时将 次生加大部分除去。
2、砂岩: (1)实验报告格式: 首先估计碎屑物质与胶结物含量;以碎屑物质为基础,分别鉴定并描述各类矿物 碎屑与岩石碎屑含量,鉴定特征和次生变化,特别是成因方面的特征;描述重矿 物;
以胶结物为基础分别鉴定并描述各胶结物的成分,含量,胶结类型;
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最大,最小粒径,一般粒径,分选性,磨圆度;
在砂岩中可见到各种成分的岩石碎屑,并且碎屑岩中的岩屑是母岩经过风化搬 运在一定环境下沉积而成,本身的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远没有母岩那样清 楚,所以鉴定时要十分小心。
④云母:在砂岩、粉砂岩中常见白云母碎片,黑云母较少见。根据其极完全解 理、较高折光率、高干涉色等特点,就很容易与以上三种碎屑区别开。
各类再生矿物(粒状)有以下特点:无园化而晶形完整,新鲜透亮或有交代生 物或碎屑颗粒现象。
碎屑颗粒的百分含量统计:
①把簿片前后上下移动,整个观察一遍,簿片中出现最多的粒级颗粒为准,这样大 小的颗粒作为计算的单位。
②选择碎屑成分具有代表性的视域3~4个左右,来统计各种碎屑所占的面积,有的碎 屑大于或小于某标准碎屑者,可估计折算,如3、2、1/2、1/3倍等等,然后按不同 碎屑分别相加,得出碎屑的面积数,再将三者加得碎屑总面积,然后计算各种碎屑 的百分含量。 根据上述主要碎屑的含量多少,定砂岩名称,如:岩屑+长石含量>25%,且岩屑/长 石>3,称岩屑砂岩;长石+岩屑含量>25%,且长石/岩屑>3,称长石砂岩。 除上述百分含量统计方法,还可以采用与百行成因方面的某些分析;最后进行合理的岩石 命名。
碎屑岩薄片鉴定矿物的具体内容: 碎屑岩中主要碎屑颗粒有: ①石英 ②长石:
在砂岩中最常见的长石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还有较少的酸性斜长石,中基性 斜长石很少见。根据光性特征应区别开正长石、微斜长石、透长石和斜长石。 通常在砂岩中,由于颗粒较小,正长石的卡式双晶常见不到,而其它光性又与 石英很相似,主要根据其折光率略低于树胶,颗粒表面常因风化而不清洁,微 带浅棕色土状等特点与石英区别。长石易风化,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常风化成高 岭土,使长石表面呈浅棕黄色,土状;斜长石风化后易产生绢云母,其光性与 白云母相似只是呈极小的磷片状。长石风化后透明程度减低,则风化程度常分 级表示,若是长石表面大部分被风化物质掩盖,则风化程度深;若不到1/4,则 风化浅;两者之间为风化中等。 ③岩石碎屑(岩屑):
(3)结构:包括碎屑的粒度,分选性和外形,胶结物的结构和胶结类型。
粒度:粗碎屑岩和部分中碎屑岩应观察描述碎屑最大粒径、最小粒径和一般粒径。 部分中碎屑岩和细碎屑岩只需观察描述一般粒径。
外形:包括圆度、球度、形状和表面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圆度。
胶结物结构和胶结类型:一般地在肉眼条件下,是不进行胶结物结构观察的,在 粗碎屑岩和部分中碎屑岩中,可以区分开接触胶结类型,孔隙胶结类型,基底胶 结类型。
(4)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包括层理、结核、包体、层面构造、缝合线、迭锥构造、砾石排列、 变形构造等等;
层理的基本类型是: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粒序层理、 块状层理及一系列过渡类型层理,如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以及爬升波痕层理 等等;
碎屑岩薄片鉴定:
1、砾岩:对砾岩来说手标本观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镜下观察仅补充不足。 镜下观察砾岩薄片应注意,因砾石较大,在中倍镜以上往往占据整个视域,应 先在低倍镜下或用肉眼把砾石和胶结物分开。
②分选程度:分三级。即分选好,分选中等和分选差。
③圆度:分四级,即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和棱角状。
杂基(基质)的成分和含量:
主要指泥质,在镜下呈麻点状隐晶质,由于经常被铁质浸染而带浅褐色,有时粘土 矿物后期重结晶,呈细小鳞片或纤维状的集合体。
胶结物的成分、含量和胶结物的结构
胶结物主要是指化学成因的物质,有下列几种:
①铁质:最常见的铁质胶结物为赤铁矿或褐铁矿,在显微镜下为红色、褐 色,不透明或 半透明。
②硅质:有石英、玉髓和蛋白石等。
③钙质和白云质:钙质主要为方解石和文石,白云质为白云石。
除此以外,有时尚有石膏、硬石膏、海绿石等物质作胶结物。